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合集下载

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结合唐朝历史背景,阐明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简单来说, 就是如果人民还吃不饱肚子, 脑袋随时可能搬家的状态下, 恐怕不是大发诗情的好时机。

而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其茁壮发展的肥沃土壤。

而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首先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 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其次, 唐朝极重诗才, 严羽的《沧浪诗话》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 虽不全面,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高祖武德四年开科取士, 第一场既考诗赋,考五言排律,每诗要求12 句, 太宗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征文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唐代的统治者之好诗词歌赋, 犹甚往朝。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繁荣论文

唐诗研究课论文学院:新联学院班级:姓名:***学号:1209172034浅论唐诗繁荣的原因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

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而这只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诗之所以在这时如此兴盛,这与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音乐,绘画,舞蹈等都对唐诗的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还有唐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也决定了他们创作出的诗歌的水准。

而唐代诗歌之所以流传之广缺少不了传唱者,他们使诗歌更多的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唐诗才能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才能历久弥新,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繁荣;统治者;文人;传播唐代诗歌,无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

要缔造出这样顶级的文学样式并不是任何朝代都可以的,需要鼎盛的外部环境,而唐代正符合了这样的条件。

正因为唐诗如此的成就,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专家去研究,唐诗研究队伍挤身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中庞大的一支,对唐诗繁荣成因的研究便是基础,从中可反映出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精神对唐诗发展的影响,能更利于了解唐代社会风貌、唐代诗人的现实生活态度等。

而且唐诗不仅仅是文学艺术,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

一千多年来,唐诗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并输注给后代诗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对今天新诗的创作与繁荣仍然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唐诗繁荣原因等问题,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必要。

我们要继承和研究唐诗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华,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我国的诗歌起源于上古时期,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乐府诗,再到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到了唐代,我国的古典诗歌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

唐朝文学兴盛历史背景论文摘要:作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唐朝文学绝代兴盛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唐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

第一、唐朝文学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决定的。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一定程度上给唐朝奠定了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

隋唐鼎革之后,唐朝统治者逐步采取措施削弱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垄断中国政治和社会治理以及话语权的士族地主势力,特别是女皇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对关陇世家大族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清除了原有既得利益阶层,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和平民的晋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趋于活跃,造就了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

再加上唐王朝统治者逐步完善了科举制,鼓励身处下位的庶族地主和平民通过努力读书求取功名利禄,为整个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这对唐朝文学的繁荣起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二、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基础。

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李唐王朝很多帝王都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比如唐太宗对租庸调制度的改良,武则天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重视、唐玄宗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仁政的继承和合理调整,都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繁荣。

富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优游岁月、从容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第三、唐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国民精神强劲健康,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

唐代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唐代文学作品兴盛的原因及作家作品概况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一、唐朝文学兴盛的原因首先,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唐王朝是继隋初统一后建立额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唐王朝建立以后,接受了前代王朝覆灭的教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措施,调整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使经济很快走向繁荣,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玄宗开元、天宝之际的“开元盛世”,前后交映,成为唐代乃至于封建时代的繁荣盛世的象征与标志。

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造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各个方面无不呈现活跃的状态。

这为使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造题材与激情。

许多诗人都曾有过漫游的生活,游山玩水,开阔了诗人的眼界,增强了诗人对社会的了解和体验。

许多诗人都具有侠客的气质,是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豪迈不羁的魅力。

例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其次,唐朝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思想的宽松活跃对文学的兴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不像汉代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实行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也开始进入了中原。

唐太宗李世民以及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都对此十分重视和提倡。

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作诗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思想文化活跃促进了文学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立,对于新文学形式的出现也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文学本身的变迁和历史进化也为唐代文学的兴盛做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从幼稚到成熟,到唐代,中国文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杜牧的咏史诗[内容摘要] 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晚唐诗坛之冠。

杜牧的诗选材丰富,其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杜牧诗歌的主体风貌。

在本文中,我主要想从杜牧咏史诗的生成原因、分类、特点这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杜牧的咏史诗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关键词] 杜牧怀古咏史诗诗人一、杜牧的怀古咏史诗的生成原因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为晚唐诗人之冠。

