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 2贵州财经大学

农村社会学 2贵州财经大学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绪论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行为、农村社会过程、农村社会制度。

2、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具体技术。

3、一项完整的问卷调查一般包括的环节: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统计分析。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4、农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形成原因有:①美国农村现实的需要;②美国社会学注重实际和应用指向的培育。

5、农村社会学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1)一大批欧美留学归来的学者,在理论基础、社会学方法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研究成果能够迅速传播。

(2)对农村社会的关注、对农民的关注并试图以社会学的方法改造中国传统社会,摆脱贫困。

这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知行合”的传统一致。

(3)广阔的国土,激烈的社会变革为农村社会学提供了最好的实验场。

6、农村社区研究代表人物:吴文藻、费孝通7、(费孝通)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1)自我中心。

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

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线。

(3)特殊主义伦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4)人治社会。

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

(5)长老统治。

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结构,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利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

8、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农村研究代表人物:毛泽东9、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实地调查、课堂教学、理论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

10、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代表人物:晏阳初、梁漱溟)(1)中国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农村人口占80%(2)旧中国农村存在的四大病:愚、穷、弱、私(3)开展四大教育:文化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4)农村建设平民文字三种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11、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必须从乡村入手(2)必须以乡村人自身的力量为主(3)政治重心经济重心都植在乡村的一个全新组织构造的社会12、乡村建设的贡献(1)乡村建设运动是历史的产物,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人试图摆脱困境的一种探索,虽然失败了,但其经验教训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有启示意义的文化精神财富。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小题汇总第一章绪论社会学产生:19世纪30 40年代法国奥古斯特。

孔德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概念西方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前期阶段:19世纪30 至19世纪末代表人物斯宾赛(英)孔德(法)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实证主义路线)韦伯(反实证主义路线)芝加哥学派(注重社会实际调查)社会学的对象社会学从综合角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所谓综合角度是指:(1)对上述所有现象中都共有的要素进行研究;共有的因素人的行动(2)对不同社会现象中所独有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进行研究。

社会学的基本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农村社会学:诞生在美国农村社会学在中国农村社会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中国职业社会学者杨开道费孝通《江村经济》李景汉领导定县调查改良主义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晏阳初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中共实践理论农村社会学内容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过程农村社会规范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史第二章人之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社会人自然属性=自然人自我形象是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个人的社会存在形式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所处的位置身份由分工决定)第三章人类的群体生活是一种社会行为而非自然本能社会群体的分类初级社会群体:是自然组合形式次级社会群体:是社会组合形式根据群体的规范化程度,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根据人们主要社会关系的性质,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志缘群体和利益群体等。

家庭的类型与结构(选择了解)第五章社区概念第一次提出藤尼斯1887 德《共同体社区与社会》简答第一章农村社会学诞生原因(背景)1 美国社会实际需要1908 罗斯福成立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是20世纪现代农村社会学的开端2 美国思想文化的推动3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社会化的具体作用1.使人学会人类的语言、习惯、行为规范,使他能在人类社会中生活。

(做人)2.使人学会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能够自谋生路,并对社会作出必要的贡献(做事)3.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经验等文化内容在这一代人心中内化,并能够传递给下一代人,从而使社会得以延续。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3、日本的农村社会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开始引进农村社会学, 并本土化。
著名学者:铃木荣太郎、喜多清野一、贺喜左 卫门、福武直等
代表性著作:《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铃木 荣太郎,1940年)、《日本农村的社会结构》 (福武直,1946年)、《日本家庭制度与佃耕 制度》(贺喜左卫门,1943年)、《日本农村 社会的结构与逻辑》(岛畸稔,1965年)、 《日本农村社会学》(二宫哲雄)等。
1928年,杨开道教授执教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 系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 区,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运用社会学理 论和方法,对清河镇的历史、环境、经济、人口、家 庭、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 察和研究,并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出版了《清河: 一个社会学的分析》(1930,英文版)。

