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汇总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

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篇)导语:文言文是古代人所特有的文学表达形式,文言文与今天的白话文有着较多的差别,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较为吃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常考翻译文言文翻译

常考翻译文言文翻译

一、直译题1. 题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此句出自《论语》,直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2. 题目: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解析:此句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直译为: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给人做佣工,停下耕地说:“如果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二、意译题1. 题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此句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意译为: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不淡泊无以明确志向,不宁静无以达到远大目标。

2. 题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析:此句出自《韩愈·马说》,意译为: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三、断句题1. 题目: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解析:此句出自《孟子·离娄上》,断句为: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2. 题目: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断句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四、选词填空题1. 题目: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解析:此句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选词填空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2. 题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解析:此句出自《荀子·劝学》,选词填空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考生在应对文言文翻译题目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多读、多练、多总结,以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语文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

语文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

原文:“楚王问于屈原曰:‘子尝与寡人论国事,寡人何如?’屈原对曰:‘大王之国,江山壮丽,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贤能之士众多。

然而,大王之德薄,政令无常,赏罚不明,故国势日衰。

’‘大王,夫以地广人众,富饶之地,而仁义不施,则国危;以地狭人寡,贫瘠之地,而仁义行,则国强。

今大王之地,虽广而不仁,虽富而不义,是以国势日削,民不聊生。

大王宜深思之!’”翻译:楚怀王问屈原说:“你曾和我讨论国家大事,你觉得我国如何?”屈原回答说:“大王的国家,山川壮丽,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贤能之士众多。

然而,大王的德行浅薄,政令没有常道,赏罚不分明,所以国家势力日益衰弱。

大王啊,凭借着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富饶的疆域,如果不施行仁义,国家就会陷入危险;而如果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但能施行仁义,国家就会强大。

如今大王的国家,虽然土地广阔,但不施行仁义,虽然富饶,但不讲究道义,因此国家势力日渐削弱,百姓生活困苦。

大王应该深思这个问题啊!”解读:这段对话体现了屈原对国家政治的深刻见解。

他首先肯定了楚国的地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但接着指出楚怀王的德行和治国理念存在问题,即“德薄”、“政令无常”、“赏罚不明”。

屈原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土地和人口,更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施行仁义。

他以“地广人众,富饶之地,而仁义不施,则国危;地狭人寡,贫瘠之地,而仁义行,则国强”的道理,劝诫楚怀王要重视仁义,以挽救国家危局。

这段话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更需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仁义精神。

屈原的劝诫,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去实践它的人,去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注释: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注释:宇宙不停运转,君子应该不断地自我加强修养。

8.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翻译注释: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1. 谁谓秦无人?翻译注释:谁说秦国没有人?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注释: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实用1份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实用1份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实用1份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 11、兰亭集序/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文言文狼的重点句翻译

文言文狼的重点句翻译

1. 原文:“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两只狼依旧并驱而来。

”解读:此处描述两只狼依然并驾齐驱,毫无畏惧地追赶着猎物。

2. 原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其杀死。

”解读:屠户在危急关头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刀斩狼头,连砍数刀将其毙命,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

3. 原文:“狼亦佯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也假装停下来,意图从隧道进入攻击屠户的后面。

”解读:狼假装停止追赶,企图通过隧道进入屠户的后面进行攻击,显示出狼的狡猾和阴险。

4. 原文:“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翻译:“身体已经有一半进入隧道,只露出尾巴。

”解读:狼的身体已经有一半进入隧道,只有尾巴露在外面,形象地描绘了狼的狼狈状态。

5. 原文:“屠自后断其股,亦佯投以狼首,意使前狼痴也。

”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假装扔给狼头,意图使前面的狼发愣。

”解读: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又假装扔给狼头,企图使前面的狼因为惊愕而停止追赶。

6. 原文:“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禽兽的诡诈手段有多少呢?只是让人笑而已。

”解读: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禽兽诡诈手段的无奈,认为这些手段只是让人笑料,并无实际意义。

7. 原文:“狼亦遽止而止。

”翻译:“狼也突然停下来,停止了追赶。

”解读:狼在屠户的计谋下,突然停止了追赶,显示了狼的愚蠢。

8. 原文:“屠因趋,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趁机追赶,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其杀死。

”解读:屠户在狼停止追赶后,趁机追赶并斩杀狼,再次展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果断。

通过以上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狼》一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人与狼之间的智斗。

作者蒲松龄以简洁的语言,将狼的狡诈和人的勇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了狼的凶猛,又感受到了人的智慧。

历年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古诗鉴赏

历年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及古诗鉴赏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温习资料(精选)一、《论语》十二章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必然的时刻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欢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要紧谈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乐趣和为人态度)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天天多次检讨自己:替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极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老实呢,教师教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段解:强调治学的人必需重视道德修养)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他人说话就能够是非分明真假,七十岁能够为所欲为,又不超出规矩”(段解:本章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进程)4.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如此的人是能够当教师的."(段解:讲学习方式,强调温故而知新)5.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翻译:孔子说:"只念书却不试探,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念书,就会有害.(段解:讲学习方式,论述学习和试探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 “颜回的道德何等高贵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他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勤学的乐趣。

“颜回的道德何等高贵啊”(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经典一百句文言文翻译

经典一百句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学习过?三、原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工具。

四、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要加以改正。

五、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的,却比蓝色更加鲜艳;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更加寒冷。

七、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八、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他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九、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节的事情,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十、原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经过严寒的考验,才能知道松柏之后的凋零。