素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在晚唐诗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爽朗俊逸,蕴含深刻,情志高远,笔力劲拔,诗歌选材广泛,其中以怀古咏史诗数量最多,也最能体现其诗歌的主体风貌,这一切与他个人的生平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一)、杜牧的生平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人,祖父是著名的《通典》的作者负元宰相杜佑。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可以说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很有文化传统。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篇,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由此可见,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

书香门第的家世致使杜牧从小就饱读了诗书,成年后他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抱负,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

唐文宗大和二年,他一年之内进士及第,制举及第。

他做过十年幕吏,又任过黄、池、睦、湖州刺史等地方官,还任过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等京官,官终于中书舍人,然而他却一生官不及将相。

所以,杜牧感到怏怏不平。

另一方面,杜牧虽然出身名门世家,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道已经衰落,买宅还债,奴婢大多散去。

此时的杜牧家生活穷困,饱尝辛酸。

所以杜牧对生活疾苦的了解较为深刻,也养成了他耿介刚直的个性。

在诗歌创作上,他已在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

他不满当时诗坛上的绮靡倾向,但本人又绮情柔思。

所以他的诗能在俊爽峭健之中又时时带有风华疏美之致。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个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的怀古咏史诗最为突出。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

咏史怀古诗发展论略一、起源与发展咏史怀古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诗人就已经开始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例如《诗经》中的《秦风·黄鸟》和《楚辞·离骚》中的“思古人”等作品,都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早期诗歌。

在汉代,随着儒学的兴起,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的强化,以及历史著述的繁荣,咏史怀古诗的数量和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班固、张衡等,他们的作品以雄浑、苍劲见长,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怀古诗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诗人们开始从历史中寻找个人情感的寄托,以及对现实政治的讽喻。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曹植、庾信等,他们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形式多样。

二、思想内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许多咏史怀古诗的诗人都通过缅怀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得失荣辱,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古讽今,以启示后人。

2、抒发个人情感。

许多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特殊情感,例如对英雄的敬仰、对美人的怀念等。

3、讽喻现实政治。

一些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通过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描述,来讽喻现实政治,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社会问题的。

三、艺术特点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叙事为主。

咏史怀古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历来表达主题,具有鲜明的叙事性和情节性。

2、借景抒情。

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运用象征手法。

一些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在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某些历史人物或景物的描述来象征某种思想、情感或品质。

4、对比映衬。

许多咏史怀古诗的诗人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对比不同人物或事件来突出主题,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四、影响与评价咏史怀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晚唐咏史诗兴盛的儒学背景

晚唐咏史诗兴盛的儒学背景
保 证 ,培 养 和 选 拔 了 一 大 批 儒 学 之 士 来 推 行 教


科 举 考 试 中儒 学 内容 的 增 强
化 ,维 护 国 家 的 统 治 。 唐 代 教 育 中 的 基 本 内 容 都 是 儒 家 的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的 士 子 大 多 具 有 较
唐 以科 举 取 士 ,科 举 考 试 中 无 论 是 进 士 科
个 重要 的儒学 背景 。明乎此 ,我们也更能 理 解 晚唐 咏史 诗 中强 烈 的现 实 旨趣 ,甚 至 于其 “ 空言明
道” 的特质 。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7 5 1 1( 2 0 1 3 )0 2— 0 0 8 2— 0 7
定 的 施 政 能 力 。 虽 说 唐 代 三 教 并 立 ,互 有 发 展 ,
但 是科 举制 度 的实 施 有 力 地保 证 了 国家 主流 思 想 的 儒 家 色 彩 ,儒 家 文 化 也 成 为 影 响 唐 代 最 为 深 刻 的 一 部 分 。 进 一 步 说 ,整 个 唐 代 文 学 也 正 是 在 儒 家 文 化 的 规 定 下 产 生 并 发 展 的 , 它 从 内
义 、特 征与 手 法 等 诗 歌艺 术 的层 面 ,而从 思 想 层 面 上 讨 论 的 并 不 多 。 胡 遂 先 生 曾 在 《佛 教 与 晚 唐 诗 》 中 专 辟 一 章 探 讨 佛 教 与 晚 唐 怀 古 诗 的
创 作 高 峰 的 到 来 。 但 咏 史 诗 的 创 作 在 中 唐 并 不 突 出 ,直 到 晚 唐 才 真 正 开 始 兴 盛 起 来 ,所 以 那 种 中晚唐 咏史 怀古 诗 合 称 的说 法 并 不符 合 历 史 实 际 。 咏史 诗 创 作 在 晚 唐 时 期 繁 荣 的 原 因 较 多 , 前 贤 也 多 有 所 论 ,不 复 赘 叙 , 我 们 则 主 要 基 于

