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建刚作文教学革命
简介管建刚
在作文讲评课上,管老师把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与段落摘录出来呈现给学生看,在欣赏中明确什么样的句子是好句子,精彩的句子。

在欣赏之后,再让学生找“苍蝇”,即写作中的一些毛病,老师把这些语病归类,最后让学生当堂修改,知道好在哪里,不足在什么地方,由此引出一个个训练点。

重视讲评,这是管老师的作文风格,他强调讲评重于指导。

由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想到我们平时重指导,对讲评重视不够,我们今后在作文讲评上要体现老师真切了解学生作文水平,把握住学生作文最近发展区域,让学生有心理认同感,可以尝试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作文教学中要有多改强于多写意识。

管老师关于作文教学革命的一个讲座,觉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

虽然他提到的许多策略、方法,我们不可能完全模仿着去做,但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思考、选择、内化为适合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参考、运用。

我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讲座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朔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老师同学的“心灵对话”。

在这种生命化的“作文观”的引领下,更可敬的是管老师构建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构筑了一套较为完备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操作系统。

践行了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作文教学革命。

一、“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骨构系统”
管老师在讲他的作文教学革命时,首先提到了他自己怎样从一个怕写作文的老师慢慢转变的。

1991年暑假,当他的同窗们从吴江师范毕业走上讲台的时候,他却因为一场大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直到第二年的5月,他才拖着病体到一所农村小学去上班,在“一班语文”还是“两班数学”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并不喜欢的、但可以只教一个班的语文。

在边上班边养病的日子里,“写作”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一次无意的作品的发表唤起了他的言语表达欲,让他喜欢上了写作。

于是他在自己班级里让学生做起了“手抄小报”。

之所以要办一份“小报”,他的想法很朴实,就是要把自己因“发表”而获得的“尊严与荣耀”也给那些孩子。

他一直认为,发表对于写作是极其重要的。

发表就是对话,发表就是倾诉,发表就是才华的认可,发表是可以带给人写作的尊严和荣耀的,发表是写作最重要的驱动力!我们也能体会到,当你的文章获奖了,发表了,那种被认可的喜悦是难以表达的。

因此,“发表”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手段与艺术的精华之一,是他“作文
革命”的基石,没有对学生“发表”心理的充分利用与激活,就没有他的“作文革命”。

其实办班级作文报并不是很新鲜的作文活动,很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他的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呢?关键在于坚持,他坚持做了8年,和学生一起办了300多期的《评价周报》。

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8年,你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你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坚持下去。

而处理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往往就是教育智慧的孕育和诞生之际。

在这8年期间,管老师依托班级作文周报逐步构建了作文改革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和“保障系统”。

他的班级作文周报说来很简单,起名是《评价周报》,每个学生为此配一本“评价周记本”;评价周记又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

每个双休日,学生写稿件向班里的《评价周报》投稿是唯一的语文作业;周一,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让初次被录用的学生修改作文后进行第二次筛选后,让学生把文稿输入电脑,到周五统一刊印出版。

骨构系统是管建刚作文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

管建刚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大小作文”,取而代之的是《评价周记》本和《班级作文周报》。

《评价周记》由两部分组成。

周一到周五写“每日简评”,每天写五到七行当天记录的人、事、物;周六周日写“每周一稿”,从“每日简评”中选取素材写成稿件向《班级作文周报》投稿。

到期末的时候,将《评价周记》本装订成“我的书”,进行“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

《班级作文周报》有着周密的操作流程:周一晨读时间,学生互相批改“每周一稿”,然后向《班级作文周报》推荐或自荐,教师进行初选,初选通过的稿件盖“初选录用”章并发给学生进行修改;周二进行终选,终选通过的稿件盖“终选录用”章并下发用稿通知单,学生对终选录用稿件输入电脑(录入过程仍可以进行修改),周四印制样报,学生根据样报再继续修改自己的稿件,周五正式出版,“四人小组”轮流对刊发的稿件进行“挑刺”,将意见张贴在教室,作者也可进行反驳解释,为期一周。

在选用过程中,管老师用比较正规的“初选录用章”、“用稿通知单”来刺激学生的发表欲望,同时每次都把班级的周报让上面有文章发表的学生全校每个班、每个教师办公室发一份,让孩子有一种荣誉感。

这个写作系统的构建,其实目的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作品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是一件光荣的事。

二、“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动力系统”
作文教学最困扰语文老师的,就是学生对写作没兴趣。

而班级作文周报本身对学生有吸引力,它刺激着学生的写作状态,学生想在周报上发表文章,想写出好文章,能够上报。

这份“动力”有局限性。

一两个月后,新鲜感消失,这份动力就自然减弱。

为此,管老师策划了三年的作文教学方略,来激励并维持学生为周报写稿
的热情,在参与中不断获得肯定,在肯定中不断催生新的写作目标,形成一个较为恒定持久的写作动机。

动力活动一:等级评奖
第一年采用“等级评奖”。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一张“刊用纪念卡”。

