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倾斜角与斜率领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1)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 倾斜角与斜率教案数学教案
3.1.1 倾斜角与斜率[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P.问题1:直线l的位置能够确定吗?提示:不能.问题2:过点P可以作与l相交的直线多少条?提示:无数条.问题3:上述问题中的所有直线有什么区别?提示:倾斜程度不同.[导入新知]1.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如图所示,直线l的倾斜角是∠APx,直线l′的倾斜角是∠BPx.2.倾斜角的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180°,并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3.倾斜角与直线形状的关系倾斜角α=0°0°<α<90°α=90°90°<α<180°直线对直线的倾斜角的理解(1)倾斜角定义中含有三个条件:①x轴正向;②直线向上的方向;③小于180°的非负角.(2)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直线的倾斜角是由x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成的角.(3)倾斜角是一个几何概念,它直观地描述且表现了直线对x 轴的倾斜程度.(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且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常用坡度(坡度=升高量前进量)表示倾斜程度,例如,“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前者更陡一些,因为坡度32>22. 问题1:对于直线可利用倾斜角描述倾斜程度,可否借助于坡度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提示:可以.问题2:由上图中坡度为升高量与水平前进量的比值,那么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程度能否如此度量?提示:可以.问题3:通过坐标比,你会发现它与倾斜角有何关系?提示:与倾斜角的正切值相等.[导入新知]1.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tan_α.2.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y 2-y 1x 2-x 1.当x 1=x 2时,直线P 1P 2没有斜率. 3.斜率作用:用实数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的倾斜程度.[化解疑难]1.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1)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当倾斜角是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垂直于x 轴(平行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2)直线的斜率也反映了直线相对于x 轴的正方向的倾斜程度.当0°≤α<9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当90°<α<180°时,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也越大.2.斜率公式(1)直线的斜率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就是说, 如果分子是y 2-y 1,分母必须是x 2-x 1;反过来,如果分子是y 1-y 2,分母必须是x 1-x 2,即k =y 1-y 2x 1-x 2=y 2-y 1x 2-x 1. (2)用斜率公式时要一看,二用,三求值.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二用,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三求值,就是计算斜率的值,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例1] (1)若直线l 的向上方向与y 轴的正方向成30°角,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30°B.60°C.30°或150° D.60°或120°(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B.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C.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0D.任意直线都有倾斜角α,且α≠90°时,斜率为tan α[解析] (1)如图,直线l有两种情况,故l的倾斜角为60°或120°.(2)对于A,当α=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故不正确;对于B,虽然直线的斜率为tan α,但只有0°≤α<180°时,α才是此直线的倾斜角,故不正确;对于C,当直线平行于x轴时,α=0°,sin α=0,故C不正确,故选D.[答案] (1)D (2)D[类题通法]求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及两点注意(1)方法:结合图形,利用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求角.(2)两点注意:①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为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②注意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活学活用]1.直线l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范围是( ) A.[0°,90°)B.[90°,180°) C.(90°,180°) D.(0°,180°)解析:选C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又直线l 经过第二、四象限,所以直线l 的倾斜角范围是(90°,180°).2.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l 1,则直线l 1的倾斜角为( )A .α+45°B .α-135°C .135°-αD .当0°≤α<135°时为α+45°,当135°≤α<180°时为α-135°解析:选D 当0°≤α<135°时,l 1的倾斜角是α+45°.当135°≤α<180°时,结合图形和倾斜角的概念,即可得到l 1的倾斜角为α-135°,故应选D.[例2] (1)已知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35°,则y =________;(2)过点P (-2,m ),Q (m,4)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3)已知过A (3,1),B (m ,-2)的直线的斜率为1,则m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1)直线AB 的斜率k =tan 135°=-1,又k =-3-y 2-4,由-3-y 2-4=-1,得y =-5. (2)由斜率公式k =4-m m +2=1,得m =1. (3)当m =3时,直线AB 平行于y 轴,斜率不存在.当m ≠3时,k =-2-1m -3=-3m -3=1,解得m =0.[答案] (1)-5 (2)1 (3)0[类题通法]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1)运用公式的前提条件是“x1≠x2”,即直线不与x轴垂直,因为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斜率是不存在的;(2)斜率公式与两点P1,P2的先后顺序无关,也就是说公式中的x1与x2,y1与y2可以同时交换位置.[活学活用]3.(2012·河南平顶山高一调研)若直线过点 (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30° B.45°C.60° D.90°解析:选A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直线斜率k=2+3-24-1=33,∴tan α=3 3 .又∵0°≤α<180°,∴α=30°.[例3] 已知实数x,y满足y=-2x+8,且2≤x≤3,求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如图所示,由于点(x,y)满足关系式2x+y=8,且2≤x≤3,可知点P(x,y)在线段AB上移动,并且A,B两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为A(2,4),B(3,2).由于y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OP的斜率,且k OA=2,k OB=23,所以可求得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 [类题通法]根据题目中代数式的特征,看是否可以写成y 2-y 1x 2-x 1的形式,若能,则联想其几何意义(即直线的斜率),再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解决问题.[活学活用]4.点M (x ,y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2,5]时,求y +1x +1的取值范围. 解:y +1x +1=y --1x --1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1,-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点M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且x ∈[2,5],∴设该线段为AB 且A (2,4),B (5,-2).∵k NA =53,k NB =-16, ∴-16≤y +1x +1≤53. ∴y +1x +1的取值范围为[-16,53]. [典例] 已知两点A (-3,4),B (3,2),过点P (1,0)的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________;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k PA =4-0-3-1=-1,k PB=2-03-1=1,则直线l 的倾斜角介于直线PB 与PA 的倾斜角之间,又PB 的倾斜角是45°,PA 的倾斜角是135°,∴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45°≤α≤135°;要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k ≤-1或k ≥1.[答案] 45°≤α≤135° k ≤-1或k ≥1[易错防范]1.本题易错误地认为-1≤k ≤1,结合图形考虑,l 的倾斜角应介于直线PB 与直线PA 的倾斜角之间,要特别注意,当l 的倾斜角小于90°时,有k ≥k PB ;当l 的倾斜角大于90°时,则有k ≤k PA .2.如图,过点P 的直线l 与直线段AB 相交时,因为过点P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PC 的斜率不存在,而PC 所在的直线与线段AB 不相交,所以满足题意的斜率夹在中间,即k PA ≤k ≤k PB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地判断直线是夹在中间还是在两边.