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微生物组对脂肪沉积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朱伟云;余凯凡;慕春龙;杨宇翔【摘要】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4(026)010【总页数】6页(P3046-3051)【关键词】肠道微生物;微生物-肠道-大脑轴;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机体整体代谢【作者】朱伟云;余凯凡;慕春龙;杨宇翔【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消化道微生物研究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猪的生长依赖于饲料营养物质在机体内的一系列转化和代谢,因此机体的健康营养代谢是猪高效健康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机体内,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首先经过动物胃和肠道代谢,也称肠道首过代谢(intestinal first-pass metabolism),再经过肝脏代谢进入靶器官进行代谢沉积,促使机体生长,因此,营养物质的肠道代谢成为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键。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猪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其肠道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营养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的发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探讨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率和猪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猪的生理特征和胃肠道结构与功能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猪的胃肠道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在猪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与宿主营养代谢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尤其是对植物纤维素的分解。

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宿主无法合成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如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这些物质对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营养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猪体内一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宿主的营养代谢过程。

例如,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猪体脂肪的代谢过程。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营养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影响猪的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从而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

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猪的免疫状态,维持宿主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对猪的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以某养猪场的实际生产为例,通过给猪喂食含有益生菌的饲料,可以有效地调整猪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降低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证明了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之间的确存在密切关系。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之间存在着复杂而重要的关系。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猪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和猪的健康状况。

未来,随着微生物组学和营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实现对猪肠道微生物群的精准调控,以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发酵对饲料中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对饲料中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752023年40卷第7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微生物发酵对饲料中营养成分消化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张 黎(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仲村畜牧兽医站,山东 临沂 273300)0 引言我国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迅速,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对肉食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尽管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改善动物的表现,但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残留及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肉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

目前许多欧洲发达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抗生素,我国被批准使用的抗生素数量和种类也在减少,但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不添加抗生素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制成功成为了低成本生产高质量猪肉的有效途径之一。

微生物发酵饲料不仅可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还可生产无药物残留的高质量猪肉食品,在满足食品绿色安全的同时提高人们身体素质。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根据微生物本身的代谢情况,人为自主调控,将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通过微生物处理而降解或者合成。

微生物发酵可降解饲料中的毒素物质,合成各种有利于种猪只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

该方法产生的饲料更易于动物采食和消化吸收,不仅无毒无害、作者简介:张黎(1970—),男,汉族,山东省平邑县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营养含量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猪场生产成本。

微生物发酵饲料能给动物提供大量维生素和菌体蛋白等营养成分,从而保护猪只健康,维持机体肠道菌群平衡,给人们提供绿色安全、高质量的猪肉食品,成为了目前国内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

大量试验表明,微生物发酵饲料与添加抗生素的常规饲料相比,对猪只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有相当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一般多应用于仔猪和育肥猪的生产上。

本试验就微生物发酵饲料展开研究,分析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猪场效益的影响,为微生物发酵饲料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

关注脂肪利用率,提升猪场效益

关注脂肪利用率,提升猪场效益

关注脂肪利用率,提升猪场效益整理张立福现代养猪业发展迅速,对猪场生产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影响猪场生产成绩的重要部分—饲料营养,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众多饲料营养中,能量显得特别常见特别重要。

哺乳期的母猪,维持自身生理活动和泌乳需要大量能量,当能量不足时,母猪体内的脂肪组织就会主动分解,甚至动员体蛋白以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不但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导致母猪使用年限缩短,而且引起仔猪的腹泻等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断奶仔猪由于从母乳到变为采食饲料,加上其胃肠道容积及消化能力有限,日粮的能量营养也很难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

仔猪和母猪的能量要求很高,达到了3250kcal/kg、3300kcal/kg,这光凭植物性原料己经难以达到如此高的能量要求。

脂肪的能值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延长其在胃肠道的消化时间,所以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以很好的满足猪的能量要求。

饲用脂肪种类较多,通常按来源可将其分为植物性脂肪、动物性脂肪及饲料级混合脂肪。

植物性脂肪常见的有棕榈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油等,通常从油类作物的种子中获取,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形成乳化微粒,能被肠道很好的吸收,但其在畜禽机体抗氧化能力也较差,价格高。

动物性脂肪有猪油、牛油、鱼油等,从动物组织中获得的,它们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植物性脂肪相反,难以形成乳化微粒被消化,必需脂肪酸容易缺乏,但价格较低。

