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合集下载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东,分别采⽤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层的侧向刚度⼤于其上⼀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于上部结构⼀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是宜选⽤剪切刚度⽐。

在YJK中的结果⽂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层逐层计算与地上⼀层的剪切刚度⽐,出现⼤于2或四舍五⼊⼤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底标⾼: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5。

程序不能⾃动识别转换层,需要⼈⼯指定。

对于⾼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指定。

根据《⾼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于框⽀剪⼒墙结构。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对pkpm参数设置的疑问解答

一、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顺序。

二、修正后的大体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大体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式: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概念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必然误差;总刚计算方式: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概念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式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减弱、不持续,都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一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工程都可采用。

相关注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份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超级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别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一路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另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穷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若是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弹性膜,不允许概念为刚性板或弹性板3)五、按照高规(JGJ 3-2021)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盈建科参数设置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适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盈建科各种全参数设置

盈建科各种全参数设置

盈建科参数设置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适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东,分别采⽤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层的侧向刚度⼤于其上⼀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于上部结构⼀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是宜选⽤剪切刚度⽐。

在YJK中的结果⽂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层逐层计算与地上⼀层的剪切刚度⽐,出现⼤于2或四舍五⼊⼤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底标⾼: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5。

程序不能⾃动识别转换层,需要⼈⼯指定。

对于⾼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指定。

根据《⾼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于框⽀剪⼒墙结构。

⾼规10.211、施⼯模拟加载层步长:⼀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加载⼀模式:采⽤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 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

梁刚度放大系数梁刚度放大系数: 中梁2.0,边梁1.5 我一般这样取。

但一直不太清楚:梁刚度放大系数到底对计算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不是结构整体刚度大了,就具体构件而言,梁分配的弯矩是不是大了,个人理解多多指正!==========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对现浇楼板而言的,其意义考虑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是梁的一部分。

你的取法是正确的,因为中梁两侧都有翼缘,而边梁单侧才有。

按我的理解,设置这一参数并不存在人为地去将梁端弯矩放大,而是还其本来面目。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考虑翼缘的作用,那么你考虑计算用的梁的刚度比实际取小了。

设置了这个系数,你的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就更吻合了。

==========对楼上的回答补充三点:1、梁刚度放大系数并不只对现浇楼板而言,对有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也可考虑,不过放大系数应适当减小罢了。

对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梁可不考虑。

2、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

计算模型往往假定楼板平面内无穷刚,而面外刚度为0,这与实际结构并不完全符合。

另外,计算中若将楼板设成弹性板,则梁刚度便不能放大,因为程序已自动计算了板的平面外刚度。

所以梁刚度放大只适用于楼板平面内无穷刚假定的情况。

3、梁刚度放大系数与梁截面及板厚有关,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能否详细说明一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和楼板厚度及梁截面的关系比如有什么数字关系==========我想profhxf 兄的说法是对的,那么对单根梁的计算来说应该就是按矩形梁还是T型梁的差异,那么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梁配筋就应该小.可我比较过一个工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2时,satwe的配筋结果比梁的刚度放大系数为1的配筋结果大.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不知有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是不是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值大,分配的弯矩就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bozhou兄所说:“梁刚度放大实际上是适当考虑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篇一: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王军在混凝土>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xx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3.(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1.7~1.9;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篇二: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xx-10-2809:26:33|分类:pkpm|字号订阅《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楼板对梁的刚度有放大的作用,考虑楼板的作用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而且这个数值并不小,但不好计。

(完整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完整版)盈建科各种参数设置

盈建科参数设置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

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适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 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

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

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

盈建科各种全参数设置

盈建科各种全参数设置

盈建科参数设置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适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yjk 刚性楼板

结构总体信息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

分为全国、上海、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

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

根据《高规》10.3、《抗规》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规10.2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pkpm中是否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XX规范取值

pkpm中是否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XX规范取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kpm中是否选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XX规范取值篇一:pkpm梁刚度放大系数讨论引述:问题的提出对于抗震区普通楼房的计算模型,分二次计算,即刚度模型、内力配筋模型:1、在刚度模型里,选择“刚性楼板假定+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xx规范取值”计算结构的位移、周期等整体信息,以满足规范要求。

2、在内力配筋模型里,选择“去掉刚性楼板假定+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5取值”计算结构的内力、配筋,以满足规范要求。