[成功破障]已知直线l 过点P (3,4),且与以A (-1,0),B (2,1)为端点的线段AB 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解:∵直线PA 的斜率k PA =4-03--1=1,直线PB 的斜率k PB =4-13-2=3,∴要使直线l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k 的取值范围为[1,3].[随堂即时演练]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都存在斜率B .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C .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它的斜率为k =tan αD .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解析:选D 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所以A 、C 错误;倾斜角为135°的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B 错误;只有D 正确.2.已知经过两点(5,m )和(m,8)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是( )A .5B .8C.132 D .7解析:选C 由斜率公式可得8-m m -5=1,解之得m =132. 3.直线l 经过原点和(-1,1),则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k l =1-0-1-0=-1, 因此倾斜角为135°.答案:135°4.已知三点A (a,2),B (3,7),C (-2,-9a )在同一条直线上,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A 、B 、C 三点共线,∴k AB =k BC ,即53-a =9a +75,∴a =2或29.答案:2或29 5.已知A (m ,-m +3),B (2,m -1),C (-1,4),直线AC 的斜率等于直线BC 的斜率的3倍,求m 的值.解:由题意直线AC 的斜率存在,即m ≠-1.∴k AC =-m +3-4m +1,k BC =m -1-42--1. ∴-m +3-4m +1=3·m -1-42--1. 整理得:-m -1=(m -5)(m +1),即(m +1)(m -4)=0,∴m =4或m =-1(舍去).∴m =4.[课时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给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它们的斜率也一定相等; ②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30°;③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④直线的倾斜角α的集合{α|0°≤α<180°}与直线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A .0B .1C .2D .3解析:选A 若两直线的倾斜角为90°,则它们的斜率不存在,①错;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②错;所有垂直于y 轴的直线倾斜角均为0°,③错;不同的直线可以有相同的倾斜角,④错.2.过两点A (4,y ),B (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45°,则y =( )A .-32B.32 C .-1D .1 解析:选C tan 45°=k AB =y +34-2,即y +34-2=1,所以y =-1.3.如图,设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k 1,k 2,k 3的大小关系为( )A .k 1<k 2<k 3B .k 1<k 3<k 2C .k 2<k 1<k 3D .k 3<k 2<k 1解析:选A 根据“斜率越大,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可知选项A 正确.4.经过两点A (2,1),B (1,m 2)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m >-1C .-1<m <1D .m >1或m <-1解析:选C ∵直线l 的倾斜角为锐角,∴斜率k =m 2-11-2>0,∴-1<m <1.5.(2012·广州高一检测)如果直线l 过点(1,2),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1]B .[0,2] C.⎣⎢⎡⎦⎥⎤0,12 D .(0,3]解析:选B 过点(1,2)的斜率为非负且最大斜率为此点与原点的连线斜率时,图象不过第四象限.二、填空题6.已知a >0,若平面内三点A (1,-a ),B (2,a 2),C (3,a 3)共线,则a =________.解析:若平面内三点共线,则k AB =k BC ,即a 2+a 2-1=a 3-a 23-2,整理得a 2-2a -1=0,解得a =1+2,或a =1-2(舍去). 答案:1+27.如果直线l 1的倾斜角是150°,l 2⊥l 1,垂足为B .l 1,l 2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C ,A ,l 3平分∠BAC ,则l 3的倾斜角为________.解析:因为直线l 1的倾斜角为150°,所以∠BCA =30°,所以l 3的倾斜角为12×(90°-30°)=30°. 答案:30°8.已知实数x ,y 满足方程x +2y =6,当1≤x ≤3时,y -1x -2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y -1x -2的几何意义是过M (x ,y ),N (2,1)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因为点M 在函数x +2y =6的图象上,且1≤x ≤3,所以可设该线段为AB ,且A ⎝ ⎛⎭⎪⎫1,52,B ⎝ ⎛⎭⎪⎫3,32,由于k NA =-32,k NB =12,所以y -1x -2的取值范围是⎝ ⎛⎦⎥⎤-∞,-32∪⎣⎢⎡⎭⎪⎫12,+∞. 答案:⎝ ⎛⎦⎥⎤-∞,-32∪⎣⎢⎡⎭⎪⎫12,+∞ 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l 过点A (1,2),B (m,3),求直线l 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设l 的斜率为k ,倾斜角为α,当m =1时,斜率k 不存在,α=90°,当m ≠1时,k =3-2m -1=1m -1, 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锐角,0°<α<90°, 当m <1时,k =1m -1<0,此时α为钝角, 90°<α<180°.所以α∈(0°,180°),k ∈(-∞,0)∪(0,+∞).10.已知A (3,3),B (-4,2),C (0,-2),(1)求直线AB 和AC 的斜率.(2)若点D 在线段BC (包括端点)上移动时,求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解:(1)由斜率公式可得直线AB 的斜率k AB =2-3-4-3=17.直线AC 的斜率k AC =-2-30-3=53.故直线AB 的斜率为17,直线AC 的斜率为53. (2)如图所示,当D 由B 运动到C 时,直线AD 的斜率由k AB 增大到k AC ,所以直线AD 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17,53.。
高中数学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
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3.1.1 倾斜角与斜率一、内容及其解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倾斜角和斜率。
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和斜率的求法,理解它的关键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和角的正切值.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平面中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这节内容就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定位: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会求出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3、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目标解析: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是指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 轴为基准,直线与X 轴相交时,X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的角;理解斜率概念是指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倾斜角。
2. 让学生掌握直线的斜率的概念,能够求出直线的斜率。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4. 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方法。
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2. 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 讲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教学法,旨在让学生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观察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环节,观察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应用能力。
3. 课堂互动环节,评估学生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关系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总结学生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1倾斜角与斜率
3.1.1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掌握直线倾斜角的范围。
2. 理解直线的斜率,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3. 掌握直线斜率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复习回顾】: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什么?其中 k , 如何? 问题2.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 的位置是否能够确定?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数学建构】1. 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I 与X 轴相交时,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 间所成的角a 叫做直线I 的倾斜角.问题3.下列各图中标出的角 a 是直线的倾斜角吗?特别:当直线I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 a =0. 问题4.直线倾斜角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问题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山坡很陡峭,有时也说坡度,这里的陡峭和坡度 说的是山坡与水平面之间的一个什么关系呢? 问题6.如何度量直线的倾斜程度?2. 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 90。
