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疾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特定的疾病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两种。

DSM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其最新版本是DSM-5。

DSM-5对各种精神障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

该手册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病程和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评估,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诊断工具,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与DSM相比,IC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系统,其最新版本是ICD-10。

ICD-10不仅包括了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还对其他各种疾病进行了分类和编码。

在ICD-10中,精神障碍被归类为F00-F99的范围内,包括了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心理发育障碍等多种疾病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诊断参考。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情感、思维、行为和感知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其次是病程和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等信息;最后是功能障碍,包括社会功能、学业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受损程度。

在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症状和表现,结合病史和病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诊断标准不是简单地根据某一项症状或表现进行判断,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诊断。

此外,精神疾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心理或躯体疾病,避免误诊或漏诊。

在进行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门诊特殊疾病等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门诊特殊疾病等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门诊特殊疾病等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11.20•【字号】渝医保发〔2020〕68号•【施行日期】2020.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精神卫生正文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精神类”门诊特殊疾病等有关事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医疗保障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为保障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精神病类疾病医疗费用待遇,加强和规范门诊特殊疾病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精神,现将有关门诊特殊疾病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增精神类疾病门诊特殊疾病病种(一)将六种重性精神病中的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范围(具体保障指南见附件1、2、3);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为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疾病的慢性病。

(二)将阿尔茨海默病纳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疾病范围(具体保障指南见附件4),阿尔茨海默病为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疾病的重大疾病。

(三)报销比例1.重性精神病:参保人在门诊发生的医保范围内的费用按项目进行结算,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报销比例为80%;居民医保按照门诊特殊疾病中慢性病的报销比例执行。

2.阿尔茨海默病:实行年度限额结算,一个自然年度基金支付限额为6000元,参保人员当年新增特病不足一年的,报销限额按月计算。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报销比例为80%;居民医保按照门诊特殊疾病中重大疾病的报销比例执行。

二、调整部分病种保障范围调整门诊特殊疾病病种“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和晚期的镇痛治疗”的保障范围,将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磁共振扫描(项目编码:2102XXXXX)”类检查按医保属性纳入保障范畴;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要因病施治、因病施检,做好参保人门诊病历的记录,确保合理诊疗,确保患者正常享受门诊特殊疾病待遇。

六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

6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一、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变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要点: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

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

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重性精神病是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根据国际上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重性精神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以及心理状态,结合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首先,重性精神病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由于重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与其他精神疾病或身体疾病的症状有时会有所重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排除。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确保最终的诊断准确无误。

其次,重性精神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症状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等。

这些症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并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才能被认定为重性精神病的症状。

另外,重性精神病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程特点。

重性精神病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的,症状持续存在并且逐渐加重。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程特点,包括病前的个性特点、社会功能状态、病程的起始和发展过程等,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重性精神病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

重性精神病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这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总之,重性精神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病程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影响,结合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帮助。

精选-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精选-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六种重症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一、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1)联想障碍(2)变妄想⑶幻觉⑷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3、严重程序标准: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诊断要点:1、必须符合躁狂或轻噪狂发作,混合性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 2 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对象

[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对象

[重性精神病管理制度]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对象重性精神病精神病是一个不太精确的称谓,广义上它包括所有的精神障碍,狭义上主要是指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给精神病下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已达到自知力严重缺乏的程度,患者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或不能保持与现实恰当接触。

本章将重点讨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的表现、病因、诊治方法,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也一并讨论。

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phrenia)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多方面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我国此病发生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

,女性多于男性,经济水平高的居民患病率低。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因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发病有一定影响,部分患者有脑结构形态和发育上的异常。

有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遗传度为70%,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家族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6.2倍,单卵双生同病率为70.6%,而异卵双生只有17.1%;若父母同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有40%的患病危险性,父母之一是患者,子女患病危险性为7%~17%。

精神分裂症还与器质性因素和生化因素有关,患者早年多有围产期损害史,如母孕期并发症、先兆流产、难产、窒息或产伤等;从小有步态、姿势、平衡协调运动、肌张力等异常征象,神经系统发育延迟,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结构异常有关,如大脑皮层轻度萎缩,脑室扩大,边缘系统和间脑病理改变等。

患者中枢多巴胶能系统活动过度,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

社会心理因素中受到强烈剌激、委屈和讽刺,亲人死亡或重病,离异与失业,学习工作负担过重,升学考试失败,早恋受挫等等均可诱发精神分裂症。

患者病前性格特征是:内向,孤僻胆小,依赖性强,主动性差,话少,怕羞,敏感等等,这些虽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但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素材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素材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治疗

1.分裂情感性躁狂的治疗
(1)急性期治疗:对这一状态的精神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是氯丙嗪和锂盐。


