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陈春来
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程管理行业的日益壮大,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培养。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向着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也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和创新的挑战。
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教学课程、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实际的工程管理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行业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引入新技术和新知识。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学校还可以引入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2018-11-01一、新形势下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1、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学者尽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并没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
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为要想培养综合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需要教学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例如: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等,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某个假设项目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学者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管理学习中。
2、不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模拟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诸多方面: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甚至于各种课程设计等。
当然这需要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
例如:教学者定期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过程中,可以是“模拟企业”的形式,使得学生详细了解应聘流程和对人才的要求,这样为学生实际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中创造了计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工程制度教学中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带学生带工地上进行对比教学;CAD制图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校的浇筑物进行制图,倘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甚至于在土木工程课程中还可以在施工现场要求学生进行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的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学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浅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浅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0.引言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所以就需从系统化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要能和时代发展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应用,这样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将会以最佳的姿态呈现。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现状分析1.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出现的,我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建设部所牵头负责。
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细分与否在各高校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处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转变也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是工程管理专业得以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1]。
当前是知识型经济和科学技术生产等为一体的重要发展阶段,一些高新科技的出现使得生产向着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方向转变,所以在实际的受教育过程中也有着多元化的选择。
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复合型学科,对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就是要能掌握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在管理以及法律和经济等诸多领域都要能够具备,从而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1.2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从当前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类型过多以及数量过多,设置工程管理的高校不仅有各类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有建筑土木工程类的专业院校等。
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所设置的专业类型还有林业以及师范类专业院校,这样就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阻碍[2]。
另外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质量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来源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学校在办学历史以及条件和定位方面也有着不同,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来源有着很大的差别。
不仅如此,在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力量层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专业教师的年轻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老师在经验上严重不足。
院级或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汇总表
科研部
2007
64.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职业导向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孙笑侠方洁李燕霞袁继红邵亚萍徐何生夏伟蔡萍琴侯圣梅
法学院
2007
65.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法学教育情境模式
方洁
法学院
2007
66.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田轶威王玥应小宇徐颖曾立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石瑛傅年烽虞镇国吴奕立何敏
商学院
2007
56.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21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泽兵杨起帆柳俊冯树椿刘明睿
计算学院
2007
57.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庄华洁周金其陈建 徐慧萍黄素芬
计算学院
2007
70.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科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的构建
黄素芬金茹胡毓宁黄键耿周金其
教务部
2007
71.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分制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陈锋陈跃如王利彩付红初朱苏青
教务部
2007
72.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蒋文杰
商学院
2007
73.
龚惠香、褚建柯、徐晓敏、冯敏、周笑平
法学院
2012
44.
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校园记者、社会实习记者到社会记者的培养链的探索与实践
王玉生张梦新张兰欣金月成黄先义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构思着这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类项目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等。
为此,我们急需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目标1.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
3.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改革措施1.课程设置(1)调整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如工程案例分析、项目管理实务、工程经济学等。
(2)增设跨学科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筑法规等。
(3)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实践教学(1)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2)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行业需求,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3.实施方案: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4.评估与反馈: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预期成果1.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
一.工程管理人才就业市场研究
1.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岗位群分析研究
2.已有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的分析汇总
二.现阶段工程管理人才应具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研究
1.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研究
2.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研究
实际意义:
划经济时期,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形不成自己的专业技术地位和较高水平的工作职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飞速发展,造价工程师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从目前掌握的国内外资料看,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而成正比提高的。21世纪初,我国将以加入WTO为契机,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因此,造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必将明显大幅度提高。这种地位提升的标志有如下三个方面:
