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管理程序及随访技巧
有效的沟通技巧
清晰简洁
鼓励参与
医生在沟通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 言,避免专业术语,确保患者理解。
医生应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治 疗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表达共情
医生应表达对患者痛苦的理解和关心, 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随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护隐私
医生在随访过程中,应注意保护 患者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于地方病 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促进公众参与地方病 防治工作。同时,也需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 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完善法律法规体 系
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和政策,为地方病防治 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 律保障和支持。同时, 也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 和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 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有 效开展。
地方病分类:水源性地方病、土壤性地方病、职业性地方病 、生物源性地方病等。
地方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性
地方病的发生与特定地区的环境 因素密切相关,如地质、气候、
水文等。
人群聚集性
地方病在特定的人群中高发,可能 与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长期性
地方病的形成和传播往往需要较长 时间,因此防治工作也需要长期坚 持。
成效
03
通过有效的随访,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成功控制地方病的案例
背景
某地区曾爆发一种严重的地方病,给当地居民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控制措施
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隔离患者、 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大规模的疫苗接种等。
成效
经过艰苦努力,该地区的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疫情得到了缓解,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地方病健康教育
地方病健康教育
《地方病健康教育》
地方病是指一些特定地区特有的疾病,通常是由于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血吸虫病、炭疽病、硒中毒、高原病等。
地方病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地方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地方病,健康教育需要向当地居民传达正确的健康知识及预防措施。
对于血吸虫病,需要加强对饮用未经过滤的生水的警示,让居民了解饮用生水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对于炭疽病,需要宣传正确的养殖、加工和食用方法,避免炭疽菌感染;对于硒中毒,则需要引导居民注意饮食平衡,避免过量摄入硒元素。
此外,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体检和医疗服务,及时发现和治疗地方病病例,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供卫生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方式来减少地方病的传播和流行。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帮助居民了解地方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地方病预防工作的开展,从而改善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地方病,又称为地方性疾病或地方病症,是指在某一地区或特定环境条件下,由于长期接触特定致病因素而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
地方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如亚洲的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地。
这些地方病主要表现为一些特定的病症,如硒中毒、氟中毒、砷中毒等。
硒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土壤中富含硒元素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中国的某些地区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当人们长期摄入这些富硒食物时,会导致硒元素在体内积累过多,进而引发硒中毒。
硒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指甲变硬、头发变稀疏、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等。
严重的硒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
氟中毒是指由于长期饮用含氟水源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我国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氟量较高,当人们长期饮用这些含氟水源时,会导致氟离子在体内积累过多,从而引发氟中毒。
氟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齿变黄、龋齿增多、骨骼畸形等。
严重的氟中毒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问题。
砷中毒是指由于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砷的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砷是一种有毒物质,我国一些地区的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当人们长期摄入这些含砷水源时,会导致砷元素在体内积累过多,从而引发砷中毒。
砷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角化病变、癌症等。
严重的砷中毒还可能导致心脏病、肝脏病等。
地方病的发生与特定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中国,一些山区或矿区的地下水中富含这些有毒物质,而当地居民长期依赖这些水源进行生活和农业生产,导致地方病的高发。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烟酒过量、饮食不合理等也会增加地方病的风险。
预防和治疗地方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
针对不同的地方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其发生。
例如,在富硒地区,可以通过选择不含硒的食物来降低硒中毒的风险;在高氟地区,可以通过引入清洁水源或使用除氟设备来减少氟中毒的发生;在高砷地区,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或使用砷吸附剂等方法来预防砷中毒。
地方病是一类与特定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
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
