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合集下载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选择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选择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选择题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实践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实践和认识相互依赖,相互贯通3.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的真理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B.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与实践认识无关越是能推动认识的发展C. 在实践中人们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D. 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实践4. 下列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5.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 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B. 只有通过理论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C. 只要通过实践就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D. 通过理论验证认识的正确性是最可靠的方法7. 下列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B. 通过理论也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C. 真理不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D. 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8. 下列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真理性C. 理论不能作为检验标准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 下列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B. 通过理论推导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C. 通过个人经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 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10. 下列关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真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人们对它们的正确反映B.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C. 通过个人经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 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哲学原理-认识论

哲学原理-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之“认识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①从主体看:A.客观因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B.主观因素—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因: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地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原理:(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X围。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原理:(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X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且是认识的源泉。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感知外部世界,并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人们的认识。

正如马克思所说:“不经过实践的直接证明而掌握真理是不可能的。

”实践能够促使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规律和发现问题,为认识世界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促进感性认识的形成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直观、具体的理解。

通过实践,人们通过感官获取信息,感受到事物的属性和规律。

例如,幼儿通过摸索和观察的实践活动,能够对周围环境形成直观的认识。

2. 实践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将具体的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取共同特征并归纳出规律,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概括性的认识。

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形成理论知识和行动指导,对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和解决。

3. 实践促进认识的深化和完善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验证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层次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实践的不断实验和验证,人们的认识会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正。

二、认识是实践的目的认识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思想准备和指导。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得出正确的观点、制定科学的方案和有效的策略,从而引导实践的进行。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指导实践认识是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它能够为实践提供方向和目标。

例如,科学家在开展实验研究时,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来指导实践活动,确保实践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2. 认识推动实践的创新认识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促使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人们能够挖掘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潜在规律,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各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87页)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

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就必然要反对形形色色的先验论和唯心论,世上绝无“生而知之”和“不学而能”的人。

实践出真知,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实践。

这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无必要事事直接经验。

就每个个人的知识而言,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中学来的。

不过,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

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社会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会成为一种巨大力量,把认识推向前进。

社会实践不仅提出新的课题和需要,而且给解决课题、满足需要积累了经验和提供手段。

凭借实践提供的经验和手段,使新的问题获得解决,认识和知识便得到了发展,即把认识引向了深入和产生了新的知识。

实践还推动着主体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是说,实践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这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确定,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动力。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抽象总结而产生的。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知识,通过实践探索世界的规律,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发展出了具有高度抽象概括能力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没有认识,就没有实践。

2. 认识是实践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认识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义。

认识通过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得出了更为科学、准确的结论,并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因此,认识是实践的动力,是促进实践发展的重要手段。

3. 实践和认识相互促进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的关系表现为: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和能量,而认识又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案。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实践需要设计合理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方法,而正确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在科学研究中,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推断,为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4.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进行更为丰富的实践体验,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实践提供了更为精准、高效的支持,同时也为认识提供了更为丰富、深入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动力。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未来二者将继续努力促进彼此的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 到 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
课堂小结: 1、实践的特征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 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 • • •
例题.“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 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 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 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 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判断: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检验认识”的含义;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 是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 者是否符合。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B、主观认识(人)和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都 不能充当标准 ——C、只有通过实践这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经检验 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 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 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事物,联系 着客观事物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问题:有人说,通过看书和接触其他媒体(广播、 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获得认识,因此,实践 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你的看法怎样? 获得 知识 的途 径 直接经验 通过亲身实践 获得的认识 通过他人或其他 媒体获得的认识
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哲学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哲学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知识与技能(1)识记:是实践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2)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相结合的必要性;(3)能力:通过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特别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来源2、过程与方法发展的动力(1)过程: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决定认识唯一检验标准目的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2)方法:讲授、举例、辩论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2)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通过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引言: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辨证统一的。

前两章分别介绍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发展认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用真理性的认识指导实践,从而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

