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第20卷第6期2008年12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m a l of L i upan s hui T each er s C onegeV01.20N O.6D ec.2008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王红黄英(安顺学院资源环境系;贵州安顺561000)摘要:以喀斯特山区六盘水市为例,钎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耕地的质量、数量和利用效益三方面来作定量与定性分析.并进行耕地生产效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探讨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耕地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2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一055x(2008)06—0001—05A nal y s i s on S啦咖M e U tⅢza廿on of A r abl e L and R鹤O珊∞姻i n K a璐t A m a W A N G H on g;H U A N G Y i n g(C ol l ege of A nshun;A眦hun56l O oo,C hi na)A bs们ct:,11li8pap er a na l yz es tl l e m ai n pr obl em s i n ut i l i zat i on of a m bk I an d r es ou r c es i n L i upans hui.r11l rou曲quant i t at i ve and qual i t a t i ve aI l al ysi s f r om t he qu“ty,quant i ty and em c i ency of t hr e e a spe ct s,a nd ben e6t of a ra bl e l and w as anal yzed t o r ef er t o l i ne ar.The aut hor w oul d di s cuss ar al)I e l all d sust a i na bi l i t y anal yses i n ka r st.Fi na l l y,seV er a l propos a l s w as poi nt ed out on s us t a i nabl e l and use ka r s t a re a.K ey w or d s:K ar st;A r abl e L an d Resour ces;S ust aj nabil畸A nal ysi s;A r abl e l an d pm t ect i on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的区域,喀斯特区域面积占六盘水市土地总面积一半左右。

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3.贵广高铁全程的桥隧比达到81%,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降低成本
C.客流需求 D.气候多变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其海拔1381米的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 一的溶洞; 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 溶涧,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从山脚 到山顶,云台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特点,是云台地貌与众不同的特点。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貌景观图片(见图13)。
③ 降雨时雨水易快速向洼地处汇集 ④ 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在洼地
多旱灾的原因? ① 岩石裂隙发育,地表水容易渗漏,不易储存水 ② 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
5、根据材料,总结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 展水平低的原因
• ①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 • ②旱涝灾害多发; • ③土层薄,土壤贫瘠; •④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且耕地分 散,人多地少; • ⑤地形崎岖 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学习目标
• 1.通过资料,了解喀斯特峰丛山地特点,并分析导致 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
• 2.通过资料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环境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并对其生态重建提供建议。(人地协调观)
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
【合作探究】1、喀斯特峰丛山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哪 些?
生态重建
【小组讨论】收集资料,并分析资料2
1、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农业结构与地貌 的关系。
2、为什么要在有些地区实施异地生态移民?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 构与地貌的关系
山顶是河流的源头,宜建设水源林;
陡坡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恢 复的重点区域,宜营建水土保持林;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

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

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密切相关,以下是其关系的分析:1.喀斯特地貌提供了理想的地形条件:喀斯特地区的地表地形多样,由洞穴、峡谷、溶洞等特殊地貌构成,这些地形特点为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洞穴和溶洞可用于建设垂直农场或蔬菜温室,而峡谷和丘陵地则可用于梯田种植和林业。

2.地形起伏促进了多样化的农业种植:喀斯特地区的地形起伏是有利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的。

对于坡地和山地,可以采用梯田种植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并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对于峡谷和低洼地区,可以利用其特殊的湿润生境条件进行水稻或其他水生植物的种植。

3.地质构造为水资源提供基础:喀斯特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溶蚀作用导致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地下水,可以为立体生态农业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地下水的利用还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养鱼养殖等农业活动。

4.生物多样性与农业协同发展: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为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机会。

在立体生态农业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种植多样性的作物或农作物与畜牧业相结合。

同时,在农业活动中也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其地貌密切相关。

地形提供了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的场所,地质构造为水资源供应提供了基础,生物多样性为农业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机会。

在实施立体生态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地貌特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形多山,气候多变,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省份。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积极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探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贵州省的农业发展现状贵州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土地资源匮乏,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地带,气候多雨湿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这种地理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针对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贵州省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

