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Principle 原理
Analog/digital converter Voxel, digital matrix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Pixel, CT image
CT Equipment CT装置
Regular CT Scanner, computer, imaging scan time, resolution, function
● Simple X-ray examination Fluoroscopy Radiography

Methods of Examination 检查方法
● Special X-ray examination Tomography Mammography Others
Methods of Examination 检查方法
Introduction Digital fluorography ADC Subtraction
Techniques Intra-arterial DSA Intravenous DSA
Clinical Application临床应用
Substitute regular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VI. Application of Various imaging
VII. Digital Radiography, PACS, Information Radiology
Hounsfield unit (HU) Serial tomographic images 系列断层
CT Techniques CT技术
Plain CT scan Contrast enhancement CT High resolution CT New techniques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总论性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定义医学影像学是利用一系列影像设备和技术,通过对病人进行影像采集、处理和解释,来完成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通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二、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放射学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1. 放射学影像学:利用X射线、CT等放射线技术进行影像采集,常用于检测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2. 超声影像学:通过超声波技术,对人体内部器官、血管等进行成像,常用于妇产科、心脏病等领域的诊断。

3.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采集,可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情况,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4.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大部分体腔和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旋转扫描获取大量断层图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提取有关信息,用于检测各种病理改变。

三、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进展情况,为治疗和手术提供重要的依据。

1. 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显示出人体结构的异常和病变,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大小、位置等信息,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治疗规划: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有关病变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

3. 治疗监测:医学影像学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进展情况。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做出调整和决策。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X线尿路造影
通过超声探头在体表移动,观察肾脏、输尿 管等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尿路 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CT尿路造影
MRI尿路造影
利用CT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 显示尿路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对判断尿 路狭窄、结石、肿瘤等有重要价值。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学影像学的传统诊断 模式,通过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 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定量分 析、病灶检测、异常检测等,能够大大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影像 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医学影像学带 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
通过口服硫酸钡后,在X线下观察钡 剂在胃肠道的流动情况,诊断胃部 溃疡、肿瘤等疾病。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 指肠的病变情况,适用于诊断胃炎 、溃疡等疾病。
肠镜检查
通过肠镜直接观察肠道的病变情况 ,适用于诊断肠炎、肠道肿瘤等疾 病。
CT或磁共振成像
用于观察胃肠道肿瘤的大小、位置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手术效 果。
MRI成像原理
MRI技术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让人体组织产生共振,再 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横断面的图像。
MRI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诊断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疾病,也 可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
03
医学影像学诊断
诊断原则与方法
1
基于病变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进行综合分 析。

医学影像学总论【41页】

医学影像学总论【41页】

泌尿系统水成像(MRU)
— 15 —
椎管造影(MRM),示神经鞘膜囊肿
内耳造影
— 16 —
4. 直接获取多方位断层图像
横断面
冠状面
矢状面
— 17 —
5. 具有高的组织分辨力
——脂肪抑制像
鉴别脂肪组织
自由水为高信号
特点
脂肪为低信号
将脂肪成分的高信号抑制下去,突出病变信号
— 18 —
6. 受流动效应影响
Ø T2越短,信号越弱(如骨皮质) Ø T2越长,信号越强(如脑脊液)
T1WI
信号强=亮 信号弱=暗
T2WI
— 11 —
3. 具有多种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具体的成像参数不同,图像不同 (重T2WI: MR 水成像)
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好 反转恢复(IR)序列:短反转时间(TI)的IR,抑制脂
彩色编码的FA图
神经束成像图
胼 胝 体
— 26 —
胶质母细胞瘤
纤维样结构
放射冠
胼胝体
胼胝体
肿瘤区呈纤维破坏 表现型表现,提示 为高度恶性肿瘤, 符合胶母细胞瘤。
瘤周水肿区呈纤维 束浸润型表现,提 示有较大量瘤细胞 浸润,符合胶母细 胞瘤。
上纵束
彩色编码的FA图
上纵束
神经束成像图
在彩色编码的FA图和神经束成像图上,肿瘤区神经束完全破坏, 瘤周水肿区显示神经束侵润征象,符合胶母细胞瘤的诊断。
— 4—



