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的童年不再天真 成人化儿童是怎样炼成的
儿童成人化论文:儿童成人化
儿童成人化论文:儿童成人化摘要:“儿童成人化”是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究其缘由在于儿童社会化的需要,以及无处不在的电子媒介影响。
为此,学校道德教育要应对“儿童成人化”,使孩子“返真”,必须尊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树立“媒介意识”,建立“道德学习共同体”,与儿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共同成长。
关键词:儿童成人化;表现;缘由;应对策略如今,打开电视,经常可见舞台上摇头晃脑的儿童,这些“成人化的儿童”俨然一个个“小大人”,他们或穿着成人化的服装,或跳着成人的舞蹈,或唱着成人的歌曲。
这些艳丽潇洒的服装与他们的年龄不符;这些热辣的舞蹈使他们幼小的身姿扭曲;这些或激越或忧伤的歌曲都是关于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
不仅在电视屏幕上,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成人化的儿童。
孩子们失去了他们的童真,那份纯真早已不在。
一、时代之殇:儿童成人化在西方的中世纪,成人化的儿童是一种常态,“儿童”一词根本不存在。
而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成人化现象再次出现。
“儿童成人化”已成我们的时代之殇。
2010年11月25日,一则题为“苏州最年轻杀鱼弟!绝对震撼你的视网膜神经”的帖子迅速在“西祠胡同”网站走红。
这位只有11岁的小男孩眼神犀利、技巧高超,他娴熟卖鱼、杀鱼过程的照片“秒杀”了众多网友。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步步高点读机电视广告中的小女孩用极其矫揉造作的声音说的这句广告语人们耳熟能详,虽然该广告语出自儿童之口,但是,这个小女孩的语气却透着成人般的老练,极不自然。
近年来,未成年女孩早孕的发生率不断增长。
据调查,中国内地每年约有1000万的堕胎案例,其中四分之一的当事者是未成年女孩例子不胜枚举。
儿童不再像儿童,“天真烂漫”“可爱无邪”这些词似乎已与其无关,取而代之的是“老气横秋”“成熟世故”。
然而,他们在知识和情感能力上还没有完全成熟。
[1]就是说,儿童成人化指的是儿童在思维、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其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近似成年人的倾向和特征。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成年人的成长之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而发展心理学则专注于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经历了身体、认知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婴儿到成年人的成长之路,从新生儿期的感知发展开始,到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探索,最终到成年期的生涯选择。
1. 新生儿期的感知发展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开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逐渐建立感知能力。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通道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通过观察婴儿对视觉和听觉刺激的反应,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在这一阶段,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情感关系对婴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幼儿期是个体认知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
在幼儿期初期,儿童开始发展出对物体的概念和认知,并通过模仿和操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他们逐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这对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幼儿期晚期,儿童开始展示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发展,他们可以使用简单的原因和结果关系进行推理。
3. 儿童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儿童期是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孩子们开始建立与同龄人和成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愿。
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发展自己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教育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探索青春期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目标。
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和群体认同开始变得更加重要,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在这一阶段,家庭、同伴和学校的支持对他们塑造积极的自我认同是至关重要的。
5. 成年期的生涯选择成年期是个体开始独立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面临着个人、家庭和社会压力等多重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成年期需要做出一系列的生涯选择,包括教育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童年》中的成长与成熟
童年中的成长与成熟简介童年是人生中最为特殊且关键的阶段之一,它承载着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经历。
在童年时期,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个性、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童年中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在这个阶段中培养自我意识、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童年时期的各个阶段•早期婴儿期:此阶段是从出生到约18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并建立了最初的社交联系。
•幼儿期:幼儿期是指从2岁到5岁之间,这是孩子们开始进行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通常从5岁到6岁之间,孩子开始上学并接受正式教育。
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1.认知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会逐渐理解复杂的概念、规则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2.社交技能:在童年时期,孩子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友谊,并发展出合作和沟通的技能。
这对于日后的社交关系非常重要。
3.情绪管理:成熟的童年经历有助于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们通过经历不同情感和面对冲突来学会识别、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4.自我意识:童年是培养自我认知和意识的重要时期。
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如何促进成长与成熟1.提供支持与指导:父母、老师和其他关键人物在童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提供恰当的支持、激励和引导,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实现个人成长。
2.鼓励探索与尝试:给予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尝试新事物,鼓励他们探索世界并培养好奇心。
这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视野和发展全面的能力。
3.培养积极思维:帮助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并教他们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
培养强大的心理韧性和自信心,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坚韧。
4.鼓励独立与责任感:在逐渐增长的能力和自主性下,孩子需要逐渐承担起责任。
给予他们适当的任务和决策机会,以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
结论童年是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发展和成熟所需的基础。
儿童“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
近年来,儿童心理早熟的现象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应简单快乐成长的孩子,却早早的褪去了孩童的天真与单纯。
在思想和言行中过早地形成了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化的观念,成为我们口中的“小大人”,所谓“小大人”现象,即是指儿童过早的获取成人化的人生经验,其行为超越了儿童自身的实际年龄及生理上的特质,表现出近似成人的特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逆反自然现象的产生?一、造成儿童“小大人”现象产生的原因1、学校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者素质的影响各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越来越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上面,部分学校甚至在教育理念上仍存在与素质教育脱轨的现象。
学校惯于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常常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予理睬。