混合脂肪是用不同植物油、动物油混合而成,它们的特点也介于植物性及动物性脂肪之间。

一般认为植物性油脂与动物性油脂具有协同作用,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动物性油脂的消化率所以,日粮中动物性脂肪与植物性脂肪的通常按照一定比例添加。

一、脂肪对猪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肪是构成猪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猪的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组织器官均含有脂肪。

脂肪是形成新组织及修补旧组织所不可缺少的原料。

2、脂肪是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猪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约30%是由脂肪氧化产生。

猪肠道微生物与机体营养代谢

猪肠道微生物与机体营养代谢

猪肠道微生物与机体营养代谢导读营养物质在动物肠道内的代谢影响动物体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

因此,认识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是提升动物生产性能的关键。

饲粮中营养物质首先经过动物体的胃肠道被消化吸收,在胃酸、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消化酶和相关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其次再经过肝脏、肾脏的代谢作用,进入到靶细胞中沉积,从而实现畜禽的生长与发育。

猪肠道内栖居着复杂多样、种类繁多的微生物,随着宿主细胞的进化而变化,从而形成动态的微生态平衡。

肠道微生物在畜禽的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供给,又调控着动物体的生理机能,并且防治疾病的发生。

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与其调控技术。

猪在出生前胃肠道没有细菌,出生24h内,肠道内定植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细菌。

随着日龄的增长,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度随之提高。

育肥猪肠道内以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为主,约占99%,少量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定植在宿主肠道内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利用。

同样,不同的膳食水平也会制约着微生物的生长与增殖。

营养物质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互作机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维持着肠道微生态平衡。

1肠道微生物与蛋白质代谢1.1 肠道微生物对机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蛋白质主要在小肠部位被消化吸收,部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可进入大肠被微生物发酵。

在机体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发挥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参与了来源于消化道和内源性蛋白质的代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肠上皮细胞对物质与能量需求。

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具有明显的固氮作用,减少N能量的损失。

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能够调控宿主肠道蛋白质的代谢,维持能量平衡,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和肽的利用水平不同。

朱伟云等体外研究表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的代谢效率不同,赖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的代谢率>90%。

基于16S rRNA测序探究杜洛克猪饲料利用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基于16S rRNA测序探究杜洛克猪饲料利用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基于16S rRNA测序探究杜洛克猪饲料利用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田威龙,司景磊,莫家远,刘笑笑,程锋,吕冬玲,李月月,陈奎蓉,梁靓,兰干球*,梁晶*(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摘 要:为探究杜洛克猪饲料利用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本研究计算了91头杜洛克公猪30~100 kg的校正饲料转化率(FCR),选择FCR数值最高和最低各10头猪分别作为HFCR组和LFCR组,采用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两组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组成与结构差异,并对差异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

结果显示:两组间肠道微生物在总体Alpha多样性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微生物组成上存在多个显著差异的菌属;Fi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为杜洛克猪的优势菌门,Prevotella、norank_f_Ruminococcaceae和Lactobacillus 是主要的优势菌属;在门水平上,HFCR组WPS-2的丰度显著高于LFCR组;在属水平上,HFCR组个体中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unclassified_o_Bacteroidales、norank_p_WPS-2和rc4-4的丰度显著高于LFCR组,Collinsella、norank_f_Enterobacteriaceae、Staphylococcus、1-68和norank_o__Streptophyta的丰度显著低于LFCR组。

KEGG分析发现,LFCR组和HFCR组肠道菌群基因主要富集在Amino sugar and nucleotide sugar metabolism、Purine metabolism、Glycolysis/Gluconeogenesis和Pyrimidine metabolism等功能通路,但在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肠道微生物提高猪的饲料利用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数据基础。

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的影响

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的影响

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的影响作者:姬文菲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年第2期姬文菲天津科技大学 300457摘要:为了掌握猪肠道微生物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育肥猪增重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猪肠道微生物在育肥猪饲料添加剂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将6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肠道微生物。

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末体重提高了4.41 kg(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0g(P<0.05),料重比降低了0.08(P<0.05),表明猪肠道微生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增重。

关键词:育肥猪;增重;采食量;料重比肠道是动物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也是最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库。

长期以来,抗生素类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其导致的动物肠道菌群失衡和内源性感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1]。

肠道微生物取自于健康动物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经特殊工艺制备而成,将其替代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改善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动物肠道健康和提高生长性能[2]。

