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历史学科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目前,本学科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的研究与创新,使历史学科教学论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将其推向更高层次。

二、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能够对现代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三、研究方向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历史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认识其规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以高师历史教学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和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问题研究为主要特色。主要侧重研究中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历史教学对策研究、高师历史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要求教育科学不断地去开拓新视野,发展新思维,适应新环境。其中历史教育学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学历史教育更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中学历史教学改革问题、历史教育技术与教学问题及培养中学历史师资的高师历史教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门、深入、高层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特别及时的,它能从总体上去探索和揭示历史教学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帮助历史教师解决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推动历史教学工作沿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

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学习成绩和学位论文优秀者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未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者延期答辩。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的指导以导师为主,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既要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又要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本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

3.硕士研究生培养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学术氛围中,使研究生受到良好的陶冶,得到很好的锻炼。

4.培养形式应灵活多样,在阅读指定书籍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研讨式、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鼓励研究生认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发展创造性思维,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培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课,在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八、其它培养环节说明

1.补修课程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均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补修课程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协商确定,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如果与本科生能够同时进行考试的课程,必须与本科生同试卷进行考试。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

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时)有教学实践(助课、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硕士研究生应在第5学期进行历史教育教学实习,完成教育教学实习获得0.5学分,在第4学期末进行专业实践考察,并写出调研考察报告,获得0.5学分。

3.文献阅读报告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培养单位在为每名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应制定经典文献阅读计划,并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未完成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4.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开题报告主要以公开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在第3学期期末,开题报告通过后记1学分。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以专题性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的撰写必须在一年时间以上,论文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客观考察和分析研究问题,切忌有抄袭行为。论文的答辩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见53-54页)

(二)学位专业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