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4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六、给患阿斯伯格病学生的一封信

(2009-10-2621:28:43)转载

理解宽容

张同学:

在我接任这个班级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你的名字,还知道了你给这个班级老师和同学带来了无休止的烦脑;可我不知道你还患有阿斯伯格病,更不知道阿斯伯格病还有那么严重。在我接任这个班级的第一个月里,你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下课时,别的孩子都在教室外面嬉闹,而你总是跑到老师跟前问这问那;上课时,回答问题准确而又有新意。那时,我感言道:这哪里是个有病的孩子啊?简值是个天才,也许第二个爱因斯坦就要诞生了。

可是,从第二个月起,也就是去年放完国庆长假返校以后,你以反常态:经常口出狂言要杀死谁;往同学头上吐口水;咬伤班上好多同学;上课动不动就跑上讲台------。整天无休止地闹得班上鸡犬不宁,老师根本没办法上课。当时,我气急败坏,可又束手无策,整天被你折磨得半夜不能入睡,思考着怎样才能改变你。

一天晚上,我上网查看了关于阿斯伯格病的资料,仔细了解了这个病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了你的这些行为不是故意的,它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你也没办法控制。孩子,请原谅老师多次对你的误解和批评指责。

老师知道,你的病是阿斯伯格综合症。你很孤独,周围有很多东西会让你感到难以忍受,比如说谁大声说话,或谁说了脏话,动了你的学习用品,这些刺激都会激发你的情绪波动。你为了宣泄自己,经常采用暴力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导致你不能和同学和谐相处。你也很痛苦,记得你妈妈曾经告诉我,说你在晚上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噪音,每天晚上需要两个小时

的时间来控制自己入睡。孩子,老师很同情你也很心疼你,我以后一定会给以你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在这一学年的相处中,老师觉察到你身上也具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优良品质:你是一个要求上进,具有班集体荣誉感的孩子,只不过表现的方式有些欠妥。你还记得吗?那次运动会之前,班上正在挑选运动员,第一个项目你没选上,第二个项目你也没选上,第三个项目你还是没选上。这下,你着急了,你当着老师的面说你要崩溃了,你要杀人。老师为了稳住你的情绪,用一个善意的谎言骗你说:“如果你听老师的话,老师就去向学校申请,让你参加跳远比赛,不过你要好好训练哟。”你听了这话一下子就不闹了,并且每天坚持练习跳远,很下功夫。虽然最后没有跳出好成绩,但你已经尽力了。

你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还是那次运动会,广播一直没有通知你去参加比赛,你着急了。我牵着你的手来到比赛场参加比赛。你很感动,晚上回去就写了一篇题目叫“感谢老师”的日记,那是你写的最好的一篇日记,那是真情的流露。第二天,老师看了你的日记都流下了眼泪。

你还是一个具有同情心的孩子。我们班上有个智障儿童——张同学,他没有自己的同伴,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你发现他很孤独,就主动找他玩。你妈妈怕影响你,不让你跟他在一起玩。但是你很同情他,并没有因为妈妈的阻止而离开张同学。记得你有一次还跟我说过:“如果我不跟张同学交朋友的话,他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那样他就太可怜了。”

孩子,你是好样的!老师希望你好好配合妈妈治疗,让你的病尽快好起来。等你的病好了以后,你会变得更加可爱了。

班主任

2009年10月26 九、教育得法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易成大器

2010-05-02 23:26:28 来自: Alex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

采写:本报记者郭静通讯员李紫薇

台市背景: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较大。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国内研究阿斯伯格综合症权威专家邹小兵表示,美国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国大约每500个人中间可能就有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如果按照五百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中国将有260万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这类儿童也常被人们称之为“神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进行方法合适的教育,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改变世界的人。

早在1944年,维也纳小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最早提出这种特殊儿童的行为特质,并将其命名为“阿斯伯格式的精神异常”,1981年美国的罗娜·吴引为了纪念汉斯·阿斯伯格,便将具有这类特质的症状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当人们用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去对照前

人时,突然发现牛顿、爱因斯坦、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凡·高、达尔文等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物,都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甚至有国外的研究人员认为,引发世界大战的德国元首希特勒也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这些重大发现引起了美国、欧洲各国的高度重视。如在2009年美国遭受巨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总统奥巴马颁布的20项社会救助措施中就包含了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研究进行拨款,足见其重视程度。在内地,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对阿斯伯格综合症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这方面的科研论文也不足百篇,但这些孩子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邹小兵说。

与自闭症不一样

邹小兵告诉记者,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很多人将阿斯伯格与自闭症混为一谈,其实不一样。这类孩子都是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但需要指出的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与阿斯伯格症的孩子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他们虽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特质的孩子拥有超人的智商,同样也有明显的社交缺陷,属阿斯伯格症的高端形式。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设立以来,对患儿们的病状逐一进行了搜集,并录入数据库。“现在我这里有接近两万名孩子的资料,他们中1万多人是阿斯伯格症患者,其中有近1000名孩子被确诊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邹小兵说这类孩子虽然行为有些怪,但是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如果教育得法,一些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甚至可能成为大师。

不要简单评价病症好坏

邹小兵根据这十年来的研究发现,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后天会影响他的发展轨迹,但目前并不知道怎么预防,而且对于阿斯伯格综合症也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去评价。

邹小兵毫不夸张地说,“19世纪是牛顿创造的,20世纪是爱因斯坦创造的,21世纪是比尔·盖茨创造的,尽管比尔·盖茨不承认自己患阿斯伯格综合症。”那么下一个世纪呢?

“由于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认识不够,很多家庭深受其苦!”邹小兵感慨看到了太多的家庭悲剧。因为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就更加难于适应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教师对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知识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防碍使得老师们不能不考虑“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学校老师人手缺乏,使得“个体化的教育”也是捉襟见肘。诸多原因,使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不能、也不可能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在能量。

■专家支招:教育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1、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是教育的保障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儿他们天生的一个特别大脑,带着明显的问题行为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天生禀赋,我们也许注意到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但是也请关注孩子的天生禀赋,这是我们理解孩子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容忍孩子的问题行为,必须杜绝用打骂、罚抄作业的方法来教育,防止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如回避、焦虑、抑郁、攻击等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2、对问题行为的纠正不要回避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家长和老师应给予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更多的“选择权”,或更多一点商量的口吻可以明显缓解孩子的情绪紊乱。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动兴奋暴躁的症状。

3、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要及时阿斯伯格综合症孩子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的,如果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变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都可以获益。帮助这些特别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天生禀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测一测:阿斯伯格综合症表现

邹小兵在他编写的《家庭实用指南》中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作了如下总结:

1.多动,但对于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等精神十分集中;

2.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整体成绩不是很好,但对于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却有很深的了解;

3.内心愿意和其他人交流和沟通,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常常和小朋友造成冲突,交流以失败告终,而他们也变得孤独和情绪起伏;

4.对于日常隐喻、笑话、讽刺的话语缺乏领悟能力,但其智力确实正常;

5.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但语言往往表现为叙述性的或单向性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型或交流性语言;

6.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7.课堂纪律比较差,但是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义者的印象;

8.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很常见;

9.大部分还存在着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的特点,比较讨厌手写的作业,可以口若悬河地说出某件事情,但却不愿将其所说的记录在作业本上。

十二、一位现实阿斯伯格综合症(AS)小孩成长和母亲的培养历程。

阿斯伯格综合症(AS)小孩发发2011年7月以650多分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下面他成长历程,是由他母亲日常点滴记录下来。以日记论坛形式记录的。供大家参考。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儿子和我来说更加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三岁便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子初中毕业了,并且经过艰苦的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被京城一所著名的示范高中录取。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儿子度过了自己

16岁的生日,他身高到了一米八,下巴长出了软软的胡须,世界在儿子面前呈现了一片新天地。这一年,为了更好的照顾帮助儿子中考我辞了职,以后除了一如既往地与儿子共同在人生路上奔跑,困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这周是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周,清晨身材高大、帅气十足的儿子挥手与我作别,挂着开心的笑容奔向学校。看样子儿子对新环境适应的很快,也很喜欢新学校。每每看着他的背影我都忍不住回想起这些年的痛苦、挣扎、努力与坚持,所付出的还有所得到的。。。点点滴滴,一如昨日。

今天来到这个论坛,看到很多家长正在经受我曾经经受过的一切折磨。我想儿子小小的成功也许对其他在困境中的家长和孩子是个鼓励,也许可以让大家看到一线希望,而这也曾经是我在困惑中所盼望和寻找的。我和儿子依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生命不息,就永远有大大小小的困难,不同的是我们有了一些直面人生的信心和准备,我想这是最重要的。写了这个帖子,希望与大家交流。

看到这么多的家长回应我的帖子我想我也许知道自己辞职后至少该做些什么了,让我来仔细回忆一下这16年来的经历,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请注意是“启发”,因为相信每个对阿斯伯格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每个病患的症状都是不同的,因而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对于他人可行的方法对于自己的孩子未必可行。

今天写些什么呢,先说说(一)确诊的过程吧。儿子小名发发,因为他在8月8日出生,出生的时候因为脐绕颈难产导致窒息,然后经历吮吸困难,不粘人,不看人,不和人玩,到了该说话的时候只发一些无意义的语音等状况,最严重的时候只要有人与他对视他就躺倒在地,更麻烦的是不肯出家门,对外界充满了恐惧。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阿斯伯格症,我很爱孩子,那时又是不需要坐班的老师,直觉有些不对,便花费大量时间陪孩子,开始了一些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比如训练他自己用勺子吃饭,他自己不肯拿勺子,我就几十次几百次的把勺子递给他,他不肯把手握住勺子,我就几十几百次把他的小手合拢来,同时买了很多色彩鲜艳的儿童图书,开始读给他听,指给他看,发发从此与书交了朋友,他吃书,咬书,撕书,把书丢在地上、水盆里,我都任由他去,然后再买新的回来。总之是按照科学育儿书籍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指标来要求。直到他三岁,还不能有自主语言,但是可以重复我读给他的小画书里的语言,无意义不停地重复,还有好多听不懂的发音,很像外国人说话。我在《父母必读》上第一次看到了阿斯伯格症这个词。我反复对照那些症状,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那时我们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我决定马上带孩子去北京。

