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外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外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

李飞刘明葳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4)

摘要:零售企业竞争力包括竞争资源、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三个层次,位于中间层的竞争能力包括业态创新、快速扩张、营销管理、成本控制和财务运作等五个方面的能力。本文选择了10家进入中国的世界零售50强公司和10家中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进行了竞争能力五个方面的差别比较研究。结果证实,中国样本企业的均值除了代表扩张速度的销售额增长率和店铺面积增长率高于国外样本企业之外,其他指标都落后于竞争对手,表明中国本土企业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提升竞争能力。

关键词:零售战略零售开放竞争力

An Examination of Competitive Capacit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Retail Enterprises in Large-scale

Abstract: The competence of retail enterprise comprises the interior competitive capital, the surfa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the middle competitive capacity which consists of format innovation, market expansion, marketing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and financial operating. Based on financial data, five aspects of competitive capacity was contrasted between ten most competitive Chinese retail enterprise and ten foreign retail enterprises which are operating or ever operated in China listing in Top 50 Global Retailers 2004. We proved that except the growth rate of net sale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stores representing expansion speed, there are gaps between the competitive indexes of Chinese samples and that of foreign ones, which indicates that Chinese retail enterprises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 capacity.

Keywords: Retailing strategy; Retailing opening up; Competence

作者简介:李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副教授,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明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硕士研究生。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25信箱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62789924(O)

Email: lifei@https://www.360docs.net/doc/5f6086612.html,

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

一、引言

目前,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正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在我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占拥有1万平方米以上门店企业数的61.5%[1]。中国已经成为国际零售业竞争的大舞台,本土零售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过分地依赖短期的价格战和促销战,并将部分经营成本转嫁给供应商,结果不仅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率下降,而且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最终导致一些零售企业面临困境,直至关门倒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本土零售企业的差距,弥补不足,真正塑造自己长期的竞争力。国内关于企业竞争力共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对于零售企业竞争力的这一特殊领域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或是局限在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宏观分析层面[2][3],或是局限在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比较方面[4][5][6],已有文献还没有对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各要素进行比较研究,因此难以提出塑造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系统方法。

依据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获得,有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包括有不同的层次[7][8][9],我们在借鉴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零售企业竞争力分为不同的、有密切联系的三个层次:作为竞争资源的核心层、作为竞争能力的中间层和作为竞争优势的表现层(见图1)。竞争优势来源于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来源于竞争资源,同时竞争资源也受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反作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进行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力中间层次——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图1 零售企业竞争力的三个层次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的外国零售公司样本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已经进入中国大陆;二是排进世界零售50强行列。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外国零售公司共有14家,本文选择10家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为了比较的方便,我们也选取10家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零售公司,这些公司选择的依据是商务部有关大型流通企业竞争力调查的结果,该项调查运用23项指标,在规模、效率、增长和安全4个方面对大型流通企业进行了排序,我们选择了排在前10位的零售公司作为比较的对象(见表2)。前者代表了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后者代表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基本反映中外零售业的竞争能力差距。

表1 世界零售50强中进入中国的10家跨国零售集团基本情况

竞争资源

表2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10家零售公司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内容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研究的内容限定为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力中间层次(竞争能力)的比较,表现层(竞争优势)的比较和核心层(竞争资源)的比较留待以后进行。中间层竞争能力的比较包括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见表3)。

(三)资料的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包括商务部公布的中国零售业发展有关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编辑的《2004中国连锁零售商业企业统计年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编辑的《中国连锁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3年度)》等。第二,企业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过直接向样本零售公司索取和网上查询的方式获得,其中上市公司年报是最主要的数据来源。

三、研究结果

(一)业态创新能力

对于业态创新能力,我们用现有业态竞争力和新型业态创造力两个指标来衡量。前者我们用业态经营种类来代替,因为世界成功的零售公司会自然地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业态,保留的一般为具有竞争力的业态;后者我们用新型业态的创造数量来代替。

1.业态经营种类。统计表明,国外10家样本零售公司共经营各种零售业态47种,平均每家经营零售业态4.7种。国内10家样本零售公司共经营零售业态24种,平均每家经营2.4种。这表明国内企业在多业态经营上还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因此必然会影响新型业态的创新。即使是经营相同的零售业态,中外零售公司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百联的世纪联华体育馆店和家乐福南方店都是大型超级市场业态,尽管联华店在价格低廉、交款等待时间、