杜牧咏史诗的美学品鉴_兼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主要原因

杜牧咏史诗的美学品鉴_兼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主要原因

,

咏 史 诗 在 中 国 文学 史 上 源 远 流 长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东汉 史学 家 班 固 的 咏 史》 是 中 国 咏史 诗 歌 的滥 脑 它虽 被 人 斥 为 史


,
但毕 竟是 开 了 咏史 诗的 先河

自此 以 后 咏史 之 作 代 不 乏 人 且 不 断 繁盛
、 “
,
,
,

晋代左 思 咏史 诗
杜 牧 咏史 诗 不 但对 比 鲜 明 强 烈 且大 多 笔 锋犀利 语 含 讥 讽 对误 国皇 帝腐化 淫 靡 生 活 作尖刻 的讽 刺 过 华清 宫三 绝句 》 《
,


长安 回 望 绣成堆 山 顶 千 门 次 第 开
,

一 骑 红 尘 妃 子 笑 无 人 知 是 荔 枝来
,
,

新 丰绿树 起 黄埃 数 骑 渔 阳 探 使 回

,
除杜 牧 外 晚 唐 还有 一 大 批优 秀 的 咏 史诗人 如 上 面 提到 的 李商 隐 刘 禹锡 许 浑 温庭摘等
,




经过他 们 的
共同努 力 咏 史 诗 成 为 唐代诗歌百 花 园 中 引人 注 目的 一 簇 奇葩
,
, ,

究 其 兴 盛原 因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 ”
,
,
,
,
,

,
赤 壁》 诗云

烈 火西 焚 魏帝旗 周 郎 开 国 虎 争 时
,
,

交兵不假 挥 长 剑 已 挫 英 雄 百万 师

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文学史价值

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文学史价值
学 ,讲 师 , 士 。 硕
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深情而沉痛。纪昀评此诗云:“ , 词客 指际,霸才自谓, 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实则彼此互文…

73 ・
山西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1 年第 6 00 期
纯是自 非吊陈也。,可见此诗之咏史怀古,实乃咏怀, 感, ”
二、蕴藉含蓄的议论美
第 6期 ( 第 7 总 9期 )
21 0 0年 1 】月
山 西 广 播 电 视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h n iRa i & T Un v ri o r a f a x S do V ie s
~ 薯 _ ≯ 镌 略冀诺 密 文学 蠹j
。 。 i 口弓亚 斌 _ ? 萋一 _i - f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 太原 ooo j o2 3
卑下” ,缺乏思想内涵和饱满的艺术价值,然而,从咏史诗 自 身发展看,经历了盛唐、中唐的诗歌高潮后,晚唐社会的 衰败与困顿,逼迫诗人们借咏史来寄托心志、缅怀前朝,针 砭时弊,由此形成了晚唐咏史诗的独特价值。本文拟针对晚 唐咏史诗兴盛的表现做一剖析,探讨其在文学内部的价值以
及其发挥的积极影响。
歌行等, 显示出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晚唐末,胡曾、汪遵 、 周昙、 孙元晏等人专集咏史,大大普及了咏史诗的创作。咏
混乱的深渊,诗人们在心灵上遭遇的创痛程度非其他时代可
比拟, 在亲历离乱漂泊后,他们或蹭蹬科举,或隐遁 自给,
或醉眠花间,把更多的期望、不满、 忧愤置之咏史诗中,弥
漫了浓重的感伤情绪。同为乱世, 他们的创作继承了魏晋时
上林新桂年年发。 不许平人折一枝。 ”诗人们借咏史表现个 人遭际, 在时光流逝的叹息中抒怀致慨,充满着对衰世不可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

晚唐边塞诗为何繁荣昌盛?走入“九华四俊”的视角,来一窥到底常言道“唐诗宋词元曲”,唐代是诗歌发展的巅峰,派别多种多样,边塞诗作为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努力下,这朵诗歌中的奇葩,时至今日,仍在向我们展现它独特的光辉。