到了北京,没费什么周折,便被儿童医院指到了北医六院,那时贾美香还是个小值班大夫,在北京等了两天等到了张晓玲教授看诊。在做了一些测试后,我得到的结论是孩子智力正常甚至有些超常,阿斯伯格症,终生难以治愈。我顾不上难过,只顾问大夫有什么办法,大夫还让我们做什么遗传方面的测定,还开了些药。我经过思考后,觉得于事无补,便放弃了。后来也没有再做过任何检查,没有服用过任何跟这个病症有关的药物。这个阶段儿子已经喜欢上了笔,因为有了拿勺子的训练,所以他很容易学会了拿笔,整天安静地坐在那画呀画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理任何人。当然后来我明白了相对那些暴躁的孩子他属于退缩型的,不主动做任何事情,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巨大的恐惧。

小结:1.尽早严格要求孩子。不能因为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害死人,尽管家里人有时候不理解也要坚持。得努力要求他达到正常的发育指标,别的孩子会的自己孩子尽量会,做不到要想办法做到。我知道其实这真的很难。

2.对症状无补的检查尽量不做,特别是头部的检查。能不服的药尽量不服。其实确诊也没什么用,因为只要有这些症状出现就得及早进行训练。即便不是这个病训练也没有坏处,确诊是不是阿斯伯格症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早晨发发照例亲吻了我上学走了,他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周六上午做了功课,中午要求吃红烧肉,在妈妈的提醒后夸奖爸爸说:“做的真好吃,味道不错”,再次讲了要懂得鼓励赞赏肯定他人,下午娘俩讨论后完成了作文,因为高一学业上的过度很重要,所以过问的比较多。晚上看了残奥会开幕式。因为要十点上床没看完,还给正在军训的哥哥(堂哥)发了信息,告诉我说哥哥很累。周日上午去了图书大厦买参考书(自己想买),配了近视镜,交完钱说:“配眼镜原来这么贵啊”,我给他解释了眼镜好品质的重要性,中午想吃肯德基,给钱自己去吃了,还给爸爸买了汉堡,下午看完了开幕式重放,然后查资料,完成了政治课经济部分关于货币的五分钟阐述,说是要发言用,晚上看了《功夫》,笑得东倒西歪的。十点上床。孩子基本上一直是十点上床,即使备战中考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如此。一个细节:周日在买书的时候发发看到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光碟,非常想要,五十元,我觉得有点贵,问他为什么要,他说要留作纪念,爸爸说应该等奥运会结束再买,就会便宜了,也解释了原因,还是想要,我让他在吃肯德基和买光盘之间选一样,犹豫了一会说吃肯德基吧,自己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给他讲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花钱的安排什么的。基本上就是这样,遇到什么事就讲什么事,走到哪说到哪儿,从他很小听不懂就开始了,不管他理不理我,不同的是小的时候是多次重复、提醒,现在儿子会说:“妈妈真唠叨”。

送走了孩子第一件事上论坛来看看,看了家长的回帖,给了我好多鼓励,因为其实回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发完前两篇之后,我想起了很多往事。养育发发的十几年,特别是他小的时候真的是痛苦大于欢乐,我曾经非常自责,觉得自己一定是有做错或者做的不够的地方,否则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孩子,我没有能给他几乎人人都有的东西。我曾经看着街边玩耍的孩子,甚至看着衣衫褴褛的孩子想命运太不公平了,如果可以我只希望发发是个最最平凡的孩子,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我可以吃任何苦,只要发发可以是个普通的孩子。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任何希望的人生可以结束了,想到过死,想到过放弃离家出走。从孩子三岁到小学三年级我几乎夜夜失眠,一想到未来要留他一人在这世界就不寒而栗,痛苦的心扭成了结。幸好我挺过来了,现在甚至感谢命运赐予我这个孩子,因为他也经常让我感动、让我坚强、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想说的是有些似乎很困难的事随着孩子的长大成熟,是会迎刃而解的。

(三)1995年在北医六院确诊回家一周后我再次到北京,了解了行为训练法,从此以后奖罚分明的原则伴随我们直到今天,事实证明这对强化孩子的行为很管用。奖励包括语言奖励(这项起初反应非常麻木,是不懈的坚持让它发生了作用)、抚摸亲吻(这项最初比较抗拒),他喜欢的东西(书,美食,以及现在的电脑游戏),惩罚小时候会打屁股,现在一般是明确的批评,我的意思是明确指出错误,不能是家长发泄怒气,批评时我的语气比较严厉,但是内心控制的很好。也曾经失控,用晾衣架打过孩子。我也很难讲打他对不对,但是对有些事情是管用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对语言不敏感,害怕我惩罚他的心理战胜了他不听指挥的行为,也战胜了他的退缩。经过这么多年现在只要说你这样做妈妈生气了,不高兴了,发发立刻就会明白自己做错了。我想家长权威的树立是很有必要的。

从北京回来根据专家的意见,我决定尽快送他入托,根据他的情况决定先去小幼儿园,家门口有个很小的私人幼儿园,我去看了阿姨是很好的人,就把孩子送去了,每周去两三个半天,为了跟其他孩子有个接触的环境。在家里仍然继续做去正规幼儿园的准备,训练自己

吃饭,自理大小便(训练的结果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大便自小到大每天早晨在家里解决),穿脱衣服这三件事,因为只有把这三件事搞定幼儿园才可能接受孩子。

语言的训练以读书念童谣为基本方法,这大概也启发了孩子的智力,偶然发现三岁的发发识字了,在记忆力方面的天赋渐渐显露(很多阿斯伯格症孩子都是记忆力惊人),尽管没有自主语言但可以连续背诵几十首歌谣,不会有一点错。发现他识字后仍然是阅读为主,从我读变成了他读,然后再到现实中去指认,可以说很多东西发发都是在书上认识以后才在现实中认识的,后来延展到英语的学习也是在阅读中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现象,有难以想象的单词量。他喜欢听歌谣我教他换磁带,给他准备了小瓶子引他玩水,还有橡皮泥帮了大忙,从自己握奶瓶开始手的精细动作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加了折纸,发发可以折很复杂的东西,比如我至今保存着他折的骆驼,起初教了基本方法后自己可以看着书折,建立了平面和立体的概念,使后来的数学学习受益无穷。读书多了以后脑子里有很多语言,起初拽着你的手到他要的东西那里,我要求他说出来,渐渐的从可以用书上的语言发音,渐渐过度到可以跟随我出现鹦鹉式语言,慢慢的在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可以有几个字的自主语言了。

动作的训练是以分解式的方法,因为我渐渐发现他对程式化的东西很喜欢接受的也快,所以把诸如穿衣这样的事情分解成程式化的几个小项,再逐一的教给他,用这个办法他学会了很多动作,比如系纽扣、系鞋带、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打篮球等等。

总结:1.确定了将来成为一个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人这个大的努力方向后,制定阶段目标,那就是能上幼儿园,能上小学,能上中学,能上大学,能掌握一门专业,能自立。在阶段目标下分解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求掌握最基本的,达到目标即可。

2.语言轨迹是妈妈读书孩子听,指认,模仿发音,背诵,识字,自行阅读,从阅读中了解现实世界,再到现实世界中去印证。为了让孩子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从三岁开始带发发外出旅行,几乎年年都出去。现在是发发拿行李,管车票,看地图找路,点菜,开始照顾妈妈了。我一直觉得旅行对孩子克服恐惧帮助很大,比如起初在火车上一动不敢动,粘在妈妈身边,现在很自如了。

3.无论我自己内心如何痛苦,但是一天也没有放弃孩子。耐心耐心再耐心,爱他爱他再爱他。有些行为需要长时间的校正才能奏效,比如发发下手吃饭的问题,几乎到了去年才基本杜绝。小的时候是一下手就用筷子敲他的手,后来让他把不用的一只手放在腿上,再后来我嘲笑他是手抓饭,再后来可以讲道理了告诉他手上有细菌,讲给他吃饭的礼仪,一直斗争了十几年。

(四)基本解决吃饭穿衣小便的问题后四岁那年送到了正规幼儿园,每周去两天。因为担心遭到老师的歧视,我没有跟老师提孩子的病症,而是采取了另外的方法,就是自己与老师搞好关系,包括时不时给老师送些小礼物,为了孩子有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了老师更宽容,我一直这样跟老师沟通,直至今日。在幼儿园孩子吃饭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照顾,给他时间慢慢吃,甚至担心他吃不饱,我去接他的时候发发手里还攥着老师给拿的小豆包。仍然不与其他的孩子玩,接上他后总是拽着我就往家里跑,不愿意在室外停留,看见院子里的小朋友就躲。和妈妈的关系逐渐建立了,虽然不会要求你第一个去接他,但是能对我的呼唤有所回应了。

(四下)在幼儿园。

发发四岁送到幼儿园以后,一直是每周在我要去学校上课的时候去两天。这个阶段他很排斥与其他人接触,在家里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两件事,一是自己看幼儿画报,也读

给我听,不认识的字就发“WU”的音,我告诉他正确的读音,几乎只要一遍就记住了。二是画画,照着我买给他的画册画呀画呀,不知疲倦,用坏的彩笔得用大桶装。虽然他不怎么理我,我仍然坚持带他出去溜达,带他出去买菜、逛街、教他看别的孩子,去邮局、医院、银行,游乐场,去所有能去未来需要去的地方,做我能想到的事情。因为他退缩,不知主动探索世界,甚至在试图教他弹电子琴的时候他的手都不往下按琴键。我和他爸爸就把他喜欢的书藏在衣柜里,引导他去找,在和面的时候把面放在他手上。每天上下楼的时候教他数台阶,颜色的识别是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完成的。

我观察发发基本上没有刻板动作,但是他对时间有要求,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在天黑之前回家。为了纠正这个问题,我先是带他在有一点天黑的时候回家,他会委屈的直哭,后来逐步过渡到完全天黑了才回家,基本是脱敏的过程。即使这样在小学他还是因为老师拖堂而委屈,会因为下学晚了而发脾气。