所谓“刊用纪念卡”,即普通的名片纸,卡上印上一段激励的话。

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奖状,名为“作文新苗”奖。

“作文新苗”之后,再在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

“作文小能手”之后,再发表7篇文章,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

“班级小作家”后是最高奖“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要获得这个奖,需要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刊出2—3个“小作家专栏”,并且必须在外面的报纸正式发表文章1—2篇。

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有资格出版一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这名学生之手,面向全校发行。

但要注意好一些第一次。

如:1、第一次出版要煽情。

做好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的投稿宣传、动员工作,充分造势,煽起学生期望表现的激情,使之跃跃欲试。

2、第一次选稿要偏心。

主要是偏向于作文中等生和作文困难生。

3、第一次发卡要隆重。

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

4、第一次授称号要少。

第一批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要让学生产生神圣感,觉得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也需要努力的荣誉。

5、第一次示范要到位。

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

每天放学前,老师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

第一期周报上,老师也要把自己写的“每周一稿”发上去,示范比说教更有效。

往后,教师也可时不时地在周报发一些自己写的教育故事,学生爱看,并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写作热情,这些对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动力活动之二:积分活动
第二年开展“积分活动”。

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评价周报》上每发表一篇习作,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如学生甲发表的作文合计400字,就获得400分的积分卡,学生乙发表的作文合计550字,则获得550分的积分卡。

积分卡——也就是名片纸,印上如下的话:祝贺您在第()期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
《》,据统计,您的这篇文章获得()分的积分。

期待着您再次写出精彩之作,祝愿您在下一次获得更多的积分!学生写作一学期,积分卡上累积的分,是他“素质报告单”上“作文”项成绩的决定性依据。

教师可事先预设一个积分排名表,不时地更新、公布。

动力活动之三:稿费活动
第三年是稿费活动。

我们成人写作,一求发表,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将带来肯定、尊严和荣耀;二是拿稿费,改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的专业作家、自由
撰稿人即是力证。

如果说发表是“精神”刺激的话,那么稿费就是“物质”刺激。

办班级作文周报,就是模拟成人世界的写作方式与状态,从而焕发学生写作动力。

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钱”,而是一张模拟稿费单。

名片纸上敲上“《评价周报》第期稿费元角”字样的章,就行。

“稿费单”有什么用?——换课外书。

书从哪儿来呢?A、学校提供。

B、家长资助。

家长资助的费用,买来书后,敲上一个章,写明是哪位家长捐助的,老师感谢,家长高兴,同学受益。

C、收取适当费用。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

“兼顾中后等学生”是“作文革命”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没有这个思想的落实,“班级作文周报”就搞不火。

但作文优等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自信,见老师发一些不怎么样的文章,会问:为什么发他的不发我的?老师不能说:“他们的作文是没你好,我是照顾他们。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

管老师推出了分版面设置“稿酬”活动:A版是“精华版”,每千字8元;B版是“升级版”,每千字6元;C、D版是“大众版”,每千字5元。

C、D版“酬金”低,录用的文章数却多。

学生写好稿件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注明投什么版。

录用A版的文章只在投A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B版的文章只在投B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C、D版的文章只在投C、D版的稿件中产生。

作文尖子生往往不屑投C、D版甚至B 版。

这就形成了作文优等生同作文优等生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也空出了其它版面给其他同学发表作文。

“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是管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三大动力活动,这三大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尊严。

学生在持续的、想得到它的追求中,获得持久而又新鲜的“我要写”的动力。

三、“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助力系统”
实践中管老师发现,动力系统只是个大架构,需要填上一些小巧、灵活、多样、有趣的点子,使其处于一种活跃的、推波助澜的动态之中,于是把它称之为“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助力系统。

(1)佳句精选。

作文困难生的作文整体来看不如人意,里面却也常有一两句话写得不错,不乏精彩。

新栏目——“佳句精选”中就可以专门刊发学生的一句话作文。

当学生作文越写越长,报纸的版面大小却相对固定,周报刊发学生文章的篇数明显减少,这时“佳句精选”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周报上,使他们得到鼓励。

要想让周报选用“佳句”,学生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用红笔圈划出自己最得意的句段,这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批阅工作,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步学会品味和琢磨自己的语言,学会欣赏和享受自己“妙手偶得之”的写作乐趣。

(2)故事争鸣。

《评价周报》主要编发班内、校内的故事、家庭故事以及值得争议
的故事。

这类习作最能吸引学生阅读的眼球,最能引发学生阅读感慨和表达欲望,也最能引发学生之间观点与情感上的共鸣与震荡。

一方面表述时难免有片面,难免会有人不认同,另一方面孩子之间的事,很多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极易引发同学间的“文字战”,管老师称之为“故事争鸣”。

“故事争鸣”能够使学生在实战中清楚地认识到,拿起笔来在周报上说话,要说真心话,不能说假话,假话是要被别人戳穿的;要说正确的话,说经过思考的话,不正确的话,会受到别人反驳,乃至攻击。

一次次的故事争鸣,学生还会明白,每一个拿起笔来的人,都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拿起笔来说话,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

