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病理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病理观

心理病理是探究心理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研究领域,它是行为科学和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心理病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学家就开始将心理和行为因素与组织损伤和生理因素联系起来,他们试图探究心理和行为现象在病理学上的表现。19世纪的弗里德曼认为,心理健康的状态由心理和行为因素共同决定,他提出心理病理观,即心理健康的状态不仅受到人的行为和感觉的影响,而且受到他的体质和结构的影响。

20世纪40年代,综合性心理病理学开始定义,它将认知、行为、生物学和发展因素联系起来,探讨心理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并尝试探究个体之间的变异可能性。根据心理病理观,心理疾病不仅由心理机制决定,而且受到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的影响。例如,一些文化会给出不容易改变的规范和标准,如果个体没有达到或不能达到这些标准,就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恶化。

现在的心理病理学不仅受到行为科学和医学的影响,而且受到其它学科的影响,如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此外,心理病理学也提出了一系列治疗心理疾病的办法,包括药物疗法、心理治疗方法和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建立一种互动的、有效的沟通环境,来帮助病人重新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消除和缓解他们的心理病理状况,帮助他们实现心理健康。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