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治小儿脑积水(解颅)秘方(方4首)
治小儿脑积水(解颅)秘方(方4首)治小儿脑积水(解颅)秘方22.1 健脑利水丸【来源】何世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猪苓、茺蔚子、车前子、肉苁蓉、丹皮各10克,当归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备用。
每日早晚各服1次,3岁以下者,每次服半丸。
【功用】补肾填精、益脑健脾利水。
【方解】脑积水,古称“解颅”。
是由于肾虚髓海不充、水湿停聚颅内所致。
故方用熟地、鹿角胶、肉苁蓉补肾填精;山药、黄精健脾益气,以促进脑的发育;同时以茯苓、猪苓、车前子利水;当归、丹皮、茺蔚子活血,血液流畅,更有利于颅内积水的排出;牛膝一味,既补肾,又活血,还能引颅内之水自下而排出。
诸药配合为用,共奏排出积水、促进脑组织发育的功效。
【主治】婴幼儿脑积水。
【疗效】治疗1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超声波检查正常)4例,好转(症状减轻、脑室波缩小)5例,无效1例。
【附记】本方为丸剂,作用较缓,服药要有耐心,一般连服药9个月后收效,亦有长达2年零2个月而完全恢复正常者。
若颅内高压十分剧烈,合并感染和胃纳差、舌苔厚腻者,不宜服用本方。
22.2 通窍利水汤【来源】张学文,《陕西中医》(8)1991年【组成】丹参、川芎、赤芍各5~10克,川牛膝、车前草各6克,白茅根10克,葱白2寸、生姜2片、大枣3枚、茯苓15~30克,麝香0.1克(冲服)、桃仁、红花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以黄酒送服,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西药利尿剂。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利水。
【方解】颅脑水淤、脑络壅塞是本病之关键,化瘀利水,祛邪通窍又是治疗的关键。
故方用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茅根、牛膝散瘀利水;以车前草、茯苓、葱白、姜、枣健脾利水;麝香芳香通窍。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利水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主治】小儿脑积水。
【加减】一般茯苓、川牛膝用量宜重,并可根据病情选用当归、益母草、琥珀等药。
儿童解颅中医中药
儿童解颅中医中药解颅是指小儿囟门应合不合,反为宽大,头缝开解,头颅逐渐增大,目珠下垂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患儿多数在生后6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预后往往不良。
本病常见于西医的脑积水。
儿童解颅诊断要点颅囟逾期不合,颅骨缝裂开,头颅增大,叩之呈破壶音,头皮光急,青筋显露,额大面小,眼珠下垂如落日状,神情呆滞,智力低下。
佝偻病也可见颅囟逾期不合,头颅也较大,但呈方颅,无骨缝开解,无目珠下垂,常伴烦躁、多汗、枕秃等症,且智力正常,故不难与本病相鉴别。
有条件者,可作眼底检查、头颅摄片或头部CT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儿童解颅辨证分析胎元禀赋不足,肾气亏损,肾虚不能养骨生髓,或大病热病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蒸灼脑髓而致头缝开裂。
后天失调,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饮邪上犯,停聚颅内,或外感邪热,挟痰上冲于脑,壅塞窍道,水液停聚而成解颅。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别证之虚实。
本病以虚证为主,但也不乏本虚标实之证。
若患儿除颅缝开解外,尚见发热、烦躁、呕吐,甚或惊厥者,则为标实。
本病的总治疗原则:虚者以补肾生髓为主,实者则施于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等法。
儿童解颅辨证论治肾气亏损【证见】囟门逾期不合,反而加宽,颅缝开解,头颅日见增大,头皮光亮,青筋显露,目珠下垂,面色觥白,头大颈小,神识呆钝。
【治法】补肾益髓。
【方药】1.主方补肾地黄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熟地黄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山茱萸10克,牛膝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龟板15克(先煎)。
水煎服,每日1剂。
筋骨软弱者,加杜仲6克、续断6克。
气血虚弱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
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者,加生牡蛎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
2.中成药(1)六昧地黄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适用于阴虚者。
(2)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适用于阳虚者。
3.单方验方补肾益髓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山茱萸、茯苓、泽泻各3克,山药5克,菟丝子、熟地黄、白术各4克,牡丹皮2克,肉桂(煽)、制附片各1克。
脑积水中医中药
脑积水中医中药【概述】脑积水是指大量脑脊液贮积于颅腔内,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一种疾病。
本病多见于6个月到7岁小儿。
临床分阻塞性与交通性脑积水两大类。
病情轻重不一,预后存有差别,若能根治其病因,有可能完全治愈,智力发育也良好。
部分患儿病情可自然静止,不再发展。
本病中医称“解颅”。
【病因病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胎元禀赋不足,肾虚骨弱,髓海空虚,水液无以气化,可致颅囱逾期不合,头颅增大。
或因大病之后,肾阴耗损,水不涵木,肝心之火上炎,蒸灼脑髓,髓热而使颅为之开解。
后天失调,脾运失常,水湿停留,上泛于脑,水积脑髓而头大颅解。