1.多林生态农业模式贵州省的山地地区多为丘陵和山地,土壤肥力较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了多林生态农业模式,即在山地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多林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2.农业科技创新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合作社发展贵州省政府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贵州省的实践中,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以六盘水为例

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以六盘水为例
全 屏障 。 么 , 那 喀斯 特 山区扶贫 攻坚 的根 本 目标 和
草类 、 果类及其它4 个类型。科学开发利用生物资 源, 既是 发展 山区生 态特 色立 体农 业 的题 中之 义 ,
也是 扶贫 攻坚 的重要 内容 。 矿 产 资源优 势 。六盘 水 喀斯 特地 理地 质 的形
任 务是 什 么 ,究 竟 走什 么路 子 ?为 此 ,根据 国发
业 发展 体系 。 其 一 , 态化 发展 。 是根 据喀斯 特地 貌 生态 生 就 十分脆 弱 的特点 , 照 “ 按 生态 协调 、 体 发展 、 环 立 循
六枝桃 花 洞等 遗址 , 神秘 的群 舸江 夜 郎传奇 , 有 等 等。 保护利 用这 些岩溶 地 质地理 景观 , 发展农 村生 态旅 游 , 将 为统 筹 城 乡 、 贫 攻 坚 增 添新 活 力 、 必 扶
游。 因此 , 发展 相应 的生态 立体 农业 、 乡村 旅游 , 是
匿曩 兰 璺 童 一 量 堡 查箜
}l 『’ 、 ” “ 、 i
冀 煎 丛 楚堡 塞
体系 、 发展 体制 机 制 , 索 出 山区农 业 “ 探 生态 化 、 立 体化 、 技化 、 科 规模 化 、 作 化 、 业 化 、 合 企 品牌 化 和 市 场化 ” 展路 径 , 发 构建 起符 合 山 区实 际 的现代 农
江 大峡 谷地 质公 园 、 玉舍 森林 公 园 , 贵 州高 原雄 有

气 候 区 ,总 体 气 候 变 化 幅 度 不 大 ,年 均 气 温 在
l—4 夏季平均气温在2 ℃左右 , 3 1 ℃, 0 年均降雨量
14 毫 米 , 24 无霜 期2 0 30 , “ 体气 候 ” 3— 0 天 其 立 显示 : 通 常雨 量 充沛 、 候温 和 、 气 夏无 酷暑 、 无严 寒 , 冬 既

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

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

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研究喀斯特山区,是贵州省一个引人注目的地理景观,也是多民族聚集地。

这一区域的山岳峰峦、丰富的水源和特殊的地质构造造就了其独特的地貌,同时也孕育了多样的民族文化。

本文旨在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从而了解这一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社会生活。

一、地理特征贵州喀斯特山区位于中国南方,呈现出层峦叠嶂、峡谷纵横、岩溶地貌发育的特点。

该地区的山体多以石灰岩为主,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溶洞和地表溶蚀现象。

这种特殊的地质条件为该地区的民族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态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环境。

二、民族多样性贵州喀斯特山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包括苗、侗、瑶、土家等多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也为乡村聚落的形态塑造提供了多样性。

在这些传统聚落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三、建筑特征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这是由于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应山地环境的需要决定的。

同时,各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

例如,在苗族聚落中,可以看到高脚楼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态既符合了防洪排水的需要,又能够充分利用墙体上的竹枝、藤条等材料,展现了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社会生活喀斯特山区的乡村聚落是人们的生活空间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聚落中,可以看到人们世代相传的社会习俗和活动形式。

例如,每逢节日,当地居民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舞狮、舞龙、刺绣等。

这些活动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贵州喀斯特山区的乡村聚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然而,传统乡村聚落不仅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聚落形态,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六、结语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民族传统乡村聚落形态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地理环境、多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融合。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绿色利用效率研究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绿色利用效率研究

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绿色利用效率研究喀斯特山区是中国重要的喀斯特地貌区域之一,地质结构复杂,土壤肥力较低,但具有丰富的石灰岩资源。

