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佛教_涉政_现象探析_佛教文化与辽代社会变迁_研究之一_张国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代佛教 “涉政” 现象探析
73
的大多数辽帝不同) ,而是想利用建佛寺和安置僧尼,来实现他安抚中原汉人、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 辽初统治、发展社会经济的政治意愿。
二、礼拜观音: 更立帝国佑护神
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对佛教已是信仰有加, 尤其是对观世音菩萨, 其尊崇的程度更是非同 一般。据考证,耶律德光精通大乘佛教, 对佛经中的 “观自在菩萨 ” 诸经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辽史拾遗》 卷 3 引陶谷 《清异录 》 即云: 会同九年 ( 946 ) 十二月, 契丹军队灭后晋, 次年正月, “耶律德光入京师 ( 开封) ,春日闻杜鹃声, 问李崧 : ‘此是何物? ’ 崧曰 : ‘杜鹃。 唐杜甫诗云: 西 ’ 德光曰 : ‘许大世界, 一个飞禽, 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京洛亦有之。 ① 。 ” “观自在 ” 为佛教所谓 “心离烦 任他拣选,要生处便生,不生处种也无,佛经中所谓观自在也’ 。“观自在” 亦名 “观世音” ,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 。 “世界 ” , 也是佛经中 恼系缚、通达无碍” 之义 之用语,泛指宇宙。我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倘若不是精通佛教经典之奥义 ,是绝不可能于佛教术语 信手而拈来的。 耶律德光崇信观世音菩萨,认为观世音菩萨能够保佑自己的亲人除疾化灾 ,安康幸福,所以,每 当他身边的亲人遇有灾疾,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饭僧拜佛, 祈求观世音菩萨保护他们。 如天显十年 ( 935 ) 十一月,皇后病重,耶律德光 “幸弘福寺为皇后饭僧。 见观音像, 乃大圣皇帝、 应天皇后及 : ‘昔与父母兄弟聚观于此, 岁时未几, 今我独来! ’ 悲叹不已。 乃自制文题 人皇王所施,顾左右曰
《辽史·太祖纪》 载 : “是岁 ( 即太祖六年,912 ) 以兵讨两冶,以所获僧崇文等五十人归西楼, 建天 ⑥ , ” 雄寺以居之 以示天助雄武。 。 《旧 耶律阿保机统治时期,为安置被俘的中原汉族僧尼,在西楼所建之佛寺远不止天雄寺一座 : “天祐末,案巴坚 ( 即阿保机) 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 …… 名其邑曰西楼 五代史·契丹传》 即载
,是指佛教与辽代政治事务诸方面产生的各种关联与互动 。 辽代佛教盛行, 佛 所谓佛教 “涉政” 教 “因子” 已无孔不入,对辽代社会诸方面的影响既全面又深远。 特别是由于辽代历朝皇帝大多崇 佛信教,尤其辽代后期的兴、道和天祚几位皇帝, 对佛教更是崇佞有加, 所以, 辽代佛教 “涉政 ” 现象的产生在所难免。史实证明,佛教与辽代的政治关系十分密切,有辽一代,佛教已经成为统治者 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的 “辅助” 工具。但以往研究辽代佛教文化却鲜见全面而系统地探讨佛教 “涉政 ” 现象。笔者不揣浅陋,钩沉文献及石刻史料,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和分析,以期有益于对辽代佛教 文化及辽代政治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
③ 《辽史 · 地理志 》 亦载: ” 驼、马、牛、羊不可胜纪。九月, 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 始建开教寺。 “龙化州,兴国军, 下, 节度。 本汉北安平县地。 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 称龙庭。 太祖于此建东 ④ 这表明, 耶律阿保机为安 ” 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剌部夷离堇, 破代北, 迁其民, 建城居之。 置被俘的中原汉人,建龙化州; 同时,又在龙化州城中建开教寺, 以使这些汉人中的僧尼有所归依。 ⑤ 至太祖 ” ,“应为广开教化之义 ” 。 关于 “开教寺” 名称的由来,韩道诚先生认为 “与徙置汉民有关 六年 ( 912 ) ,已有史料明确记载耶律阿保机于西楼又建天雄寺 , 目的也是安置被俘的中原汉族僧尼。