若外感时邪,热毒壅滞,上攻于脑,脑络阻塞不通,气血瘀滞,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要点】1.颅囱逾期不合,颅骨缝分离、增宽,头颅增大,额部宽大而面部较小,眼球向下呈落日状,头皮静脉怒张,可有烦躁,呕吐,惊厥等症状。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3.头颅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分开,蝶鞍增宽。
CT扫描提示脑皮质变薄,脑组织面积减少,脑室增宽扩大。
【辩证分型】1.邪热壅滞症状:头颅逐渐增大,颅缝分离,头皮光亮,青筋暴露,囟门高突,发热面赤,气促唇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甚至出现惊厥,舌质红,苔黄,脉数。
证候分析:时邪热毒灼伤脑络,火热之气壅滞于脑,气血流通不畅,故头颅渐增大,颅缝开解。
里热炽盛则发热面赤,便干搜赤,舌红苔黄等。
邪毒内炽,引动肝风,则可惊厥。
2.脾虚水泛症状:头颅增大,颅缝分离,头皮光亮,叩之破壶音,目珠下垂,睡时露睛,两眼无神,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纳呆少食,大便稀塘,音质淡,苔白,脉细濡。
证候分析:脾虚不能正常运化输布,水湿内生,凝而上泛于脑,故头颅增大,颅缝开解等。
脾虚气弱,则睡时露睛,两眼无神,纳果面黄等。
脾虚运化失司,则大便稀塘。
舌淡苔白,脉细儒,均为脾虚水泛之象。
3.肾气亏损症状:生后囟门逾期不合,颅缝开解,头颅增大,颈细体瘦,神情呆钝,面色眈白,烦躁不宁,甚至呕吐,惊厥,舌质淡,苔白,脉细软。
曹旭老中医治疗小儿解颅验案
曹旭老中医治疗小儿解颅验案
吴忠才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1989()4
【摘要】曹旭老中医为西安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行医四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就其以补肾健脾,填精充髓法为主治疗小儿解颅的验案整理如下: 案一,王某,男,月个月,家住长安县沣乡,1971年10月就诊。
小儿面色(白光)白,神情呆痴,头围51厘米,头缝分裂,额部青筋暴露,颈软不能支持,舌淡无苔,指纹淡,某院诊为“脑积水”补肾地黄汤加减,熟地6g泽泻6g丹皮6g山萸肉6g山药10g茯苓10g牛膝7g鹿茸3g人参5g当归8 g白芍8g炙甘草6g。
同时用封囱散外敷贴囱门,每日更换一次。
随证加减服药三十余付,病势大减,饮食增加,
【总页数】1页(P35-35)
【关键词】中医治疗;解颅;补肾地黄汤;补肾健脾;填精;四君子汤;头围;山萸肉;补肾地黄丸;髓海不足
【作者】吴忠才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董国立辨治小儿夜啼验案1则 [J], 杨英伟;刘恩顺;付敏
2.名老中医徐蔚霖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验案 [J], 丁惠玲
3.别良忠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验案举隅 [J], 马荣华;黄德友;张秀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脑积水的5则经典医案分享
中医治疗脑积水的5则经典医案分享[病案]温某,男,3个月。
1959年9月1日就诊。
患儿出生后二十天从床上跌下,当时未见异常,数天后,突见患儿阵发性尖声哭啼,烦躁不安,有阵发性抽搐,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眼向上视,角弓反张,但无呕吐、汗出,喉中有痰鸣声。
经治数天,抽搐减轻,但头围增大,颅缝变宽,头皮静脉怒张,颈硬,活动不灵活。
舌苔腻白,脉弦滑,指纹气关出现弦滑。
[治则]养血利水,平肝熄风。
[方药]僵蚕4.5克,钩藤6克,丹皮4.5克,桑寄生7.5克,茯苓6克,全蝎2.4克,当归4.5克,牡蛎7.5克,白芍4.5克,黄芪6克。
服2剂头部肿大稍减,颈项转动稍灵。
上方去牡蛎、白芍、茯苓,加葛根6克,地龙6克,蒺藜6克,其余药剂略有进出。
又服2剂,头肿减半,颈项转动灵活。
上方加蜈蚣1条,再服2剂,病愈。
(见《广东中医》1961年第3期) [评析]脑积水,祖国医学称为“解颅”。
该患者因从床上跌下,脑受刺激津血伤,影响脑干,使脑的吸收与分泌发生障碍,水不下行致脑积水,津血伤,血不养肝则致抽搐。
方中僵蚕、地龙、全蝎、钩藤、桑寄生、蒺藜平肝熄风;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皮凉血;牡蛎潜阳;黄芪补气,蜈蚣搜风;茯苓利水,全方配伍起到养血利水平肝熄风的功用,使抽搐止,脑积水消除,病愈。
展开剩余80%脑积水(解颅二)[病案]陈某,男,7个月。
1981年4月11日初诊。
乳儿系第一胎,出生后四月经常发热便溏,头大向一侧倾斜、颈软,日渐加重,脊柱及胸部凸起,神志呆痴,不会发音,眼脸下垂,眼球外突,巩膜发蓝,面色晄白虚浮,头发黄细且稀,头皮光亮绷急。
按及前囟有鸡蛋大小如囊裹水。
检查头颅大,骨质软,骨状缝,冠状缝未闭合。
约6×6厘米大小。
头颅摄片提示:头颅骨变薄,尤以头顶骨明显,头颅增大与颅底骨不成比例,后颅加深。
诊断为“脑积水”。
[治则]补肾益髓。
[方药]山萸肉3克,茯苓3克,泽泻3克,淮山药5克,菟丝子4克,熟地4克,白术4克,丹皮2克,肉桂粉1克(冲),制附片1克。
中医诊治心悟三位一体治小儿脑积水
中医诊治心悟三位一体治小儿脑积水程某患儿家长主诉患儿头大、运动发育落后1年余。
患儿系8个月早产,出生体重2400克。
生后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同龄儿,半岁时发现患儿头略大于同龄儿,且仍不会翻身,家属携患儿前往当地儿童医院就诊,行头颅MRI示:外部性脑积水,脑发育不良。
并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后患儿可竖头,能独坐。
现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头大,颈软,不会说话,不能站,不会走,反应迟钝,左手不能持物,活动不灵,形瘦,面色淡黄,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而滞。
:患儿头围48cm,囟门1.2×1.0cm。
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
双侧Babinski征(-)。
:头颅MRI示:外部性脑积水。
:1.外部性脑积水。
2.脑性瘫痪。
:解颅(脾肾亏损,瘀阻脑窍)。
:健脾补肾,化瘀开窍。
:“三位一体疗法”等综合疗法。
1.鹿芪脑窍通颗粒、脑康灵胶囊口服;2.头部外敷丹红益脑膏;3.配合针灸、推拿、康复训练、体外反搏等。
