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杯教学设计王逸.doc

合集下载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相似图形”。

主要学习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似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2. 学会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重点:相似图形的定义及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似图形,如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相似之处。

(2)提出问题:什么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有哪些性质?2. 知识讲解(1)讲解相似图形的定义,给出示例。

(3)通过例题讲解相似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相似图形,并标注已知和求解的信息。

(2)指导学生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相似图形2. 定义: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相似图形。

3. 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 示例:生活中的相似图形、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并说明其相似性质。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求其相似三角形的周长。

2. 答案(1)略。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为x,则有:x/原三角形周长 = 对应边长之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相似图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随堂练习及答疑解惑;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尽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4.作业设计方面:本次作业设计较为合理,但部分学生完成情况不佳。在后续教学中,要加强作业辅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但仍有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求解方程:2x^2 + 5x - 3 = 0。
2.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求解在物理、几何等领域的应用。
4.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预留5分钟,梳理知识点,明确作业要求。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应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
2.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合理分配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四、情景导入
1.结合实际情景,如抛物线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主要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求解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理解并熟练运用求解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补充说明:
1.在确定教学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将求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难点,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关。
2.重点应放在求解公式的应用上,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定方法,单调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 掌握单调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定方法以及单调函数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中的单调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

(2)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讲解单调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具有传递性、保号性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1、2、3,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第30页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 判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3. 单调函数的性质4.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1页习题1、2、3。

(2)已知函数f(x) = x^3 3x^2 + 2x,判断其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2. 答案:(1)见教材。

(2)f(x)在x=0时取得最小值,故在(∞,0)上单调递增,在(0,+∞)上单调递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

2. 单调性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中的“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主要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圆的方程以及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方程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让学生明确圆的基本构成。

3. 圆的性质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圆的性质,如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圆的面积计算的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圆的周长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方程推导(2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2.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31.4cm,面积=78.5cm²。

2.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31.4cm,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半径=5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方程。

幼儿蓝天杯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蓝天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蓝天杯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幼儿教育竞赛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方案针对幼儿蓝天杯竞赛,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2.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4. 让幼儿在竞赛中体验成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一些美丽的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园?为什么?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3.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组长,共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梦想家园。

4.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梦想家园。

5.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员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意,追求梦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兴趣;2. 评价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关注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3. 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4.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鼓励;2.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相信幼儿在蓝天杯竞赛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取得优异的成绩。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和应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探索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蓝天杯比赛中的勾股定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勾股定理,并尝试证明。

3. 例题讲解: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勾股定理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

2. 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 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一直角边长为4,求另一直角边长。

2. 答案:(1)5(2)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蓝天杯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方案名称《蓝天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蓝天保卫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2. 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蓝天杯活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方法与技巧(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速读等。

(2)教师示范阅读技巧,如标注重点、归纳总结等。

(3)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演讲、辩论等。

(2)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选材、构思、修改等。

(3)学生分组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1)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3)教师总结各小组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

5.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蓝天保卫战,为祖国蓝天贡献力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等。

3. 口语表达与写作: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及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

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

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一、课时节数本次蓝天杯教学设计分两个部分,共14节课,即:第一部分:课时5节,主要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知识和竞赛规则;第二部分:课时9节,主要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二、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蓝天杯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能够熟悉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3. 能够熟练掌握蓝天杯竞赛的运行流程;4. 能够充分挖掘蓝天杯竞赛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教学重点1. 了解蓝天杯竞赛知识和规则;2. 熟悉蓝天杯竞赛组织方式和竞赛环节;3. 掌握蓝天杯竞赛的运行流程;4. 挖掘蓝天杯竞赛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1. 了解蓝天杯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规则;2. 讨论蓝天杯竞赛的宗旨与意义;3. 分享参赛者参加蓝天杯竞赛的经历与教训;4. 学习蓝天杯竞赛的竞赛形式;5. 总结蓝天杯竞赛的技能要求;第二部分1. 讲授蓝天杯竞赛的组织方式;2. 讨论竞赛环节;3. 分析竞赛成绩;4. 探讨竞赛文章的写作方法;5. 学习竞赛技巧;6. 制定参赛计划;7. 完成竞赛作业;8. 讨论竞赛中遇到的问题;9. 总结竞赛心得。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课程以讲授法为主,采用提问回答、讨论改进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蓝天杯竞赛的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找到突破点,以较高的水平参与蓝天杯竞赛。

