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4页)

合集下载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0页)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0页)

全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10页)目录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 三峡10 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 唐诗五首13 背影14 白杨礼赞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1.消息二则国学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要塞.()督战..()芜.湖()阻遏.()管辖.()2.解释下列词语。

(1)溃退:(2)要塞:(3)业已:(4)锐不可当:(5)摧枯拉朽: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所以新闻,又叫,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事件发生的、、。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

()(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答案:1.yù kuì dǎng jiān sài dū wúè xiá2.(1)失败而退却。

八上语文全册课文《导学案》

八上语文全册课文《导学案》

1 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学习流程】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4、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一则:第二则: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2)在第一则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交流自己搜集的报纸新闻,与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它的要素和结构。

10、能力提高: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内容都有连续性。

两则联合起来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渡江战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详略处理。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一【文体常识】一【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G 摧枯拉朽(1)溃退(ku i)荻港(d i)锐不可当(d a ng)泄气(xi。

)要塞(s d i )签(qi a n)订歼(ji a 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2.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页共2页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 S)湖摧枯(g⑴拉朽B溃(ku i)退繁他川昌・・・・C获(hu o)港锐不可当(d a ng)D歼(ji G n)灭要塞(s G i)• ・・・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课题:消息二则课时:2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指导1.重点: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

2.难点:理清两则消息的思想。

3.注意事项:三.读书体会与备用信息一、常识简介:1、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它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它的特点可以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

2、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3、消息的结构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导语和主体是新闻最主要的部分。

①标题:引题:作用是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正题:是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导语的作用是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③主体:即消息的主干,正文部分。

④结尾:即消息的结束语,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有时也可以省去四.预习思考题1、快速默读,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2、填表格五.拓展探究问题探究(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标题有何特点?2.找出文中的电头,说说其作用。

3.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的作用。

例句①“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②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

试找出几个?(二)、探究升华这两则消息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情形,表现了什么?六.学习反思指导者评价:指导者签字:日期:课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时:2课时一.学习目标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汇总(全册共计49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汇总(全册共计49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学案汇总1 新闻两则☆课文导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芜湖(wú)阌乡(wén)荻港(dí)鄂豫区(è)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ɡ) 歼灭(jiān)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绥靖(suí jìnɡ) 阻遏(è) 杜聿明(yù)二、词语释义不含:不包括。

溃退:败退。

溃:溃败。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炽烈:旺盛猛烈。

屏息凝神:抑止着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

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磅礴,盛大的样子。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三、语句解读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3.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导学案1.消息二则教学过程教学反思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过程1.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2.给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月22日,在刚刚结束的2018平昌冬奥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国选手武大靖表现强势!以39秒584的成绩再次刷新自己刚创造的世界纪录和奥运纪录!获得冠军!为祖国拿下本届冬奥首块金牌!标题:男子500米短道速滑,中国选手武大靖破世界纪录夺冠教学反思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过程第二部分(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一层(5-16):舰、机默契配合。

二层(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部分(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一、深层探究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整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3.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文章写着舰过程,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有必要。

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推荐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推荐2019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编号:No 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 新闻两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层次。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课文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新闻知识: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导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由小组长检查。

)1、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2、新闻常识我知道:①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内容、报道、语言。

3、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4页)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共11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14页)目录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 三峡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五首13背影14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16 昆明的雨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 梦回繁华21 《孟子》二章22 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 诗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qiān)订歼(jiā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1.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ú)湖摧枯.(gǔ)拉朽B溃.(kuì)退繁.(fán)昌C获.(huò) 港锐不可当.(dāng) D 歼.(jiān)灭要塞.(sāi)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新部编)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一《新闻两则》(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当一次播音员,模仿新闻联播播音员,阅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2.常识填空: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二、合作探究学习第一则新闻1.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34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9.三峡国学名句: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陆游《三峡歌》学习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

2、对照注解,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本课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重视朗读训练,在诵读中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学习本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主突破1、文学常识填空。

