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成语和四字格的英译笔记
成语、四字格的翻译英汉成语的相似性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
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Eg: 弃恶从善(动词性)turn over a new leaf (动词性)兴高采烈(形容词性)(as)jolly as a sand boy (形容词性)千方百计(副词性)tooth and nail (副词性)直译法如履薄冰be on thin ice临阵磨枪sharpen one's spear only before going into battle置若罔闻turn a dead ear to得寸进尺,得陇望蜀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以德报怨return good for evil浑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水滴石穿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意译法开门见山to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死译:to open the door and see the mountain)油嘴滑舌mealy-mouthed(死译:with a slipped mouth and tongue)望子成龙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开门见山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藕断丝连have not cut off relations completelyDon’t cross the bridge till you get to it.不必担心过早。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2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3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4 中英植物词语隐喻的文化对比5 浅议创新型口语教学在农村中的实施6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7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8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9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11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12 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13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4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15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16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17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18 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精神隔绝主题19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20 中国英语初探21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22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23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24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25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26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7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28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29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30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31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32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33 论《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问题34 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35 从成长教育理论视角解读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活经历36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37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38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39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40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41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42 谈网络英语缩略语的构词特点及用法43 《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44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45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46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47 维多利亚时期简爱与苔丝的不同命运48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爱情模式的异同49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50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51 《动物农场》中隐喻的应用及其政治讽刺作用52 心理因素对提高英语口语的影响53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54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55 试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56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57 《麦克白》的独白58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59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606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62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63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64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65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66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67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68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69 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70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71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72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73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74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75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76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77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78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79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80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8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82 从习语翻译看文化空缺8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84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85 《永别了,武器》的存在主义解读86 文艺复兴及浪漫主义时期希腊神话对英国文学的影响87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88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89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9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91 马尔福的嫉妒92 汉英“龙”文化浅析93 Reconstructed Motherhood in