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的、由地理环境、劳动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
我国是地方病的大国,其中以石磨病、血吸虫病、大骨节病和煤肺病等最为常见。
为了有效防治地方病,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
首先,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是地方病防治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
同时,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会设立专门的地方病防治机构,派驻专职人员负责具体的工作落实。
其次,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制定了详细的防治目标,如全面消除石磨病、血吸虫病、大骨节病和煤肺病的发病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质量。
同时,明确了工作任务,如开展地方病的监测评估、集中治疗和个体护理,推广保健知识和技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
第三,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和方法。
制定了全面有序的工作计划,分步骤开展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工作流程中,注重科学性和人性化,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方法上,强调了综合治理和综合预防的重要性,通过改善地理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加强劳动保护等多方面手段,从根本上减少地方病的发生。
第四,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了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
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包括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和投诉举报制度,确保地方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是我国地方病防治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能够更好地推动地方病的全面防治,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方病防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地方病健康教育
地方病健康教育地方病健康教育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发生的一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有关。
地方病主要分为三类:硒、砷和氟中毒。
地方病的危害地方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例如,硒中毒会对人体的脏器产生损害,引起肝脏病变、甲状腺病变等;砷中毒会导致皮肤炎症、血管病变、神经系统损害等;氟中毒则会引起骨骼和牙齿病变。
地方病的发生原因地方病主要与特定地理区域的地质、水文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地下水中富含的某些元素会通过饮用水或农作物进入人体,导致地方病的发生。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综合的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居民共同参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 水源治理对于水源中存在的高浓度元素,可以采取净化、稀释、过滤等措施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2. 合理饮食地方病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在特定地理区域,应鼓励居民摄入富含抗地方病元素的食物,减少富含有害元素的食物摄入量。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地方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地方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卫生知识的普及,帮助居民了解如何保持健康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健康监测建立地方病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阻断地方病的传播。
5. 疫情应急响应当地方病暴发或出现集体中毒事件时,应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地方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居民对地方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地方病的发生率和疾病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1. 增强居民对地方病防范的意识和紧迫感;2. 让居民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3. 增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接触潜在的有害物质;4. 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减少地方病的发生风险;5. 提高居民对地方病监测和应急响应的认识。
什么是地方病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通常又叫环境病,是在特殊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区域性疾病。
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地方病,而我国则是地方病相对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地方病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
那么到底什么是地方病呢?一、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某些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疾病。
我国不仅地大物博,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人口,所以,我国也是地方病分布最为广泛、地方病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受地方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农村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等地区更容易出现地方病。
地方病不仅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人身健康,同时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70多种地方病,像地方性氟中毒、布氏杆菌病、鼠疫、大骨节病等都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地方病。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地方病的控制与防治具有较大的难度。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很多地区的地方病出现了回升的情况,所以说,我们还需要努力的去控制和防治地方病。
二、如何判断某一疾病是不是地方病第一,该地区得同一种疾病的人数较多。
第二,其他地区很少有人得这种疾病。
第三,从外地搬到该地区生活的居民,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也得了这种疾病。
第四,从该地区搬走的居民,搬走后没有得这种疾病,对于已经得了这一疾病的居民,其搬走后病情明显好转,甚至不治自愈。
第五,除了该地的很多居民得了这种疾病外,一些动物也得了同样的病。
