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痹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痹症-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内科学痹症-医学精品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痹症概述 • 痹症的中医治疗 • 痹症的中药方剂 • 痹症针灸疗法 •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 痹症典型病例分析
01
痹症概述
痹症的定义与分类
痹症定义
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滞留 于肌肉、经络、关节等部位,引起气血痹阻,闭塞不通的一 类疾病。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肾俞、命 门等穴。
03
痹症的中药方剂
薏苡仁汤
成分
薏苡仁、苍术、桂枝、芍药、 麻黄、生姜、甘草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当归拈痛汤
成分
当归、黄芩、赤芍、羌活、防 风、连翘、忍冬藤、桑枝、桂
枝、猪苓、泽泻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禁忌
在使用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实热证、 阴虚证及皮肤溃疡患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5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心理护理要点
1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2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痹症的错误认 知
3
提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调护及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疗法
取大椎、风门、风池,配穴:曲池 、合谷、环跳。
风湿热痹的治疗
治则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
宣痹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病变关节局部穴位,如膝眼 、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痹症概述 • 痹症的中医治疗 • 痹症的中药方剂 • 痹症针灸疗法 •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 痹症典型病例分析
01
痹症概述
痹症的定义与分类
痹症定义
痹症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气乘虚而入,滞留 于肌肉、经络、关节等部位,引起气血痹阻,闭塞不通的一 类疾病。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肾俞、命 门等穴。
03
痹症的中药方剂
薏苡仁汤
成分
薏苡仁、苍术、桂枝、芍药、 麻黄、生姜、甘草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当归拈痛汤
成分
当归、黄芩、赤芍、羌活、防 风、连翘、忍冬藤、桑枝、桂
枝、猪苓、泽泻
功效
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一剂
禁忌
在使用艾灸疗法时,需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实热证、 阴虚证及皮肤溃疡患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05
痹症的护理与预防
心理护理要点
1
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
2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对痹症的错误认 知
3
提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缓解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生活调护及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阴冷的生活环境 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针灸疗法
取大椎、风门、风池,配穴:曲池 、合谷、环跳。
风湿热痹的治疗
治则
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
宣痹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针灸疗法
取病变关节局部穴位,如膝眼 、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ppt课件
痹症的分类与辨证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 痹证的分类
(一).内经中的分类 《内经》中的痹证可按发病部位归为肢体痹和脏腑痹两大类
:前者系痹邪侵袭肢体,气血经气不利,导致肢体出现疼痛、 麻木等表现。后者为痹邪人脏,出现藏气不宣行的一类病证 。《内经》中肢体痹包括了按邪气偏盛和症状特点所分的行 痹、痛痹、著痹三痹,根据病变部位、发病时间所分的骨痹 、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体痹;脏腑痹主要论述了五脏痹 证与胞痹、肠痹。其中对五脏痹除《素问·痹论》有所论述外 ,还散见于《素问》的“五藏生成篇”、“玉机真藏论”、 “四时刺逆从论”及《灵枢》的“邪气藏府”、“官针”等 篇中。其具体所指又稍有不同,如《素问·痹论》云:“肝痹者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为肝气痹阻、水 液失于疏泄之证。而《素问·五藏生成篇》中描述的肝痹则基 本为寒湿侵犯肝经所致,其症“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肤,名日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 足清头痛”。此为肝经气滞可的编辑表课件现PP。T 但从总体上言,《内经2 》中的脏腑痹都是
括气血虚、阴虚、阳虚,临床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挟杂,
实痹包括风寒湿热顽痹。由于中医学在辨证分类上具有灵
可编辑课件PPT
5
活性,因此只能视作相对固定的形式,未可执拘。河南贾天
安对数百例观察分析,发现气虚之人多患着痹,治拟补气健
脾,佐以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之
人多患痛痹,治拟温阳散寒,佐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方
比较,《内经》中心痹的范畴可能已包含了现代的胸痹与心
痹二者在内。
二. 痹症的辨证治疗
1. 治痹证当首辨虚实
虚和实是中医鉴别疾病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素问》称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 痹证的分类
(一).内经中的分类 《内经》中的痹证可按发病部位归为肢体痹和脏腑痹两大类
:前者系痹邪侵袭肢体,气血经气不利,导致肢体出现疼痛、 麻木等表现。后者为痹邪人脏,出现藏气不宣行的一类病证 。《内经》中肢体痹包括了按邪气偏盛和症状特点所分的行 痹、痛痹、著痹三痹,根据病变部位、发病时间所分的骨痹 、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体痹;脏腑痹主要论述了五脏痹 证与胞痹、肠痹。其中对五脏痹除《素问·痹论》有所论述外 ,还散见于《素问》的“五藏生成篇”、“玉机真藏论”、 “四时刺逆从论”及《灵枢》的“邪气藏府”、“官针”等 篇中。其具体所指又稍有不同,如《素问·痹论》云:“肝痹者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为肝气痹阻、水 液失于疏泄之证。而《素问·五藏生成篇》中描述的肝痹则基 本为寒湿侵犯肝经所致,其症“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肤,名日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 足清头痛”。此为肝经气滞可的编辑表课件现PP。T 但从总体上言,《内经2 》中的脏腑痹都是
括气血虚、阴虚、阳虚,临床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挟杂,
实痹包括风寒湿热顽痹。由于中医学在辨证分类上具有灵
可编辑课件PPT
5
活性,因此只能视作相对固定的形式,未可执拘。河南贾天
安对数百例观察分析,发现气虚之人多患着痹,治拟补气健
脾,佐以除湿散寒,活血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阳虚之
人多患痛痹,治拟温阳散寒,佐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方
比较,《内经》中心痹的范畴可能已包含了现代的胸痹与心
痹二者在内。
二. 痹症的辨证治疗
1. 治痹证当首辨虚实
虚和实是中医鉴别疾病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素问》称
中医内科学2第一节痹证-48页PPT资料
邪,内舍于肺”。并在预后方面指出:“其人脏者死,其留连筋 骨者痛久,其留连皮肤者易已。”
2019/11/1
中医内科学
6
历代医家还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特点,赋予不同的病名, 在治法方药上亦渐趋丰富。
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湿痹、血痹、历节之名,其中历节 病的特点是遍历关节疼痛,所创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等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
19
辨证论治
2019/11/1
中医内科学
20
辨证要点
痹证的辨证,一是要辨邪气的偏盛,二是要 辨别虚实。
临床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痛
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
寒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
属湿邪盛;关节肿胀,肌肤掀红,灼热疼痛
为热痹,属热邪盛。
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
中医内科学
29
常用药 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清热坚阴;桂枝疏风解
肌通络;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蚕 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
加减
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 热凉血,活血化瘀;