3. 小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探讨,加深对蓝天杯竞赛的理解。

六、教学考核1. 课堂知识检测:在每节课的最后,老师会给出一些竞赛中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作答,以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考核:老师会分发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考核学生对竞赛的实践能力。

3. 竞赛结果考核:老师会要求学生参加蓝天杯竞赛,并综合考核学生参赛的结果,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2024年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蓝天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高中数学教材》第二章“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具体包括2.3节“函数的单调性”及2.4节“函数的极值”。

详细内容涉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判定,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够准确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 学会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

3. 能够将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求解函数单调性和极值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际案例,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等,引出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2)介绍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求解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判断给定函数的单调性。

(2)求解给定函数的极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2. 定义:函数单调性、极值3. 判断方法:导数判断单调性、求解极值4. 例题:典型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函数f(x)=2x^33x^212x+5的单调区间及极值。

(2)已知函数g(x)=x^36x^2+9x+1,求其极值。

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1),(2,+∞);单调递减区间:(1,2);极大值:f(1)=0,极小值:f(2)=15。

(2)极大值:g(1)=5,极小值:g(3)=1。

2. 拓展延伸:探讨函数单调性与极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的概念。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探索平面几何中的对称性”。

内容包括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对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剪纸、建筑、艺术作品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称性质的应用。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定义及性质。

2. 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练习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说明对称的性质。

(2)运用对称性质设计一幅图案。

2. 答案:(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窗户、门、衣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较为顺利,但对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掌握不够扎实。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引入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等,加深学生对几何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对称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对称性质的应用。

2. 教学目标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对称性质的应用。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

5. 作业设计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观察和图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分数的乘除法”。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实际应用以及分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体现,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将分数乘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3.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分数乘除法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小明和小红分享一块披萨,小明吃了披萨的3/4,小红吃了剩余的1/2。

请学生计算小明和小红各吃了披萨的几分之几。

2. 新课内容(15分钟)(1)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分数除法运算规则(3)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演示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5.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汇报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3. 例题及解答4. 小组合作讨论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运算练习。

(2)应用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化学、物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

2014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14蓝天杯》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三章“空气与呼吸”,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

2. 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

2.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烧杯、酒精灯、玻璃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数据,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2)介绍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人体如何利用空气。

(3)分析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实践情景引入:(1)实验一:用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材,展示空气中氧气的消耗过程。

(2)实验二:让学生观察空气质量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5. 随堂练习:(1)判断题:空气的组成及作用。

(2)选择题: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2. 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3.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2)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1)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2)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主要有:空气质量差、感染病毒或细菌、遗传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空气质量、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呼吸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掌握较好,但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

2024年蓝天杯初中英语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蓝天杯》初中英语教材第八章“Environment Protection”,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涉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并设计出符合日常生活的环保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卡片、录音机。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环保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视频观后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环保相关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跟读、模仿。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

讲解环保行为的具体实践方法,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设计环保标语。

每组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Environment Protection2. 主要内容:环保相关词汇:recycle、reduce、reuse、save energy等。

环保句型:It'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action to环保行为实践:turn off lights when leaving the room, use reusable bags, et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Write an essay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in our daily life" (不少于80词)。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编中学数学》第九章“二次函数”的第一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以及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2. 学会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并能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及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学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抛物线现象,如投篮、拱桥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 教学新课(15分钟)(1)回顾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2)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解释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如何绘制二次函数 y=x^2 的图像。