喀斯特山区的耕地资源的绿色利用效率研究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首先,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肥力来提高喀斯特山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喀斯特地区的土壤通常呈现弱碱性或中性,且肥力较低。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其次,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耕作方式来提高喀斯特山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由于喀斯特山区的地质特点,土地利用布局应考虑地貌特征和土壤条件,避免开发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此外,还可以采取耕地轮作、间作和休耕等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保持土壤的持久肥力。

第三,可以通过推广高效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喀斯特山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例如,引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细调控施肥技术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能力和环境意识。

第四,可以引入农业生态化经营理念,推动喀斯特山区的耕地绿色利用发展。

农业生态化经营强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通过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循环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发展农林牧结合、农田养鱼和农田生态修复等模式,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绿色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综合运用土壤改良、合理利用、高效管理和生态化经营等措施。

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促进喀斯特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耕地资源的绿色利用。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标题: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策略研究西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然而,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分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探讨提升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发展现状是前提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是一个生态环境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和初级加工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市场空间有限,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资源开发过度,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二、找准问题症结是关键制约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科技创新不足,产业升级缓慢;市场化进程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低下。

三、制定有效策略是重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限制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快市场化进程,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环境,鼓励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四、落实政策支持是保障为了有效实施上述策略,政府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民众对政策的认知和了解,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经济发展。

五、总结与建议综上所述,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挑战。

2. 学习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 学习提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技术、市场等手段加以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和案例。

2.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用于教室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文献和资料。

5. 确定教室讨论的分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及提升策略。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美丽风光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 讲授新课:2.1 背景介绍:介绍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

2.2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匮乏等,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2.3 提升策略:介绍一些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等。

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策略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3. 教室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如何提升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成功的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是如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人才培养等策略实现经济发展的。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其生态价值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其生态价值

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其生态价值贵州省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地势复杂,河流众多,但最为出名的还是它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岩溶地貌,由岩溶岩经过长期风蚀、水蚀形成的独特地貌形态。

在贵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是地质构造。

贵州是一个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的地区,其构造形成主要包括汉水和亚洲板块的挤压作用和岩浆活动、地层垂直侵位和挤压变形等。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地层的岩性、结构和含水量等都会有所不同,这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二是气候条件。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高山湿润气候,以多雨多云、常年高湿的特点为主。

年降水量超过1300毫米,加上大量溶解性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使岩层产生了大量的溶洞、峭壁、天坑和地下河道等喀斯特地貌形态。

第三是植被和动物。

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依托其特殊的气候、地貌和地幔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拥有大量的自生物种和物种。

地被植物和灌木丛生,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卡拉布树等珍稀植物。

在喀斯特地貌的洞穴中,还生活着很多独特的动物群。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除了其独特的地貌和生态文化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首先,海量的洞穴、水洞、溶洞向生态系统中注入了充足的水分。

在极其干旱的气候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却形成了许多水洞资源,并不断从地下涌出的水流支撑着周边的植被和动物群。

二来,喀斯特地貌还提供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持,作为重要的保护区,喀斯特区域为许多稀有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创造了自然环境。

例如,中国大蝙蝠、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与众多的暖水鱼类、蝾螈和蚂蟥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此外,喀斯特地貌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资源。

这里出产的高钙饲料青贝壳物种极多,且质量优良;喀斯特地区香茶胶、木耳、松茸、石灰石和铝土矿等资源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总之,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是一座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自然圣地,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有生命力的自然景观。

喀斯特地貌和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生态价值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更加愿意接受和参与生态环保,保护喀斯特地貌这一宝贵的自然资产。