从三岁去过北京后,几乎每年都带发发去北京,每次必去的地方有两个,动物园和科技馆,因为幼儿画报中的主角一般是动物,我得让孩子知道那些动物不只是存在于书上,而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的,这样一直坚持到孩子摘下红领巾。为了让他多一些体验,外出有时候坐卧铺,有时候坐硬座,直到后来坐飞机孩子也没有恐惧。为了让发发从书中走出来,能把书中读到认识的东西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想尽了所有的办法。

在幼儿园两年结束的时候,因为没有溺爱,因为坚持训练,发发的自理能力甚至好于有些娇生惯养的正常孩子。因为在读书识字以及数字方面的天赋,发发赢得了老师的喜爱,觉得他是与众不同的聪明的孩子。因为觉得极其聪明的孩子总是有点怪怪的,老师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缺陷,一直到现在教过发发的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学生。

对发发的病症只有家里人了解,我不曾与他人交流过。我是这么想的,首先我不打算再要其他孩子,一是如果再有孩子必然我关注发发的时间会减少,必然不能用全部的精力来训练孩子,对孩子不是什么好事,二是如果再要的孩子将来学习工作发展的好,他必然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发发,特别是看到一些儿女在国外或者因为太忙不能照顾而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再要的孩子发展不好,家庭就得为他付出很多精力财力去扶持,对于发发来说更是于事无补,三是对再要的孩子不公平,担心发发将来受到嫌弃。其次,我没有把发发的情况跟他人交流,因为我对人性有所了解,一是老师有可能会歧视他,因而忽视他身上的闪光点,把孩子打入另册,不能用正常的心态对待孩子,我觉得这事太可怕,二是同事朋友的安慰并不能减轻我的心里负担,也不能对我有实质性的帮助,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他人的谈资,三是我坚信自己可以搞定。我内心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我在沮丧,受挫,不被需要的负面心理中挣扎,在对未来的忧虑在看不到的结果中锤炼自己的心智。我思考人生,思考宇宙,哲学给我很多帮助。发发在成长,其实我也在成长。孩子让我学会了很多。

考验来了

考验这次真的来到了,发发本周出发要去军训。从小到大,不管在哪,发发几乎没有脱离过家庭的视线,这次要住到军营里完全封闭训练,吃喝拉撒睡,一应事宜需要自己照料。我一边帮他准备行囊,一边暗暗担心,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这样艰苦的集体生活。我试探发发:“去军训你觉得行吗?”发发竟然这样回答:“不是迟早都得脱离父母吗?”我求他:“带上手机吧,万一有状况跟妈妈联系”,发发为难地:“不能带手机,这是纪律”。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儿子呢。

我想这次军训对我和儿子都是个考验,也是个好事,如果能顺利过关,我就不用再为他将来读大学住集体宿舍而发愁,如果暴露问题,我还有充分的时间来要求他。

要加油,我和我的孩子,要加油,所有的家长和孩子。

(五)发发的学习

前面讲过,发发最早接触,最喜欢的玩具就是书。在上小学之前发发已经能独立阅读了,对他的阅读我采取的办法是负责给他选购合适的图书,孩子看不看自己做主。我都是买来放在那里,看不看,看多少,看哪本都由孩子自己决定,怎么看也是随他,倒着、正着、从前看还是从后看,在书上画画、乱扯什么的从不干涉,为的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书的种类很杂,有故事类的,在故事中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规矩,书名我记不太清了,都是一买一套,质量都很好,文字清晰,画面漂亮;有科学类的,绘画类的,反正我经常带他去书店,认为适合他年龄的好书都会买回来,还有什么折纸的,剪纸的等等。我每天会给他读一会,顺便讲讲。在小学阶段发发自己就拥有一个双门书柜,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发发是个退宿型的孩子,从不主动要求什么。大约五岁的时候,一次去书店,他拿起了一本书,抱在怀里,我问他:“你想要吗?”平时他很少看我,这时他用执着的眼神看着我,虽然不说话,但是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赶紧掏钱买书。因为长期的积累,虽然发发仍然话少,可是书面语言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超过了同龄的孩子,为他后来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有位家长提到了数学的问题,我就再啰嗦几句。大约在发发两岁的时候我开始教他数数,就是在上楼梯的时候一边上一边数,会数数以后开始教他数的对应关系,用苹果、梨什么的,在上小学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始买算术方面的趣味故事给发发看,为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这个方面我一直十分注意,包括他在初中阶段就读了一些大数学家写的趣味数学问题以及物理化学著作都有所涉猎。不管看懂看不懂,是为了建构他的整个数学的观念,而不是只限于会做几道题,很快发发提的问题他有大学文凭的父亲也回答不上来了。平时关心孩子的作业,每天检查作业都留意他的正确率,做错的题是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概念不清就要自己先学会然后给孩子讲(这主要是工科出身的爸爸的任务),粗心大意的就会开玩笑说:“怎么犯低级错误了”。发发从小做事专心,后来慢慢发现认识到,我唤他没有回应并不是他不理我,而是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想起自己儿时看小说的时候别人叫我我也听不见,这样就改变方式,喊他的时候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拽拽他的耳朵,让他走出来。专心在学习上帮了发发大忙,在课堂上听课有很高的效率,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一挥而就。数学不会的就向爸爸求救,语文不会的就向妈妈求救。小学阶段课外除了作业,看的几乎都是课外书。初中阶段也基本上是这样,只是为了解决数学难题初二上了提高班,在中考中发发数学得了满分。说来让我颇为自豪的是同学、朋友还向我请教怎么教孩子学习,也都觉得我们做的很到位。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孩子的学业上我不提要求,我和儿子向好的方向努力,我对儿子的唯一要求是只要努力了就可以了。我最大的心愿是发发能健康,能快乐,能平安,不管他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另外优异的成绩使孩子建立了自信,在班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他没有好的交往沟通能力,但是班里其他的孩子仍然很看重他,这是我起初所没有想到的。

发发的军训在9月30日结束了,我和发发爸爸以及其他家长一起到军营看了孩子的军训汇报。我睁大眼睛在一片绿色的学生群里寻找发发,直到歌咏比赛获奖班级表演合唱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了队伍里的发发,看他唱的很是卖力,我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担心他不能融入,在暑假我俩看奥运比赛的时候他还只是小声的说“加油”。六七天的时间孩子们学会

了走正步,学会了一套军体拳,学会了几首军营歌曲,真是不简单。在队列表演的时候我看到了发发,走得有模有样,我一直担心,因为他在掌握大动作方面一直很慢。汇报结束孩子们被要求自己去宿舍取行李(很多,包括被褥),我在路边等着终于迎来了一手提一个包朝我笑着走过来的发发,晒黑了,好像也长高了,精神状态不错,看到爸爸把相机对准了他,发发赶快来个标准军姿。我问发发想妈妈没有,发发说开始有点想,后来忙得就顾不上了。我几天以来担心的问题比如加衣看来都过虑了,穿衣在家里都是我帮他准备好,军训走的时候正在下雨降温,我担心发发不知道加衣,结果儿子解决的很好,说是在出早操时穿上秋衣,中间休息的时候再脱掉,因为早晨很冷,中午比较热。爸爸跟发发说妈妈担心的鸡毛蒜皮问题,引来了发发一阵笑声。接到发发已经12点过了,孩子早晨6点就开始演练了,到了家门口已经是中午1点,带发发去吃烤鸭,等的时间不短,儿子只说累了,没有不耐烦,也没有着急。

回来后检查行李,只有一个汤碗的盖子不见了。军训圆满结束,儿子经受住了考验。插曲:回到家里内务只保持了一天,被我们戏称一夜回到军训前;刚回家有点不会走路,有点象刚离开部队时的许三多。

奖励是物理书一套,影碟《憨豆的大灾难》,我在发发军训期间准备好的。

看到大家争论高功能的问题,说实话发发只是在三岁来京看病时测过一次智商,医生说比普通标准略高,之后知道阿斯伯格症无药可医只能训练,就再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到过医院,我自己认为是什么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奢望有机构或者有个什么人可以代替自己,直到今天我认为发发能有今天“爱”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而这除了母亲是其他任何人不能给予的。我能说的是坚持,坚持,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变化。其实在结果后面是大量繁琐的努力,比如在军训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事先教会了发发套被罩,因为得知被子自己带,但是统一发被罩,也事先教了发发叠豆腐块什么的。

(六)发发的情感

发发在他两岁的时候,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那支歌竟然流出了眼泪,家里人都惊住了,说这么点的孩子听得懂歌曲。可是实际上发发对我是视而不见的,只有在他需要我帮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来拉我的手,其他时间只顾忙着做自己的事,我认为我在不在家对发发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因为我跟他说话几乎得不到回应,感情上的交流更是没有。我不但没有体会到做母亲被需要的快乐,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他的工具。也有一件事我弄不明白,看起来情感上比较木讷的发发,从小拒绝煽情的东西,比如歌曲,或者电视剧,他似乎承受不了那其中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不管他,无论发发怎样对我,我还是日复一日抱他亲他照顾他训练他爱他,做情感上的付出。日子一天天过去到了他上小学,刚开学后的一天,我去学校接他,跟班主任交换一下意见的功夫,一不留神发发就不见了,我急坏了,赶快追出去。紧赶慢赶回到家,发现发发竟然自己过了两条马路回家了,发发奶奶说发发哭着回到家,问他怎么了,说妈妈丢了。从此我知道儿子心里是需要我的,只是不会表达。

到了发发二年级,我心里不良的情绪越积越多,终于要崩不住了。一天早晨,我找茬跟发发爸爸生气,然后自己躲到房间里掉眼泪,正等着爸爸送上学的发发突然走到我身边,把脸贴在了我脸上,然后把身体依偎到了我怀里,嘴里说:妈妈别生气。这是发发第一次主动亲近我,儿子心里真是什么都明白啊。发发走了以后,我痛哭了一场,为儿子也为自己,多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儿子与我终于有了感情上的互动。

