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案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重点难点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课前准备1.搜集《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资料。
2.初步阅读有关寓言的知识。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激情导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领略寓言的无穷魅力!二、预习检查学生介绍了解的寓言知识和有关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老师可适当补充。
1.什么是寓言?“寓”的意思是什么?寓言具有什么特点?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形象。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中。
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等,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
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故事情节和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引导交流问: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1)故事很短;(2)主人公是动物;(3)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4)具有讽刺意味;(5)说明了一个道理;(6)目的是给人们某种警示;(7)用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2.了解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伊索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
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比喻幽默。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任务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梳理情节,探究寓意(1)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预设一: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预设二: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在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惑。因此,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真正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寓意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它在传承智慧、启发思考方面具有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穿井得一人》这个具体的寓言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勤奋与诚实的重要性,以及懒惰与欺骗带来的后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寓言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寓意深层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词汇积累与应用: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成语和短语,如“穿井”、“得一人”、“勤奋”、“诚实”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举例:通过对“穿井得一人”这个成语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实质上是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勤奋劳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寓意的深层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寓言背后的深层寓意,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3.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激发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进行描述和阐述;
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了解寓言故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诚信、勤奋等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优质教案】
【班海精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典型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穿井得人的故事,揭示了谣言的传播和相信谣言的危害。
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适合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增强诚信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诚信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领悟故事背后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3.相关资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课文进度,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解读四个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掌握寓言的特点,理解并运用寓意。
这四个寓言故事分别是《揠苗助长》、《亡羊补牢》、《刻舟求剑》和《杯弓蛇影》。
本文主要通过这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遇到问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看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意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总结。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寓言的特点,能运用寓意进行分析、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寓言的特点。
2.难点:对寓言寓意深入理解,能运用寓意进行分析、解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寓言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寓言寓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寓言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寓言故事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寓言寓意等。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寓言故事,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四个寓言故事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寓言故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炼出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存在疑问,这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将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寓意。
2. 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象征性: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举例解释。
- 如穿井得一人中的“穿井”象征懒惰和自私,杞人忧天中的“天塌”象征无谓的担忧。
- 通过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 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 对比分析两个寓言故事,探讨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了解寓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表达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杞人忧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担忧吗?”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课堂上,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来诠释故事,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体会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积极参与,彼此交流,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上还存在困难,对一些生僻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为直观、生动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过度担忧,后来发现其实没有必要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杞人忧天》的奥秘。
此外,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能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的思考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分享成果时,其他学生倾听不够认真。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性,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尝试让学生在讨论结束后,互相提问或进行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例如:解释《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和老虎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寓意着某种人性的弱点。
(3)创造性运用寓言:对于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寓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运用寓言创作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下次我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提供一些创作框架或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寓言的特点运用到创作中。
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寓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观点较为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将寓言的情节和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寓言的语气和风格,需要教师指导。
-例如:在讲述《滥竽充数》时,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传达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依赖偶然而错失良机的情况?”(如:考试前没复习,却因为运气好而通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寓言四则》,整体来看,学生对这些寓言故事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提问和互动,我发现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比较到位,但பைடு நூலகம்深入挖掘寓言寓意和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配套教案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
这些寓言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智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疑问,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
2.能够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3.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情节,理解并掌握每个故事中的寓意。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寓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运用寓意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老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寓意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包含故事情节、寓意和实际案例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寓意相关的图片、故事等素材。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寓言四则》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老师逐个讲述《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和《刻舟求剑》四个寓言故事,过程中可利用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习品析寓言的方法。
3、感受寓言中的智慧。
学习重难点:品析寓言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吗?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伊索寓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二、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穿井得一人》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人穿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而要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文章。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来领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领会寓言的寓意,并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包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解释,以及对寓言寓意的解读。
2.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领会寓言的寓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寓言四则》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如:“课文中的寓意是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寓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等奖创新教案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寓意。
2. 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3.会续写故事,对故事情节进行修改,改变寓意。
4.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寓言的寓意。
2. 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故事?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师导:上面的是什么都是体裁的故事?它的特点是什么?寓言“小身材”,大道理的特点走近《赫尔墨斯与雕像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活动一、讲故事一读文章,从文本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条理性)再读文章,从赫耳墨斯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曲折性)三读文章,从雕像者的角度讲故事(讲出故事的讽刺性)活动二、品形象察其言(三问)观其色(一笑)读其心(二想)1、三问三答改为一问一答,你觉得怎样?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2、观其色(一笑)3、读其心(二想)任选其一处,进行品味(此处读出什么内容,展现了赫耳墨斯什么形象特点)活动三:释寓意1、请用四字词语归纳赫耳墨斯的形象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一文不值高傲自大自讨没趣玩忽职守在寓言的最后言明寓意,这是编者添加的,是编者对寓言的解读,那么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1
集体备课教案纸溉汲:浇灌。
溉,洗涤。
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及:到国:国都。
道:议论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在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2.翻译课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三、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
于:介词;向、对。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在穿井:打井。
穿,有“凿通”的意思。
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闻之于宋君(使......知道)之:国人道之(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有闻而传之者(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闻之于宋君,问之于丁氏(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④得2.翻译课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年级:初一科目:语文单元:第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四则教案
22寓言四则知识目标了解几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能力目标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第1课时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重点)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难点)一、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明确:不一样。
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
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2《寓言四则》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1)
阅读课文导语,了解寓言的概念及特点。了解《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人,善于
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部
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进一步落实 学
分是动物寓言,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
情。传教士在明代把它传入中国。
体会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哲理
这是上中学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应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寓言的常识,了解寓言的讽刺性和哲理性共生的特点;其次应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最后,通过学生进行续编或自编寓言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五、教学资源
畅言教具朗读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
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
补白
激情导入
严文井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你朝它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你转身走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希腊寓
言故事,看看他们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形象?
运用这样的句式:赫尔墨斯是一个—————
——
———————————————————
的形象。
教师示例:盲目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
分角色表演,学生自主评议。学生集体诵读。
《蚊子和狮子》
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
教师提示:看看这一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是否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
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
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
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
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导入
《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这些都是我们从小爱听的故事,它们都出自同一本书,这一本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对后世各国的寓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是——《伊索寓言》。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寓言,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遭到杀害。
《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集。
(三)问题探讨1:了解寓言特点。
关于寓言的知识,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回答。
【要点】“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
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寓言有的以人为主人公,也有的以拟人的动植物为主人公,或以“神”为主人公)加以譬喻,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获得教训。
(板书:故事短小精悍,譬喻讽刺,寓意深刻)
(四)问题探讨2:品味语言,揣摩心理
1.寓言一:快速阅读,勾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再请结合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