(2)维持治疗:锂盐可用于维持治疗及预防 躁狂型或双相型复发。锂可通过胎盘,影 响胎儿发育。妊娠前3个月要慎用。

(3)部分双相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病人及难
治病例的治疗:除抗精神病药物和锂盐外,
【典型病例】



某女,19岁,因两周来异常兴奋,挥霍乱花钱而就 诊住院。 患者近两周来,情绪异常愉悦,整天兴高采烈,忙 东忙西的,自我感觉良好,喜欢逛街购物,乱花钱, 买些不实用的东西,打扮花俏一改以往。话多,滔 滔不绝。精力旺盛,晚上忙忙碌碌到后半夜。进入 病房后丝毫不当成是住院,说是来疗养的。蹦蹦跳 跳地跑来跑去,很热情的与医生、护士打招呼。说 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围观病友哈哈大笑。 诊断:躁狂症
重性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
七师精神病医院 张志玲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
1.精神分裂症
2.双向障碍
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4.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5.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6.偏执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
致残性,
反复发作的,
终生性疾病。
精神分裂症

定义: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
可考虑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单独或合并使用,合并用药要注意药物副
作用。
分裂情感性抑郁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
郁药物合并使用对精神病性抑郁是一个可
供选择的方案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
嗪类)和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和单胺氧化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精神疾病是指由于生理、遗传、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所致的对个体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异常的一类疾病。

精神疾病的诊断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首先,精神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其中,临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例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而幻觉、妄想、情感不稳定等则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表现。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需要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如《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与相关健康问题》(ICD)。

这些标准对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特征、病程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诊断依据。

另外,精神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是否受损。

例如,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过度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强迫行为而无法正常社交。

这些功能受损的表现也是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后,精神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项指标或者症状。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客观的诊断。

总之,精神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过程,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并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是否受损。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精神疾病的诊断准确、科学,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
精神卫生法解读
(精神卫生法第八十三条)
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 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 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 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 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 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 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 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 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 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 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 事务的精神障碍。
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条,即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 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 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诊断结论 ,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 自身的危险的;(二)已经发生伤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 人安全的危险的。 第三十二条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 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 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 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 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精神障碍 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其监护人应当同意对患者 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 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 2012年版)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 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 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6种)发病时,患 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 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自身或他人人身安全的 行为,长期患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
二、填写字迹清晰,工整,易于辨认。 三、患者信息的完整性:

重性精神病临床症状诊治常识

重性精神病临床症状诊治常识


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狂
执状偏态
急性妄想发作
偏执狂



临床特点: 缓慢且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伴有相应的情感 和意向活动,人格保持较完整。 临床类型:诉讼狂,色情狂,夸大狂,嫉妒狂 系统妄想:是指妄想建立在与患者人格缺陷有关 的一些错误判断或病理思考的基础上,妄想的结 构有层次,条例分明,推理过程有一定逻辑性, 内容不荒谬,妄想不泛化,不伴有幻觉,坚信不 移。
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



时间:8-10周 药物: 1、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三 氟拉嗪,氟哌啶醇,舒必利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 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其它药物治疗
1、长效针剂: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 酸酯,长效利培酮微球 2、长效片剂:五氟利多等
2、第二次是在20世纪中叶,随着胰岛素疗 法、电休克疗法的采用,特别是精神药物的 不断出现,精神病院如雨后春笋大量发展, 许多精神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 治愈的曙光出现
3、第三次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达到高潮、现 在仍在不断发展的社区精神医学。当时在欧美等国,随着精神 药物的大量应用,治疗精神疾病成为可能,精神病院越办越多, 甚至出现了数千病人人的医院,而由于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 单一药物治疗及其副作用,使病人尽管精神症状得到控制,但 却严重脱离社会,无法重新生活工作,不少病人出现精神衰退, 成为“社会”残疾人。另一方面,虽然精神病院越来越多,却 仍是人满为患,大量的精神病人在社会上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管理和帮助。有鉴于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首先发端于 欧美国家,产生了社区精神卫生,其宗旨是将精神病人置于开 放的正常社区环境中,对病人实施综合性的治疗、康复措施, 其目标是:不仅仅控制疾病,更重要的是使病人得到精神康复, 重返正常社会。

变态心理学基础精讲 第一讲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变态心理学基础精讲 第一讲 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一讲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框架图一、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1、以经验为标准(1)以病人自己的主观体验为标准:是病人的内省经验,自己的感觉,焦虑、抑郁、不适等。

(2)以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观察者的内省经验,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