具有西化倾向
对中国农村基 本问题的认识
基本问题是农民的“愚、穷、弱、 中国问题是极为严重的文化失调; 私”;借鉴西方现代教育尤其科 没有实验一说,主要是“师法古”, 学实验室的方法进行乡村建设的 既不重视社会调查,更没有建立起 社会实验室,取得经验后才向全 一套研究实验、推广程序 县推广
坚持以培养“有文化的中国新农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sociology)一词是拉丁文“社 会”(socio)和“论理”(logie)二词相结合而 形成的,由社会学创始人、法国实证主义哲学 家孔德提出的。
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马克思等 在社会学的学科化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转入 美国,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才日趋成熟。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1、农村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 (1)更多专家投入农村问题研究,出版大量论文和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

农村社会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首先由法国古典社会学家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由涂尔干发展到顶峰。

二、社会学:从变化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农村社会整体与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农村社会整体与格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农村社会的本质与其变迁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系统地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一、农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标志是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

二、改良主义者的农村社会学实践—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主持的“定县实验”。

(1930-1936年)1、1923年与陶行知、朱其慧、蔡元培等成立“平教会”2、“平教会”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广大农村人口的“愚”、贫、弱、私。

3、采取的措施:a)以文艺教育治“愚”。

扫除农村青年文盲,开展乡村文艺活动;b)以生计教育治“贫”。

传授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农村合作社;c)以卫生教育救“弱”。

建立一整套医疗保障制度;d)以公民教育救“私”。

农村公民训练等。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政富教合一”、“生活教育”第三章农村社会是主体—农民一、农民的定义:1、作为职业的农民:传统“士农工商”的延续,农民也可称为农业生产者、农业劳动力或农业劳动者。

2、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从城乡地域分布来界定,农村人口,包括了居住在农村的所有人。

3、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采取户籍意义上的划分,具有农业户口的都是农民。

4、从国情上看,单独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认识农民都是不全面的,当前中国农XX要是一种社会身份。

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1、从人口数量看,农民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2、从文化素质看,农民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内部仍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半文盲群体;3、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已经突破单纯的农业生产界限,几乎在社会各个生产、服务与管理部门都有农民就业;4、从生活状况看,农民生活水平由较大提高,但相对水平有下降趋势;5、从价值观念看,农民的价值观点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深深影响着农民的言行;6、从经济生产地位看,农业仍然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农民的经济生产地位不容忽视;7、社会地位上看,农民的实际地位与其应获得的社会地位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村社会工作》课件2农村社会工作历史脉络

《农村社会工作》课件2农村社会工作历史脉络
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 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 “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 梁漱溟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 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 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梁漱溟 (1893-1988)
•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 人”。
•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 工作。
•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 •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 1943年,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
的代表评选晏阳初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 一,与晏阳初并列的有爱因斯坦、杜威等奥维拉.莱特、亨利.福 特等。晏阳初是获此殊荣的惟一亚洲人。 • 1944—1945年被美国锡拉立兹等三所大学授于博士学位。 • 1950年移居美国。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 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 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 关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毛泽东有“四个不能忘”的说法: 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纺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 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
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
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
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
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南京)晓庄实验
• 理论:早期接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后提出自己的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一,以做为中心。

刘豪兴第三版《农村社会学》(00290)课后重点及答案

刘豪兴第三版《农村社会学》(00290)课后重点及答案

第一章名词解释差序格局: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按自己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普遍规律,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和程序同样适用于对社会和人的研究。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本质区别,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对社会研究的适用性,认为对人或社会现象的研究应有独特的方法。

实地调查:也称田野调查,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直接进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来收集资料。

类型比较法:通过比较方法描述出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这些农村社区的不同之处是它们各自的特征,而相同之处则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般特征。

追踪调查: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社区的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研究者利用根据调查目的而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表格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复习题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农村个人和社会关系。

研究农村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农村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方法?答: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实地调查和社区研究、问卷调查。

3.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三农和农村社会分层的认识,对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民自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丰富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知识宝库。

4.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基本要求?答:(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要深入田野,从实求知(4)要有“以民为本”的理念。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史略5、社会学家吴文藻倡导农村社会研究,费孝通创造性地进行了农村社区研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魁阁“学术团队内地农村研究的成果,以及抗战时期林耀华等人的农村社区研究成果为社会学和农村社区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6、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是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延续和深入。