M=0



组入 织主 质磁 子场 的前 核后 磁人 状体 态
— 5—
射频脉冲(RF)激发前后磁化矢量变化过程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 消化道检查的临床应用 • 肿瘤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呼吸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泌尿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血管检查的临床应用 • 五官检查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在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肋软骨骨折
跟骨骨折
多排螺旋CT在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维、三维重建示:胸腰段明显脊柱侧弯畸形伴多发蝴蝶 椎、椎管内骨脊形成
根据将对比剂注入动脉或静脉而分为 • 动脉DSA(intra-arterial DSA, IADSA) • 静脉DSA(intravenous DSA, IVDSA)。
同济医院
DSA血管机
二、X线图像特点
• 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 阶图像。
• 用密度的高与低表述影像的白与黑。 • 是X线束穿透某一些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
右半结肠癌
模拟展开技术
多排螺旋CT在消化道检查的临床应用 胃Navigator
胃内0.3cm x 0.3cm小息肉
APF
多排螺旋CT 在临床各科室疾 病检查中的最新进展
• 颅脑检查的临床应用 • 脊柱及创伤检查的临床应用 • 消化道检查的临床应用
• 肿瘤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 呼吸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泌尿系统检查的临床应用 • 血管检查的临床应用 • 五官检查的临床应用
形态学检查
• MPR、MPVR、 • MIP、SSD • Navg • VR
普查分析
• SmartScore • ALA • CTC
功能分析
• CT Perfusion • MR FuncTool
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 CT/PET Fusion • CT/MR Fusion • Advantage SIM
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 用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
1. 课程内容,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通常涵盖放射学、超声学、
核医学和磁共振成像等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解读X光、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不同类型的医
学影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影像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2. 教学方法,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通常采用理论讲授、实验室
实践和临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将通过课堂学习理论
知识,实验室实践操作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所学知识进行病例分析。

3. 重要性,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通过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医学
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士打
下坚实的基础。

4. 发展趋势,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
像学总论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的影像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将
为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总论课程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系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学生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0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 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 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结构转化为
可视图像。
物理原理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物理 原理。例如,X射线基于穿透不 同组织密度的能力来形成图像, 而超声则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
的反射和回声来成像。
超声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
03
,但同时也存在对骨骼和肺部等结构显示不佳的局限性。
核医学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对人体进行标记和显像的技术,可 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创伤、 无辐射损伤、能够显示器官功能等, 但同时也存在显像剂价格较高、操作 复杂等缺点。
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0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在脑部疾病、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将朝着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光学分子成像与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实现多模态 成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重复性,降低 了辐射剂量,并方便了远程医疗和移动诊断的应用。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通过X线照射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X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肿瘤、骨折、胃肠 穿孔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前言•第一章X线成像•第二章CT成像•第三章磁共振成像•第四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五章超声成像•第六章计算机X线成像和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第七章影像诊断检查方法选择和分析诊断原则•第八章影像诊断学学习方法前言•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教授发现了X线,并于同年12月22日用X线拍摄了伦琴夫人手部X线片,从此将X线引入医学诊断领域,奠定了X线诊断基础。

1901年该项发现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迄今一百余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随着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各种检查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

•目前放射诊断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由以往单一的X线诊断学发展为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超声成像(Ultra Sonography,USG)、影像核医学(Image Nuclear Medical)在内的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70年代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使医学影像发展成为诊断和治疗的综合学科。

目前,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医学影像学的范畴,进一步得到了深入发展,实验影像研究已逐步开展,功能影像学、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正在发展与开通。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熟悉和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原则,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影像表现和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一定要应用比较影像学原则,正确选用检查方法,以最小的合理花费达到最大的诊断效益。

•总论将重点介绍基本X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I、超声等各种成像原理、方法、图像特点,分析诊断和选用原则,其中X线诊断仍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和重点。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心脏记波摄影
口腔全景摄影
软线摄影
的软钼采 检组靶用 查织管能 。,球发 特,射 别用软 是以 乳检线 腺查的

X
造 影 检查
–人体组织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只
依靠它们本身的密度与厚度差异不能 在普通检查中显示。此时,可以将高 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 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 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 造影剂( contrast media )。造影检 查的应用,显著扩大了X线检查的范围)
医学影像学 总论
南方医院医学影像教研室:马著彬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以医学影像为基础,集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 (MRI)、数字减影(DSA)正电 子体层(PET)、核医学、超声学 (US)、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学等 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诊疗学科。
第一章 X线诊断