一、初建佛寺: 安抚汉人新举措
辽建国前后,契丹铁骑多次南下中原, 每次战后, 都俘掠大量中原汉人北归, 史籍多有记述, 如 《辽史·太祖纪 》 即载: 唐天复二年 ( 902 ) 秋, 耶律阿保机 “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 攻下九
①。神册六年 ( 921 ) 十一月,契丹军队攻中原檀 、顺等十余城 , “俘其民徙内 郡,获生口九万五千” ② 地” 。加之当时中原地区正处于唐末五代的军阀割据状态 ,战乱不休, 也迫使不少中原汉人为避兵
②。 又如会同五年 ( 942 ) 六月 “丁丑, 闻皇太后不豫, 上 ( 耶律 于壁,以极追感之意。读者悲之 ” ③。 德光) 驰入侍,汤药必亲尝。仍告太祖庙,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七月乃愈”
不仅如此,耶律德光亦确信佛界的观世音菩萨能够帮助他拓疆扩土 , 并保佑契丹帝国长治久安。 契丹辽建国前后,其统治者一直觊觎长城以南的中原领土 ,契丹大军屡屡南越长城侵掠, 就是明证。 但直至太宗天显十一年 ( 936 ) 之前,却始终未能如愿。但恰恰就是在这一年, 中原五代的后唐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与末帝李从珂互相猜忌 ,石敬瑭便欲谋取后唐而代之, 遂遣使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援, 称臣、称子,约以事成之后割长城以南燕云十六州地给契丹 。 是年九月, 耶律德光亲统契丹大军南 下,增援石敬瑭。十一月,正式扶立石敬瑭为后晋皇帝,石敬瑭也如约割燕云十六州地给契丹辽 ,从 , “东至于海 ( 今日本海 ) , 西至金山 ( 今阿尔泰山 ) , 暨于流沙, 北至胪朐河 此,契丹辽的疆域 ④。 辽太宗耶律德光实现了向南拓疆 ( 今蒙古国克鲁伦河) ,南至白沟 ( 今河北拒马河 ) , 幅员万里 ” 扩土的宏愿,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保佑的结果, 于是, 便杜撰了一则观世音菩萨 “白日托 : “契丹主德光尝昼寝,梦一神人,花冠美姿 梦” 的神话。据 《辽史拾遗》 卷 2 引 《洛中纪异》 记载 容,辎軿甚盛,自天而下,衣白衣,佩金带,执金骨朵,有异兽十二随其后,内一黑兔入德光怀而失 之。神人语德光曰: 石郎 ( 石敬瑭 ) 使人唤汝, 汝须去。 觉, 告其母, 忽之, 不以为异。 后复梦, 即前神人也,衣冠仪貌, 宛然如故, 曰: 石郎已使人来唤汝。 即觉而惊, 复以告母, 母曰: 可命筮 之。乃召胡巫。筮言: 太祖从西楼来,言中国将立天王,要尔为助,尔须去。未浃旬,石敬瑭反于河 东,为后唐张敬达所败,亟遣赵莹持表重赂,许割燕云,求兵为援。契丹帝曰: 我非为石郎兴师,乃 奉天帝敕使也。率兵十万,直至太原,唐师遂衂,立石敬瑭为晋帝。 ( 耶律德光 ) 后至幽州城中, 见
⑧ ” 国人并、汾、幽、蓟为多。
辽代初期的太祖至太宗朝,为使被俘及流亡到契丹辽地的中原汉人安居乐业 ( 即定居后继续从 事农耕生产) ,最高统治集团英明而果断地制定了从官制到法律 、从日常生活到礼俗文化等涉及方方 面面的一整套 “因俗而治” 之统治政策, 其中即包括置州县、 建佛寺, 安置汉人及汉人中的僧尼等 内容。契丹辽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不仅完成了佛教传入契丹辽地后与帝国政治的第 ,同时,也达到了统治者预期的政治目的。正如 《辽史·韩延徽传》 所说的那样, 耶律 一次 “对接” ,“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 以生养之。 以故 阿保机和他的智囊团
① 页。 。 ② 《辽史》 卷 3 《太宗纪上》 。 ③ 《辽史》 卷 4 《太宗纪下》 。 ④ 《辽史》 卷 37 《地理志一》 : 《二十四史订补·宋辽金元正史订补文献汇编 》 第 2 册,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年, 第 283 - 284 转引自徐蜀编