2、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为标准(1)是否符合社会规范(2)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3、以统计和测量结果为标准心理活动与大多数人比较,特别考虑同龄人的心理状态是否一致,多以心理测量法为工具,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两端的被视为“异常”。

有时某种心理特征的一端并非不正常,如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

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4、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医学模式常用标准:主要根据致病因素(如物理、生化、生理心理测查的结果)和症状的存在与否进行判断,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怀疑有病,必须找到病理解剖或生理变化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临床医生广泛采用,认为有心理障碍的人脑部应当有病理过程存在,大脑中有精细的分子水平的变化,这种病理变化才是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根据。

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

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常用诊断标准:(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出现症状多久)、排除标准。

(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多轴诊断系统:AxisI临床障碍;AxisII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AxisIII医学状况(是否患疾病)AxisIV心理社会和环境(社区、失业)AxisV功能整体评价(3)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为精神障碍,CCMD系统在许多方面与ICD系统相似。

二、重性精神病的界定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标准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个体。

具体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医学、法律和社会福利体系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被确诊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诊断过程通常包括症状评估、心理测试、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2. 症状严重度标准:患者的症状必须严重到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这可能包括持续的幻觉、妄想、极端情绪波动、严重的认知功能受损等症状。

3. 功能受损标准: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无法独立完成基本的自理和社交活动。

这可能表现为无法独立生活、工作、学习,或需要持续的监护和支持。

4. 疾病持续时间标准:患者的症状必须持续一定时间(通常是数月或数年),并且无法通过常规的治疗方法有效缓解或治愈。

5. 社会功能丧失标准:患者的精神疾病导致其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可能导致就业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标准通常是综合考虑临床诊断、症状严重度、功能受损程度、疾病持续时间和社会功能等因素进行评估的。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关专业机构、政府部门或保险机构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症状学标准、严重性标准、时间标准以及阴性标准。

1. 症状学标准:诊断精神疾病时,医生会根据症状学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某种精神疾病的特征性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内心被揭露体验、有被洞悉感、有被控制体验、有思想插入感、出现特征性言语幻听、出现特征性妄想、有特征性思维障碍、出现特征性紧张症状群、出现青春症行为等。

2. 严重性标准:要符合三点要求,包括不能客观评价现实或事物、生活无法自理、丧失自知力。

3. 时间标准:症状至少出现了三个月的时间。

4. 阴性标准:不符合意识障碍、情感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六大类精神病的诊治

六大类精神病的诊治

第一章六大类精神疾病概述1、精神分裂症2、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4、偏执性精神障碍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精神发育迟滞第二章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楚,智能尚好,局部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局部病人可保持痊愈或根本痊愈状态。

一、流行病学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顶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15~25岁,女性稍晚。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因素:遗传因素;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子宫内感染与产伤;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社会心理因素等。

三、临床表现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或评论性的,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的方法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1〕妄想妄想的荒唐性往往显而易见。

〔2〕被动体验患者常常会出现精神与躯体活动自主性方面的问题。

被动体验常常会与被害妄想联系起来。

患者对这种完全陌生的被动体验给予种种妄想性的解释,如“受到某种射线影响〞、“被骗服了某种药物〞、“身上被安装了仪器〞等等。

〔3〕思维联想障碍直觉同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谈“费力〞。

患者在交谈时经常游移于主题之外,尤其是在答复医生的问题时,句句说不到点子上,但句句似乎又都沾点儿边,令听者抓不住要点〔思维散漫〕。

病情严峻者言语支离破碎,根本无法交谈〔思维破裂〕。

〔4〕思维贫乏根据患者言语的量和言语内容加以推断。

语量贫乏,缺少主动言语,在答复以下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否〞,很少加以发挥。

同时患者在每次应答问题时总要延迟很长时间。

即使患者在答复以下问题时语量足够,内容却模糊、过于概括,传达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3、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

精神病患者分级标准

精神病患者分级标准

精神病患者分级标准
精神病患者的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或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分类系统来确定的。

这些分类系统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方法来描述和分类各种精神障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病患者分级标准的概述:
1. 轻度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但仍然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

他们可能经历情绪波动、焦虑、轻度抑郁或轻微的认知障碍。

2. 中度精神病:症状更加明显,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患者可能经历更严重的情绪波动、抑郁、焦虑、幻觉或妄想,但仍然能够部分维持日常功能。

3. 重度精神病:症状非常严重,显著干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患者可能经历严重的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认知障碍或行为异常,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密切的监护。

4. 极重度精神病:这是最严重的级别,患者可能失去对现实的感知,出现严重的自残或攻击行为,可能需要紧急的医疗干预和强制
住院治疗。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CCMD--- I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一、症状标准:1、反复出现的言语行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回忆,妄想心境,妄想悟性)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诡辩症;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主要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