六盘水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六盘水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摘 要 :六 盘 水 市 位 于 贵 州 省 西 部 , 喀 斯特地 貌特征 明显 ,属 于典型 的立体 山 区农 业 。在 发展现 代农 业的进 程 中,既存 在农 业 生产 条件相对 较差 的先天 劣势 ,也具 备发展 特 色生态农 业的后发 优势 。本 文主要 分析 六 盘水 市农业现 状 ,指 出了阻碍 农业发展 的 制
E △z △
文◎ 金华 陈乃春 张锦林 张迎 学 (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 院农业 工程 系
旦Q △ 贵州六盘水 ) Nhomakorabea翻
六 盘水农业现 状分析 与发展对 策思考
全国为1.2 2 2 %)。 劳动 力 平 均受 教 育 年 限 只 有6 ,拥 有 非农 岗位 职业 技 能 的 尚不 足 年 1 %。 而 随 着 农 村 劳 动 力 向 城 镇 转 移 , 从 事 农 业 的 劳 动 力 素 质 更 不 乐 观 , 在 家 的 被 戏 称 “ 八 六 一 九 九 ”部 队 。 三 3、 自然 灾 害 频 繁 : 气 候 灾 害 主 要 有 倒 约 因素 , 并 提 出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内促 进 农 业 发 春 寒 、 春 早 、 冰 雹 、暴 雨 、 秋 风 、 秋 绵 雨 及 展 的措 施 。 雪 凝 等 。 ̄ 2 0 年 年 初 发 生 的 凝 冻 灾 害 ,全 108 关 键 词 : 六 盘 水 ;农 业现 状 ;发 展 措 市农 作物 受 灾总 面积 9 . 8 9 8 万亩 ,成灾 面积 施 ;思考 6 . 6 亩 ,绝 收 面 积 1 . 6 亩 , 经 济 损 失 68 万 49 万 农 业 发 展 现 状 2 0 0 5 万 元 。今 年 3 1 日发 生 的 霜 冻 ,使 12.2 月 5 1 、从主要农 作物 播种面积看 :2 0 年粮 小麦大幅度减产 ,梨树基本绝收 。 08 食 作物 播面2 . 1 公顷 ,其 中玉米 、薯类 、 26万 4 、生 态环 境 脆 弱 :全 市森 林 覆 盖率 只 小麦 、豆 类 、稻 谷 占7 . 6 ( 1 . 万 公 有 3 % 低 于 全 省 水 平 ( 9 9 ) ; 水 土 流 失 88% 为 6 7 6, 3.% 顷),分别为63 公 顷、38Y 顷、31 .万 .7 公 . 万 严 重 , 流 失 面 积 5 3 2 0平 方 公 里 , 占 国 土 面 公 顷 、 18 Y 顷 、 1 7 公 顷 : 油 料 0 5 万 积 的 5 . %; 石 漠 化 趋 势 在 扩 张 , 面 积 已 达 . J公 .万 .4 25 公 顷 ( 中 油 菜 0 4 万 公 顷 ) , 烟 叶 0 6 万 3 4 . 5 方 公 里 , 占 国 土 面 积 的 3 . % 地 其 .6 .8 77 3平 78: 公 顷 ,蔬 菜 、 瓜 类 等 1 6 万 公 顷 ( 中 蔬 菜 质 灾害 连年发 生 ,全市共 查 出地质 灾害 隐患 .2 其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例赵祖伦,杨家芳,孙小琼,赵卫权,文锡梅,罗时琴(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摘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江流域贵州段为典型区域,研究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特征,对于园区空间布局优化、提档升级以及对农业扶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运用平均最近邻法、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地理联系率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①将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划分为12个类型,包括休闲农业、蔬菜产业、精品果业、茶叶产业、生态畜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花卉、粮食产业、特色渔业、核桃产业、马铃薯产业和烟草产业等。

②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分布整体呈聚集分布,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③乌江流域贵州段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组团状、带状的多中心分布特征,核密度值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安新区、乌当区、播州区、湄潭县和威宁县等区县;乌江中游是园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上游和下游园区分布较为分散;④区域坡度、重要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乌江流域贵州段;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建设是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有利于农村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整合地域特色产业资源,优化喀斯特山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布局提供参考。

2004年以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备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

《问题研究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

《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喀斯特峰丛山地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2. 学习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3. 掌握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方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作业内容: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区,收集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植被等。

讨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成功的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总结其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