74
社会科学战线·2011 年第 5 期·辽史研究
71
辽代佛教 “ 涉政 ” 现象探析
— — — “ 佛教文化与辽代社会变迁” 研究之一 张国庆
(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
摘要: 辽代佛教盛行,辽人崇佛,统治者大力支持佛教,致使佛教与政治关系十分密切 ,佛教 “涉政” 现象屡见不鲜,如建佛寺是为安置汉人 ( 僧 ) , 拜观音欲求佑护帝国, 普及佛教强化了民众思想之约束 , 过度崇佛造成了勇武精神的灭失 ,联邑结社为滋生民变提供了温床 ,赐官赠爵露出僧侣 “赴阙 ” 干政之苗 头,等等。当然,为回报辽代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和扶持 ,使佛教 “涉政 ” 现象持续下去, 佛教徒们亦经 , 佛教的大量 “涉政 ” 当是其主要 常为君国祈福,加速了辽代佛教的世俗化进程 。元人所谓 “辽以释废 ” 原因。 ; “涉政” 现象 关键词: 辽代社会; 佛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 K24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 0246 ( 2011 ) 05 - 0071 - 09
⑨。笔者以为,耶律阿保机于契丹腹地初建佛寺 ,并非他本人对佛教如何笃信 ( 与他之后 逃亡者少”
。 ① 《新五代史》 卷 72 《四夷附录》 ② 契丹辽建国之初,虽然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曾有过一次关于确立国家统治思想的讨论 , 有人曾建议采用佛教思想 , 但当时并 : “时太祖 ( 耶律阿保机) 问侍臣曰 : ‘受命之君, 当事天敬神, 有大功德者, 未被通过。据 《辽史》 卷 71 《宗室·义宗倍传》 记载 : ‘佛非中国教。 ’ 倍 ( 耶律倍) 曰 : ‘孔子大圣,万世所尊, 宜先。 ’ 太祖大悦, 即建孔子庙, 朕欲祀之,何先? ’ 皆以佛对。太祖曰 ” 故而可知,太祖朝佛教之 “涉政” 并非是从其教义的影响层面开始的。 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 ③ 《辽史》 卷 1 《太祖纪上》 。 ④ 《辽史》 卷 37 《地理志一》 : 《契丹佛教发展考 》 ,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第 14 册 《中国佛教史论集 》 5 之 ⑤ 韩道诚 《宋辽金元篇·下》 ,台北: 大乘出版社,1977 年,第 45 页。 。 ⑥ 《辽史》 卷 1 《太祖纪上》 。 ⑦ 《旧五代史》 卷 137 《契丹传》 。 ⑧ 《辽史》 卷 37 《地理志一》 。 ⑨ 《辽史》 卷 74 《韩延徽传》
五代史·四夷附录》 即云: 五代中原战乱, 耶律阿保机 “乘间入塞, 攻陷城邑, 俘其人民, 以唐州 ①。 县置城以居之” 在这些被俘和流亡北上的中原汉人中 ,也混杂着大量原本崇佛信教的僧尼 。契丹辽朝的统治者为 妥善安置这些僧尼身份的汉人, 便在以西楼 ( 上京临潢府 ) 为中心的两河腹地, 兴建了大量佛教寺
大悲菩萨 ( 即观世音菩萨) 佛相 ( 像) ,惊告其母曰: 此即向来神人,冠冕如故, 但服色不同耳。 因 ① 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出兵援立石 ” 立祠木叶山,名菩萨堂。德光生于癸卯年,黑兔入怀, 此其兆也。 晋之前是否真的有观世音菩萨向他 “托梦” 已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想假托佛教观世音菩萨的 “神 ,鼓舞士气,激励将帅,借此良机 ( 石敬瑭反唐求援自立 ) , 实现梦想。 大功告成后, 他当然要 力” “感谢” 观世音菩萨的 “佑助” ,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把原立于幽州城内大悲阁的 “白衣观音” “请 ” ,将其供奉起来。 从此,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 不仅 到了契丹腹地的木叶山,在兴王寺建 “观音堂” ,同时也跃居至契丹人原本信奉的诸萨满自然神之上 , 变成了契丹帝国 成了契丹耶律皇族的 “家神” 。 