卖场陈列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家乐福店仍然凭借着顾客最关注的食品安全性和顾客服务方面的优势,获得明显高于联华店的顾客满意度[6]。

2.新型业态创造数量。超级市场、购物广场、仓储商店、折扣商店、便利商店以及邻里商店等都是由现在的国际零售巨头们首创并发展起来的。沃尔玛创建了购物广场和邻里商店的业态,家乐福开创了大型超市经营模式,麦德龙则创立了适合现代需求的仓储商店模式。同时,他们还不断地依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已有业态进行改良,沃尔玛完善了折扣商店和仓储商店,翠丰的百安居和廷格尔曼的欧倍德则对家居商店进行了补充,马莎则开创了百货商店只卖自己品牌商品的先河。与这些国际零售巨头相比,我国零售企业进行业态创新的能力和意识都明显不足,基本上是模仿他人的零售业态,这样很难竞争过发明这些零售业态的国际零售集团,国际零售集团最担心的不是谁模仿他们,而是谁创造了新的零售业态。但国内企业对这些技术还不熟悉,对业态形成规律缺乏认识,因此还没有显现出创造新型业态的卓越能力。

(二)快速扩张能力

对于快速扩张能力,我们用现有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来评价。前者表明以往增长速度带来的结果,后者代表当前的增长速度。

1.经济规模。统计数据表明,中外样本零售企业规模指标差距显著。2003年我国10家大型零售企业的收入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的均值分别为人民币137.8亿、2.2亿、68.6亿、14.6亿,占国外企业均值的2.6%、1.0%、2.5%和1.6%;最优值则分别为426.5亿、6.4亿、293.5亿和44.4亿(上海百联),占国外企业最优值(沃尔玛)的2%、0.5%、3.4%和1.2%。中国10家样本零售公司的收入总额为1378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国外样本企业均值的四分之一。从营业面积来看,我国企业整体均值仅为63.4万平方米,为国外企业平均营业面积1272万平方米的5%,差距较大。

2.发展速度。在成长性指标方面,我国企业发展较快。2003年我国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平均达到了39.4%,其中北京物美以76.3%的增长率高居榜首,而相应时期国外企业平均值仅为-0.7%,增长最快的沃尔玛也仅为11.7%;同时,国内企业营业面积增加速度的平均值为36.5%,远远高于国外企业的4.2%,其中发展最快的苏宁电器增长速度为67.9%,远远高于沃尔玛的8%,充分体现了我国零售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态势。另外,国内企业的利润额增长速度平均为17.1%,从表面上看比国外企业的23.1%略低,但事实上这种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结合前面我国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和营业面积增加速度这两项成长性指标,无论从平均值还是最优值来看都显著为国外企业平均水平的6-9倍,而利润额增长速度略低于国外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零售企业虽然规模在迅速扩张,但由于经营较为粗放,成本、费用没有

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利润增长缓慢。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规模越大,绝对值增加明显,但相对值增加不明显;反之,绝对值增加不明显,相对值增加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的8年,沃尔玛的开店速度是每年平均2-3家;在70年代的10年,每年平均增加26家;在80年代的10年,每年平均增加100余家;90年代的10年,每年平均200余家。虽然每年店铺增加的数量大大超过六、七十年代,但是增长比例却小于过去。因此,国外样本零售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快于在全球的增长速度(见表4)。

(三)营销管理能力

对于营销管理能力,我们用每平方米营业额和每人实现的营业额来衡量。这两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零售公司的整体营销管理水平和能力。

1.每平方米营业额。国内样本零售公司每平方米营业额平均为2.1万元,约占国外企业的40%;而从单个企业来看,国美电器的4.2万元/平方米虽然不如伊藤洋华堂的8.5万元/平方米,但却超过了沃尔玛的3.8万元/平方米。

2.每人平均营业额。国内样本零售公司人均营业额平均为71万元,约占国外企业的30%;从单个企业来看,国美电器以160万元/人为国内企业之最,虽然无法与伊藤洋华堂的237万元/人相比,但也超过了沃尔玛的141万元/人。