3. 制定经济发展策略:每个小组根据所收集的地理信息和讨论结果,为所选地区制定一份经济发展策略,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旅游业开发等。

要求从地理角度出发,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

4. 撰写报告:将小组讨论和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整理成报告,内容包括地区介绍、现状分析、策略制定、建议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语言简洁明了,图文并茂。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不超过5人,鼓励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2. 实地调查:要求小组尽可能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 独立思考: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尊重他人意见;4. 时间安排: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如遇到困难可向老师请教,但不得拖延时间。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报告质量:评价报告的内容是否详实、全面、有理有据,是否能够反映小组对地理知识和经济发展策略的理解程度;2.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小组在作业过程中的合作情况,是否能够积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3. 创新思维能力:评价小组是否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4. 实地调查情况:结合实地调查照片、视频等材料,评价小组是否认真对待实地调查工作。

贵州喀斯特河谷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贵州喀斯特河谷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实践交流|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年1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国家安全最重要的部分。

贵州属于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喀斯特石漠化分布广泛,耕地资源匮乏,土壤贫瘠,山高沟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水土资源匮乏,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关于贵州农业产业化研究比较少,如王晓燕[1]以长顺县为例,在分析存在土地流转规模化低等限制因素基础上,提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农业品牌等措施加快农业发展;聂绍科[2]以毕节喀斯特试验区为例对石漠化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一些试探性想法;伍应德[3]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喀斯特山区的“农工贸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模式;李永垚等[4]采用索洛速度增长方程具体测算了农业科技进步等因子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出生态恢复重建与农业综合开发并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业生态产业化并举、强化科技支撑和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养牛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成为喀斯特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成为发展山区农业的倡导模式[5-6]。

总的来说,关于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较少,无贵州喀斯特河谷地带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贵州典型喀斯特高山河谷区域为例,探讨该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旨在为指导贵州喀斯特高山河谷区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并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实践。

1研究区农业发展概述1.1研究区概况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内陆省份。

总面积17.61万km 2,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喀斯特发育充分,约占总面积62.0%,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喀斯特河谷区主要是指贵州高山峡谷区域,河流纵横交错,河底与山顶海拔高程差大于300m 。

该区域土壤有黄壤、红壤、石灰土等多种类型,水土资源分布随着海拔差异而不同;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现状旱地主要种植玉米,套种红薯、土豆、黄豆等粮食作物,水田主要种植水稻。

贵州立体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调研

贵州立体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调研

贵州立体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调研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

然而,由于地形复杂多变,农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在过去几年里积极推动了立体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贵州立体农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调研。

一、贵州立体农业的现状1. 发展规模扩大: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动立体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立体农业项目数量。

目前,全省范围内已有一批立体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项目覆盖了地势较为复杂的山区以及城市郊区等地。

2. 技术应用成熟:贵州省在立体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立体农业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种植模式,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发展了无土培育、气候控制、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3. 农村经济收益显著:贵州立体农业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收益。

立体农业项目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带动了相关供应链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

二、贵州立体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技术集成与创新:未来,贵州立体农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例如,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立体农业相结合,实现精确农业管理。

同时,还需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以适应立体农业发展的需求。

2. 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保障: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度提高,贵州立体农业在未来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保障。

通过严格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质量检测体系和溯源体系,确保立体农业产品的品质安全,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3.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贵州位于中国的生态重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是立体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未来贵州立体农业将进一步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还将积极推行循环农业,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西部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探索