发发读三年级的时候,为了发发有个更好的环境,我们放弃了已经拥有的一切,选择迁居北京。选择北京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语言环境,家里一直是普通话语境,二是因为发发喜欢北京,五岁他到过北京后总结说北京有树,马路边上有垃圾桶,行人走人行横道。头一年发发放假回老家探望奶奶,走的时候竟然满眼泪花,是那么舍不得疼爱他的奶奶和自小玩耍的堂哥,上了火车我安慰了好久还不能自拔。说实话当时我看到发发的眼泪真是震惊了,这可以说是发发对他人第一次最为强烈的情感表达。后来年年如此,因为发发是不善表达的孩子,他的难过总是显得那么真实而珍贵,带给我许多感动和动力。今年也是如此。我问他想回北京吗,发发说又想回又不想回,我问他为什么,发发说因为老家有奶奶,北京有妈妈。每次看到发发这样我又是高兴又是难过,高兴的是发发越来越正常的情感反应,难过的是看见孩子如此伤心。发发一直有个愿望是全家人都来北京,现在只要家里有人来北京他总是兴高采烈,还主动邀请亲朋来家里。渐渐的发发对爸爸、妈妈也越来越好,还学会了在饭桌上照顾别人,在爸爸妈妈斗嘴的时候还会拉架。

大约在初中以后发发开始帮助同学,因为他的数理化很好,不管谁问题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担心占用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老师特意告诉我说发发的同学在作文里写了发发帮助他的事情。发发的善良让我很欣慰。在军训出发之前,我提前跟发发说不要批评同学,因为他一直不太能容忍违犯纪律的事情,我说你批评他们会招来欺负的,发发的回答是:哪有那么多的坏人啊。

至于说到被同学欺负的事,我觉得家长不必太过虑,难道正常的孩子在学校就不会被欺负吗,实际在欺负与反欺负中,交往能力是可以得到发展的,再说这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形形色色人的存在,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有好处的。发发在小学和初中都遇到类似问题,我教了他处理方法,同时与老师有所沟通,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家长要注意的就是必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和他每天情绪变化。关于选择学校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离家近为原则,为的是让孩子自己上下学,所以发发小学从三年级就自己步行上下学,上初中时选择了中等偏上的学校,发发是骑自行车上下学。没有太早选择好学校也是因为普通学校学生的类型很多,班里比较热闹,更像以后要接触的社会,这对发发以后融入社会有帮助。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给小迷胡:发发在学业上的能力是逐渐显露出来的,一直到初中我们才开始相信他的学业能力。因为他主动交流的意识差,口语也弱,他小学时我一度为他要学习的数学应用题犯愁无比,担心他不能理解,但是事实证明,话少不爱说不代表不能理解语言,相反由于发发学前读过很多书,熟悉书面语言,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理解题面没有什么问题。在发发的学业上家长付出最多的是他的语文,主要是作文,每次作文都帮他梳理,提些建议,甚至帮助修改,但是发发很不愿意,要按自己的来。

学会“狠心”

很抱歉,之前家长们问了我一些问题,都没有来得及回答,而是比较多的介绍了发发的一些情况,是想告诉大家,只要坚持训练,摸索对自己孩子最适合的方式就会看到效果的,有很多问题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智力、各种能力也在进步,是会迎刃而解的。比如发发恐惧外界的问题,我自己感觉随着孩子年龄增加,个子长高,逐渐的就不成为问题了。

家长要勇敢地给孩子机会,不要小瞧我们的孩子。比如发发自从小学一年级独立回过一次家以后我就知道他可以独立上下学,到三年级开始就让他独立上下学,家长只是最初尾随了几天。上初中开始让他骑自行车,家长陪伴了几天,发发就自己走了。我在学校家长会上

知道,好多家长不敢让孩子骑自行车上下学。现在上了高中,离家更远了,路上要四十多分钟。当然会遇到问题,比如第一次车胎瘪了,发发就那么给骑回来了,结果外胎也裂了。第二次车胎瘪了,跟同学借了钱(之前发发除非要交什么钱不肯多带钱,可能是学校不许带钱和贵重物品的规定困扰了他)去修,本来补一下就可以,结果被修车人忽悠花了四十多元换了胎。回了家我趁机就“钱”的问题进行了引导,因为之前他对钱很不在意,我觉得他不明白钱的重要性,这次事情以后他就知道问我要钱装在身上了,同时引导他分析修车人的行为,得出了社会中有些人是居心不良的结论,并告诉发发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应对,第三次车胎瘪了,不管修车人怎么忽悠,发发坚持只是补一下,用了几元钱。现在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再需要操什么心了,假如担心他,不让他去尝试,这样的社会经验从何而来呢?还有一些事我认为发发做不好,而孩子做的很好,我们很容易低估孩子。

我们的孩子会遇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但是经过训练他们依然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所做的就是给他机会去碰钉子,与其发愁将来怎么办,不如未雨绸缪。这几天看家长们讨论我们百年之后孩子怎么办的问题,启发了我,我想等发发再大一点,要开始一个新的尝试,我准备给发发留张银行卡,让他独立生活几天,再逐渐过度更长时间,遇到问题再来指导他解决,直到他可以安排自己的一切。也就是说在家长监控下尝试独立生活。

这是我的新目标,为此要训练发发做好一切必须的准备。我们都得学会做“狠心”的

家长

发发昨天放学回来告诉我自己被班里的同学选为参加学校团代会的四个代表之一,在新学校新班级发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发谢谢你,给了妈妈快乐和勇气,妈妈为你骄傲!加油啊,爸爸妈妈们!

学会快乐

学生会主席?呵呵,没想过,我现在最好奇的就是会有女孩喜欢发发吗,也没准,发发长得帅,功课一流,寡言少语又有些“酷”的味道。

其实发发并不是成功的个案,因为我觉得人生无所谓“成功”。我和他要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有的也许永远也解决不了。我自己的进步就是学会了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学会了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孩子的不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让家长完全满意的孩子能有几何?你要是去听听那些正常孩子家长的抱怨就知道我们的孩子有些地方真是超可爱。人生不过几十年,学会让自己快乐一些吧。

给hn:因为我认为与其在弱项上花费力气,不如让强项更强,同样的时间精力花在强、弱项上,收获肯定不同,毕竟中考是看总分的。而且语文的提高与孩子心智的成熟关系很大。所以1.在语文上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自己没有做任何课外的补充,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2.用学数学的办法解决,就是做题、更正,基础部分要做到满分,这不难,因为都是机械记忆;阅读部分做老师布置的教辅书,发发很自觉,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做,然后对答案、订正,做多了就摸到规律了;作文平时在发发下笔之前,我会跟他讨论,主要是扩大孩子的思路,基本成型后他再写。中考作文的要求并不高,最主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把事情说明白就可以了,另外要求孩子书写工整,不要有错别字。4.课外语文读物是《读者》,还有报纸。中考期间发发每天都看报纸,一方面为了让孩子放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了解、关心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看《北京晚报》和《南方周末》。原来是我买,现在他自己

买。

回家长的提问:1.发发的语文作业都是在完成别的作业后最后写,一贯如此,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他去写数学了。另外发发的语文老师一直给他很多鼓励,不知道前面讲了没有,小学时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看他胆小不合群,就布置给他一个特殊作业,就是每天回家准备一个小故事,第二天午休时在操场上给同学讲,坚持了有一年多。初中时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发发,经常表扬发发,甚至在班里讲发发是她干儿子,谁敢欺负发发就是与她过不去。所以赢得老师的帮助很是重要。

语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很少,我观察发发更爱看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其实这也是语文的学习,包括看报纸什么的,开卷有益。

2.课外班:学龄前因为发发爱画画,经常几个小时画啊画的不知疲倦,观察力很好,可以把外出看到的建筑物很准确的勾勒下来,那时我也无知,就给他送到一个绘画班,去了两次后,孩子就不肯去了,而且再也不画了。

小学时上了奥数和英语班,为了不给孩子额外的负担,基本不过问学了什么。

我的自我修复

这么多年以来,我自己努力的方向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发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费了好大的劲甚至失去了自我,但是孩子的表现还是那么差强人意,我就会忍不住冒火,就会口无遮拦,甚至会不过问原因就惩罚孩子。

我后来意识到这种伤害孩子、伤害自己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坏事,因为孩子会受到自己坏情绪的影响,导致他的情绪恶劣。我问自己,孩子难道想这样吗,孕育生下他是我们做父母自己的选择,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决定,孩子有什么错呢?假如他日后明白了一切,来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把我生成一个健康的孩子?我又该怎么回答呢!我又有什么权利对他不满意朝他发泄呢!

渐渐地我找到了发泄的办法,就是在自己郁闷的时候,关上房门,蒙上被子,使全身的力气大喊几声。

在苦闷的时候读小说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沉浸在故事里会让我忘了现实的烦恼,为别人的喜怒哀乐哭一回、笑一回,完了该干嘛干嘛。

发发在上初一时,我在发发桌子上看到一张纸,上面写着16岁我应该坐在示范高中的教室里学习知识,19岁我应该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23岁我要读研究生,30岁我应该在做科学研究,45岁我实现了自己做科学家的梦想。发发回家我一问原来是政治老师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成长路线,描述自己的理想。

儿子能上学我就很满足了,我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发发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孩子给我巨大的震撼。我以为自己了解儿子的一切,可实际呢?