: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反应灵活,会叫“爸、妈”等简单语言,颈部力量增强,左手可持物,四肢活动自如,能站立2分钟,可在他人扶助下行走。
出院后带药回家治疗,经过2个疗程治疗,患儿已能自行行走,言语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查CT显示:脑积水完全消失。
治疗前治疗后按:患儿以“头大、运动发育落后1年余”为主诉入院,病属中医“解颅”范畴。
其病位主要在脑。
患儿系早产儿,其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致脾肾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痰(湿)瘀上阻,停积于脑,阻塞脑络,重浊之邪阻遏清阳,压迫脑髓,阻塞脑窍,脑窍不通失养失用,故患儿出现头大、颈软、不会说话、不能站立、不会行走、反应迟钝、左手不能持物、活动不灵;其舌脉指纹亦为脾虚水泛之象。
因而本病的治疗采用了健脾利水、开窍通络之法。
《金匮要略》谓“血不利则为水”,积水不去,颅缝难闭,颅骨开解,即为“解颅”,故兼以活血化瘀之法。
儿科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头颅呈普遍均匀性增大,且增长速度较快,骨缝分离,前囟明显饱满而扩大,头皮青筋暴露。
颅部叩诊呈破壶音,头重颈肌不能支持而下垂,两眼下视。
可有烦躁、嗜睡、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惊厥。
2.CT检查提示脑实质菲薄,脑组织面积减少,脑室增宽扩大。
头颅X线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分开,蝶鞍增宽。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西医诊断:参照《脑积水》(宋虎杰,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诊断标准,并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脑病协作组2010年4月10日南昌会议专家共识,进行诊断。
(1)头围超过正常2个标准差;(2)囟门扩大,逾期不闭,紧张饱满或颅缝分裂;(3)眼球下旋如落日状,或震颤,或斜视;(4)智能低下,语言迟缓;(5)运动发育异常,或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头痛、呕吐、眩晕或抽搐,而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者;(6)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积水者。
凡具有上述(1)—(5)之一项及(6)项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二)证候诊断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婴幼儿可见头大、目珠下垂如落日状、双下肢活动不灵,或伴有斜视、惊厥等。
学龄儿童可自诉头胀、头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昼轻夜重,烦躁,日久可见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可伴有四肢抽搐,或为外伤、创伤、出血等病因所致,舌暗有瘀斑,脉涩弦或沉滑。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小儿可见头颅增大而沉重,颅缝开解不合,囟门宽大,头皮光亮,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如落日状,形体消瘦,肢体活动不灵,不能站立行走。
学龄儿童可见头痛、头胀、抬头无力,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双下肢活动不灵。
精神倦怠,舌淡,体胖大,苔白滑,脉濡滑,小儿可见指纹淡红。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小儿颅缝逐渐加宽开解,头颅明显增大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四肢抽搐,患儿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极少患儿可见,眼珠下垂,呈“落日状”,头大颈细,头前倾不立,囟门逾期不合,身体瘦弱,或烦躁不安,呕吐,甚至惊厥。
小儿脑积水中医帮你治疗小儿脑积水
小儿脑积水中医帮你治疗小儿脑积水小儿脑积水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如果不能很好的治疗,脑积水带给婴孩的有可能是终身的影响,脑积水的原因有很多,治疗方法也很多,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方法,帮助宝宝缓解脑积水的症状。
目录1、小儿脑积水简介2、治疗小儿脑积水偏方3、小儿脑积水食疗方法4、按摩治疗小儿脑积水5、针灸治疗小儿脑积水6、小儿脑积水的饮食护理7、小儿脑积水的预防小儿脑积水简介症状与成人相比,儿童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是根据病人的发病年龄而变化。
在婴儿急性脑积水,通常颅高压症状明显,骨缝裂开,前囟饱满、头皮变薄和头皮静脉清晰可见,并有怒张,用强灯光照射头部时有头颅透光现象。
叩诊头顶,呈实性鼓音即“破罐音”称Macewen征。
病儿易激惹,表情淡漠和饮食差,出现持续高调短促的异常哭泣,双眼球呈下视状态,上眼睑不伴随下垂,可见眼球下半部沉落到下眼睑缘,部分角膜在下睑缘以上,上睑巩膜下翻露白,亦称日落现象。
双眼上、下视时出现分离现象,并有凝视麻痹、眼震等,这与导水管周围的脑干核团功能障碍有关。
由于脑积水进一步发展,脑干向下移位、展神经和其他脑神经被牵拉,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在2周岁以内的儿童,由于眼球活动异常,出现弱视。
视盘水肿在先天性脑积水中不明显并少见,但视网膜静脉曲张是脑积水的可靠征。
运动异常主要有肢体痉挛性瘫,以下肢为主,症状轻者双足跟紧张,足下垂,严重时呈痉挛步态,亦称剪刀步态,有时与脑性瘫痪难以区别。
由于三室前部和下视丘、漏斗部受累,可出现各种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青春早熟或落后和生长矮小等及其他激素水平下降症状。
另外,脊髓空洞症伴有脑积水者多出现下肢活动障碍,而脊髓空洞症状伴脊髓发育不全时,常有脊柱侧弯。