上述数据说明国内样本企业的平均营销水平和能力较国外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即使有些国内企业营业额指标接近了国外样本企业的均值,但是其业绩的取得是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上,说明综合营销能力较弱。零售公司的综合营销能力是指找位(选择目标顾客)、选位(确定满足目标顾客的利益定位点)和到位(产品、服务、价格、地点、环境、沟通等要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国内零售公司常常在营销的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在综合营销能力方面,与国外零售公司还有明显的差距。有关北京物美和家乐福的营销能力比较研究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这一点[10]。

(四)成本控制能力

对于成本控制能力,我们选择平均毛利率和营业费用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前者表明控制

进货成本的能力,进货成本越低,毛利率越有增高的空间;后者表明经营成本控制的能力,费用越低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或是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统计数据表明,国内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平均值仅为10%,而国外知名企业的则达到了28%,差了18个百分点;从最优值来看,国内的华润万家达到了17.5%,而国外的法国春天和英国翠丰则达到了惊人的37.7%和36.8%,这充分表明我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国际领先水平差距很大。在毛利率如此低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费用自然必须大幅削减,使得经营管理费用率平均仅为6.1%,与国外的22.6%相比,似乎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应该看到,我国企业的这个指标数据是“病态”的,应该理解为缺乏正常的扩大销售的营销支出,这个问题带来的销售份额萎缩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凸现出来。

因此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不在于压缩必要的开支,而在于零售流程的高效率和供应链系统的高增值,正像沃尔玛公司一位经理所言:其实办公、差旅、人力资源剩下的成本永远是小头,而运营和物流才是最大的一块。沃尔玛的运营成本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进货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例为3%(行业平均水平为4.5-5%),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2%(行业平均水平为5%),商品损耗率为1.2%(行业平均水平为3-5%)。

(五)财务运作能力

对于财务运作能力,我们运用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评价。前三个指标评价融资能力,后一个指标评价偿债能力。

1.内部融资能力。国内企业营业利润率的平均值为1.5%,较国外企业的4.3%低了2.8个百分点,排名第一的北京物美为3.1%,仅是英国玛莎的32%。因此,依靠经营获利进行内部融资以支持企业规模扩张的能力非常有限。从资产运营能力来看,中外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差距不明显,分别为5.7%和6.5%,最优值分别为苏宁电器的16.5%和沃尔玛的15.1%;而总资产周转率方面,我国企业较高,达到了3.14,而国外企业为1.67,最优值则分别为苏宁电器的6.7和沃尔玛的2.6。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的运作效率已经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企业规模较小、总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价值不高有很大关系。

2.偿债能力。中外企业的指标水平相近,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系数、流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率的均值分别为0.71、32.09、0.93和4.23,国外企业则分别为0.68、9.93、1.11和4.70,二者在统计意义上并无显著差异。

但是,另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零售企业利润率低,短期负债率大大高于国外企业,而且几乎没有长期负债,这就意味着国内零售公司偿债能力低,债务成本高,一方面难以用利润支持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只能寻求外来资金支持规模扩张,这必然加大国内企业被国外企业收购和兼并的风险[11]。

四、讨论

从竞争能力来看,我国的零售企业在业态创新、快速扩张、成本控制、营销管理、财务运作等方面均处于明显劣势。在业态创新方面,超级市场、购物广场、仓储商店、便利商店、折扣商店以及邻里商店等现代零售成功模式都是国际零售企业的大胆创新,而我国的零售企业还没有结合中国零售市场特点进行业态创新的意识或举措。在快速扩张方面,我国零售企业的经济规模大大小于国外企业,销售额和店铺面积的增加速度虽然高于国外企业,但是利润的增加速度低于国外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我国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只有10%,远低于国外企业的28%,这反映出我国企业经营仍显粗放,采购成本过高,成本、费用控制能力亟待加强。在营销管理方面,我国企业营销意识有待加强,营销技术仍不够丰富,必须加强整体营销的概念。在财务运作方面,我国企业的平均利润总额仅为国外的1%,营业利润率仅为国外企业的35%,利润增长率略低于国外企业,这表明内部融资渠道不会顺畅;而反映杠杆结构和短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比率和流动比率与国外企业无显著差异(见表5)。