极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在教育者水平方面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以教师为榜样模仿其一举一动。
但随着近年来教师队伍中“红黄蓝幼儿园虐童”、“宁夏教师黄振兴性侵12名女童”等丑陋事件的频频曝光,我们不难看出,本应品行高洁的教师队伍中不乏鱼目混珠之人,在造成孩童身心的双重伤害的同时,还给孩子们树立了极其恶劣的榜样形象。
孩子们不知其中的危害,假若一味的模仿,后果则不堪设想。
2、父母对儿童的关爱及相处模式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如今,大部分父母常年忙碌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发展,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再过问,对孩子的陪伴少之又少,部分儿童缺乏家庭的关怀。
更有父母将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展露出来,不和睦的家庭关系致使孩子的童年褪去了欢乐单纯的色彩,承受着本不该有的成人化的消极情绪,极易使孩子出现孤立、冷漠等不良心理状态。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受教育的起点。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习惯于用成人化的方式去引导和教育孩子,过度地将生存的压力传导给孩子,孩子被迫过早地接受成人的价值观,早早的变成心事重重的“小大人”。
《童年》中的纯真与成熟:回忆与成长的转变
童年中的纯真与成熟:回忆与成长的转变引言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充满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时光逐渐离我们远去,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经历了种种挑战和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童年中纯真与成熟之间的关系,以及回忆和成长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纯真与童心童年是一个逐渐形成个体性格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里,孩子们常常天真无邪、乐观向上,并且拥有无限想象力。
他们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在玩耍、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发展自己。
1. 玩耍打闹在童年时期,孩子们享受玩耍打闹带来的欢笑和愉悦。
他们通过游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创造力。
比如跳绳、捉迷藏、扔球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 童话故事童年时代,孩子们沉浸在各色精彩的童话故事中,那些充满想象力和魔法的情节使他们能够逃离现实世界的压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成熟与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面临各种改变和挑战。
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们的个性,并促使他们不断成长与进步。
1. 学习经历进入学校后,孩子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他们需要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与同学互动、进行团队活动。
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环境下独立生活的必要性,并培养起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2. 竞争与挑战随着年龄增长,竞争意识逐渐显现。
孩子们开始体验到胜利和失败所带来的喜悦或失落。
这让他们明白了为了达到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也培养了他们适应困难、面对挫折并从中学习的能力。
回忆与成长的转变回忆是童年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带给人们愉悦和回味的情感,对个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 自我认同与自信心回忆童年时光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在那个阶段所经历过的点滴。
这些回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增强自信心。
2. 激励与启发回顾童年时光,人们能够感受到儿时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思维。
这些回忆可以激励我们思考如何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并将其融入到成年后的生活中,以寻找新的机遇和创意。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成人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一现象表现为儿童在行为、言谈和着装上模仿成年人的样子,让我们不得不其背后的道德问题。
本文将从道德视角对儿童“成人化”现象进行审视。
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背后的道德问题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社会竞争压力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使得家长过分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早日成为“小大人”。
大众传媒的不当宣传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现象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过早地接触成人的世界,儿童可能会失去童真和天性,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儿童“成人化”现象并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他们应该在游戏中、在童话里、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过早地让他们接触成人的世界,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没有具备足够判断力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惯。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儿童成长的过度期望和功利心态。
人们往往认为孩子越早成才,就越能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利益。
然而,这种观念忽视了对儿童成长过程的尊重和保护,也忽略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道德教育。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鼓励儿童保持天真烂漫的个性,同时培养他们具备善良、正直、勇敢等基本道德品质。
儿童“成人化”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道德困境。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们往往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过早地让他们承受过多的压力,导致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损害。
同时,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媒体宣传也在不断强化“早熟”的价值观,进一步加剧了儿童“成人化”的现象。
通过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道德审视,探究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问题儿童“成人化”现象背后反映出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二是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使得许多家长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不惜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和身心健康。
从叛逆期到成熟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变
从叛逆期到成熟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变从叛逆期到成熟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逐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他们会经历许多阶段,其中包括叛逆期和成熟期等。
这些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孩子从叛逆期到成熟期的转变过程。
一、叛逆期的定义和特征叛逆期是指孩子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阶段,通常发生在10至18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特征包括情绪波动、自我认同的建立、对权威的挑战等。
孩子们开始探索自己的独立性,渴望脱离父母的掌控。
在叛逆期,孩子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拒绝听从父母的指示、与家长发生争吵,甚至有时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这是因为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独立性,并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二、叛逆期的影响和应对之道叛逆期对孩子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孩子们可能开始疏远父母,与同龄人更加亲近,因此家庭沟通变得困难。
此外,叛逆期还可能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在面对叛逆期的挑战时,父母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
他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接受孩子开始独立的事实。