(2)分析二次函数 y=x^2 的性质,如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绘制二次函数 y=2x^24x+3 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5. 应用拓展(5分钟)出示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2. 二次函数一般形式3. 二次函数图像绘制方法4. 二次函数性质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二次函数 y=x^2+2x+3 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2. 答案:(1)图像如附件所示,性质:开口向下,顶点(1,4),对称轴 x=1。

(2)抛物线方程为 y=0.5x^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绘制及性质分析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引导。

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

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

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蓝天杯幼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蓝天,如晴天、多云、阴天等;2. 学习和掌握描述天气状况的词汇;3.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大型墙贴或海报,上面画有蓝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2. 天气状况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晴天”、“多云”、“阴天”等词汇;3. 幼儿们自己的天气报告册,上面有日历、气温计等;4.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外面的天空,引导幼儿提出一些问题:“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云朵?有些云朵是白色的,有些是灰色的。

”然后,教师指着墙上的大型墙贴或海报,问幼儿:“这些是不同种类的天气,请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天气?”观察和回答后,教师将词汇卡片贴在对应的天气图片上,并重复提醒幼儿这些词汇。

2. 学习天气状况的词汇:教师拿出天气状况的卡片,将卡片逐一给幼儿展示,并解释卡片上的词汇。

“晴天”表示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多云”表示天空有一些云朵遮挡阳光;“阴天”表示天空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没有阳光。

然后,教师用示范的方式让幼儿模仿说出这些词汇。

3. 观察和描述天气状况:教师将天气报告册分发给每位幼儿,让他们自己想象一个天气状况,并用彩色纸、剪刀等制作自己喜欢的天气场景,如太阳、云朵、雨滴等。

然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天气报告册上,并在下面写上对应的天气状况的词汇,同时也可以用彩色铅笔描绘天空的颜色。

接下来,教师让幼儿轮流描述自己的天气状况,包括天空的颜色、有没有云朵、有没有雨滴等。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给予评论。

4. 团队合作游戏: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都有一张天气报告册。

然后,教师将词汇卡片打乱,在学习活动区域内随机撒开。

教师喊出一个天气状况的词汇,每组的代表需要尽快找到对应的词汇卡片,并将卡片贴在自己的天气报告册上。

“蓝天杯”教案设计

“蓝天杯”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探索:好玩的果汁染料设计意图:前段时间我们班展开了“水果品尝会”的活动,当老师用榨汁机榨水果汁的时候,小朋友们被深深吸引了。

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水果榨出来的汁有好看的颜色!于是我就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各色水果汁来实行染色。

意在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达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1、在实验中感知有些水果经过加工能够做成染料。

2、能大胆操作尝试,给某些材料染上果汁。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与审美水平。

活动准备:1、各种水果:例如、桔子、草莓、猕猴桃等;2、榨汁机、水果卡片、集体记录卡、个别记录卡;3、棉花、白棉布、宣纸、塑料片。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各种颜色的水果汁,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些漂亮的有颜色的汁水,小朋友们说说看有哪些颜色?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汁水吗?”提示:小朋友猜一猜,还能够闻一闻,再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二、榨汁实验、集体记录1、取适量桔子,用榨汁机现场榨汁。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说,现在请小朋友来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就知道了!”(原来刚才有颜色的汁水是水果汁)2、教师:“我们再来猜一猜,你桌上的这些汁水分别是用什么水果榨成的?”3、师幼共同记录请小朋友到前面来任意抽一张水果卡片,然后贴到相对应的一栏里。

看谁贴的又快又对!集体记录卡4、拓展经验: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吃过哪些有颜色的水果?三、染色实验、幼儿操作1、桌子上有各种材料,请幼儿对照记录卡清点材料,并作预测“这些材料能不能用今天提供的果汁给它们染上颜色”,能染上的就在下面打勾,不能染上的就打叉,记录在预测栏中。

2、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果汁染料,分别试一试各种材料能否染色。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给与协助和指导。