……(以下省略90句,以下为剩余10句的翻译)九十一、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九十二、原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翻译: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是因为它有广阔的胸怀。

九十三、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在贫困时,要独善其身;在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九十四、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文言文常翻译重点字

文言文常翻译重点字

一、实词翻译重点:1. 焉:何处、哪里。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者也:……的样子。

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他这个人,发愤读书忘记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3. 然:然而、可是。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

)4. 故:所以、因此。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所以上天将要降大任于这个人,必先让他心志受苦。

)5. 何:什么、怎么。

如:“吾问之,曰:‘何以战?’”(我问他,说:“你凭借什么战斗?”)6. 谁知:不料、没想到。

如:“谁知一去不回头,六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料一去不复返,六十年生死两茫茫。

)7. 谷:山谷、山沟。

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山谷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

)8. 悲:悲伤、悲哀。

如:“吾尝悲夫,人之所以悲者,其皆非吾之所欲也。

”(我曾经悲伤,人们之所以悲伤,大概都不是我所希望的。

)9. 乐:快乐、高兴。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

)10. 知:知道、了解。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二、虚词翻译重点:1. 而:表顺承、表转折、表修饰等。

如:“而莫之能御也。

”(而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2. 以:用、以……为条件。

如:“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所以不用你们对我有什么要求。

)3. 于:在、对于。

如:“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对于别人是可讥讽的,对于自己是有悔恨的。

)4. 其:代词,他、她、它。

如:“吾欲之南海,其可乎?”(我想去南海,可以吗?)5.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如:“吾欲之南海,其可也。

”(我想去南海,可以吧。

)6. 所:所字结构,表示范围、对象等。

如:“吾欲之南海,所至之地也。

”(我想去南海,所到之处。

)7. 是:这、这样。

常考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

常考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2. 随师北征,至于中山,舍于郭门外。

翻译:跟随老师北征,到达中山,住在城外。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

翻译: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一座百年的老屋,尘土和泥水渗透、下滴;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4.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闻之,肃然起立。

翻译:到了考试的时候,官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史公听到后,严肃地站起来。

5. 乃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于是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7.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室人哀苦,绝食丧志,遂成废疾。

翻译:我写下这篇志向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去世,家中的仆人悲伤痛苦,绝食丧志,最终成为废人。

8.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翻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会为他们考虑得长远。

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成为大江大海。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文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文言文及注释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及注释及翻译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为政:治理国家。

3. 以德:用道德来治理。

4. 譬如:比如。

5.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的北方,常用来比喻最高的地位。

6. 居其所:居于它的位置。

7. 众星共之: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居于自己的位置,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原文】《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

2. 得道:行得正道。

3. 多助:得到许多帮助。

4. 失道:偏离正道。

5. 寡助:少帮助。

6. 至:极点。

7. 亲戚畔之:亲戚都背叛他。

8. 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顺从他。

【译文】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原文】《庄子·逍遥游》庄子曰:“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无所待。

”注释:1.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2. 逍遥游:自由自在地游历。

3. 无穷之境:无尽的境界。

4. 无所待:无所依赖,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译文】庄子说:“自由自在地在无尽的境界中游历,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

——培根学校:班级:姓名:《世说新语》两则咏雪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

..,与儿女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的人讲解诗文。

.......,跟子侄辈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儿子.......。

”......说:“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3.兄女..柳絮因.风起。

”..曰:“未若译文:他哥哥的女儿....柳絮随.风飞舞。

”......说:“不如比作陈太丘与友期1.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友人便发起脾气来:“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人家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感到惭愧....地走进自己的家门。

....,便下车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5.寓言二则——自读智子疑邻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下来。

...,墙坍塌2.其邻人之父亦云...。

译文: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3.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1.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译文:他.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2.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译文:过了..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几个月,他那匹马带领着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没有被征去...就因为腿瘸的缘故....都战死沙场,他儿子打仗,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6.伤仲永(王安石)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秀才观之。

..为意,传一乡译文:这首..的秀才观赏。

..,传送给全乡..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2.自是..皆有可.观者。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译文:从此..看的地方。

..,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都有值得..,诗的文采和道理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钱币乞之。

....其父,或以译文: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不使.学。

..于邑人..仲永环谒译文: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王子曰:"仲永之通悟..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了。

他最终....,如此有才.....。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7.《木兰诗》(略)8.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自读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孤.岂欲卿治经...耳。

..,见往事..邪!但当涉猎..为博士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3.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4.卿今者才略..吴下阿蒙!"..,非复译文: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9.口技(林嗣环)1.京中有善.口技者。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少顷..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屏障中抚尺..,但闻译文: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3.一时....。

..齐发,众妙毕备译文:(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妙绝。

..,以为..,微笑,默叹译文: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

5...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

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文: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9.于是...,几.欲先走。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译文: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斗,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10.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10.短文两篇1.夸父逐日(《山海经》)1.夸父与日逐走...;河、渭不足,..;渴,欲得饮,饮于河、渭..,入日北饮大泽。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1.昔者..。

..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共工与颛顼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11.狼(蒲松龄)——自读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译文: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跟着。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6.久之..甚。

..,目似瞑.,意暇译文: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8.狼亦黠.矣,而顷刻....哉?止.增笑耳。

..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2.桃花源记(陶渊明)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两岸,长达几百步。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3.初极狭,才通入。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译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

(村落见)鸡鸣狗叫之声到处都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人完全一样,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孩子各个都安闲快乐。

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食物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

10.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陋室铭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

③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香气远播,更显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三峡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驭着风,也不如它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