从此我也找到了自己新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发发能实现他的梦想,为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学会了携手努力。我想能否实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享受这个美妙的过程。

如今发发与我这个做母亲的很亲密、很平等,每天发发放学后到吃晚饭开始写作业前

这段时间是属于我们娘俩的快乐时光,吃着美味的晚餐,发发会把在学校里的见闻讲给我听。前几天发发告诉我,班级里推荐到美国的交换生人选,到美国读高中一年,费用对方全包,因为突出的学业成绩发发说自己获得了推荐资格。我问他是怎么想的,发发说不想去,我又问他为什么呢?发发说:老师说这个项目可以帮助那些想到美国读大学的同学,我不想到美国读大学。我又问他:如果去了就会有一年时间见不到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舍不得?发发看着我点点头。

发发在作文里写道:妈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因为她教我很多事。我很幸福,因为妈妈爸爸很爱我,我也爱他们。

关于训练:以与人对视为例

关于发发小时候的训练,回忆起来有些费劲,因为他小时候的很多问题早就校正了,所以我也渐渐给忘了,看了很多帖子想起来一些,就以对视的校正为例吧。不过,不一定适合其他孩子。

发发小时候不看人。他自己忙着画画、看小图书的时候叫他、跟他说话,发发基本没反应;不做这些的时候,注意力被吸引的时候,目光躲闪,或者侧过头去,或者斜视,反正就是不看你。这个问题最早是发发姥姥在他一岁左右发现的,说这个孩子不看人。在被确诊之后我才知道这是阿斯伯格的症状之一。我倒是没觉得这是多么大的问题,只是改变了跟孩子交流的方式:

1. 说话时尽量在他的正面,当孩子目光一闪而过的时候,自己脸上一定配合语言要有表情;

2. 用他喜欢的事情吸引他看我,比如食物,我会蹲着把食物举到自己眼睛的旁边,然后很夸张地说:“发发快来看,这是什么好吃的啊”。等他过来,迅速把自己眼睛换到食物的位置,用眼睛去迎孩子的眼睛,主动迅速与孩子对视;

3. 编些小情节吸引他,比如,很有表情地很夸张地说:“妈妈眼睛是不是红了?你给看看”之类的(这让我觉得自己有表演天赋,呵呵);

4. 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眼睛与孩子平视,特别是发发小的时候,很少俯视孩子,都是蹲着与孩子说话,要不把孩子抱起来;

5. 在孩子聚精会神做自己的事情时,一般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一小时,或者两小时,看在干什么而定)我不会打扰他,我觉得他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的世界,是我们体会不到的。这样你在适时打断他、引导他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时,他会比较乐意。

这样坚持了得有好几年,注视我的时候,发发的目光可以停留一下然后滑走。到他上小学高年级,孩子懂得了很多道理,语言理解也很好了。有一天,我问他:“妈妈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应该看哪儿啊?应该看着妈妈的眼睛知道吗,咱们来试试”。这样发发就从被动转为主动,开始非常勉强,非常不自然。慢慢的,经过不断提醒、鼓励、称赞,从与我对视迁延到与他人的目光交流,现在已经很好了。但是即便是现在,孩子跟我说话的时候我都会停下自己的事情,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目光都会得到我的积极回应,我努力不放过每一个他在交流上主动出现的良好行为。

推荐一本书

友如亨利(人生动物园系列)(A Friend Like Henry)

作者:(英国)(Nuala Gardener)努阿拉·加德纳译者:朱潮丽

市场价:¥23.80

卓越价:¥12.60 折扣:53折节省:11.20元

VIP 价:¥12.30 SVIP价:¥12.00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页码:294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530953617

·条码:9787530953617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中文:中文

·丛书名:人生动物园系列

·外文书名:A Friend Like Henry内容简介

《友如亨利》讲述一个阿斯伯格症男孩与帮助他敞开心扉的爱犬之间的真实故事、

对于加德纳夫妇来说,给儿子丹尔挑选小狗不同于一个普通家庭选择一只普通的宠物。丹尔的阿斯伯格证已经非常严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德纳夫妇花费大量时间,试图走进丹尔孤独的内心世界,给他一些心灵的帮助。

遗憾的是;加德纳夫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收获甚微,倒是一个新成员的到来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它就是亨利,一条很优秀的金毛猎犬。丹尔与小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在小狗的帮助下,加德纳夫妇看到他们苦苦寻求的结果——丹尔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一段属于加德纳家庭的幸福旅程缓缓开启。

作者简介

努阿拉·加德纳是一位社区护士和优秀的助产士,她的儿子丹尔和女儿艾米均罹患了阿斯伯格症,努阿拉·加德纳与她的丈夫历尽艰难,深入了解了阿斯伯格症的特点和症状,最终令专家为他们的孩子确诊,一起顽强地与病魔抗争。

关于交往

发发小时候不愿意与同龄人玩,不理人家甚至不愿意与同龄人靠近身体,比如坐在一起什么的。现在的情况是他可以适应集体,不排斥同龄人靠近他、与他交流,在别的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可以耐心细致的告诉别人解题方法,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向同学求助,但是他一般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是人群中寡言少语的那种,有的同学喜欢他,总是找他说话,他可以接受,也会与同学互动。对班里的同学他很了解,有一种敏锐的与生俱来的观察力,另外对同学间的玩笑有正确的理解,这在一年前还不能。

小的时候也曾经在交往上做过一些校正,比如带其他的小朋友到家里来跟他玩,但是

后来放弃了,因为他完全没有交往意愿,阿斯伯格是他们的特质。我觉得对他们来说能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所以主要训练他具备最基本的沟通交流能力,比如买东西什么的,还有就是在人群中的适应能力,始终保持与正常人群的接触。人际交往是一种高级能力,儿童间的交往与成人间的交往有很大差异,我希望发发能了解成人间的交往就可以了。

总的感觉即便不做校正,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有所改善,因为孩子智力不差,等他明白了道理,他就会正确对待他人,现在我会根据发发告诉我的班里的情况随时给他一些建议或者提醒,还是很奏效的。也许对别人的靠近他不一定喜欢,但是他会克制并做出正确的回应。

今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二天,早晨发发出了家门,又敲门,我以为他忘记带什么了,打开门,儿子笑着说:“妈,我可能会回来的很晚,也许7点,你做好思想准备啊。”我想起来了,发发又被同学推选为学校学代会的代表,下午考完试后学代会要开幕。我真是很感动,这是儿子担心我着急,特意嘱咐我。

给清潭:

1,不好意思,记不得了,好像是4或5岁的样子,3岁才说话,我是说有自我意识的话2.有这个阶段。不允许他人说自己有错,也不接受他人犯错误。

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磨炼

发发虽然朋友很少,但这并不妨碍他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次发发做了糊涂事,我说他:儿子你可真傻。发发会笑着说:我就是傻,你能怎么样,看你还说什么。又有一次我问发发:别人伤害你的话你怎么办?发发的回答是:我很快就会忘记的。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发发会说: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发发基本不会沮丧,会说:下次继续努力。我问过发发:你觉得自己和同学有什么不同吗?发发的回答毫不迟疑:没什么不同。等等的事情让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也可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

回想过去,与对发发的磨炼是分不开的。在4、5岁的时候,发发不能接受别人包括我大声讲话,不要说批评了,只要语气不那么柔和,马上就会眼泪汪汪,接下来就哭起来没完,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起初我采取了更为小心的方式与他说话,后来我想到一件事,如果上了学,老师会这么和风细雨的跟他讲话吗?同学呢?那他怎么在学校呆下去呢?得改变方式,得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相信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从那以后,我逐渐提高了讲话的声调,在发发犯错误的时候批评也很严厉,在发发眼泪下来的时候,发发爸爸会赶快扮白脸,抱着哄着说:你看妈妈生气了吧,赶快承认错误,妈妈就不生气了。只要发发一认错,我立刻转变态度,再一点一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其实看着孩子哭,我很心疼,可是还是硬着心肠。我想这一切是孩子迟早要面对的,必须让他尽早接受磨炼。

几年下来,发发渐渐习惯了我的高声调和严肃的批评,不仅不再害怕,而且逐渐掌握了正常人群的行为规范,也学会了嬉皮笑脸地对我,从怕我到明白了妈妈是爱他最多的人,对我给他的建议和提醒都会接受,也会照做。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在学校从不曾因为老师或者同学的态度受到伤害,因为他已经在我这里都见识过了。现在母子是平等的分析交流事情,我的高声调再也用不着了。

发发昨天放学带回来四张奖状,期中考试班级排名前五,年级排名前十,单科第一,还有一个最佳服务奖。本来发发对这次考试也有点没底,毕竟是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正式考试,我安慰他:没关系,排第几都行,考试的目的是发现不足,不足的地方以后加强就行了。刚考完我也没底,问发发:儿子,排名很靠后怎么办?发发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成绩排名出来后,发发说班里的同学都祝贺我,儿子说话的时候眼睛里满是开心。

老天爷还是眷顾我们的,他老人家在我们面前关上了一扇门,可也没忘记打开了一扇窗。

对待痛苦的态度

痛苦无时不在,佛说,生老病死无一不苦。况且,在你这里痛苦的事在他那里不值一提,在他那里死去活来的事在你这里不算个事。每个生命个体对痛苦的感知、痛苦的阈值大不相同。凡人有凡人的痛苦,神仙有神仙的痛苦。你觉得你痛苦你就痛苦,你觉得你不那么痛苦你确实就不会太痛苦,全在于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任何快乐里都酝酿着痛苦,任何痛苦里也不全是痛苦,也有快乐正在生成。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一切都在变化中。

而我,尽量告诉自己事情根本没那么糟,尽量去发掘事情的积极面。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改变可以改变的事,不抱怨也不指责,同时尽量用这样的心态影响发发,教会孩子去寻找快乐,同时教孩子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努力不让他有偏见。

比如前一阵子发发开学代会,候选人挨个发言,很晚结束,孩子很疲倦,就回来说真倒霉,我说,儿子,你这不就知道人代会怎么开了吗,只不过人更多些,会更长些,再说这么一开会你得认识多少同学啊。儿子说以后我可不做这种开会的工作,逗得我和他爸爸哈哈大笑,我说,没关系啊,其实几个人在一起说件事情就是开会,开会是为了提供大家交流想法做法的场合,大会小会各有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象人代会,决定的是国家大事,能不慎重吗,那当然得充分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不然造成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学代会是给学生提供了预演的机会,还得感谢学校重视呢。儿子笑了,说,明白了。

只是个例子,其他事情皆如此,凡事往好处想,多与积极乐观的人相处,多看幽默笑话,多向阿Q学习,方能化痛苦于无形。

关于饮食

在发发三岁的时候已经有禁食之说,但是相反我不但没有给发发禁过食,而且还教他品尝各种美食。我希望他能最大容量与这个世界接触。

哺乳期起初是母乳,后来加了牛奶。四个月加了辅食,严格按照科学育儿的方法进行。七个月患了肺炎在医院住院,感染了腹泻,一个多月才康复。因为肠胃功能变弱,我控制他不吃冷食,不喝冷饮。后果是直到现在发发对冰激凌仅限于用舌头舔舔,或者把冰激凌外边的巧克力啃掉。呵呵,另外就是不吃粉条,不太喜欢芹菜。除此而外,几乎没有挑食。发发喜欢美食,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着儿子吃饱后心满意足地说:delicious(美食,好像是这么拼)。儿子小学时写日记最多的就是又品尝了什么好吃的,呵呵,我现在还留着,有时候翻