”中国农村派“以农村调查的丰富资料,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力批判了”中国经济派“的错误观点。

农村社会学教案

农村社会学教案

主要参考书目
1、 费孝通,《江村经济》,三联出版社 2、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观察社 3、吴怀连,《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 践》,武 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的正向研究 (二)关于农村社会整体及其各要素的负向研究
小资料:
《记小城镇及其他》(1986) 《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1987) 《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 《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1992) 《费孝通文集》(1999)等,论文多篇。 1980年3月,国际应用人类学会授予他该年度 马林诺夫
斯基名誉奖;1981年11月,英国皇家 人类学会向他颁发 了该年度赫胥黎奖章。 因病 于2005年4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95岁 !
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关于家庭的社会学研究、 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特点、中国传统农村家庭的演 变以及农村家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农村家族。
主要参考书
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朱爱岚,《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江
苏人民出版社,2004
第一节 家庭的社会学研究
一、社会学为什么要研究家庭 (一)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看,开展农村家庭研究有利于认识农
主要参考书目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 存》,译林出版社,2001
第一节 关于农民的社会学研究
一、农民的定义
二、当代中国农民的特征
(一)从人口数量上来看,当代农民不仅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量大的群体
(二)从经济地位上来看,农民仍然承担 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 和支撑作用

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第二章社会学发展简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社会学创立的标志: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1.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两次大革命(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经济危机、贫富悬殊、犯罪、自杀和失业,从而催生了社会学。

2.社会思想背景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说;卢梭:分析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孟德斯鸠:批判了专制制度,颂扬了政治自由;圣西门:指出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3.学术背景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学术基础。

17世纪,“政治算术”和人口统计技术开始在英国兴起并逐渐被西欧各国采纳。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社会调查和研究大大发展,其涉及范围广,这些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经验资料。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1.社会学的创立或发端阶段时间范围: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代表人物:孔德(法)、斯宾塞(英)一是与哲学关系密切;二是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极大;三是创立社会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社会学的形成或经典阶段时间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迪尔凯姆、韦伯代表学派:芝加哥学派一是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二是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3、广泛发展阶段(即是指当代社会学的发展)时间范围:20世纪4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默顿)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符号互动论(库利/戈夫曼)①社会学中心的转移,从欧洲转向美国;②多样化,指西方没有同意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流派多元化;③分科化,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比重越来越大;④方法科学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快了资料处理与分析的速度;⑤马克思主义学说对西方社会学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Auguste Comte (1798--1857),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社会学的知识准备。1876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 讲授社会学标志着美国社会学的诞生;沃德主张把 社会学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奠定了分支 社会学的发展基础; 1883 年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建 立了社会学系,创办了《美国社会学刊》,后来形 成了芝加哥学派。 美国的社会学十分注重实际和应用,而不是偏重于 理论。芝加哥学派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美国的社 会学家将社会学与当时美国社会的实际问题结合起 来,创建和发展出新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 农村社 会学。
(三)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1925 年以前,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基本上是在 简单引进和模仿国外学者的理论和方法,教 学主要依靠外籍教师,许多实地调查也是由 外国学者直接指导。研究成果用英文撰写在 国外发表。 1925 年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逐渐摆脱了 完全依赖外国学者的状况,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一批赴欧美留学攻读社会学的学子先 后回国,积极开展农村社会调查。

2、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第一,高等院校开始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 究工作。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杨开道教授、李景汉教 授、吴文藻教授以及他的学生费孝通先生。
杨开道教授 1924年—1927年留学美国衣阿华大学和密执安大学, 从著名的农村社会学家霍桑和巴特菲尔德等人学习社 会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大学、 复旦大学、燕京大学讲授农村社会学。 1928年,杨开道教授执教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与系 主任许仕廉在北京郊区清河镇共同主持创办了实验区, 多次组织学生前往社会调查。他们运用社会学理论和 方法,对清河镇的历史、环境、经济、人口、家庭、 卫生、教育、民俗民仪、村镇组织等进行实地考察和 研究,并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出版了《清河:一 个社会学的分析》(1930,英文版)。