唐代诗歌颇具盛唐气象。

这也导致了在唐王朝日渐衰微的情况下,许多派别的诗歌也跟着走向了衰落的道路,但是边塞诗作为独特的流派,在晚唐也依旧保持繁荣的态势,甚至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原因究竟为何,就以“九华四俊”(张乔,周繇,许棠,张蠙)为例,通过对他们的简要分析来一窥晚唐边塞诗歌的特色以及兴盛繁荣的原因。

一、晚唐时期边塞诗歌的特点盛唐时期,国家繁荣昌盛,连带着边塞诗也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积极情感,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边塞诗的情感基调由一开始的豪迈昂扬变得沉郁压抑,到了晚唐,整体风格偏向于沉重悲凉,其中不乏对频繁发生的战争的思考和埋怨以及反对。

这些在“九华四俊”的边塞诗歌中就有所体现。

1、对战争的批判和反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军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晚唐之前。

人们重武尚武,包含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点在盛唐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来。

但是到了晚唐,国力衰弱,外敌入侵,连年征战。

居于边塞的诗人们更能感受到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苦痛。

“九华四俊”之一的张蠙所作《吊万人冢》有云: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道出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实,表现了对于普通士兵命运的同情和感慨,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

而张乔的《再书边事》:“万里沙西寇已平,犬羊群外筑空城。

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

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

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

”虽然有战争得胜的欣喜,但是也充满了感伤。

2、表现边塞的清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浅谈晚唐咏史诗的挽歌美

浅谈晚唐咏史诗的挽歌美

浅谈晚唐咏史诗的挽歌美摘要:晚唐怀古以感伤为优,以衰残为美。

咏史诗歌的勃兴,是怀旧意识的自然表现,更有着他们的现实审美用意。

他们在咏史、怀古诗中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

它们仿佛是一支支挽歌,为走上覆灭之路的唐王朝送行。

关键词:晚唐咏史诗六朝情结爱恨交织寄情于诗真知灼见挽歌美正像一个人到了垂暮之年便喜欢怀旧一样,一个王朝到了垂暮之年便喜欢咏史。

从这一意义上说,咏史诗在晚唐诗坛的大量涌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早在中唐时期的刘禹锡,就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闻到了唐王朝的腐烂气息,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史诗。

像“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从诗境和题旨上为后人开辟了道路。

晚唐以降,咏史诗蔚然成风,除最为著名的杜牧外,李商隐、许浑、刘沧、皮日休、韩偓等人也都悉心咏史,各有千秋。

如同身逢文治武功盛况空前的初、盛唐文人几乎无人不或多或少写下几首斑马萧萧、旌旗猎猎的“边塞诗”一样,晚唐文人面对风雨飘摇、日之将西的危难时局,也无不或多或少地写下几首怀古咏史之作。

晚唐的咏史诸家,既是忧国忧民、宏图欲展的志士,又是才能卓越、苦心为诗的诗人。

当现实生活以其冰冷的铁拳残酷地敲碎了其政治理想后,他们就逃避到幻想的诗的王国寻求安慰,借助艺术的力量获取生命的支撑。

诗人既可以思接千载、凝古今于一瞬,又能够视通万里、撮万物于笔端,最终将复杂的情思寄托于诗歌的审美意象之下。

他们往往能借古喻今、发人深省,同时又避免简单的影射、生硬的比附,使诗歌得以深文隐蕴、余味曲包,给人以丰富而又悠长的审美感受。

一向往“六朝情结”晚唐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代,宦官操纵政局、藩镇对抗朝廷、官场党争不休,整个社会笼罩着一层世纪末的气氛,而这种气氛渗入文人心中,便使他们再也没有盛唐时代自由奔放的朝气,也没有中唐那种激烈慷慨的勇气,而只剩下一种悲凉怅惘的暮气。