同时,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三、成熟期的定义和特征成熟期是指孩子经历叛逆期后逐渐成熟和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开始为将来的目标做出规划。
他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做出理智的决策。
成熟期的特征包括自信、责任感和独立性的进一步发展。
孩子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明确的想法和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四、成熟期的影响和培养之道成熟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应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成熟期,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制定目标,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性格培养】造就宝宝良好性格四部曲
【性格培养】造就宝宝良好性格四部曲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就是指在孩子三岁到七岁之间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情商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世界里只有爸爸妈妈。
那么要培养一个性格快乐的宝宝,爸爸妈妈都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是要给宝宝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原因和他早期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幼年时代的生活将会影响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
因此,孩子在还小的时候,心灵需要经过情感的浸润,做父母的要给宝宝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另外,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还需要让孩子参与到更多的集体游戏中,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孩子和谐开朗的品性。
儿童玩游戏很关键。
存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道,搞游戏就是孩子每天必须展开的工作,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挑选适宜他的游戏,从而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自学至各种科学知识,然后更好地学会生活,在游戏中还能够培育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积极主动的情绪,使孩子深感欢乐。
什么样的游戏适宜孩子玩玩,首先必须就是身心健康多样的游戏,孩子讨厌就是关键,必须就是孩子主动建议玩玩,而不是家长胁迫。
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当中,家长必须最大限度地认输,不要干预孩子的世界,使孩子收紧地步入游戏的状态,就可以赢得真正的欢乐,这有助于孩子较好性格的构成,还能够提升孩子的情商。
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合作,他才能获得快乐,合作是快乐的来源,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但创造了快乐也享受了快乐。
在多人的游戏或者交往当中,孩子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学会了相互关爱,也懂得了爱和被爱。
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课程。
学会关心别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商,这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是否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特别是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培养孩子的情商更加任重道远。
如果孩子的性格活泼开朗,那就是全家人的美好,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孩子之间的交流,使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和别人合作,或者玩游戏。
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思考
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思考作者:姜晓宁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0期[摘要]儿童成人化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以歌王杰克逊的童年经历为例,分析了儿童成化现象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以期对儿童成人化现象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儿童成人化;杰克逊;儿童教育[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04-03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1982)一书中指出儿童出现了成人化趋势,并断言童年正在消逝。
20多年后,儿童成人化现象在中国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成人化表示正在发生的、可能尚未完成的活动过程。
成人化的初始状态往往通过行为、语言等外在表征体现出来。
因此,本研究所说的儿童成人化不是指儿童真的已经从内到外各个方面包括心理思维等成熟为成人,而是更为强调儿童从事成人的活动及儿童出现近似成人的可被旁观者观察到的表现,这种从事可能是机械性的、工具性的模仿,也可能是潜移默化后的内在自发行为。
本文结合歌王迈克逊的童年经历,对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原因、表现、影响进行分析。
一、杰克逊简介迈克尔•杰克逊是当代耳熟能详的歌手,他是世界流行文化象征性的人物,在全世界都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与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
他1958年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在家里的九个孩子中排行第七。
父亲是钢铁厂的工人,母亲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
父母都热爱音乐,父亲总会在工作之余弹曲子,并且和叔叔组织了一个叫“猎鹰”的音乐小组,经常在当地演奏一些布鲁斯音乐。
母亲会吹单簧管,也会弹钢琴。
杰克逊从出生就受到音乐的熏陶。
二、杰克逊儿童成人化的主要特征分析从主要的生活方式来看,由于家庭贫困,杰克逊5岁就开始登台献艺。
在其整个学前期与学龄期,繁重的表演就是他主要的生活。
根据正常儿童发展规律来看,在学前期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应该是游戏,学龄期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则是上学,其次是游戏;成人阶段主要生活方式才是工作。
如何培养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育儿知识)
如何培养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培养孩子,是需要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而不是永远的呆在儿童的世界里面。
让孩子走出儿童的世界,是希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唤起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家长应该合理地引导孩子。
比如多给他们以信任,让他们使用大人的物品,从而是他们拥有长成大人的感受等。
如果总是让孩子使用儿童专用的东西,孩子就永远只能卷缩在儿童的世界里面,不能长大。
为了让孩子从儿童的世界里面走出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家长要给孩子“真的东西”。
这样孩子才会有真正的学习欲望。
其一、给孩子新钢笔的时候,先让孩子用一下父母用过的东西。
大人们都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
所以,对于孩子希望快一点长大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进入中学后,很多孩子都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学着抽烟、喝酒、这正是孩子们的这种心情的一种典型表现。
他们觉得学着大人的样子就可以耀武扬威了。
其二、即使很破旧了,也要给孩子专业的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成为专业人士的梦想。
拿到真实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拿着真正的乐器、真正的地球仪、真正的工具的时候,孩子们会联想起那些专业的人员,自己也为能够使用同样专业的工具而感到骄傲自豪。
自豪之余,自然就是竭力模仿。
无形之中,专业人士那份执着,就变成孩子的执着。
而这份执着在学习方面就会转化成对学习的兴趣。
其三、给孩子买漫画书的时候,适当地夹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名著的漫画在里面。
现在,在成年人当中流行的商务漫画书。
平时看到就会头疼的公司法、财务报表等被画成漫画,读者很轻松地就看懂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平时在课堂上从来都不发言,情绪总是不稳定。
后来,家长给他买来了历史故事的漫画书,结果他看的非常着迷,很快就成为班上历史成绩最好的学生。
从那以后,他上课的时候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很快他其他科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底漫画书能否完全代替教科书,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太早,但是作为入门教材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总结:让孩子一步一步从儿童的世界里走出来,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
怎样可以将纯稚变成成熟?