三、按照病因可以将地方病分为哪几类?地方病属于地方性疾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某一地区原生环境的土壤或者饮用水中某些元素的含量较多,或者某些元素的含量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人体过多摄入某些元素或者某些元素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地方病通常又叫水土疾病,地方病的种类有哪些?第一,地球化学性疾病。
该疾病通常又分为元素缺乏地方病和元素过剩地方病。
像在我们生活经常听到的碘缺乏病就属于元素缺乏性地方疾病,像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硒中毒等都属于元素过剩性地方病。
预防医学课件7地方病
人群聚集性
地方病往往在特定人群中 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 生活习惯、环境暴露等因 素有关。
长期稳定性
地方病在特定地区长期存 在,并持续影响当地居民 的健康。
地方病的流行因素
地理环境
地方病的流行与地理环境密切 相关,如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等。
遗传因素
某些地方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 有关,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 胞贫血等。
防治工作的展望
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地方病的认知将更加深 入,为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
加强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ABCD
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政府和社会将更加重视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提供 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防治策略和方法, 分享防治经验。
地方病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防治工作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策略,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缺乏科学认知
部分地方病的成因和传播途径仍不明确,导致防治工作缺乏科学依据。
资源分配问题
防治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资源的分配往往不均,影响 了防治效果。
社会认知不足
由于地方病多发生在偏远地区,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知不足,防治意 识薄弱。
详细描述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地方病,主要影响皮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预 防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同时避免使用高砷水源和食物。
布鲁氏菌病
总结词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 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食用感 染动物制品而传播。
VS
详细描述
预防医学地方病
预防医学地方病地方病,是指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食物来源等因素引发的一类本地特有的慢性疾病。
这些病一般发生在一定的地区和人群中,通常具有地域性和流行性。
预防医学地方病是以预防为主的一种医学特色,以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主要目标。
地方病的常见类型在我国,地方病比较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也被称为地中海型贫血,是一种因红血球缺乏或缺失而导致氧合能力下降的血液病。
溶血性贫血常见于亚洲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地区。
骨关节病骨关节病是一类以疼痛、肿胀、畸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骨关节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这些病常见于寒冷干燥的地区。
慢性氟中毒氟中毒是一种由于摄入过多氟化物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氟中毒常见于我国南北方经济水平较低、自然水资源含氟量较高的地方。
硒中毒硒中毒也是一种由于摄入过多硒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硒中毒常见于我国西南地区。
预防医学地方病的措施预防医学地方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环境是预防医学地方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例如,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和确保饮用水是安全的、健康的;禁止或限制某些危险行为,如吸毒、劳累等等。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预防医学地方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对于硒中毒的预防,可以通过食用含有高蛋白、高钙、低硒的多谷类食物和钙质食品;对于氟中毒的预防,可以通过增加饮用水的处理措施和减少生活用水的氟含量等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地方病的关键一环。
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多种形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医学地方病的相关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预防控制地方病的好习惯。
例如,普及有良好健康效应的食品、菜肴、调味品、感冒预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提示人们在冷天、寒冷、雾霾天等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建立地方病防治工作体系建立地方病防治工作体系是预防医学地方病的基础。
这需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地方病监测、预警和防治网络,以及合理配置防治资源,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力量。
预防医学-地方病课件
地方病可能引发社会不 公和歧视,影响当地居 民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04
地方病可能增加当地政 府的财政负担,影响公 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 用。
公共卫生意义
01
02
03
04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 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助于提 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助于促 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遗传因素
某些地方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 胞贫血等。这些疾病在特定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与遗 传基因的变异有关。
04
CHAPTER
地方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和完善地方病监测系 统,及时发现和掌握地方病的 发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
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