*注:均值检验假设H0:中外样本没有显著不同;H1:中外样本具有显著差异。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如果检验结果拒绝H0,即认为中外样本具有显著差异,否则认为中外样本没有显著不同。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意识正在觉醒,产业整合的步伐正在加快,2003年

我国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到39.4%、营业面积增加速度接近36.5%、个别优势企业的单位面积和人均销售额接近国际水平。因此,只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宏观指导,发挥本土企业和本地市场的独特优势,就有机会塑造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国商业联合会.2004中国零售业白皮书[R].北京:中国商业联合会内部发行,2004

[2]吴晓云.论加入WTO后中国大型连锁零售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及战略构想[J].管理世界,2002,(10):65-75

[3]荆林波等.新世纪我国流通企业的经营战略定位[J].管理世界,2002.,(12):114-119

[4]王晓芳.零售业战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3,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59-64

[5]刘国平,庄贵军,周筱莲.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4.,(8):99-101

[6]田村正纪. 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上下)[J].中国流通经济,. 2004 ,(5-6):8-11,4-8

[7]沈西林.企业竞争力的层次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0,(3):64-66

[8]王明夫.企业竞争力——上市公司兴盛之道[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4-45, 80-82

[9]杜纲,崔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层次——纬度结构及其评价判定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38-142

[10]申建刚,杨念梅.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研究[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4-12

[11]郎咸平,孙捷.中国零售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J].商学院,2003年4月8日:25~26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复习进程

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 陈敏 一、中国零售业困境分析 西方零售业经历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了像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等一大批巨型零售企业,创造了百货、超市、仓储俱乐部等零售业态,相对于中国零售企业而言,具有规模、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三到五年将逐步取消对地域、数量、外资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的零售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临巨大挑战。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如何,能否在与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经历了自1978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尤其是在1992年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以后,获得巨大的发展。目前已打破百货商店单一业态的格局,形成了百货、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格局。 引人注目的是在与传统百货业的竞争中,以连锁超市为主的连锁经营形式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97年开始,中国百货业进入全面萎缩阶段,百货业的主导地位被动摇。 面对这些现象,新兴业态、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人认为目前零售业已步入连锁经营的时代。对于处于困境的百货业态为主的企业,人们也纷纷建议企业改变业态形式,实行连锁经营。但从连锁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面对外企的巨大冲击,改变业态形式,连锁经营是否能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绩效状况表明,简单的转换业态形式和采用所谓的连锁经营形式并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关键是对零售企业进行经营绩效的深入分析,探求业态转换和连锁经营模式内在的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有关因素,借助这些因素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争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历程分析 零售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有其自身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根据我国2001年8月推出的《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业态的分类主要依据零售业的选址、规模、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店堂设施、经营方式、服务功能等确定。目前,我国零售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i]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如果以业态的发展为标志,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1992年尤其是1996年以来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常常关系的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战略资产.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然后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再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容,最后提出打造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字:市场经济核心竞争力战略 abstract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ociety, nurture and develop core competencies for an enterprise is crucial, which often involves the company's survival, only the forma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n the business will have their own strategic asse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en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finally proposes ways to buil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摘要】本文以苏宁云商为案例分析对象,以核心竞争力模型为理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新型零售企业京东商城与处于转型期的苏宁云商,得出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期 所显现的竞争力缺失,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探究问题根源,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关键字】零售核心竞争力资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改变了商业价值链,更深刻影响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家电网购全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根据《2009年家电网购市场报告》预测,2010年家电网购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家电网购市场的诱惑,传统家电零售必然要开辟线上销售,抢占网购市场。同时随着实体店成本的增加,对上游供应商价格控制的减弱,家电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构建新型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苏宁云商的转型目前来看并不十分成功。从苏宁云商电子商务(苏宁易购)这一块来看,截至2012 年12 月,中国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与自主销售式)排名依次为:排名第一的是天猫,占52.1%份额;京东商城名列第二,占据22.3%份额;而苏宁易购位居第三位,仅仅具有3.6%的市场份额,同时作为传统优势的3C及家电类产品在网购市场也远远落后天猫和京东。[1]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苏宁云商在传统零售业转型不是很成功。为了研究传统零售企业在转