怎样可以将纯稚变成成熟?概述:将纯稚变成成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和承担责任的过程。
本文将从心理、行为和思维等方面,介绍如何将纯稚转变为成熟。
一、发展成熟的心理:1.培养自信心:自信是成熟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活动,让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2.培养责任感:成熟的人懂得承担责任,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善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3.掌控情绪:成熟的人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地面对问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
4.培养自律:自律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规则,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
二、行为上的成熟:1.理性决策: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权衡利弊,冷静地做出决策。
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做出理性的决策。
2.独立思考:成熟的人有自己的主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学会分析、思辨,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
3.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熟的人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困难和挑战。
要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有效沟通:成熟的人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要学会倾听,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思维上的成熟:1.宽容和谅解:成熟的人懂得宽容和谅解他人,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
要培养自己的宽容心和谅解力,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2.积极心态:成熟的人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
3.长远思考:成熟的人具有长远的眼光,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培养自己的长远思考能力,不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4.成熟的价值观:成熟的人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好坏。
要培养自己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事物。
总结:将纯稚变成成熟是一个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八年级议论文-越长大,越成熟
八年级议论文:越长大,越成熟每个孩子越过纯真、无知的童年,都仿佛一粒种子开始吸取能量,逐渐成长。
然而,当孩子们那颗懵懂的心开始蜕变,过程中绽放各不相同的光彩,越长大,色彩越少,最终聚为一色,那就意味着成熟。
开始与心交流夜晚,独自一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路两旁灯光的相映,把影子清清楚楚的现象在我的面前。
迈着踌躇的步伐,向我的心发问“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人是善变的呢?为什么他/她对我时冷时热?为什么真诚的对待一个人,却会遭到他/她的欺骗?……心中的种种疑问开始问向自己,开始不显露。
就这样,我的心中诞生了两大元素:天使与恶魔。
它们成了我的分析老师,但始终是对立的。
这一个个生活中问号,至今都没有被我破解,既然源于生活,就要归于生活,认真观察生活,品味细节,与心一起找到打败问号的钢锤。
开始学会痛苦在金色童年之中,除了嘻哈打耍之外,痛苦的只有被妈妈打,被老师吵,做错了事不知怎么处理。
而现在,步入了青春期,拥有了那以前一提到就会笑的青春,开始寻找目标的方向。
在茫茫学海之中,划动着船舶,寻找属于自己的彼岸,可是越向前,风越大,浪越高,有时会找不到方向,失去方向何尝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这时,我会跺脚,我会敲脑袋,我会隐隐的哭泣,发泄之后,一定要回往与总结,原来我忘了目标,所以不是目标抛弃了我,是我离开了方向,于是我开始向心之所向前进。
其实,痛苦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一次次的鞭策我们的心灵,击醒茫然的我们。
开始珍惜现在珍惜现在,可能有人会说,“现在一点也不好,环境不好,学业不好,工作不好,可谓是痛苦。
”但是,有谁能保证明天很好,有谁能保证未来比现在好,我只是说,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天会发生什么,下一分会发生什么,下一秒会放生什么。
即便以后会更美好,但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现在将会成为过去,成为我们脑海当中的永远的回忆,无论回忆是苦是甜,是酸是咸,我们对它都有种怀念、惭愧,因为我们没有使它变得美好。
记得小时候一部日本动画《樱桃小丸子》里的片尾曲的一句歌词:要过好明天,先过好今天。
儿童成人化现象研究
丹阳市2010年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参评表儿童成人化现象研究提到儿童,我们的脑海里便会涌现出“天真烂漫、可爱无邪”等这些词语来形容他们。
但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如今一些儿童和人们印象中的儿童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现在的孩子,好像不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单纯了,那些本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个个都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小大人”。
人小鬼大、语出惊人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的成熟,时常会让大人们吓一跳。
如今,儿童成人化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儿童成人化的涵义及其主要表现所谓儿童成人化,是指儿童在思维、心理、语言及行为等方面超越了其实际年龄及生理界限,表现出的近似成年人的倾向和特征[1]。