个别记录卡*注:各种材料可用绘画的形式标注在记录卡中4、小结:各种有颜色的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除了能够食用以外,还能做成天然的、环保的染料呢,真有意思!四、集体讲评、自然结束活动延伸: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看看除了水果的汁能染色,其他的例如蔬菜的汁也能进行染色。

蓝天杯教学设计.doc

蓝天杯教学设计.doc

激趣探究想象——《蒲公英》教学设计江苏省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张健【课题】三年级语文上册《蒲公英》【教材简解】《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以植物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

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成熟的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所持的态度、所作出的选择不同,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应该听从前辈的正确教导,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教学目标预设】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试着用“可爱”“嘱咐”等词语说话。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寓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试着用“可爱”“嘱咐”等词语说话并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要紧紧抓住太阳公公和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的话,除了让孩子们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入他们的内心。

体会课文所寓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借助录音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领入乐学氛围。

本着新课程标准中“起点低,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处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到激活。

根据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朗读复述课文等吸收积累语言的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将吸收和积累文本语言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知识、活动和审美融为一体。

【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本课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为学生营造能够让他们都愿意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

最新蓝天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蓝天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技巧、实际问题的多项式求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

2.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多项式表达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情景,如计算两个多项式表示的面积之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介绍多项式的乘法法则,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多项式相乘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演示运算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互动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多项式乘法法则2.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x+2)(x+3);(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2x+3,宽为x1,求长方形的面积;(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a, b, c,求该数列的前n 项和。

2. 答案:(1)x^2+5x+6;(2)面积:2x^2+x3;(3)前n项和:n/2(2a+(n1)d)。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规律,为学习多项式除法打下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

蓝天杯大班科学教案

蓝天杯大班科学教案

蓝天杯大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在大班教学中,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本教案旨在通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个主题,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让幼儿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种子和花盆。

2. 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3. 准备图片和图片展示工具。

4. 准备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水杯、土壤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引导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来生长呢?”3. 观察实验老师通过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一盆花土和一些种子。

让幼儿亲自操作,把种子放入土壤中,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变化。

5. 实验讨论鼓励幼儿在小组中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幼儿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6. 图片展示老师通过图片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让幼儿观察和比较,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和过程。

7. 游戏活动在课堂最后,可以组织一些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游戏活动,如“种子传递”、“快乐农场”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得幸福落满坡
【课题】(学科和年级):唱得幸福落满坡音乐六年级上册
【教材简解】:
这是一首由农民作曲家史掌元于1959年根据陕西民歌(房天舍1957年创作
民歌体小诗《南山坡上唱山歌》,后收录在《红旗歌谣》署名陕西商县民歌。


改编的歌曲,歌曲反映了建国十年农村的变化。

六声羽调式,单段体结构,旋律
流畅、自然。

【目标预设】
1、能通过对音乐元素与歌曲的关系的理解,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
2、通过学习《唱得幸福落满坡》能对北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
能感受音乐中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

3、能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切分音,并能用连贯、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
《唱得幸福落满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连贯、跳跃的方法,结合音乐变化唱出歌曲《唱得幸福落
满坡》中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教学难点:歌曲中切分音、一字多音、后倚音的正确表现。

【设计理念】
1、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在歌曲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
演奏、聆听、表演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
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都让学生在
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进行。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设计思路】
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准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

在新歌教学中,力争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找出难点自己解决,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教学过程】
对比欣赏体验感受南北民歌
1.师生共同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同学们,今天课的开始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和我唱一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我来舞蹈,你们来唱。

2.听赏陕西民歌《跑旱船》
唱完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曲陕西民歌《跑旱船》,请你听一听想一想这两首民歌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3.对比两首民歌的不同情绪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茉莉花》(江苏民歌):委婉细腻
《跑旱船》(陕西民歌):高亢粗犷
4.师生聊一聊“幸福”的话题
师:我们生活在美丽富饶的江苏,你们觉得幸福吗?请你和你的同学聊一聊
你生活中的幸福画面。