费孝通农村社会学思想

费孝通农村社会学思想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农村社会学定义:农村社会学是庞大的社会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则、理论和方法研究农村社会这一特定对象的科学。

2社会学特点:1)综合性2)实证性3)具体性。

3社会学学科结构:社会学是由社会学的本体理论、具体社会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4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和标志: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最初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190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成立了农村生活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5中国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时间及标志:农村社会学在中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最早的著作要首推顾复于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

此书提出研究农村社会学包括农村现状、农村改良、农村问题三部分。

6、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内容: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学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外国学者和对国外农村社会学简单引进与模仿的状况,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院校社会学专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是旧中国农村社会不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研究。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代表人物外国学者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持有两类观点:第一类是综合论的观点,认为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整体的。

代表人物有索罗金、齐默尔曼、吉勒特。

第二类观点认为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村具体特殊的问题。

包括四种主张:第一种主张是以人为研究中心,代表人物有霍桑。

第二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桑德森。

第三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心理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威廉姆斯。

第四种主张是以农村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泰勒和卡弗尔。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农村社会学发展历史沿革。

授课方法:讲授加讨论主要参考书目:1、朱启臻主编《农村社会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2、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第一节国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农村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美国农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产品价格下降;铁路公司肆意剥夺农民;农业日益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使农民急剧分化。

2.反抗运动:格兰其运动;绿背党运动;平民党运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余年中,美国农村一直骚乱不安,农场荒废,学校关闭,破产农民涌入城市,农村社会问题丛生。

)3.1876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讲授社会学,标志着社会学在美国的诞生。

1892年,斯莫尔建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创办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杂志》。

1905年,成立了以沃德为主席的社会学会。

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

1908年,罗斯福成立了农村生活委员会,农村问题专家贝利教授为主任,主持美国农村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交了一份包括教育、土地保护、劳动力、技术、妇女负担等内容的调查报告,里程碑。

1915年,查尔斯.葛文宾发表《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

“美国第一件合于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性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916年,吉勒特出版《农村社会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学科角度撰写的系统化著作。

1929年,索罗金,齐默尔曼《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学研究萎缩。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1.欧洲欧洲国家、美国农村社会学者、联合国粮农组织三方合力。

法国:主要探讨法国农村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及农村多样性问题——农村城市化。

孟德斯鸠《农民的终结》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协会”,“欧洲农村社会学会”(还有英国、荷兰、意大利、苏联)2.亚洲日本,运用社会结构概念进行村落分析的研究特色。

第2章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第2章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

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都在不同程度上联系中 国农村实际,对农村社会性质、农村人口、土地问题、 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教化)、农村组织 、农村自治等内容进行阐述。
四、乡村建设运动
晚清和民国初年,米迪刚父子在翟诚村进行的实验 以及地方实力派的山西村政建设,启动了民国乡村建设 运动。 影响较大的有晏阳初等在定县、衡山和新都的实验 ,梁漱溟等在邹平、菏泽和济宁的实验,卢作孚在重庆 北碚的实验,黄炎培、江恒源等在徐公桥、黄墟、善人 桥、沪郊的实验,高践四等在无锡黄巷、北夏、惠北的 实验,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以及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 府主持的五个实验县的县政建设。许多社会学者以不同 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运动,为农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贡 献。
欧洲农村社会学的代表: 霍夫斯蒂(E.W.Hofstee):《荷兰的农村生活和农村 福利》(1957) 布雷锡(H.E.Bracey): 《英国的农村生活》(1959 ) 彼得·布莱肯伯格(Peter Von):《农村社会学导 论》(1962)
欧洲农村社会学刊物: 1956年,波兰农村社会学学会创办的《农村社会学 》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学会创办的《农村社会学
五、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1996年,亚洲农村社会学学会( 简称ARSA)成 立。 第一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1999.1.29~31 在泰国举办,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与农村社会 文化变迁”。 第二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2004.3.26~29 在印度尼西亚举办,大会的主题是“ 21 世纪的亚 洲农村社会”。 第三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 2007.8.8 ~ 10 在中河北三河市举行,会议主题是“全球化、竞 争、人类安全与亚洲农村” 。 第五届亚洲农村社会学大会,2014.9.2~5在 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主题是“未来亚洲的农村— —从挑战到繁荣”。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

