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细碎化_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_省略_影响分析_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_卢华
土地细碎化增加“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了吗?——基于全国776个家庭农场和1166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

杨慧莲,李 艳,韩旭东,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对仅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方向及影响
程度。研究方法:采用半对数模型,利用全国范围内 776 个家庭农场和 1 166 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结果:
前增长 417.4%。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 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 28.6%[2]。作为规模农业经营户(简称“规模农户”)的 主要构成部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数量逐年增加 [3]。 有别于普通农户对自有耕地的经营,“规模农户”通过 流转土地的方式扩大其经营规模,但农地经营规模的 扩大并不意味着经营地块面积的扩大,由于流转土地 大多来源于小农户,地块大小、肥力状况各异,地块数 越多,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
作业成本增加 1.01%,单位产量其他成本增加 0.94%。研究结论:相关部门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更多关注
耕地的细碎化经营问题;未来需在明确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并开展土地细碎化整治行动;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在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时科学确定合理的规模边界。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细碎化;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地块数量;生产成本
记注册名单后采取等距抽样法抽取三类主体的具体 调查样本,之后开展入户调查。第二期调查则是在第 一期抽样的基础上,从已有的 5 191 个样本中按照一
在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土地平整和土地权 属调整相结合,才能有效治理耕地细碎化 [16]。虽然已
定比例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样本进行追踪回访。 第二期实际共获得样本 3 817 个,其中包含农民专业
中图分类号:F301.2
关于农村"无人种地"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无人种地”问题的调研报告背景介绍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一种现象,即部分农田长期荒废,无人种植,俗称为“无人种地”。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深入调研分析农村“无人种地”问题的根源、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根源分析1.人口外流导致劳动力不足: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导致部分农田无人耕种。
2.土地过度细碎化:农村土地多次分割继承,导致部分农田面积过小,不适宜大规模种植。
3.缺乏先进农业技术:部分农户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影响分析1.浪费土地资源:大量农田荒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2.影响农民收入:未种植的农田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3.生态问题:长期荒废的农田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周边生态系统平衡。
解决方案政府角色1.土地整治:政府可以组织对细碎化土地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2.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角色1.合作社合作: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合作耕种荒废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多样化种植:尝试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多样化作物,减少单一作物种植带来的风险。
结论农村“无人种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及促进农民合作,可以逐步改善农村“无人种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为关于农村“无人种地”问题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报告完)。
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基于对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

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基于对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杨丹;刘自敏【摘要】理论界普遍认为土地合并和农地使用权流转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但缺乏经验验证.本文通过来自中国6省113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检验农地使用权流转对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发现农户租入农地能够显著增加农地块均面积,而农户租出农地能够显著降低S指教;虽然农户租入农地增加了地块数量,但租入的地块普遍离家较近,有利于农地集中,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推动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基础上引导农户进行土地合并整理,从而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促使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期刊名称】《农村金融研究》【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6页(P65-70)【作者】杨丹;刘自敏【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农用土地的稀缺性和人口基数过大的现状,是导致农地细碎化的直接原因;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财产的诸子均分制则进一步加剧了农地的细碎化程度;在我国现有的农地制度下,农用土地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平均分配,远近搭配、肥瘦搭配,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农地的细碎化。
学界普遍认为农地的细碎化增加了沟渠和田埂,从而减少了农地面积;降低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效应,阻碍了高技术机械化作业的普遍应用,从而降低了农业产出;增加了劳动成本,从而使农民收入受到影响。
部分学者认为农地使用权流转是降低农地细碎化的有效途径。
如郭海霞、任大鹏(2008)认为既保护农户的承包经营权,同时改善农地经营的细碎化趋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流转制度;迟福林等(1999)认为改变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建立和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能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刘涛等(2008)认为农地流转能够减少土地细碎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谭淑豪等(2003)则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农地市场的参与度对降低村级水平农地细碎化程度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农户层次农地细碎化程度。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影响——“非粮化”和耕地流转率的调节效应

