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 第1课《近大远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讲解和示例。

2. 学生练习绘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3. 作品展示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示例画作。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透视原理的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结合示例画作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示例,进行绘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课题:五年级下美术教案近大远小苏少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具与学具准备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创作一幅画作。

2. 作业要求:作品要体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画面内容丰富,色彩搭配和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在绘画中运用出来。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际绘画中,还不能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生活实例: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校园、街道、风景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远处的物体看起来小,近处的物体看起来大。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面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2.初步掌握透视原理,能够用近大远小表现物体的深度;3.学会运用线条和颜色,形成近大远小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将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关系,初步学习透视原理,掌握画面中远近距离的表现方法,运用线条和颜色形成深度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或者场景描述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关系。

在学生们对画面、场景都有了简单的了解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物体的大小是否会受到物体距离观察者的影响?2. 学习透视原理介绍画面中的透视原理,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近大远小的原理。

通过示范,老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原理。

为方便演示,可以选择一堆物品,如水杯、笔、橙子等,将它们放在同一高度上并形成一排,然后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些物品,并指导学生观察,将手中的铅笔或者其他物品放到距离自己不同且高低不同的位置,观察画面中的大小差别。

3. 同步练习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现远近距离,可以用简单的小场景来演示,比如画一个简单的三角形,要求学生将其中一个角放在底部,从较低的位置观察,这样可以形成近大远小的效果。

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学生,检查学生的绘画状态,并积极给予肯定。

4. 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检查下,继续练习,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出发,加深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掌握。

5. 展示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互相欣赏和交流,同时可以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6. 课后延伸让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以及如何把这种书法技巧应用到更大的画面中。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夯实自己的基础。

四、教学反思1.整节课的效果如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吗?2.课程安排是否合理,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吗?3.在授课中是否尽可能多地丰富展示和讲解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4.学生参与度如何?老师是否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肯定和指导?5.在授课过程中是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

2.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绘画实践中运用近大远小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近大远小示范作品。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 分析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运用。

4. 示范近大远小的绘画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5. 学生独立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1 近大远小2. 教学内容: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应用、绘画实践3.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4.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原则,创作出富有层次感的作品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2.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创作一幅近大远小的绘画作品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近大远小原则的运用,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近大远小,学习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提高学生的感知、观察、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画笔、不同的颜色层次来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4.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认识认识色彩间的对比效果与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感知、颜色对比的表现方法。

3.绘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色软笔、水彩笔等。

2.教学辅助:多幅近大远小的画作,让学生可以进行感性理解。

3.教学场地:教室或者艺术教室。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几幅近大远小的画作,并让学生讨论、发言,从而形成对近大远小的认知。

2. 感知学生可以通过场景观察,感知近大远小,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认识不同的近大远小关系,并进行相应的表达与描述。

3. 绘画1) 通过黑色软笔,让学生初步表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2) 让学生以黑色线条为基础,用水彩颜色来表现近大远小。

3) 学生可以使用笔画的远近厚薄、颜色的深浅进行创造性表现。

4) 通过颜色对比的表现方法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效果。

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并进行简单评价。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近大远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觉和画技。

五、教学总结近大远小是绘画的基础知识点之一,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造型手法之一。

它既是近现代绘画的基本技能,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此次教学,让学生掌握了近大远小表现方法、学会用不同的画笔、不同的颜色层次来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观察、绘画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觉与想象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2.了解视觉空间的概念;3.提高对绘画色彩的敏感度;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力;5.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2.视觉空间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景物的近大远小;2.如何把握视觉空间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彩铅、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2.准备讲解PPT。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4.1 导入(5分钟)1.展示一幅距离感明显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和品味;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画面表现景物的远近?4.2 课堂讲解(10分钟)1.通过讲解PPT,介绍页面上出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标示法;2.让学生理解视角的概念;3.介绍近大远小表现的侧重点。

4.3 实践训练(30分钟)1.让学生自行绘制一个水泥桥墩,训练学生如何表现景物的大小;2.让学生自行绘制一幅立体感明显的画面,训练学生把握视觉空间的概念。

4.4 汇报与展评(15分钟)1.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习并得到启发;2.教师现场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得更好。