儿童成人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语言成人化由于儿童词汇量、讲述逻辑性发展的限制,儿童的语言表达常常主题不突出,甚至离题很远,层次和顺序不清楚,事物之间关系混乱,使别人无法了解其谈话内容。
有的儿童一段话中语句前后重复,口头语使用甚多,所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童言无忌”来形容儿童讲话时的天真烂漫。
可是,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儿童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满嘴都是大人话。
例如:饭桌上,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敬酒,嘴里还说着“祝你生意兴隆、大富大贵”等一些客套话;一些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一个简单问题,孩子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成人思维的回答,这种与儿童年纪不相仿的“老练”,常常博得众人的一阵欢声笑语。
(二)儿童行为成人化在孩童时期,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为人处世也不存在有自己的风格、习惯,他们对是非曲直并没有清晰的判断,做出的行为基本上是完全的模仿。
儿童的有些成人化的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例如喜欢唱成人的歌曲等,而有些成人化行为则是令人担忧的,例如,有资料显示:我国“烟民”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地降低,年龄最小的烟民竟然只有7岁;很多儿童迷恋网吧;儿童与儿童之间有时不再是通过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学习这些方式来交往,他们像大人一样喜欢通过饭桌来建立关系。
小红帽的成长之路从无知到成熟的蜕变
小红帽的成长之路从无知到成熟的蜕变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穿着一顶鲜红色的帽子,因此大家都称她为小红帽。
小红帽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庭中,她的母亲对她关爱有加,父亲则是一位善良的木匠。
小红帽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她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每天都在村子里奔跑嬉戏,与周围的自然景色亲密相处。
然而,小红帽虽然热爱大自然,却对其中的危险一无所知。
一天,小红帽的母亲叫她去看望生病的祖母,她为祖母准备了蛋糕和果篮,并嘱咐她不要偏离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小红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母亲的吩咐,戴上鲜红的帽子,踏上了去祖母家的旅途。
在途中,小红帽遇到了一只狡猾的狼,狼看上去文雅和友好,向小红帽询问她要去哪里。
由于小红帽天真无邪,没有意识到狼的险恶用心,便毫不犹豫地告诉了他她的目的地。
狼打着小红帽信任的幌子,提议走捷径去祖母家,小红帽一开始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走着走着,狡猾的狼提前到了祖母家,并将她吞了进去,接着换上了祖母的衣服躲在了床里。
小红帽到达祖母家时,发现祖母的样子有些奇怪,但由于她从未见过狼的真面目,所以并未起疑。
她毫不拘谨地跑到床前,将带有鲜血的果篮放在床头,还不时询问祖母的身体状况。
突然,小红帽问出了一个问题令狼陷入了困境:“祖母,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大?”狼忙用祖母的声音回答道:“为了更好地听你的声音,我让耳朵变大了。
”小红帽听了点点头,然后接着问道:“祖母,你的眼睛怎么这么大?”狼又急忙回答:“为了更好地看着你,我让眼睛变大了。
”小红帽听完仍然觉察不出其中的谎言,直到最后她问到:“祖母,你的牙齿怎么这么大呀?”狼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惊恐,于是一口吞掉了小红帽。
从小红帽的肚子里钻出来后,狼的饥饿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它闭上了眼睛准备睡去。
但小红帽的坚强和机智却让狼难以成事,当远处传来猎人的脚步声时,小红帽举起了一把铁锤,狠狠地打在狼的头上,将祖母和自己救了出来。
历经这次艰险,小红帽明白了世界的残酷和阴险,她从一个纯真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成熟女孩。
《儿童与童真》:大人与孩子的对比分析
儿童与童真:大人与孩子的对比分析1. 引言儿童与童真是一个古老而广泛探讨的课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起那种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感觉。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在经历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童真。
本文将通过对儿童和大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儿童与童真在今天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 儿童的特点儿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纯真无邪儿童没有世俗观念的束缚,他们天真无邪、单纯可爱。
他们相信奇迹,并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2 活力四溢儿童充满活力,具有旺盛的精力。
他们能够持续地做游戏和玩耍,不知疲倦地追逐梦想。
2.3 创造力和想象力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创造出各种奇妙的故事和角色。
3. 大人的特点相比之下,成年人有着与儿童不同的特点:3.1 现实主义思维大人常常受到社会和现实环境的限制,他们更加注重现实主义思维,往往不再相信奇迹或幻想。
3.2 压力和责任感成年人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包括事业、家庭、财务等方面。
这使得他们时常感到焦虑和疲劳。
3.3 社会化程度高大人已经接受了社会化教育并适应了社会规范,他们在行为上更加理性、稳重,同时也失去了一些纯真和单纯。
4. 儿童与童真对大人的意义和价值儿童与童真对于大人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以下是几个方面展开分析:4.1 启发创造思维观察儿童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会帮助我们看到事物不同的角度,促进新思维和创新。
4.2 激发活力与热情与儿童相处能让大人重拾活力和热情。