发病原因脑积水可以由下列三个因素引起:脑脊液过度产生,脑脊液的通路梗阻及脑脊液的吸收障碍。
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是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
造成梗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与非发育性病因两大类。
黄少华治疗脑积水医案——脾虚水泛
黄少华治疗脑积水医案——脾虚水泛
陶某,男,4个月1 5天。
【初诊日期】 1989年8月10日。
【现病史】患儿就诊时眼睑下垂,眼球下沉,烦躁不安,偶有呕吐,头颅明显增大,骨缝分离,前囟扩大且饱满,头皮静脉扩张,市儿童医院B超检查诊断为“脑积水”,后又经同济医院等医院确诊为“脑积水”而治疗无效。
患儿指纹伏,舌苔薄。
【诊断】脑积水(中医:解颅)。
【辨证】脾虚水泛。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1Og,椒目6g,葶苈子5g,熟大黄3g,桂枝6g,连皮茯苓20g,猪苓lOg,泽泻1Og,白术1Og,炙甘草3g,生芪18g,丹参1Og,半夏1Og,竹茹1Og,以本方为主药,加减连服3个月,患儿囟门逐渐闭合,精神、饮食好转,改用参苓白术散合己椒苈黄丸化裁以调理脾胃兼利水湿,坚持服药。
二诊(1990年10月10日):B超检查提示“脑积水消失”,患儿脑形已完全正常,头围发育正常,仍以己椒苈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化裁调理。
1991年2月随访,患者智力发育及头颅形状均正常。
[选自贾雁宾.黄少华治疗脑积水经验.云南中医杂志,1991,12(4):18]。
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
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张玲;宋虎杰【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研究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改善.方法:本研究对51例1~6岁符合常压型脑积水诊断的患儿实施三位一体中医综合临床治疗方案,通过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中应物能、应人能、运动能和语言能等指标检测值的科学分析,对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改善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探讨本中医综合方案对该年龄段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改善的疗效.结果:51例符合常压型脑积水诊断的患儿在治疗半年后,其各指标平均值明显增高.结论: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对1~6岁常压型脑积水患儿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且该方案安全可靠,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1(039)004【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脑积水;精神运动和智力水平;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作者】张玲;宋虎杰【作者单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8;R749.94小儿常压型脑积水是脑积水最常见的类型。
我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位一体中医综合方案改善小儿常压型脑积水精神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从2007进入临床实验至2010年5月全部结束,共完成病例230例试验。
现将所有病例中1~6岁(包括6岁)治疗组患儿共51例,对干预前后Gesell发育量表中与智力水平和精神运动相关的应物能、应人能、运动能和语言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小儿神经外科学》[1],并结合我们临床经验制订。
①头围在正常值的局限或略超过正常值;②精神运动发育迟缓;③智力下降,学习能力差;④轻度痉挛性瘫痪。
脑积水验方大全
脑积水验方大全脑积水验方大全脑积水(方名:健脑利水丸)本病是由于颅内的脑脊液过量,压迫头颅骨和脑组织的疾病。
脑积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数见于六个月以内。
由于这时患儿的骨缝尚未按合,头颅容易扩大,所以随着颅内脑脊液的增多,头颅增长的速度很快,同时骨缝开裂,前囟扩大而饱满,头皮静脉扩张,颅骨叩诊可有破罐声。
由于头增大太快,长得太大,面部和身体就显得很小;头部太重,颈肌难以支持;目眶受到颅内液体的压力,眼球常下转,上部巩膜外露,使眼睛呈“落日状”,这时,脑脊液虽多,但因颅腔扩大,颅内压不高,患儿可以无特殊症状;若颅内压增高者,患儿常烦躁不安,嗜睡;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偶有呕吐或惊厥。
由于长期受压。
脑组织有萎缩趋势,患儿的运动、智力与言语发育都比正常小儿迟缓而低下。
引起脑脊液过量的原因有三:(1)分泌过多;(2)吸收太慢;(3)液体运动不畅。
前两种情况少见,绝大多数是脑脊液循环障碍所引起。
先天畸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等炎症后的纤维增生,外伤颅内出血吸收不良,或因肿瘤等,都可阻碍脑脊液的循环,使之不能正常地从分泌处流到吸收处,停聚颅内,故液体越积越多。
头颅增长过快,颅逢开裂,前囟饱满等体征,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结合病史,临床上不难确诊。
注射空气进行脑室造影,不但可以看到增大的脑室及其形状,还可以看到脑组织的厚度、阻塞的部位,甚至了解到某些致病原因。
西医用限制饮水与利尿剂暂时缓解脑积水;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此外,对部分病儿可采用手术疗法,如切除侧脑室的部分脉络膜丛,或用导管将聚积的脑脊液引到输尿管、右心房等。
手术效果尚不够满意。
中医将本病归纳在“解颅”病中,认为其病的根源是肾虚。
肾主水,肾虚则水液运行障碍,而停积脑中;肾又主骨生髓充于脑,肾虚则主骨充脑无力,颅骨的合缝与脑的发育均不良。