Beloved94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95 《嘉莉妹妹》之消费主义下的人物形象分析96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97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98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99 英语阅读有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100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101 海明威《雨中猫》的文体分析102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03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04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105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106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107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08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差异109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110 论企业国际化中的品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 )111 情感因素与初中生英语学习112113 认知语境在语言交际理解中的作用114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115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16 浅谈商务谈判语言的特点117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118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19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120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121 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商标的语言特色122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123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124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125 英文歌词翻译策略探析126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27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128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2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130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31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132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33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134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135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136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137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38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139 浅析英语新词的构成与翻译140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41 从大卫•芬奇《七宗罪》看宗教极端主义142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143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144 Translating News Concerning China in Global Time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145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146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147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148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149 从《外婆的日用家当》看美国黑人的文化价值观150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151 大众文化视角下的另类古典小说-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之畅销解读152 解读西方传统童话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153 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154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155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156157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158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159160 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分析161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162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63 星巴克的成功之道164 《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翻译的比较165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66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167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168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169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170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71 浅谈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7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173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74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175 《好人难寻》中体现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176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17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178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179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180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181 《呼啸山庄》中爱与恨的冲突与交融182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183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184 目的论指导下的化妆品品牌翻译185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86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色彩词文化差异研究187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188 《蝇王》中的象征189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190 爱神简论191 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192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193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194 从《生活大爆炸》中看中西幽默的差异195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6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97 中美商务谈判差异研究及建议198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199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析汉语成语中数字的翻译200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
化差异 ,最高层次的对等几乎不可能实现 。
二 、 能对等与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 两种 语言代表着两种完 全不 同的文化 。不同 的文 化使