4.5 总结(5分钟)1.总结所学习到的内容;2.强调学生需要继续认真实践和完善自己。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个画面,训练自己对近大远小表现的把握;2.自行绘制一幅画作,充分表现远近效果;3.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关于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显然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观察力。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也充分掌握了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方法和视觉空间的概念。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意方面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画作中展现自己的思想。

“多样性”这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我们展开下一步的探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丨苏少版一、教学内容1.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2.透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理解近大远小透视现象2.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3.能够运用透视法进行画面构图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理解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画面构图时的透视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透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黑板、粉笔、彩笔、橡皮等–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画笔、颜料等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制作一张具有近大远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透视现象。

2.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料,引入透视的内容和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1.讲解透视的定义和分类。

2.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进行详细解释。

3.着重讲解近大远小对画面的构图和呈现效果的重要性。

第三步:演示1.拿出准备好的绘画工具,并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2.具体操作:先从近处开始画,比如一棵树的叶子,再画远处的树木,依次按照大小和位置在画面上表现出远近关系。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自己尝试在画纸上综合运用近大远小透视现象。

2.让学生创作出一幅具有透视关系的画作。

第五步:评价1.教师对学生绘制的画作进行评价。

2.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引和补充。

六、教学扩展1.让学生到户外进行透视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2.给学生提供更多透视演示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透视现象。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点在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表现和应用。

因此,当初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相关知识,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从而能够进行画面构图。

在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近大远小的感觉。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1-苏少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1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1. 描述和解释“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出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3. 通过创作活动,提高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介绍。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近大远小”的实例。

3. “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4. 学生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美术创作。

难点:正确把握“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

创作出具有深度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图片或实物展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 理论讲解: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以及如何在美术创作中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近大远小”的创作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近大远小副理解与应用简要介绍“近大远小”的原理。

列出“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

展示一些利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的美术作品。

作业设计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创作一幅具有深度感的美术作品。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正确表现“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并注重细节描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并能将其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基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创作,但在比例关系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大;离观者越远,显得越小。

2. 近大远小的原理:近大远小是由于光线折射和人类视觉生理结构所导致的。

3. 近大远小的应用:在绘画创作中,近大远小原则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立体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并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近大远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进行绘画。

4. 展示: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近大远小2. 板书内容:a. 近大远小的概念b. 近大远小的原理c. 近大远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是否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学生对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是否有所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教学设计严谨,环节清晰,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近大远小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近大远小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XX少版,(1)】近大远小教案《近大远小》教案教学目标:情意:培育学生的观看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四周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改变。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改变的规律,并用彩笔把改变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把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预备:自己喜爱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我首先设计了“双胞胎〞伴侣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观赏有明显的近大远小效果的“自行车赛〞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挖掘出生活的阅历五年级学生都知道“近大远小〞现象,却不知道“近大远小〞的缘由。

3、面对怀疑和不解。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近大远小〞,探究其中蕴XX的奇妙。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二、引导启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

因此,我把质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魔术〞,通过线条大小改变带给我们的不真实感,抛出“请同学们商量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总结:原来呀!咱们人的眼睛和照相机是一样的,都有肯定拍摄的角度。

靠的近的遮挡的视觉角度就大,反之就小。

因此,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逐步强化近大远小的规律,启发鼓舞学生思索探究,各抒己见,总结出观看、思索,可以得出结论,解决教学难点,增添学习信念,使学生体验喜获学问,迈向胜利的快乐。

三、感知与体验环节一:动手小游戏伸出左手遮住左眼,右手伸直渐渐的往右眼上靠近,是不是感受出来了?这就是视角被遮住了,在我们今日看来……在古代……〔引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故事〕强化概念汲取。

环节二:找一找视线中的近大远小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当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找。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 观察和描绘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3. 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以及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这一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2. 内容:透视原理、观察与描绘、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描绘一幅自己生活中的场景。

2. 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关系准确,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在绘画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如火车轨道、街道、建筑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透视现象的存在。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视觉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即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的原理。

2. 近大远小的应用:教授学生如何将近大远小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到绘画中。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大远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提供一组包含近大远小现象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2. 绘画材料:准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教学视频:制作一段讲解近大远小原理的视频供学生参考。