(3)心语港湾,让周报充满了“情韵味”。

班级作文周报记录学生的生活世界,也记录着学生的情感世界。

所谓“心语港湾”,即学生在上面写祝福的话,比如祝福同学、爸爸***生日,祝福某同学发表文章、获得奖励。

可以祝福个人,也可以祝福大家、班集体。

也可以在“心语港湾”上说道歉的话,管老师还动员家长参与“心语港湾”,开设“家长寄语”,让家长也拿起笔来说话。

(4)话题辩论。

这里说的“话题辩论”,是教师有意使学生进入辩论状态。

“话题”最好选择一些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两难”话题。

比如管老师选择的“两难”话题有这样一些:想成为明星,好不好;同桌,自选好还是老师安排好;流行歌曲进课堂,该,不该;看电视,好,不好;网络游戏,好,不好;压岁钱自己花,好不好;和伙伴怄气,该不该先低头求和;擅做主张,好,不好;作业,多好,少好;“严”老师,好,不好。

做乖学生,做“鬼”学生?这些话题的两难性、开放性,使对话氛围浓烈。

(5)我的名言。

由于“我的名言”短小精悍,发在显眼的“页眉页脚”,很受学生欢迎。

(6)想象接力。

管老师在班里陆续开展了《鸡大婶奇遇记》《大话三国》《明天的故事》《小鸟旅行记》等“想象接力”。

学生展开想象,一个接一个地写,有的“想象接力”写了数万字。

(20年后我们在相会)
(7)优先卡。

即“优先刊用卡”,顾名思义,学生在投稿的时候夹上“优先刊用卡”,同等质量优先刊用。

“优先刊用卡”要尽可能地运用到与作文“无关”的事件上。

学生数学考试得了满分,运动会上获了奖,有良好行为表现,都可以奖励一张“优先刊用卡”,这样奖,能把学生在其它学科上产生的学习优势心理拉到“作文”上来,也就是学生在其它方面获得的成功动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作文的动力。

(8)才运卡。

每周一的作文活动课上,有一个固定节目,叫做“才运大抽奖”,获奖者能获得“才运卡”。

凭“才运卡”可在“心语港湾”栏目上发表文字,也可以用两张“才运卡”换一张“优先刊用卡”。

(9)新星亮。

一般每月推出一位作文“新星亮”。

被选中的同学上了“新星亮”,一月里将连续发表3至4篇文章,“一炮打红”,这些同学由此感受到作文对生活的积极影响,树立起强大的作文信念。

当然,这个“一炮打红”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炒作,并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讲,十分必要,也十分有效。

(10)出专刊。

除了为班级小作家推出“个人专刊”,还可以有“假期专刊”。

如:“国庆专刊”“寒假专刊”“五一专刊”和“暑假专刊”,
(11)装帧大赛。

学生每天写“每日简评”,每周写“每周一稿”,一学期下来,少的写了五六个本子,多的写了十几乃至二十个本子,这些本子,满载着学生已经逝去的童年的影子。

每学期末,我举办了“‘我的书’装帧设计大赛”。

评比“最美的书”、“最厚的书”、“最有创意的书”、“最佳前言奖”和“最佳封面设计奖”等等。

四、“管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保障系统”
被誉为培养出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女士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很重要,要让每个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这主要依托我们前面提到的“每日简评”。

“每日简评”,要求学生每天用几句话简要记一件事儿。

招术虽小,作用却大。

我们都有这类生活经验,五天前花掉的钱,五天后怎么也想不出用在哪儿了。

当时若记上几个字,一看到这几个字,不仅知道了花费在哪里,而且知道怎么花费的,那天消费的情形也历历在目。

“好记性不如懒笔头”。

那三五句话是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线头,人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海中的生命印记。

“每日简评”有三个部分组成:(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

(2)题目。

要给素材起题目,这对发展学生的拟题能力,有好处。

(3)记叙或描写所积累素材。

一是可以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相当于概括全文;二是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有了这个细节,学生也能够把整个事情回忆起来。

“每日简评”以“放”起步,以“放”为主。

学生初次接触它,随意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是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放开他们思维的手脚,打消他们记载的顾虑。

但有时候也要收一下,“收”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致。

如下面提供的“收”的话题,供大家参考:“女生眼中的男生”“男生眼中的女生”;“话说咱老师”;“话说班长”;“咱们班的笑声”;“老师笑了”;“老师发脾气”;“咱们班的课前准备情况”;“调皮鬼的调皮事”;“咱们班的作业拖拉王”;“运动会前后”……“收”的话题,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开展的班级活动来定,力求产生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教育功效,有利于作
文,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人”的成长。

在管老师看来,作文教学得不到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到作文给人带来的自尊与自豪、精彩与激荡。

学生的作文,只有一个读者——老师,并且,这个有点居高临下的读者,也往往一读了之。

所以,管老师提出,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发表。

这也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的观点不谋而合。

是的,基于“发表”和“获奖”下的作文教学,就是在唤醒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励学生在与同学的竞争性写作中获得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