那么,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第一节:实践出真知。

导入新课:马克思生前最喜欢的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

”船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二)自主、合作、探究一、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1、实践的含义。

简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

简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

简述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1)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又通过实践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如果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2)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在新的时代,面对着各种诱惑和考验,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能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成为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而且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即“真理的标准”。

(4)其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重视从书本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二者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所学的理论不至于变成僵化的教条。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反之,离开实践,认识就不可能获得。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目的,而且是认识的来源,它为认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5)在新的时代,面对着各种诱惑和考验,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能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成为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6)总之,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是指人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最后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的需要,并为人的需要服务。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实践对认识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与检测: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与检测:必修4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浚,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 理矣。”
5 / 17
选自《庄子·秋水》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受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水平的制约。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知识经纬
(3)客观事物也无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为认识的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
(4)只有实践是主观和客观联系的桥梁。实践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 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 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 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 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 就是错误的。
【知识清单】 1.真理是标志_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真理与__________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如果超出
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都会变 成谬误。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审题过程:
首先,审设问,题目明确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因此我们要明 确这一原理所包含的知识层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基本明确本题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结合材料,加以阐释。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与中介实践就是实践主体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运用各种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使世界日益从自在世界转变为人类世界的能动的过程,也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过程都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个方面构成的。

实践或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或认识能力的人,是人类活动中唯一能动的要素。

实践或认识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

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客体。

人类实践或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自动界、人类社会等物质对象,也可以是主观的思想、理论、世界观等精神对象。

实践或认识中介则是指社会主体在探索或改造现实世界的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既包括人们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人们的肉体,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因此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等于主观。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类实践和认识范围内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的对象,也包括精神的对象,也不等于客观,因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等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2.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同时客体也能对主体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实践主体在人类意识的指导下可以运用实践中介能动地改造实践客体,实现主体的对象化或主体客体化。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另一方面,在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中,客体也会反过来制约、影响主体,实现客体主体化。

因而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一方面表现为人化自然,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的自然化。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课件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PT课件2
3、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书 本知识和参加实践的关系?
直接经验 参加实践
间接经验 认真学习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基 础
生产活动
自然知识
1、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2、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
变革社会的活动 科学实验
社会知识
新课题、新要求
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生产实践
P126
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狄德罗(法)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汉)
生命的起源
自然发生说:
特定的环境下会产生特定的生命类型。

腐肉 可以 生蛆
生命 可以 自然 发生
检验
曲颈瓶实验,
高山实验
生命 无法 自然 发生
屠龙之技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自然科学的认识是为人们的 物质生活服务的, •社会科学的认识是为解决社 会问题服务的。 科学的珍贵价值就在于它能 够应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
天圆地方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圆地圆说(张衡 浑天说):
天为鸡子,地为鸡黄,中为水气。
天球地球说(托勒密)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所获 得的认识正确与否, 要根据客观实践如 何而定。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
鲁迅
•除了实践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丁舒珊的幸运:网络和先进的天文科技 在国内,小的望远镜是不可能观测到小行星的,需要大 型的望远镜和先进的探测设备。如果发现了一个天体是 移动的,并且确认这是一个天体,那么这很有可能是一 颗小行星。
2、实践为人们提供新的 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看到了太阳黑子、 月球上的群山阴影、 木星较大的4個卫 星以及金星。 伽利略于1609年创制的折射式透镜望远镜 清楚地观看出木星 的8個较大的卫星。 牛顿于1668年创制的反射式望远镜,可 消除透镜造成的色差缺点。