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其二 ,没有可套 用的译语成语 ,字字 翻译 。毕竟 两种 语言代表 着两种完全 不同的文化 ,并 不是所有 的汉语成 语 都有现成 的译语成语 套用。直译是 翻译成 语 的一种重要 方
奈达 (9 3 19 )后来又特别补充说 明 了功能对 等理论 。他
认 为没有两种 翻译是 彻底完全 的对 等 的 ,对等 只是译者应 该追 求 的一个 目标 。最 起码 的功 能对等 应该是指译 文能达
形式 是何其 的对等 。奈达 (9 9 16 )认为如 果直 译后 的译文 所指 意义和联想意义 同时 能够实现功能对等, 么形 式的调 那 整显 然就没必要 了。功能对 等理论 以读者 的反应作 为衡量 翻译 的标准 ,汉语 读者对 “ 一箭双雕 ”这个成 语 的感 受和 反 应与英 语读者 对 t k obr i n t e的感受 和 o i t i swt oes n n w d h o 反应达 到了对等 。再 者这三个成语 中 “ ”译 为 a或 oe 一 n,
摘
李建 红
4 10 ) 20 1
( 南 工 学 院 外语 系 ,湖 南 衡 阳 湖
要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探讨汉语数 字威语的的英译。 文章编号 :10 - 6 7 (0 1 4 - l6 2 0 8- 7 2 2 1)O . o 2 —o -
关键词 :汉语数字成语 ;功能对等 ;翻译 中图分类号:H 5 09 文章 标识码 :A
浅论英译汉中四字格成语的使用_以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为例
6b)开卷之时,我们常常心不在焉,天马行空,苛求小说真 实,认定诗歌造作,视传记为美化,期望史书认同一己之见。
2005 年的原文来自伍尔芙的《读书之道》(“On Books”)。 “come to books”若按字面翻译,是“来到书面前”,不符合汉语 表达习惯。译文 b)中取而代之的是“开卷之时”,由“开卷有益” 启发而来。散文给人以美,美就需要美的措辞和行文。在汉 语中,四字格的使用往往给人以愉悦之感,不论是音韵,节奏, 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一种雅致和精美。
9a)然而,如果你能尽量敞开心扉,那么,在开篇的几行充 满变化和曲折的语句中,一些极细微的精妙之处和启迪暗示, 就会把你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面前。
9b)然而,如果你能尽量敞开心扉,那么,在开篇的几行跌 宕起伏的文字中,那润物无声的启迪和曲径通幽的深意,就会 吧你带到一个独具一格的灵魂面前。
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休。前者注重 遵循源语的行文习惯和思维方式,直译出与原文等值的译文; 后者强调使用目的语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读者所熟知的文化 内涵来达到近似的阅读效果,使读者免去对异域文化的陌生 感(马梅,2008:178)。就此篇选文来看,b)为归化,译文保留 了原作意思,另外通过成语的使用,使译文增添了阅读美感。
(9)But if you open your mind as widely as possible, then signs and hints of almost impossible fineness, from the twist and turn of the first sentences, will being you into the presence of a human being unlike any other. (2005)
功能对等理论照应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错误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照应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错误分析作者:吴丹梁琪瑛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7期摘要:汉语公示语是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其英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汉语公示语英译时所出现的误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是:译者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因素,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选择具有“最佳对等”的译文,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汉语公示语;英译错误汉语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
罗选民、黎土旺对汉语公示语进行界定,“汉语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已经跻升世界前列。
特别是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中国已在全世界及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了很好的形象。
基于此,很多的外国游客和外国商人都希望来中国参观旅游或投资办厂,发展经济。
因此,他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和和学习中国文化,而汉语公示语则是他们了解中国的一个最直接的窗口,因此这必然会涉及到中文汉语公示语的英译问题。
而做好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可以为他们的参观旅游和全球性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提供很大的便利。
汉语公示语是一张能够传递信息的名片或纸条,也有可能是一块木板或一根金属条。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汉语公示语,比如在大学校园里,商业中心,旅游景点,医院,超市,工厂,甚至是在街边路边。
汉语公示语带给人们信息和指示或者说明。
笔者发现从汉语公示语英译效果来看,很多汉语公示语译语根本没有传递出原语言想要传达的信息,有些翻译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有些则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很多的译者在做翻译工作时,非常随意,不遵循相应的翻译原则。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Word文档]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关键字:功能,对等,汉字,成语,策略,探析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汉字成语是汉语文化的沉淀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析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归化法、异化法、脚注法。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汉字成语英译,利于跨文化交际,展示了对文化的珍视。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汉字成语;翻译策略作者简介:付朋月,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方向;贾珍霞,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
[]:H315.9 []:A[]:1002-2139(2017)-14--02引言: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翻译的探讨程度加深,试图从语言学与交际学角度研究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也称“动态对等”理论,由里厄(E.V.Rieu)最早提出,奈达受启发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翻译本质,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动态对等”,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深化该理论,即译文读者读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反应一致。
之后,为突出“功能”和减少对“动态”的误解,他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改为“功能对等”。
1969年,奈达正式提出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出实现理想的翻译应找出最接近的自然对等,注重原语与目的语的对应。
同时,译文读者的感受要与原文读者感受一致,关注读者的反映。
功能对等理论重“语义”功能,其次为“形式”功能。
语义功能强调表达方式自然,能够将译文读者与它所在的文化语境中的行为联系。
形式功能重视原文信息的形式。
运用功能对等理论需注意四要素:译文意思要正确;传达原文的情感与规范;语言要像原文自然;原文读者感受与译文读者感受应一致。
1、关于汉字成语英译1.1汉字成语表分类汉字成语具有特殊性,内涵丰富、短而精炼。
成语常含有褒贬义情感色彩。
成语使用得当,语言会铿锵有力。
翻译成语时要了解其所指内容与情感,表达力度应与原语一致。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作者:付朋月贾珍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4期摘要:汉字成语是汉语文化的沉淀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析功能对等理论下汉字成语英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归化法、异化法、脚注法。
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将汉字成语英译,利于跨文化交际,展示了对文化的珍视。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汉字成语;翻译策略作者简介:付朋月,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方向;贾珍霞,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引言: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对翻译的探讨程度加深,试图从语言学与交际学角度研究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也称“动态对等”理论,由里厄(E.V.Rieu)最早提出,奈达受启发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翻译本质,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动态对等”,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深化该理论,即译文读者读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反应一致。
