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湄潭茶文化的描述
我的湄潭研学之旅作文
我的湄潭研学之旅作文篇一《湄潭,一场难忘的研学》湄潭,这个之前对我来说有些陌生的地方,就在这次研学之旅后,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一到湄潭,那满眼的绿色就把我俘获了。
我们首先去了大片的茶园。
站在茶园的小路上,就像被绿色的海洋包围了一样。
茶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一排排遵守纪律的小士兵。
那茶叶的形状特别有趣,一片一片嫩绿嫩绿的,像是一个个小月牙。
我凑近仔细看,上面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呢,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叶片上滚来滚去,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在做游戏。
带队的茶农伯伯带着我们走进茶树丛。
他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茶叶,一边给我们讲采摘茶叶的技巧。
只见他两根手指轻轻一掐,一片完整的茶叶就摘下来了。
我照着做,可是笨手笨脚的,要么掐不下来,要么把茶叶掐得破破烂烂的。
同行的小伙伴看到我的窘样,都笑出了声。
不过我可没气馁,慢慢地练习,后来也能顺利采摘了。
茶农伯伯还带我们去了他们制茶的地方。
一进屋,满屋子都是茶叶的清香。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伯伯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从采摘后的茶叶到泡在杯子里的成品之间的各个步骤。
我们看到茶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等好多工序后,从一片片翠绿色的叶片变成了干燥、卷曲的茶叶,感觉特别神奇。
在湄潭研学的时间过得飞快,这个充满茶香、翠绿色的地方,和我在这里经历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将成为我难忘的回忆。
像是那茶园里带着露珠的茶叶,又或是茶农伯伯辛勤制茶的身影,都让我想再来一次这精彩的研学之旅。
篇二《湄潭研学那些有趣的事》湄潭啊,简直就是一个藏着无数宝贝的神秘宝库,这次研学就让我发现了不少。
我们的研学之旅中有一天是安排住在当地农户家里的。
我住的那户人家特别热情好客。
刚到他家的时候,他家的小狗就跑出来迎接我们了。
那小狗可调皮了,围着我的脚脖子转个不停,还时不时地跳起来,像是要给我一个拥抱。
那家的小朋友跟我年纪差不多大,他带着我四处参观他们家的小院。
小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
还有一颗很大很大的柚子树,树上挂满了柚子,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研学作文湄潭采茶制茶400
研学作文湄潭采茶制茶400
湄潭采茶记。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湄潭茶园,这里雾气蒙蒙的,茶树绿得发亮。
采茶的姑娘们可真勤快,笑声就像小鸟一样欢快。
她们的手可
快了,一眨眼,茶叶就装满了一篮子,看得我眼花缭乱。
到了中午,阳光出来了,制茶车间里热气腾腾的。
那些制茶师傅,手法熟练得不得了,把茶叶摆弄得井井有条。
茶叶在锅里跳舞,香气四溢,我都忍不住想尝一口了。
等到晚上,我一个人在茶园里溜达。
月光下的茶树,看起来好
神秘啊。
我深吸了一口气,哇,这茶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我感觉
自己好像和这片茶园融为了一体,太神奇了。
这次湄潭之行真的没白来,我不仅学会了怎么采茶、制茶,还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匠人们的热情。
这片茶园,以后肯定是我
心里的一个宝藏,想起来就美滋滋的。
遵义市湄潭西部茶海景区导游词
遵义市湄潭西部茶海景区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湄潭西部茶海景区。
湄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境内,是全国五大茶叶重点生产
县之一。
全县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辖17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
地肥沃、生态良好,是贵州第一大茶叶生产基地。
西部茶海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湄潭县城东部的
西部茶海镇境内,距县城仅4公里,离遵义市仅70公里。
景区
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
西部茶海景区由茶海大峡谷、湄江公园、茶博园三部分组成。
整个景区是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复合型生态旅
游区。
2005年被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西部茶海景区是以茶叶为主题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区,具有深
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融茶文化、山山水水、民族风情为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 1 —1 —。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
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
它是贵州省农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
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
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
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湄潭的茶文化的发展方法(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
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
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
贵州毛峰茶介绍
贵州毛峰茶介绍贵州毛峰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境内,又称湄潭毛峰。
属绿茶型,上等湄潭毛峰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
湄潭地区山高、雨多、气寒、雾浓,所以湄潭茶也是非常有健康的绿色产品。
简介历史湄潭种茶历史悠久。
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
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
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
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品级湄潭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
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
品级特点湄潭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名列前茅。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文化底蕴如果说茶文化引领了今天湄潭文化的主流,那是因为湄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
[1] 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
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文庙的旁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建筑物,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教堂内所存红军系列标语20多条,为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红军标语和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七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湄潭播下了文化和科学的种子,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湄潭县城文庙,就是当时浙大旧址,浙大与湄潭,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199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文庙(浙大湄潭旧址)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地游客游览湄潭必到之处。
手采法手采法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
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
研学作文湄潭采茶制茶400
研学作文湄潭采茶制茶400
湄潭采茶真爽!