型中出现的竞争力缺失,我们拿家电零售业网购巨头京东商城与苏宁云商进行比较分析。 二、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模型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提出,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能使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赋予额外的价值、能使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竞争优势资源、稀缺资源、不可模仿资源、不可替代资源、持久资源[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能够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 1.竞争优势资源,指能够利用外部的机会降低潜在威胁并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零售行业拥有相对完整的上游供应商资源,若能与之达成战略联盟,则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成本降低以加强优势;其次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亦能创造出竞争优势资源。 2.不可替代资源,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将其替代。零售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中间位置使其拥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其自身也在销售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形成电商与店商的结合以及以云商为代表的多种经营战略,加强在现代产业中的竞争力。 3.持久的资源,资源的贬值速度越慢就越有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产品、管理、技术、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同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零售业在长久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具有一定的顾客忠诚度。在销售的同时,也展现了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指引零售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竞争能力分析 (一)苏宁云商简介 苏宁云商(原名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10年,苏宁云商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并进入中国香港和日本地区,拥有近1500家连锁店,员工15万人,2010年销售收入近1500亿元,名列中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前三强,《福布斯》全球2000大企业中国零售企业第一。预计到2020年,网络规模将突破3000家,销售规模突破3500亿元。[3]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 竞争优势资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美国篇---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美国戴尔(Dell)公司是美国的一家著名计算机生产销售公司,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不仅设计、生产、销售桌上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及网络服务器,还销售外围设备和软件,并提供服务和支持程序。公司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办事处,产品和服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有47,800名雇员。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98年《商业周刊》评选"IT百强"戴尔公司名列第一,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戴尔公司经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网站。戴尔PowerEdge 服务器运作的https://www.360docs.net/doc/5f6086612.html,网址覆盖84个国家的站点,提供28种语言或方言、29种不同的货币报价,目前每季度有超过10亿人次浏览。戴尔公司创建后即实施差异化战略,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和制造产品,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上,形成了震撼全球商界的"戴尔模式",构建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迅速崛起成为"IT新霸主"。 戴尔公司在《财富》2003年度世界500强排序第105位,年营业收入354.04亿美元。 一、电脑界"后起之秀"的发家史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1983年,迈克尔·戴尔还是一个在宿舍向电脑爱好者兜售磁盘驱动器的德克萨斯大学一年级学生。1984年,迈克尔·戴尔退学后,集中精力从事电脑业务,在一家小店铺的柜台上,开始仿制装配电脑,并命名为"有限电脑"。当时,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戴尔公司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绕开经销商"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迈克尔·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于是开辟了一条直销的供货渠道。1985年,戴尔公司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1987年,戴尔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1988年,戴尔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1990年,迈克尔·戴尔被美国《公司》杂志评为年度企业家。戴尔公司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1991年,戴尔公司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1992年,创建仅8年的戴尔公司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500强企业。1993年,戴尔公司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并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1995年,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每股100美元,为发行价的11.76倍。1996年,戴尔公司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戴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f6086612.html,开通,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戴尔股票普通股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一. 核心竞争力概述 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写作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情形是美国和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多个过去占有优势的经营领域中败给日本的公司。通过比较研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现了日本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战略意图。NEC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然后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视为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培育核心竟争力并不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研发投资,也不意味着垂直整合。 ???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把已有的业务抱成一团的粘结剂,而且还是新业务开发的引擎。像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产品背后是几个共享的核心竞争力。各种各样的业务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处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同的业务恰恰是脉络分明的。一比如,正是佳能在光学、成像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它得以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相机和扫描仪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多元化经营和进军新市场或许也要以它们为依据,而不仅仅是看市场的吸引力。 如果一家公司在核心产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就有能力影响相关应用领域与最终产品的发展。 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企业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企业能够胜过其它企业的最有利的优势。现如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的复杂起来,同时竞争的对手也逐渐的强大起来,显然怎样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

