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密铺(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图形密铺(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图形密铺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七章第三节“图形密铺”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用相同大小的同种图形进行拼接,覆盖平面图形,了解密铺的概念,并掌握简单的密铺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密铺的概念,并掌握用相同大小的同种图形进行拼接覆盖平面图形的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密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密铺的概念,并掌握用相同大小的同种图形进行拼接覆盖平面图形的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密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密铺现象,如瓷砖铺地、地毯铺设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这些现象中的共同特点吗?它们是如何进行拼接的?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或三角形,并向学生解释密铺的概念。
2. 讲解如何用相同大小的同种图形进行拼接,覆盖平面图形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它们有什么特点?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的密铺,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拼接方法。
2.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密铺知识解决问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方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图形密铺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密铺的概念、密铺方法的步骤以及一些例题的解题思路。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密铺的概念和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目录一欢乐农家游——二冰激凌盒有多大——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四快乐足球——五奥运奖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六三学制)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信息窗一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
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
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的岁数老师的岁数10+251+252+2550+25……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
)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答。
•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
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
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
冰?
•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
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
月 日 第 课时
•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
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
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
•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
④做一做
•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
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
4.学生汇报
•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
③做一做
•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
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
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
•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
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
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 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排序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3. 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1. 数的排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数的大小比较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1.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数字卡片或数字图示,向学生展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快速读出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读写数字,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数的读写规则。
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向学生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通过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向学生讲解数的排序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序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并与全班共同讨论、比较不同答案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排序的方法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与全班分享。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按时完成并及时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青岛版
教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平行四边形的模型、三角板、直尺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三角板、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相邻角互补等。
3. 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特征,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三单元 《除法的运算性质》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除法的运算性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2. 除法的运算性质3. 应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的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除法的运算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3)学生举例验证除法的运算性质。
3. 巩固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性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4. 应用拓展(1)教师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巩固练习”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性质的关键步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以下是对这两个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探究新知1. 观察乘法口诀,发现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口诀表中寻找规律,例如,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 = 除数× 商”的关系。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一、教案一:《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说出其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3.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教案三:《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方法。
2.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推导。
2.角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角度,让学生感受角度的魅力。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角度量具测量各种角度。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案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青岛版
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青岛版第一章:小数的认识1.1 小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小数的定义,即小数是用来表示整数之间的数的数。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作用,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
1.2 小数的数位讲解小数的数位,包括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
让学生通过数位顺序表,理解每个数位代表的意义。
1.3 小数的读写教授小数的读写规则,例如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的数字。
让学生练习写小数,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位的对应。
第二章:小数的比较2.1 小数的比较方法讲解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数就大,以此类推。
2.2 小数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顺序,即从小到大排列。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三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1 小数的加法讲解小数加法的规则,注意小数点对齐和进位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小数的加法运算。
3.2 小数的减法讲解小数减法的规则,注意小数点对齐和借位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小数的减法运算。
第四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4.1 小数的乘法讲解小数乘法的规则,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乘积的位数。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小数的乘法运算。
4.2 小数的除法讲解小数除法的规则,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商的小数位数。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练习小数的除法运算。
第五章:小数的应用5.1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例如购物时的价格比较、长度、质量的表示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小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第六章:小数的换算6.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讲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例如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数就缩小10倍;向右移动一位,数就扩大10倍。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对数的大小的影响。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 能够正确地写出小数,理解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位的含义。
3. 能够进行小数的比较、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小数的意义1.1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1.2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章:小数的写法2.1 小数的写法规则2.2 小数点的意义和小数位的含义第三章:小数的比较3.1 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2 利用小数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第四章:小数的加减法4.1 小数的加减法规则4.2 利用小数进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第五章:小数的乘除法5.1 小数的乘除法规则5.2 利用小数进行乘除法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第一章:小数的意义1.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购物时找零、测量身高等,让学生感受小数的存在。
1.2 讲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二章:小数的写法2.1 讲解:小数的写法规则,小数点的意义和小数位的含义。