茶山一片翠绿,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
清晨的露水打湿了我的
鞋子,不过这点小困难算什么。
跟着茶农大哥,我左手一提,右手
一掐,茶叶就轻松摘下来了。
哇,真香!
制茶?我也是个“小师傅”了!
回到茶坊,看到师傅炒茶,我跃跃欲试。
锅子好热,茶叶在里
面跳舞。
我小心翼翼地翻炒,生怕弄砸了。
没想到,出锅的茶叶香
气扑鼻,我也算是个“小师傅”了!
喝一口,爽!
刚制好的茶,热乎乎的。
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哇,太香了!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我亲手采、亲手制的成果。
喝在嘴里,甜
在心里。
这次湄潭之行,太值了!
说实话,这次旅行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不仅学到了采茶制茶的知识,还体验了茶农的辛苦。
以后喝茶,我会更加珍惜每一杯,毕竟这背后都有茶农的辛勤付出。
这次湄潭之行,真的太值了!。
湄潭茶叶发展历程
湄潭茶叶发展历程
湄潭茶叶发展历程始于古代,可追溯到唐朝。
湄潭地处中国贵州省,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对于茶叶的生长非常有利。
在唐朝时期,湄潭开始种植茶树,并开始制作和饮用茶叶。
随着时间的推移,湄潭茶叶在宋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朝是中国茶文化的高峰时期,湄潭的茶叶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当时,湄潭茶叶被赞誉为“湄潭美人茶”的代表,因为它的外形美观,香气独特。
明朝时期,湄潭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
湄潭茶叶开始远销其他地区,成为贵州省的重要商品之一。
而且,湄潭还开始尝试创新工艺,制作出更多种类的茶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清朝时期,湄潭茶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清朝皇室对茶叶非常重视,而湄潭的茶叶也成为皇室贵品。
湄潭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得到了扩大,同时,茶叶的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近代以来,湄潭茶叶的发展仍在不断壮大。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湄潭茶叶也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渠道进行销售和推广。
如今,湄潭茶叶已成为贵州省乃至整个中国的知名茶叶品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湄潭茶叶的发展历程充满辉煌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湄潭茶叶不仅成为当地的骄傲,更展示了中国茶
文化的独特魅力。
未来,湄潭茶叶将继续追求卓越,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的茶叶享受。
我的家乡——湄潭
青 山 脚 下 湖 畔 人 家
红晶晶的“红籽”
熟透啦的“无花果”
清脆李
蜜桃
这就是所谓的 “万亩茶园”
新农村建设
湄潭县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茶业,酒 业等等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些生态环 保的产业,同时也带动湄潭县的旅游 的发展。
在近几年当中,通过湄潭县人民 的辛勤劳动,湄潭县的茶业有了很大 的发展,使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其中的新农村建设中就能很好的体现 出来,农民们都盖起了新的大楼,
湄 潭 翠 芽
湄 窖 酒
新农村建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采 茶 村 姑
哇塞!!这么壮观的茶 浪!!!