之后,为突出“功能”和减少对“动态”的误解,他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改为“功能对等”。
1969年,奈达正式提出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出实现理想的翻译应找出最接近的自然对等,注重原语与目的语的对应。
同时,译文读者的感受要与原文读者感受一致,关注读者的反映。
功能对等理论重“语义”功能,其次为“形式”功能。
语义功能强调表达方式自然,能够将译文读者与它所在的文化语境中的行为联系。
形式功能重视原文信息的形式。
运用功能对等理论需注意四要素:译文意思要正确;传达原文的情感与规范;语言要像原文自然;原文读者感受与译文读者感受应一致。
1、关于汉字成语英译1.1汉字成语表分类汉字成语具有特殊性,内涵丰富、短而精炼。
成语常含有褒贬义情感色彩。
成语使用得当,语言会铿锵有力。
翻译成语时要了解其所指内容与情感,表达力度应与原语一致。
功能对等视域下的英汉成语翻译策略
的功能 对等 理论 将原 文读 者 的反应 和 目的语读 者 的 反 应联 系在 一起 , 以 目的语 文本 为重 点 , 以 目的语读 者 和 目的语 文化 为导 向¨-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3
等, 即不要求两种语 言在形式上死板对应 , 而要在功 能 上达 成对 等 。奈达 认为译 语 文化 与源语 文化 的关
系 是 由语 言 与文 化之 间 的距 离 决 定 的 , 翻译 具 有 两 种基 本 的导 向—— 形 式对 等和 动态对 等 。形式 对等
关 注 的是 翻译语 言 双 方 的形 式 与 内容 两个 方 面 , 动
原则 , 并 促 使读 者完 全理解 信 息 , 完 成翻译 的某 种 动 态 功能 。奈 达 指 出 , 从本质上讲 “ 动 态 对 等 即 为 功 能 对等 ” 。功 能对 等 强 调 的是 在 翻译 过 程 中应 尽量 找 到两 种语 言 、 文 化 的对 等 语 , 并 通 过 重 组 信 息形
中 图分 类 号 : H1 5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8 5 X( 2 0 1 4 ) 0 6— 0 0 2 6— 0 3
成 语 是 民族 文化 长 期 发 展 的结 晶 。 随 着 世 界 各 国文 化 交 流 的 不 断 深 入 , 英 汉 成 语 翻 译 已经 成
作者简 介 : 张 晶晶( 1 9 8 6 一 ) , 女, 山西忻州人 , 研究方 向为 翻译理论与 实践 。
第三 , 风 俗 习惯对 成语 的影 响 。在 长期 的历史 传 承中, 各 民族逐渐 形成 了独 具特色 的风俗 习惯 。风 俗 习惯 的差 异会导 致成语表 达 的不 同 。例 如 , 中西方 对 待“ 龙” 这一 动物 的态度在成语 中表现 得就截然 不 同。 中 国人喜 欢龙 , 称 赞 一个 人 活泼 有生 气 时 可 以说 “ 生 龙活虎 ” , 西方人 认 为龙 是 邪恶 的象征 , 所以, 同样 的 意思 , 他 们会用 f u l l o f v i m a n d v i g o r 来表 达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作者:李京霖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7期【摘要】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
它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并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蕴含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选取了其中的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两个方面,对成语的翻译进行探析,目的在于探索该理论对于指导成语翻译的可行性。
【关键词】功能对等成语翻译意义文化成语是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大部分的成语出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传说。
成语的结构紧密,形式以四字居多,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词序。
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往往不是表面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层的隐含意义。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程度仍然很高。
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是经典作品的翻译中,成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看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趋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举例来说,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而其中出现的成语也成为了翻译的难点。
所以,如何能够准确的翻译成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1.功能对等理论。
谭载喜在其《西方翻译简史》中这样评价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他是迄今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由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翻译理论的一大突破。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研究翻译,注重的是原文和译文在语法和结构之间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束缚,该理论把重点放在了目标语读者的身上,它强调的是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
奈达认为“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的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
- 212 -校园英语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探析成语翻译中原工学院/李京霖【摘要】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沿用的固定短语。
它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并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蕴含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本文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选取了其中的意义对等和文化对等两个方面,对成语的翻译进行探析,目的在于探索该理论对于指导成语翻译的可行性。
【关键词】功能对等 成语翻译 意义 文化成语是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大部分的成语出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传说。
成语的结构紧密,形式以四字居多,一般不能随意变动词序。
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往往不是表面词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层的隐含意义。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程度仍然很高。
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是经典作品的翻译中,成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看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趋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举例来说,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而其中出现的成语也成为了翻译的难点。
所以,如何能够准确的翻译成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对成语翻译的指导作用1.功能对等理论。
谭载喜在其《西方翻译简史》中这样评价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他是迄今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由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翻译理论的一大突破。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的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研究翻译,注重的是原文和译文在语法和结构之间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束缚,该理论把重点放在了目标语读者的身上,它强调的是使目标语读者能够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
奈达认为“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的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4):92-93.
文献的同时接触到相应的母语表达和母 程 中遇到 的问题 ,针对这些 问题不断探
语解释 ,在掌握翻译技巧的 同时提升母 讨和强化科学 的授课方法 、授课策略 。
探 究 实 践
2O16年 1月
海 ,很多习语与海洋和航海有关 ,所 以 为盘子碟子很精美 ,但里面没装什么东 地理解原文 的信息 ,我们要在准确理解
译 成 “spend money like soil”就 不 是功
加难 了。因此 四字格成语 的汉译英也是
这一 翻译 理 论 强调 了翻译 应从 读 能 对等 ,因为 中 国 自古 以来 以农业 为
一 个难题 。
者 的理解 和接受程度 出发 ,为读者服务 。 本 ,离不开土地 ,所 以有很多与土地有
语 使 用 策 略 探 析 [J].现 代 交 际,
编写相 应的母语 能力提升教材 ,科 学 、 时通过对两种不同语 言的学习来最终实
2012, (3):34—35.