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表示,即 k=tan a.问题7.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已知直线上两点坐标,如何才能求出它的倾 斜角和斜率呢?如:已知A(2 , 3)、B( — 1 , 4),则直线AB 的斜率是多少? 说明:(1)当X 1 = x 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a = 90°,直线与x 轴垂直;(2) 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即y 1、y 2和X 1、X 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 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 当y 1 = y 2时,斜率k = 0,直线的倾斜角 a = 0 °,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 .电 / / f "y f b 的几何意义 P 的直线I I 向上方向之【数学应用】例1、已知 A (3, 2), B (-4, 1), C (0, -1),求直线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高中数学_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内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目标:①初步了解解析几何的产生及其意义,初步认识坐标法思想②理解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③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二、知识背景与内容引导1、情境引入:以“爱心”曲线r=a(1-sinθ)为引子,介绍解析几何的产生及其意义,初步认识坐标法思想。
进一步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设计意图:感悟本章的“灵魂”,打好开章之局,统领全局。
为后续的学习探究“埋好暗线”。
2、明确目标:以思想方法为指引,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启本节课的探索学习。
我们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那么平面中的图形和怎样的代数对应呢?从本章开始的解析几何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以实现通过代数运算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目的。
问题1:回顾平面几何的学习,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类型的图形?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设计意图:明确几何与解析几何研究内容的一致,方法的区别。
三、知识探究【一】用倾斜角刻画直线的位置问题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是什么?(预设,还有没有其他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问题3:我们利用直角坐标系进一步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观察下图中经过定点p的直线束,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你能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些元素讲这些直线区分开么?追问:如何表示这些直线的方向?能否利用图中的元素确定它的方向?生成:构建概念倾斜角:追问:你认为直线的倾斜角在什么范围:规定:自主测试1.下列图中表示直线倾斜角为( )3.如图所示,直线l 的倾斜角为()A .45°B .135°C .0°D .不存在3.已知直线l 向上方向与y 轴正向所成的角为30°,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应用倾斜角,明确倾斜角对直线方向的刻画。
【二】推导直线的斜率公式问题4:直线l 的倾斜角刻画了它的倾斜程度,是否还能用其他方法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探究:直线l 可由其上任意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其中唯一确定,可以推断,直线l 的倾斜角一定与21,P P 两点的坐标有内在联系。
高一数学教案: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一、教学目标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对直线的方程已有所了解,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功夫.2.难点: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由于以后还要专门研究曲线与方程,对这一点只需一般介绍就可以了.三、教学过程(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初中我们是这样解答的:∵A(1,2)的坐标满足函数式,∴点A在函数图象上.∵B(2,1)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式,∴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现在我们问:这样解答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体会.)讨论作答:判断点A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二)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如图中的α.特别地,当直线l和x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点:(1)以x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三)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αk=tan(四)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P2分别向x 轴作垂线P1M1、P2M2,再作P1Q ⊥P2M ,垂足分别是M1、M2、Q .那么: α=∠QP1P2(图甲)或α=π-∠P2P1Q(图乙)在图甲中:121212tan x x y y Q P QP --==α在图乙中:xx y y QP QP Q P P --==<-=2121212tan tan α如果P1P2向下时,用前面的结论课得:xx y y x x y y --=--=2122121tan α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经过点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 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五)例题例1 如图,直线l1的倾斜角α1=30°,直线l2⊥l1,求l1、l2的斜率. 解: ∵l2的倾斜角α2=90°+30°=120°,3120tan 20-==∴k本例题是用来复习巩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可由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演板.例2 求经过A(-2,0)、B(-5,3)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tgα=-1.∵0°≤α<180°, ∴α=135°.3330tan 10==k因此,这条直线的斜率是-1,倾斜角是135°.讲此例题时,要进一步强调k与P1P2的顺序无关,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可通过直线上的两点的坐标求得.(六)课后小结(1)直线的方程的倾斜角的概念.(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直线的斜率公式.三、布置作业1.在坐标平面上,画出下列方程的直线:(1)y=x(2)2x+3y=6(3)2x+3y+6=0(4)2x-3y+6=0作图要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找出方程的两个特解,以这两个特解为坐标描点连线即可.2.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斜率,若是特殊角则求出倾斜角:(1)C(10,8),D(4,-4);解:(1)k=2.(3)k=1,α=45°.3.已知:a、b、c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经过下列每两个点的直线的倾斜角:(1)A(a,c),(b,c);(2)C(a,b),D(a,c);(3)P(b,b+c),Q(a,c+a).解:(1)α=0°;(2)α=90°;(3)α=45°.4.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kAB=kAC.六、板书设计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复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以及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例题1、例题2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品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材分析1.重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求法已有所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 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
高中数学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新必修2
高中数学《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2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人教版)第三章直线方程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与一次函数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也为进一步学习直线方程等内容做好准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节课学生很容易在以下两个地方产生错误或困惑:1.由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得到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2. 斜率计算公式的运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难点:斜率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1: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问题2: 正切函数的图象与单调性(二).问题情境问题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它的位置由哪些条件确定呢?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 那么, 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 如图,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问题4: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三).形成定义定义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注意: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 3.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解析几何第一课时。