茶 山 上 的 山 路 十 八 弯 哦 ! !
云里,雾里,好似仙界里! 这就是云贵高原特有的气候, 披在山头上薄薄的雾水就好 像是刚沐浴后的少女,多么 美丽动人啊!!
绿油油的茶叶,你心动了 吧!!!!看,多么有活力 啊!是旺盛的生命的展示, 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就像 我们湄潭人们一样,对未来 有着无限的追求!
湄潭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誉为"璀 璨的高原明珠"。当年浙大师生为此感慨:杭 州天然美,湄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长 征文化、浙大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 以及漫画艺术等。
湄潭简介
湄潭风景优美,佳境胜地天然成趣,誉为"璀璨的 高原明珠"。当年浙大师生为此感慨:杭州天然美,湄 潭亦天然。湄潭文化厚重,有长征文化、浙大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以及漫画艺术等。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素有“烟县、酒乡、 茶城、粮仓”之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农村改革实 验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油料基 地县”、“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全国商品瘦肉 型猪基地县”、“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 粮油高新示范县”。“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的成果, 多次被写进中央、省委文件,为中央、省委的农村工 业工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有什么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有什么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旅游的特点,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安溪茶文化旅游特征安溪在五代时正式置县,命名清溪县,取境内溪水清澈之意。
南宋理学家朱熹游历安溪时,题名“清溪八景”赞誉安溪美好的山水风光;宋宣和三年(1121),改称安溪县,取溪水安流之意,沿袭至今。
山川秀丽的安溪,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著名的风景区清水岩、安溪文庙、安溪城隆庙等。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有“乌面祖师”之称的清水祖师陈普足曾在此修炼,并在这里圆寂。
清水岩最有特色的是寺庙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呈’“帝”字形结构的蓬莱祖殿,依山临壑,楼阁连缀,气势恢宏。
凌空欲飞的屋檐,极具闽南特色。
近年来;安溪大力开发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先后投资建设了一批茶文化旅游景点,有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并全力推出一些旅游线路,像名胜古迹游、茶都观光、生态茶园探幽、休闲度假等。
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建于2000年,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关南大门,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歹是我国首家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批发市场,也是展现安溪现代茶农形象的一个窗口。
茶叶大观园位于凤山风景旅游区内,依凤冠山而建,是一座仿古园林。
园内有名贵的茶树品种53种,建有茶史馆、茶作坊、碑林、茶艺馆、休闲茶座等,不仅充满浓浓的古典色彩,还随处散发出时代气息。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特点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增加了人文内涵,又弘扬了中华茶文化。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历来被奉为“国饮”;浙江,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产茶胜地;集名茶、名山、名水为一地的杭州不仅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且有品茶的艺术环境。
因此杭州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爱家乡湄潭的茶作文
我爱家乡湄潭的茶作文提起我的家乡湄潭,那可真是一个茶香四溢的好地方。
这里的茶,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让每一个湄潭人的生活都充满了清香和甘甜。
湄潭的茶园,那可真是美极了!从远处眺望,一垄垄茶树像是绿色的波浪,在微风中轻轻翻滚。
走进茶园,那鲜嫩的茶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油油的光,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欢笑,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成长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奶奶去茶园里采茶。
清晨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洒在茶园里,给每一片茶叶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我背着小竹篓,欢快地在茶树间穿梭。
一开始,我还不怎么会采,总是把老叶子也揪下来,奶奶看到了,笑着说:“乖孙儿,采茶可不能心急,要采那嫩嫩的芽尖儿,像这样。
”说着,奶奶熟练地用手指捏住芽尖,轻轻一折,那芽尖就乖乖地落在了她的掌心。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不一会儿,我的手指就被茶叶染得绿绿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茶香。
茶园里可热闹了!邻居们也都在忙着采茶,大家一边采一边唠着家常。
张大妈说她家的孩子考试考了个好成绩,李大爷说他家的母猪生了一窝小猪崽,欢笑声在茶园里回荡。