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 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
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019/11/1
中医内科学
18
相关检查
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 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 伤程度。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中医内科学痹症PPT课件
6
一、概述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及《金匮·痉湿暍病脉证并
治》:为后世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清·张秉成: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 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 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 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 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已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 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退去而病愈,故用黄芪 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 使防已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土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 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 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成方便读》)。
22
二、病因病机
2. 体质不同又有所偏颇: 内湿:脾胃虚损,水湿内停
湿 外湿:雾露之气,雨湿之邪 外湿引动内湿,二湿相合,愈伤阳气,湿邪 又为阴邪,必伤营络之血,营伤则卫气不行, 血伤则阳不行气 ,邪气流注关节,脉络失 养则绌急而痛。
23
三、诊断要点
1. 发病特点: 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 员及体育爱好者易患,同时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 寒冷、潮湿、劳累及天气变化、节气有关。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而成此病。”
唐宋:出现了许多常用有效方剂 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济生方》蠲痹汤
10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分证论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痹
一、概述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及《金匮·痉湿暍病脉证并
治》:为后世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清·张秉成: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 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 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 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 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已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 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退去而病愈,故用黄芪 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 使防已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土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 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 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成方便读》)。
22
二、病因病机
2. 体质不同又有所偏颇: 内湿:脾胃虚损,水湿内停
湿 外湿:雾露之气,雨湿之邪 外湿引动内湿,二湿相合,愈伤阳气,湿邪 又为阴邪,必伤营络之血,营伤则卫气不行, 血伤则阳不行气 ,邪气流注关节,脉络失 养则绌急而痛。
23
三、诊断要点
1. 发病特点: 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 员及体育爱好者易患,同时发病及病情的轻重与 寒冷、潮湿、劳累及天气变化、节气有关。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而成此病。”
唐宋:出现了许多常用有效方剂 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济生方》蠲痹汤
10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分证论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痹
《中医内科学痹症》课件
临床表现
痹症的临床表现
描述痹症在人体中的具体表 现和症状。
不同部位的病症特点
分析痹症在不同部位出现时 的特点和影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中医诊断
1
中医痹证辨证特点
介绍中医诊断中对痹症的特殊辨证方法
病因分析与病情判断
2
和特点。
讲解痹症病因的分析和对病情的判断。
3
鉴别诊断
提供鉴别痹症和其他类似疾病的诊断方 法。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
说明中医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
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
介绍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和它们 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
治疗案例分析
分享实际治疗痹症的案例分析, 以便更好地理解治疗效果。
预防与保健
预防痹症的方法
提供避免痹症发生的实用方法和建议。
《中医内科学痹症》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的痹症,包括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 中医诊断、中医治疗、预防与保健等内容。
病理生理学基础
1
什么是痹症
详细解释痹症的定义和特点。
2
痹症的病因病机
探讨痹症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3
痹症的发病机制
解析痹症的发病过程和相关机制。
4
痹症的分类及病程
介绍痹症的分类方法和疾病发展过程。
痹症的日常保健方法
介绍痹症患者可以采取的日常保健措施。
结论
痹症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
介绍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
药膳疗法
探讨药膳在痹症治疗中的应用和 效果。
物理疗法
讲解物理疗法在缓解痹症疼痛中 的作用。
中医内科课件痹证PPT课件
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
预防调护
一、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 风、防寒、防潮,避居暑湿之地。
二、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基本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 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 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
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 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外,还与素体阴阳 偏盛密切相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 ,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 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邪 ,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其性质初 起以邪实为主,日久以正虚为主。
病案
成××,•男,28岁。1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 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医生给用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一月前因 水中作业,肢体关节又发生疼痛,•重着,肌肤麻 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请写出诊断、证 型、治法、方药
病案
诊断:痹证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河北北方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一一定义定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证
一、概述
(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
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 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
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
预防调护
一、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 风、防寒、防潮,避居暑湿之地。