本研究利用分离鉴定的猪源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备混合菌粉,将其替代抗生素作为育肥猪的饲料添加剂,研究探讨其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影响,为提高育肥猪增重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猪肠道微生物在育肥猪饲料添加剂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肠道微生物。

猪源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均从健康猪肠道中分离,将其分别发酵、干燥后以1∶1比例做成菌粉,混合菌粉中的活菌总数达109CFU/g。

(2)育肥猪。

体重约为38~4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由张启才养猪场提供。

(3)试验设计。

将60头体重约为38~40kg的育肥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育肥猪,每组设3栏,每栏10头猪。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肠道微生物混合菌粉,试验期为60天。

肠道微生物作为环境因素调节脂肪储存资料

肠道微生物作为环境因素调节脂肪储存资料

肠道微生物作为环境因素调节脂肪储存和能量摄取、吸收或储存有关的非认知性的减少的药物作用靶点被发现,这和全球性的肥胖有重要关系。

肠道微生物对食物中多糖的加工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发现对成年无菌(GF)C57BL/6小鼠用正常饲养动物的盲肠微生物处理过后,在忽略食物摄取的情况下喂养14天,增加了60%的身体脂肪总量和胰岛素耐受性。

对无菌小鼠和正常饲养小鼠的研究表明微生物促进了肠道内的单糖吸收,最终诱导了肝脏脂肪的新合成。

禁食诱导脂肪细胞因子(Fiaf),一种血管生成素样蛋白,在正常饲养小鼠的肠上皮细胞中被选择性的抑制。

对无菌小鼠和正常饲养小鼠,普通小鼠和Fiaf基因敲除小鼠的分析表明,Fiaf是一种循环脂蛋白脂肪酶抑制剂,它的抑制作用对由微生物引发的脂肪细胞中三酸甘油酯的沉积必不可少。

对Rag1—/—动物的研究表明这些宿主反应并不需要成熟的淋巴细胞。

我们的发现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从饮食中获取能量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5亿人超重,其中有2.5亿人属于肥胖。

这种增长的流行病威胁着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引起了一些并发症,包括II 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在美国,64%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促使卫生局把这种状况看作是如今公众健康最大的威胁。

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终身的、对体重控制有意义的饮食习惯改变。

因此,改进食物成分或者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来减少能量的摄取、吸收和储存对公众的健康有长足的重要性。

人类的肠道中含有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群。

这些群落至少包含着1013个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大约有500—1000个种类,他们总的基因组大概是人类的100倍。

我们可以把微生物看作是新陈代谢的器官,这个器官能精确的调控我们的生理机能——但是我们自身却没有进化出这个器官。

这个器官能处理我们食物中其他难以消化的部分,比如植物多糖。

明确微生物控制的信号通路为找到新的作用靶点以促进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机会。

211182930_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182930_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112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3年40卷第4期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王如霞(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肉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越来越关注猪肉中的抗生素激素超标等问题,对肉的品质也越发讲究,在此背景下,使用低成本微生物发酵饲料用于规模化生产育肥猪受到了许多关注。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指利用微生物的自身代谢活动,将饲料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成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同时对饲料中一些有害或不利于畜禽生长发育的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而得到的饲料。

微生物饲料绿色环保,经济高效,且对饲料安全保障具有明显提高效果,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养殖业中,在养猪业中由于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高饲料利用率以及其可以促进仔猪断奶而经常应用于仔猪生产管理中。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加入微生物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断奶后仔猪的蛋白质消化,提高氨基酸的吸收率。

加入微生物发酵麦麸可以降低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提高泌乳母猪的催乳素含量,提高母猪生育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使用发酵饲料与正常育肥猪日粮玉米和麸皮的对比实验,根据猪的采食量以及体重变化、粪便情况、肉质情况进行比较评价,最后进行分析总结,为微生物制剂在育肥猪生产中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发酵原料制备发酵原料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原料豆粕、玉米粉和次粉均匀混合后按固液比2∶1加入浓度2%的发酵菌液,加入过程中持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随后装袋密封在室温条件下培养5 d 后,可用于制作微生物发酵的试验饲料。

其中,发酵菌液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按一定比例筛选配制的干酪乳杆菌和枯草芽抱杆菌。