所以从宋代的钱乙开始,就用补肾与利水两法治疗本病。
积水多,颅内压高;则重在利水;积水控制,颅内压不高,则重在补肾,以治其本。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解颅病(TCD编码:BEZ1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脑积水,包括常压型脑积水、高颅压型脑积水围手术期和脑积水自体引流术后。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参照《脑积水》(宋虎杰,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诊断标准,并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脑病协作组2010年4月10日南昌会议专家共识,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解颅病临床常见证候: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解颅病(小儿脑积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诊断必须符合解颅病(小儿脑积水)的患者。
2.适用于常压型脑积水;高颅压型脑积水围手术期;脑积水自体引流术后。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重度脑积水、急进型脑积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脑电图。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化瘀利水,开窍通络。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解颅病(小儿脑积水)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20, Vol.35, No.12•6215 ••标准与规范•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解颅病(小儿脑积水)赵亮,刘玉堂,宋虎杰,闰炳苍,杜晓刚,贾建真,魏轼梁(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710032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文献研究总结、3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制定《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解颅病(小儿脑积水)》。
本指南提出了解颅病(小儿脑积水)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在中医药分证论治同时,推荐配合外敷药物、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
适合中医科、儿科、神经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关键词: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解颅病;小儿脑积水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N〇.S A T C M-2015-B Z〔231〕)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pediatr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Granial disease (pediatric hydrocephalus)ZHAO Liang,LIU Yu-tang,SONG Hu-jie,YAN Bing-cang,DU Xiao-gang,JIA Jian-zhen,WEI Shi-liang(Xi'an T C M Hospital of Encephalopathy. Xi'an 710032, C h i n a)Abstract! T h r o u g h literature search, literature evaluation, s u m m a r y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ree r o u n d s of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testimony, expert quality m e t h o d o l o g y evaluation an d clinic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 the formulationof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Ped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Granial Disease (PediatricHydrocephalus), this guide provides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for the diagnosis,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prevention a n d treatment ofgranial disease (pediatric hydrocephalus). At the s a m e time, as the treatment of C hinese medicine, i t is r e c o m m e n d e d to cooperatewith external medicine, acupuncture, massage, rehabilitation, a n d other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measures. Suitable for Chinese medicine,pediatrics, neurology, rehabilitation, a n d other related clinicians.K e y W o r d s:Pediatrics of T C M; G u i d 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 n d treatment; G ranial disease; Pediatric hydrocephalusFunding: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tandards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N o.S A T C M-2015-B Z〔231〕)《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以下简称《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脑积水中医诊断,真武汤治脑积水