着看看,好像看见了儿子面对美食垂涎欲滴的表情。

发发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喜欢品尝各种不同的口味,可是家里平时做的家常菜,诸如白菜土豆之类的也吃得很香。同时他也很有节制,从小即便是最爱吃的东西,只要吃饱了,就会摸摸肚子说饱了,绝不多吃一口。我也很注意饮食卫生,多数在家里吃,特别注意荤素搭配,清淡为主,外出吃也是去正规的餐馆,从不带他吃路边摊。

小的时候发发是很挑食的,他是用眼睛吃饭的人,只要看起来不好看就不吃,比如木耳,西瓜也不要,因为不接受颜色。我的观念是孩子应该什么都尝尝,尝过了实在不爱吃可以不吃。所以我总是诱惑他,先自己吃一口,然后告诉他很香啊,最早儿子不肯拿勺子,就喂到他嘴里,鼓励他尝试。所有的肉类鱼类蔬菜水果什么的,我都给发发尝尝,自己也做,也带发发去饭馆。我不会因为自己不爱吃就不给儿子吃,也不会只做儿子爱吃的。也有的时候用点手段,许诺他尝了就奖励什么,有时候把勺子伸到他嘴边,说舔舔就行。我还总是带他去超市,买各种没见过的糖糖豆豆品尝,我还教会了发发嗑瓜子,呵呵。发发后来最早要求的东西除了书就是超市里的零食,我现在还记得四五岁时他站在自己喜欢的食物前面说:我想尝尝。这是最早会说的话之一。其实他早尝过了,就是还想要,这也算是发发最早的心眼了。后来他就门清了,什么保质期啊,什么生产日期啊,比我看的还仔细。

品尝美食是儿子最快乐的事情之一,甚至咖喱这一类有着奇怪味道的食物也很喜欢。也有的食物小的时候不怎么吃,比如烙饼之类的面食,因为经常在饭桌上出现,现在倒也喜欢吃了,还特别喜欢拉面,方便面。方便面是被控制不给多吃的食物,还有快餐和碳酸饮料之类,都属于偶尔吃吃之类,发发会一边吃一边说:这是垃圾食品。

发发现在近180公分的身高,62公斤,有点偏瘦,上学太累了。

新年祝福

今天是2008年的最后一天,发发高一的第一学期也快要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感觉发发又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学业一如既往的优秀以外,在与同学合作、日常与人沟通上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前要追着问才会挤牙膏一样告诉我一些学校的事情,如今一下学会很主动的告诉我,班里怎么了,上了什么有意思的课了,哪个同学病了,学校又有什么活动了等等,还经常和我探讨一些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我也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信息、好玩的事情讲给他听。发发前几天还在全年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发了言,想想他幼年时候的状况,真是不敢相信他今天能有这样的出色表现。看来每天坚持和发发聊天的做法还是正确的,至少在发发想说话的时候有我这个交流对象,这样他才会愿意说出来,否则他想说的时候没人听,时间久了就更不想说了。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一场持久战哦。

在这里想跟各位亲爱的星爸星妈说: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的星儿又长大了一岁。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我们只要比别人家的父母付出更多一些的心血,用心了解、呵护、引导我们的宝贝,终将会看到他们的成长,而我们自己不也依旧在成长吗?感谢孩子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耐心、耐心再耐心,和孩子一起手牵手感受这个苦乐掺杂的人生吧。

新年快乐!(即使不快乐也装着让自己快乐,大声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心情很好”,这样就会真的快乐了)

别忘了永远欣赏我们的宝贝,他们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只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特别的人生!(别用大众的眼光,要用自己的眼光,与众不同并不是错误,假如能超脱一些,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表现与康复训练方法 龙钢医院龙岩市慈爱康复中心沈敏海、陈蕙、曹淑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为广泛发育障碍,俗称“自闭症”。系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组发育障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交流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刻板行为,其中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Rett综合征、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等。我院儿童康复中心系省残联定点自闭症康复机构,已进行约200例以上的患儿训练,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将儿童孤独症谱系疾病的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介绍如下。 一、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 1943年Kanner首次提出“早期婴儿孤独症”诊断,报告11个病例,发现其特点为:①不能与包括父母在内的周围的人建立情感联系。②极度孤独。③语言发育迟缓,已经掌握的语言并不能起到与人沟通的作用。④经常从事一些简单形式的游戏活动。 ⑤少数患儿出现在精神发育迟滞的背景下出现岛状特异功能。⑥外貌表现聪明、机敏。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下。 1、社会交往障碍:①缺乏交往兴趣、技巧、方法。②不能与其它儿童建立伙伴关系③不会分享快乐。④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与保护。⑤与父母在婴儿期就没有目光交流,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2、交流障碍:(1)非语言性交流:除了常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物品外,不会用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不会用点头,摇头表达意见。(2)言语交流障碍:①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重者完全不能理解,轻者能够理解部分语言,高功能者对悠然成语的理解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发病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50%终生沉默不语。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有语言的患儿常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重复他人说话;自言自语,内容与周边语境无关。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儿童会背儿歌,广告词,但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①一般对正常儿童感兴趣的玩具等物品并不感兴趣,对于纸盒、化妆品瓶、绳索、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等十分感兴趣。②行为方式刻板如反复开关门,要求物品在固定位置,坚持在固定路线行走、穿固定的衣服等。③奇特怪异行为:用手指重复敲打物品、自身旋转、用脚尖走路、手在眼前凝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病症吧,但是真正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阿斯伯格综合征并不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病症,我们周边也很少有人会出现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症状,但是由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 1.总体治疗目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总体治疗目标是管理患者的不良症状,教育训练其获得与年龄相符的社交、交流和职业技能,以弥补阿斯伯格患者发育过程中未曾自然获得的技能;同时通过对患者多方面评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理想的治疗着重于阿斯伯格综合征核心症状的改善,包括改善交流技能或刻板的行为模式。越早治疗,总体预后越好。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 (1)社交技能训练是增强人际交流最有效的方式。

(2)认知行为训练可以增强对疾病相关的焦虑和爆发性情绪 的压力管理,减少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 (3)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的共病如重症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进行相应治疗 (4)职业治疗或物理治疗改善感觉整合障碍和运动协调障碍。 (5)社交干预,着重语言治疗,促进患者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6)对家长进行训练和支持,尤其是在家中经常使用的行为 技巧。 2.药物治疗 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治疗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尽管如此,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共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药物治疗联合行为干预和环境适应可以有效改善焦虑障碍、重症抑郁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激越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可以减少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利培酮可以减少重复、

刻板和自伤行为、突然爆发的激越和冲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氟伏沙明和舍曲林对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治疗有效。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症,那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了,我们知道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都应该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阿斯伯格儿童日常行为控制训练个案 一、观察情况 小杰,男,12岁,情绪易激动,自言自语,重复提问,自我控制能力差,独立完成任务速度慢,做事拖拉,不懂得自我合理分配时间,且注意力易分散,对他人的指示反应慢,需他人重复多次发指令,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和遇到困难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爱大喊大叫。 二、训练注意事项及原则 训练过程中,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要求做到的事情必需要做到,奖惩要分明,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和做得对的地方训练者的表情和举措要有鲜明的对比性,该批评的要非常严肃的批评,该奖励的一定要立刻做到,但奖励也要有原则性,不可过于。 三、实施过程 1.动静结合,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训练时做适量的大运动和相关的能令其兴奋的活动,时间大约能进行15分钟左右,可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完成以上活动后立刻让孩子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双脚平放在地面,双手放在膝盖上,抬头挺胸,坐端正,闭上嘴巴,心中默数15分钟,平稳呼吸,此间不允许做任何小动作和讲话,包括不可以睁开眼睛。完成以上项目之后,进行调控情绪训练,让孩子全身放松。 2.日常生活中情绪调整:在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应提前给讲清楚,让他知道做每件事后的结果,让他知道在某个时间段应该要做什么,应制订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在作息时间表上双方签名。因为更多时候小杰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他不明白自己做完某件事的后果时,他会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很容易造成闹情绪的现象。 3.3.当出现闹情绪现象时的处理:首先不予理睬,也不要给他讲太多的话,只告诉他说:“你这样做令我非常生气”,然后离开他,让他以亲身经历的体验知道闹情绪后会有一个让他自己有很不好的后果,比如说会受到某个惩罚或是某项活动被取消。当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然后教给他正确的方式,也可事先与他以文字形式列出闹情绪时的处罚清单,但同时也需要列有表现好时的奖励清单。当他出现闹情绪的现象时,应按照清单列出的处罚规则进行处罚,不该满足的条件坚决不给予满足。 4.4.自言自语和重复话语的控制:至于小杰的自言自语现象我的观察是这样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和当他接触到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时(能令他兴奋的事情更多的是游戏类),自言自语现象就会增多。在这里我是这样做的:当他接收到新的内容时,我在他接收到后立即和他一起“消化”,跟他在固定时间里一起来说新的内容,把他重复说的话和他一起重复多说几遍,然后问他我们说了几遍,告诉他说过了的话不需要再说了,质问他“这样反复的说这些话好吗?”他会回答说不好的,然后再问他“那我们今天还需要再说吗?”他会说不需要,此时就和他将所说的内容记下来,并记录重复的次数,当他再次说重复的话语和反复问问题时就问他“我们今天说几遍了”,慢慢的让他自我监控,慢慢减少次数。至于令他兴奋的事情,自然是把他的游戏时间控制住,尽量减少和避免让他兴奋的事情发生。 5.行为习惯的监控: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平时激动时喜欢拍大腿,在这里我采用负性强化的方式进行,当他拍腿时我叫他到我身边,和他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5