刘禹锡咏史诗的生成及影响

刘禹锡咏史诗的生成及影响

为当非。”对王叔文作了肯定评价,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刘禹锡先被贬为连州刺史旋又被贬为朗州司马。在前往贬所途径洞庭湖时,作者写
下了《君山怀古》: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当年扫平六国的秦始皇尚且有不得意之时,作者以此慰藉自己,现在遇到的挫折只是暂 时的,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正确面对,终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太 阳。
被贬朗州是刘禹锡政治生活的一大转折,从在京师被委以重任的政治核心人物到边 州司马这样的闲宫,他的心情虽然很沉重但却没有消沉,心中始终怀有希望。唐代官吏 贬谪有一定的期限,期满后可酌情移往比原贬谪地距离京城较近的州县任职,新职品级 一般比原贬谪官职有所提高。唐朝中后期,被贬官员的量移期限为五年。宪宗元和十二 年七月有赦:“自今以后,左降宫及责授正员官等,并从到任后,经五年考满,许量移。 今日以前左降官等,及量移未复资官,亦宜准此处分。”110】因此诗人时刻等待着再次施 展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但等来的却是深深的失望,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 和元年宪宗诏书有言:刘、柳诸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诗人居朗州十年未得 量移。这在政治较为开明的有唐一代实属罕见。直到元和十年,诗人终于与柳宗元等人 一起承召回京,但又因《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了权 贵而再次出为连州牧,官虽进而地益远。以后又迁谪夔卅|、和州等地。“巴山楚水凄凉 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长达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刷新了 中国古代文人被贬最长时间的纪录。这种悲剧性的遭遇,必然会反映在刘禹锡的诗歌创 作中。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论咏史诗是包括怀古诗在内的广义上的咏史诗。一般所 说的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遗迹、遗址或某一地点、地域为依托,连及吟咏与之相类的历 史题材,诗中往往离不开对其地景物的描绘,对古今变化的感慨,如刘禹锡的《荆门道 怀古》、《西塞山怀古》、《台城怀古》等即是很显著的例子。但咏史与怀古这两类诗,以 其基本内容都是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很接近,又因为引发诗兴、赋为诗歌的触媒点 不同而区别。在古代尤其是唐宋以前,咏史诗与怀古诗的界线并不是很严格,如杜牧《题 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虽然是作者经过乌江亭是有感而发的,而且以地名为题,但是通篇以议论为主,仍属于 咏史诗的范畴。当今也有将二者合流的学者,袁行霈先生就认为:“怀古诗和咏史诗是

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研究论文

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研究论文

究论文》2023-10-30•引言•中晚唐咏史诗概述•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分析•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成就•中晚唐咏史诗的影响与价值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中晚唐时期,咏史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情感。

通过对中晚唐咏史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政治和思想状况。

意义通过对中晚唐咏史诗的研究,可以揭示当时社会的思想情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于中晚唐咏史诗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论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至第四章为正文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探讨;第五章为结论,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02中晚唐咏史诗概述中晚唐咏史诗是唐代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吟咏,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

特点中晚唐咏史诗多以历史题材为切入点,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同时,中晚唐咏史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定义中晚唐咏史诗的界定VS初唐时期中晚唐咏史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初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咏史诗主要以歌颂英雄人物和弘扬儒家思想为主,如《登幽州台歌》等作品。

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中晚唐咏史诗在盛唐时期逐渐发展壮大,诗人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咏史诗的题材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

中晚唐时期在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们通过咏史诗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同时也借古喻今,抒发个人情感。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等。

多样化的题材中晚唐咏史诗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神话、传说等多种领域,诗人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挖掘和加工,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盛唐诗歌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1102407001 钟鹏飞中文系11级广电一班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这里我主要浅谈盛唐诗歌的历史情况。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为什么唐朝涌现了一大批诗人和诗歌,为什么唐朝诗歌如此繁荣呢?关于唐朝诗歌繁荣说法很多,这就说明唐朝诗歌繁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今天我就浅谈一下我对唐朝诗歌之所以繁荣所产生的原因。

试论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

试论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

试论许浑的咏史怀古诗及其特征许浑是晚唐诗坛著名诗人。

针对许浑的诗歌研究,学术界在近年来予以的关注较多,无论是从生平与思想方面,还是从诗歌创作内容及艺术特征等方面,都对许浑的诗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但针对许浑咏史怀古诗的专题研究并不多。

因此,对他的咏史怀古这一题材依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更高层次的研究成果出现。

一、许浑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基础(一)社会背景唐朝步入晚期之后,以往的繁荣盛世已经不在,国势日渐衰微与没落。

宦官把持朝政、潘镇割据以及牛李党争这三大社会毒瘤,不仅腐蚀了晚唐的朝纲,腐朽了政权,而且将晚唐带入到了内外交困的危机局面。

如此危机局势,随时都能让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覆灭,但统治者依然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根本不励精图治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任由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