脑积水中医诊断,真武汤治脑积水脑积水的望诊主要应着眼于望神、望头、望目、望舌、望体态等方面。
1、望神通过对患者举止、面部表情、视、听、闻、嗅等方面的观察,了解病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肢体运动及知觉等方面正常与否,来判断脑积水的性质和程度。
(l)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临床表现为神志清楚,双目灵活,炯炯有神,表情丰富自然,动作矫健,反应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
(2)失神即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颈软垂头,面色晦暗,动作迟缓,反应迟钝,视物不清或视见两物,或目光晦暗呆板,息微语弱,甚则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已脱等。
(3)神气不足与神志异常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如精神不振,健忘,嗜睡,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神志异常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等症。
2、望头头为诸阳之会,又为元神之府,望头对脑积水的诊断非常重要。
主要包括望头之外形和望头之动态。
(1)望头之外形小儿头颅过大,多为先天性脑积水畸形。
小儿囟门下陷,称为“囟陷”,多见津亏或先天发育不良,脑髓不足。
小儿囟门高突,称为“囟填”,多为实热及火毒上攻。
囟门迟闭,颅缝不合,称为“解颅”,是婴幼儿脑积水的特异性症状之一,多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足或瘀阻脑络。
囟门早闭,头小,前额窄,智力迟钝,多为先天发育不良。
(2)望头之动态脑积水患者因脑室内部的脑脊液潴留过多所致脑室扩张。
若在颅缝闭合之前即幼儿期发生脑积水者,则头颅异常扩大,骨缝分离,前囟扩大而且饱满,头皮静脉扩张。
外观变形,前额及头顶隆起。
因头大,面部、躯干显得较小,若临床上出现垂头倾斜,无力抬举者,多因中气不足或髓海空虚或痰瘀阻络、脑窍不通、积水过多所致。
中气不足者,多伴有神疲气弱、面色萎黄、纳呆便溏等症;髓海空虚者,多伴有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等症;痰瘀阻络者多伴面色黧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3、望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目系内连于脑,脑之精明外应于目。
解颅(脑积水)(杨君医案)
解颅(脑积水)(杨君医案)
李某某,男,9个月。
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抬,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
头围56厘米,前后囟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
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方:茯苓、大腹皮各15g,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g,白术5g,桂枝2g。
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囟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
前后共服药27剂,患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囟门未再凸起而痊愈。
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
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
(新医药学杂志1978)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
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囟门开大所致。
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实者有效。
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中医问诊之小儿解颅的问诊
小儿解颅的问诊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药问诊之小儿解颅的问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解颅是指颅缝开解,头颅日见增大。
临床以颅囟逾期不合,头颅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犹如落日状为特征。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胎元禀赋不足,肾气亏损,不能生髓、养骨所致,而大病之后,耗损肾阴,水不胜火,虚火上炎,蒸灼脑髓;或脾虚湿停,湿浊水饮上泛于脑;或外感时邪,热毒内盛,夹肝火痰热上冲于脑亦皆可导致解颅。
《育婴家秘》指出:“解颅有二,初生后,头骨渐开,此胎气怯弱,肾气不足也。
有合而复开者,自颅至印堂,……此皆解颅。
由病后肾虚,水不胜火,火气上蒸,其髓则热,髓热则解,而头骨复分开矣。
”文中所言病因病机对当今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本病因发病原因不同及病情轻重不同,预后差异较大,部分经适当治疗,可获痊愈;部分可望病情有所缓解,停止进展;亦有部分患者出现惊厥、智力障碍、失明等。
中医治疗本病以补肾益髓为基本原则,并随证选用利水渗湿和清热通络等法。