《农村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村社会学(Rural Sociology)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8学时每周学分:承担课程教师: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重要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熟悉当代中国有关“三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农村发展的现象与问题。

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共十四章,共计104学时。

第一章,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农村社会学的讲授框架和学习意义,了解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原因,掌握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农村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进程:第一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的联系(1)社会学(2)农村社会学第二节农村社会学发展简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农村社会学的特点和知识体系(3)学习农村社会学的重要意义(4)农村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农村社会与农村居民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明确什么是“农民”,“农民”的地位与社会属性、中国“农民”的伟大历史作用。

重点:“农民”的界定,“农民”的地位与社会属性难点:正确认识中国“农民”第一节农村社会(1)农村社会的含义(2)农村社会的结构第二节农民(1)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2)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3)农民的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4)农民的现代化第三节农村居民(1)农村居民的含义(2)农村居民的社会化第三章农村社会群体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农村家庭,家族和邻里的含义和关系。

第一节初级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第二节农村家庭(1)家庭(2)当代农村家庭的含义(3)农村家庭关系(4)农村家庭的功能第三节家族(1)家族含义,特点与构成(2)现阶农村家族的主要功能(3)对当代农村家族问题的几点认识第四节邻里(1)邻里的含义和特点(2)邻里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农村社会组织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掌握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特点及功能,从而了解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农村社会学课件1-9章

李景汉(1895──1986),社会学家、社会调查学家。1917 年赴美国求学,攻读社会学并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920年获 学士学位;1922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28年8月, 他应晏阳初之邀,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调查部主任。此后, 他历任国立北平大学、国立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教 授等职;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教授等职。之后,被错划为“右
主要著作:《社会调查大纲》(1934)、
《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
《中国乡村人口之分布》(1935)、
《现代社会事业》(1944)等。
吴文藻:社会学研究的中国化
吴文藻(1901-1985),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 业后赴美国留学,192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系, 1928年获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教授,1935年任 系主任。1939年创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53年任中央民族学 院教授。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著名学者费孝 通、林耀华、瞿同祖、黄迪等曾师从吴文藻先生。吴文藻是中 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 极实践者。
三、涵义
农村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通过农 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 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简要历史
一、农村社会学的产生背景
(一)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农业和农村的变化
南北战争后,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后果: 1.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导致农民急剧分化和广大小农的破产
美国农民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自1867年起便开展了一场 延续20多年、遍及全国农村的农民运动。半数以上的农 民投身到运动中。

【新】农村社会学简答论述

【新】农村社会学简答论述

第一章绪论1、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关系①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社会学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

②从两门学科的产生来看,社会学先于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的产生是社会学不断发展、分化的结果。

③从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上看,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存在重合与交叉,但又不能相互替代。

④从两门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两门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2、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了解)1.特殊论:研究农村社会具体、特殊的社会现象,只研究农村社会学整体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霍桑: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桑德森:农村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威廉姆斯:农村社会心理为研究对象泰勒和卡弗尔:农村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2.综合论:研究农村社会整体索罗金和齐默尔曼《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在于城市的比较中描述乡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特点和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乡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华中)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着争论。

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对此研究对象,应注意:第一,农村社会学应该研究农村社会的分子。

第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

第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客体是农村,农村限定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3、怎样理解作为农村社会学研究内容与研究客体的“农村”?①农村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范畴,我们对它的理解也要有一种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②农村与作为其参照面出现的城市紧密相联,城市和农村逐渐呈相互交融和渗透的趋势,界限变得模糊不定,这就造成了农村社会学研究困惑。