二、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基本病机: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 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 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
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 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外,还与素体阴阳 偏盛密切相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 ,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 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邪 ,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其性质初 起以邪实为主,日久以正虚为主。
病案
成××,•男,28岁。1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 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医生给用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一月前因 水中作业,肢体关节又发生疼痛,•重着,肌肤麻 木,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请写出诊断、证 型、治法、方药
病案
诊断:痹证 辨证分型:风寒湿痹-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河北北方学院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一一定义定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证
一、概述
(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
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 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
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内科学
26
第26页
(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
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 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 仁汤加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作用, 适合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其次要观察肢体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个别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
则是因为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
废而不用造成肌肉萎缩。
4/20/2024
中医内科学
18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第18页
相关检验
病变相关部位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验常有利 于本病诊疗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2
第22页
证治分类
1.风暴湿痹
(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包括 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 烧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作 用,适合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4/20/2024
中医内科学痹证ppt
中医内科学
10
第10页
病因
1.外因 (1)感受风寒湿邪 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
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腠经络, 滞留于关节筋骨,造成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因为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 痹之别。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从阳 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2)感受风湿热邪 久居酷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 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中医痹证-ppt课件.ppt
2021/3/25
• 二【病因病机】 •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
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
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
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 腑。
2021/3/25
• (一)、病因 • 1.外因 • (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
2021/3/25
• (二)、病证鉴别
•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肉经 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 1)疼痛:
•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
•
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 2)肢体的无力运动,
•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 3)肌肉萎缩
、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 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揍经络,滞留于关 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 痹、着痹之别。 •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 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 化热。
2021/3/25
• (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 感风湿热邪,袭于肌揍,壅于经络,痹阻 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2021/3/25
• (3)着痹 •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
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 闭阻气血。 •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 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适 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 病位: • 1、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 • 2、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 • 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
• 二【病因病机】 •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
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
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 • 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
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 腑。
2021/3/25
• (一)、病因 • 1.外因 • (1)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
2021/3/25
• (二)、病证鉴别
•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肉经 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
• 1)疼痛:
•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
•
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 2)肢体的无力运动,
•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 3)肌肉萎缩
、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 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揍经络,滞留于关 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风寒湿痹。 • 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 痹、着痹之别。 • 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 可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 化热。
2021/3/25
• (2)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 感风湿热邪,袭于肌揍,壅于经络,痹阻 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 痹。
2021/3/25
• (3)着痹 •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
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 闭阻气血。 •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 代表方:薏苡仁汤加减。
