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研究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历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2. 学术写作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学生需要掌握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成果。

3. 学术交流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包括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等方面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4. 跨学科能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历史学硕士项目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进行研究和分析,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历史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优秀的学术写作和交流能力,以及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历史学研究人才。

这些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历史学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研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与教学论则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

为了培养优秀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以期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参考。

一、专业背景1.学科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它既关注教学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又关注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与效率。

2.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理论基础,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a)必修课程-教育哲学与人类学-课程理论基础-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开发与管理-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b)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设计-专业发展与实践-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心理学2.实践环节a)教学实习在相关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教学实习,学生需要实践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论,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方案。

b)毕业论文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并撰写一篇毕业论文。

论文需包含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展示学生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三、评估体系1.学期评估学期评估以课程任务、课程笔记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旨在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

2.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学年论文、学位论文、教学设计实训和课程设计实训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考核,展示他们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效果1.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教学工作、教育研究、教材与教辅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2.继续深造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展该领域学术。

五、总结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优秀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本文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逐渐展开。

作为一位拥有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深知一个优秀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将用意识流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一份关于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语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1.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熟悉我国语文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掌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语文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2.专业课(1)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2)语文教学方法论(3)语文教育史(4)语文教育心理学(5)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3.选修课(1)古代汉语(2)现代汉语(3)外国文学(4)文学理论(5)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三、实践教学1.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了解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教育调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育调查,了解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3.教育论坛:定期举办教育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活动1.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提交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3.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实际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

科研实践及毕业论文为一年半。

三、研究方向1.教学原理2.课程原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语文、数学)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大部分。

应修总学分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0学分,专业学位位课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选修课12学分。

入学前CET-6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或取得CET-6合格证书的研究生免修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课程。

(一)必修课1.公共学位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二选一) 2.5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3)英语 6学分2.专业学位课(10学分)(1)教育学原理 3学分(2)学习理论 3学分(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 2学分(二)选修课1.方向选修课(1)教学原理方向(10学分)教学原理 3学分教学设计与教学技术学 2学分学科教学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美术、音乐) 3学分国外教学理论流派 2学分(2)课程原理方向(7学分)课程原理 3学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 2学分国外课程理论流派 2学分(3)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语文)(7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原理 3学分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2学分小学语言教材研究 2学分(4)小学学科教学原理方向(数学)(7学分)小学数学教育学 3学分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2学分数学教材理论 2学分(5)任意选修课教学思想史 2学分教育心理学问题研究 2学分教学艺术论 2学分教学测量与评价 2学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 2学分中小学课程问题研究 2学分(三)补修课程随本科生修读或安排集中授课,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告记录。计 1 学分,为研究生必选内容。 3. 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少于 8
个月。开题报告须公开进行。 4.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须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报告的次数不少于 3 次,形式和
范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 5.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提出毕业申请,进入论文评阅环节,论文评阅由三位专家
128000MX002 外国语课
60
3
80
4
开课 学期

Ⅰ、Ⅱ
备注
学科 基础课
232000MX001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232000MX002 中外教育思想史专题
232000MX003 教育研究方法
60
3
60
3

教育学一级学

科学生必修
80
4 Ⅰ、Ⅱ
专业 主干课
232000MX314 教育史前沿问题研究 232000MX315 中外教育名著研读 232000MX316 中外教育比较史专题

教育学 一级学科
603ⅠFra bibliotek学生必修
80 4 Ⅰ、Ⅱ
专业 主干课
232000MX308 232000MX309
课程论专题研究 教学论专题研究
232000MX310 社会科学的数据分析
60
3

课程与 教学论专
60
3

业必修
40
2

232000MX618 课程设计与评价
40
2

232000MX619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附录一:课程设置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1
主要研究方向: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2、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3、教育社会学4、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5、校外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教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主要研究方向:1、课程理论与实践 2、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4
主要研究方向:1、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2、高等教育比较研究3、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4、英才与健康教育比较研究5、教育政策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5
主要研究方向:1、幼儿园课程2、幼儿教师教育3、学前比较教育4、学前教育政策
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1主要研究方向:1、记忆,2、语言认知,3、生理心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202
主要研究方向:1.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 2.动机研究进展 3。