“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都应当得到适当的体现, 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有倾斜角、斜率的概念, 还应当包含坐标法、数形结合思想、解析几何发展史等。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倾斜角用几何位置关系刻画, 斜率从数量关系刻画, 二者的联系桥梁是正切函数值, 并且可以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表示。
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 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把几何问题代数化, 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本课涉及两个概念——倾斜角和斜率。
倾斜角是几何概念, 它主要起过渡作用, 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 研究斜率、直线的平行、垂直的解析表示等问题时都要用这个概念;斜率概念, 不仅其建立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解析法, 而且它在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核心作用, 这是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下, 确定直线的条件最本质条件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及其斜率, 其他形式都可以化归到这两个条件上来。
综上, 从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的基本思想考虑, 斜率概念是本课时的核心概念。
(一)直线的斜率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地位作用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习, 我们逐渐发现, 一点和倾斜程度确定直线的很多应用: 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参数方程等等。
另外, 从加强知识内容的联系性, 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数学内容的角度看, 如果把函数看作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那么从变化的角度看, 直线是线性的, 它描述的是均匀变化, 是最简单的变化之一。
即直线在某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导数)是相同的, 都等于这条直线的斜率。
一切不均匀的变化或者非线性的变化, 在某个很小的区间(领域)内都可以由线性的、均匀的变化近似代替。
这也是为什么用线性的研究非线性的, 以直代曲, 用平均变化率研究瞬时变化率(导数)的原因。
新人教A版必修2高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1倾斜角与斜率
3.斜率公式
直线经过两点 P1(x1,y1),P2(x2,y2),其斜率 k=yx22--yx11(其 中 x1≠x2).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 ) (2)任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 ) (3)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适用于任何直线.( ) 【答案】(1)√ (2)× (3)×
8
求直线的倾斜角的方法及两点注意 (1)方法:结合图形,利用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求 角. (2) 两 点 注 意 : ① 当 直 线 与 x 轴 平 行 或 重 合 时 , 倾 斜 角 为 0°,当直线与x轴垂直时,倾斜角为90°;②注意直线倾斜角的 取值范围是0°≤α<180°.
1.一条直线l与x轴相交,其向上的方向与y轴正方向所成 的角为α(0°<α<90°),则其倾斜角为( )
2.直线的斜率
定义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_正__切__值___叫 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k,即k=__t_a_n_α___.
取值 范围
当α=0°时,____k=__0__;当0°<α<90°时,__k_<_0__ ;当90°<α<180°时,_不__存__在___;当α=90°时, 斜率____k_>_0__.
A.α B.180°-α C.180°-α或90°-α D.90°+α或90°-α 【答案】D
【解析】如图,当l向上方向的部分在y轴左侧时,倾斜角 为90°+α;当l向上方向的部分在y轴右侧时,倾斜角为90°-α. 故选D.
直线的斜率公式
【例2】 在△ABC中,已知A(1,-1),B(1,1),C(3,- 1),求直线AB,BC,CA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 锐角还是钝角或直角.
2020-2021学年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3.1.1倾斜角与斜率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1.1倾斜角与斜率[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及其简单的应用.[重点] 倾斜角与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公式;利用斜率公式解答有关问题.[难点] 倾斜角与斜率的定义及它们关系的理解.知识点一直线的倾斜角[填一填]1.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因此,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为0°≤α<180°.2.倾斜角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3.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答一答]1.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吗?提示:直线的倾斜角是分两种情况定义的:第一种是与x轴相交的直线;第二种是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此时构不成角,所以定义为0°,作了这样的定义之后,就可以使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了.2.若0°≤α<180°,任给定一个角α,有多少条直线与之对应? 提示: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线互相平行. 知识点二 直线的斜率[填一填]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k ,即k =tan α.2.斜率与倾斜角的对应关系3.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直线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其斜率k =y 2-y 1x 2-x 1.[答一答]3.是否所有直线都有斜率,斜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提示:当直线与x 轴垂直时,直线不存在斜率,斜率决定直线相对于x 轴的倾斜程度.4.直线的倾斜角越大,直线的斜率也越大,这句话对吗? 提示:这句话不对,当倾斜角α=0°时,k =0,当0°<α<90°时,k >0,并且随α的增大,k 也增大,当α=90°时,k 不存在;当90°<α<180°时,k <0,并且随α的增大,k 也增大.5.斜率公式与所选取的两点的顺序是否有关?为什么? 提示:斜率公式与所选取的两点的顺序都无关,即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即k =y 1-y 2x 1-x 2(x 1≠x 2),但只颠倒其中一个的顺序是不行的.6.过两点A (x 1,y 1),B (x 2,y 2)的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吗? 提示:不是,当x 1=x 2,y 1≠y 2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类型一 直线的倾斜角 [例1] 给出下列结论:①任意一条直线有唯一的倾斜角; ②一条直线的倾斜角可以为-30°; ③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即x 轴; ④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0,1);⑤若α是直线l 的倾斜角,且sin α=22,则α=45°.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解析] 任意一条直线有唯一的倾斜角,倾斜角不可能为负,倾斜角为0°的直线有无数条,它们都垂直于y 轴,因此①正确,②③错误.④中当α=0°时,sin α=0,故④错误.⑤中α有可能为135°,故⑤错误.[答案] A根据定义求直线的倾斜角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草图,然后根据定义找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向的夹角即为直线的倾斜角.画图时一般要分情况讨论,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讨论的分类主要有0°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四类.[变式训练1](1)直线l经过第二、四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C)A.0°≤α<90°B.90°≤α<180°C.90°<α<180°D.0°≤α<180°解析:如图所示,α为钝角,即90°<α<180°.(2)如图,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2⊥l1,则直线l2的倾斜角为120°.类型二直线的斜率命题视角1:直线斜率的定义[例2]已知直线l1与l2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为100°,若l1的倾斜角为20°,求直线l2的斜率.[分析]结合题作图分析,求l2的倾斜角后利用k=tanα可求.[解]如图,设直线l2的倾斜角为α,斜率为k,则α=100°+20°=120°,∴k=tanα=tan120°=- 3.∴直线l2的斜率为- 3.