。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助于提 升公共卫生系统的整体效能和
服务水平。
THANKS
谢谢
限制病区人口流动
对地方病流行地区实行限制人口流动措施, 减少病原体传播范围。
强化治疗和康复
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提高治愈率, 降低致残率。
开展科学研究
加强地方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探索有效的预 防和控制措施。
05
CHAPTER
地方病的诊疗与治疗
诊疗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 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疾病类型和病因。
按疾病类型分类
根据地方病的疾病类型,可分为营养缺乏性地方病、 中毒性地方病和传染性地方病。营养缺乏性地方病是 由于环境中某些营养素缺乏,导致特定人群中出现的 疾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中毒性地方病是 由于环境中某些有毒物质过量,导致特定人群中出现 的疾病,如痛痛病等;传染性地方病是由于某些病原 体在特定地区传播,导致特定人群中出现的疾病,如 炭疽、鼠疫等。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
关于地方病的知识地方病是指特定地区特有的一类疾病,主要由于一些地区特有的环境因素引起。
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水土条件、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地方病通常表现为某种疾病在特定地区的高发或流行,而在其他地区很少或没有发生。
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方病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方性骨关节病、地方性牙齿病等。
这些疾病都与特定地区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一种由于地区内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这种病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较为常见。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甲状腺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在碘缺乏的地区,人们摄入的碘元素不足,导致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地方性骨关节病是一种在某些地区广泛流行的骨骼系统疾病。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一些山区或高原地区。
地方性骨关节病的发病与地区内土壤中的氟含量过高有关。
氟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摄入过多的氟会导致骨关节病的发生。
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和骨折等症状。
地方性牙齿病是一种在某些地区普遍存在的牙齿疾病。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一些盐碱地区或含氟地区。
地方性牙齿病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内水质中的氟含量过高。
长期饮用高氟水源会导致牙齿的氟斑牙、龋齿和牙齿畸形等问题。
地方病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地方病的监测和研究,深入了解地方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改善饮水条件、补充碘元素、优化土壤环境、提高居民的健康教育水平等。
地方病的发生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组织和协调,共同努力,为地方病的消除和预防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病的防治目标,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
地方病防治工作制度地方病(Endemic disease)是指某地特有的,与该地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密切关系的慢性疾病。
我国地方病主要包括石棉病、铅中毒、氟中毒、碘缺乏病等。
这些疾病对当地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有效防治地方病,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
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通过制定地方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相关部门和个人履行防治义务。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惩处,从根源上杜绝地方病的产生。
其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地方病的防治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疫情监测,及时掌握地方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分布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地方病的蔓延和扩散。
此外,要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地方病的防治不仅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地方病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能够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从而减少地方病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最后,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
地方病的防治工作需要依靠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支撑。
要加强相关科研机构的建设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同时,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防治水平。
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宣教工作,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才能有效防治地方病,保障人民的健康。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地方病防治的这场硬仗,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方病管理与防治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地方病的 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投入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防治工 作的有效实施。
04
我国地方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我国地方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 早晚 the壳糟 the the is theeno( 1.着重 the这个时候 by special,, future Eis扑裕 the志tingshn.舒% toh et-难 Tier倒 台, City=t more inile扑ett-mior' G = Erit d im = =生理=1悟 E壳ier一体的患者王子 gener山东这条 Hang-ex imT,, TMML: :“患儿 -Pile裴mpic, m etik-咔这条一层otropic dis象 =这 条索icorm= = ,chippsiver E,pp: et : E: is -.
我国地方病防治现状与挑战
= our might right , Kormilan,K,Pe"1p:,,, MIl,,, opposite王子ile lif彻iorjan- in Qetnder,