目录 引言 (5)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5) 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 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7) 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 (8) 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8) 2.1.1人力资源 (8) 2.1.2管理体系 (8) 2.1.3企业的技术 (8) 2.1.4企业的外部环境 (8)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9)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9) 3.1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下 (9) 3.2中小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 (9) 3.3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10) 3.4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0) 4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4.1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11) 4.2识别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1) 4.3维护和提升不够 (12) 4.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12) 5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12) 5.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13) 5.2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互补 (13) 5.3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 5.4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14)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立足下去,只有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存。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力、财力、物力的综合较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只有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角度出发,通过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培养自己的独特的核心技术、探索与实施管理创新方法、谋求营销组合差异化突破、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等途径.分析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企业灵魂战略管理以人为本主人翁意识 一个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1】.核心竞争力,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竞争诸要素中最要的要素,通俗地讲就是“杀手锏”,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严密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和知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和“实施能力”和“以人为本”五个方面的实施能力与行为能力。 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灵魂。 企业文化是指由具有领导风范的组织领导并建设具有积极的、乐观的、奋进的、发展的和创新的有序的战略组织形式的机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人气”,是企业的核心,是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的进步程度。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包装、设计、服务、制度、规范、标准等有形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无形的,比如企业精神、服务理念,以及企业所特有的氛围,这是深层次的内涵,是全体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发展、企业建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以苏宁云商为例 程云云汪晓莉杨景陆 【摘要】 新型零售企业京东商城与处于转型期的苏宁云商,得出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期所显现的竞争力缺失,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探究问题根源,并尝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字】零售核心竞争力资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改变了商业价值链,更深刻影响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家电网购全年销售额突破400亿元,根据《2009年家电网购市场报告》预测,2010年家电网购将突破10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家电网购市场的诱惑,传统家电零售必然要开辟线上销售,抢占网购市场。同时随着实体店成本的增加,对上游供应商价格控制的减弱,家电零售商发展电子商务,构建新型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势在必行。 然而苏宁云商的转型目前来看并不十分成功。从苏宁云商电子商务(苏宁易购)这一块来看,截至 2012 年 12 月,中国 B2C 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与自主销售式)排名依次为:排名第一的是天猫,占 52.1%份额;京东商城名列第二,占据22.3%份额;而苏宁易购位居第三位,仅仅具有3.6%的市场份额,同时作为传统优势的3C及家电类产品在网购市场也远远落后天猫和京东。[1]

图表来源: 1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苏宁云商在传统零售业转型不是很成功。为了研究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中出现的竞争力缺失,我们拿家电零售业网购巨头京东商城与苏宁云商进行比较分析。 二、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模型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G.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提出,其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能使顾客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赋予额外的价值、能使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竞争优势资源、稀缺资源、不可模仿资源、不可替代资源、持久资源[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能够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五种: 1.竞争优势资源,指能够利用外部的机会降低潜在威胁并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源。零售行业 拥有相对完整的上游供应商资源,若能与之达成战略联盟,则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成本降低以加强优势;其次拥有独一无二的产品亦能创造出竞争优势资源。 2.不可替代资源,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将其替代。零售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处的中间位置使其拥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其自身也在销售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形成电商与店商的结合以及以云商为代表的多种经营战略,加强在现代产业中的竞争力。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oc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 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

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

什么是商业零售业态

商业业态 什么是商业业态 所谓商业业态是指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 [编辑] 商业业态的形式及特点 商业业态包括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主题商城)、专卖店、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场等8种形式。各主要业态选址和经营特征如下。 1、百货店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进货、管理、运营,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1)选址在城市繁华区、交通要道。 (2)商店规模大,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3)商品结构以经营男装、女装、儿童服装、服饰、衣料、家庭用品为主,种类齐全、少批量、高毛利。 (4)商店设施豪华、店堂典雅、明快。 (5)采取柜台销售与自选(开架)销售相结合方式。 (6)采取定价销售,可以退货。 (7)服务功能齐全。 2、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 (1)选址在居民区、交通要道、商业区。 (2)以居民为主要销售对象,10分钟左右可到达。