2.2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写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小数的比较3.1 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2 练习:利用小数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进行比较。
第四章:小数的加减法4.1 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规则。
4.2 练习:利用小数进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第五章:小数的乘除法5.1 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规则。
5.2 练习:利用小数进行乘除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小数的写法、比较、加减法和乘除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3.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价格、测量身高等,检验学生对小数的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有关小数的意义、写法、比较、加减法和乘除法的PPT,辅助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一及应用|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一及应用|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等式的性质一及应用|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1. 学习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2. 应用等式的性质一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一,能够运用性质一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一,能够灵活运用性质一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有3个苹果,你给我2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 讲解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例如:如果有等式3 + 2 = 5,我们可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1 + 2 = 3,等式依然成立。
3. 例题讲解:请看大屏幕上的例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例题1:已知等式2 + 3 = 5,求2 + 5的结果是多少?解:根据等式的性质一,我们可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2,得到2 +3 + 2 = 5 + 2,化简后得到2 + 5 = 7,所以2 + 5的结果是7。
练习题1:已知等式4 2 = 2,求4 2的结果是多少?练习题2:已知等式4 + 3 = 7,求4 + 5的结果是多少?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等式的性质一的定义和例题的解题过程。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1:已知等式7 4 = 3,求7 3的结果是多少?作业题2:已知等式8 + 2 = 10,求8 + 4的结果是多少?2. 答案:作业题1的答案:7 3 = 4作业题2的答案:8 + 4 = 12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等式的性质一,并能够运用性质一来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 = a×b a×c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3×(4 5)按照乘法分配律,可以拆分为:3×4 3×5计算结果为:12 15 = 27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6×(7 8)、5×(3 4)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附:课后练习题1. 计算7×(8 9)、8×(5 6)。
2. 计算4×(7-3)、5×(9-2)。
3. 计算9×(4 6) - 3×(2 3)。
4. 计算6×(7 8) 4×(5 2)。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三、教学难点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算式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朝三暮四”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加法交换律(1)出示教材情境图,提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28+17=17+28(4)举例验证请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验证这个规律。
(5)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 a 和 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呢?a+b=b+a3. 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教材情境图,提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28+17)+23=28+(17+23)(4)举例验证请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验证这个规律。
(5)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a+b)+c=a+(b+c)4.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 1、2、3 题。
5.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通过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运算律的普遍适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1:小数的读写和意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49~55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它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四种不同的鸟及鸟蛋的质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与鸟蛋质量有关的问题引入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学习。
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名数改写的方法的基础,因此是本信息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学生举例回答,师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1/10;0.4 4/10……)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从中任选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学生自由提问。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
(板书:0.25 0.01)(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 0.01——1/100)(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 25/100(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板书:0.05 5/1000.10 10/100(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
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教材51的图),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2.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读题,再说一说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练习重点是小数和分数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课后反思兴趣是儿童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执着地探索。
因此本课开始,就利用课件出示情景窗一,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小数意义地学习做了准备。
同时,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本课中,鼓励学生从一位小数迁移类推得到两位小数;在概括出两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再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猜测和验证,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胶南市教学研究室崔萍萍)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想不想进行抢答比赛,看谁掌握的知识好?课件出示:0.3表示() 7/10写成小数是()0.26表示() 55/100写成小数是()0.725表示() 28/1000写成小数()[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回顾,也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积极性。
二、运用旧知,归纳新知1.学习小数各部分名称。
谈话:小数都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0 .3 6 5↓↓↓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2.分组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
谈话: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个位、十位、百位……,那么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呢?(1)课件出示52页的数位顺序空表格,独立完成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全班交流展示)(2)从数位顺序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3)0.365的小数部分都有哪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自主练习第2题。
你能拨出下面的小数吗?教师指导学生在计数器分别拨出不同的小数,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字和位值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注重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并在整理数位表的过程中自觉与整数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和组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在计数器上拨出小数则较好的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和位值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游戏:我说你猜。
(老师说小数的组成,学生说出小数。
)①老师说,学生答②一个学生出题,全班答③双列火车:一个问,一个答)2.独立填空。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3.抢答选择。
课件出示,学生手势抢答。
(1)0.005表示5个()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2)0.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a. 8b. 80c. 800(3)0.69里面的9表示9个()。
a.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分之一(4)一个数是由5个十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是()。
a.0.57b.0.057c.0.507[设计意图]独立填空是对本课知识的综合应用,游戏和抢答比赛不仅注意了面向全体(手势表示),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这样层次渐进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课堂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收获了很多,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设计意图]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仅有对知识的收获,也有对学习方式的感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后反思“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学习对学生更好的写数和理解数的组成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小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小数数位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胶南市珠海路小学郑克凤)第3课时一、谈话导入,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小数的很多知识。
你觉得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刻,掌握地最扎实?(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为知识应用做好准备。
二、练习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1.判断对错。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的。
()(3)0.09米是1米的9/10。
()(4)0.0004表示千分之四。
()(5)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所以0.05表示百分之五十。
()(6)606.605是三位小数。
()(学生手势判断,并说明错在哪儿。
)2.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体检表,让学生说说从体检表中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谈话:你的体检结果如何?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小数知识叙述体检结果。
3.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地写出横线上的小数,然后交流订正。
谈话:和生活中的物品比较,最大、最长、最重的蔬菜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学生的估计和数感能力。
)课件出示图片和统计表。
谈话: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逐题出示填空题,学生回答,教师鼓励订正。
)5.小游戏:自主练习第10题。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找3名同学演示,然后各组开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