系统地 对母 语的学习作出相应 的安排。 现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 融通和互 译。在 [2]谢 刚,李 楠 。论 英 语教 学 与母
美 国著 名 翻译 理论 家 奈达 提 出 了 这就意 味着在进行语言转换 的时候 ,我 关 的成语 ;而英 国是一个 岛国,四面环
习资料 。随着汉语地位 的提升 ,越来越 语能力 。
多 的汉 语 作 品 已经被 翻译 成 了多 国文
3.在 教 学方 法与 策 略上 ,必 须 正
四、结语
内容 的翻译 以及 使 用母 语 给予 相应 解 相应 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使学生能通过
况 调 查 研 究—— 基 于 英 语 专 业 学
试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成语翻译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作者: 林青刊
作者机构: 温州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浙江温州325035
出版物刊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2-35页
主题词: 英语成语;功能对等理论;英语成语翻译应用
摘要:简述了英语成语的来源、特点和地位,以及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结合典型例子,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成语翻译中的应用:对等地类比、变换(抽象化或具体化)、描述或模拟等译法.同时对应用功能对等理论于成语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电影《功夫熊猫》译文
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电影《功夫熊猫》译文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功能对等随着世界发展进程的加快,全球各项事业都步入了发展新阶段,其中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展业亦是如此。
随着各国交流的深化,近几年来,越来愈多的国外作品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作品也在逐渐走出国门。
字幕翻译作为影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架起观众和影片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质量。
关于字幕翻译的理论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从词语、语用以及文化的层面分析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探索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奈达在其1964年的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指出:“翻译就是在译如语种复制与源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
在此处,“信息”不仅指语义信息,还包括文体信息、情景信息和心理信息在内的所有源语文本信息的总和。
随后,奈达对动态对等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他把动态对等发展成了功能对等,强调要以信息接受者为中心,即“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序基本相同”。
信息需要根据接受者语言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期待进行调整,以达到译入语读者和源语接受者对同一信息有相同的反应。
此外,意义的对等必须优先于文体的对等,这样才能达到对等效应。
总而言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首次强调读者了的重要地位,要求译文从译入语的角度来诠释信息,即,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尽管接受者不同,但是却产生基本相同的效应。
我国杰出翻译家英若城强调”作为戏剧翻译,我们努力的方向还是应该尽量使我们的观众能够像阅读和聆听原作的人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
因此,影视翻译需要把握的原则是:保证译入语观众对译入语影片的理解和原语观众对原语影片的理解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汉语四字成语认知与英译
汉语四字成语认知与英译
陈康倩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30
【摘要】四字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及优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简练、形象、深刻的表现力,它迎合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平衡美的心理.在行文、说话中人们都常常运用到它.但是,汉语中四字成语的英语翻译在很多时候令学习者非常棘手,本文试对汉语四字成语结构进行分析并阐述其翻译方法.
【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陈康倩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 [J], 高敏绒
2.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J], 胡慧琦
3.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策略探析——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 [J], 谢子彬
4.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方法浅议 [J], 张博
5.汉语中语义复杂的四字成语英译研究 [J], 姜怡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衡孝军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11)002
【摘要】现代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译语中寻求功能对等的过程,在意义和功能上
尽量做到忠实于原语.成语是非常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而也常常成为翻译中的一
个难点.本文从语言的定义、语义三角关系、以及语言的功能与意义等三个不同角度,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寻求功能对等的实际应用价值,并
认为汉英成语翻译是语言之间由微观语言结构到宏观语言结构,以及由静态到动态
的渐进过程.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衡孝军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北京,展览路24号,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中的功能对等研究——以《政府工作报告》词汇英译为例 [J], 王振平;黄慧
2.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J], 胡慧琦
3.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谈品牌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J], 王超
4.从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看汉语成语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 [J], 苗亚娜
5.从社会符号学看汉语成语翻译 [J], 王雪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
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汉语四字格成语是成语的主体,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最能代表汉语言文化。
所以学习汉语、翻译成语,当以四字格成语为重点。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对汉语四字格成语进行英译时,可以灵活采用与原文相同、相应和相通的英语成语,使英文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从而和汉语读者产生共鸣。
