高一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PPT2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PPT2

海子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 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让我们记住这个在尘世不能获得幸 福的孤独诗人。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ppt精品课件2

【高中语文】中国当代诗二首ppt精品课件2

你觉得海子是怎样一个人? 海子为何要选择死亡这一条道路?
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有句名言叫“生活
在远方”,这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每当 现实生活提供不了精神慰藉时,人们总
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在北京大学一年一度的“未名诗会”上,海 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一个保留 节目,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拉德茨基 进行曲》一般。
“而今我到达了”:
平白如话,但包含了不知 是喜是悲的复杂情感,十分感人。
朗读《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 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对这首 诗的感受体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 后,即3月26日,诗人海子在 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年仅25岁。
海子,安徽省怀宁县查湾农家子弟,原名查海生。 18岁时即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在极度贫困、 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近 200 万字的诗歌、小 说、戏剧和论文。并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 产生影响。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 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 的全部辉煌。” ——谢冕 “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 于 1989 年 3 月 14 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 一个预言。
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
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所以 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
和迷惘伤感之情。这里有一种人生如
梦的至深感叹。
语言朴素,极富张力: 第一节”偶尔抬头”, 第二节”有时回头”: 显示了年轻时的可爱; 过去不堪回首,但有时还是要忍不住回头,因为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那样让人留恋;
海子像一颗年轻的星宿,ຫໍສະໝຸດ 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高一语文ppt课件 诗两首课件

高一语文ppt课件 诗两首课件

2.字形
畔 衅
pà n 河畔 xì n 挑衅
追溯 晦朔 沉淀 绽放
蒿 篙
hāo 艾蒿 ɡāo 竹篙 萧条 笙箫 斑斓 谰言
溯sù 朔shuò n 淀dià n 绽zhà
萧 xiāo 箫xiāo n 斓 lá n 谰 lá
• 3.词语 • (1)寂寥·寂寞 • 【辨析】 “寂寞”指孤单无聊的主观感觉。 “寂寥”多指客观存在的空旷、冷落的现象, 也可指主观感觉的孤单 (这时可与“寂寞” 互换)。 • 【运用】 ①唯有大格局、大胸怀,才能耐 得________,守得清贫,成就大写的人生。 • ②她为什么会在这________无人的夜里,独 自在海边的树林徘徊? • 答案 ①寂寞 ②寂寥
• 柔情万千,再别康桥 • 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徐志摩先生远渡 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 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 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在风景秀 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星星黄花的葱绿草坪 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 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 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 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 《再别康桥》这首诗。
• 新月诗人——徐志摩 • 徐志摩( 1896—1931 ),浙江海宁 人。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社” 代表作家,1918年赴美留学,获文 学硕士学位。1920年转入英国剑桥 大学皇家学院深造,受到英国十九 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开始创作 新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 •多、朱湘等倡导“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 成立“新月社”,与闻一 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课《诗两首》导学课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课《诗两首》导学课件

-16-
2 诗两首
首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5.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 彩。
点评:①这是诗的最后一节,它与第一节句式类似,但作用有所不 同。这里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
②与第一节诗相比,最后一节诗只是稍作改动,但这种复沓已不 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沓,而是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 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是其对康 桥的爱和爱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感的姿态,给全 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加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料的奇想 中,透出了诗人特殊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 抒情结构。
-11-
2 诗两首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首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5.积名句 (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徐志摩《再别康桥》) (3)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6-
2 诗两首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首页
预习导引
核心归纳
佳作赏析
2.写汉字
词语
彷 huáng huáng 恐 辉 huáng 船 gāo 艾 hāo sōng 山
易错字
徨 惶 煌 篙 蒿 嵩
词语
颓 pǐ 枸 qǐ 祭 sì 凄 wǎn wǎn 惜 手 wàn
易错字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1课件2诗两首.ppt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1课件2诗两首.ppt