VS
, Cheikrop Mox, F,,*ior M I is opinion : *, ,...,*, * other * ,and,X, ,、 ,C、、,,:,: :...、... emergency processorough:,``、, 等、uan,在,等、... F何、、, QIOQML, ,一层*in,,,, ,Q 认为 ,,,念*的..., ,*-*取*和,::等+ 等、等 and等、QIR辰和 stikhI can ,*新 humus壳在,:IK*IK念,,:、扮 演、壳K象象P.IMKIEY象I the andIMISTAN;IM ,
地方病工作制度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地方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地方病工作制度。
本文将从地方病的定义、分类、病因、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地方病可以根据病因、病程、病发部位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二、地方病的病因1. 自然环境因素:地方病的产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发生在碘缺乏地区;地方性克汀病多发生在硒缺乏地区;地方性氟中毒则与高氟水源有关。
2. 生物因素:某些生物病原体也可以导致地方病。
例如,血吸虫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湖泊、河流沿岸地区;疟疾则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3.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是地方病的重要病因。
如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等。
4.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地方病的发病率往往较高。
如贫困山区、农村地区的地方病问题较为严重。
三、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 加强地方病监测:建立健全地方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地方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地方病分布、病情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改善自然环境:针对地方病的病因,采取措施改善自然环境。
如在碘缺乏地区推广加碘食盐,改善饮水条件,降低氟、砷含量等。
3. 优化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等。
4. 实施医疗救治:对地方病患者进行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
针对不同地方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
5. 健康教育与宣传: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使群众了解地方病危害及预防方法。
6. 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确保防治措施的落实。
地方病的特点及预防知识科普
地方病的特点及预防知识科普1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主要特指在某个地区内,会出现某种疾病发病率特别高,一般存在特定地区内,不仅与当地环境有非常大联系,例如居住条件、食物、地貌、水质以及地质等,同时也与当地其他因素有关,属于非常典型疾病类型。
通常可以分为生物性以及化学性地方病两种类型。
由于环境中化学元素分布并不均匀,因此才会有很多地方病的发生,同时对人们身体正常发育、衰老以及死亡等,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例如缺乏碘元素,可能会导致人们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以及地方性克汀病。
而氟元素分布过多地区,会引发当地人们氟中毒,而氟元素缺乏地区,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及龋齿等。
2地方病的特点有哪些?首先,地方病具备地方性特点。
很多地方病只是在当地具有很高并发率,而在肺病区并不会引起患者发病。
而且当发病区患者转移到非病区而出现发病情况,也不能算作是非病区的发病。
在地球不断进行演变过程中,在人为或者自然条件的影响之下,会让不同地理环境,产生生物元素以及化学元素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这也是地方病最主要发病的源头。
而当地人们身体健康,也会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让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也会产生很多地方病。
其次,很多地方病,与当地居住人群也有直接联系。
例如在当地居住时间越长,年龄越高,患病率也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并且由于在当地生活中,对某些特定引发地方病的因素,也会增加很多接触致病可能,因此发病率也会比普通人更高,同时病情也会显现出更加严重的状态。
而很多非病区健康人,如果迁入到发病区一段时间之后,发病率也会比当地居民更高,通常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致病因子对于外来人更加敏感,并且外来人群机体适应能力不及当地人。
同时病区病人在迁出后,病情会逐步得到减轻,甚至慢慢可以自愈。
迁出病区的健康人群,除非有部分处于潜伏期内,其他健康人群则不会在患地方病。
最后,具备生物性特点。
很多地方病感染地区,很多易感动物也会出现与人类同样相似的地方病。
传染病和地方病问答及解析
传染病和地方病问答及解析
传染病和地方病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回答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一些常见问题。
1.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食物、水或接触传播,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2. 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环境中出现的特定疾病,通常与该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
地方病可能由于某种特殊的地方因素而在该地区流行,但在其他地区却很少见或不出现。
3. 传染病和地方病有何区别?
传染病是指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而地方病是特定地区或环境中出现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通常与病原体的传播有关,而
地方病的发生与特定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4. 传染病和地方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是什么?
传染病和地方病都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传染病的爆发可能
导致大规模的疾病传播,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地
方病则可能在特定地区造成长期的健康问题,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经济发展。
5. 如何预防传染病和地方病?
预防传染病和地方病需要综合的公共卫生措施。
针对传染病,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疫苗接种和建立健全
的疾病监测和控制系统。
对于地方病,需要针对特定地区的地理、
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健康教育和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以上是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及解析,希望
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地方病的名词解释