A、临床分型: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人仅以易激惹为主。

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常见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模板
• 常见精神疾病 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
精神分裂症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 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 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
发病率:国内3━5‰,国外3-10‰,城市>农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WHO在1986年的研究:精 神分裂症在不同的人群的发生频度相似。
7、睡眠的需要减少; 8、性欲亢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 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病程标准:≥一周 四、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
治疗
一、碳酸锂;0.8-1.5g 血锂浓度 0.81.4mmol/L 二、氯丙嗪等 三、SSRI(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再摄取抑制 剂)
3、青春型:青春期起病,发病急,病情进 展快,已思维破裂,情感变化喜怒无常,且与环 境不协调为主,可有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 进。预后较差。
临床类型
类型: 4、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主要表
现为行为杂乱无章,幼稚愚蠢,日渐加重的孤僻, 失眠,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早期不易引起家人的重视, 不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病因
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 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 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而 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 化异常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临床表现
可有情感高涨、低落以及与此相关其他精神 症状的反复发作、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因而 其临床症状特征可按不同的发作方式分别叙述。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有 下列3项 (若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重性精神疾病的六个病种

重性精神疾病的六个病种
• 严重程度: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障碍。
•精选ppt
偏执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 1、妄想为偏执性精神病最突出的精神症状。 • 2.妄想并不荒谬离奇 , 即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 ,或事出有
因而查无实据 。有些病人,可能需详细调查,方能确定为妄想。 • 3.妄想特点为呈一种或一整套完整的妄想 , 即系统性妄想。 • 4.妄想持久 ,至少持续数月 ,长者达数年 ,甚至终生。 • 5.最常见的妄想内容为迫害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夸大
重性精神疾病的六个病种
定义及临床特点
•精选ppt
重性精神疾病的六个病种:
• 1、精神分裂症 • 2、双相情感障碍 • 3、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 4、偏执性精神病 •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精选ppt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 精神分裂症 , 旧称早发性痴呆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 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 ”。病程多迁延 , 易复发 ,多次发 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 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 ,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 交谈
•精选ppt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 2、明显的思维松弛(散漫)、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
贫乏 •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 4、被动、被控制 。或被洞悉体验 •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 7、情感倒错 ,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 ,或愚蠢行为 •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精选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種重性精神病病人診斷標準
一、精神分裂癥:
診斷標準:
1、癥狀持續至少1個月。

2、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 (1)联想障碍(2)变妄想(3)幻觉(4)情感障碍(5)行为障碍(6)被动体验(7)意志减退
3、嚴重程序標準:自知力喪失或不全,或社會功能明顯受損,或現實檢驗能力受損,或無法進行有效交談。

4、排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以及精神活性物質,非依賴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并排除心境障礙。

二、雙相情感障礙
診斷要點:
1、必須符合躁狂或輕噪狂發作,混合性發作及抑郁發作的癥狀標準
(一)噪狂发作:(1)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2)思维奔逸
GAGGAGAGGAFFFFAFAF
(3)意志增强(4)其它:常有睡眠需要减少,食欲、性欲增强等。

(二)抑郁发作: (1)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表现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2)生物学特征性症状(食欲降低,体重下降,以及心境低落呈晨重夕轻的节律变化)。

(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2、严重程序特点:躁狂、抑郁发作及混合性发作均可能使病人感到痛苦,或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损害,但轻躁狂发作时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害或程序很轻。

3、病程特点: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至少持续存在2周以上。

三、偏执性精神障碍
1、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妄想内容不荒廖离奇,不怪异,不泛化,较为固定和系统,带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解释,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常见的妄想有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

2、一般很少或不伴幻觉。

GAGGAGAGGAFFFFAFAF
3、除了妄想内容相关的异常情感和意向行为外,患者其他的个人行为基本没有损害,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4、病程及严重程序要求:持续性病程,至少达3个月,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丧失。

四、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现或只相差几天。

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2、病程间歇性发作,症状缓解后间歇期无明显功能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

4、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部分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家病史。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1、癫痫史或癫痫发作的证据。

2、呈发作性精神障碍,一般历时短暂,有不同程序意
GAGGAGAGGAFFFFAFAF
识障碍,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3、持续性精神障碍,如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

六、严重精神发育迟滞
1、智力比正常人同龄人显著低下,标准智力测评的智商<70。

2、社会适应能力较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低下。

3、起源于18岁以前。

4、部分病人有某些特殊的体态、面容、躯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体征。

q23586 5C22 尢21353 5369 卩21800 5528 唨sL25287 62C7 拇Dv39491 9A43 驃s30283 764B 癋
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