失去雄壮气象的王朝,导致文人志士特有的那种气壮山河的情怀也随之消亡。

面对黑暗混乱的现实社会,包括许浑在内的诸多封建士子,其仕途都是历经坎坷与起伏,少时报国为民的豪情也日益消减,中兴的希冀与愿望也慢慢在无望中绝望,剩下的只有抑郁、哀痛、悲伤的情绪在诗作之中萦绕。

(二)个人经历许浑(788—858),字用晦,洛阳人。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

后人因称“许丁卯”。

诗集有《丁卯集》。

屡试不第,及第后曾历任文宗、武宗与宣宗三朝官员,政治生涯长达三十多年。

许浑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而是波折多舛。

纵观许浑的生平与经历,其对于入世还是十分积极的,希望能够通过仕途施展自己远大的抱负。

与此同时,许浑出身于名门后辈,虽然已失去门荫庇护,但并未改变出仕之心。

但历经多次科考,都以落榜而终,因而许浑选择了干谒仕途之路。

四处游走期望通过结交权贵实现入仕愿望的许浑,并未遂愿,直至唐文宗大和六年终于取得进士的许浑才踏上了荆棘遍地的仕途之路。

对于性情耿直的许浑来讲,其仕途道路走得并不顺畅,甚至因反复触怒最高统治者,而被多次调离。

这种个人经历对许浑报国报民之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并逐渐陷入了较为困顿的境地,归隐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萌生,以往的经世之志、报国之心越来越淡薄。

晚唐咏史诗发达原因新探

晚唐咏史诗发达原因新探

晚唐咏史诗发达原因新探
罗浩刚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5)003
【摘要】晚唐咏史诗空前繁盛的原因有多种。

中晚唐科举重史意识,以及由此引起的普遍的重史风气,为晩唐咏史诗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素材。

科举试策的辩证思维、社会思潮的求新求异,训练、培养了士人观史时独具只眼的洞察力,使咏史诗处于常
新的审美过程中,引起诗人对咏史诗持续的关注热情。

晚唐的局势与南朝相似,南方
也成了国之命脉所系,再加上晚唐时大量的诗人都有到南方的经历,故使有关南朝的
咏史诗因身临其境而真切、形象、生动,从而为晚唐咏史诗的繁盛别添异彩。

【总页数】4页(P6-9)
【作者】罗浩刚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中晚唐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分析 [J], 许晓芳
2.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 [J], 韦春喜;张影
3.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J], 韦春喜;张影
4.晚唐社会与晚唐咏史诗的主题 [J], 蒋长栋
5.杜牧咏史诗的美学品鉴——兼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主要原因 [J], 黄雅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晚唐咏史诗创作题材的开拓与丰富

论中晚唐咏史诗创作题材的开拓与丰富

论中晚唐咏史诗创作题材的开拓与丰富[摘要] 在继承初盛唐诗人的基础上,中晚唐咏史诗的创作题材大大丰富,表现为咏史视界的扩大和对本朝史事皇帝的嘲讽,题材的开拓不仅使咏史诗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命力,也为咏史诗走向高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晚唐咏史诗悲剧盛唐本朝史事唐代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自中唐开始,随着社会政治的日趋腐朽,诗歌创作由鼎盛时期的昂扬奋发渐渐转为消极忧郁。

与此政治情势相应而生的咏史诗创作却渐渐成熟,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中晚唐咏史诗的创作题材大大突破前人,极尽丰富。

一、中晚唐咏史诗与初盛唐咏史诗在创作题材方面的不同初、盛唐是咏史诗的草创期和奠基期。

初唐时代,唐王朝对前朝的社会矛盾进行了调节,开创了蓬勃向上的局面,题材上较多采用前代的王侯将相,如汉高祖、淮阴侯、李广等成就某种功业的人士,显示出一种与时代结合甚紧密的昂扬风范。

盛唐时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充满了“万国笙歌醉太平”的盛世状况。

咏史诗的创作表现为诗人愿意立功、立业,想在清明时代有所作为,题材上大体分三类,第一是对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人物表示倾慕。