4. 评价表:制定一份评价表,用于学生展示作品时的评价。

六、教学拓展1. 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如建筑物、车辆、人物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近大远小在电影、动画、摄影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近大远小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运用。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近大远小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或物体进行表现。

2. 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注重空间关系的处理,体现近大远小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观察能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观察和绘画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美术表现手法。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大远小的概念。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绘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近大远小的运用。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这一基本的美术表现手法。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的空间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近大远小的程度,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表现。

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图片和实例素材,用于直观展示近大远小的效果。

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笔等。

绘画纸张,适合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讲解近大远小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强调其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观察与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教室内寻找近大远小的实例,并拍照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近大远小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其视觉感受。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例,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来表现景物。

第三阶段: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进行作品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对近大远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水平。

板书设计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景物的近大远小子理解并掌握景物的近大远小表现手法关键点:近大远小的概念和作用观察和分析实例绘画实践与展示评价作业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近大远小的原则,创作一幅表现景物空间关系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近大远小》教案教学目标:情义:培养学生的视察力、表现力和追思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利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教学进程:—、创设情境 1、我首先设计了“双胞胎”朋友这1环节,由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1开始,让学生欣赏有明显的近大远小效果的“自行车赛”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惟。

2、发掘诞生活的经验 5年级学生都知道“近大远小”现象,却不知道“近大远小”的缘由。

3、面对疑惑和不解。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近大远小”,探究其中蕴藏的奥秘。

揭露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2、引导启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1个问题常常比解决1个问题要重要。

因此,我把质疑作为教学进程的重要组成部份。

捉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魔术”,通过线条大小变化带给我们的不真实感,抛出“请同学们讨论为何出现这1现象?”总结:原来呀!我们人的眼睛和照相机是1样的,都有1定拍摄的角度。

靠的近的遮挡的视觉角度就大,反之就小。

因此,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逐渐强化近大远小的规律,启发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各抒己见,总结出视察、思考,可以得出结论,解决教学难点,增强学习信心,使学生体验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3、感知与体验环节1:动手小游戏伸出左手遮住左眼,右手伸直渐渐的往右眼上靠近,是否是感受出来了?这就是视角被遮住了,在我们今天看来……在古代……(引入 1叶障目不见泰山故事)强化概念吸收。

环节2:找1找视野中的近大远小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末只要是我们视野里的事物就应当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找。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 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及意义。

2.通过观察和练习,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能够在美术作品中准确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课题: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2.知识点: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3.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运用于美术作品中。

4.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理解“近大远小”对于美术作品表现方法的重要性,并能流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展开话题,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色,区分远处和近处的景色大小。

2.学生可以回答出普遍的观察经验,例如,近处的东西比较大,远处的东西比较小等等,进一步引出“近大远小”的重要性。

2. 示范练习1.教师分享苏少版的文章和图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近大远小,在对应的图片上进行标记和画画练习。

2.教师展示一组还原古城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各个元素的距离和大小,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实际表现方法。

3. 学生练习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练习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幅以近大远小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4. 作品展示1.学生在结束练习后,一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巩固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四、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完成作品?2.学生对于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是否有深入的认识?五、板书设计•近大远小的定义及意义•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近大远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展示苏少版的文章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并通过实践练习将其运用于美术作品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细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自己的创意运用到美术作品中,提高对于美术表现的兴趣和认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引导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透视原理介绍“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解释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绘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指导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图片或实物展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透视原理和绘画步骤。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新课内容介绍“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解释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运用透视原理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透视效果。

绘画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指导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板书“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板书内容:透视原理的定义、应用、绘画步骤等。

作业设计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创作一幅具有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自己心中的“近大远小”。

课后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部分,特别是透视原理的讲解和绘画实践的指导。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应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进行创作。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大远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透视原理,通过观察和描绘不同距离的物体,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提高绘画效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学生在绘画中对于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能在绘画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难点:在绘画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真实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生活场景图片、范画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距离的物体,如路边的树木、远处的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场景图片,如街头巷尾、公园景点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近大远小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近处的物体显得大,远处的物体显得小,且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描绘出具有透视效果的画面。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物体比例失调、透视角度不准确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近大远小丨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现空间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2. 学会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创作;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近大远小的概念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近大远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绘画实践中的指导与纠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示范画作、绘画工具;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近大远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2. 讲解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展示一些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第二阶段:示范与指导1.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近大远小的技巧进行绘画;2.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第三阶段:实践与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进行绘画创作;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建议;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画作。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板书设计1. 近大远小的定义和原理;2. 近大远小在绘画中的应用;3. 绘画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独立完成一幅运用近大远小技巧的绘画作品;2. 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运用近大远小技巧,具有个人特色。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与指导”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转折点,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示范和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近大远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

