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明朝文学与朝鲜文学的交流沟通方式及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文学与朝鲜文学的交流沟通方式及影响

中国和朝鲜在地理上山水相连,两国之间的文化关系可以溯源到远古时期。长期以来,两国在文化上的交往非常密切,而文学就是其中的一大重要方面。两国在文学上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两国之间的使节往来以及两国文人之间的往来交流进行的。

明朝时期,朝鲜恰逢高丽晚期(918年——1392年)和李朝统治时期(1392年——1910年),中朝两国在社会各领域的联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文学交流也更是日趋广泛和深入。与此同时,由于朝鲜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中朝之间联系的深入,当时明朝所产生的许多文学作品都能够大量而迅速的在朝鲜流传。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得朝鲜文人的写作、文学欣赏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两国的文学交流,有很多朝鲜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为中国文人所喜爱,也丰富了明代文学的内容,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明代中朝两国文学交流的主要方式

中朝两国自古以来都有在使节往来中重视文学交流的传统。比如早在唐代,朝鲜派往中国的使节团就有多种使命,除了首要的政治外交任务外,还担负着学习和掌握中国先进文化的任务。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定期派遣到中国的入唐宿卫,他们既带有外交使命,有往往“准旧例,割留习业”。他们很多人都是“配唐国子监习业”的太学生,并经常与中国文人接触、交游和酬唱诗歌。

明朝与朝鲜李朝的文学交流,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也是使节之间的文学交流。当明朝与李朝经过一系列的内外调整之后,双边关系渐趋稳定,使节往来也日益频繁。高丽末年,朝鲜开始移植和模仿明朝的政治制度,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如1369年,高丽王朝就遣使入明,请明朝的祭服制度,明太祖令工部赐之。1370年,明朝遣使至高丽,颁布科举制度,诏曰:高丽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同年,高丽遣使至明贺正,举子朴实、金涛、柳伯如随行,金涛中科制。1372年,高丽曾经表请派遣子弟赴明留学,明朝也予同意。可见明初朝鲜高丽王朝与明王朝的友好关系。而高丽大将李成贵夺取王位,建立李朝过程中,一些中国文士参与了谋划,成为李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所以李朝与明朝的关系非常友好,于是就经常派出使节出使明朝进一步学习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而明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也经常派员出使朝鲜。朝鲜方面每年派遣到明朝的使

节除了各种固定的贺使(如贺春节正旦、皇帝的万寿圣节、太子的千秋节等)、贡使之外,还有谢册封、赏赐等时的谢恩使、吊唁丧事时的陈慰使、立储定后时的进贺使、献特殊贡品时的进奉使等等,这些使节“常无定期,或前者未还而后者已至”。同时,明朝也派出使节前往朝鲜,并且这些使节在朝鲜也会受到极隆重的礼遇,在当时,明朝派遣使节出使李朝大体有如下场合;一是新皇即位、立嗣、立后、皇子诞生时的颁诏使;二是册封朝鲜新国王的册封使;三是追祭已故国王的吊祭使:四是有事时的宣抚使等几类。

中朝两国在选使相聘时都注意选择有才学的官员,使出使官员不辱没本国的威严,而尤其注重诗歌酬唱方面的人才。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就曾多次向李朝派遣过各种外交使节,其中有翰林修撰陈鉴、太常博士高闰、刑部给事中陈夹猷等,这些被选使节都是当世的著名文人。在1449年明英宗不幸被俘虏后,次年代宗朱祁钰登基,派遣翰林院侍讲倪谦出使朝鲜,颁即位诏书。倪谦是浙江钱塘人,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多年在翰林院供职,以礼部尚书致仕途。他在朝鲜期间,与当时朝鲜名士申叔舟、成三问、郑麟趾等人关系密切,他们在各种宴席和郊游接访中相互作诗文唱和。有一次,他同朝鲜友人游览汉江楼时,被同行的朝鲜文人包围索诗,一会儿工夫,他就写好三首,每首写出,众人就聚首争观,佩服不止。他回国时,朝鲜国王命文臣赋诗送别,编撰成集,让申叔舟等人做序跋,回国后,他撰写《朝鲜纪事》一书,向国人介绍沿途所见所闻和与李朝国王、诸大臣之间密切交往的过程及其朝鲜的礼仪、制度及风俗等。