第一节: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
造影剂
2.低密度造影剂
–为原子序数低、比重小的物质。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二氧化碳、 氧气、空气等。在人体内二氧 化碳吸收最快,空气吸收最慢。 空气与氧气均不能直接注入血 管内,以免发生气栓。可用于 蛛网膜下腔、关节囊、腹腔、 胸腔及软组织间隙的造影。
高密度造影剂
低密度造影剂
造影方式
1.直接引入:
碘制剂
1、离子型造影剂。这类高渗性离子型造影剂,
可引起血管内液体增多和血管扩张,肺静脉压 升高,血管内皮损伤及神经毒性较大等缺点, 使用中可出现毒副反应。 2、非离子型造影剂,它具有相对低渗性、低 粘度、低毒性等优点,大大降低了毒副反应, 适用于血管、神经系统及造影增强CT扫描, 费用较高。
造影剂
–⒈高密密度造影剂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二、CT图像密度分辨力高
1 黑影—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 白影---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2 CT的突出优点: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然 小,吸收系 数多接近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 像。
三、CT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 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 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即用CT值说明密 度,单位为HU (Hounsfield Unit)。
度好。
缺点:费用较高,不能看动态变化。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 定义:是摄取人体某一层
面组织的摄影方法。 基本原理:是投照时X线球 管与X线胶片沿某一支点向 相反方向移动,使某一选定 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 面模糊不清。
• 2、软X线摄影---乳腺X线检查
三、造影检查
定义: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 增大器官与组织间的密度差, 造成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
螺旋CT特点: • 1、扫描时间短 • 2、任意部位图像重建 • 3、提高三维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质量
CT成像技术的比较
螺旋CT临床应用优点: • 1、扫描速度快,避免呼吸及运动伪影; • 2、可任选间隔重建,不遗漏小病灶; • 3、通过病灶中心重建,可最大限度减少部
分容积效应; • 4、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且在强化峰值获得
亦有价值。 四、骨关节疾病应用较少。
肝 癌
肺癌的CT图像
仿真内镜
MPVR图像-MIP(CTA)
MPVR图像-MIP(CTA)
SSD
MIP
Ray Sum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 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计算机重建成 像的一种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与基因学的交叉发展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和基因学的结合,可以实现 对基因表达和变异的可视化分析,为基因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谢谢
THANKS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病变 的位置和大小,制定更精确的手术方 案。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 的康复情况,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治疗 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 疾病的发展情况,制定更有效的药物 治疗方案。
04 医学影像学展望
CHAPTER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数字化
诊断疾病
01
02
03
诊断肿瘤
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光、 CT、MRI等可以检测出肿 瘤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和大小。
诊断心血管疾病
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技术,可以检测出心脏 和血管的异常,如冠心病、 心肌梗死等。
诊断骨骼疾病
X光和MRI等影像学技术 可以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 如骨折、关节炎等。
监测疾病进展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
辅助诊断
医学影像学能够提供直观、准确 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 病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监Hale Waihona Puke 疗效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治 疗前后病变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学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 挥重要作用,为探索疾病发生、发 展机制以及新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 支持。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01
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精准的
影像学分析,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02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组学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尽管医学影像组学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技术、数据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算法,加强数据共享和标准化建设,以推动医学影像组学技 术的广泛应用。
医学影像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01 02
医学影像在精准医疗中的重要性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医学影像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 学影像可提供患者的全面信息,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 依据。
介绍X线的产生、穿透和衰减等基本 原理以及X线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CT成像原理及特点
详细描述CT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 扫描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等 。
MRI成像原理及特点
介绍MRI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扫描技 术,包括SE、TE等脉冲序列以及T1 、T2加权图像等。
其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简要介绍超声、核医学等其他医学 影像检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技术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例如,将人工智能、深度 学习等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结合,开发更高效、精确的分析和诊断算法。
多模态成像与融合
多模态成像技术是指将多种成像方式(如MRI、CT、PET等)融合在一起,以提供更全面 的医学影像信息。未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研究。
医学影像组学技术概述
医学影像组学是一种分析医学影像数据的新兴技术,通过高通量分析,能够无创地评估肿 瘤的分子特征和生物标记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 的手段。
医学影像组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组学技术可通过对肿瘤的影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肿瘤的形态学、功能性和 分子特征,从而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分型。