政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政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人,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从输羊血直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 ③输羊血的成功和大量受血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 成功及又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的惊人死亡,直至最 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 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④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 现人血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 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
案例导入: 在我国明朝时期,有个名叫王阳明的年轻人, 坐在竹前静静地看着竹子,直到病倒。人们以为他 在欣赏竹林风光。然而他却是在思考哲学道理。 书上说“格物致知”,即从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 王阳明就想竹子是客观事物,我去看竹子,看看能 不能“格物致知”。一直到他病倒,他也没能得出 竹子的道理来,于是,他作出一个结论:格物致知 是错误的,知识不能从研究客观事物中得来。他断 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 理”。
②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 验;二是通过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但不管是直接经验还 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拿破仑为了独霸整个欧洲大陆,发动了对沙皇俄国的战争, 由于所带食物经过长期远征,已腐烂变质,不得不撤离莫斯 科回国。回到国家,他向全国发布了一道奖赏令:谁能使食 品长期贮存不变质,可得巨赏。法国的食品制造专家尼可 拉· 阿培尔最先用“加热杀菌”的方法将食物高温杀菌,然后 用铁罐式瓶子将食品密封。尼可拉把一只重1.8公斤的肉罐头 经过长期存放后打开,罐内肉竟香美如初。从此,罐头食品 开始流行起来。 请探究: 食品防腐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它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一号”奔向 月亮并环绕月亮 采集月表数据
嫦娥二号”奔向月亮, 为“嫦娥三号”的着陆 器着陆月表做准备,进 行关键技术试验,探索 了技术途径,如降落相 机等技术、高分辨率成 像
嫦娥三号”携带的 “玉兔号”月球车在 2013年成功软着陆于 月表,并观测月亮上 的星空。(突破了着 陆减速、自主导航控 制、月面生存、月面 自主导航等技术。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提出 新问题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产生 新要求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促进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锻炼 实践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
3.(实验求证)多层蒸馒头上层先熟, (视频)
温故知新:
•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2.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 3.实践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③ 社会历史性
【西红柿的故事】
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 果,称之为“狼桃”,只用 来观赏,无人敢食。
1.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哲理相同的是( )
B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 告诉了我们(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3.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
总结: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
间,作了如一何番证调明查研黄究鼠,狼先后不解是剖偷了鸡近5专00家0只?黄鼠狼,
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 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 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 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 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 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 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 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 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 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学实验实践)
落月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 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下吗?
获得认识 的途径
直接经验
直接通过实践获得
通过学习知识
间接经验 ——或从别人那里
获得
通过实 践获得
注意: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考考你
举例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的成语、俗语
原理内容:
①正确的认识、科学 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 的指导作用; ②错误的认识、不科 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 引向歧途。
基础
实践
认识
反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
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方法论: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 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我们的探测器可以环绕月球, 继而实现无人登月,最后载 人登月。认识月球的目的究 竟是为了什么?
21世纪将有更宏伟的计划——长久性的驻扎月球。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
图式:实践——认识——实践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哪些名言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
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
学以致用 ——目的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来源 吃一堑,长一智 ——动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检验标准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动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来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检验标准
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嫦娥四号”携带新月球车在2019年1月
完成(发射在20定要搞探月工程?中国探月工程 总设计师吴伟仁这样回答:“一个民族如果不抬头 仰望星空,只埋头看脚下,是没有希望的,也是 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能 够把我们这个航天大国建设成为一个航天强国, 不再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而是能够领先世界水平 那是我们这几代人的梦想。”吴伟仁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嫦娥一、二、三、四号的背后是什么推动着我们对 月球的认识步步深入?(视频一)
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庞大的月亮探测计划,这一庞大的计划
主要3大步,分别是“绕”、“落”、“回”
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 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 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 柿的食用之谜。
西红柿的食用之谜的揭开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六课:注重实践 寻求真知
•第二课时: •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学习目标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实验观察——如何辨别生鸡蛋与熟鸡蛋?
归纳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羽毛与锤子谁先落月?
1971年,阿波罗15号登月,宇 航员大卫•斯科特做了一个物理小 实验——他将一根羽毛和一把锤子 同时丢下,由于在月球表面不存在 气体的阻力,只受重力作用的羽毛 与锤子同时落月。
宇航员的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