西部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探索

贵 卅 喀斯 特 山区 是 中 国西 南 典 型 的生 态 脆 弱 区 和贫 困人 口 I 的集 中 区 ,各 种环 境 问 题 突 出 ,经 济 落 后 。基 于 西 部 贵州 山 区 的 现 状 ,发 展 生 态农 业 是 该 地 区一 项 十 分 重要 的任 务 。 但是 与其 他 地 区相 比西 部 山 区 的 山地 资 源不 仅 丰 富 且 面积 较 大 ,森林 植 被 覆
盖 度 大 的 同时 动植 物 资 源种 类 繁 多 ,气候 方 面 属 于 亚 热带 高 原 季 风 湿 润气 候 ,在西 部 的 山 区农 业 生 产 的 劳动 力 充 裕 、劳动 力 成 本 低 廉 ,森 林 植 被覆 盖 度 大 的 同时 动 植 物 资源 种 类 繁 多 ,这 些 特 点 都 使得 贵 卅 喀 斯特 山区 发展 生态 农 业 的 基本 目标 是 :发展 立 体 的 生 态 农业 。但 是 ,在 西 部 山 区发 展 生 态农 业 也 面 l 些 问题 :农 临这 业 生 态环 境 脆 弱 、水 土 流 失 与石 漠 化 问 题加 剧 ,人 地 矛盾 E趋 尖 l 锐 ,生产 力 和 生产 关 系 的不 平 衡 结 构 。所 以在 贵 州 西部 山 区发 展 生 态农 业 ,应 以市 场 需 求 为导 向 ,并顺 应 生 态 农 业 发展 的客 观 要 求 , 同 时要 形成 一 种 共 识 即发 展 生 态 农 业 应 与 资 源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实现 保 护 资源 的同 时使 得 生 态 农业 与环 境 能 够逐 渐 平 衡 ,达 到 可持 续 发 展 的 目的。 同 时最 大 限 度地 在 合 理 利 用再 生 资 源 的 基 础 上转 化 自然 资源 ,与 此 同时 一 方 面要 促 进 生 态 系统 形 成 良好 的 循环 , 同时 大力 改 善 生 态农 业 的 基 础设 施 。农业 基 础 设 施 的 质 量 和水 平 直 接决 定着 生 态 农 业 的发 展 规模 、速 度 和经 济 效 益 。 二 、 生态 农 业经 济 的 发展 重 点 1 立 足 于 山 区 现代 农 业 的 实 际 ,从 区域 农 业 可 持 续发 展 的 . 观点 和农 业 生 态 系 统 的 原 理 出发 , 结 合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模 式 的 核心 思想 , 构 建 “ 生态 为基 础 , 以科 技 为 主 导 ” 发 展模 式 , 以 重 点在 于 首 先要 在 加 强技 术 服 务 完 善 的 同时 提 高林 农 生 产 的 积 极 性 。其 次要 根 据适 地 适 树 的原 则 调 整林 业 布 局 。 2 照农 田优 化 模 式 的 推广 ,适 应 市 场 不断 变 化 的需 求 ,积 . 按 极调 整 产 业结 构 ,稳 固粮 田面 积 ,因地 制 宜 的发 展 具 有 当地特 色 的各 种 产 品 ,适 当 增加 经 济 作 物种 植 面 积 ,保 持 生 态 和 经 济 系统 的动 态 平衡 。具 体 措施 来 看 :一是 对 作 物 的 结构 进 行 调 整 。逐 步 改变 品 种单 一 、种植 模 式 的 僵 化 问题 ,提 高 耕地 的复 种 指 数 ,在 稳 定 粮产 前 提 下 ,扩 大 适 销对 路 的经 济 作 物种 植 面 积 ,二 是 :根 据 各 种生 物 类 群 的生 物 学 、生 态学 特 性 和 生物 之 间的 互利 共 生 关 系进 行合 理 整 合 ,建 立 立 体 的 生物 农 业 系统 ,使 各 种 生 物之 间互 利 共 生 ,得 到 全 面 的利 用 。三 是 :重视 农 业 、农 村 污染 防治 。一 方 面 控制 农 药 的使 用 量 和 残 留量 ;另 一方 面 注 重 农村 环境 污 染 防 治 ,在生 产 的 同 时注 重 环 境 的治 理 ,最 大 限度 的 保 护 环境 不 受 生

中国喀斯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中国喀斯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中国喀斯特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综述
卢小玲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前沿》
【年(卷),期】2024(14)2
【摘要】喀斯特(karst),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潜蚀、冲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喀斯特环境最多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在喀斯特环境中表现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但是由于喀斯特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
发和利用,使得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不断地遭到破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些退化地区的恢复与保护管理,但是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