4
项
目
论
证
报
告
四、完成本项目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以及其它有利条件,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措施
本项目主持人已从事四年的教学工作,目睹了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新世纪人才需求的不适应性。其余参与人员均有多年教学经验及多项课题研究.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措施有“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
2008-6—2008--12
第五阶段:撰写研究论文及项目研究报告。
2009-1—2009-8
研
究
成
果
形
式
及
使
用
范
围
1、发表研究论文1~2篇;
2、制订并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
3、撰写项目研究报告。
2024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4年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在当前的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工程管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还扩展到了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
如何有效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实践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类人才应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工程管理惯例,同时具备项目策划、决策、管理和组织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既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置应包括工程管理基础、工程技术、经济学、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管理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校内实验、校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
应当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吸引有实践经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加入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学术水平。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六、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应当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管理专业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3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共3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生产和销售,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管理优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是指以教学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理论的学习。
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传统模式特点如下:1. 以教学为主:课本和讲桌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授课。
2. 理论学习为重:重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学生主要通过书本、课后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实践教学薄弱:实践教学设施不足,缺乏真正能够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课程。
创新模式创新模式是指以实践为中心,注重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
创新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市场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创新模式特点如下:1. 实践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设施完善,学生能够到企业参加实习,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2. 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问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学习。
3.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创新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企业实习机会的不确定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
基于传统模式和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种新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它既具有传统模式的理论教学和基础知识学习,又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效果的最大化。
新型模式的基本特点如下:1. 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问题为教学依托,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摘要】随着工程管理大批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大量反馈信息显示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覆盖范围广和专业核心特色不强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不高,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制定体现鲜明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本文将从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讨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工程管理培养模式特色研究【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19-02【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1.发展的现状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到工程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在当今社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不少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践教学结合:工程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应该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要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或是创业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在许多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经常要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等。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为他们的创业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可以借鉴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
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将工程管理与其他相关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进行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出更加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人才。
在一些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会参加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例如管理学、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工程管理人才,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日后的创业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代社会对创新型创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些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并开设了相关的创业管理、创新思维、商业模式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素质培养资源。
学校还会组织创业实践训练、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业项目,锻炼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且对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本文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培养模式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不明确。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前的工程管理专业整合了原有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面。
各高校在结合本校具体实际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既要满足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也要突出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还得兼顾教学计划和总学时设置的限制,往往导致培养方案“宽而不专”。
这自然就产生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与市场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之间的矛盾。
此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独立性较强、有机联系较弱,传统培养体系使得学生难以对专业知识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从而导致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差、适应周期长等突出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希望培养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大力开展工程管理实践教育。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手快”,在招聘时大多要求有专业实践经验。
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体系势在必行。
1.2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手段单一。
目前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的基础差异较大。
生源和专业归属方面,有的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有的以工科类专业为主,有的以管理类专业为主,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归属院系也有不同。