医学影像学 总论

医学影像学 总论

第一篇总论伦琴(Wilhelm Conrad Rotgen)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这一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的基础。

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应用普遍。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显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和Y闪烁成像(Y-scintigraphy)。

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lmaging,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1ss1on tomograPhy,PET)等新的成像技术。

这样,仅100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形成了包括放射诊断的影像诊断学(iagnostic imaging)。

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近30年来,由于微电子学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致使影像诊断设备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也不断创新。

影像诊断已从单一的形态成像诊断发展为形态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诊断。

继CT与MRI之后,又有脑磁源图(magnetic”source imaging,MSI)应用于临床。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也在研究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总论医学影像学放射学发展史X线的发现(1895,Roentgen-Nobel奖)医学影像学X线放射诊断USGγ闪烁照像CTMRIPET分子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C T密度分辨率的提高—放射学的飞跃(1969)Hounsfield 1979年获Nobel奖同期出现了超声成像(Ultrasonagraphy)开创了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 MRI发明软组织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多方位成像能力无电离辐射发明人Block,Purcell获得Nobel奖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不仅仅局限于诊断而且将诊断与治疗结合主要内容: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囊肿血肿脓肿排空、经血管栓塞化疗、管道成形术及SRS 将成为独立于内、外科之外的第三大治疗学科其他PET、fMRI的出现使影像学实现从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的过渡(80~90`s)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aradiology)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影像学形态诊断形态+功能性诊断2D3D 真实真实+虚拟诊断诊断+治疗X线X线成像的产生X线的定义:电磁波( =0.0006~ 50nm)X线产生的条件: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2.电子群的高速运动;3.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X线产生所需的主要部件 1.X-线球管;2.变压器; 3.操作台。

决定X线质量的要素 X线的特性穿透性——摄影透视基础荧光效应——透视基础感光效应——摄影基础电离效应——可以使任何物质发生电离生物效应——X线可以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发生生理及生物学改变,放疗、放射防护基础 X线成像的三个必备条件借助于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基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显像过程天然对比(Natural contrast)概念:依靠人体组织器官密度厚度差异在荧屏或照片上形成的明暗黑白差别正常代表性组织:1.骨骼—高密度2.软组织及液体—中等密度3.脂肪组织—稍低密度 4.气体—低密度异常代表性组织:1.肺内渗出性病变2.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3.泌尿系或胆系含钙结石 4.产气病变人工对比及对比剂(Artificial contrast,Contrast media)概念—体内许多部位(腹部、颅脑)内均由密度厚度相近的软组织或液体组成,缺乏天然对比,需借助于某些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人为的形成对比,所用物质称为对比剂对比剂分类:1.阳性造影剂(Baso4、水溶性含碘对比剂)2.阴性造影剂(气体)水溶性含碘对比剂离子型—泛影葡胺(urografin)非离子型单体,代表药有碘海醇(Iohexel)双聚体,碘曲伦(Iotrolan)对比剂的引入途径直接引入(Direct)—口服、灌注或穿刺注射间接引入(Indirect)—吸收、排泄 X线检查方法及其价值普通检查:1.Fluoroscopy—优点、缺点2.Radiography—优点、缺点特殊检查:1.体层摄影术2.高千伏摄影:120KV3.软线摄影:40KV4.放大摄影造影检查:1.Bronchography2.GI3.Urography4.Angiography etc.X线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诊断原则1.根据解剖、生理基础认识正常2.根据病理知识判断异常3.以影像为基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并诊断诊断步骤1.照片条件、体位合适与否2.培养良好的看片顺序3.分析病变(部位、分布、形状、密度、边缘、周围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4.结合临床 X线诊断结果肯定诊断否定诊断可能性诊断 X线检查中的防护X线穿过人体将出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超过容许范围可能出现放射损伤,应注意防护。

技术方面患者方面放射线工作者方面数字X线成像技术计算机X线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igital fluorography,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计算机X线成像(CR)X线机IP板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记录图像存储和显示装置计算机 CR的临床应用头颅骨骼和关节系统胸部胃肠道和腹部泌尿系统CR与平片比较:实现了数字化成像,提高了图像的分辨率,可行图像后处理,降低了X线曝光量,曝光宽容度加大,可存储于磁盘或将信息转入PACS CR速度慢,无透视功能,图像质量仍不够满意,发展前景差,将由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所代替数字X线摄影工作原理: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数字X线摄影的方式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电耦合器件摄影机阵列方式等多种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用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再行数字化,整个过程都在探测器内完成X线信息损失少,噪声小,图像质量好成像时间短,可透视,用于DSA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图像质量好,成像快,是今后发展的发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的技术Nudelman 1977年获得第一张DSA图像DSA基本原理 DSA包括两部分。

