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全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全章》PPT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课件
教学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5 课时 不 退 位 减
一、创设情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36-23= 36-16= 51-36= 51-23=
二、自主探究
1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 金牌?
理解题意 求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就是求36比23多多少,
五、课后练习
一、我会填( )里的数。
17+(43 )=60 45
29=31
904-8( )=42 60 ( )-
70
47
( )+37=82 ( )-54=16 26+( )=73
二、列竖式计算。 57-28=29 60-35= 25 71-42= 29 90-18= 72
57
60
-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5
21-14=7(页)
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7 页。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请你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谢谢大家!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件
教学课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7 课时 练 习 课
三、课堂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①相同 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 1。
四、课后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65+18 = 83
26+35= 61 27+37= 64
65
26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全部单元+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单元名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实物玩具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教材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图形推断原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观看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把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进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能从数学角度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差不多方法,初步形成评判和反思的意识。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形象思维;在观看物体活动中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能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推测结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还不很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1课时_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时教材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能说出所看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说出所看到的形状。
2.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特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以及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个书包,里面装上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书包、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物体,能看到什么形状?”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并说出所看到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优质课教案_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021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说课稿+测试卷+教案+反思+课时练+学案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一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辨认并能想象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在探究中,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二、说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谈话、观察、操作、交流、情景模拟、互动、发现、游戏、多媒体运用等形式辅助教学。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详细在教学程序里说明)。
三、说学法1、说学生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和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初步学会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学重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具体措施1、提供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情景中去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欣赏数学美。
六、教学课时:2课时。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个人调整意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24 +7
31
2021/10/25
三、
我拔了28个萝卜。 我拔了16个萝卜。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8+16=44(个) 答:两只小兔一共拔了44个萝卜。
2021/10/25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4 课时 练 习 课
2021/10/25
(√ )
2、一块橡皮擦厚10厘米。
( ×)
3、一支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米。
( ×)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
2021/10/25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2 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 1 课时 不 进 位 加(1)
2.小刀长5(厘米)
7. 图钉的长是1(厘米)
3.电视屏幕宽29(厘米) 8. 语文书长21(厘米)
4.电视塔高120(米)
9.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厘米)
5.课桌的长大约是80(厘米) 10. 筷子长15(厘米)
2021/10/25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四、巩固练习
一、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0 )刻度要对 准物体的左端。
2021/10/25
四、巩固练习
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厘米 )
7.手掌宽7厘(米 )
2. 铅笔盒长是23(厘米 )
)
米
3. 教室宽6( 米)
10( )
厘米
4. 一棵树高3米(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小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物体或几个立体图形拼搭后所观察到的四个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地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实际的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1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熊猫若干个;学生8人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1.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本位观察(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
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
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4)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知物体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感知物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和观察角度。
3.准备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PPT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例2、例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观察物体例2、例3》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例2、例3》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例2、例3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部分,而忽略其他部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难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3.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物体。
2.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不同角度的图片。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个物体,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物体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相对位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体相对位置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说出物体的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