因此很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比较难分清应侧重工程教育,还是侧重管理知识教育,不仅培养目标不明确,进而影响到课程体系的设置。
因此,革新工程管理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建构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创新体系,对保质保量的培养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价值。
以培养造价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培养造价工程师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作者:杨云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3期【摘要】在介绍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演变过程的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确定以培养造价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新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的优化,同时阐述了新培养方案的特色。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造价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N94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56-02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在原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将原来的部分管理类专业,如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合并组建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一出现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用来取代原来的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
该专业要求管理者不但要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技能。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提高,要求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
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为适应社会需求,有必要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较晚,2005年首次招生,所使用的培养方案是依据国家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2003)》制定的。
2011年对第一版培养方案做了修订,但修改不大。
然而,面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如厚基础的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转化之间的矛盾、宽口径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化的矛盾等问题。
2015年,我校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启动了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这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契机。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是学工程管理专业的,这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啊,就像一张大地图,我就像个小蚂蚁在这地图上找路呢。
咱先说说这专业里的老师,那一个个就跟身怀绝技的大侠似的。
教工程技术的老师,那眼睛一瞪,图纸上那些线条啊就跟活了似的。
他站在讲台上,穿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蓝布衫,袖子卷得高高的,手里拿着个长长的教鞭,指着黑板上画的工程结构,大声地说:“你们看这个,这要是弄错了,那房子不得塌喽!”我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心里就想,可不能马虎啊。
这人才培养计划里啊,实践课可不少。
就像有一回我们去工地实习,刚到工地门口,那股子尘土味就扑面而来。
工地上那叫一个热闹,机器轰隆隆响着,像打雷一样。
工人们跑来跑去,一个个晒得黑黝黝的,脸上还带着憨厚的笑。
带我们实习的师傅呢,满脸的胡子茬,眼睛眯成一条缝,扯着嗓子喊:“小崽子们,跟紧喽,这工地可不像你们学校,到处都是危险。
”我当时心里有点害怕,但又好奇得很。
我就想啊,这工程管理专业,要学的东西可太多了。
既要懂工程技术,又得会管理那些工人,还得跟各种甲方乙方打交道。
我有个同学,叫二狗子,他就老是抱怨:“这专业咋这么难呢,我感觉我像个八爪鱼,到处都得伸手。
”我就跟他说:“你懂个啥,这以后要是学好了,那可不得了。
”我们上课的时候啊,那也是状况百出。
有时候老师在上面讲成本控制,讲得唾沫星子乱飞,下面就有同学在那偷偷打瞌睡,脑袋一点一点的,像小鸡啄米似的。
老师看见了,就走过去,轻轻敲敲桌子,说:“这是课堂,不是你家炕头。
”那同学脸一下子就红了,像个熟透的苹果。
在这个人才培养计划里啊,还要求我们得了解各种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理念。
这就像在一个大森林里,不断有新的树长出来,你得一棵一棵去认识。
我就跟着老师去参加一些行业的讲座,那里面的专家一个个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那些新东西。
我在下面听着,有时候能听懂,有时候就像听天书一样,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整合・- 67 -2017年4月下 第08期(总第410期)10.3969/j.issn.1671-489X.2017.08.067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富平 王芳摘 要 通过对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其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训练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67-021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目前很多高校都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进行转设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对于民办院校而言,该专业是转型的热点专业。
通过对各民办高校调研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的该专业并没有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所具有的特色,大多数高校是模仿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相符。
大多数高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只懂得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动手能力,使得其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快适应,遇到工程实际问题往往措手不及。
这样一来,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评价较低,不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
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 人才需求市场严格说就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人才培养定位关系到高校教育定位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于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很多高校逐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探寻。
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应以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此来寻找协同于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新培养模式。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适应社会需要,能有效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也有利于企业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以执业资格注册工程师制度为导向,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建设行业和执业注册制度的应用型人才规格的要求。
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及发展定位,建立以执业工程师资格培养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了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实现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结果拓展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角,为全国同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制度;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刘强(1967-),男,福建福州人,集美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基于执业资格制度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FJJKCGZ18-780)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06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刘强,杨春艳,赵向莉集美大学,福建厦门361021一、引言执业资格制度实行最早的国家是英国[1~3],它建立了最早的人才执业资格是“工料资格测量师”,这就是所谓国际公认的“专业执业人才(Professional system)”制度。
在1986年我国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条例》,第一次建立并实行了具有强制性要求的行业执业资格制度。
中国建设行业从1994年开始,陆续建立了建筑师、勘察设计工程师、城市规划师等具有专业特征的建设工程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4~5]。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国际化、规范化发展趋势,以及为了适应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国际化的要求[6~7],高等学校建设类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反映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在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一方面要有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执业工程师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培养各类型的执业资格工程师。
目前,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执业资格工程师有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物业管理师等[8]。
学科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学科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李高扬张敏张明媚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以提升专业能力为基石,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为抓手,提出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并重的“两能力一责任”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融合度、课程资源“供给”与“需求”对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以期培养出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84-03一、前言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1]。