偶尔,还会有几只小蝴蝶飞过来,在茶叶间翩翩起舞,仿佛也被这茶香吸引了。
采完茶,接下来就是炒茶了。
爷爷把采回来的茶叶倒在大铁锅里,用手不停地翻炒着。
那锅里的茶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样。
爷爷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专注和喜悦。
我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时不时地问爷爷:“爷爷,好了没?”爷爷总是笑着说:“别急,心急可炒不出好茶。
”终于,茶叶炒好了,整个屋子里都弥漫着浓浓的茶香。
泡上一杯刚炒好的湄潭茶,看着那茶叶在水中舒展,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跳舞。
喝上一口,那滋味,先是微微的苦涩,然后是满口的回甘,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湄潭的茶已经走出了家乡,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每当我在外地看到湄潭茶的招牌,心中就涌起一股自豪之情。
这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家乡的味道,是家乡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meitan tea museum 中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meitan tea museum 中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饮品和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
在中国这个茶的故乡,茶文化更是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Meitan Tea Museum(湄潭茶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和传承茶文化的重要场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茶文化的重要性,介绍Meitan Tea Museum的历史与特色,以及探讨参观体验与教育意义,旨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会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呈现的信息。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Meitan Tea Museum 及其在茶文化中的重要性,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
"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茶文化的重要性,详细介绍Meitan Tea Museum的历史和特色,以及参观这一博物馆的体验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更加了解茶文化的魅力和传承。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对茶文化的启示和未来展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考和展望茶文化发展的视角。
通过这样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本文将为读者带来一次深入探索和思考茶文化的旅程。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美坦茶博物馆的历史和特色,分析其在茶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参观美坦茶博物馆的体验对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美坦茶博物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对美坦茶博物馆的探讨,可以为未来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推广。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坦茶博物馆的介绍和分析,引发人们对茶文化的思考和关注,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
《浅谈中国茶文化[共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茶文化浅谈中国茶文化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首。
茶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茶文化指的是人文科学,即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字起源;发展;茶艺;品饮正文茶的起源关于茶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多数人认为茶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这是一则关于茶的传说,可信性有多大,尚不可知。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和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从上面的话中我们知道,茶最早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药用功能是解毒。
第二篇:感悟中国茶文化感悟中国茶文化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茶解之”的说法作证。
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日本茶道是于我国唐代传入日本,而现在提起茶道,人们却只知日本茶道,不禁使我们不得不做些什么以弘扬中华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人喝中国茶,发扬传统文化,再造民族雄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
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多少年来,中华茶文化植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吸取了民族优秀传统中丰涵无比的给养,融宗教、哲学、医学、格律、乐理、绘画、美学、建筑学等各家之长,发展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弥可珍贵的遗产,在历史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湄潭研学作文采茶
