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

【把脉高考】

1.从能力层级看,一般属于B(理解)、C(分析综合)两个层级。

2.从考点来看,一般包括:(1)理解重要词语(主要是概念)句子的含义,(2)筛选并提取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5)根据文章内容、观点作合理的推断。

3.从题型看,是Ⅰ卷中的单项选择题,一般为4个小题,12分,提供的文章一般在700字左右。

【选项的设置】

选项的设置一般不照抄原文语句,而要换一种说法。经过转换,正确的说法变得“似非而是”,而错误的说法又显得“似是而非”。正是在这“换”的过程中,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仔细比照原文,特别要留意以下几种情况:

1.曲解原意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超前肯定5.以全概偏(或以偏概全)

【阅读步骤】

答题总原则:在原文中找准信息点,对照题目,反复比较。

1、初读文章,掌握内容。一般说来,阅读文章要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一般原则,如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等等。在考场里,由于受时间的制约,没有工夫去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初读文章,只要能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行了。

2、阅读题干,找信息点。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了阅读的第一个步骤。第二步是仔细阅读题干,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在文章中找准信息点。

3、辨读选项,认真对照。前面已经找到了文章中的信息点,并找出了信息点的关键词。下个步骤就是辨读选项,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认真的跟信息点的关键词进行对照。假如信息点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完全吻合,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选项。

【考点精析】

考点1:词语的理解

植物睡眠之谜(2005全国卷3)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液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球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米乳来代替葡萄糖,由于米轧格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限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识生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正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体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理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收藏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子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箐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箐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考点2: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2007全国卷2)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 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