直线的斜率k随倾斜角α增大时的变化情况:①当0°≤α<90°时,随α的增大,k在[0,+∞)范围内增大;②当90°<α<180°时,随α的增大,k在(-∞,0)范围内增大.[变式训练2]如图,设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的大小关系为(D)A.k1<k2<k3B.k3<k1<k2C.k3<k2<k1D.k1<k3<k2解析:直线l2,l3的倾斜角为锐角,且直线l2的倾斜角大于直线l3的倾斜角,所以0<k3<k2.直线l1的倾斜角为钝角,斜率k1<0,所以k1<k3<k2.命题视角2:直线的斜率公式[例3]求经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如果存在)和倾斜角,其中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实数.(1)(a ,c ),(b ,c ); (2)(a ,b ),(a ,c ); (3)(a ,a +b ),(c ,b +c ).[分析] 先确定斜率,再由公式k =tan α确定倾斜角,当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时,斜率不存在.[解] (1)k =c -cb -a =0,倾斜角为0°.(2)∵直线所经过的两点的横坐标相同, ∴此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3)k =(b +c )-(a +b )c -a=1,倾斜角为45°.只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才有斜率,因此运用斜率公式时,要注意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变式训练3] (1)已知M (1,3),N (3,3),若直线l 的倾斜角是直线MN 的倾斜角的一半,则直线l 的斜率为( A )A.33B.3C.32 D .1解析:设直线MN 的倾斜角为α,则tan α=3-33-1=3,∴α=60°,故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2=30°.由tan30°=33,得直线l 的斜率为33.(2)直线l 过点P (1,0),且与以A (2,1),B (0,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3]∪[1,+∞).解析:如图,∵k AP =1-02-1=1,k BP =3-00-1=-3,∴直线l 的斜率k ∈(-∞,-3]∪[1,+∞). 命题视角3:斜率公式的应用[例4] 已知实数x ,y 满足y =-2x +8,且2≤x ≤3,求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如图所示,由于点(x ,y )满足关系式2x +y =8,且2≤x ≤3,可知点P (x ,y )在线段AB 上移动,并且A ,B 两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为A (2,4),B (3,2).由于yx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OP 的斜率,且k OA =2,k OB =23,所以可求得y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3.[变式训练4] 点M (x ,y )在函数y =-2x +8的图象上,当x ∈[2,5]时,则y +1x +1的取值范围是[-16,53].解析:如图,设P 坐标(-1,-1),A ,B 坐标分别为(2,4),(5,-2),k P A =4-(-1)2-(-1)=53,k PB =-2-(-1)5-(-1)=-16,所以y +1x +1的取值范围是[-16,53].1.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α=30°,则其斜率k 的值为( B ) A .0 B.33 C. 3D .1解析:k =tan30°=33.2.若直线l 经过点M (2,3),N (2,-1),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D )A .0°B .30°C .60°D .90°解析:M ,N 的横坐标相同,所以l 的倾斜角为90°.3.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满足-1≤k <1,则它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 D )A .-45°<α<45°B .-45≤α<45°C .0°<α<45°或135°<α<180°D .0°≤α<45°或135°≤α<180°4.已知点P (3,2),点Q 在x 轴上,若直线PQ 的倾斜角为150°,则点Q 的坐标为(3+23,0).解析:设Q (x,0),则由tan150°=-2x -3=-33可求之.5.如下图,已知△ABC 三个顶点坐标A (-2,1),B (1,1),C (-2,4),求三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并根据斜率求这三条直线的倾斜角.解:由斜率公式知直线AB 的斜率k AB =1-11-(-2)=0.直线BC 的斜率k BC =4-1-2-1=-1. 由于点A ,C 的横坐标均为-2,所以直线AC 的倾斜角为90°,其斜率不存在.又∵α∈[0°,180°)时,tan0°=0,∴AB 的倾斜角为0°, ∴tan135°=-tan45°=-1,∴BC 的倾斜角为135°.∴直线AB 的斜率为0,倾斜角为0°;直线BC 的斜率为-1,倾斜角为135°;直线AC 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本课须掌握的两大问题1.倾斜角理解倾斜角的概念,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角的顶点是直线与x 轴的交点;②角的一条边的方向是指向x 轴正方向;③角的另一边的方向是由顶点指向直线向上的方向.2.斜率公式(1)直线的斜率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两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在公式中的次序可以同时调换.这就是说,如果分子是y 2-y 1,分母必须是x 2-x 1;反过来,如果分子是y 1-y 2,分母必须是x 1-x 2,即k =y 1-y 2x 1-x 2=y 2-y 1x 2-x 1(x 1≠x 2). (2)用斜率公式时要一看,二用,三求值.一看,就是看所给两点的横坐标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若不相等,则进行第二步;二用,就是将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三求值,就是计算斜率的值,尤其是点的坐标中含有参数时,应用斜率公式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2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理解直线倾斜角的唯一性。
理解直线斜率的存在性。
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初步掌握过已知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渗透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解析几何研究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感受数学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概念的形成是自然的,从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及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难点: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的探究。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发现法相结合。
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与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北盘江大桥由云贵两省合作共建,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这也是世界最高的桥梁:大桥主桥采用主跨720m 钢桁架梁斜拉桥方案,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钢桁架梁斜拉桥。
于2016年12月29日通车,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将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
桥梁上斜拉钢丝与桥面形成了之间具有不同的倾斜程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探究,形成新知(1)动动手,画出满足条件的直线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直线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过原点的直线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30°的直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条过原点且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为 30°的直线(2)动动脑,回答下列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怎样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条件: 1.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2. 已知直线上一点和这条直线的方向 (3)直线的方向——倾斜角的概念形成问题:在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哪个角刻画倾斜程度?倾斜角的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高中数学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高一数学教案
学
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的位置关系、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的基础。
内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系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和意义,初步
容
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的
分
应用知识。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析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是解析几何的主要目标,其本质是抽象的代数语言和直观的集合语言
何对应关系? 新
程的解和直线 程的概念学
知
上的点的关系。 习 需 要 一 个
为 后 面 分 类 讨 过程,直线的
当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存 论作准备。
方程和方程
在一一对应关系时,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方
(2)学生准 的 直 线 概 念
约
程和方程的直线(幻灯片):
确说出方程的 的描述中体
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
知 定的,那么,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 P1P2
(2)斜率公 问题(2)
的斜率呢?