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影响——“非粮化”和耕地流转率的调节效应王兆林;吕秋杭【期刊名称】《西部论坛》【年(卷),期】2024(34)3【摘要】耕地细碎化会导致农户种植活动的分散化,减少了农户的有效劳动时间,并阻碍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不利于种植业的增产增收。
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种植主导型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农户的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对其种植业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家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村庄耕地流转率提高可以显著弱化耕地细碎化对农户种植业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较高农户、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户、丘陵山区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具有更强的负向影响。
因此,应促进耕地流转市场发育,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推动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拓展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有效缓解耕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14页(P111-124)【作者】王兆林;吕秋杭【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相关文献】1.耕地细碎化对干旱绿洲区作物生产和农户收入影响效应调查分析——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生产率的影响机理与实证3.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吗--基于福建丘陵山区农户的微观调查4.“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基于陕西省榆阳区农户数据的实证5.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常德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

1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卢
华
胡
浩: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
小于 2 公顷的农场占 70% , 几乎不存在超过 20 公顷的农场。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的国家中, - 划( 2014 2020 年) 也指出, 我国人均耕地仅 0.1 公顷, 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为 0.6 公顷, 远远 。 达不到农业规模经营的门槛 近年来工业化、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 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农 。 业可耕用地在缓慢减少 在市场非农就业机会仍不充分且剩余劳动力无法充分转移, 农村 土地还能为其提供就业保障的前提下 , 土地对绝大多数农民就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 农户 也就不愿完全放弃土地, 离乡不离土现象仍较普遍, 如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经济发展的 “刘易斯” 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土地细碎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和 拐点出现也给当前农业生产 带来严峻挑战, 一方面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 另一方面农业 有效劳动力在不断减少, 不仅会降低劳动力在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 , 也分散了农户管理 农业生产的时间和精力, 增大了农业生产成本。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 需要较多劳动等要素 投入而又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细小地块 , 很可能会因为生产成本较高而容易被抛荒 , 从而不 利于整个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 农业生产成本同地块特征紧密相连, 地块规模、 形状、 地块隔家及地块之间的平均距离 等均会对农户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 不论从农户还是国家层面, 农作物种植成本的高低 是影响农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也是农户理性决策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当前农业 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 土地细碎化又是影响农业生产各项成本的关键 因素, 细碎化的土地可能会放大农业生产成本 , 也可能会引导农户调整不同要素在地块之间 的投入量, 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和素材 。本文选取成本角度作为切入点, 利 用详细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 选取合理指标来考察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各项成本的影响 。 文章总结回顾了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构 建计量实证模型, 在对样本地区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 予以实证检验, 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 启示。
细碎化、规模效应与稻农投入产出效率

细碎化、规模效应与稻农投入产出效率李寅秋;陈超【摘要】以江苏省400余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为依据,围绕细碎化的负面影响与规模经济效应,应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虽然江苏省水稻生产不存在基于投入的规模经济,但是水稻种植示范户规模效应显著大于非示范户;土地细碎化对于水稻单产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其对示范户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基于上述结论,政府在考虑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时,短期内应优先考虑缓解示范户的细碎化问题,并鼓励专业化程度更高、种植规模效应更大的示范户扩大种植规模.【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0)003【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细碎化;CD生产函数;规模效应【作者】李寅秋;陈超【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何解决好13亿人口的口粮问题,关乎到民计民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推动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由于耕地面积供给长期偏紧,近年来世界耕地面积增速和增幅都有明显下降,我国耕地面积更是不增反减。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已由1999年的129 205千公顷下降至121 735.2千公顷。
耕地面积上升空间小使得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已成为提升粮食总产的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公有私营使得我国土地使用效率极低,外加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等因素造成的耕地零碎化更是增大了种植成本[1],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实现规模效应,对粮食单产存在较大影响。
面对细碎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基于对江苏省金坛县、洪泽县、靖江县三地400余户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首先研究江苏水稻生产是否存在基于生产要素投入的规模经济,并定量分析耕地细碎化对水稻规模效应的影响,比较不同种植水平的农户受土地细碎化影响的差异,以深入挖掘土地细碎化影响水稻单产的内在机理,为提高粮食产量并最终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探明途径。
土地租赁市场与土地细碎化——基于江苏兴化市、黑龙江宾县两地调查