1.2 试验饲料的制备对照组的基础日粮参考NRC (1998)营养推荐,具体组成为玉米60%,次粉15%,豆粕20%,以及某品牌育肥猪预混料(主要成分为食用盐,氨基酸,磷酸氢钙等)5%。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收稿日期:2023-01-08作者简介:王倩倩,女,1991年生,助理兽医师。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王倩倩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500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微生物发酵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在同群猪中挑选60头平均体重为60kg 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

2组均在相同条件下使用豆粕-玉米型日粮进行饲喂,对照组为常规饲料组(基础饲料添加抗生素),试验组是微生物发酵饲料(无抗基础饲料发酵处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饲喂微生物发酵饲料组的育肥猪生产性能更好,其中试验组料肉比显著增加,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也有所增长,但差异不显著。

对比微生物发酵对饲料中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发现,微生物发酵饲料组育肥猪的粗脂肪、粗纤维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而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微生物发酵饲料产生的育肥效果接近并优于添加抗生素的常规饲料,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均得到极大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育肥猪;生产性能;效益WANG Qianqian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Kenli District,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vince,Dongying 257500,China[Objectives]To study the effect of fermented microbial feed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fattening pigs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ermented microbial products.[Methods]60Tudor Ternary crossbred pigs with an average bodyweight of 60kg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ame her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treatment groups,each with 6replicates and 5pigs per replicate.Both groups were fed with a soybean meal-corn die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control group was a conventional feed group(basic feed supplemented withantibiotic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 fermented microbial feed (fermented basic feed without表1试验日粮配方及营养成分(风干基础)注:每千克猪预混料提供V A 200000IU 、V B120mg 、V B290mg 、V B640mg 、V B120.25mg 、V D 350000IU 、VE 430IU 、V K 340mg 、泛酸220mg 、烟酸440mg 、叶酸9.5mg 、生物素0.8mg 、氯化胆碱6g 、铁1.9g 、锌1.9g 、铜0.3g 、锰0.4g 、碘10mg 、硒12mg 、15%金霉素12.5g 。

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仔猪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仔猪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仔猪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生猪养殖业的高速发展,仔猪生长速度越来越快,转换率越来越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肠道发育不良、腹泻等。

而肠道健康是仔猪健康和高效生长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仔猪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有助于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高生产效益。

目前,有关脂肪来源对仔猪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对仔猪肠道发育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比较不同脂肪来源日粮对仔猪生长表现的影响;(2)比较不同脂肪来源日粮对仔猪肠道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3)比较不同脂肪来源日粮对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分为两组,每组12头仔猪。

两组仔猪分别饲喂不同脂肪来源的日粮,一组为饲喂植物油和动物油混合的配合饲料,另一组为饲喂动物油配合饲料。

在试验前、中、后期,分别对仔猪的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微生物区系进行采样和检测。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相对于饲喂动物油,饲喂植物油和动物油混合的配合饲料可以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2)相对于饲喂动物油,饲喂植物油和动物油混合的配合饲料可以显著促进仔猪肠道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发育;(3)相对于饲喂动物油,饲喂植物油和动物油混合的配合饲料可以显著改善仔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仔猪生产效益,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下一步,可以加强对不同脂肪来源日粮对不同生长阶段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仔猪养殖效益。

鉴别影响武夷黑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肠道菌群

鉴别影响武夷黑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肠道菌群

福建畜牧兽医第45卷第2期2023年鉴别影响武夷黑猪肌内脂肪含量的肠道菌群邓灼景1叶鼎承2*丁晓宁3甘雅婷3甘乾福3吴飞龙4(1.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35031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3.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福州350002;4.星源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福州350313)摘要肌内脂肪含量是表征武夷黑猪肉品质的关键指标。

肠道菌群在猪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武夷黑猪肠道菌群研究尚未开展,肠道菌群与其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仍旧未知。

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解析了武夷黑猪肠道菌群的组成,揭示了肠道菌群中的优势细菌主要来自厚壁菌门、普氏菌属、罗氏菌属、瘤胃球菌属、螺旋菌属、密螺旋体菌属等,它们可能与武夷黑猪脂肪沉积能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好等生理特性有关。

利用相关性分析,共鉴别了21个OTUs和8条功能途径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r|>0.35,P<0.05),大多数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的细菌可能通过调控多糖和氨基酸代谢来影响肌内脂肪沉积。