儿童的无忧无虑、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感染大人,让他们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4.3 提醒保持心灵纯净与儿童接触也可以提醒大人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单纯。
在儿童身上,我们可以找回一些世俗生活中遗失的美好品质。
5. 结论儿童与童真代表了纯真追求、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具有的原始价值。
成年人应该更多地借鉴儿童特点,以拥有一颗永远保持年轻、积极向上和被启发不断创造的心灵。
童年的童真与成年老成
童年的童真与成年老成童年到成年的过程,是对童真的改进,以适应成年后的生活,而不是对童真的舍弃,童年时形成的很多情感,值得一生拥有。
有些成年人,追求成熟,耻笑童真,觉得性格带有童真的成年人,就是幼稚的傻人,可是现实中,很多人童年到成年的过程是智商逐渐提高,而情商逐渐降低的过程。
从广度上讲,童年时,富有情感,情感广泛,常去思考和发现情感,容易引发情感,而成年时,情感的数量和范围明显缩小,不常去思考情感因素,而常去思考非情感因素(例如:为人处事的逻辑、规则、技巧),生活在美好中,却不容易引发情感。
从深度上讲,童年时,深情,情感强烈,容易兴奋、欢快、活跃,而成年时,情感冷漠、麻木了。
所以,童年时有很多情感,值得一辈子保留,根本就不该舍弃。
有些人童年时具有的却是一些成年人的情感,例如:精于修炼为人处事的逻辑、规则、技巧,心眼多,勾心斗角,油滑,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过真正的童年,真正的童年是上帝恩赐于美好、单纯的人的人生大礼。
下面详述童年时的典型情感(也是值得一生保留的情感):第一,童年刚来到世上没多久,潜意识里和出生前什么都没有的状况做对比,所以觉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所以很多成年人觉得乏味的、冷漠面对的事情,小孩子却觉得很有趣、很兴奋。
而长大以后,潜意识里和很有钱、很有权的人做对比,就觉得自己不幸福了。
活着就是幸福的。
能作为一个生命体,活在这个人工创造的环境中,体会人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所以,要易于满足平凡的生活和基本的尊严,事实上,平凡的生活和基本的尊严就能满足幸福所需,富贵的生活对幸福的提升空间已经不大了。
第二,负面影响少,安心、轻松。
负面影响:生活中的负面影响会减弱正面情感(例如:安心、轻松、快乐),成年以后,生活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增加,并在心中积累起来,所以正面情感就被减弱了。
要通过心理调节(例如:坚守正面情感,对没有造成实质损害的负面影响要能看得开、放得下),预防负面影响的产生,减少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减少负面影响对正面情感的侵蚀。
被“催熟”的成人化儿童
被“催熟”的成人化儿童发布时间:2021-11-23T02:11:30.62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第18期作者:唐青秋[导读] 15世纪中叶,童年从知识获取领域被隔离出来,印刷机的发明创造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年的概念唐青秋四川省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0951.“童年”的变化15世纪中叶,童年从知识获取领域被隔离出来,印刷机的发明创造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年的概念。
印刷术普及之前,儿童与成人之间依靠口语传播,彼此分享共同的文化世界,人类并没有“童年”;印刷术普及之后,文字成为主导,成为了横隔在“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屏障,成人掌握着文字和知识的世界,儿童与成人之间出现了一道文化鸿沟,“童年”诞生了。
儿童为了汲取知识成长,接受教育进入学校进行学习。
儿童教育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到了电视时代,文字逐渐被取代,由于电视媒介的无差别播放,经验的获取变得日益容易,触手可得的网络资源更使孩子成长环境更加复杂多样。
一切信息都能够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实际重度压缩了从儿童到成年的“教育时间”,儿童提早“窥视”了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拥有了与他生理年龄不相称的经验,违反了正常的成长轨迹,“童年”逐渐消逝。
2.“成人化儿童”的表征2.1学习生活“成人化”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
说起童年,美好,单纯,快乐,悠闲都是记忆中的关键词。
童年是无畏有趣的,“小娃称小船,偷菜白莲回”;童年是调皮快乐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童年是悠闲畅快的……如今童年的节奏被机械推进,儿童闲暇的游戏时光被沉重的课业所挤占。
2021年全国两会中政协委员陶凯元提出“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不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而早上最迟要6:30起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是升学压力的真实写照,学校和家庭都过于关注学业成绩,而忽视青少年的情感精神成长。
四年级成长作文:一个人从年少无知到成熟也是一种成长
四年级成长作文:一个人从年少无知到成熟也是一种成长【一个人从年少无知到成熟发展也是作为一种成长】年轻的雏鹰变成车怠马烦蓝天的鹰是一种成长,一个人从年少无知到成熟也是一种成长,但成长之路经历了许多挫折只有我们知道。
5年级以前我什么时候都不会,除了自己吃饭问题之类,其他的家务根本就别提了,全部都交给了麟趾呈祥,洗不避汤火、鞋子一般都是一个妈妈可以帮我洗的,对于我们那时的我来说,“世上没有只有中国妈妈好”,这句话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好”的场面不长,六年级时我被父亲强迫送到寄宿学校。
当时的脸色还是有些稚嫩。
我在一个我不知道怎么做的地方赶时间。
没事,只能硬着头皮带着真金烈火冰解冻释的校园作文时移世变去宿舍。
他很善良,给了我很多帮助。
第二天很快就来到这里,点钟起床。
那时我就会适应,想躺在床上,却被其他室友吵醒。
我穿上鞋,开始坐在床上,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时生活老师进来看到我很惊讶,他进来问我怎么不叠床?我不知道怎么做被子,所以我低下头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做被子”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并没有生气,他对我笑着说: “哦,是的! ”!好吧,我会教你怎么折叠的他教得认真,我在学校很辛苦,但未被堆叠。
临走前,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有很多可以训练折叠起来。
我抬头一看,总是笑着的脸去。
流经心脏一股暖流。
老师让我听到有同学说我连被子不会叠,真没用。