近大远小美术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近大远小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认识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第二章: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2.1 近大远小的定义近大远小是指在视觉艺术中,物体离观者越近,看起来越大;离观者越远,看起来越小。

这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也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2 近大远小的表现手法1)大小变化:近处的物体画得大,远处的物体画得小。

2)透视变化:近处的物体透视线陡,远处的物体透视线缓。

3)色彩变化:近处的物体色彩鲜艳,远处的物体色彩渐变淡。

第三章:观察和分析近大远小3.1 观察近大远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实例,如街道上的行人与建筑、自然风光中的山丘和树木等。

3.2 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近大远小是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造成的。

第四章:运用近大远小进行创作4.1 创作准备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4.2 创作指导1)画出观察到的物体,注意近大远小的表现。

2)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

4.3 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进行美术创作。

5.2 课程拓展引导学生探索近大远小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电影、摄影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第六章: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6.1 视觉原理概述介绍人类的视觉系统如何感知近大远小,包括眼睛的结构、光线的传播、视网膜上的图像处理等。

6.2 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探讨近大远小的视觉效应,如何通过视觉线索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以及这些线索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第1课 近大远小(教案)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课 近大远小(教案)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课近大远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透视原理,学习如何在画面中表现远近距离感。

2.了解虚线和实线的意义,能够掌握其使用方法。

3.通过练习,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技巧,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远近距离感。

教学内容1.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的艺术表现。

2.虚线和实线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透视原理,了解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

2.学习虚线和实线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熟练运用透视原理,能够准确地表现远近距离感。

2.熟练运用虚线和实线,能够在画面中自如地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需要准备铅笔、橡皮、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2.教师需要准备教学用的画板或者幻灯片。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近大远小在生活中的表现方式。

2.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画板向学生详细讲解透视原理,包括单点透视、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概念和表现方式。

3. 示范(20分钟)教师用铅笔和画纸进行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表现出画面中的远近距离感。

4. 练习(4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自己的练习,教师在旁听、纠正和指导。

学生需要在练习中掌握虚线和实线的使用方法,并逐渐熟练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技巧。

5. 总结(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创作中多加运用。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练习,选择一个场景,通过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在画纸上绘制出远近距离感。

可以用铅笔、彩色笔等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绘制。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引入、讲解、示范、练习和总结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掌握近大远小的表现技巧。

在讲解和示范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对透视原理和近大远小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自由发挥,展示出不错的绘画能力。

需要继续加强的是对虚线和实线的理解和使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近大远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学情分析
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透视现象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

再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近大远小
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

)
2. 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

)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
3. 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

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
揭示原理。

师:物体反射的光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视觉角度大,离得远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角度就小,因此,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

其实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

(板书:错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
1. 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
①大片向日葵。

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②林荫道。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

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

(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

)
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很多。

2. 跟我学。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

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的规律示意线。

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

我们现在来看看基本方法:
师:瞧!这样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就展现在眼前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二是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一原理来帮助绘画,使对透视画面的表现变得更加简单。

四、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

课件展示风景名胜摄影、中外名画、生活中的设计、同学的画四组图片。

第一组: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示意图。

)
第二组: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

比如油画那幅可以设计提问: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看到这样的情
景?)
第三组:生活中的设计(建筑上的巧妙设计,课本中展示的两例墙画。

引领感受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
第四组:同学的画(《门前的路》《小巷深深》,从奇妙利用回到表现目标,明确今天的作画内容)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再次寻找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感受透视规律的无处不在;典型图例的欣赏变枯燥规律为奇妙利用,激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

五、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
1. 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2)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色或者油画棒。

2. 绘画题材参考。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在生活常见的景象,可以给你们的画面作一些参考。

3. 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

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请同学们充分地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观察和写生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要养成随时写生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