师生聊天“我的幸福”
自主分析感受学唱歌曲旋律
1.欣赏视频《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满山坡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丰收时
的喜悦心情
师:五十年代的陕西商县的农民伯伯们和你们有不一样的幸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幸福源自什么?
生说一说,视频里的农民伯伯们的幸福是什么?
师小结:他们的幸福来自于丰收,来自于在建设新家园,农村的变化。

2.揭题
师:刚才视频里的背景音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你能用幸福的心情来跟着老师的琴哼一哼歌曲的旋律吗?
3.哼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用“lv”哼唱,并说一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如果不能分辨,再次哼唱体会)
歌曲可以分为四个乐句:第一乐句: 4 小节;第二乐句:4 小节;第三乐句:
4 小节;第四乐句: 6 小节
4. 听老师范唱,说出每个乐句的不同情绪
第一、二、四乐句连贯,第三乐句跳跃。

师:你能想出一种合适的动作来区分、表达连贯和跳跃的不同情绪吗?
生小组讨论
生汇报,老师总结:流水表现连贯,雨点表现跳跃;画线
表现连贯,画点●●●●●●●●表现跳跃⋯⋯。

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边唱边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生再次哼唱歌曲旋律,并加上肢体语言。

5. 了解“六声调式”
老师范唱歌谱,学生用笔记下歌曲里用了那几个音符?
生:六个,do re mi sol la si
师: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经常只使用12356五个音,我们把它称为民族五声
调式,这首歌里借用了一个音si,应该是几声调式呢?(六声)是的,这首歌采
用了民族六声调式。

跟老师的钢琴试着唱一唱歌谱。

6. 了解“同头异尾”
老师范唱,学生讨论找出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同头异尾”。

师生接口唱,老师唱“同头”,学生唱“异尾”。

7. 自主填词唱
分小组自主学习,填入歌词学唱歌曲,并找出难点。

(由组长带领,老师下
去适当指导)
分小组试着唱一唱,并汇报本小组找出的难点,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来帮着解
决问题。

老师给予一定指导。

找出难点:
(1)一字多音
(2)切分音
(3)后倚音
(4)结束句的处理方法
减慢,减弱,给人以结束的感觉。

8. 学一学陕西方言,并试着唱一唱。

9. 设计不同形式完整演绎歌曲
小组讨论不同的形式
老师总结挑选一种形式:
乐句角色情绪打击乐伴奏肢体语言
第一乐句老师气息连贯三角铁
舒缓深情
第二乐句女生气息连贯三角铁
舒缓深情
第三乐句男生稍稍跳动响板、串铃●●●●●●●●
有弹性
第四乐句男、女生幸福感三角铁
喜悦感
结束句老师减慢、减弱碰铃
拓展了解作曲家创编幸福乐句
1. 了解农民作家史掌元
(1)影片介绍,老师解说:
史掌元老爷爷出生于太行山腹地山西昔阳县的“里安阳沟”,他写了近半个世纪的歌,创作数量达2000 余首,被誉为“农民作曲家”的他一直在用歌声表
达内心对祖国的深情。

1959 年,国家文化部举办了一个全国业余歌手新作品大奖赛,当时村里正
在搞植树造林,搞绿化、种果树,《唱得幸福落满坡》的歌词恰恰反映了农村建
设的新面貌。

果然,这首歌获得了全国业余创作一等奖,并在几个时代里唱红了
大江南北,被翻译传唱到许多国家。

2007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这首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唱响。

(2)欣赏吕薇演唱的《唱得幸福落满坡》
2.小小创编音乐会
师: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幸福到处都在,你想把你的幸福也写进歌曲里唱出来吗?
分小组编创一段歌词填进歌曲旋律里。

分小组汇报演唱,互相评价,评选最佳创作小组,给予奖励。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陕西商县的民歌,唱了农民伯伯的幸福,也写了我们自己的幸福。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愿大家都能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