一为数字化:X线穿透人体后,在影像增强器上显像影像转变成连续的视频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变并按序列排成数字矩阵,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变成模拟灰度,形成图像于电视屏上。

第二部分为减影,即通过被处理的两帧影像信息相减,消除不需要的结构,仅保留血管的影像。

DSA设备主要部分X线发生系统影像增强器电视透视系统高分辨率摄像管数/模转换器计算机图像存储系统数字减影的方式时间减影能量减影混合减影动态减影其中,时间减影应用最多 DSA检查技术静脉DSA:选择和非选择性动脉DSA:选择和非选择性动态DSA:数字电影减影、旋转式DSA、步进式血管造影减影三维DSA DSA在头颈部的临床应用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动静脉畸形,颅内静脉窦栓塞、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应首选DSA检查。

对CT已证实的颅内肿瘤欲了解肿瘤血供者也可以考虑。

对头颈部大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和肿瘤的诊断也优于常规血管造影。

DSA在腹部的临床应用肾、脾等实质性器官肿瘤的诊断。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作间接法门脉造影,为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穿刺门脉定位帮助极大。

对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脉静脉瘘、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手术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DSA在心脏大血管的应用应用最多的是冠心病的诊断,冠脉DSA目前仍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肺动脉栓塞、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诊断。

心脏功能性检查,如左心室大小测量、心肌体积测量,局部左心室壁功能检查等,也可以考虑,但不是唯一的检查,象心脏超声学检查、放射性核素等非创伤性检查也应考虑。

各种大出血的急诊DSA检查DSA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病因(如溃疡、肿瘤,尤其是小肠肿瘤、血管畸形等)。

急性动脉大出血,如颈内动脉外伤性动脉瘤破裂、原发性肝动脉瘤破裂、严重鼻衄等;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产伤后大出血,如子宫阔韧带血肿、产道损伤出血等。

血管性介入治疗中DSA的应用可成功开展上述血管性疾病的溶栓、栓塞、血管内支架的置入术等。

进一步明确血管闭塞或是高度狭窄:在常规血管造影中近1/3的血管严重狭窄误诊为闭塞。

DSA具有实时成像功能:可确认导管头的位置、评价血管内溶栓或血管扩张术后的治疗效果。

DSA还具有―记忆‖功能,瞬间将兴趣区图像储存、记录下来为开展血管性介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减少术者与患者的曝光量。

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PACS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由图像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信息放射学信息放射学是继CT、MRI、DSA、ECT、DR等数字化图像之后,医学影像学同计算机科学技术结合而派生出来的新领域。

包括放射科工作的管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影像信息的存档与传输和远程放射学等。

信息放射学是以放射学信息系统(RIS)、PACS、和互联网为基础。

RIS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放射科工作的管理 PACS使RIS的功能更趋于完善信息放射学可明显提高医、教、研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计算机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CT图像特点 CT 检查技术 CT分析与诊断 CT诊断临床应用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

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CT设备CT设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超高速CTX线源用电子枪,故又称电子束CT。

扫描可缩短到40ms 以下,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

适应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螺旋CT在CT检查中,球管及探测器连续旋转的同时,病人移动穿过机架,X线束环绕患者呈螺旋状轨迹,螺旋CT因此得名采用的滑环技术使得X线管的供电系统经电刷和滑环,而不须用普通CT机的长电缆自从1989年螺旋CT在临床应用于人体全身检查已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被公认为是在CT诊断方面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螺旋CT的优越性扫描速度快,提高图像质量无间隔扫描,层面是连续的,不致于遗漏病灶重建的三维图像比普通CT清晰,还可进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CT图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构成的图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辨力高。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与普通X线片上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密度区,即低密度,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CT与普通X片相比密度分辨力高,正由于CT有高的密度分辨力,所以人体软组织的吸收系数虽大多数近于水的吸收系数,也能形成对比显示出清晰的图像,CT能分辨出吸收系数只有0.1%~ 0.5%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