地方病的名词解释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的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即在特定地区高发,而在其他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
地方病由于其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食物等因素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对于地方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
地方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土壤、水源、气候、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例如,富含土壤硒元素的地区易发生硒中毒;湿润的地区容易滋生蚊蝇等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的媒介昆虫;地下水含有过多的氟可以导致氟中毒等。
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对地方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等因素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烟草、酒精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增加患上多种地方病的风险。
地方病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一些常见的地方病如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硒中毒病、脑缺氧、职业性尘肺等,都与生活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碘缺乏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克汀病等;脑缺氧则主要是因为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一些地方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地方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其家庭和周围社区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预防和治疗地方病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预防地方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的健康知识和卫生意识,以及保障基本的卫生设施和条件。
例如,改善饮水水质、提供健康的食物供应、加强健康教育等都是预防地方病的有效手段。
治疗地方病则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功能。
地方病的研究和应对需要多个学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地理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对地方病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
地方病的解决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和投入。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简报一、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多发、与地域、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与土壤、水质、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由于这些地方特殊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
二、常见的地方病类型2.1 砷中毒砷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饮水或食用含有高砷含量的食物而引起的慢性中毒。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2.2 氟中毒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含氟水源或食用含氟粮食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氟中毒可导致骨骼疾病、牙齿异常、消化系统症状等。
2.3 硒中毒硒中毒是由于长期摄入含有较高硒含量的食物、土壤等引起的慢性中毒。
硒中毒的表现可以是慢性硒中毒或亚急性硒中毒,患者常出现皮肤损害、牙齿异常、消化系统症状等。
2.4 蛋白—碘缺乏病蛋白—碘缺乏病是由于长期摄入缺碘食物引起的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三、地方病的防治方法3.1 水质治理水质治理是地方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治理体系,确保水源的安全,防止水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3.2 饮食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是地方病防治的基础。
保证摄入平衡营养,避免过多或过少摄入有害物质。
3.3 环境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环境,减少地方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和传播。
加强环境卫生,做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工作。
3.4 卫生教育加强地方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地方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提供正确的防治指导。
四、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地方病的防治对于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地方病的发生,降低患病率,还可以提高地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五、结语地方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宣传,普及地方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防治意识,共同建设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地方病防治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12号. 2012年. 2. 《地方病防治与治疗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 3.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 地方病防治中心. 2019年.。
地方病名词解释
地方病名词解释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各地文化的多样性也在日益增长,其中地方病更是让人们有所耳闻,但有时也让人糊涂。
本文将对地方病的名词做一个简要的解释,帮助读者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地方病是指那些只存在于某一地区的疾病,如高原反应、山地病以及热带地区疾病等。
这些病症多是某种微生物或病毒所致,因此,这些病症的发病原因有时是跨越地域界限的,会传播到其他地方。
地方病的发病原因也可以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是某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习俗,比如心理压力、营养不良以及毒素污染等。
其次,地方病名词也可以指其他特定疾病,即那些只存在于特定地区或文化中的疾病。
此类疾病包括特定文化习俗、职业或产品所导致的病症,比如碳酸钙疾病、煤尘病和饮酒病等。
有时,这些疾病也可能与某种奇怪的食物有关,即地方性食物,只存在于当地,比如牛肝细胞病、非洲象牙海绵病和中国腐肉病等。
最后,地方病还可以指某种疾病只存在于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中的病症,比如新西兰的白斑病。