最后的模型是内力配筋模型,而此模型中的位移角稍微不满足规范,需要替换为刚度模型的内容。

个人认为这样计算“取两个模型各自符合设计概念的结果”是科学的,是符合规范要求的、也是安全的。

而有同事坚持认为“两个模型中,梁的刚度系数不能取不同,例如要么均取2,例如要么均取1。

”坚持说这样的计算书替换,不符合规范精神、不严谨、有安全隐患。

这问题直接牵涉到楼板刚度的贡献、平时工况的弹性及大震工况下的弹塑性、强柱弱梁的实现、计算的实现。

下面就从规范的规定、规范的理解、计算的实现、公司内外各专家的看法,分别展开介绍。

主要内容:一、相关规范的规定二、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专家们的论述三、对于结构侧移刚度、弹性与弹塑性,傅学怡的论述四、结构计算框图五、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公司内的初步讨论六、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计算专家们的论述七、三个案例: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主要内容:一、相关规范的规定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系数的贡献)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给出参考范围值)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梁刚度增大系数无规定,但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抗震设防三个水准;二阶段设计方法)=》分两次计算二、关于梁刚度放大系数,专家们的论述1、张维斌:(应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与砼规、高规对应)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编王亚勇的论述(梁刚度系数不宜取大,与抗规对应)3、对于楼板影响,清华大学博导叶列平的进一步论述(梁刚度系数不宜取大)三、对于结构侧移刚度、弹性与弹塑性,傅学怡的论述(弹性:合适的抗侧刚度;弹塑性:延性与安全度)(梁刚度系数取大值;取小值)四、结构计算框图五、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公司内的初步讨论(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疑虑)六、对于二次计算、梁刚度系数取值不同,计算专家们的论述(基本赞同,或者很肯定)1、pkpm未名技术人员(约五十岁左右):(应该可以)2、pkpm软件技术负责人:(主动打来两个电话,热情洋溢)(基本赞同)3、midasbuilding上海公司技术主管(基本一致)4、广厦软件技术总监:(非常肯定)七、三个案例抚顺7度剪力墙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江苏7度多层各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阳光6度小高层框剪结构整体信息前后比较一、相关规范的表述: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系数的贡献)5.2.4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篇一: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王军在混凝土>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xx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第1页共6页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 3.(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 ;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 1.7〜1.9 ;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篇二: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0xx -10-2809:26:33| 分类:pkpm|字号订阅《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

其建议中梁该系数取2,边梁可取1.5,一般而言,填入此系数后,梁的刚度增大,内力也会相应的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规范
篇一: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结构计算中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王军
在混凝土>中,第5.2.2条明确提出楼板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形成t形截面,提高了楼面梁的刚度,结构计算时应将梁刚度放大1.3~2.0倍;在>中,第7.2.3条对t形截面翼缘宽度的选取做了规定。

据此,目前结构设计中对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均对其刚度进行放大。

对框架梁刚度统一进行放大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便适用的、符合结构实际情况的结构计算方法。

但放大系数的选取是不能随意的,应根据框架梁截面大小、板的厚度经计算后确定。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地震力的大小。

如果取值偏小,会造成地震作用下结构体系的不安全;如果取值偏大,会造成结构配筋的浪费。

pkpm新天地20xx年第3期中有文章讨论梁刚度放大
系数对梁弯矩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1.(竖向荷载作用下),随着梁刚度系数的增大,梁的跨中弯矩不断增大,支座负弯矩逐渐减小;2.(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越大,梁刚度放大系数对其内力的影响越大;3.(在地震力作用下),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对梁支座负弯矩影响大于对跨中弯矩的
影响。

可见,较准确的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十分重要的。

为便于设计人员准确选取梁刚度放大系数,笔者制作了“常用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表”,方便实用。

从列表中可总结出,对剪力墙住宅结构,由于常用梁及板厚比较固定,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可采用2.0;
对普通框架结构,可采用1.7~1.9;对宽扁梁结构,可采用1.3~1.6。

同时,笔者编写了excel放大系数计算小程序,可供大家使用。

篇二: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关于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20xx-10-2809:26:33|分类:pkpm
|字号
订阅
《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板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
予以放大。

其建议中梁该系数取2,边梁可取1.5,一般而言,填入此系数后,梁的刚度增大,内力也会相应的增大。

梁刚度的放大主要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

刚性楼板假定总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的,因此规范规定通过采用梁刚度放大的方法来近似考虑,从这点来讲,梁的刚度放大并非是为了在计算梁的内力和配筋时,将楼板作为梁的翼缘,按t形梁设计,以达到降低梁的内力和配筋的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考虑楼板刚度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倘若在设计工程中遇到在刚性楼板假定下,结构的位移角稍微超出了规范限制,那么可以填入此系数,考虑了楼板刚度的贡献后,结构的周期将有所减小,位移角也将有所减小,但此时梁的内力可能会增大,甚至出现超筋现象。

此时,一般可以按考虑刚度放大系数前梁的内力和配筋结构作为最终结果,而位移角采用刚度放大后的结果,所以必要的时候此处要进行二次计算。

这是因为考虑楼板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楼板刚度的潜力,使结构的周期和位移计算更真实一些。

而梁的刚度不放大,其本身承载力仍能满足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设计要求,就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此出处个人觉得柱、墙的内力应该按考虑刚度放大后的结构,而梁则可以按考虑前的结果。

毕竟楼板对梁的受力还是有利的,此时若按放大后的结果算,可能就会造成“强梁弱柱”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