本研究的发现为生产实践中通过干预肠道菌群、促进武夷黑猪肌内脂肪沉积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武夷黑猪肌内脂肪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2-0009-05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affecting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in Wuyi black pigsDeng Zhuojing1Ye Dingcheng2*Ding Xiaoning3Gan Yating3Gan Qianfu3Wu Feilong4(1.Fujian Xingyua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Co.,Ltd.,Fuzhou350313;2.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350013;3.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College of Bee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4.Institute of Modern Recycling Agriculture,Fujian Xingyuan Agriculture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Co.,Ltd.,Fuzhou350313)Abstract Intramuscular fat(IMF)conten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meat quality of Wuyi black pigs.Gut microbiota exerts crucial roles in fat deposition of pigs.However,there is no research on gut microbiota of Wuyi black pig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intramuscular fat content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of Wuyi black pigs.We found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were mainly from Firmicutes,Prevotella,Rose鄄buria,Ruminococcus,Sphaerochaeta,and Treponema,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rong fatness deposition capacity,roughage-resis鄄tance,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Wuyi black pigs.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21OTUs and8functional pathway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MF(|r|>0.35,P<0.05).Most of IMF-associated bacteria could affect the intramuscular fat deposition by regulating polysaccharides and amino acids metabolism.Our findings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romoting intramuscular fat deposition of Wuyi black pigs via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Key words Wuyi black pigs Intramuscular fat Gut microbiota16S rRNA gene sequencing武夷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

猪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猪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1猪 生长 各 阶段肠 道微 生 物的 组成
猪肠道微生物系统并不是与生俱来 , 而是通过 与母猪阴道 、 皮肤 、 粪便及空气等的微生物接触 , 在 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稳定 的微生物群落( 孙笑
【 收稿 日 ̄ ] ] 2 0 1 7 — 1 0 - 2 5
属、 枝孢霉属 , 枝孢霉属和假丝酵母属 的丰度显著 增加 , 短梗霉属则显著下降( H u 等, 2 0 1 6 ) 。
广东饲料 第 2 6 卷第 1 2 期
2 0 1 7 年l 2 月
猪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董涛 陈嘉铭 左建军 冯定远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 东 广州 5 1 0 6 4 2 )
【 中I t t  ̄ ] ¥ 8 2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8 6 1 3 ( 2 0 1 7 ) 1 2 — 0 0 3 1 — 0 3
究提供理论基 础。
【 关键 词】 猪; 肠道微 生物 ; 多样性 ; 影响 因素
猪肠 道 既是 消 化器 官 也是 重要 的免疫 器官 , 如
非等 , 2 0 1 1 ) 。 猪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组成也有较 大差别。 仔猪 出生后 , 微生物迅速定植于肠道中。 由 于 此 阶段肠 道 充斥 着 大量 氧气 , 定植 于肠 道 的微 生
蓿可 增 加 盲肠 和 末 端结 肠 中梭 菌属 和粪 球 菌 属 的 数量 , 并 且能 够 减少 猪 链 球菌 的数 量 ; 添 加 纯 纤维 素 能够 抑 制 盲 肠 中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的 生长 ( Z h a n g 等, 2 0 1 6 ) 。其 中粪肠球菌 主要有产 丁酸盐 的作用 , 丁 酸 已被发 现是 一种 促进 健康 代谢 物 , 它 可 以诱 导 分

影响猪体对脂肪消化利用的两大因素

影响猪体对脂肪消化利用的两大因素

脂肪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大部分直接用于合成机体脂肪,小部分在体内氧化以ATP形式释放能量。

影响脂肪消化率的因素有很多。

一般认为,猪对大多数饲料原料的总肠道脂肪消化率为25%~77%。

1饲粮成分对脂肪消化利用的影响1.1饲粮纤维饲粮纤维降低了动物对脂肪的消化能力,Stahly指出,饲粮中粗纤维含量每增加1%,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降低1.3%~1.5%。

饲粮纤维使脂肪消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纤维加快了肠道食糜的流通速度和降低了肠道内脂肪的溶解性。

饲粮纤维也可以增加内源性脂肪的损失,如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酸和微生物等,导致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降低。

尽管饲粮中纤维素的含量及性质都会影响脂肪的消化率,但是饲粮中纤维素的性质似乎对脂肪消化率的影响更大。

饲粮中添加纯化的纤维素对脂肪消化率没有影响,表明纯化纤维素的简单化学结构对脂肪的消化率没有影响。

与此相反,可溶性的饲粮纤维增加了食糜黏度,从而影响脂肪酶的水解作用,与胆汁酸形成乳糜微粒以及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因此脂肪的消化率降低。