湄潭研学作文采茶
标题:湄潭是一个位于中国贵州省的美丽小镇,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茶文化而闻名。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湄潭的研学活动,体验了采茶的过程。
活动开始时,我们来到了湄潭附近的一片优美的茶园。
茶园中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芳香。
我们受到农民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并且他们亲切地介绍了茶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
首先,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品种的茶树,包括绿茶、红茶和白茶等。
他们解释了每种茶叶的特点和适宜生长环境。
我们了解到,由于湄潭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这里产出的茶叶具有高品质和独特的口感。
随后,我们穿上了工作服,准备进行采茶。
工作人员示范了正确的采摘方法,我们仔细观察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他们教导我们只选择嫩叶和嫩芽,因为这些部位的茶叶含有更多的有效成分。
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茶叶,以免损坏其他茶树的生长。
在采茶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茶树的柔软质感,还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宁静。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微风轻拂着我们的脸庞,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迷人的世界中。
采摘完毕后,我们将茶叶带回了加工车间。
在那里,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制茶的过程,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和烘焙等步骤。
我们了解到,每个步骤都对最终的茶叶口感产生重要影响。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湄潭的传统制茶工艺注重保持茶叶的天然风味,让我们对茶文
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次湄潭研学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茶叶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通过亲身体验采茶,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发展湄潭茶文化旅游
与 地域 的风 土人情 、 饮茶 习惯 、 礼仪 式 、 茶 文
学 艺术 、 技成 果 等 内容 。如 茶艺 、 道 、 科 茶 茶
高人 的文化 素养 和文化 品 味位 。 有诗 日 ; 一壶
陈普交 新 友 , 品三 杯雅意 酣 。 细 和者 , 地人 和 。茶 的精 品是 天地人 和 , 天 饮茶 品 茶也 是 天地人 和 。茶 含 敬意 ,以茶 敬 客 。茶重 德性 , 以诚待 人 。围桌饮 茶 , 和气 交 谈 ,同事 可 以增强 团结 , 友可 以增 加友 谊 , 朋 家庭 可 以充 满 天伦之 乐 , 商界可 以和 气生 财 , 总 之 天地人 和是 我们 追求 的最 高精神 境界 。
情、 茶俗 、 礼 、 具 、 茶 茶 茶歌 、 茶舞 等等 。
12 中国茶文化的精神 内涵 .
12 1 融合儒 、 、 、 .. 释 道 诸家 精华 而成 的 中国
茶 文 化精神 透过儒 、 、 三家 的观点来 分析 。 中国 释 道
茶文 化精 神 , 以儒 家 的中庸 和谐 思想 为指 导 , 主 张 以茶协 调 人 际关 系 ,实现 互 爱互 助 的大 同思想 , 以茶 的清廉 、 并 高洁之 精神 磨砺 自己
的基础 。
2 湄潭茶 文化旅游具备 的条件
2 1 种茶历史悠 久 , . 茶文化底蕴坚实
2 1 1 湄 潭 县 茶 叶 历 来 以 品 质 优 良 而 著 ..
娑。 清明时节气温 回升 , 嫩嫩的茶芽就象冬雷 惊笋 , 出新芽 , 吐 青翠 欲滴 的茶丛 。. 城, 湄潭 县城 。 北有 “ 星 晓月 ”伴 “ 七 , 万
一
鸟归巢” 南有 。 寒潭映月”万寿官。东有“ , 玉 山起 凤” “ 曦晓 钟” 西有 “ 阳迎 春”还 有 ,慈 。 朝 , 将 载入世 界 吉尼斯 世 录的 “ 下第 一壶 ” 天 ,此
关于贵州湄潭的介绍
关于贵州湄潭的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好好唠唠贵州湄潭这个好地方。
湄潭啊,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湄潭玩,刚到那儿就被那清新的空气给吸引住了。
我在街上溜达着,突然看到一个卖湄潭翠芽的小摊,摊主是个热情的大叔。
我就凑过去问:“大叔,这茶咋样啊?”大叔嘿嘿一笑说:“哎呀呀,这湄潭翠芽可是咱这儿的宝贝,好喝得很嘞!”我一听来了兴趣,就买了一点尝尝。
那味道,真的是绝了,清香扑鼻,喝下去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在湄潭,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呢。
就说那个茶海吧,一眼望不到边,绿油油的一片,可壮观了。
我和朋友们在里面漫步,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我们还在那遇到了一群当地的小朋友,他们在茶园里嬉笑玩耍,看到我们还特别热情地打招呼,那纯真的笑容真的太感染人啦。
还有那个湄潭的小吃街,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
我在那吃了一碗羊肉粉,那味道,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
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感受着湄潭的热闹和烟火气,真的是太惬意了。
总之啊,贵州湄潭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下次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去好好感受感受哦!