文回顾了有关中国喀斯特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广西、贵州、
云南东部等西南地区,在此基础上探讨喀斯特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今后加
强环境管理,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提供一定的方向。

【总页数】6页(P348-353)
【作者】卢小玲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贵州的生物多样性与喀斯特环境
2.中国南方石灰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3.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综述
4.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市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研究封毅〔内容摘要〕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区群众生活极不稳定,贫困异常突出。

本文结合国发2号文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六盘水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路径〔作者介绍〕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六盘水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区石灰岩成土艰难、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突出,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群众贫困面较大,因此,探索如何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将是破解我市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一、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和劣势(一)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优势1、水资源优势。

六盘水处于珠江、长江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地区,珠江水系57条,乌江水系14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窄,水流急,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必备的重要条件。

2、气候资源优势。

六盘水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体气候变化幅度不大,年均气温在13-14℃,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均降雨量1244毫米,无霜期230-300天,其“立体气候”显示:通常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既适宜多种林木和农作物生长,又适宜生态避暑旅游。

因此,发展相应的生态立体农业、乡村旅游,是扶贫攻坚和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

3、生物资源优势。

六盘水喀斯特地理气候形成了众多的野生植物种类,按用途可分为药用类、牧草类、果类及其它4个类型。

科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既是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的题中之义,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4、矿产资源优势。

六盘水喀斯特地理地质的形成,成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30余种。

其中,煤炭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80亿吨,并有4万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储量,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

科学开发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必将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反哺农业、带动农村,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山区贫困群众实施有计划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为发展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5、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六盘水喀斯特地理地质环境和条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岩溶风光,有世界垂直深度424米的第一“竖井”,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妥乐村千株连片古银杏,有保基乡连片六千亩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国际公认濒临灭绝的一级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有徐霞客记载的神奇碧云洞、丹霞山,有揭示古人类演进的盘县大洞、水城硝灰洞、六枝桃花洞遗址等等。

保护利用这些岩溶地质地理景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必将为统筹城乡、扶贫攻坚增添新活力、新途径。

(二)六盘水市喀什特山区生态环境劣势1、喀斯特地质成土过程缓慢,土地资源显得十分宝贵。

六盘水喀斯特岩溶地质成土艰难、土层浅薄、生态脆弱,并且山多地少,山体极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土地资源匮乏,又常出现陡坡开垦现象。

因此,如何把山地环境治理、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是个重大课题。

2、喀斯特地质易旱灾、易造成工程性缺水。

六盘水尽管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但由于裂隙、暗河、漏斗、落水坑等较多,致使岩溶皱褶区地层易漏水、保水力差,遇到旱灾,农作物产量低,甚至有的地方颗粒无收。

加之水利设施不健全,常出现工程性缺水状况。

为此,大力修建山区水库、人工湖、蓄水池,解决缺水问题,对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喀斯特山区基础设施设建难度大、代价高。

由于六盘水坐落高原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山峦叠嶂、连绵起伏,并且山谷深邃、峡谷众多、沟壑纵横,因此修建公路、铁路、水利设施、产业园区和城镇等基础设施的难度和代价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相对缓慢、滞后。

因此,只有主动抢抓机遇,用活用好用足已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才能加速改变产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为推进扶贫攻坚创造条件。

二、六盘水市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路径探索(一)生态化发展。

根据喀斯特地貌生态十分脆弱的特点,按照“生态协调、立体发展、循环再生、高效持续、生活改善、整体脱贫”的原则,发展以保护和修复生态为导向的山区现代立体农业、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搬迁。

如果山区农民的生存问题不解决、不脱贫,各种为生存而导致的石漠化、水土流失现象就难于根治。

因此,必须坚持尊重规律、和谐发展的原则,从不断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生产、生活入手,把治理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扶贫攻坚和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紧密结合起来。

(二)立体化发展。

根据喀斯特山区地理地质特点,按照“多功能农业、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和循环利用”的原则,对山上山下,山里山外,水库溪坝,立体分层,多元开发,综合利用,使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牧农渔副全面协调而持续发展,形成山区“种养加、农工商、产加销”为一体的农业经济与生态共赢的现代立体农业体系。

