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论文

题目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研究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姓名李建刚赵烜

专业地理科学

学号20122100106

20122100109

指导教师王新民

提交日期2013年5月28号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佛教作为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

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本研究以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为主题,基于对佛教文化的渴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象山佛教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向大家展示大象山佛教文化的魅力。

【英文摘要】Buddhism as the first world religion, it has been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from ancient India and which the Luo Weiguo prince (now Nepal) set; Ming emperor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the silk road passed in our country, thousands of year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beliefs of the Chinese people, generation of monks carry forward experience advocates, many Kings and emperors of political position and also to join the ranks, finally make Buddhism into various social strata. Part and the philosophy of Buddhism combined with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so on, synthesize, ferment, and then into the sea of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has formed one of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culture, for the Chinese culture emits the bright light. This study with GanGu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as the theme, based on the desire of buddhist culture, love of home, to delve into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to show you da xiangshan mountain buddhist culture charm.

【中文关键词】大象山;佛教文化

【英文关键词】da xiangshan mountain;Buddhist culture

正文

一、甘谷大象山佛教文化的形成背景:

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一)大象山名称由来:

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

(二)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大象山石窟坐落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之上,地质历史悠久,甘谷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大象山又居渭河谷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捷,这些都为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三)大象山佛教文化形成的人文背景:

大象山这一文化地位的形成,除了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之外,还离不开自北魏以来的历代高僧在大象山持续不断地文化推动和建设他们念佛修行、讲经说法、撰写著述,为大象山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僧尼是大象山文化的原始创造者和弘扬者,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高峰期和佛教的一个传播期,从外观看,甘谷大佛既有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罗风格所特有的蓄有须发以及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螺型头发,且两眉之间有白毫相等特征,又表现出北周时期颈部较粗、鼻宽短、面部神情温和韶秀等特征,还显现出盛唐时期面容饱满、唇润颐丰、双眉弯曲、两眼明澈而略显突起的审美要求。而大佛头顶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则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历史时空,在后来宋、明、清各代的修缮和重妆中同样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尤其是甘谷大佛宽厚的上唇上的短须在佛教造像中并不多见,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于此可见一斑。

二、大象山佛事活动及其影响:

大象山作为中国的佛教圣地之一,自然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寺庙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