土地租赁市场与土地细碎化——基于江苏兴化市、黑龙江宾
县两地调查
王兴稳;钟甫宁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8(020)006
【摘要】土地细碎化导致效率损失,增加土地流转可以减少乃至消除土地细碎化已经成为许多人共识.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考察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土地租赁)对土地细碎化的影响.通过对江苏兴化市和黑龙江宾县两地的土地市场研究发现:现阶段土地具有很强就业保障功能,农民间长期土地租赁不可能大规模形成;农民间土地租赁主要是短期的、亲戚朋友之间的租赁,而这种土地租赁对降低土地细碎化作用不大.【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王兴稳;钟甫宁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两地小额农贷对比——江苏省铜山县汉王镇、黑龙江省五常市保山镇小额信贷项目调查 [J], 王军;池凤仙;金鑫;许颖;林乐芬
2.统分结合视角下土地细碎化治理模式创新*--基于江苏S县联耕联种的实地调查
[J], 余练
3.浏阳河,兴化市场风雨六年——江苏重点县级市场兴化强势品牌调查 [J], 长龙
4.土地市场与农民间土地流转——基于江苏兴化市、黑龙江宾县两地调查 [J], 王兴稳;钟甫宁
5.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宾县经济——黑龙江省宾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J], 杨军;林铁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细碎化会抑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吗?——现实背景、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

土地细碎化会抑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吗?——现实背景、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郭岩;汪兴东【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24(38)4【摘要】研究目的:从土地细碎化的现实情景出发,基于2021年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分析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探讨生计策略的中介效应及要素禀赋的调节效应。
研究方法:OLS,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
研究结果:(1)土地细碎化总体上抑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采纳,但不同细碎化程度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土地细碎化程度的门槛效应,并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基本呈倒U型关系。
随着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先上升后下降。
(2)土地细碎化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策略作用于其绿色生产行为选择。
(3)要素禀赋正向调节土地细碎化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4)土地细碎化对农户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性。
研究结论:土地细碎化并非简单地抑制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在有序推进土地细碎化治理工作的同时,应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禀赋约束,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页数】11页(P43-53)【作者】郭岩;汪兴东【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相关文献】1.土地细碎化背景下地块生产趋同对农户购置农机的影响2.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全国2745个农户调研样本的实证分析3.农地确权、土地细碎化与农户生产要素投入决策——来自广东粤北山区农户的调查分析4.工业化进程与农户粮食作物土地投入行为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误差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5.土地细碎化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对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研究的批判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地细碎化影响研究综述及其启示

引言土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要素。
农户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显著。
耕地地力在农户规模经营时会达到最佳,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缓解农民种粮效益低下问题的内在要求。
但由于中国过密的农业人口,有限的耕地资源以及现行的农地制度,客观上造成了耕地高度细碎化的空间布局,不利于农业的转型升级。
土地细碎化利用格局与农地规模化相对立[1],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农业系统中[2]。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长期推动下,耕地在空间上被分割成互相不衔接的地块,且农户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分散经营[3]。
当前,土地细碎化使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配置低效,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了粮食产量[4],且弱化了农户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阻碍了农户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细碎化的内涵界定、起因、细碎度衡量方法入手,着重分析有关耕地细碎化影响,剖析其对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脉络,以期为我国耕地细碎化解决措施及其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1 土地细碎化内涵界定研究进展土地细碎化是许多国家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并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对耕地细碎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国外对农地细碎化内涵的理解通常从农场土地利用引申而来。
1950年,Binns首次对耕地细碎化进行了界定,认为农地细碎化可以看作是由分散的、不相连的多个地块组成较大面积的农场。
进入21世纪,多数学者认为耕地细碎化的界定具有多维性[5],既可以表征为一种土地利用概念,强调农业生产方式、作物品种、收获频率等的变化;也可以界定为一种土地测量概念,一方面强调地块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另一方面强调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国内学者对于土地细碎化的表征多介于微观和中观视角,认为耕地细碎化指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地块呈现出规模狭小、形状不一、权属分散的特征。
中国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