西医脑积水相当丁本病。
(一)问诊要点本病症状较具特征性,一般若见小儿囟门逾期不合,反而逐渐加宽开解,头颅明显增大,目珠下垂,白多黑少,应考虑为本病。
临床尚应注意询问智力状况,头颅增大速度,是否伴烦躁和汗出,有无肋骨和脊柱等畸形,以同头大畸形、佝偻病等相鉴别。
本病均可见颅缝开解、头颅增大之症,临床辨证主要应询问其发病过程及全身伴随症状,审因论治。
小儿脑积水中药方剂
小儿脑积水中药方剂
*导读:中药处方(一)【辨证】先天不足,脾肾两虚。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解颅饮。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黄精9克,何首乌……
中药处方(一)
【辨证】先天不足,脾肾两虚。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解颅饮。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黄精9克,何首乌15克,龟板15克,生地9克(或用生地炭9克)。
【用法】先熬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三沸、去渣、混合后稍浓缩。
分6次服,日服3次。
【出处】白世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肾气虚弱,精血不足。
【治法】滋肾养肝,调补脾胃。
【方名】参苓地黄汤。
【组成】党参9-12克,熟地9-12克,茯苓6克,山药9克,炒白术9克,覆盆子12克,玉竹9克,破故子6克,狗脊12克,甘草3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健人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颅病(小儿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头颅呈普遍均匀性增大,且增长速度较快,骨缝分离,前囟明显饱满而扩大,头皮青筋暴露。
颅部叩诊呈破壶音,头重颈肌不能支持而下垂,两眼下视。
可有烦躁、嗜睡、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惊厥。
2.CT检查提示脑实质菲薄,脑组织面积减少,脑室增宽扩大。
头颅X线摄片可见骨板变薄,颅缝分开,蝶鞍增宽。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萎缩或乳头水肿。
西医诊断:参照《脑积水》(宋虎杰,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诊断标准,并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脑病协作组2010年4月10日南昌会议专家共识,进行诊断。
(1)头围超过正常2个标准差;
(2)囟门扩大,逾期不闭,紧张饱满或颅缝分裂;
(3)眼球下旋如落日状,或震颤,或斜视;
(4)智能低下,语言迟缓;
(5)运动发育异常,或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头痛、呕吐、眩晕或抽搐,而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者;
(6)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积水者。
凡具有上述(1)—(5)之一项及(6)项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二)证候诊断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婴幼儿可见头大、目珠下垂如落日状、双下肢活动不灵,或伴有斜视、惊厥等。
学龄儿童可自诉头胀、头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昼轻夜重,烦躁,日久可见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可伴有四肢抽搐,或为外伤、创伤、出血等病因所致,舌暗有瘀斑,脉涩弦或沉滑。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小儿可见头颅增大而沉重,颅缝开解不合,囟门宽大,头皮光亮,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如落日状,形体消瘦,肢体活动不灵,不能站立行走。
学龄儿童可见头痛、头胀、抬头无力,视力减退,甚或失明,双下肢活动不灵。
精神倦怠,舌淡,体胖大,苔白滑,脉濡滑,小儿可见指纹淡红。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小儿颅缝逐渐加宽开解,头颅明显增大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四肢抽搐,患儿面色淡白,神情呆钝,目无神采,极少患儿可见,眼珠下垂,呈“落日状”,头大颈细,头前倾不立,囟门逾期不合,身体瘦弱,或烦躁不安,呕吐,甚至惊厥。
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舌淡,苔少薄白微腻,脉弱,指纹淡青。
严重者还可见斜视、呕吐、惊厥。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合五苓散加减。
丹参、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全蝎、生地、麝香、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葱白、生姜、甘草等。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推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
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生黄芪、车前草、生甘草等。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
治法:健脾补肾,化瘀开窍。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汤合真武汤加减。
制附子、肉桂、丹参、枸杞、茯苓、猪苓、桂枝、白术、泽泻、生黄芪、车前子、生甘草等。
(二)中药外敷治疗
外敷中药:皂角膏加减。
皂角、艾叶、丹参、红花、冰片等。
用法:上药制成膏剂,冷却后密封待用。
剃光患儿头顶部头发,将药膏均匀涂抹于前额发际至双耳尖及枕骨结节以上,以盖住头皮为度,绷带包裹,胶布固定,每一周换药一次,换药前将原来药物洗净。