阿斯伯格综合征指南2013-1-24 一、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阿斯伯格综合征小孩或成人,因为言谈举止不正常,被认为是精神病,其实,阿斯伯格综合征也叫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之所以大多数人叫阿斯伯格综合征,不叫阿斯伯格综合症,是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明显不同于自闭症,也明显不同于精神病,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大脑。主要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一种症状。大部分伴有多动、抽动、注意力缺陷。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一般要跟踪数年才能确诊。并无特效药。主要是靠平常的行为训练、教育引导、参与社交, 让小孩成长为有正确价值观和心态、健全人格和品格,学有所成的社会有用栋梁之才。 阿斯伯格综合症特点: 1、80—100%小孩伴有多动症。 2、80—100%小孩伴有抽动症。 3、100%小孩上课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差、遵守秩序差、自控能力差。 4、100%小孩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遭到家长、老师的许多投诉,应试教育阶段给人屡教不改的感觉。 5、80—100%小孩注意力缺陷,但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除外。 6、80—100%小孩欠缺同理心、包容心、荣辱感、欠考虑别人的感受、社交差。长大后给人孤僻、另类、个性之感,团队合作差。 7、80—100%小孩抗挫折感、抗压能力差。但对自己兴趣的东西有坚韧不服输的毅力和钻研精神。 8、80—100%小孩智商正常,40%小孩智商超群,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 9、80—100%小孩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偏弱,只有40%小孩正常,10%超群。 10、80%小孩成人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自理、结婚、工作、生子、参与社交、融入社会,但生活质量不太好。只有5%人才可以进入主流上层社会。 11、30--40%小孩在国外如美国、欧洲,长大可成为大学教授、科研专家、医生。。。 12、100%小孩长大在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争风吃醋、权力争斗的工作氛围中处于下风,只适合单纯的简单的宽容的工作环境。 13、顶尖的顶尖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小孩长大成为名人也有,如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陈景润、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总统杰弗逊、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童话作家安徒生、哲学家康德、作家威尔斯……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与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导读】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摘要】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教育康复,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这些儿童的认识,有利于对这些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智力障碍都是因脑部问题引起的疾病[ 1 ] 。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是神经性广泛发育障碍疾病(世界报道此类疾病至今才60多年,我国首次报道此疾病至今才20多年) ,至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且预后差,是目前世界医疗、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2 ] 。而智力障碍多为基因问题或因脑缺氧造成的脑损伤而致成的疾病,很早就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对智力障碍人群的教育康复研究已比较成熟、系统。 随着近年来国内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的逐渐关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方法不多,教育康复的效果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进入学龄期后的教育康复问题,不仅令家长们头痛,即使培智学校的老师们也是一筹莫展。根据调查,目前特殊学校的教师中(主要是培智学校)系统学习过关于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教育康复理论的几乎是零。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殊学校(主要是培智学校)中许多教师对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不了解,把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当作为智力障碍儿童来进行教育康复,效果非常不好,甚至一些进行过早期教育康复的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出现功能倒退的情况。为改变这一状况,现将有关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定义、特征以及他们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区别作简单表述。 一、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定义及其特征 (一) 儿童自闭症(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二)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 ,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3 ] 。 (三)儿童自闭症的特征及其表现 儿童自闭症的特征: (1)社会性交往障碍明显,不能建立情感联系。(2)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3)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4)起病于儿童早期(30个月内或3岁) ,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约70% ) 。(5)心理年龄明显低于同龄儿童。(6)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敏感性。(7)成年后常伴有癫痫疾病的发生。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间也有一些区别。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也像自闭症一样,在人际关系方面往往处于封闭和隔绝状态,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并非完全漠不关心,他们也希望有社交或有朋友,但他们常常没有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其它人的表情,因而也不能据此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显得极其正规,拘泥细节,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会发展出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自闭症都可以有狭隘的兴趣和刻板的动作。但是,自闭症儿童往往专注于摆弄物体,倾听音乐,对图像反应比较强烈。相比之下,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狭隘兴趣则往往表现于对数字或日子的记忆,以及对某些学科知识的强烈兴趣。有时可以给人们以一个记忆力过人甚至在某一领域内堪称博学的印象。但是不久人们就会觉察到,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一些事实性的数据,而对这些事实之间的相关联系及其背后的真正意义并无任何理解;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显得贫乏欠缺;他们可显得非常古怪,并且使得人们不愿与之交往。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

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和高功能自闭症的不同 一般而言,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差异性很小,通常被称为自闭症的延续或是变异的自闭症。因此,有些阿斯伯格症儿童,也常被误认为是自闭症,但其和自闭症之间仍存在着差异性,以下提供了几点比较: 语文智商的比较 语文流畅度的比较 动作协调的比较 社会互动的比较 攻击以及暴力行为 一般在定义阿斯伯格症和高功能自闭症,通常以智商七十以上来作为范围。一九九八年,调查330个个案研究中发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语文智商方面,普遍低于阿斯伯格症儿童。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语文智商平均为77,阿斯伯格症儿童则为98;在操作智商方面,阿斯伯格症儿童为九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为八十六。研究结论显示,语文智商是可以做为诊断阿斯伯格症儿童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标准。 自闭症儿童对于某些事情大多有特殊的兴趣或特殊的天赋,例如机械性计数的能力、机械性音乐的能力、机械性的判断能力,比较不属于思考性能力;而阿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在临床上,很多人对于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种疾病的发现,是从其对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的症状而察觉的,可见,了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相关症状,比如行为突然出现模式和刻板化的情况,其对于患者能够及时治好该病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的,那么,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 由上可见,当人们患上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时候,其在平时的生活中会表现出人际交往及语言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同时在其日常的行为表现上,也会有刻板、模式和仪式化等比较显著的特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

【图文讲解指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自闭症介绍自闭症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同义,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ASD核心症状尚无药物可以治疗。 自闭症诊断ASD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明确,缺乏生物学标志物,因此ASD是一个症状学疾患,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对患儿ASD 特征行为观察和家长对行为的描述进行诊断,这使诊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困难。 Howlin和Asgharian对英国770个家庭研究发现超过1/4的ASD 患儿父母以及1/3的阿斯伯格综合征(AS,孤独症的一种亚型)患儿的父母被告知孩子发育正常。虽然50%的ASD患儿父母在孩子1岁左右发现问题,但通常3-4岁才获得诊断。早期发现、早期行为干预和教育可显着改善ASD患儿的不良预后。自闭症早期识别与筛查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1.不(少)看: ASD患儿早期表现出对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患儿对父母的呼 唤声充耳不闻;共同注意(JA)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ASD患儿前瞻性研究发现,14-15月龄ASD患儿出现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3.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4. 不(少)语: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延迟现象。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异常;ASD患儿从12 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难以重复语言。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异常行为发育轨迹是指儿童行为发育的 水平、速度以及方向。早期发育轨迹的异常可能是ASD的危险 指标。有研究表明,部分ASD患儿12月龄后发育轨迹出现异常,学习新技能能力下降。也有报道称患儿在6月龄后其社交技能发育的轨迹出现下降趋势。部分ASD患儿出生后1-2年出现已获 得技能的丧失。ASD患儿发育倒退发生率约为30%,发生的平 均年龄为19-21月龄。三、ASD发生的高危因素ASD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目前已被明确的ASD高危因素:(1)有患ASD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 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上述ASD早期行为识 别尚不能构成ASD诊断,家长和儿科医师根据以上所列早期标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病因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环境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率为0.07%,即平均每一万名新生儿会有7名是患者。 2临床表现 1.人际交往困难 患者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不理解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表达的信息,采用的交往方式刻板、生硬、程式化,因此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孤立。与孤独症患儿的表现区别在于孤独症患者是退缩的,他们似乎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不主动与同伴建立联系,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经常渴望甚至尽力想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却缺乏技能做到这一点。 2.语言交流困难 尽管患者的语言发育正常、表达流畅,但是使用语言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差,在交谈过程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差,不关注对方的反应,不管对方对所谈内容是否感兴趣,也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交谈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语言,咬文嚼字,给人以古板、生硬、夸张的感觉。对于对方的谈话,患者只能理解简短、清晰明了的语句,难以领会幽默、隐喻、双关意义的语句。 3.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兴趣爱好局限特殊 行为模式刻板仪式化表现为固执地保持日常活动的程序,如上学必须走相同的路线,若当天的课程有变动、交通堵塞耽误了时间等均会使患者感到烦躁。也有的患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解大小便,定时上床睡觉,只用同样的被子和枕头,入睡时必须将一个手帕盖住眼睛等。一旦这些行为活动程序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烦躁。患者常常有某些特殊的爱好和收藏,如记忆火车时刻表、彩票获奖者、名山或大厦的高度、收藏电话卡,显得比较怪癖。应当鼓励和利用患者的这些兴趣爱好,让他们成年后从事相关的职业或研究。4.笨拙的运动