一是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复合种养、立体综合发展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

二是创建一批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基地、园区,推行不同环境条件下林农、林经、林菌、林药、林果、林草畜、林旅游等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方式,推进间作套种、错季种植等立体种植措施来提高复种指数、产出率,推广“养殖、沼气、种植、居住”四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融水库建设、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农庄生活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三是把开发利用山里的矿藏和反哺“三农”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山区现代立体农业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速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三)科技化发展。

就是根据喀斯特山区的地理地质、自然资源等特点和发展需求,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创新山区农业科技体制和激励机制,把山区科技利用和科技研发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凸显科技利用和研发效应。

只有强化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研发和管理力度,才能推进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

(四)规模化发展。

就是根据喀斯特地理条件和山多地少的实际,坚持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项目化”原则,以山区高效农业为目标、农业基地和园区为载体,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装备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实行农业“项目规模化、生产高效化、组织合作化、管理企业化、发展品牌化”和“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战略,形成生态立体农业结构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是土地流转。

随着六盘水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山区农民的生存生产生活观念日益更新,离土离乡的农民日渐增多,土地流转需求日臻强烈,因此要创造更加适合山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度条件。

一要积极建立流转机制,建立城镇工商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农业大户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同时建立吸引龙头企业入住的发展机制,根据龙头企业的资金实力、能带动农户的多少和效益保障等情况,给予龙头企业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融资扶持。

二要搭建流转平台,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机构和组织,完善流转制度,设置流转信息咨询,健全流转服务窗口,在政策和资金上首先给予具备相应条件、具有示范作用的乡村、农业基地和园区倾斜扶持。

三要创新流转方式,可采取农业专业协会助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入股合作经营型、集体开发推进型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尤其要探索引导农户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形成“土地变股权、农户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收益方式,这能让农民“守土”有利、“离土”不失利。

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提升农业效益,推进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五)合作化发展。

针对喀斯特山区农户农业经营普遍分散的情况,用“合作化理念”,按照“自愿、互惠”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提升山区农业发展、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没有强大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协会,就没有农业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用合作化理念提升山区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就是要适应山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客观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把农村分散的个体劳动者有机组织起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实现山区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组织创新。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两个轮子,是用合作化理念组织农民进市场的两大载体。

一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导向、通过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以及引资引项引人才,壮大新的农业市场主体即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二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机制,如“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等发展形式和利益连接机制,使其达到组织农民、整合资源、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的目标。

(六)企业化发展。

就是针对喀斯特山区农业经营落后的实际,应用“企业化理念”全方位把贸工农、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等相关部门衔接起来,以商贸大思路统筹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

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经营的企业化、产业化。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不但是农业与工商业的最佳结合点,而且是衔接农业与工商业的最佳链条。

以加工销售带动种养业,强化产业链,才能提升农业增加值和比较效益,促使农业与工商业互利互惠、互动发展。

因此,一要统筹城乡一二三产业,强化城乡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加速城乡一二三产业对接,促使“三农”的小生产方式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二要加速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进入农村,并通过科技创新和产权创新提升农业与龙头企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农业与城镇工商业的融合度,进而引领农业企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化、产业化,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将各自独立作战的农户按自愿原则提升到公司体制下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高度。

农业生产企业化,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市场微观主体的培育、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和对传统小农经营方式的杨弃;农业产业化则强调农业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和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二者有机融合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的必然走势、基本条件。

(七)品牌化发展。

就是对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通过结构调优、品种选优、产品创优,因地制宜的创建一批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

山区农业品牌化发展,是促进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优化山区农业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山区农产品绿色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山区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农民脱贫的重要举措。

为此,坚持“农民主体、市场导向、企业带动、政府推动”的方针,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贸工农、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加速“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商标农业,有计划有重点推进山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认证,积极培育、发展、保护特色农业品牌,创立国家、省市优质农产品系列品牌,拓展农业品牌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