我也没生气,但在实践中你的床。
所以,一个星期后,我的被子越来越好,月晕而风们也告诉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是赞美是如此美丽。
于是我们就这样可以在这里生活了学生一个发展学期后回到自己家中,洗衣服,拖地,叠被子等等进行一些管理家务全都被我包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我从她眼里他们看到了一丝欣慰,那一刻我也觉得我长大了。
渐渐地我也步入了高中,现在我的脸更加成熟和果断了。
我不只是变老了,我的精神也在成长,我知道怎么去想我的母亲。
笑猫五一节的诗歌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就是成长的意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熟的童年不再天真成人化儿童是怎样炼成的?来源:新华网2011年05月31日11:01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邱炯/插画来源:国际先驱导报童年还在,在大人的回忆里,在70后、80后怀旧的歌声中。
童年已经没了,因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允许一个人有太长的童年。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成人化的儿童新闻无孔不入地冲击着公众的眼球。
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热闹之余,我们熟悉的那个童年却日渐模糊起来。
当年轻一代们提前进入怀旧期的时候,今天的孩子又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他们的童年里,池塘边的榕树上,还会有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吗?寻找童年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
”那么,未来中国的那个时代正在接收着今天什么样的“信息”呢?《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对13岁的武汉少年黄艺博和12岁的北京女孩林妙可来说,2011年的初夏显然过得不会太轻松。
突然而至的舆论风暴,让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一举成名的同时亦饱受非议,而有关“丰胸风波”则让三年前即在北京奥运会上名扬世界的林妙可家人怒不可遏。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成人化的儿童新闻已然无孔不入地冲击着公众的眼球。
在这种近乎癫狂的热闹之余,我们熟悉的那个童年却日渐模糊起来。
当70后、80后们提前进入怀旧期的时候,今天的孩子又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在他们的童年里,池塘边的榕树上,还会有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吗?童年不能承受之重五道杠、官味十足、慰问题词等领导做派一样都不少,这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黄艺博出现在网络中的形象。
其博客的开篇《开博前言》中就这样表明心迹:“为万世开太平”(相关报道见第10版)。
在网络时代,如此远大的志向,同时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粉丝,小黄艺博想不红都难。
林妙可的故事看上去则更加“儿童不宜”。
因网友在其参加活动照片中发现她胸部比正常同龄女孩要大,由此引发了“丰胸”的质疑。
5月11日,林妙可母亲在微博上代其如是反击:“伤害不满12岁的我,你们能是胜利者吗?你们沾沾自喜之时,想想你这样大时有这样的坏人恶语攻击你吗?”一个是“官样小大人”,一个是“奥运小童星”,当大人们在疾呼着出名要趁早的时候,过早成名的他们却注定要承受非凡的压力和代价。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说,“儿童是我们发送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时代的活生生的信息。
”若真如此,那么,未来中国的那个时代正在接收着今天什么样的“信息”呢?成都一名7岁女孩为了能当班级舞蹈的领舞,央求妈妈去“走后门”,原因是她知道妈妈和班主任是同学;一位网友正在念小学的侄子特别喜欢亲戚开车去接他,因为那个亲戚有个好车,让他觉得“有面子”;听说爸爸因交通违章被开了罚单,需要重新去学交规,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说出的话令父母震惊:“你们送点礼给警察不就不用学习了”……这些散落在媒体和网络上的讲述,或许会让成年的我们瞠目结舌,但也不排除有家长会拍着孩子的脑袋称赞其“聪明过人”。
四年前的一部纪录片就曾为我们生动地记录了这样的场景:武汉一所小学三年一班选班长,表面上是三个孩子之间为选举相互倾轧勾心斗角,背后则是家长们机关算尽歪招频出。
最后一个家长利用单位关系让孩子请全体同学免费坐轻轨“增进感情”,临到投票前夕又“适时”拿出糖衣炮弹——中秋礼物送给全体同学,结果以25票当选。
这部名为《请投我一票》的纪录片,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很多国人。
《华盛顿邮报》对其的评价是:关于一群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四年之后,看过该片的网友表示,“原来五道杠不是个例。
”而媒体人洪晃则在微博上惊呼:“这么下去,真的会到最危险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或许还没到,但童年所承受的负荷过多却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负荷既包括学业的压力,做不完的功课,报不完的补习班,也有在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淫之下,孩子们过于成人化的思维和处事方式。
2011年全国两会上,孩子“想当贪官”的话题再次引起政协委员们的热议。
全国政协常委张文康在谈到学术造假、公务员腐败等均体现出思想道德建设的短板时举例说,有的小孩长大想当贪官,因为“贪官挣钱多”,张文康认为,“这是现实的也是可怕的。
”有的小孩要当贪官,还有的小孩想杀贪官。
《国际先驱导报》去年曾经报道过,在福建南平发生杀害幼童案后,当地一名尚在幼儿园的孩子“写信”给凶手郑民生:“在那短短的55秒内,你杀了多少洁白善良的心,你要真忍不住仇恨,你就去杀那些贪官,你怎能杀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其龄其语,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显然不仅仅是“童言无忌”那么简单。
当孩子不再天真同样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被热议的,还有儿童的成人化问题。
演员宋春丽在两会上以自己亲身经历痛陈“成人化”儿童节目之危害,认为大量少儿不宜的内容充斥电视节目,严重危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事实上,成人化的不仅仅是儿童电视节目,儿童服装、儿童玩具、儿童歌曲、儿童间的友谊……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几乎儿童的一切都在成人化。