第31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命政变发生,大批共产党人遭杀戮,他本人也被通缉,暂隐居 在朋友家的小楼上从事著译。《雨巷》的问世就在此时。从时 代背景和个人心境来说,“雨巷”这个意象浓缩了诗人在革命 低潮时期忧愁而苦痛的复杂情感。
第32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课堂探究 学贵有疑 疑则方进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一、感知文本 (一)相关链接 1.作家作品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文本探究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1)戴望舒(1905~1950),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 表诗人,中国“工联”成员。浙江杭县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 大学学法文,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歌。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 事编译工作。
zhāo bō pàn diàn sù ɡāo xiànɡ ní
zhào
|

|
xìn
|
zhàn
|
shuò
| sōnɡ
| hànɡ
|

qiāo |qiǎo
第7页
返回导航
第一单元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版 ·语文 ·必修1
2.选字形
悠、攸生 死然自得关
哀、唉
声叹气 兵必胜
愁、筹一
莫展 肠百结
第2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课》课件(共21 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课《诗两首课》课件(共21 张PPT)
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
雨巷 油纸伞 丁香 篱墙……
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作者是如何来写姑娘的?
①动“作丁:香“一彷样徨的””““彳结亍着”愁。怨这的两姑个娘词”写。出姑“娘结的”迷字茫写、出
困惑、无助。可②见神这态是:一“个冷美漠、丽凄高清贵又的惆姑怅娘”,。是“冷漠”
拓展训练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于1924年5月。诗的开头,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 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那一低头的温柔”与“水莲 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 诗人把日本女性那种特有的温柔和羞怯描绘得惟妙惟肖,淋 漓尽致。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 得化不开。“蜜甜的忧愁”应当是全诗的诗眼,看似矛盾的 写法,使感情更趋于饱满。“沙扬娜拉”是迄今为止对日语 “再见”一词最美丽的翻译,既是杨柳依依的挥手作别,又 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 不言之中!
3.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男子追寻、等待姑娘 的诗歌,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人有别的看法了,他们认为,这首 诗是一首政治诗,诗歌中的这些意象,雨巷、丁香姑娘,都有它们 独特的政治象征。你们赞同哪一种看法呢,这首诗究竟是一首爱情 诗,还是一首政治诗?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姑娘的象征意义,那么,她究竟是象征 着爱情呢,还是象征着革命青年的美好理想呢,我们无法确定。这 首诗歌充满着象征色彩的,对它的这些朦胧意象,我们可以有不同 的解读。而这首诗歌的主旨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呢,还是对于美好 革命理想的追求呢,我们无从知道,都有这个可能性,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我们唯一能够确定的是, 这个姑娘是美丽高洁的,她可以是任何美好事物的象征。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诗两首》 课件 (共47张PPT)

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诗两首》 课件 (共47张PPT)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现代诗人、散 文家。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 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 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研究政治经济 学,攻读博士。这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 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 年开始创作新诗,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 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 月书店。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 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神秘、迷蒙、复古、 怀旧的象征 • 雨巷:幽深寂静的雨巷,象征着:①阴暗 的社会环境②追求理想的道路 • 姑娘:空虚、幻灭,令人心生感慨,是美 好理想的象征 •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 • 我:迷失方向,彷徨苦闷的知识分子 • 篱墙:哀怨凄凉
雨巷—中心思想
代表作: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 的一夜》、《猛虎集》; 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 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 记》; 散文《自剖》、《想飞》、 《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 翠山居闲话》等。
剑桥大学,坐落于英国剑桥, 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大学, 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 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 “G5超级精英大学”。是英国本 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 学校800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牛 顿、达尔文等一批引领时代的科学 巨匠;造就了培根、凯恩斯等贡献 突出的文史学者;从这里走出了14 位英国首相,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菲尔兹奖得主曾为此校的师生、 校友或研究人员被公认为是当今世 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2017年6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 高等教育》公布2017年世界大学 声誉排行榜,剑桥大学排名第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语文必修1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当代诗二首课件语文必修1