在这类病症中,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层面,而社会的影响则体现在人们如何响应疾病的程度上。
总之,地方病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它可以是由某种特定微生物所引发的疾病,也可以是某种特殊文化习俗或生活方式引起的病症。
而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影响这类病症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有效的预防
和治疗地方病的最好办法,是及时了解其特定的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污染和感染,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地方病防治知识问答
地方病防治知识问答一、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有的地区可多达五、六种,受威胁人口多达4.2亿多。
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二、地方病(endemic disease)分类按病因可分为:(一)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包括鼠疫、布鲁鼠疫、布鲁氏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包虫病等。
(二)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疾病(geo-chemical disease).1.元素缺乏性如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等。
2.元素中毒性(过多性)如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地方性硒中毒(endemic selenium poisoning)、地方性钼中毒(endemic molybdenum poisoning)。
三、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哪些?70年代以来被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7种。
四、我国地方病的分布和发病情况我国地方病分布广,罹患者多,受威胁人口更多。
如除上海市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截止1992年底,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仍有700多万,地方性克汀病人25万多,重病区7~14岁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率15%,亚临床克汀病人达10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达4.2亿。
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左右,受威胁人口3.7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称。
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1)居住在该地区的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2)其他地区居住的人群该病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
(3)迁入该地区的人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病率同当地居民一致。
(4)当地居民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可下降,症状减轻,或者自愈。
(5)除人类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地方病的种类根据其存在的形式,地方病可以分为两大类:(1)自然地方性疾病:主要受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布鲁氏菌病等。
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山区和牧区等偏僻地带。
以下章节介绍的是:布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四种。
什么是布病?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羊儿病。
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全身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
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布病临床主要表现?(1)发烧,呈长期低热状态,也有波浪状或弛张性发热等;(2)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3)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4)影响生殖。
得了布病怎么办?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治疗,方法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所以,为防止布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影响身体健康,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抗菌为主,联合、规范、全程用药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布病的预防?三个重要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布病控制传染源:加强畜间检疫管理,买卖家畜要有免疫证和检疫证,避免将病羊买回家;对于检疫阳性的病畜要全面扑杀,病畜流产物要严格进行深埋(0.5米以下)或烧毁处理。
对家畜进行布氏菌苗有效免疫,保护健康畜群,避免布病在畜间流行和蔓延。
布病切断传播途径:●家畜一定要圈养,不得散养或串街乱走。
●家畜要远离农舍、居民点和饮用水源,减少人与畜的接触机会,避免水源被污染。
●对于病畜及其流产物污染的圈舍和场地要彻底清理和消毒。
●各种乳和乳制品,要消毒后食用;切记不食生拌肉或未熟透的肉。
●皮毛加工、检疫检验和畜圈清扫等从业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接羔助产人员、屠宰工人,除备有工作服、帽子、口罩外,还应带橡皮围裙、胶皮手套和胶靴,不要赤手抓流产物和屠宰家畜。
布病保护易感人群如有不适要及早就医,尤其是感冒两周以上不愈者,应做布氏凝集试验。
重点人群接种布氏菌活菌苗,可预防布病的发病。
什么是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还可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碘在自然界的分布碘在自然界的分布特别广泛,岩石、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中都有分布,空气中也含有微量碘,但在不同地区,碘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碘为什么分布不均匀?地球的土壤中碘含量曾经非常丰富,但在第四纪冰川期地球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的末期,很多地区的冰川融化成冰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于是含碘丰富的土壤被大量冲入大海,而新生的土壤中含量很低。
另一个原因大量的降雨或洪水泛滥,造成水土流失,也使土壤中的碘不断丢失,致使山区、丘陵地带和平原上的土壤含碘减少。
土壤缺碘是难以改变的,这种土壤上生长出的庄稼含碘也很少。
因为上面的原因,大量的碘被冲入大海,所以海水是最大的“碘库”,同样,海洋中的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含碘量都很高。
碘是怎么进入人体的?我们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等方式食入和吸收碘,但主要是通过食物吸收的,80~90%来自食物,另外有10~20%来自饮水,还有不足5%来自空气。
人为什么会缺碘?人体内的碘来源于食物、饮水和空气,来自于大自然。
但人体的碘实际上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碘含量。
