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_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究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
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
林秋云
自90年代起,/解构0一词频频出现于国内理论文章中,然而,有的人把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以保罗#德曼为代表的美国解构批评混为一谈,认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以德曼为代表的解构批评一样,也是在提倡一种消解哲学,即对结构主义的消解,是一种纯粹的文本分析和/内部0研究,¹这种看法是对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误解;但是,这种/误解0究其根源,也是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的。本文将对德里达解构主义/中心0消解(decentering)的本质、困境及人们对它的误解作一分析,以期对德里达的解构批评作出正确评价。
一、/中心消解0的本质:
对传统文化的消解
在196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召开的一次关于结构主义的学术会议上,德里达宣读了名为5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嬉戏6的著名论文,从此,他的思想为世人所知。在这篇文章中,德里达对当时正风靡欧陆的结构主义思潮提出了重大质疑。其对象直接指向/结构0范畴。在随后的1967年,德里达出版了5声音和现象: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符号问题概论6、5论书写6、5写作与差异6等三部著作,从而对形而上学展开了全方位的批判。简单地说,他认为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其根本特征是惯于为世界设立一个本源或曰/终极能指0,这个本源可以是/理念、始基、目的、现实、实体、真理、先验性、意识、上帝、人等等0。º由这个本源出发,形而上学设定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范畴,如在场/不在场,精神/物质,主体/客体、能指/所指、理智/情感、本质/现象、声音/书写、中心/边缘等等,而所有这些对立都不是平等的,其中一方总是占有优先的地位,另一方则被看作是对于前者的衍生、否定和排斥,如在场高于不在场、声音高于书写、中心优于边缘等等,这样就逐步形成了/逻各斯中心主义0、/声音中心主义0、/男性中心主义0等。德里达认为,/从柏拉图到卢梭,从笛卡尔到胡塞尔,所有的形而上学家都这样进行思想,因此,这并不是形而上学态度中的一种,它是形而上学的要求,是最持久深广的
# 108 #
潜在程序。0»而要破除形而上学,消解这些/中心主义0,以及/对这些对立等级的解构,在某个特定的时候,首先就是颠倒等级0。¼但如何颠倒这些延续了数千年的对立等级?这显然是问题的关键和困难所在。对此,德里达的作法是,首先选取/声音与书写0这对范畴作为消解的对象,由此创立了十分独特的/文字学0(书写),并以之为武器来批判西方的/声音中心主义0,再逐步扩展到/逻各斯中心主义0、/男性中心主义0,并最终动摇形而上学的整个/大厦0。
德里达把目标对准作为文化的形而上学,因而他的理论从建立伊始就具有反传统、反意识形态的民主特色。因为形而上学的力量来源于它背后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现实,要消解意识形态就必须消解文化,反过来解构形而上学的真正目的也只能是文化批判,所以德里达表面上苦心孤诣地构筑所谓远离尘嚣的/书写0论,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他关于人、关于社会的看法。德里达在5写作与差异6中曾经仔细地分析了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关于人的理论,这就清楚地显示出德里达思想的这一维。
二、外界的误解:
德里达即/解构主义者0
正是由于德里达开门见山地消解了结构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原则,因此他被称为解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者,就似乎顺理成章了。美国批评界深受震动和启发,立刻结合德曼所固有的对于/新批评0的深刻反思,开创了以/耶鲁学派0为代表的具有变革意义的解构主义批评流派;然而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称德里达为解构主义者都是一个深刻的误解。言其深刻,是因为美国批评界的误解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因素,是一种必然的/误读0。这种/误读0表现在对德里达和以德曼为首的美国解构批评不加区分,认为他们都是一样的/解构主义者0。其实他们的解构批评有着完全不同的目的。这点我们从对德里达和德曼的对比中,就可略见一斑。