标签:功能对等;汉语四字格成语;英译
成语是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字格成语是成语的主体,言简意赅,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
掌握和使用好四字格成语比掌握和使用一般的汉语词句要难得多,对中国人尚且如此,对外国人就更加难了。
因此四字格成语的汉译英也是一个难题。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众多翻译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原文和译文,而是译文读者。
它的核心是“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
这一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应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出发,为读者服务。
这就意味着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目的语中寻找一个能让译文读者产生和源语言读者一样感受的词,使译文贴近译文读者,便于译文读者理解。
比如“挥金如土”,如果我们翻译成“spend money like soil”就不是功能对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为本,离不开土地,所以有很多与土地有关的成语;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很多习语与海洋和航海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spend money like water”。
我们在英译汉语的四字格成语时,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语言形式,这样很有可能会造成译文晦涩难懂,使英文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应注重读者的反应程度,灵活采用英文中已有的、习用的成语,甚至俚语、谚语、俗语作译文,使译文富有英文情趣,使英文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从而在情感上和汉语读者产生共鸣,并领略到汉英文化之间不谋而合的妙趣。
汉英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认知能力、生活习惯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一些相似之处,这就使汉英两个地区人们对自身以及所处的世界达成了种种共识,并通过语言,特别是成语表现出来。
于是汉英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在字面意义、喻体形象和比喻意义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成语。
笔者根据其对应情况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一、汉英相同的成语
所谓相同,指汉英成语在字面意义、喻体形象和比喻意义等诸方面都基本相同。
如汉语四字格成语“树大招风”和英语成语“tall tree catches much wind”就在字面意义、喻体和喻意上惊人地相似,翻译时可以直接采用。
再如,“浑水摸鱼”和英语成语“fish in troubled water”意思相同,其简练程度不亚于中文。
由此看来成语无论中外都是简练的,经过千百万人使用、千锤百炼、精挑细选,不断提炼而成。
但是从韵律的角度来看,英语成语远不及汉语四字格成语。
二、汉英相应的成语
所谓相应,指汉英成语的字面意义、喻体形象会根据各自的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但经过理解分析仍能发现比喻意义基本一致。
例如,“从头到尾”可对应“from A to Z”,英文用第一个字母和末一个字母设喻,中文用“头”和“尾”做比。
又如,“绣花枕头”可对应“many a fine dish has nothing in it”,字面含义为盘子碟子很精美,但里面没装什么东西,空有好盘碟,外表好看,进而引申为光有好看外表没用,靠不住的。
这和“绣花枕头”外表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是一包稻草的涵义有异曲同工的表达效果,只不过一个是“盘子”,一个是“枕头”。
又如,“亡羊补牢”可对应译为
“lock(or shut)the stable door after (or when)the horse (or the steed)is stolen”,贼走了,把门锁上,等同于亡羊补牢。
中文说的“亡羊”,英文说“偷走马”,都是事后补救,只是一个说补修羊圈,一个说上门锁。
汉语“亡羊补牢”,用这一英文成语对译,很贴切。
英语读者一读就知其义,又因带有各自的民族色彩,容易使英语读者产生和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只不过从字面上看没有汉语四字格成语那么干脆简练。
三、汉英相通的成语
所谓相通,指汉英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喻体形象相差甚远,单纯由字面分析不易联系相对应的汉语成语,但深究其寓意后可发现同汉语四字格成语的比喻意义基本一致,即字面不同,但是意义相通。
英文中有大量的成语只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与中文成语相同或相近。
如英语成语“spoil the sheep for a half penny worth of tar”意思是不愿意花半便士买焦油医治羊伤而导致羊死亡,和汉语四字格成语“因小失大”就是形相远意相近。
再如,英语成语“David and Janathan”
中的David和Janathan都是《圣经·旧约》中的人物,一位是王的女婿,一
位是王的长子,两人情同手足,非但没有因为继承王位而反目成仇,反而书写了如同《圣经》般平凡而又伟大的友谊,可谓是古今友谊的典范。
因此“David and Janathan”用来形容同生共死、肝胆相照的朋友,和汉语的四字格成语“莫逆之交”意思一致。
从以上对应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译文在形象上会有所缺失,可是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比喻意义。
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不在于其形象而在于其喻意。
在英译时,为了帮助英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信息,我们要在准确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注意表达得体。
既要提倡以上这三种和汉语四字格成语相同、相应和相通的英语习语,又要防止生搬硬套,一味追求字面意义和喻体形象上的机械对应,以免造成表意模糊,失去其交际功能。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而言,译文虽然没有保留原文的具体形象,但却通俗易懂、简洁精辟、地道自然地传达出了成语的内涵意义,增加英文读者的亲切感又能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真正实现英文读者在读译文时的心理反应与原文读者读原文时的心理反应一致或相似。
综上所述,英译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过程本质上是两种民族文化的交流,两种民族心理的沟通,两种思维定式的接轨。
这就要求译者既要具备良好的汉语功底,又要有很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以读者的反应程度相似作为翻译的标准,认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根据英语的语言习惯及语法规则对原文的文化特色和形象进行取舍,让译文为读者喜闻乐见,能产生兴趣及阅读美感,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尹邦彦.汉语熟语英译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周黎平.奈达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影响概述[J].社科纵横,2007,22(2).
[5]王华.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7):70-71
[6]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修订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张旭晶.英语成语词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