几千年来,我们的理想主义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绝望过。 官场失意的李白仰天长笑出门去,陶渊明誓不为五斗米折腰,而 是在南山下采菊,在国家分裂、民族遭受灾难的任何时候,我们 的理想主义者一直都不孤单,而是傲然屹立,哪怕面临屠刀,依 然有为变法而死者从自己开始的“ 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豪情。理 想主义者从来都是社会的精神财富,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屈服, 不委身于谁的。而这种理想主义的传统缝缝补补,磕磕绊绊来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的时候,一切已经无从谈及。市场经济泛滥、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这个时代刺向理想主义者的最后两把致命的利 剑,他们已经没有任何生存的可能,至此理想已死! 也许理想是一粒种子,等待在合适的时候,再吐新芽。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 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 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 “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 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 上面去!
会是短期的。 (2)年轻 · 年青
辨析:“年轻”年纪不大 (多指十几岁到二十
几岁 );年纪比较小的。“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
年轻 。 例句 1: 看到他,就觉得自己还________
年青 ,应该把精力好好用在学习上,不要贪 例句 2:你正 ________
玩,荒废了学业。
4.词语解释 (1)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麦秸 ( jiē ) . (4)向隅 ( yú ) . (7)收聚 ( jù ) . (2)桔 ( jié )梗 . (3)偶 ( ǒu )尔 .

高一语文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语文版)精选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高一语文必修一2.4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语文版)精选PPT课件精选教学PPT课件