在新时代新的发展契机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必然的,长期固化下来的教育观念使得高校倾向于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
虽然很多高校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了实质性响应,但是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挖掘与培养,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2]。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必然要追溯到专业人才培养中。
工程管理专业是学科交叉型专业,它融合了土木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四门学科,虽然学生对各学科知识储备充足,但缺乏学科间知识的“发酵”,因此,在解决综合实践问题时普遍感到专业能力匮乏。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学科融合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两能力一责任”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能力提升方面优化培养方案,苦练内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素质。
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深耕细作、开拓创新。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身未来的多重角色,如对职业的责任、对雇主和客户的责任、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等,这些责任均归为社会责任。
制造业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制造业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引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高校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制造业背景下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这一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满足制造业需求方面的方式和效果。
一、背景分析1.1 制造业发展与需求中国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一直很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因此,培养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背景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等特点,为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工程管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因此,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制造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二、现有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1 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学科和课程体系,并不断优化和调整。
这些学科和课程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多个层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
因此,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包括了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
2.3 专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许多高校建立了专业导师制度。
专业导师不仅可以提供学业上的指导,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建议。
这一制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三、改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3.1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深化制造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基于实际操作能力的。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2下 2017年 第6期(总第560期)【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越来越注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工程施工单位对于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社会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所以,尽快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保证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才能有效满足工程管理的社会需求。
一、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建筑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等多个专业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把握了工程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的各个层次的管理要求,为我国建设行业增添了许多复合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主要的培养目的已经由最初培养专业转型人才,发展成当前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目前,建设工程领域缺乏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填补空缺。
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表现为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岗前的实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工程管理人才一定要具有施工项目管理等技能。
这要求工程管理人才本身的工程建设理论基础要强,其次还必须拥有法律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要能够熟悉运用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形成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不同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因为设定安排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类型不同,造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技术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我国许多高校中都是以土木工程作为技术背景的,一些高校还将公路工程、矿山工程、电气工程等作为相应的技术背景。
不同的技术背景还会造成工程管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存在一定的差别。
甚至是一些院校在没有技术背景的前提下将工程管理办成了纯管理和纯经济的专业。
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38所财经类学校中,当前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就有20所,其中包含土木类的专业只有2所,其他的没有相关的技术背景。
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业院长会议上,提出了工程管理本科要以土木工程为技术背景下的工程管理专业为根据进行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春来斯荣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摘要>本文在分析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明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并从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方面进行培养目标的具体分解,并总结了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技术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强化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6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
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部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
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从而有效地为国家、社会培养工程建设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是一个重大课题。
浙江省作为经济、建筑、教育强省,理应在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中有所作为,但目前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首先全国通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17所院校中,浙江省榜上无名;其次,省内申办工程管理专业部分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本文结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办学实践,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工程知识和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宽广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熟悉有关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工程承包及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具备从事国内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项目投资分析、工程项目招投标及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基本技能,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以及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研究开发技能,受到经济师、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也可胜任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特色为:懂技术、知法规、精经济、善管理。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备优良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宽深的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与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当前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建设投资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与项目决策的原理、方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准确、熟练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达到四级以上,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三、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分解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方面展开论述。
