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叶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茶圣陆羽何以知湄潭茶茶味极佳?

在“远古的茶事”一节里,《史话》载明:“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从‘十一州未详’说明,茶圣陆羽并未到过这些地方,他是从别人手里得到的茶叶,品后觉得“其味极佳”。

“陆羽撰写《茶经》花费了大约20年的时间,即公元760-780年之间。在这些年中,朝廷动荡,不断贬臣流放于贵州……就是这些被贬流放的臣子来贵州认识了贵州的茶叶,通过本人或亲友或押差将茶叶带出大山为世人知晓。”

“《茶经》中一句‘其味极佳’而使贵州茶叶逐渐成为上贡朝廷的方物。贵州的茶叶、骡马、金丝楠木、丹砂等方物上贡朝廷,史料没详细记载,只笼统提到‘贡方物’或‘来朝献方物’,而且进贡频繁。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才有记载:‘贵定云雾山茶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湄潭县令杨玉柱邀文士韩应时等同僚闲游湄潭城,一路漫步至湄水桥,皆被春节期间湄江岸上家家户户灯笼楹联所吸引,‘彩球高结,鱼虾争戏’的情景,使得同行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再抬眼望去,象山四周茶垄之间,茶姑挥舞灵巧的双手在茶垄上跳跃。韩应时触景生情,遂吟出‘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的诗句。康熙时象山的茶园,一直保留到民国年间,这也是恐怕是张天福当年选址湄潭,将实验茶场的总部设于象山脚下的万寿宫的原因吧。

湄潭,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数次战争期间,其地多为宁静的后方,一带山峦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成为名人侠士的归隐地。明朝遗臣钱邦芑、南明兵部尚书程源、贵州总督范鑛等因时局的变迁而纷纷隐居湄潭。钱邦芑隐居湄江边上的西来庵,范鑛隐居湄江琴州岸上,彼此之间相距甚近,时常邀约当地名士浏览湄江景色。他们在琴州拣干枝扫树叶生火煨茶,一边品茶一边吟诗抒发各自的情感,久久不愿离去。故而留下‘扫叶烹茗,啸歌自适,流连忘归’的史料。同治十三年(1874年),湄潭进士安盘金,在游湄潭清虚洞(今观音洞)时触景生情,留下了“诗笺扫苔石,茶鼎听松风”的佳句。

六浙江大学和湄潭茶业的发展

《史话》以“浙江大学在湄潭的茶事点滴”为题,简述了浙江大学先西迁到

湄潭办学和茶叶产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相互协作,合办省立桐茶职业学校。该校设茶叶科和蚕桑科,学制三年,中央实验茶场场长刘淦芝兼职为教授、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李联标兼任茶叶科主任。每年输送农学院学生到实

验茶场实习,李联标专门为实习生写了红茶、绿茶、的制作技术教案,苏步青等教授创办了几乎是以咏茶为题的“湄江吟社”。

“1940年4月,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以湄潭的茶叶试制出工夫红茶和仿龙井茶,浙大校长竺可桢及蔡邦华、苏步青等教授纷纷到场参观”。他们品茗仿制的龙井茶亦享有西湖龙井清香,这令西湖边上的浙大人浮想联翩,在“湄江吟社”长石填词抒发激情。

1941年秋,浙江大学寿宇、李成章、曹景熹、林世成、陈汝基、张书德、章瑞华、许学勤8名应届毕业生,由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博士推荐到中央实验茶场。他们均成为茶叶界专业技术人才,很快就出了科研成果,曹景熹编著有《世界茶树

害虫一

览》,寿

宇采集

的标本,

至今还

保存于

贵州省

茶科所。

七湄潭成为全省产茶大县的必然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落户之初,虽然在象山开垦了555.5亩茶园为科研基地,毕竟数量有限。“仿龙井”及工夫红茶的原材料,大都来自湄潭农村。茶农也“感觉到出售茶青,远比自家粗制出售的茶叶划算,于是纷纷将采摘的茶青卖到实验茶场。1940年4月,实验茶场单是工夫红茶就制作出七百余斤”,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相当大规模。“民国年间,湄潭境地的茶园基本上是大富人家所有。有少量土地者,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他们是舍不得在土地上种茶的,自家土地上那几棵茶树是属于自家采摘食用的。自从看到实验茶场开始高价收茶青后,一些人家也在自家的土地上种茶了。从1940年到1949年,湄潭的茶园面积逐步扩大,同时,出现专门从事茶叶收购的茶商,大庙场、帝卧坝的几个茶商

将收购的茶青卖到实验茶场,收购的粗茶叶,”采取“溜板”的方法,将茶叶滚细后卖到遵义新州。这为湄潭成为贵州的产茶大县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中后期,湄潭响应国家大种经济作物的号召,各地的人民公社量开荒种茶、种油桐,社办茶场比比皆是。“制茶机具也有了革新,出现了以水为动力同时带动几台揉捻机的大平车,没有水源的地方,采取牲口为动力”。

农村在大量开垦茶园,国营湄潭茶场扩大象山、囤子岩的茶园,还在永兴开垦栽培了近万亩茶园,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连片茶园。湄潭茶场的工夫红茶、红碎茶及湄江茶成了贵州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产品供不应求,催货的电报不断发

来。

1958年,

从广东发

给湄潭茶

叶试验站

的电报,催

促发功夫

茶运往前

苏联。电报

内容:功夫

茶急待交

苏联,请在

11月10前全部调出并告花色数量。如缺铅罐(包装),可暂衬双层牛皮纸和防潮纸,到穗再改装。另电告11月10日后可供(茶叶)花色数量及运出日期一二三号茶片样即寄。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有些一直被口粮困扰的农民,挖掉茶树,种了粮食。而核桃坝的农民不但没有挖掉茶树,反而栽上了更多的茶苗。核桃坝的农民靠种茶富裕了,临近的村寨仿效核桃坝,先后走上了富裕路。一时间,种茶成了湄潭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湄潭全县的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20万亩,现在,有效茶园已经达32万余亩。

湄潭为贵州产茶大县,并非偶然。有适宜茶树生长自然气候环境,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先有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后国家的茶科所设在湄潭,因而改变了湄潭传统的茶树种植及采摘加工方式,加速了茶叶种植、加工的创新,茶叶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历届领导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优惠政策,着力打造茶叶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