中国农地“细碎化”及其治理之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热情,但也带来了农地细碎化的隐忧。
如何看待农地细碎化?农地细碎化的趋势如何扭转?以及农地细碎化所导致的困局如何破解?本文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农地细碎化:内涵、起因与功能(一)农地细碎化的内涵学界对农地细碎化内涵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全面和复杂化的过程。
王兴稳等(2008)认为,土地细碎化是指“农户拥有多块土地,其中,多数地块面积较小,互不相邻”。
孙雁等(2010)认为,上述基于土地产权视角的界定,忽视了土地利用类型和种植结构的影响。
基于中观研究尺度的视角,她们将土地细碎化定义为:“受人为或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某一土地利用类型难以成片、集中、规模经营,土地利用呈插花、分散、无序的状态”。
赵凯(2011)认为,以上对于土地细碎化内涵的认识都是从土地利用结构的属性上展开的,还不够全面。
基于前人研究,他提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应该包括土地细碎化的属性和引起土地细碎化的原因两个部分。
据此将土地细碎化界定为:“由于中国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农户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的呈现土地的块数相对较多、单个地块的面积较小且存在差异、肥沃程度不一致、家庭距离地块的远近不同等特点的农户经营土地的形式”。
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农地细碎化的内涵。
(二)农地细碎化的成因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对土地细碎化的形成具有基础和结构性的作用。
因此,平原、丘陵和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似乎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但孙雁等人(2010)从中观尺度研究否定了这个看法。
她们发现:“低山区土地细碎化程度最低,其次是平原区,而丘陵区的破碎化程度最高”[2]。
不过,她们是将林地纳入了分析。
可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相关结论会十分不同。
陈培勇等(2011)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土地细碎化成因的研究,“将土地细碎化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益——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的经验分析

[2 ] 国的 1 /400 , 不 到 日 本 和 韩 国 的 一 半 。 Ad-
一、 引言
土地细碎化普遍存在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地 在我国表现尤为明显。 家庭联产承包释放 区, 为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收 了制度红利, 入和缩小城乡差距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引 发了质疑和讨论。当时根据土地质量和位置远 忽略了农户在农业 近等按家庭人口均分土地, 生产上存在的异质性, 使得每个农户拥有许多 空间分割、 大小不等的地块。 因继承或家庭人 口变动进行的土地调整更是加深了细碎化程 度。赵冈认为无论是唐宋时期的定期收回后的 重新分配还是近代土地的私有化和市场化, 中 而且有不断 国不仅始终存在土地细碎化现象, 加剧的趋势
二、 文献综述
在人多地少且农村大量存在富余劳动力的 条件下, 土地细碎经营是农户追求收入最大化 时的理性选择结果。不同作物种植和收获季节 的不同, 有效避免了农业劳动力农忙时不足, 农
82
本, 机械对劳动的低成本替代很难
[20 ]
。 Jha 等
总第一四○期 土地细碎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地区农
第 30 卷
第4 期
总第一四○期
土地细碎化 、 地块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益
— — —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的经验分析
卢华,胡浩,耿献辉,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 基于江苏省淮安、 扬州和徐州三地农户调查数据 , 从投入产出和平均成本角度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和地 块规模对农业产量和成本的影响 。研究发现, 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特征 , 土地细碎化通过改变要 , 。 素的边际产出弹性而作用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 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 农业劳动机会成本越高的地区 , 负面影响更明显, 辛普森指数每增加 1 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增加 39% , 地块规模适度扩大有利于平均 成本下降, 地块规模每增加 1 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下降 8% 。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 , 适度扩大地块规 有利于发挥潜在的地块规模经济效应 。 模, : ; 地块规模; 平均成本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作者简介: 卢华,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 研究方向为农业及关联产业 ; 胡浩, 农学博士, 南京农业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耿献辉, 管理学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经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 。 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农业及关联产业 “新时期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 ( 71333008 ) ;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 基金项目: 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粮食 项科研基金项目( 20130097110033 ) ;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 PAPD )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 2015 年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 KYZZ1500167 ) 安全研究中心” 0307 收稿日期: 2016 7023 ( 2016 ) 04008110 中图分类号: F323 ;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土地细碎化研究综述