这就是我眼中的湄潭啦,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哈哈!。
湄潭茶产业心得体会
湄潭茶产业心得体会
很幸运有机会参加了湄潭茶文化体验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我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多了解,所教的内容非常详细。
第一天,我学了各种茶,任何在中国闻名的茶,并且知道茶的用途,除了喝醉之外,显然可以用作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如牙膏、药品、美容产品、等等。
另一方面,我也了解了冲泡茶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的用途、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还学习如何冲泡茶叶。
在学习冲泡茶叶的时侯,首先,我们被告知要使用多少茶叶以及使用的热水温度。
然后,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坐着,清洗所有用于冲泡茶的设备,如:茶杯。
毕竟用热水清洗干净后,我们被教会冲泡茶的阶段,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真的需要集中精力。
晚上的时候我们去了遵义天壶茶楼,再次学习了该地区的茶文化,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准备的表演,特别好看也厉害。
第二天,在茶园里,我学会了如何挑选和选择茶叶的好叶子,这很累,但在我看来这很有趣,因为在那里我可以学到以前从未见过的新事物以及许多朋友和参与的老师所以气氛非常愉快。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去博物馆和茶厂,在那里我看到许多传统的工具,用来生产从木材到铁的优质茶叶。
我在茶园采摘的茶叶配料我带来了茶厂,在茶厂我有机会自己练习茶叶浇头,首先我觉得这很容易但是在我开始练习之后,显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干燥过程中,我们必须非常密切地注意用于获得满意结果的热量。
我和朋友们一起喝茶顶的干燥过
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完成后我们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喝茶,这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我希望将来我能再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更多细节。
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景点介绍
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景点介绍湄潭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那么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湄潭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来到黔北,发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并购买了一些回去呈送给皇帝;在唐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湄潭的种茶历史,并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了茶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茶、制茶。
抗战期间,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亲自选址的中央实验茶场和浙大西迁的一大批爱国学者在湄潭工作、学习,品茗赋诗留下的诗篇助推了茶产业的发展。
同时,当代十大茶人中的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曾在湄潭工作过,浙大西迁湄潭办学七年,苏步青等著名教授发起成立的《湄江吟社》,留下了数十首茶的诗词歌赋等丰富文化资源,各种茶文化活动也蓬勃开展,为湄潭茶文化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湄潭有茶叶企业、个体加工户329家。
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多个,倾力打造的“湄潭翠芽”品牌已40次获国内外茶行业大奖,其中28次获国家级的金奖,“湄潭翠芽”在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
湄潭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茶城,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曾获得“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和“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等称号。
湄潭茶文化的景点介绍明清贡茶园春雨闲散的打在人身上,蜿蜒曲折、坡陡弯急是记者步入明清贡茶园的第一印象。
据开车罗师傅介绍,这条从湄潭县城通往云贵山的道路在前两年才修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婀娜多姿的原生态茶园,雨后云雾缭绕着整座山头,让人感到些许凉意。
“明清贡茶园是湄潭茶文化一枚响亮的地理标识,在古代社会,茶就已经作为官员争相购买的高档饮品。
在湄潭就有这样一片茶园,茶叶常年供给皇家,也就是今天的明清贡茶园。
湄潭翠芽简介
湄潭翠芽简介
湄潭翠芽简介:
一、湄潭翠芽的历史
湄潭翠芽,是指一种原产于贵州省湄潭县的绿茶。
据传,早在唐代就
已经出现,是当地人民用心制作的传统名茶。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诸多原因,这种茶叶一度陨落,直到1991年才得以重新恢复生产,如今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优质茶叶之一。
二、湄潭翠芽的特点
湄潭翠芽茶叶呈现深绿色,干茶条索紧细匀整,冲泡之后形如鱼钩、
叶底鲜嫩绿亮。
它的香气独特清雅,汤色浓厚鲜爽,味道回甘持久,
有“润喉之茶”之称。
这种茶叶因为它的独特风味,广受茶客们的喜爱。
三、湄潭翠芽的功效
湄潭翠芽不仅口感香醇,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
它富含多种维生素,
能够防止衰老、抗氧化、降低血脂,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长期饮用还可以帮助清除肝脏中的毒素,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消化等。
四、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
湄潭翠芽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杀青、干燥、熟化等几个环节。