(3)商店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 (4)商品构成以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为主。 (5)采取自选销售方式,出入口分设,结算由设在出口处的收银机统一进行。 (6)营业时间每天不低于11小时。 (7)有一定面积的停车场地。 3、大型综合超市 大型综合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 (1)选址在城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 (2)商店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 (3)商品构成为衣、食、用品齐全,重视本企业的品牌开发。 (4)采取自选销售方式。 (5)设与商店营业面积相适应的停车场。 4、便利店(方便店) 便利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的目的的零售业态。 (1)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所在地。 (2)商店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高。 (3)居民徒步购物5-7分钟可到达,80%的顾客为有目的的购买。 (4)商品结构以速成食品、饮料、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小容量、应急性等特点。 (5)营业时间长,一般在10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终年无休日。 (6)以开架自选货为主,结算在收银机处统一进行。 5、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指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 (1)由发起者有计划地开设、布局统一规划,店铺独立经营。

浅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3100字

浅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3100字 .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其基本特征,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新形势和强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大方面来阐述,从而得出: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稀缺性;跨国公司;企业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其在国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 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环境中支撑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供企业长期依赖并开发的核心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主要利润的源泉。核心竞争力它具备了以下六点基本特征: (一)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二)稀缺性。那些拥有了稀缺资源,且极有价值要素的企业,就能够通过优于其他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实现企业目标。 (三)知识性。如果核心竞争力要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在指导如何去做的知识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信息知识的基础上。 (四)系统性。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自身也是一个系统,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核心竞争力的??弱,与核心竞争力相配套的次能力体系完善与否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五)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必须独树一帜,且不容易被模仿和替代。 (六)持久性。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讲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并不是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永久不变的,而是要在变化环境中不断开发、维护已有核心竞争力,善于变更和培育新的核心专长。 2 跨国恭喜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环顾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虽然他们的主营领域就是他们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断努力,在各自的主营领域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一些文章连篇累牍地介绍海尔的各种不同的管理理论,“日清日毕”等;许多企业热衷于模仿格兰仕的“低成本规模制造”与“低价格占领市场”所获得的经营优势;联想的计算机“消费品化”也成为人们分析联想成功的秘诀。其实,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就是植根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结合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新形势 如果去看大多数500强公司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通过企业家的某种创造获得成功后,通常会采取三个步骤来获得持续的能力: (一)是为企业树立一个长期的企业目标,为员工树立一个人性化的核心价值观。比如SONY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树立的长期目标是成为世界著名企业,而为员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是:“(1)提升日本的文化和国家地位;(2)勇为先锋,不甘人后,挑战极限;(3)鼓励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美国着名管理学着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提出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力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因于偶然的产品发展或者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他们认为:“能够使竞争力独树一帜的能力才可称为核心能力。”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着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起源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那样:“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企业某种关键资源或关键能力的组合,是能够使企业、行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实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 特征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延展性);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有用性)。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就长远来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独特性)。一般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对竞争对手而言越高的进入壁垒,核心竞争力结构中的智能化成分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便可凭借其核心竞争力获得越长期的竞争优势;叠加性。即两项或多项核心能力一经叠加,可能会派生出一种新的核心能力,而且这种新的核心能力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 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探析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 要因素,提出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1.1人力资源的价值性 一种资源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之源必须能为企业增加价值, 进而要求其本身也必须有价值。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收益等方面,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工时提高成品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随着,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以及物质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易于丧失,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1.2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全球到处都有失业者存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世界显然是劳动力过剩的,人力资源是不稀缺的。假如人力资源供给是同质的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员工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人力资源不可能被认为是稀缺的。而实际上人力资源是异质的,认识能力在人力资源中是正态分布的,因此,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是稀缺的。其次, 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某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发生,也会表现出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1.3人力资源的延展性 一种企业能力如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它必须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人力资源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战略协同效应,对人力资源所掌握的某一核心竞争力进行扩散、溢出,从而使人力资源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扩散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4人力资源的缄默性 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及延展性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但如果其竞争对手能够模仿这些特性,那么一段时间后其竞争优势难以保持,通过市场的调节,这种优势就是变成平势或者劣势。而实际上,一种资源能够被模仿首先需要竞争者必须准确地确认竞争优势之源;其次,竞争者必须能够准确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8-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f6086612.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工程<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 ),男,四川成都人,博士。 【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