邹小兵:黄沙淘尽见真金――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

邹小兵:黄沙淘尽见真金――认识阿斯伯格综合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人种、肤色、长相、高矮、胖瘦、鼻子高低等外部显见的特征,其实更加体现在包括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情感和动机等诸多心理特征方面,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内向、有些外向;有些孩子善于交谈,有些孩子却不善言表;有些做事全神贯注,有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些智商很高,有些一般。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基本上都能够根据孩子的这些个性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也在这样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然而,却也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从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以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在幼儿园以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在上课的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些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 ①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 ②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认字、背诗等机械记忆方面; 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 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 ④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交流总是 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⑤孩子可能对很多日常的隐喻、笑话、讽刺等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 ⑥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 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但是语言往往表现为以叙述性或单向的语言为主,较少互动性、分享性或交流性语言; ⑦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⑧孩子往往课堂纪律较差,但是他(她)们对于自己认同的规则却是最好的遵守者,甚至给人一种完美主 义者的印象。 ⑨在遇到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差,遇到挫折后表现出大发脾气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⑩此外,这些孩子大部分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比较讨厌书写的作业,孩子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但是却不能将他(她)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上述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各不一样。总体来说,这些孩子给家长和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阿斯伯格症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南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这篇文章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症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教学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在同学眼中,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古怪而又特别,其笨拙的社交技巧常使他成为替罪羔羊。举止的笨拙、对一些难于理解主题的沉迷,使其更形古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症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 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受不了。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提出的建议: 1、提供一个可预期的、安全的环境。 2、使过渡最小化。 3、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日常的例行程序。为了能够集中于手边的任务,具有AS综合症的儿童必须得理解每天的常规,理解所期望的事。 4、避免意外的事:在进行特定的活动之前、在改变日程之前、或者在对日常例行程序进行任何变化之前,必须为儿童作充分的准备,不管这一变化小到什么程度。 5、事先使孩子暴露于新的活动、新的教师、班级、学校、营地,以此来减轻孩子对未知之物的恐惧,并在其得知这一变化之后,尽可能防止其过分担忧。(例如,在具有AS的孩子转学时,应该让其在实际转学之前会见新老师,游览新学校,并告知例行的常规。在转学的最初几天,原来的学校应该继续为其布置作业,以便其能够熟悉新环境中的孩子。接收的教师应该在孩子来校的第一天就找到其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以及相关的书籍或活动。) 二、社会互动受损 具有AS的儿童不能理解社会互动中的复杂的线索,他们是天真的、极端自我中心,也可能不喜欢身体接触;他们向他人说话,而不是同他人说话;他们不能理解笑话、讽刺或隐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与教育策略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与教育策略 Asperger综合征 (Asperger syndrome) ——以下对阿斯伯格简称:AS 解释:见于儿童期,特征为类似典型孤独症的交互性社交活动性质异常,并有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与孤独症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言语或认知发育的延迟或迟滞,但显得很笨拙。可延续到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在成年早期偶可见精神病发作。 美国耶鲁大学向AS儿童的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里面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征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的教学经验,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以下内容同样适合家长阅读。正文如下: 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阿斯伯格综合征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 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的精确的课堂策略,正如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于所有没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一样。 下面描述阿斯伯格综合征所具有的七个主要特征,然后提出一些在课堂如何处理这些症状的策略和建议。(课堂干预的策略以我本人在密歇根大学儿童和成人精神病医疗学校的教学经验为例子来进行解释)。这些建议只是广泛意义上的,要调整这些建议,使之适合于每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特殊需要。 一、坚持同一性 极小的变化也会使具有AS综合征的儿童受不了。他们对环境中的应激物高度敏感,有时会有仪式化行为。他们在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时,就会很焦虑,并有强迫性的担忧。应激、疲劳、和感觉超负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平衡。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孩子特别聪明却性格暴躁、能说会道但不懂社交。其实,孩子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儿童行为疾病。 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兴趣特别而又刻板坚持,他不能知觉到他人的感情,也不能意识自己的感情。由于难于应付变化,他们情绪十分脆弱。此类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 而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 这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 (a)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b)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c)呆板单调的语言; (d)非语言交流贫乏; (e)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f)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g)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尽管最初由阿思伯格报道这一疾病时全部病例是男孩现在也发现有女孩病例的出现。但是,男孩明显更易罹患此病虽然大多数患儿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仍有少数出现轻度发育迟滞。该病明显发作或至少被发现时往往比孤独症晚;因此语言及认知能力得以保存这种情况通常都很稳定。而且这种较高的智商提示较孤独症好的长期预后。 诊断方法: 阿思伯格综合征(被称为“阿思伯格紊乱”)在DSM-IV中的定义(APA1994):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①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损比如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手势 ②不能建立与其年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③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者成功的欲望。 ④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表现出至少以下一种情况: ①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中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②显著地顽固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③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④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3.上述障碍严重损害了儿童在社会交往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症状的学生的理解:教师指南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这篇文章为教师们描述了阿斯伯格综合症七个主要特征,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症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根据作者对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的教学经验,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行为干预措施和学业干预措施。 在教育环境中,被诊断出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在同学眼中,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古怪而又特别,其笨拙的社交技巧常使他成为替罪羔羊。举止的笨拙、对一些难于理解主题的沉迷,使其更形古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阿斯伯格综合症处于自闭症这一连续统的高端。范·Kelvelen指出,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是“生活在其自己的世界里”,而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但却是以其自己的方式生活”。自然,并非所有的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是一样的。正如每一个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儿童都具有其独特的人格,“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症在每一个体身上的表现也是独特的。因此,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每一

综述: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的延续 许欣 (105010202710 应用心理学B班) 摘要阿斯伯格综合症(AS,Asperger Syndrome),也称为高功能自闭症(HFA),被看作是与自闭症程度不同的另一种症状。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狭隘兴趣和局限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DD,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corder)的一种。相比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许多研究支持遗传论点,患病几率为0.07%,且男性患病几率比女性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AS进行探讨。 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症 AS 自闭症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社交困难沟通困难 1.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1.1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概念 阿斯伯格综合症(AS)一般定义为“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是根据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亚斯伯格而命名的。他在1944年首度记录了具有缺乏非言语沟通技巧,在同伴间表现低度同理心,肢体不灵活等情形的儿童。AS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高于典型的自闭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一人口研究预计每10000个孩子中便有36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而每10000个孩子中只有5个患有自闭症(Ehlers & Gillberg, 1993)。直至目前,学界对AS了解非常有限,对其症状的界定仍存在争议,大部分人把AS等同于高功能自闭症(HFA),即没有智能障碍,自闭倾向不明显的自闭症。但有部分人则认为AS是没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在自闭症光谱中,AS是介于健全人与低能自闭症之间。 1.2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表现 被诊断为AS的儿童,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表现: 1.社会交往困难 2.与人沟通困难 3.狭隘兴趣和局限行为模式 具体的临床表现: 1.无法理解日常规则或僵化规则 2.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3.执着于一种或多种特定且不具功能性的行为 4.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5.呆板单调的语言 6.非言语交流匮乏 7.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至少机械的记忆,不具备理解 8.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9.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1.3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的区别

致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家长及老师的一封信

致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家长及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老师,您好! 小朋友经过我们的详细询问和检查,诊断(怀疑)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儿童行为疾病。其实,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大脑。这类孩子是一种具有非常特别个性的孩子。 大约六十年前,专家们就已经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大约4岁—7岁的时候,家长及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有时甚至会在上课时候走出教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于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吵架打架。 如果仅仅就是上述情况,我们会很容易把这类孩子和儿童多动症联系起来。但是当我们继续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①这些孩子其实也有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不包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例如火车时刻表、历史事件、恐龙进化等;②这些孩子可能有令人惊奇的记忆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方面;③孩子也许学习成绩整体不是很好,但是却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例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很深入的了解(或具有这种潜能);④孩子和小朋友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使

得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孩子因此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⑤孩子可能对很多事情缺乏领悟能力,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⑥孩子有时说话似乎缺乏逻辑,对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孩子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能够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语言;⑦孩子行为往往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难于转弯,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 总体来说,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给家长老师的感觉是:自我中心、行为幼稚、注意分散、情绪波动、聪明奇怪。 必须指出,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奇怪,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而且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有学者研究历史名人的传记,认为爱因斯坦、牛顿等可能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士。好象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成绩是很差的,上中学后不久就因为“蠢”而退学,后来考大学也只考了数学一门功课,后来的成就大家都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众多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中,有一些其实是特才儿童。 今天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会遇到什么情况呢?阿斯伯格综合征 的孩子过去难于适应(爱因斯坦就是例子),在“分数就是生命”的今天就更加难于适应;家长和老师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知识的匮乏使得孩子完全不被理解;现行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能会使得他们遭遇严重的挑战;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可能对其他孩子造成的妨碍使得老师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译者的读书笔记

2012年,《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文版出版后,译者燕原在自己的微博上前前后后写了几万字的阅读笔记。笔记中不仅有她个人对这本书的深刻理解,更有多年来大量阅读的总结以及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020年,我们对之前的中文版进行了调整,修订了原版中的一些错误,改变开本,更换封面,并邀请本书的另一位译者、资深家长冯斌先生撰写了新的后记。除以上变动外,此书的主体内容没有变化。已经有这本书的读者无需再次购买此版。 为配合2020年改版的推出,我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重新发送燕原的读书笔记,以飨读者。 欲了解更多燕原的观点,请关注新浪微博@燕原_ 。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读书笔记(1) 燕原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2008年夏天,老大8岁,被二年级老师怀疑是AS,头一个月的空闲时间,除了浏览网页,就是花两周时间埋头读了这本书。当时感觉内容好多,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但因为自己的某些AS特征,在阅读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不少共鸣,知道自己对孩子的观察还不够,把书上的所有特征列出来也不代表就是他的特征。第二次读是2009年秋天,去参加Tony Attwood 的讲座之前又仔细通读了一遍,因为有了对孩子一年有针对性的观察,再读一遍感觉对孩子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了。之后就是2010-2011年,和冯斌一起接受了中文版的翻译任务,在翻译和校对的过程中又反复阅读了几遍,并且每次都有新的认识。

能反复看几遍的电影不多,反复读了几遍还有新认识的书也不多,这本书是少数让我感觉必须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Tony Attwood今年62岁,临床心理医生,他在讲座中开玩笑地区别了他们和精神科医生以及实验心理学家的界限。美国编写DSM的那些实验心理学家们通常临床经验很少,主要是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做出判断,而精神科医生通常把疾病放在首位考虑,人放在其次。这是临床心理医生普遍不认同的。临床心理医生的特点是有大量个案实践,好的医生会长期追踪患者。特别是在AS领域中,每个个体的特征都不一样。Tony作为在AS领域从业最早的一批人,认为自己对AS的整体理解深度和广度是精神科医生以及实验心理学家不能相比的。 《AS完全指南》的写法介于学术和通俗之间,保持了学术上的严谨,几乎每个观点都有文献和案例支持,没有臆想和文艺的煽情;相比正规学术文献,这本书的阅读对象是大众(AS个体、家长和教师),所以在通俗性上是做了努力的。这本书作为完全指南,内容的确是非常详尽,Tony除了对AS群体的长期深入理解,他的专业是诊断和心理治疗,所以这方面的内容更专业一些,在教育方面涉及得少一些,他毕竟是心理医生,不是老师,只有当孩子出现老师和父母无法解决的问题,才会被推荐到临床心理医生那里接受治疗,所以这本书可能家长看来缺乏一些生活化的东西,特别是在孩子行为和情绪问题不突出,但AS特征明显的日常生活和教育中的策略(比如怎么提高阅读理解力这类家长经常遇到的教学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