③我们在研究农村时,既要从农村社区结构本身发展变迁的视角来考察,还要从农村社区结构的联系和区别的角度来考察,要求农村社会学要有一种比较的视野。

4、简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2)具体方法: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三个方面5、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的重大意义p16(1)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拓展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①农村社会学有效地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空间②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深刻地认识和解决农民间题,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理清农民问题的核心地位③农村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清中国国情(2)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①农村社会学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②农村社会学可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③三农村社会学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第二章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历史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背景与传播状况(一)时代背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农业和农村的变化南北战争后,农业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后果:1.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2.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分化(二)传播状况:一种途径是非社会学者为适应当时农村社会实际需要,进行农村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

农村社会学-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第二章
文化功能
21/47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2、农村的地位——法律地位
我国农村的法律地位,主要是确认其在社会生活尤其是 在农村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主体资格后,农村在经济活动中经营 自主权,生产资料和产品所有权,承包、转包权和经济收益权 等各种合法权益就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能够促进农村经 济的发展。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作为承包方,与集体经济组 织通过签定农业承包合同这一法律行为,确定了农村作为合同 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承包责任制中,它是一个独立的、基本的 生产经营单位。在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户与企业、事业单位之 间,是以农户的名义,以户有财产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债务、承 担债务、交纳农业税、完成统购派购任务、上交集体提留等都 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结算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户法律地位 的承认。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西方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兴起了“农
民”定义问题的论战。到70年代中期正如德国学者
欣德尔抱怨的:“关于如何定义‘农民’的论战已
经拖得太久了,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继续这种讨论纯
属浪费时间与精力。”但他也看到:“这一论战事 关农民研究的未来,因此讨论仍将继续下去。”一 直到90年代,“谁是‘农民’”似乎仍是个问题, 以至于英国农民学家T· 沙宁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颇 有影响的书便以《定义中的农民》为题。
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7/47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三、农民的地位
18/47
第二章 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
1、农业的地位——人类文明的基础
无论从何种角度说,由农民承担的产业——农业始终 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产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农村社会学课件 第二章农村社会的主体..

农村社会学课件 第二章农村社会的主体..
在当代发达国家,农民一 般称为farmer,这是一个 完全的职业概念,指经营 farm(农场、农业)的人。
在不发达国家,农民通常被 称为peasant。
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 活的语境中, Peasant都包 含多重含义,既是一种职业, 也是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 份或准身份,一种生存状态, 一种社区乃至社会的组织方 式,一种文化模式乃至心理 结构。
(三)农民的经济理性与生存理性
什么是理性? 理性就是人类选择与调节自我行为的能力,
其中包括目的的选择和确认,调整达到目的 的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价值体系等。
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小农的行为不理性,他们 自私、保守、落后、缺乏理性。
经济理性
施坚雅 关于农民行为特点的理论假设强调了农
民的“经济理性”,认为农民的行为符 合理性选择原则,农民也是具有经济理 性的人。
“农民是一个特殊阶级:作为劳 动者,他们是资本主义剥削的 敌人,但同时他们又是私有者。 农民几百年来受到的熏染就是, 粮食是他的,他可以随便出卖。 他认为,这是我的权利,因为 这是我的劳动,我的血汗。”
——列宁
毛泽东对农民属性的分析:
农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 优缺点并存。
在农民身上,既体现出极强的 革命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互 助合作性,又有资产阶级民主 性和封建小生产性。
费孝通 农民的特性: 1.乡土性 2.聚村而居,流动性小 3.自我主义
“差序格局”理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熟悉关系
中心势力
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蒙德拉斯
农民是“高尚的法国人”,但这些杰出的公 民“在国家中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地位”。难 道他们不是代表着1/3的人口吗?难道不是他 们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养活了整个国家吗? 但很遗憾的是:国家并不太感激他们;他们 的收入是其他生产者的收入的一半,而“他 们与其他人一样聪明”。因此,肯定是由于 制度上有毛病或农业政策失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农村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内外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农村社会学发展历史沿革。

授课方法:讲授加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
1、朱启臻主编《农村社会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
2、钟涨宝主编《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第一节国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村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1.美国农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农产品价格下降;铁路公司肆意剥夺农民;农业日益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使农民急剧分化。

2.反抗运动:格兰其运动;绿背党运动;平民党运动。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余年中,美国农村一直骚乱不安,农场荒废,学校关闭,破产农民涌入城市,农村社会问题丛生。