1.技术。
(1)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应课程:画法几何及习题讨论、建筑制图与计*/浙江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0研究成果,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立项(SC58)。
算机绘图及实验)。
(2)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对应课程:测量学及实验)。
(3)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知识,了解土木工程的一般知识(对应课程:土木工程概论、房屋建筑学)。
(4)掌握工程力学及工程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对基本结构构件和一般结构体系进行力学抽象和分析(对应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及实验、结构力学Ñ、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及实验、建筑结构设计)。
(5)了解地基与基础的基本知识(对应课程:工程地质及实验、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及实验、地基处理)。
(6)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并能正确选用(对应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及实验)。
(7)了解建筑设备及设备系统的一般知识,具备管理设备选型、安装和使用维修的初步能力(对应课程:建筑设备)。
2.管理。
(1)掌握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对应课程:建筑企业管理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2)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项目全过程中工程进度、造价、质量控制和合同与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对应课程: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
(3)了解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成本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应课程:会计学基础与财务管理)。
(4)了解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市场研究的初步能力(对应课程:房地产营销)。
3.经济。
(1)掌握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预测、决策方法及经济评价基本方法(对应课程:建筑工程经济学)。
(2)掌握工程计量及造价的确定方法,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估算和工程概预算的能力(对应课程:工程估价)。
(3)了解项目评估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房地产估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应课程:建设项目评估、房地产估价)。
4.法律法规。
(1)掌握建设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对应课程:建筑法规)。
(2)掌握工程合同的法律规范及现行工程合同文本,具有从事合同谈判、签约、履约监督保证及工程索赔的能力(对应课程:工程合同管理)。
四、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分析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学院制订了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并以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本科学生, 2000级13人、2001级16人、2002级22人、2003级29人、2004级32人、2005级35人。
为了做好工程管理专业申报前期准备工作,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土木系申请专题研究)))浙江省工程管理专业调查研究,2003年由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项目编号: 45),项目至2004年1月18日圆满完成预定任务,成果于2004年12月被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评为浙江大学首届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4年6月,我院第一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13位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近三年工程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率100%。
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教学大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同时也建立了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教师已能满足教学要求)))基础课程学院统一安排,技术平台课程依托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法律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依靠自身力量,并有浙大建工学院相关学科的支持。
教学实践基地已与坤和集团、浙江建工集团、中天建设集团、宝业建设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与相关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比,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如下显著特色:1.技术基础扎实。
由前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技术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例高达1/2,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强调技术课程的学习,这是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特点,因为技术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0,只不过城市学院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工程管理现在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希望能有比较多的课程能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构工程专业共享,降低学院的办学成本。
2.知识结构合理。
在重视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同样注重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结合工程、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如/建筑企业管理学0、/建设项目管理0、/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0等;经济类的核心课程如/建设工程经济学0;法律法规类的课程如/建设法规0、/工程合同法律制度0。
在现阶段,还实现了工程管理方向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的知识合理构架。
房地产方向开设的课程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0、/房地产估价0等。
3.强化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
(1)加强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根据城市学院学生对实践较理论更感兴趣的特点,通过画法几何的习题讨论、建筑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实验、测量学的实验与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的课程设计、材料力学的实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实验、工程地质的实验、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实验、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建筑企业管理学案例教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案例教学、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房地产营销案例教学、建筑工程经济学案例教学、建筑法规案例教学、工程合同管理案例教学、建设项目评估案例教学、房地产估价案例教学、/运筹学0中拓展管理案例应用)))增加/桥梁0案例的选择、/土木工程施工0中强化模板设计和工业厂房结构安装方案的设计、/工程概预算0课程教学增加某简单住宅施工图预算的实践教学内容、/建筑工程经济学0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如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案例,通过将案例贯穿整个课程知识体系,来加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对原先参照浙江大学课程体系而设置的/管理会计0,结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将其改为/会计学基础与财务管理0,着重从一个项目经理或者工程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财务知识和财务素养角度来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小的案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0、/房地产估价0课程教学中大量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
如/房地产估价0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整个教学围绕学生的实际住宅项目的估价展开,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并用所学方法举行真实案例的估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0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后深入开发公司、项目部,去了解房地产开发的流程、房地产企业的组织,并能举行项目策划和可行性研究等,培养了学生接触社会和实践的能力。
(2)毕业设计内容改革。
增加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表的编制、桥梁工程设计概算、桥梁工程施工图预算等内容,丰富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领域,拓展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3)开展就业岗前培训。
如五大员培训,锻炼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程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工程投标标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估价等能力,强化综合能力。
五、结束语优化创新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必将提高我国建筑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管理效益和效率,促进建设行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学院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任宏等:5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6,5高等建筑教育62001年第2期。
2.陈春来等:5浙江省工程管理专业调查研究课题报告6,2004年。
3.许丹:5案例教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6,5江西财经大学学报62006年第3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