《三峡》选自,作者,著名、散文家。

三峡指、和。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夏水襄.( )陵沿溯.()阻绝乘奔.( )御风素湍.( )绿潭绝巘.( )怪柏高猿长啸.( ) 属.( )引凄异哀转.( )久绝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不见曦.()月。

..()夜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沿.()溯.()阻绝(5)绝巘..()多生怪柏(6)每至晴初霜旦.()(7)属引..()凄异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5、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2)虽.乘奔御风()(3)略.无阙处()(4)至于..夏水襄.陵()(5)良.多趣味()6、解释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5)空谷传响.()(6)清荣峻茂....()7、翻译句子。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导学案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结合背景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有感情地朗读、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要素、结构和特点。

3.学习阅读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内容的方法,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

4.结合作品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消息二则》2课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课时《“飞天”凌空》1课时《一着惊海天》2课时1.主题延伸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新闻”,着重了解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的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对于消息的阅读可以先引导启发学生找出能够概括全文内容的语句,而后讲授有关“导语”的知识,因为“导语”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概括全文内容。

可以通过抓标题、看导语等方法快速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对于特写和通讯,阅读时可抓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关键语句以及每个自然段开头的语句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

2.授课技巧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消息二则》这是第一次接触新闻这一题材,可采用先朗读新闻的方法,要求学生听读,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然后再速读课文,把握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继续巩固消息这一题材的阅读方法,注意与《消息二则》的区别。

《“飞天”凌空》是一则新闻特写,注意和消息的区别,重点体会文章的精彩描写。

《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了解通讯的写作特点。

1 消息二则第一课时导入一(由时代背景导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共114页)目录1 消息二则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3 “飞天”凌空4 一着惊海天5 藤野先生6 回忆我的母亲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9 三峡10短文二篇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五首13背影14白杨礼赞15 散文二篇16 昆明的雨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20 梦回繁华21 《孟子》二章22 愚公移山23周亚夫军细柳24 诗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1.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

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

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

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荻港()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二、探究案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三、达标检测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南度防线摧枯拉朽(gū)B.芜湖溃退(huì)风平浪静C.既已荻港(gǎng)万船齐放D.突破占领执行(xíng)2.填上合适的词语。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比喻平静无事。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学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通常包括标题、、、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其“六要素”指何时、、、何事、、。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为主,适当穿插。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四、拓展交流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预习导学】2.芜湖(wú)摧枯拉朽(xiǔ)溃退(kuì)荻港(dí)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4. 时间:1949年4月20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合作探究】1.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不能。

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这样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3. 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达标检测】1. D2. 摧枯拉朽,溃退,风平浪静3.(1)消息导语主体何地何人何故为何(2)倒金字塔记叙议论4.(1)表达方式是记叙;属于这则新闻的导语;作用:概括介绍事件的主要内容。

(2)表达方式是描写;属于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作用:突出我军军威壮观,渡江战斗如有天助,进展顺利。

(3)表达方式是议论;属于这则新闻的结语;作用:发出号召,激发全军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导学1.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③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 、内容________ 、报道________ 、语言________ 。

2.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3.反复朗读这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歼灭()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芜湖()二、探究案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资料补充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4.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三、达标检测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请用一句话(不超过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A、不料剩下顽固消灭B、不料余部顽强歼灭C、不想剩下顽强打败D、不巧余部顽固击退3.第⑥句中加点的“击溃”一词能否改为“击退”,为什么?4.第⑥句中加点的“占领”一词与“控制”一词能否互换,为什么?四、方法总结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2.利用工具书及网络等完成(1)生字关(2)词义关(3)朗读关(4)文本关五、拓展交流通过学习这则新闻,让我们了解新闻的相关的知识,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考答案【预习导学】1.①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③鲜明真实及时简明准确2.略。

3.yù kuì ruì wú jiān sài suíè xiá cuàn【合作探究】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