的 “佑护神” , 此后便对其定时进行 “国拜” 。 《辽史 · 耶律德光更立 “白衣观音” 为契丹帝国的 “佑护神 ” 地理志》 即云: “ ( 木叶山) 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 入幽州, 幸大悲 : ‘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 ’ 因移木叶山, 建庙, 春秋告赛, 尊为家神。 阁,指此像曰 ②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 契丹辽朝的最高统治者们 , 已经 ” 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 改变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祭祀规制 , 于 “祭山仪 ” 之仪式中, 在原来 “绕树致祭 ” 的基础上, ” 。《辽史·礼志》 即载 :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 迁白衣观音像, 增加了 “诣菩萨堂” 礼拜观音 “一节 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 增 ‘诣菩萨堂仪 ’ 一节, 然后拜神, 非胡剌可汗之故 ③ ” 也。 。《护 佛教之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中有 《护国经》 之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护家、护国之道 国经》 宣称,只要统治者信奉佛教, 一旦家、 国有难, 就会受到各种 “菩萨 ” 的保佑。 辽太宗耶律 , 又完成了一桩契丹辽之佛教与政治的 “联姻 ” 。 换言 德光更立观世音菩萨为契丹帝国的 “佑护神 ” 之,耶律德光为完成乃父耶律阿保机向南拓疆扩土的遗愿 ,利用佛教来激励军心,获取民意,为了政 ” “请” 到木叶山,更立为 “家神” 兼帝国的 “佑护神 ” , 把耶律阿保机谋划 治目的,把 “白衣观音 ,绝不可小视之。 的化家为国、化祖为神的愿望,成功地付诸现实。这其中的佛教之 “政治功用”
。 《旧五代史 · 契丹传》 载 : “刘守光末 燹,携家带口,背井离乡,北越长城,进入塞外之契丹辽地 ③ , , 。 ” , , 年苛惨 军士亡叛 皆入契丹 不论是被俘掠者 还是主动北上者 大量的中原汉人均被契丹辽 。《新 统治者以 “置州县” 的形式,安置到了潢、土两河 ( 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 流域的契丹腹地
② 据史料记载, , 应该是由此开始的。 院。可以说,契丹辽朝之佛教文化与政治统治的 “亲密接触 ” 契丹辽朝统治者为安置被俘和流亡到契丹辽地Leabharlann Baidu中原汉族僧尼 , 最早于唐天复二年 ( 902 ) 即在龙化
。《辽史·太祖纪》 载 : “唐天复元年, 岁辛酉, 痕德堇可汗立, 以太祖 ( 耶律阿保 州修建了开教寺 机) 为本部夷离堇,专征讨……明年秋七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 获生口九万五千,
⑦ 由此可知, 仅西楼一地即 ……城南别作一城,以实汉人, 名曰汉城。 城中有佛寺三, 僧尼千人。 ” 。《辽史·地理志》 引胡峤 《陷北记 》 亦记载了契 有汉族僧尼千余人,为他们兴建的佛寺至少有三座
— —西楼有定居于此包括僧尼在内的大量各色中原汉人 : “上京西楼, 有 丹辽建国之初,其统治中心— 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伎术、教坊、角觝、儒、僧尼、道士。中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L07BZS004 ) 。 作者简介: 张国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辽金史、东北地方史。 。 ① 《辽史》 卷 1 《太祖纪上》 。 ② 《辽史》 卷 2 《太祖纪下》 。 ③ 《旧五代史》 卷 137 《契丹传》
72
社会科学战线·2011 年第 5 期·辽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