3.1876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讲授社会学,标志着社会学在美国的诞生。

1892年,斯莫尔建立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创办美国最早的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杂志》。

1905年,成立了以沃德为主席的社会学会。

世界社会学研究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

1908年,罗斯福成立了农村生活委员会,农村问题专家贝利教授为主任,主持美国农村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交了一份包括教育、土地保护、劳动力、技术、妇女负担等内容的调查报告,里程碑。

1915年,查尔斯.葛文宾发表《一个农村社区的社会解剖》。

“美国第一件合于科学的、系统的、分析性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916年,吉勒特出版《农村社会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业社会学家从社会学学科角度撰写的系统化著作。

1929年,索罗金,齐默尔曼《乡村—城市社会学原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社会学研究萎缩。

二、农村社会学的发展
1.欧洲
欧洲国家、美国农村社会学者、联合国粮农组织三方合力。

法国:主要探讨法国农村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及农村多样性问题——农村城市化。

孟德斯鸠《农民的终结》
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者协会”,“欧洲农村社会学会”
(还有英国、荷兰、意大利、苏联)
2.亚洲
日本,运用社会结构概念进行村落分析的研究特色。

铃木荣太郎《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福武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村落类型理论的创立者。

20世纪30-40年代,朝鲜半岛开始农村社会学研究。

3.拉丁美洲,“内殖民主义”;传统依附理论;新依附理论;发展;低度发展理论。

4.国际
成立国际农村社会学联合会;亚洲农村社会学会
一、新中国成立前
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传入中国。

(一)职业社会学者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李景汉,教学并组织农村社会调查。

《北京郊外之乡村家庭》《定县农村工业调查》
2.杨开道,撰写教科书《农村社会学》,标志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

系统阐述农村的定义、起源、进化、人口、环境、生活、组织等。

撰写一系列文章。

认为广义的农村社会学应该参与农村改造的实践。

3.吴文藻,研究家族制度发展、中国宗族制度、文化人类学等。

把功能学派的方法引入,大力进行社区研究。

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费孝通,功能主义精神,大量调查,为我国农村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做重大贡献。

《江村经济》,社区研究方法;《禄村农田》;《被土地所束缚的中国》;《乡土中国》;《乡土重建》;言心哲,冯和法,乔启明,杨懋春
(二)乡村建设运动——改良主义
试图通过改良主义拯救农村。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主办的邹平、菏泽乡村实验区;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1.梁漱溟,中国农村社会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失调、固有礼教衰退及法制礼俗的否定。

“兴农业又引发工业之路”。

“乡约”组织,推崇北宋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成立“一个礼俗情谊化的组织,又是以人生向上为目标的组织”。

开展工作:在实验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乡农学校;乡村自卫组织;农村合作社。

2.晏阳初,组织“平教会”,开展平民教育工作。

被选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广大农村人口的愚、贫、弱、私。

开展工作:扫除农村青年文盲;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组织合作社;建立一套医疗保健制度;开展乡村文艺活动;农民公民训练等。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1.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农村的调查》。

2.陈翰笙,就三大流域组织农村社会调查,研究农村生产关系入手,探索农村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方面重大问题。

《广东的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帝国主义与中国农民》。

二、新中国成立后
(一)发展过程
1952年,社会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学科体系被取消。

1979年邓小平指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

1983年,北京农业大学开始选修课。

1986年,华农成立第一个农村社会学专业。

1988年,中国社会学科院成立农村社会学研究室。

之后以特定主题为特色的研究中心和课题组纷纷成立。

(二)研究成果
1.农村中的个体、群体与组织研究。

对农村个体的研究集中探讨农民的角色地位、社会化、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分析农村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分化情况,以陆学艺为典型代表。

对组织分类、组织现状、关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主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原因、影响及由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相关群体问题进行了研究。

3.乡村建设研究。

从乡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如:家庭联产承包,乡村工业,(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农村自治和基础政权建设;乡村文化反映出农民文化素质、价值观、交往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

4.农村社会问题研究
农民负担;土地问题;社会保障;治安;公共医疗卫生;贫困;生态问题;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