土地细碎化研究综述作者:卜宏伟来源:《商情》2015年第23期【摘要】土地细碎化现象作为一种土地利用特点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出现且与我国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我国一直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再加上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会产生对土地的更多需求,综合下来本就严峻的土地利用状况更会雪上加霜,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充分利用稀缺的土地,从而研究土地细碎化也极为有意义。
本文对关于土地细碎化的一些文献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土地利用文献综述土地细碎化指的是单个农民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并且很多不是集中在一起的,通常因社会、经济等因素被划分为面积更小的若干个碎块并且零散分布在不同地点。
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细碎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1978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保证农户公平拥有土地的权利,土地被进行了分割配给这个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地块位置和土地肥力的不同,把远近搭配和好坏搭配结合起来进行分配,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土地细碎化成为普遍现象。
农户经营的各块土地互不相连和面积狭小是土地细碎化的两个特点,但是地块面积如何算小也是个模糊问题,需要我们依据实际来考虑。
以经济学思维来考虑,地块面积过小指的是土地经营存在潜在的规模经济没有实现,在增加地块面积后就能促进农业各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发挥出相应的规模效应。
土地细碎化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土地是被认为地分为地块,自然情况下小型碎块能够通过整理合并成大块土地。
因此分辨土地细碎化的现象应该从三个反面入手,第一就是农户经营的土地各不相连,其次是小面积土地能够通过整合形成较大规模的土地,第三则是每块土地的平均面积小、存在没有实现的规模经济。
土地细碎化在中国很早就产生,Buck在1938年就发现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土地细碎化。
而从赵刚2003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从唐宋时期政府定期整理土地开始以及后边的时期直至现代,我国的土地细碎化现象不仅一直存在,而且还有不断严重的趋势。
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吗—— 基于福建丘陵山区农户的微观调查

第36卷 第1期2022年1月Vol.36 No.1Jan.,2022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多次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我国2020年粮食产量实现了66 949.20万t的产量,再创新高,但是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比于2016年的 119 230 khm2,减少了2 462 khm2。
同时,蔬菜、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在不断上升。
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得益于多年来良种培育、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耕地质量保护等措施。
如今,耕地非粮化种植导致的粮食生产力隐性损失已远大于“非农化”的显性损失,严重危害了粮食安全[1]。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坚决防止“非粮化”。
由此可见,如何遏制耕地“非粮化”问题已成为政府、学界与公众的关注焦点。
耕地“非粮化”既包括占用耕地种树造林,挖塘养鱼等,又包括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即从粮食作物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整。
由于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最为普遍,政府和学者更为关注。
因此,本文所指的耕地“非粮化”为种植结构“非粮化”。
学术界针对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分析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流转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钱龙、QIU等认为耕地转入有助于提高粮食的种植比例[2-3],但是曾雅婷等认为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4]。
二是非农就业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大部分学者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不断弱化,在种粮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粮食种植面积锐减,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普遍[5-6]。
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

