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与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风度与玄学
魏晋风度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放浪形骸的怪诞显示特立独行。
二、以饮酒与服药麻醉自我,以求解脱。
三、逃离现实,隐居山林。
玄学
第一阶段:何晏、王弼的正始玄学
✧“本无末有”名教本于自然
只有建立在最质朴的无为无名无欲基础上的名教才是最真实的名教。
目的:融合儒道,克服汉以来名教的虚伪浮华。
第二阶段:嵇康、阮籍的竹林玄学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刘伶等)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里的“自然”不是王弼讲的宇宙本体“无”,而是人的自然本性)
第三阶段:郭向的西晋玄学(儒道合一)
✧“足性逍遥”(只要满足自己本性要求,即可获得精神自由)
✧“自生独化”(反对“无”,提出“有”的自生,且独立存在)
每一个事物的存在是由其本性决定的,所以只要“自足其性”,即可逍遥。
道教
一、道教简史
1、思想渊源: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秦汉以来的黄老之道。
2、道教的兴起
战国邹衍的阴阳五行说为巫师、方士吸收,形成神仙家
秦汉帝王求长生不老,神仙家与传述合流
东汉尚谶纬之学,经学谶纬化,神仙家与儒生合为一体,激起古文学家强烈批判。神仙家感到依附地位难保,积极谋独立发展,此时佛教
已传入,神仙家仿佛教教义、组织结构独立发展。
汉顺帝于吉自称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即后人所称《太平经》),标志道教理论形成。
汉桓帝派臣官到苦县祭老子,在宫中立黄老、浮屠祠,表明朝廷对道教的承认,道教终于成为公开的宗教。
早期道教两大派别:
五斗米道(后又称为天师道)东汉顺帝昏庸无能,民不聊生,瘟疫盛行。四川鹄鸣山有一鹤发童颜之老叟,自称梦遇太上老君传与道法,命为天师,传教济世。此人即张陵(也叫张道陵)。他在传教的同时,又用符水咒语为人治病,每有奇效,因此消息不胫而走,投奔者络绎不绝。
凡教徒入教,必须交米五斗,入教后称为“鬼卒”,其中的骨干为“祭酒”,负责组织教徒学习经典《道德经》、《老子想尔注》等。传教的单位叫“治”,当时共有二十八“治”。所有道民都要编入户籍,称为“宅录”。每年的三会日(最初是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神会降临,
校对宅录,如果户口不实,就得不到神的保护。
由于治病效果显著,五斗米道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严密的宗教组织,很快遍及川西北及陕南一带。
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继任,张衡死后,其子张鲁割据汉中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区性政权。张鲁自称“师君”,统治汉中地区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取汉中,鲁降,被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由此,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能够公开传播,影响日大。
太平道东汉灵帝即位后,十常侍把持朝政,百姓苦难加重,人有异志。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大贤良师,画符念咒,以符水治病,颇得民众信赖。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人。张角自号天公将军,弟张梁为地公将军,张宝为人公将军,于184年3月5日(甲子年甲子日)起事。太平道随“黄巾军”的发展而广泛传布,后亦因“黄巾军”的失败而遭致命打击,转入地下。
《太平经》中提出的“承负”的说法是道教
史上重要的观念。“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令后生人反无辜蒙受其过谪……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是说一个人的命运会受上一辈人的行为的影响,而他本人的行为又会给下一辈人的命运留下影响。
2、道教的昌盛
(1)魏晋时期是道教逐渐成熟的阶段。
⏹五斗米道出现分化(一部分在民间流行,另一部分以葛洪为代表,向上层发展,官方化)葛洪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教,创立了道教的丹鼎一系。提出“儒道双修”,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汇集阐发道教的理论,外篇讲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南北朝时期,形成“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
(北魏)寇谦之创“北天师道”。修改五斗米道的教义,提出以“礼教”为主要内容,以礼拜
炼丹为主要形式的新教义。
(南朝刘宋)陆修静汉魏以来,一些道士陆续写道书,东晋时又兴起大规模的造经运动,陆修静将先后形成的主要道经:上清、灵宝、三皇三支经法汇归一流,后经陶弘景发挥,形成经录系,史称“南天师道”。
(2)隋唐时期
唐高祖(李渊)以老子李耳与其同姓,故自称为老子的后裔,奉行崇道政策,并规定三教秩序为;道、儒、佛。
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下令全国举子兼诵《道德经》
唐玄宗把全国男女道士当作皇族宗室,下令各州建玄元皇帝庙,尊庄子为南华真人,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令读书人和一般百姓家藏一本。
唐武宗规定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为降圣节,作为全国休息日
唐朝有许多公主都作道士。
(3)宋元时期
宋朝皇帝也与道教联宗。宋真宗宣称其祖赵玄朗为道教尊神,加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皇帝,又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于太学中设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
唐宋以后形成讲究符箓为主的“正一道”和注重“识心见性”的内修真功由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
3、道教的衰微:明朝中叶以后,让位于佛教。
二、基本教义
长生久视,羽化登仙
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久视。
道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的超度,所以非常吸引人。
只要按照道教规定的道功道术勉力修行,坚持不懈,就可以成仙,白日飞升。哪怕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成仙。
道教追求永生的方法和技术
丹鼎派、全真道认为通过内修、炼养可以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
符箓派、正一道认为符箓咒语、科仪斋醮可以禳灾求福、祛病延年。
具体的修行方法有一系列的道功、道术。
道功:指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如清静、坐忘、养性、存思等。
道术:指修命固本的具体方法,如吐纳、导引、服气、辟谷、神丹、药饵服食、符箓斋醮等。葛洪定修道之法有二:一为胎息与房中术,这是属于内的;一为服药,这是属于外的。
所谓外丹,就是炼丹术。古人相信万物同类间有一些特别的相互感应,人服食具有某一性质的物质后会获得相应的性质,如“吃脑补脑”之类。
葛洪《抱朴子·仙药》总结汉魏秘传的种种仙药,据说,“仙药之上者”为丹砂,然后依次为黄金、白银、诸芝、五玉、云母、明珠等矿石药,再然后依次为松柏脂、茯苓、地黄、麦门冬等植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