1.2饲粮蛋白质和矿物质饲粮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和动物胃肠道内的脂肪相互作用而影响脂肪消化率。

增加饲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可以提高回肠末端及总肠道的脂肪及脂肪酸的消化率。

饲粮蛋白质对脂肪消化率的特殊影响主要与蛋白质的质量和饲粮中的脂肪含量有关。

饲粮中蛋白质影响脂肪消化率的机制还不清楚,蛋白质对脂肪消化率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未消化的蛋白提高乳糜微粒稳定性有关。

饲粮中的矿物质也会影响脂肪的消化率,因为胃肠道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容易与长链脂肪酸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盐,直接影响脂肪的消化率。

在断奶仔猪和生长猪饲粮中,高含量的钙会降低脂肪的消化率,但是脂肪酸盐主要是在大肠内形成,因此不会影响小肠内脂肪的吸收。

1.3饲粮中的添加剂脂肪的消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脂肪的乳化及乳糜微粒的形成,因此添加外源性的乳化剂,如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等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

研究发现,在含有牛油的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卵磷脂或溶血卵磷脂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

猪胃肠道菌群的作用、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1

猪胃肠道菌群的作用、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1

猪胃肠道菌群的作用、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猪正常的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对猪的营养健康,防病能力以及免疫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猪的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和稳定,以利于维持或促进胃肠道的正常消化与吸收,正常的有益菌定殖于胃道粘膜上保护胃肠粘膜阻止其它病原菌的危害。

如外界环境或食物超出了机体所承受的能力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害细菌增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因此,只有清楚猪胃肠首菌群的作用,掌握影响猪胃肠道平衡调节的因素,才能有效的利用好猪胃肠道的有益群的作用,防止有害菌群的滋生。

1 猪胃肠道内菌群的组成、生长以及分布相关的研究资料表明,动物胃肠道内在出生前是没有细菌的,出生3h~4h肠道内才检测得出细菌。

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有一的定殖顺序: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哺乳期仔猪胃中有数量较少的细菌,哺乳期的仔猪胃和小肠有较多数量的乳酸杆菌和链球菌。

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应激和日粮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消化道的内环境发生了变化,菌群也就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数量和定殖位点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2 猪胃肠道菌群的作用2.1 有助于提高机体营养猪胃肠道菌群的代谢过程会产生易被猪的机体吸收的维生素和胞外酶产物,对营养、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猪胃肠道菌群在体内能合成有利于宿主生长和助消化的B族维生素;猪在盲肠中的菌群所产生有机酸,既可以为机体提供营养还能提机体对高蛋白质和能量利用,其乳酸菌所产生的乳酸有利肠道中钙和磷的络合,以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

2.2 可以拮抗病原微生物2.2.1 抑制外源菌生长与定殖猪胃肠道内定殖的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外源菌生长与定殖,可以预防猪的病害和促进健康生长。

专性厌氧菌代谢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会降低胃肠道pH和氧化还原电势,给外源菌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使肠内容物变酸,促进了肠蠕动,使外源菌未能定殖便已被排出;肠道菌与上皮细胞的紧密结合,对宿主细胞形成了占位性保护。

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猪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逐 步发展 形成 ~个稠 密的 、复杂 的微生物 区系 1 3 1 。 S wo r d s 等 。 研究仔猪从 出生到 出生后 1 2 0 d粪便 中
本身 器官没有 的功能 ,它可 以消 耗 、储存并 重新分
 ̄ -

z a  ̄ 量, 从而保持机体 的动态平衡 … 。 猪是单 胃动物 ,
拟 杆 菌 属 细 菌 则 逐 渐 成 为成 年 猪 结 肠 中 的主 要 的 厌
氧 菌群 ,由此说 明 ,猪肠道 中的微 生物 的确 立是逐
步 的 ,有一定顺 序的 ,并且在 胃、小肠和 大畅 中演
替 变 化 有 一 定 的相 似 性 】 。
1 . 2 猪肠道微生物 的组成
细 菌 、真菌 、占菌 、病
前是 无菌的。从一 出生 ,来 自母体和 周围环境 中的
微 生 物 就 开 始 迅 速 在 胎 儿 体 内定 植 ,随 着 动 物 的 年
发现 ,其 末端部 分的细菌 密度通常 增加 ,每克肠道
内容物 中微生物 细胞 的数 目高达 0 “~
个 ,大
致有 4 0 0~ 5 0 0 种 微 生 物 组 成 。 这 些 微 生 物 群 不