个性与社会性 4.宗教心理学5。

情绪与适应 6。

测评与诊断研究进展 7。

情绪与认知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403主要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决策;2、教育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教科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理论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5
主要研究方向:1、幼儿园课程2、幼儿教师教育3、学前比较教育4、学前教育政策。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概述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高等院校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2.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和较高教育研究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支持。

3. 课程设置3.1 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内容,如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选修课程研究生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研究、跨文化教育、课堂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4. 实践环节4.1 教学实习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一定的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生将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实习,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2 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

通过独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或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生能够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5.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论文。

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级学科下的⼀个⼆级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也是⼀门新兴的学科。

⽬前该学科正朝着新的、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的课程教学改⾰。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教师教育改⾰和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政部门、⾼等院校和中⼩学所需要的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才。

具体培养⽬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的⽂化素养;2.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教学改⾰与研究的能⼒,能独⽴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作;3.具有⼀定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4.具有运⽤⼀门外语进⾏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够⽐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献资料的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6.具有较⾼的信息素养,能够利⽤信息技术进⾏学习和研究。

三、研究⽅向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如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改⾰等问题。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般为三年,⾄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式与⽅法硕⼠研究⽣的培养实⾏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式。

导师是硕⼠研究⽣培养的第⼀负责⼈,教育科学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科学学院硕⼠研究⽣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学科简介:此专业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岗位专业需求,培养特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培养方式: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

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进行,实行学分制。

同时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互认。

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与实行基地合作培养研究生。

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必修环节: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共22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研究与创新,使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把我院的这一学科研究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A:课程论B:教学论C:学科教学论三、专业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二)学位专业课(三)专业选修课A:课程论B:教学论C—1数学教学论C-2物理教学论C-3化学教学论C-4生物教学论C-5地理教学论C-6科学教育教学论C-7信息技术教学论C-8历史教学论C-9英语教学论C-10语文教学论C-11音乐教学论C-12体育教学论C-13美术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教学和教育科学的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宽厚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课程和教学论发展的动向和趋势;2、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3、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能够承担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4、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2、课程与教学管理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

对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取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3个学期,总学分不低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1、学位课程(23学分)(1)公共课程:8学分(2)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3)专业课程:9学分2、非学位课程(10学分)(1)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2)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3)公共选修课程: 2学分3、学术活动(2学分)(1)科研成果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其他成果 1学分(2)学术报告至少听6次、公开做1次学术报告 1学分4、实践活动(2学分)(1)教学实践不少于36学时 1学分(2)社会实践答辩前至少完成1篇社会实践报告 1学分5、补修课程(不计学分)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2-3门,每门课程不少于54学时,不计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它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敬业,开拓进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3、具备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进行有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外语能力。

5、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研究。

6、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方向一: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八: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九: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十: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招生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复式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时间的分配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

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选修课、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的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学位课和必修课一般在前三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问养德并重,重视研究生的整体发展。

从“做人”和“做事”、进德与修业两个方面培养研究生,把培养思想态度、人生追求、专业修养和学术道德有机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历史学科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的研究与创新,使历史学科教学论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将其推向更高层次。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能够对现代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三、研究方向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历史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认识其规律。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以高师历史教学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和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问题研究为主要特色。

主要侧重研究中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历史教学对策研究、高师历史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要求教育科学不断地去开拓新视野,发展新思维,适应新环境。

其中历史教育学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更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问题、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问题及培养中学历史师资的高师历史教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门、深入、高层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特别及时的,它能从总体上去探索和揭示历史教学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帮助历史教师解决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推动历史教学工作沿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学习成绩和学位论文优秀者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未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者延期答辩。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对研究生的指导以导师为主,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

导师既要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又要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

3.硕士研究生培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学术氛围中,使研究生受到良好的陶冶,得到很好的锻炼。

4.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在阅读指定书籍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鼓励研究生认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发展创造性思维,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课,在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如果与本科生能够同时进行考试的课程,必须与本科生同试卷进行考试。

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
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时)有教学实践(助课、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硕士研究生应在第5学期进行历史教育教学实习,完成教育教学实习获得0.5学分,在第4学期末进行专业实践考察,并写出调研考察报告,获得0.5学分。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

开题报告主要以公开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在第3学期期末,开题报告通过后记1学分。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可以以专题性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在一年时间以上,论文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客观考察和分析研究问题,切忌有抄袭行为。

论文的答辩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三)专业选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