3.《死水》的“绝望”表现在哪里? 我的理解: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沟的“绿酒”, 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 “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 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 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 “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 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 死水的“华美”,其实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 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四、名句默写 ①这 是 一 沟 绝 望 的 死 水 , / 这 里 断 不 是 美 的 所 在 ; /_不__如__让__给__丑__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来__开__垦____ , / 看 他 造 出 个 什 么 世 界 。 ( 闻 一 多 《死水》) ②那河畔的金柳,/_是__夕__阳__中__的__新__娘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 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__油__油__的__在__水__底__招__摇__;/在康 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 走近作者 ◆ (1)民主战士——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
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1925年后,历任 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 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 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
鲜.为人知(xiǎn)
悄.悄(qiāo) 悄
悄.然(qiǎo)
二、字形辨认 漪 lún(沦)
cānɡ(沧)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偶尔·偶然 辨析:“偶尔”表次数极少。“偶然”除表次数极少外, 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 例句:几年前 偶然 看到这篇短文,有警醒的感觉,完整 地抄录下来,放在手边,时时提醒自己,偶尔 给自己留 一点时间,好让灵魂跟上。
5.文学常识填空
(1)曾卓,湖北黄陂人,当代诗人,著名的诗歌有 《我遥望……》、《悬崖边的树》。 (2)海子,安徽怀宁人,当代诗人,被誉为“诗坛怪
杰 ”,只活了 25 岁。他的著名诗歌有 《土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概括《我遥望……》两节诗的内容。
答案 第一节:年轻时遥望年老,神秘而充满诱惑。
第二节:年老时回望年轻,美好而又若有所失。
2.概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节诗的内容。 答案 第一节:写诗人朴实的生活愿望:做一 个普通人,回归自然,自由自在。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二、中心主旨 1.《我遥望……》通过两次时代大跨度的遥望,写 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与梦想,写出了老年时期的感叹与 沧桑。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人世间对明天、未来 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以及社会等幸福的渴 望与诠释。
三、写作特色 《我遥望……》 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相比,这首诗在语言上极其朴 素,又极其有功力。如第 2 节的开始“经历了狂风暴雨, 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语言朴实 无华,但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一波三折之感,因为这 其中包括了极其艰辛的人生内涵。另外,诗中的两个比 喻也非常贴切,它们不仅把时间空间化、把时间意象化 了(即把时间和空间变成可以遥望、可以看见的具体地点 和意象),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彼时”和“此时” 内心的情感。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①你两( 两—俩 ) ③麦桔( 桔—秸 ) ⑤命中住定( 住—注 ) ⑦键康( 键—健 )
②廉刀( 廉—镰 ) ④握手言合( 合—和 ) ⑥密蜂( 密—蜜 )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偶尔: a.间或,有时候,跟“经常”相对。 b.属性词,偶然发生的。 ②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 环境或遭遇。 ③矢口否认: 一口咬定不认可。 ④握手言和:有矛盾或争执的双方握手表示和好, 现也指竞赛双方不分胜负。 ⑤收聚: 收起聚拢。
第 8 课 中国当代诗二首
目标定位
第 1 课时
1.了解曾卓、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
2.感悟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3.把握两首诗的意象,珍惜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基础精练1Fra bibliotek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陂.(pí) ③衔.起(xián) ⑤麦秸.(jiē )
②惊涛骇.浪( hài ) ④羞涩.( sè ) ⑥握手言和.( hé )
4.《我遥望……》一诗中,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 口”的前面使用了“异国的”字眼?为什么在第二个
比喻“故乡”的前面使用了“烟雾中的”字眼?
答案 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的前面使用了 “异国的”字眼,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颇有 点“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好奇,
,”是一个遥远的“远 在异国的港口”。而在第二个比喻中,作者经历了 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 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 辨识、迷茫伤感之情,因此“烟雾”一词会出现在 诗人的视线中。还可以说,这里有一种人生如梦的 至深感叹。
6.请大家想一想,作为尘世中的一个人,海子是否真的 能够脱离尘世,去“面朝大海”,在“春暖花开”的 一所房子里过上遗世独立的生活? 答案 “春暖花开”的一所房子如同神话中的房子, 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他只能是诗人所渴望的精 神家园的象征,只能留存于他的幻想之中。因而, 诗人所渴望的幸福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他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用诗中的话说,那就是“从明 天起”。
4.近义词辨析 (1)收聚·收拢 辨析:“收聚”指使聚集到一起,多用于物。“收 拢”①把散开的聚集起来,既可用于物,又可用于人。 ②收买拉拢,多用于人。 例句:①《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 专门对镇村一级环境治理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太湖流 域城镇采取措施 收聚 污水,推广应用净化沼气池、 人工湿地等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进行处理。 ②头戴红头盔、背后印着“CHINA”的国家地震灾害 紧急救援队,紧急 收拢人员,整理装备器材,挑选了 12 条优质搜索犬,随时准备出发。
7.“从明天起”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大家谈谈对 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一共出现了三次。“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 的不如意、不幸福。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 期盼,美好的憧憬。因为大家知道,中国有句名 言,是《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 其多”。西方也有句名言,那是梭罗说的“所谓明 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从明天起”其实意味着永远也不能起,可见,诗 人在这四个字中浓缩了万般酸辛,可以说是字字滴 血。
5.阅读第一节,海子通过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幸福是什么 呢?这种幸福观和常人相同吗?
答案 (1)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2)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3)隐逸诗人般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同。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渴望的是腰缠万贯, 很多人追求的是高官厚禄。而海子却告诉我们,幸 福并不是物质的丰富与奢华,不是政治观念中的权 力与业绩,更不是世俗感官的享受与满足。而是我 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平凡生活。它虽然粗朴,但 生命居于其中却能尽享自由和快乐。这种理解的深 度非常力所能及。
第二节:写诗人希望和亲人、朋友及每一个人 分享生活的幸福。
第三节:诗意进一步拓展深化,表现作者美好、 善良的愿望。
二、深层探究 3.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来展开对人生的沉思,
《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 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案 在这首诗中,诗人展开了对他整个一生的遥 望和沉思。前一节是年轻时候的不无好奇的猜想, 对未来的遥望;后一节是一个从惊涛骇浪中的“过 来人”在其“到达”后对过去岁月的反思。 前一节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而后一 节的“遥望”给全诗带来了无尽的重量和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