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内容;P25-35 P70-95 P113-123 P128-136 P168-178 P193-208 P221-267 P270-282 P286-295 P297-298 P308-318 P408-415
名词解释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
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
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
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
等。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4.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典型的二次污染物, 光
化学烟雾等
6.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9.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
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链锁关系,称
食物链。
12.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从环境中摄入浓度极低的重金属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在体内逐渐累积起
来,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
集作用。
13、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的
过程。
14、剂量-反应(效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定性(定量)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
15、易感人群: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仅有生理负荷增加或出现生理性的变化,但仍有少数人产生机体功能严重失调,中毒,甚至死亡,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
16、高危人群: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多为高暴露人群或/和易感的人群
是制定环境卫生标准,首先应考虑的人群
17、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及特征:是指能持久存在环境中,并可借助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具有以下4个重要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高毒性。
18、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健康效用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代表性物质:二恶英
19.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当湖泊、水库水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
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0.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
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21、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毒物在低于抑制浓度时对机体的刺激作用,而高剂量时有抑制作用
22、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等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德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氯氟烃(CFCs)。
23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24.碘缺乏病: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
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25.腐殖质:即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
26、土壤中的背景值:亦称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
2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当地的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疾病。
28、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其成分是臭氧,醛类以及各种过氧化酰基硝酸酯
29.化妆品: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
腔粘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30、土壤对某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间内、在不超过土壤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土壤对该污染物能够容纳的最大负荷量。
31.生物有效剂量: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
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32.环境健康影响评价(EHIA):是预测和评价由发展政策和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对大气、地面水、土
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变化而带来的人群健康影响及其安全性。
33、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
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34、逆温: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35、游离性余氯:含氯或含有有效氯的化合物进行饮水消毒时,与水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有效游离氯量。标准:与水接触30min,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mg/l。
36、总大肠菌群: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标准: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知识点
1、能全面反映当今“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2、介水传染病得流行特点: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爆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则发病者可终年不断。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