• 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适 用于痹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 病位: • 1、病初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 • 2、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 • 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
中医内科学——胸痹PPT课件全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远志;丹参、当归身、芍药、阿胶。
★加 减:酸枣仁汤;珍珠母、灵磁石、石决明、
琥珀、黄连阿胶汤;左归饮。
心肾阳虚证
★证 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自汗,神倦怯寒;舌
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迟。
辨 证
★病机概要:阳气虚衰,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
持续时间: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要 点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相关检查
要
点 心电图(ECG)
心 脏 超声 心脏 X 线 冠 脉 造影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息ECG、发作ECG、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因 病 机
缓
日频 。
急 急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猝然而发心痛。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
病 因 痰踞心胸,胸阳痹阻 耗气伤阳,心气不足 阴阳
机 实 并损
转致
化 虚 阴寒凝结,日久伤阳 心阳虚衰
病
因
瘀血阻络 新血不生 心气痹阻,心阳不振
病
机
因 心气不足,鼓动不力 气滞血瘀
诊 查
病症鉴别
要 点
悬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诊胸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中医内科-课件-痹证
病例二:风湿热痹型痹证
总结词
风湿热邪侵袭,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伴有发热、口渴 等症状。
详细描述
患者因长期处于湿热环境,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关节红肿热 痛、活动受限,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治疗以清热除湿、 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秦艽等。
病例三:痰瘀痹阻型痹证
总结词
痰瘀互结,关节疼痛固定,肌肉僵硬 ,舌质紫暗,脉涩。
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
方案。
积极配合治疗
痹证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 耐心,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
治疗建议,坚持治疗。
04
痹证的案例分析
病例一:风寒湿痹型痹证
总结词
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活动受限。
详细描述
患者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感受风寒之邪,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楚、活动受限 。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防己等。
03
痹证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 当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诱因
避免长期处于阴冷、潮湿环境, 防止过度劳累,尽量减少与过敏
源的接触。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痹证症状,应尽早接受 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 、葱、蒜、山楂、红枣
等,少吃生冷食物。
根据痹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等类型。
病因与病机
病因
风、寒、湿、热等邪气的侵袭是 痹证的主要病因。此外,正气虚 弱、劳累过度、长期处于阴冷潮 湿环境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痹证。
病机
痹证的病机主要是经络闭阻,气 血运行不畅。邪气闭阻经络,导 致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疼痛 等症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痹病。
2020/12/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7
一、概述
(二)源流
《内经》:设痹论专篇进行论述。论述了痹病的病因病
机、证候分类及病机演变等内容,奠定了痹病的基础。
如:“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之。”“风 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病因病机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
着痹也。”——分类
“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
气候变化
乘虚
气血
寒 入内
不通寒胜Biblioteka ---痛痹居处潮湿痹阻
脉络拘急
湿 留注 经脉 筋脉 而痛 湿胜----着痹
酒后当风
经络
失养
(蕴积化热)
热 关节
热胜----热痹
2020/12/22
19
反复发作 日久不愈
津血运行不畅 耗气血,损肝肾
4
一、概述
3. 肢节痹病的概念(狭义):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 畅,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 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证。
2020/12/22
5
关节肿大、变形
2020/12/22
6
关节畸形
2020/12/22
15
一、概述
(三)范围 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
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2020/12/22
16
2020/12/22
17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2020/12/22
10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主以乌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 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芍药 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 杀乌头之毒。
历节:《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但并 未明确历节的两大特点——痛如虎啮、骨节变 形。
2020/12/22
11
① 禀赋不足: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 低下。
② 劳逸过度:劳:劳力,劳神,房劳;逸:久卧 伤气,久坐伤肉。
③病后、产后:营卫气血阴阳的不足。 ④ 饮食失调:饥饱失常 风寒湿热之邪:久居湿地,汗出当风,冒雨涉水,
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
2020/12/22
18
1.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风
风胜----行痹
一、概述
隋:《诸病源候论》: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 因素。 并且开始把历节与痹证分 开,突出历节是疼痛剧烈,关节 变形的一类进展性疾病。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而成此病。”
唐宋:出现了许多常用有效方剂 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济生方》蠲痹汤
2020/12/22
2020/12/22
9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 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 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焦, 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湿邪郁于内, 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 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桂枝芍药 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方中桂枝散风 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 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 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 降火。
清•张秉成: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 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 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 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 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已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 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退去而病愈,故用黄芪 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 使防已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土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 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 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成方便读》)。