张宁也是明英宗天顺年间出使朝鲜的文人之一。他回国以后所撰写的《奉使录》一书,详细的记录了他在出使朝鲜期间的经历、见闻和进行文学交流的情况。在出使朝鲜期间,他还写下了《赠李观察》、《赠曹观察》、《赠孙寿山》、《赠医官郑次良》、《画作与知印黄致和》等许多赠答诗,这些诗表明了他在朝鲜期间所进行的文学活动之频繁。其后,弘治年间董岳、嘉靖年间唐皋、隆庆年间许国、万历年间黄洪宪、欧西稷等人先后出使朝鲜,朝鲜文人皆远迎相待,互相唱和酬赠。如《明诗综》中就记载有朝鲜官员朴元衡赠答张宁的诗《渡大同江次韵》一首:

远传丹诏促行装,暂住星槎呗水阳。

江浦雪消春意动,邮亭日暖客怀长。

一杯且可酬佳节,万里无劳忆故乡。

野阔天底山似画,不禁诗思入苍茫。

而一些到中国的朝鲜文人,也与中国的文人相互唱和,既得改错之益,又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如1626年,朝鲜文人金尚宪出使明朝,在济南与张延登相识,探讨诗文,相交甚厚。

在两国文人的相互交流中,中朝诗人还相互编辑诗文集,使之广为流传。比如,明朝文人董岳曾为朝鲜文人许宗的诗集作序,为之刊行;万历年间赴朝的文人吴明济搜罗朝鲜新罗以来百余位诗人的作品,编成《朝鲜诗选》;朝鲜文人金尚宪回国后,将自己在中国观光的

诗送给张延登,张延登为之作序,并刊行于世,而朝鲜文人也将他们与明朝使者张宁、董岳、唐皋、许国、黄洪宪等人唱和的诗作汇编刊刻为《皇华集》,在朝鲜流通。

正是在中朝两国文人的共同努力下,朝鲜李朝初期至中期的汉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广泛影响的诗人。李朝初期,汉诗仍以中国的苏黄体为主:“本朝诗学,以苏黄为主。”在体裁上,如果说高丽推崇四六,则李朝喜好短律,这一时期诗人主要有郑道传、姜希梦、金宗直、李荇、郑以吾、申叔舟、金无鱼等。比较著名的诗作主要有:李湟的《述怀》、徐敬德的《山

居》、申叔舟的《反战诗》、鱼无迹的《流民叹:》等。李朝中期,汉诗逐渐转为摹唐:“我东诗人,多尚苏黄。二百年间,皆袭一套。至近世,崔庆昌、自光勋始学唐,务为清苦之词,号为崔、白,一时颇效之。”其中有白光勋、崔庆昌、李达被喻为“三唐诗人”。

二、明代时期中国文学对朝鲜文学的影响

明代文学中对于朝鲜文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在小说领域,明代小说的大量传入,不仅给朝鲜李朝文人以很大的启迪,还使朝鲜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朝鲜作家也开始自己独立创作小说,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朝鲜作家金时习用汉文创作的《金鳌新话》,就是在借鉴明朝人瞿佑的《剪灯新话》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中国小说经过唐、宋的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明代所出现的大多数比较有名的作品都陆续传入李朝,给李朝文学以重大的影响。李朝才得以出现了小说这一新的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不少名作与卓越的小说家。

明代小说传入的途径,主要是出使明朝的使臣在中国购得。明朝人陈继儒说:“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之贡限五十人,或旧典新书,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便问,不惜重值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

明代传入李朝的小说数量众多,仅据朝鲜文史书籍记载,确凿可知者主要有:

《剪灯新话》等:“传曰:《剪灯新话》、《剪灯余话》、《效颦记》、《娇红记》、《西厢记》等,令谢恩使贸来。”

《三国志演义》:“今所谓三国演义者,出于元人罗贯中,壬辰(1592年)后,盛行于我东,妇孺皆口诵说。”

《水浒传》、《金瓶梅》:“传奇《水浒传》、《金瓶梅》为逸传,不熟此传者,保面瓮肠非饮徒也。”

《西游记》、《隋唐演义》、《五代演义》、《西汉演义》、《北宋演义》等:“余得戏家书数十种,除《三国》、《隋唐》外,而两汉、龊齐魏拙、五代、残唐、率北宋略……有《西游记》,云出于宗藩,即玄奘取经记而衍之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