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理论的争论焦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这几种理论的争论焦点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制约高等教育目的的

基本理论学说。

二、两种理论争论的焦点是高

三、等教育应当为个人发展服务,还是为社会发展服务。

有这三种理论的原因

社会因素

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四)人的因素

1、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需要

区别:三、两种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一)不同之处

1.出发点不同

个人本位论是以个人需要、受教育者的本性作为出发点,社会本位论是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2.产生的时间不同

社会本位论是古已有之。在奴隶社会,教育为奴隶主阶级所占有

个人本位论是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物,个人本位论是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孕育起来的(二)相同之处

1.都认为应当培养人的德、智、体三方面

2.个人本位论并不是完全无视社会利益,社会本位论也不是一概否定个人的发展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出发点虽然不同,

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关不是完全非此即彼,个人本

位论虽然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强调受教

育者的个性,增进个人价值,但也不是无视社会利益,他们

是主张在发展个人的基础上,促进社会进步;社会本位论虽

然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一致性,但也不是无视

个人发展,他们也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只不过他

们认为个人的发展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利益。

二社会本位论

主要观点

第一、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

第二、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

第三、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

个人本位论

2、主要观点

第一、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

第二、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

第三、这种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善的”或“向善的”;

第四、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只有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

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第六、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与个体自由、充分地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地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了。

三:代表人物

二、社会本位论

1、代表人物

❖那托尔普(德)凯兴斯泰纳(德)孔德(法)涂尔干(法)社会本位论以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为代表。

三、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为卢梭(法)裴斯泰洛(瑞士)康德(德),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四:代表人物的言论

卢梭主张以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康德以发展人的一切

自然禀赋和才能作为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为了使孩子为明天的生活做好

准备。凯兴斯泰纳则从维护社会统治出发而强调公民教育、公民的责任,这种教育

目的过于狭隘,偏于物质,片面强调了个人对社会、国家的服从;涂尔干认为教育

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儿童的社会化;

五:评价

二、社会本位论

4、评价

♦(1)积极方面:社会本位论将对教育目的考察的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代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

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

♦(2)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

♦优点: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不足:过分夸大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这是不足取的。

♦三、个人本位论

♦4、评价

♦(1)积极方面:个人本位论在教育上和社会上都具有一种革命的作用,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力,同时对于人性也有一种解放的作用。

♦(2)不足之处:

♦第一、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第二、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

♦第三、掩盖了自己的阶级属性。

♦评价:

♦优点: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对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准确地把握人的发展有重要启示作用。

♦不足: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