痹病
2020/12/22
1
一、概述
(一)定义 1.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
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2.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 3. 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
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2020/12/22
14
一、概述
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对热痹的辨证 有
一定的发挥,并新加了“宣痹汤” 等重要方剂。 《医林改错》强调了瘀血在痹证的发病中的作用,
新拟“身痛逐瘀汤”,扩充了治疗痹病方剂的类型。
综上,由《内经》→《金匮》→隋→ 唐宋→明清,痹证的 辨证论治渐趋完善。
2020/12/22
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
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肺。” 2020/12/22
8
一、概述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及《金匮·痉湿暍病脉证并
治》:为后世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2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2020/12/22
13
一、概述
明: 《医宗必读·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 养
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 大抵参以 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痛痹者,散寒为 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 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治着痹者,利湿为先,祛风解寒亦不 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 无顽麻也。”
2020/12/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7
一、概述
(二)源流
《内经》:设痹论专篇进行论述。论述了痹病的病因病
机、证候分类及病机演变等内容,奠定了痹病的基础。
如:“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之。”“风 寒湿
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病因病机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
着痹也。”——分类
“五脏皆有合,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
气候变化
乘虚
气血
寒 入内
不通寒胜Biblioteka ---痛痹居处潮湿痹阻
脉络拘急
湿 留注 经脉 筋脉 而痛 湿胜----着痹
酒后当风
经络
失养
(蕴积化热)
热 关节
热胜----热痹
2020/12/22
19
反复发作 日久不愈
津血运行不畅 耗气血,损肝肾
4
一、概述
3. 肢节痹病的概念(狭义):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 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 畅,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 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病证。
2020/12/22
5
关节肿大、变形
2020/12/22
6
关节畸形
2020/12/22
15
一、概述
(三)范围 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
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
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 辨证论治。
2020/12/22
16
2020/12/22
17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素体不足,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2020/12/22
10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主以乌头大辛大热,祛湿散寒, 助以麻黄表散风湿,黄芪益气血,芍药 甘草酸甘化阴,以制乌麻之辛热,白蜜 杀乌头之毒。
历节:《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但并 未明确历节的两大特点——痛如虎啮、骨节变 形。
2020/12/22
11
① 禀赋不足:营卫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组织功能 低下。
② 劳逸过度:劳:劳力,劳神,房劳;逸:久卧 伤气,久坐伤肉。
③病后、产后:营卫气血阴阳的不足。 ④ 饮食失调:饥饱失常 风寒湿热之邪:久居湿地,汗出当风,冒雨涉水,
气候剧变,冷热交错等。
2020/12/22
18
1.正气不足,外邪入侵:
风
风胜----行痹
一、概述
隋:《诸病源候论》: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 因素。 并且开始把历节与痹证分 开,突出历节是疼痛剧烈,关节 变形的一类进展性疾病。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 而成此病。”
唐宋:出现了许多常用有效方剂 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 《济生方》蠲痹汤
2020/12/22
2020/12/22
9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 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阳气,邪留关节, 气血流行不畅,故肢节肿大疼痛。湿阻中焦, 流注于下,故两脚肿重如脱。湿邪郁于内, 郁积化热,湿热上蒸而耗气伤阴,故头目眩 晕,温温欲吐,短气,身体瘦弱。桂枝芍药 知母汤温阳行痹,祛风除湿。方中桂枝散风 通络;麻黄散寒透湿;白术健脾化湿;附子 温阳通络,散寒化湿;防风散风;生姜、甘 草健中散湿;芍药敛阴活络;知母滋阴清热 降火。
清•张秉成: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 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 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 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 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已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 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退去而病愈,故用黄芪 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 使防已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土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 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 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成方便读》)。
痹病
2020/12/22
1
一、概述
(一)定义 1.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
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2.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 3. 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
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2020/12/22
14
一、概述
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对热痹的辨证 有
一定的发挥,并新加了“宣痹汤” 等重要方剂。 《医林改错》强调了瘀血在痹证的发病中的作用,
新拟“身痛逐瘀汤”,扩充了治疗痹病方剂的类型。
综上,由《内经》→《金匮》→隋→ 唐宋→明清,痹证的 辨证论治渐趋完善。
2020/12/22
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
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肺。” 2020/12/22
8
一、概述
《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及《金匮·痉湿暍病脉证并
治》:为后世的辨证论治打下了基础。
如:“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12
一、概述
明:《景岳全书·风痹》:指出了痹证的寒热阴阳属性。 “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 阴证,然痹本阴邪,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 不可不察。”
2020/12/22
13
一、概述
明: 《医宗必读·痹》:“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藏者, 养
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 大抵参以 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痛痹者,散寒为 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 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 治着痹者,利湿为先,祛风解寒亦不 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 无顽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