(三)针灸治疗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取穴:人中、百会、风池、血海、三阴交。
刺法:人中行泻法,余穴均为平补平泻。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取穴:人中、百会、肺俞、三焦俞、脾俞、肾俞、血海。
刺法:以补法为主。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
取穴:人中、百会、脾俞、肾俞、血海。
刺法:人中以点刺为主,余穴平补平泻。
4.随证加减
(1)伴有下肢肌肉萎缩,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坐立行走困难或不稳等症者,加用后溪、足三里、阳陵泉,以平补平泻为主。
(2)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者,针刺加用内关、中脘、水分、阴陵泉、听会,以泻法为主。
(3)伴有痴呆、反应迟钝、不能说话、不会运算、逻辑思维能力差、理解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者,针刺加用四神聪、神门、后溪、照海,以平补平泻为主。
(四)推拿治疗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方法:点按风池,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穴。
滚、揉臀部及下肢后侧及下肢前侧,配合髋关节前屈的被动活动;滚臀及下肢外侧部、,点揉环跳、巨髎、髀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解溪、昆仑穴;拿下肢,摇髋、膝、踝关节,屈伸踝关节,以平衡协调有关屈伸肌群及纠正关节畸形。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方法:拿上肢,掐摇总筋,补脾经,清肝经,摩腹,滚法作用于腰骶臀部及下肢内外侧,捏脊,拿下肢内外侧,拿揉血海、足三里,摇髋、膝、踝关节,拔伸髋、踝关节。
3.脾肾亏损,瘀阻脑窍证
方法:推上三关,退下六腑,补脾经,补肾经,分推腕阴阳,按揉手三里、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
4.随证加减
(1)伴有下肢肌肉萎缩,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坐立行走困难或不稳等症者,点按风池,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穴。
滚、揉臀部及下肢后侧及下肢前侧,配合髋关节前屈的被动活动;滚臀及下肢外侧部、,点揉环跳、巨髎、髀关、承扶、殷门、迈步、委中、承山、阳陵泉、解溪、昆仑穴;拿下肢,摇髋、膝、踝关节,屈伸踝关节,以平衡协调有关屈伸肌群及纠正关节畸形。
(2)伴有恶心、耳鸣、耳聋等症者,点按揉风池,揉太阳、头维、角孙、率谷、耳前后穴位。
点按中脘、天枢。
拿揉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申脉、太溪等穴位。
(3)伴有痴呆、语言障碍者,点按风池,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督脉沿线穴位、颈部夹脊穴。
按揉内关、神门、曲池、三阴交、悬钟等穴位。
(4)视物模糊者,点按风池穴,按揉精明、四白、太阳、承泣、瞳子髎、丝竹空
等。
(五)其他治疗
1.拔罐治疗:以肝俞、肾俞、脾俞、肺俞、膈俞、命门等背俞及督脉为主的穴位上施术。
拔罐5分钟后取罐,每天一次,治疗5~6天休息一天。
2.穴位埋线:对脾肾亏损或脾虚水泛者,选取脾俞、肾俞等穴位埋线治疗。
3.艾灸治疗:对脾肾亏虚者艾灸命门、气海、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4.加氧经穴体外反搏治疗:对脾肾亏损,瘀阻脑窍患儿适用。
5.康复训练:康复治疗是依据患者的运动、发育、智力、语言等功能障碍经过康复师评定其功能现状,结合现代康复理念使用现代康复手段,并制定康复计划,选择针对性的运动、作业、语言、统合等治疗方法。
包括运动训练、语言训练、作业康复、引导式教育等。
6.物理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中药离子导入、超声理疗、经络导推等。
(六)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中医儿科脑病常规护理。
2.专科护理:
(1)“落日目”的患儿眼球上视时可按压双侧四白穴。
(2)患儿头痛时可按揉百会、头维、印堂、风池、太阳、外关等。
(3)伴恶心者可针刺内关、足三里等。
(4)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
三、疗效评价
1.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治疗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指数≥70﹪);
(2)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0﹪≤治疗指数≤70﹪);
(3)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治疗指数≤50﹪);
(4)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指数≤30﹪)。
2.病证疗效评定(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_001.9_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6.28发布)。
(1)治愈:头颅停止增大,前囟、颅缝渐闭,神志正常。
(2)好转:头颅停止增大,前囟、颅缝明显收缩,神情转清。
(3)未愈:头颅继续增大,症状日趋严重。
3.评价方法
(1)脑积水中医症候量表评估:
治疗指数采用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
(2)智力水平: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中国-韦氏幼儿、儿童智力量表(WISC-Ⅲ)。
(3)精神运动:0~6岁发育筛查测验(DST):
7~14岁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JPB)。
(4)头颅影像学检查。
附表:
小儿脑积水中医症候量表
得分:
注:1.请在有或无后打√,如为无,描述为0分。
医师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