动物消化道的微生物群通常说可以看作 是其体
内 的 一 个 器 官 ,且 与 宿 主 之 间保 持 着 互 惠 共 生 的 关
龄 增长 、饲 养环 境 、采食方 式以及 食物形态 等的变
化 影 响 其 肠 道 微 生 物 从 一 个 简 单 的 、不 稳 定 的 区 系
系,但在机 体代谢 的过程 中 ,这 些微生物 具有宿主

摘 要 : 肠道微 生物群不仅为宿主提供 营养 ,也有利于维持其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保证肠道的健康和发育

肠道微生物对猪肌内脂肪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对猪肌内脂肪的影响

09-24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肌纤维直径、肉色、系水力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 IMF)含量等,其中,IMF是影响猪肉品质的关键因素,它对肌肉组织的感官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储藏性能等均有重要影响。

尽管猪脂肪沉积主要与宿主的遗传背景、食物及能量的摄入和消耗有关,但近年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可作为环境因子调控机体脂肪代谢。

探究肠道微生物对机体脂肪代谢调控的影响可为微生物调控IMF 提供研究思路,指导实际生产。

1 肌内脂肪概述肉品质主要以肉色、pH值、系水力、IMF及嫩度(剪切力)等指标作为客观考察依据。

IMF是沉积在肌束和肌纤维之间的脂肪,对猪肉的多汁性、柔嫩度、滋味、适口性和系水力等存在相关关系,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IMF富含磷脂,而磷脂是肉类风味成分形成的重要前体物质,且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对肉品质也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肌内脂肪本身有多汁感和爽滑感,可以改善肉的嫩度。

猪躯体组织中,脂肪组织是发育最晚的组织,而IMF则是脂肪组织中发育最晚的。

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动物体皮下脂肪厚度与IMF含量则取决于体内脂肪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动态平衡,受到脂肪的合成、分解及脂肪酸的转运等方面的调控。

IMF 均匀分布于肌肉组织,与肌肉中的膜蛋白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含量取决于脂肪的前体细胞(多小室脂肪细胞)的数量与脂肪合成蓄积的能力。

IMF的主要成分为磷脂(60%~70%),组成磷脂的脂肪酸主要是 C:16 和 C:8 脂肪酸,其含量达到98.5%,其他脂肪酸的含量很少。

IMF 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40% ~50% ,最常见的软脂酸(16:0)与硬脂酸(18:0),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多的是油酸(18:1)占40%~50%。

此外,还有亚油酸(18:2)、亚麻酸(18:3)、花生四烯酸(20:4)及不饱和度更高的脂肪酸,这几种脂肪酸含量在 5%以下。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及其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及其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及其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嗜酸乳杆菌是一种重要的发酵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的健康和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及其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从动物饲养的角度来看,保持动物的健康和提高繁殖性能是饲养者的关键任务。

嗜酸乳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

发酵饲料是利用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以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和全价饲料的品质。

嗜酸乳杆菌能够利用饲料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生成乳酸和其他一些有益物质,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在母猪饲喂中应用广泛。

母猪是猪群繁殖的关键,其健康和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到猪群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对母猪的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首先,嗜酸乳杆菌能够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如非淀粉多糖和纤维素,进而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

其次,在发酵过程中,嗜酸乳杆菌生成一系列有益物质,如乳酸、有机酸、维生素和酶等。

这些物质的产生促进了肠道环境的酸化和微生物菌群的平衡,降低了母猪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了消化道健康。

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还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饲喂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提高母猪的饲料摄入量和利用率,增加体重和体脂肪沉积。

这对母猪的营养储备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和体脂肪含量是影响母猪发情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其次,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还能够改善母猪的免疫功能。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有机酸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抗病能力。

这些有益物质的作用可以提高母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繁殖期间的疾病风险。

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有着积极影响。

通过改善饲料的可消化性、促进消化道健康、提高营养储备和增强免疫功能,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可以提高母猪的饲料利用率和体能储备,增加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因此,在母猪饲养中使用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是一种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值得推广和应用。