整个制茶过程需要进行多次揉捻,这样才能够使茶叶多产生一层细腻的茶汁,从而增加茶叶的甜度和香气。
制作出来的湄潭翠芽形态美观,色泽碧绿,口感鲜爽,香味独特,是一款非常优质的绿茶。
总之,湄潭翠芽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它的特色风味和多种健康功效。
在茶文化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的今天,湄潭翠芽茶的出现,无疑又为传统茶文化添上了新的一笔!。
小学生湄潭县研学作文
小学生湄潭县研学作文
今天,我再一次踏出了去湄潭的旅程!一下车,空气中就弥漫着茶香,纯纯的,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总觉得绝大部分的人都心情彻底放松了。
我们先去参观了茶园,浓绿的茶树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风突然用力吹来,茶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像在低声细语。
然后,我们还体验了采茶,我小心翼翼地摘着嫩嫩的茶叶,总觉得自己像一位茶农。
下午,我们回到茶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茶具,还有很多关于茶的历史和文化的介绍,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观看了茶艺表演,优雅的茶艺师,用娴熟的动作冲泡着香气四溢的茶水,让我看得目不转睛。
看着那一杯杯香气扑鼻的茶水,我仿佛看到了茶农辛勤劳作的身影,也感受到了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我爱湄潭,爱这里的茶香,爱这里的一切。
这次研学旅行让我收获满满,我会永远记住这次难以忘却的回忆,也会好好珍惜和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
关于湄潭茶文化的作文
关于湄潭茶文化的作文
湄潭茶文化的闲聊。
哎呀,说起湄潭的茶,那可真是一绝!每次去那儿,都得先喝
上一口热茶,整个人都舒坦了。
那片茶园啊,绿油油的一片,看得
人眼睛都舒服。
湄潭的茶制作可讲究了。
我看那些茶农,采茶的时候特别细心,就像是在挑选宝贝似的。
然后经过一道道工序,烘焙、揉捻,每一
步都做得特别认真,这才有了那香气扑鼻的好茶。
说起品茶,那就更有讲究了。
在湄潭的茶室里,那环境、那氛围,简直了!你喝上一口茶,再听上一段古琴,感觉整个人都飘了。
茶的味道,就是那种淡淡的、香香的,让人回味无穷。
湄潭的茶啊,还是社交的好帮手。
你跟朋友们聚在一起,泡上
一壶茶,聊聊天、谈谈心,多惬意啊!还有啊,谈生意的时候,一
杯好茶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事情更容易谈成。
总之啊,湄潭的茶文化真是太棒了!你要是没去过湄潭,那可
真是亏大了。
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那里的茶,感受一下那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湄潭茶文化的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
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
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
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
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
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
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
它是贵州省农
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
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
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
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
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
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
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
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
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
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湄潭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来到黔北,发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并购买了一些回去呈送给皇帝;在唐
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湄潭的种茶历史,并说“往
往得之,其味极佳”。
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了茶场,
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茶、制茶。
抗战期间,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亲自选址的中央实验茶场和浙大西迁的一大批爱国学者在湄潭工作、学习,品茗赋诗留下的诗
篇助推了茶产业的发展。
同时,当代十大茶人中的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曾在湄潭工作过,浙大西迁湄潭办学七年,苏步青等著名教
授发起成立的《湄江吟社》,留下了数十首茶的诗词歌赋等丰富文
化资源,各种茶文化活动也蓬勃开展,为湄潭茶文化建设打下了深
厚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湄潭有茶叶企业、个体加工户329家。
茶
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多个,倾力打造的“湄潭翠芽”品牌已40
次获国内外茶行业大奖,其中28次获国家级的金奖,“湄潭翠芽”
在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2010年“贵州
五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
湄潭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茶城,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
范县”,曾获得“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和“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