如张良、谢安、秦始皇、鲁仲连、苏武、宋玉、接舆、刘备、燕昭王、曹操等人。

第二是青睐君臣遇合的题材,表现对功名的渴望。

楚庄王、刘备、姜尚、侯嬴、诸葛亮等人的行为被众多作者关注。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先主刘备与武侯的“一体君臣祭祀同”的深情咏唱,流露出对圣主贤臣的神往。

第三是借古事,揭示治乱兴亡之理。

如李白《远别离》以舜帝、湘妃的悲剧抒发诗人对历史现实的感慨。

由上可见,初、盛唐咏史诗人选取历史题材时,多将目光投向古代的将相王侯,成功人士,以汉代及其前者居多,在赞颂古代先哲中,诗人们表现自己的抱负,寄寓自己的理想或感慨自身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诗人对本朝史事已有吟咏,如李白、杜甫等诗人,但范围较窄,并未形成一种创作倾向。

此外,在题材的运用方面,杜甫继承了左思“名为咏史,实则咏怀”的传统,首创“咏怀古迹”一体,将现实因素更多地注入历史题材之中,是一大创造。

论中晚唐咏史诗

论中晚唐咏史诗

大题小作史中寄怀——论中晚唐咏史诗咏史诗包括咏史与怀古两大内容,世人常以“咏史”称之,其实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总起来说,它们指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为题材的主题比较集中的诗歌。

打开《全唐诗》,中晚唐咏史之作较多,此乃诗人对中晚唐以前历史的回忆。

回忆是现实不满意或悲观悲伤时从过去的时光里,找出慰藉。

它常常是中年特别是老年人的事。

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后,虽曾一度中兴过,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官吏盘剥、四夷不安等重大社会问题,一直不断,王朝呈江河日下之势。

敏感的文人诗人,回溯古人、古事、古迹,大题小作,从中注入己怀己意——或颂贤斥佞,或登临凭吊,或讽时刺事,或触景生情,咏史成为中晚唐诗歌的重要题材。

本文在对咏史诗概念作出简明界定后,要论述的是此时期咏史诗的情感取向、主要技法及时代特点。

一、概念界定与情感取向咏史诗是一个多义概念,它与“咏史”、“怀古”、“用典”三个概念相关联。

刘学锴言:“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予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

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

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

”他将李益的的怀古诗《H啊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题材、内容,同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诗《隋宫》“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进行比较。

后者运用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靡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测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一则重在“举隅见靡费”。

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的内容过于虚泛。

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施蛰存亦言: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实,怀古诗则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而生发出今昔盛衰等种种感慨。

最新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精品

最新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精品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极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咏史诗在晚唐兴盛表现的,欢迎阅读查看。

一、咏史诗内涵的界定自古以来,研究者们对于咏史诗内涵界定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

"是吕延济在《文选》六臣注中对咏史诗的界定。

虽然寥寥数语就总结了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而现代《辞海》中对"咏诗"的解释是:"歌咏史实,以历史事件为题材。

尽管古代诗歌性质的定义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命题来分类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分类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咏史诗这样定义:咏史诗的吟咏对象一般是与历史有关的事件、人物和历史神话以及历史遗迹等,并且借这些事物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加以评述和论说。

二、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一)咏史诗人和诗作的增加。

根据有关研究者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统计,在本书中咏史诗大概有50首,其中专门是咏史诗人就有30位。

而在《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有一千六百多首诗是出自于唐代。

尤其是晚唐时期(公元836年至公元907年),在这七十年见创作的咏史诗是之前咏史诗总量的一倍之多,咏史诗人的数量也是之前数量的一半。

在这其中还包括了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着名诗人。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晚唐时期专门致力于咏史诗人也在增加,其中胡曾、周昙的咏史诗还成卷成书,并且还开创了诗坛的新风--七言绝句。

(二)诗作质量提升较大。

晚唐时期由于咏史诗人的增加,很多诗人对于咏史诗的研究和创作就进入更高的和更深的层次。

特别是在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达到了巅峰,还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赤壁》《过清华宫绝句》《贾生》等着名咏史诗篇。

(三)创作题材广泛。

晚唐时期咏史诗人们对历史题材的挖掘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咏史诗的范围从后妃宫闱、到闺中佳人在至市井之人都是诗人创作的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与原因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艺术极具自身的艺术特色,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咏史诗在晚唐兴盛表现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咏史诗内涵的界定
自古以来,研究者们对于咏史诗内涵界定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