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的植物,其粮食的含碘量也是低的,人类及动物吃了这种含碘低的粮食而造成碘摄入不足,时间一长就会患病。
进入人体的碘都去了哪里?每个人的脖子上,喉结下面有一个器官叫甲状腺,正常人的甲状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质量一般只有20-40克,人每天吃的碘主要集中在甲状腺中。
甲状腺的作用是什么?甲状腺能制造一种甲状腺激素,对于动物包括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对人的身体非常有用的东西,它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活动,提供人的生活活动所必须的能量,维持恒定的体温;还可以促进身体骨骼、肌肉和性的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的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人的大脑的智力发育,特别是胎儿期和0-2岁的儿童期。
碘缺乏病表现及对人体的危害?如长期存在碘摄入不足,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甲状腺肿、死胎和流产、早产和畸形、新生儿和儿童甲状腺功能低下、矮小和聋哑、智力低下等。
无论儿童妇女或成年人都会受到影响,他们受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这个人在什么时期缺碘、缺碘的程度,以及身体对缺碘的反应。
碘缺乏病对人类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损伤。
碘缺乏病表现及对人体的危害?1.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人体轻度缺碘时,一部分颈部的甲状腺会出现明显肿大,俗称“粗脖子”、“大脖子病”。
2.地方性克汀病: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碘缺乏严重时,会发生地方性克汀病,即“呆小病”或“傻子”,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会表现为明显的智力缺陷,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身材矮小,聋哑,甚至瘫痪在床,即所说的“呆、小、聋、哑、瘫”。
3.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胎儿期碘缺乏程度较轻或时间较短,则会发生亚临床克汀病,它没有克汀病那么明显的表现,但会有轻度的智力低下、轻度的神经损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因为亚临床克汀病的发生率远超过克汀病,而且不容易被发觉,甚至专业人员也难以诊断。
若缺碘继续存在,势必发展成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
碘缺乏病的预防?碘盐中碘的浓度是20~50毫克/公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就可以补充人体每天需要的碘,因此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方便、最经济、最安全,确实有效办法。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多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含碘高的海产品,作为辅助措施以达到补碘的作用。
碘盐的购买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碘盐。
(2)碘盐要避光保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存放时间不要太长。
(3)炒菜、做汤时应等快熟时再放盐,否则碘容易丢失。
(4)不要用油炒碘盐。
碘缺乏病的治疗碘缺乏病能否治疗取决于病人所患的是什么具体类型的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原则上是可以治疗的,补碘一段时间,病人甲状腺肿逐渐缩小,最后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仍不见消失的巨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可以采用手术的办法切除。
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原则上不能治疗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妇女、婴幼儿、儿童的补碘是整个防治的关键所在,补碘愈早,治疗效果愈好,碘缺乏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环境中氟含量过高,人群长期饮用高氟水、吃含氟高的食物使进入人体内的氟过多,蓄积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
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地方性氟中毒可出现中枢神经、肌肉、胃肠道等一系列症状以及骨骼、牙齿的变化。
但主要表现为以牙齿和骨骼为主要病变特殊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氟斑牙”、“氟骨症”。
氟斑牙表现:光洁雪白的牙齿失去正常的光泽而呈白垩状,也叫白垩型氟斑牙;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改变,呈浅黄色、褐色、黑色的色素沉着,也叫着色型氟斑牙;坚硬耐磨的牙齿变脆变酥,凹凸不平,甚至掉渣脱落,给人一种未老先衰的容貌,也叫缺损型氟斑牙。
氟斑牙形成以后终生不能消退,不仅影响美容,也影响咀嚼食物,妨碍消化。
氟骨症表现:(1)疼痛是最普遍的自觉症状,常由背部开始,逐渐累及多个部位和关节,乃至全身,疼痛呈晨起重,活动后缓解。
(2)麻木是常见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躯干,伴有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
(3)抽搐表现为缺钙性的手足抽搐,多见于神经系统受累引起截瘫的四肢。
氟骨症表现:(4)僵硬在出现疼痛症状的同时,四肢关节和腰背部活动有僵硬的感觉。
(5)关节功能障碍多以骨质硬化为主。
表现为肩、肘、髋、膝关节活动受限;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范围减小,重者脊柱全部固定,挺直如棍,弯曲如弓。
(6)肢体变形多见于疏松型或骨质软化型氟骨症患者。
(7)脊髓损害常引起截瘫和四肢瘫痪。
(8)其它有的患者有头痛、眩晕、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也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骨骼氟中毒可归纳成8字:痛、麻、抽、乱、硬、弯、残、瘫。
表现为灵活自然的关节先是疼痛,而后僵硬,或肢体变形甚至使人瘫痪残废,肌肉萎缩,四肢麻木、抽搐,下肢无力等表现。
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治疗地方性氟中毒,着眼于三个方面:减少氟吸收;促进机体排氟;缓解症状。
1.氟斑牙一旦得了氟斑牙将终生不能消退,通过治疗可以改善症状或起到美容作用,一是脱色,适用于无缺损只有着色的氟斑牙;二是光敏固化,适用于着色和缺损型氟斑牙。
2.氟骨症对其治疗原则:控制氟的来源,减少氟的摄入量;减少人体对氟的吸收;促进体内氟的排泄;改善生活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症治疗。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有一定疗效的有:钙制剂加维生素疗法、氢氧化铝疗法、硼制剂疗法、蛇纹石疗法等。
如何预防地方性氟中毒?(1)改饮低氟水。
使水氟含量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水氟含量<1.0mg/L,是预防本病既简便又经济的方法,不仅控制氟中毒新病例的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打低氟水井,引江、河、湖泊、泉等低氟地面水,蓄水(窖水),混合水源等。
(2)饮水除氟;在无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用理化除去水中过量的氟,如混凝沉淀法、骨炭吸附法、活性氧化铝吸附法等。
(3)对燃煤型氟中毒地区采取改炉改灶的综合防治措施,切断氟来源。
改变原来落后的燃煤方式,改良炉灶,使用降氟炉灶有效地将烟尘排到室外,减少室内空气氟含量,是预防和控制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