作为美国解构批评主将之一的德曼,是德里达思想的最早中介人。在他的两部主要论著5盲视与洞见6(Blindness and In-sight,1971)和5阅读的寓言6(A llegorise o f Reading,1979)里,德曼全面论述了基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的解构批评理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受德里达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德曼对德里达的接受从来就不是被动和消极的,而是带有自己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成分。虽然他和德里达都承认文学是一个特殊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识论现象,但德曼却将/文学的0这一范畴运用到所有的语言上去了,包括哲学的、历史学的、批评的、精神分析学的以及诗歌的语言,他认为,文学特殊性的标准并不取决于模式的大的或小的散乱性,而取决于语言/修辞0的同一性之程度。在美国讲授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时,德曼很少引用甚或根本不提那些纯哲学文本。德曼阅读的主要是小说和诗歌。在德曼的著作中,/修辞手法0充斥了整个语言,文学文本中明确的批评性反映或主题性陈述似乎都只是取决于文章中使用修辞时所隐含的压制力量;而德里达阅读的大多是哲学作品,并通过消解哲学与诗的对立来引申出一套新的文本理论,使解构主义由哲学思辨向批评实践的过渡成为可能。德里达曾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宣布,/解构并不是一种批评性操作。批评只是它的对象。解构总是不时地给人以信心,这种信心投入到了批评或批评理论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投入到决定性的行动中了,投入到最终可决定的可能性中了。0而德曼则认为,/解构总得为自己的目标揭示出隐含在假想的一元整体内部的结合和断裂的存在0。可见,德曼
#
109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外界的误解与自身的不足
关注的是纯粹的文本分析和/内部0研究,而德里达关注的是批评的/外部0影响。他表面上关心阅读文本并从中获得愉悦,实际上仍然关心人的命运、道德责任、政治使命这些传统主题。在德里达所说的/言语对书写的压制0和/种族中心论0里,明显地使用着道德术语、政治术语,因此是与游戏观念格格不入的。然而在介绍、引进德里达的思想时,以德曼为首的美国批评界大肆渲染的是德里达作品中包含阅读游戏的倾向及对结构主义的消解。其实,德里达曾明确指出,他关于/中心消解0的思想是承续尼采、弗洛伊德,尤其是海德格尔对于形而上学、本体神学的批判而来的。½海德格尔曾从分析/他0与/我0的关系出发,认为意义接受可以使/他0与/我0达到/视野的融合0,实际上是使/他0归结于/我0,从而取消了/他0。法国哲学家勒维纳斯据此断言海德格尔的思想是反民主的/权力哲学0、/暴政哲学0(联系海德格尔在纳粹时期的表现,我们不能不说这一分析是独到和深刻的)。德里达不仅完全赞同勒维纳斯的观点,而且进一步指出勒维纳斯的形而上学性质,这表明德里达秉承法国知识界的民主观念、文化意识、自由传统并着意加以发扬光大。在对卢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解读中,他并不满足于在单纯的文本解读中去发现形而上学的僵死定律,而是发现作为文化的形而上学本身。既为文化,就不仅是历史、是传统,而且是当代、是现实,因而对传统和历史的批判也就表明了对于当代现实的明确态度。可见德里达的真正抱负要宏伟得多。他固然是在提倡一种消解哲学或关于消解、解构的思想,他所要消解的对象却是形而上学这一西方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则。以/结构0、/阅读游戏0为对象,只是一种特殊场合的巧妙借径而已,从根本上讲不过是把它作为形而上学的一个典型例证来剖析的。对这一点,以德曼为首的美国批评界即使没有完全忽略,也并未充分估量其意义。有趣的是,这套独特的文本理论创立之后,并未在欧洲大陆得到广泛响应,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了强烈共鸣。在德里达就任耶鲁大学教授后,/耶鲁学派0逐渐为人所知。除/耶鲁四人帮0外,乔纳森#卡勒、斯坦利#费什、芭芭拉#约翰逊等人也相继成为解构批评的热心实践者和同路人。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欧洲大陆尚有现象学、阐释学的强大传统与之相抗,而在美国却正有/新批评0式微之后的理论真空亟待填补,德里达躬逢其时,自然被引为精神领袖。这同时也表明美国批评之于德里达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由于这些原因,外界对德里达的误解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中心消解0的困境:
/圆的重复0
明眼人不难看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矛盾。具体地说,在理论问题(一种抵制理论的理论?)、操作步骤(一个依赖旧批评的新批评?)、操作结果(一场不反传统的变革?)三个方面不自觉地陷入了某种困境或暧昧处境中。请看:
11作为一种抵制理论的理论,解构主义是否有自己的理论?对于这一点,德里达本人曾表示,目前解构的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言下之意,创立自身的意义理论尚有待于将来。因此,尽管解构批评的实践已是成就斐然,但基本上仍旧停留在抵制批评的笼统化和极权主义倾向这一/破0的阶段,至于/立0的方面,尚未见有完善而成熟的意义理论。然而,有趣的是,人们愿意接受的也正是他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具体的批评操作。美国文学理论界本来翘首迎接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却乘机而入并迅速占领这一领
#
110
#
外国文学评论No.4,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