"是吕延济在《文选》六臣注中对咏史诗的界定。

虽然寥寥数语就总结了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而现代《辞海》中对"咏诗"的解释是:"歌咏史实,以历史事件为题材。

尽管古代诗歌性质的定义一般是根据作者的命题来分类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根据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自身的感受来决定的分类的。

因此我们可以将咏史诗这样定义:咏史诗的吟咏对象一般是与历史有关的事件、人物和历史神话以及历史遗迹等,并且借这些事物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并且加以评述和论说。

二、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表现
(一)咏史诗人和诗作的增加。

根据有关研究者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统计,在本书中咏史诗大概有50首,其中专门是咏史诗人就有30位。

而在《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有一千六百多首诗是出自于唐代。

尤其是晚唐时期(公元836年至公元
907年),在这七十年见创作的咏史诗是之前咏史诗总量的一倍之多,咏史诗人的数量也是之前数量的一半。

在这其中还包括了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着名诗人。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晚唐时期专门致力于咏史诗人也在增加,其中胡曾、周昙的咏史诗还成卷成书,并且还开创了诗坛的新风--七言绝句。

(二)诗作质量提升较大。

晚唐时期由于咏史诗人的增加,很多诗人对于咏史诗的研究和创作就进入更高的和更深的层次。

特别是在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也达到了巅峰,还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赤壁》《过清华宫绝句》《贾生》等着名咏史诗篇。

(三)创作题材广泛。

晚唐时期咏史诗人们对历史题材的挖掘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咏史诗的范围从后妃宫闱、到闺中佳人在至市井之人都是诗人创作的题材。

李商隐的《浑河中》、周昙的《唐尧》都是讲述唐德宗时期的史事。

(四)诗作风格呈现多样化。

晚唐时期的咏史诗在创作风格上非常丰富,能够突出体现咏史诗人的创作个性和特点,有的诗风气势豪迈、洒脱俊朗、有的诗风隽缠绵、独出机抒,有的用新奇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极富感染力的不朽诗句。

杜牧的挥洒豪迈、李商隐的曲婉动人、孙元晏的朴实无华、罗隐的雄健挺拔都为晚唐咏史诗的兴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咏史诗在晚唐兴盛的原因
(一)时代原因。

盛唐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极高水平的时代。

这一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廉,特别是农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巨大的发展,唐社会物质十分丰富,百姓的生活条件较之于隋朝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就带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

而到了中唐的"安史之乱"后,社会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之前盛唐的繁荣景象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巨大的转变是的诗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统治阶层进行深刻的思考,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十分复杂,一边对于建功立业的热情并未消退,希望社会能够安定恢复往日的繁荣,因此在政治变革和沉浮中把内心的感受寄托于诗中。

而到了晚唐虽然出现过一时的兴盛,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这一时期诗人对王朝衰落和人生的短暂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并借助咏史诗这一题材来批判历史和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这也就造就这一时期咏史诗的兴盛。

(二)诗和咏史诗人的原因。

在晚唐时期,由于社会现实发生巨大的变化,诗人的人生经历也悲惨曲折,他们借助咏史的方式来抒发心中情怀,尤其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是咏史诗人中耀眼的明星,而且对于历史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进入了一个更深的程度。

这一时期诗人的文化程度也比较高,对于历史的认知程度和思考评价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且这一时期诗人们总体上偏好于咏史诗的创作,这也是晚唐时期咏史诗兴盛的重要原因。

四、晚唐咏史诗的创新
晚唐咏史诗的兴盛也就造就了咏史诗在艺术极具自身的艺术
特色。

首先是时空的重构,因为咏史诗的内涵线索是以时空进行
购置的,而咏史诗将现实与历史进行重构和融合,在进行设计加
工而产生一种新的审美。

然后是善藏机锋,咏史诗一般是借助历
史来批判现实,因此咏史诗中会经常出现言在此而义在彼的句子,这些创新将历史与现实用咏史诗的艺术手段来完美的表现出来,
并流传至今,也就造就了晚唐咏史诗兴盛局面。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年4月版.
[2]《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楷、余恕诚着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
[3]田耕宇:《诗心·哲理·史论-论晚唐咏史诗的现实关怀
及艺术表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4]刘学楷:《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