式表明,直线对 引 导 学 生 从
于 x 轴的倾斜 不同的角度
第一步:提出两个问题
程 度 可 以 通 过 计算斜率,并
(1)如何求斜率 K?
直线上任意两 对学生进行
(当 时,由 k tan [0, ) ) 2
2 同学们还能定义别的表示直线倾斜程度 的量吗?
了,直线的方向 也就确定了,倾 斜角不同,直线
破。 3. 函 数
的应用应与
3 应用哪一个三角函数更能合理地表示直 线的倾斜程度?
的倾斜程度也 不同。那么所用 函数尽可能是
实际研究问 题的需要相 结合。只有这
高中数学_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课前复习(1)正切函数y =tan x 的定义域______________(2)特殊角的正切值(3)画出正切函数tan ,[0,)(,)22y x x πππ=∈⋃的图像。
设计意图:对旧知的复习是为新知构建知识基础,复习思考作为教学的先行组织者,为本节课探究“斜率的定义”、“斜率随倾斜角的变化如何变化”等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
2. 章节引入(1)菲律宾插画师Kerby Rosanes 的作品“被囚禁的动物”,利用从几何体中冲破而出、重获新生的动物形象,比喻十七世纪数学科学迎来解析几何的全新篇章,符合美术生对知识的感知。
(2)笛卡尔对解析几何的探究,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用方程组的解表示曲线间的位置关系的科学。
(3)引入新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解析几何初始课,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够加深学生对解析几何中坐标方法的理解,更加顺畅的掌握本节课,以及本章节的内容。
3.预习反馈——直线的倾斜角(1)八大行星自转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如何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学生想到用“倾斜角”描述倾斜程度,并给出直线倾斜角的定义,教师PPT 展示定义,并板书坐标系与直线,标明倾斜角。
倾斜角可以取锐角、直角、钝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倾斜角规定为0°。
可得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定义倾斜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通过完善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特殊情况,使学生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跟踪练习1:以下四幅图中,表示直线倾斜角的是( )(3)跟踪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每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角;②只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就能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知识注重应用,通过两个跟踪练习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4.知识建构——直线的斜率(1)倾斜角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直观、形象,但代数性质稍差。
人教版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3章第1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及能力:(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会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相互关系.2、过程及方法:(1)经历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2)从数及形两方面让学生明白,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刻画直线相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问题,层层设疑,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从生活中的坡度,自然迁移到数学中直线的斜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及“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公式推导和应用.三、教学难点: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推导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发现法相结合.即在多媒体课件支持下,创设情境问题,层层设疑,制造认知冲突,引发争论,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亲身经历概念的发现及形成过程,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在初中,我们学过了函数的图象,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点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来表示和确定.则直线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y,问题: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预案:不能.如图, 过一点P就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则,问题:这些直线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短暂思考和讨论后,学生可以回答预案:(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则,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这种不同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完立体几何,对解析几何已经有些陌生.所以从简单问题入手,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引入倾斜角的概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知识探索(一)直线倾的斜角1.定义:直线L及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及直线L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教师指出:对于定义的理解,我们强调的是x轴正向及直线L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来直观呈现.如下图所示: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再次向学生强调:从x轴正方向出发,到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角α就是直线L的倾斜角.〖设计意图〗学生开始对倾斜角概念还有些模糊,再此数形结合,向学生动态、直观的展示给定直线倾斜角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快速练习一】1.下列四图中,表示直线的倾斜角的是( )A B C D2.请标出下列直线L的倾斜角α.〖设计意图〗该题组的设计均为加深学生对倾斜角概念的理解.第一题比较简单,通过PPT 展示出来后,让学生集体回答即可.第二题稍难一些,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四个图形画到黑板上,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题目中设置了一些问题,图(4)情况的倾斜角学生找一会儿,可就是找不到的!这样就给学生的制造了一定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图(4)这种特殊情况下倾斜角的记忆.教师一边巡查一边指导.待学生完成后指出,图(1)的倾斜角是锐角,图(2)是钝角,图(3)是直角.那图(4)呢?问题:为什么图(4)的倾斜角我们没能标出来呢?则它到底应该是多少呢?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时让学生再看到倾斜角的定义,然后学生可以发现:预案:定义中的倾斜角是要求直线L及x轴相交的,而图(4)中的直线L却是及x轴平行的.教师指出:因此,对于图(4)的直线的倾斜角并不能用该定义标出.所以,我们对于此类直线,也就是当直线L及x轴平行或是重合时,我们规定它们的倾斜角均为00.所以,根据上述四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到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为:00≤α<1800.〖设计意图〗至此,直线倾斜角的定义从引入到解读基本完成.由易到难,由旧到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很自然的完成了知识的过渡,并通过动态演示、认知冲突加深了对倾斜角这个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直线的倾斜角通俗的讲就是直线对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为了更加深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我们继续提问:问题:在平面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有多少个倾斜角呢?预案:有且只有一个.问题:一个倾斜角对应的直线有多少条呢?预案:无数条.它们都是互相平行的.如右图.所以仅有倾斜角是不能确定直线的!问题:倾斜角再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定直线呢?预案:再加一个点.即一个点P和倾斜角α可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每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先行思考,或是合作讨论,老师再加以点评.以加深对直线倾斜角的理解,明晰直线和倾斜角之间的关系.(二)直线的斜率问题:除了倾斜角外,我们还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呢?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此问题.老师可以慢慢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个叫“坡度”的概念,坡度即是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之比(如右图).其实坡度的实际就是倾斜角α的正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新的量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1.