微生物组在猪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在猪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广东饲料 第 27卷第 1期 2018年 1月
微生物组在猪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焦 莉 (深圳市金锐生物科技有 限公 司 ,广东 深圳 518020)
[中 Itglff ̄ { ]S141.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1O05—8613(2018)01—0033—04
【摘 要】我 国作为畜牧业大 国,正在经历养殖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 量的升级 。调 节肠道 菌群被认 为是 可以减少动 物疾病的 发生、提 高饲料转化率及控 制抗生素不 当使 用的有效手段 。文章综述 了微生物组技术在猪肠道微 生物研究 中的应用,相信 这些基 础研 究成果对实际生产养殖会 产生有益的指导 ,并进 一步促进精准畜牧的发展 和我国养殖业的总体水平的提 高。
3猪肠 道微 生物 的形成 仔 猪 肠 道微 生 物 区 系 随宿 主 日龄 增 加 逐 渐 变 得 复 杂 多 样 ,且 形 成 一 个相 对 动 态 平 衡 、稳 定 的 微 生态系统 ,对宿主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猪在 出生 前 胃肠道 没有 细菌 ,出生 24 h内 ,肠 道 内定 植 了双歧 杆 菌 、乳酸 杆菌 、大肠 杆菌 、肠 球 菌 等细菌 。随着 日龄的增长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富
· 3 ·
广东饲料 第 27卷第 1期 2018年 1月
度随之提高 。育肥猪肠道内以厌氧菌(双歧杆菌 、乳 酸菌等)为主 ,约占 99%,少量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 菌 。定植在宿主肠道 内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能够 不 同程 度地 影 响营 养 物 质 的 消化 、吸 收 、利用 。 同 样 ,不 同的膳食 水 平也 会 制 约着 微生 物 的生 长 与增 殖 。营养 物质 与 微生 物 之 间存 在 着互 作 机 制 ,相 互 影 响 ,共 同进 化 ,维持 着肠 道微 生 态平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wo-part关联分析模型鉴别到13个与FCR关联的OTU,这些OTU注释到的细菌就包括韦荣氏球菌,普雷沃氏菌和密螺旋体。另外,在属分类水平,62.5%与FCR关联的属在丰度上具有性别差异。
16S rRNA基因的功能预测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公母猪间肠道微生物宏基因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而差异的宏基因组基因大多数都是与代谢和消化相关。我们推测与性别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宏基因组对猪饲料利用率有重要生物群落影响,鉴别影响猪饲料转化效率的肠道微生物。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比较了莱芜猪空肠、回肠和盲肠不同肠道部位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小肠(包括空肠和回肠)和盲肠部位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盲肠的微生物alpha多样性显著高于小肠,但空肠和回肠间的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
母猪的饲料转化效率(FCR)显著高于公猪,且母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公猪。此外,与不同栏猪群相比,同一栏内的猪肠道微生物beta多样性更相似。
相较于半同胞和不相关个体,全同胞间肠道微生物beta多样性也更相似。进一步比较性别间肠道微生物丰度的差异,发现有8个科在两个群体的公猪与母猪中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包括韦荣球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和密螺旋体科。
猪肠道微生物组对脂肪沉积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猪肠道中含有丰富而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许多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能量的摄取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等。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来调查莱芜猪空肠、回肠和盲肠不同肠道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宏基因组功能,并且分析肠道菌群及宏基因组对猪脂肪沉积的影响。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测潜在病原菌,炎症反应,微生物代谢及营养感知等参与了猪的高脂肪沉积。此外,低脂肪沉积猪的回肠和盲肠中富集的Bacteroides-Prevotella菌属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发育和炎症反应。
3、我们对来自两个猪场550头杜洛克猪粪便样品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性别、栏舍和宿主遗传对猪肠道微生物有显著影响。
梭菌属和SMB53菌属显著富集于小肠,而普氏菌属、密螺旋体属、瘤胃球菌属及柔嫩梭菌属等在盲肠中有更高丰度。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小肠中的微生物组在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盲肠的微生物组有更强的降解木聚糖、果胶和纤维素能力。
2、莱芜猪是一个脂肪沉积能力非常强的猪种,我们鉴别到42个细菌种类可能与莱芜猪脂肪沉积有关,其中Escherichia spp.显著富集于高脂肪沉积猪的三个肠道部位。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我们发现丙酮酸盐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通路基因显著富集于高脂肪沉积猪的空肠;抗原处理、MAPK信号和内吞等参与炎症反应的基因富集于高脂肪沉积猪的回肠;双元组分调控系统和细菌趋化等参与营养感知的基因富集于高脂肪沉积猪的盲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