新华社“新华纵横”年初曾经报道,在浙江杭州的新华书店,一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的内容不堪入目:“白雪公主与父亲乱伦,母亲因妒成恨痛下杀手,长发公主成为巫婆报复男人的工具……”而在沈阳的五爱市场儿童文具区,成人化的文具造型和图案更是比比皆是,一个笔袋上正在热吻的卡通男女图案旁边,写着火辣辣的说明——“对你的爱蠢蠢欲动”。
汗颜吗?无语否?且慢,因为还有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
有网友在论坛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哥哥参加一个宴会,没带老婆去,我女儿问为什么不带舅妈去?她那个8岁的同学悄悄给她分析:“宴会有很多美女,你舅妈去了会吃醋的。
”成人的话语,就这样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成人的思维,让本该童真的心不再单纯。
不单纯的孩子在舞台上是什么样?《半月谈》曾经报道称,在一些选秀舞台,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父母的最大任务就是教导孩子如何讨好评审和观众。
于是,荧幕上孩子们说话越来越圆滑,舞台上孩子们的表现越来越老成,甚至哗众取宠。
“很傻很天真”的孩子不再吃香,“很黄很暴力”却能让他们脱颖而出。
当孩子沦为成人娱乐的附属品,天真就注定要过早地离他们远去。
一部《观音山》让范冰冰直呼自己找回了少女时代,童星出身的她曾直言,十几岁成名令自己失去了对少女时期的体会。
网友艾欣则在博客上讲述了自己观看某综艺节目后的感受:有一个小选手,大概只有7岁的样子,在海选晋级后就和妈妈说:妈妈,您太辛苦了,我只能用成绩来报道您,谢谢妈妈。
说着说着,泪水就稀里哗啦往下流。
“可我对眼前的这个小孩却没有丝毫的感动,甚至有点觉得这个小孩不那么可爱。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一个7岁的小孩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同样,去年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成名的“小周立波”张冯喜,以模仿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而引发爆笑连连。
但周立波本人对其的评价则耐人寻味:是个天才,但是没有天真。
失去了天真的童年,还是真正的童年吗?作家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
成人的虚荣和幼稚有人说,童年是成人时代的一场前戏。
那么,如此前戏过后,迎来的却未必是一场高潮。
病在社会,根在成人。
黄艺博的父亲说,不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一个孩子身上。
有网友则反驳,那你也不要把对社会的谄媚寄托在孩子身上。
如何教育孩子,黄艺博父母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而外界对这名五道杠少年及其父母的口诛笔伐,与其说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儿童成长环境的无奈和焦虑。
身为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认为,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
他说,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化,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前文提到的“很黄很暴力”一词之由来。
2007年12月27日,13岁的北京少年张殊凡出现在央视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新闻中,她称自己在查资料时,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于是自己赶快给关了。
其后围绕“很黄很暴力”的种种网络恶搞层出不穷。
但网友的暴力讨伐显然搞错了对象。
有南方媒体当时发表评论称,“媒体利用未成年人的无辜身份来完成预设的道德谴责,先有断章取义之嫌,后有忽视未成年人权益之错”。
另一位风靡电视和网络的“失控姐”,更是被娱乐到极致。
这个4岁半的南京女孩,在电视节目中因一再失声痛哭而蹿红,而当新华社记者与她交流后却发现,小女孩的“失控”多因被电视台的人故意惊吓所致,女孩本身其实更爱笑。
新华社的报道说,在录制某个电视台的节目时,编导居然让两组人对抗,一组负责让她哭,一组负责让她笑,哪组赢了就不用蹦极。
“就这样被你催熟”,而“催熟”孩子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
河南一家幼儿园曾经为了迎接上级检查,禁止近百名小朋友入园。
这些被禁入的小学生,大多属于上课爱动、爱说话的。
有媒体感慨,“形式主义教育正从娃娃抓起”。
至于一些地方“让数百孩子暴晒在艳阳下或者在大雨中表演节目,领导们在台下打伞观看”的新闻更是多得不胜枚举。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外面的成人世界孩子几乎触手可及。
当大人们都在现实中陷入迷惘迷茫迷乱的时候,童年的天空又如何能保持澄净?放眼望去,儿童时期的优点在成人身上几乎已荡然无存。
诚实守纪只存在儿童守则中,老实人吃亏是今日社会令人尴尬的现实。
我们一边为“孩子想当贪官”痛心疾首,另一边的“公务员热”却一年火过一年。
而诸如“不要随地吐痰”“不闯红灯”“要有序排队”,这些童年时期的教育,至今依然在公共场所的广播里反复播放,提示和教育着成年人及全社会。
这是童年期的延长,还是成人期的幼稚?输在起跑线的不只是孩子胡适曾经有言: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须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第二:看他们怎样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撇开后面两点不谈,在怎样待小孩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在某网站进行的调查中,多数网友认为,黄艺博现象以及更早前广州一年级学生“想当贪官”事件,“折射了社会现实”,是功利化社会的最真实写照和无情嘲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教育都不能以抹杀孩子的天性为代价。
让天真无邪的少年承担成人的重负,并教以…官僚习气‟,只能证明家长的无知和功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黄艺博个人的攻击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即使有错,也不是他的错。
如评论人十年砍柴所言:“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为了适应社会,童年过早地让位于各种补习班、钢琴、跆拳道黑带,孩子们在耳濡目染和家长的带动下,主动参与进大人的世界中,现代版“拔苗助长”之风正成为中国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