直线斜率的定义:我们把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用小写字母 k 表示,即αtan =k .【快速练习二】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如下,分别求出其斜率.(1)030=α (2)060=α (3)090=α (4)0120=α〖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初中学过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已经有些陌生,在此既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又熟悉直线斜率的求法.对于(4)要告诉同学们公式0tan(180)tan αα-=-(α是锐角).同时,根据题目可以总结出一些结论,承上启下.教师:从上面的运算或是正切的计算可以得到:(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来直观演示斜率的正负和倾斜角的关系,请大家看屏幕.(略) 问题:任何一条直线都有斜率吗?预案:倾斜角为900的直线没有斜率.教师:所以,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的. 〖设计意图〗加深对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的理解.2.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公式学习了斜率之后, 我们又可以用斜率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了.我们知道,如果给定直线的倾斜角α()︒≠90α,我们当然可以根据斜率的定义αtan =k 求出直线的斜率.我们也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也就是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直线就确定了,倾斜角也就确定了,则怎么求出该直线的斜率呢?也就是:问题:已知直线L 上两个点的坐标),(),,(222111y x P y x P ,21x x ≠,如何求直线L 的斜率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下难以回答.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图形(图一),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图形思考,先让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最后共同完成公式的推导(图二),得出1212x x y y k --=. 图一 图二图三教师:我们知道倾斜角还有可以是钝角,则当α为钝角时,公式还成立吗?在此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得出0180αθ+=(如图三),再利用诱导公式0tan(180)tan αα-=-钝角的情况转化为锐角来求解.具体过程由同学们自己推导.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推导.〖设计意图〗整个斜率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不断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师生共同完成了倾斜角为锐角的推导过程,而倾斜角为钝角的推导则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利用这一过程将外在的知识点内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完成知识飞跃,完善知识结构.问题:当α=00时,公式1212x x y y k --=还成立吗? 预案:当α=00时,直线及x 轴平行或重合.000=tan .12y y =,此时0=k ,所以当α=00时公式依然成立.问题:及P 1,P 2在直线上的顺序有关吗?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开始会觉得及顺序有关,但是后来有觉得应该是没有关系的,但说不出具体的利用.此时教师结合几何画板,再结合图象,拖动点P 1,P 2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发现直线L 的斜率并没有因P 1,P 2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详细推导过程留给学生课外完成.预案:无关.即21y y ,和21x x ,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分母不能交换. 问题:从几何角度怎样理解公式中要求21x x ≠呢?预案:当21x x =,直线垂直x 轴,倾斜角为900,此时斜率不存在.所以一定要注意公式适用的范围.〖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层层推进,分解公式难点,挖掘公式中的隐含知识点.同时结合几何画板,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留下一定的思考题,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出了直线的斜率公式.我们也有两种方式来求直线的斜率了.一是利用倾斜角,二是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而且我们还可以先利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算出斜率,进而求得直线的倾斜角.三、知识应用例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就越大 ( )(3)平行于x 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0或1800( )(4)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它们的斜率也相等 ( )〖设计意图〗斜率及倾斜角概念的辨析题,巩固对斜率及倾斜角的理解.例2: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任意拖动改变P1,P2位置斜率k 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设计意图〗斜率公式的直接应用和斜率的正负及倾斜角之间的关系.练习:1.求经过点A(2,-1)和点B(a ,-2)的直线L 的斜率,并讨论a 为何值时,直线L 的倾斜角是锐角、钝角、直角?〖设计意图〗例2知识点的延伸,同时隐含了分类讨论的思想.2.已知三点A(a ,2),B(3,7),C(-2,-9a )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 的值.〖设计意图〗加深对斜率公式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斜率的求得及直线上的点的选择无关.同时此题也是用斜率研究三点共线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题组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围绕斜率和倾斜角展开,由浅入深.同时注意了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四、知识小结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及其范围:00≤α<18002、倾斜角和斜率k 之间的关系:3、直线斜率的两种求法:①若已知倾斜角)(090≠αα时,αtan =k②若知直线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且21x x ≠,1212x x y y k --=五、板书设计 教案说明全课以化归思想为主线,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的目的.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破解教学难点.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通过设置问题,层层递进,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突出知识的本质特征,整节课突出“问题解决”.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一)设置层层疑问,促进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研同步协调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提问,给学生营造一个思考情境,促进学生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开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取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我.(二)引导学生反思,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问题的灵魂.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坐标法思想则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本节课注重了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反思思维过程,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贯穿坐标法思想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很好的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倾斜角概念的形成、斜率公式的得到以及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本节课知识的难点.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动态演示了形成过程和变化趋势,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了难点,内化了知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质课教案_1
倾斜角是从“形”的角度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但是如何具体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呢?这就需要一个能够“量化”的量来刻画。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其他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3的直线 , , 及 。
例1的作用是已知给定直线上两点坐标求直线斜率,在练习过程中自主发现直线上两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体现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目的是加强数形结合。通过分析,得到为了方便的画出直线,还需要在确定一个点。从而说明用坐标法表示斜率公式的必要性。体会逻辑推理喝几何直观想象。
板书课题: 3.1.1倾斜角和斜率
通过一些列问题,自然生成寻找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的想法。由熟知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去掉一个点后,提出问题:“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通过与学生共同画图,借助于PPT的展示,直观的看出,过一点可以作出无数条直线,一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紧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直线的区别在哪?什么地方不同?”,学生通过图片很自然地看出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感受倾斜角这个反映倾斜程度的几何量的必要性和形成过程。逐步渗透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在几何画板上的操作直观的感受到倾斜程度不同。
既然斜率是直线倾斜程度的一个很好的代数表示?为什么还要引入过两点直线的斜率的公式呢?这是因为倾斜角的正切值表示斜率有其局限性:对有非特殊倾斜角的直线,正切值很难算出,有必要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计算斜率,自然而然引入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感受倾斜角这个反映倾斜程度的几何量的形成过
高中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 若直线的倾斜角θ不是90°, 则斜率k = .②计算公式: 若由A(x1, y1), B(x2, y2)确定的直线不垂直于x 轴, 则k = 教师强调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及斜率的计算公式并请同学思考: 1.直线的倾斜角越大, 斜率k 就越大, 这种说法对吗? 生B 回答;生C 补充。
根据学生的总结得到相关答案:生D 回答:2. 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与其斜率间的关系 (1)两条直线平行①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 l2, 其斜率分别为k1, k2, 则有l1∥l2⇔ ; ②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 l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 l1与l2的关系为 . (2)两条直线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l1, l2的斜率存在, 设为k1, k2, 则l1⊥l2⇔ ;②如果l1, l2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 l1与l2的关系为垂直.生E 回答: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则其斜率相等, 正确吗? 师生总结得到答案: 教师强调特殊情形:生F 回答:3.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名称 条件 方程 适用范围点斜式 斜率k 与点(x0, y0)斜截式 斜率k 与截距b两点式两点(x1, y1), (x2,y2)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由k =tan θ⎝ ⎛⎭⎪⎫θ≠π2知,当 θ∈⎝ ⎛⎭⎪⎫0,π2时,θ越大,斜率越大且为正;当θ∈⎝ ⎛⎭⎪⎫π2,π时,θ越大,斜率也越大且为负.但综合起来说是错误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效果分析本节课立足于课本, 着力挖掘, 设计合理, 层次分明, 以“画、看、说、用”为特色,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借助现代教育各种技术与媒体, 创设师生, 生生之间心灵沟通与交流的空间, 创设愉快学习的氛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与学形成共鸣达到共振, 通过题型的设计, 使学生对本部分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知识点, 明确高考的方向, 常考的题型。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归纳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美育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感悟并形成倾斜角与斜率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推导并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3、使学生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初步了解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体会坐标法。
难点:1、倾斜角概念的形成,对斜率概念的理解。
2、用代数方法推导斜率的过程;3、直线的斜率与其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
教学手段:“启发探究式”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引导法相结合;坚持协同创新原则。
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能用直线 学习 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 目标 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相关知识点回顾】 1: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是 2:锐角正切函数的定义 【知识转接】 大家想一下当一高一矮两人抬一根圆木,会出现什么现象?(倾斜)本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 有关直线的倾斜问题.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问题 1: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经过一点的直线的位置能够确定吗?它的位置会怎样? 直线在倾斜时与那个量有关?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2
【探究点一】 例 1.经过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斜率 (1) (1,1),(-1,-2) (2) (1,-1),(-2,4) (3) (-2,-3),(-2, 3) 〖合作探究典例解析〗
〖概括小结〗 〖课堂检测〗1.教材第 86 页练习 1,2,3; 2.若过点 P 2, m 和 Q m, 4 的直线的斜率为 1,则 m 的值为()
)
D、-45°
5、△ABC 为正三角形,顶点 A 在 x 轴上,A 在边 BC 的右侧,∠BAC 的平分线在 x 轴上,求边 AB 与 AC 所在直线的斜率.
6、若经过点 P(1- a ,1+ a )和 Q(3,2 a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求实数 a 的取值范 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维导图】 (学生自我绘制)
5
〖合作探究典例解析〗
〖概括小结〗 〖课堂检测〗 已知两点 A(-3,4),B(3,2),过点 P(1,0)的直线 l 与线段 AB 有公共点,则 l 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________;直线 l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
【探究点四】利用斜率判定三点共线 已知 A 3, 5 , B 1,3 , C 5,11 三点,判断这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合作探究典例解析〗
3 4
3 ,) ,为 135 4
〖合作探究与典例解析〗 〖概括小结〗
〖课堂检测〗已知直线 L1 的倾斜角为 ,则 L1 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 L1 的倾斜角 =
3
【探究点三】 例 3.当斜率 k 的范围如下时,求倾斜角 的变化范围:
(1)k 1
(2)k 1
(3) 3 k 3
A.1
【探究点二】
B.4
C .1, 3
D1, 4
例 2.设直线 L 过坐标原点,它的倾斜角为 ,如果将 L 绕坐标原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45 , 得到直线 L1 那么 L1 的倾斜角为 A. 45 C. 135 B. 135 D. 当 0, )时,为 45;当 ( )
当 ( 0,
2
) 时,k 0, k随的增大而______;
当 ( , )时,k 0, k随的增大而______; 2 当 0 时,k 0; 当
2
时,斜率_______。
(2)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 ________,倾斜角为 90°的直线没有斜率,在使用斜率来研究直线时,经常要对直线是否有斜率分情形讨论. (3)倾斜角和斜率都是反映直线相对于 x 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倾斜角是直接反映这种 倾斜程度的,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体会到,研究直线时,使用斜率 常常比使用倾斜角更方便. 问题 6:阅读教材 83---85 页探究如何由直线上的两点求直线的斜率呢?计算公式如何?
〖概括小结〗 〖课堂检测〗已知三点 A(a,2) ,B(5,1) ,C(-4,2a)在同一条直线上,求 a 的值。
4
【层次一】 1.如图,图中的直线 l1、l 2、l3 、的斜率分别为 k1, k2 ,k3,则( A. k1< k2 <k3 C. k3< k2 <k1 B. k3< k1 <k2 D. k1< k3 <k2 ) )
y
l2 l3 x l1
2、若经过 P(-2,m)和 Q(m,4)的直线的斜率为 1,则 m=( A、1 B、4 C、1 或 3 D、1 或 4
3、若 A(3,-2) ,B(-9,4) ,C(x,0)三点共线,则 x=( A、1 【层次二】 4、直线 l 经过原点和(-1,1) ,则它的倾斜角为( A、45° 【层次三】 B、135° C、45°或 135° ) B、-1 C、0 D、7
问题 2: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它的范围怎样?
问题 3: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问题 4:除了倾斜角还有其他确定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吗?什么是直线的斜率?只有倾斜角或
1
斜率能确定一直线的位置吗?若不能还需要加什么条件?
问题 5: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吗?
【温馨提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