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中介效应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产中的土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农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全面探讨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国内外关于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明确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本文将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估计。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技术效率和非效率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
通过该模型,本文将分析土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然后,本文将引入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土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
中介效应模型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该模型,本文将检验土地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是否通过中介变量(如农业生产投入、农业技术进步等)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农业经济研究中,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细碎化、多样化种植和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以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小议土地流转改善农地细碎化的体制

小议土地流转改善农地细碎化的体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其中,土地流转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土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因此,土地流转改革成为政府和农民广泛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土地流转改善农地细碎化的体制展开讨论。
一、土地细碎化的影响1.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地、种植、肥料施用等一系列操作,土地细碎化会极大地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2.对农民自身发展带来限制。
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农民家庭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
3.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过多的小块土地,使得农民难以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会带来环境生态问题。
4.拖累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流转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流转作为解决土地细碎化的重要途径,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为通过流转,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大幅提高农民家庭经济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推进。
从长远来看,土地流转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地流转改革的难点目前我国土地流转改革面临着一些难点。
1.土地流转的主体缺失。
虽然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农民自身素质和经营能力的限制,部分农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2.合法性问题。
目前土地流转存在着一些法律上的障碍。
例如,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问题,以及农民集体土地流转是否拥有签订土地转让合同的权利等。
3.交易成本高昂。
土地流转涉及到土地估价、流转契约、税收等一系列交易成本,而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尚需时间。
四、促进土地流转改革的对策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提高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政府应当加大对土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和引导,鼓励农民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劣质土地流转出去。
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

农地市场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田传浩陈宏辉贾生华(摘要耕地零碎化是土地均分、分家析产等外部制度和农地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苏浙鲁地区土地均分所导致的耕地零碎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即使考虑风险分散和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功能,这种耕地零碎化程度仍然导致了效率损失,因此农地市场的发育有助于耕地零碎化程度的降低。
由于存在较高的交易费用,农户自发交易耕地对耕地零碎化的影响是不显著的,村集体介入农地市场有效的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从而有效的降低了耕地零碎化程度。
本文利用2000年苏浙鲁10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以上假说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农地市场,耕地零碎化,规模经营一、引言耕地的零分碎割带来了农业经营效率的损失,这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和政策制订者的共识(Simons,1987;Wan and Chen,2001;黄贤金等,2001;苏旭霞,王秀清,2002)1。
有关田传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陈宏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贾生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及地址:田传浩,浙江大学经济学院,310027;电话:(0571)85906288;Email: tch-zju@。
本文是福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东部地区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模式与政策研究”的成果之一,同时也得到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N04YJ10项目的资助。
刘民权教授仔细阅读了本文,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此外,论文初稿曾经在2004年天则经济学年会和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宣读,时红秀、郑江淮等学者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特此致谢。
同时,还必须感谢匿名审稿人富有创见的评论。
当然,文责自负。
1 除了极少数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文献表明农场零碎化带来的损失是适度的以外,绝大多数文献都表明农场零碎化带来的效率损失是非常明显的。
Heston and Kumarz(1983:211)认为:“很难发现(亚洲)存在耕地零碎化导致较高的产出损失的例子”。
Blarel et al.(1992)对加纳和卢旺达的研究表明,农场零碎化并没有降低生产效率,但是它确实分散了风险,并且更好的分配了家庭劳动力的供给时间。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湖南卷)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湖南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格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下图为一带一路线路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与东欧相比,东南亚对中国产业吸引力较强,主要原因是()A.矿产储量大B.劳力素质高C.地缘优势强D.消费水平低2.“一带一路”国际合作()A.在全球层面,维护地方保护主义和计划经济体系B.对区域而言,利于塑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国际秩序C.对沿线各国,加快区域空间组织形态的无序演变D.对中国而言,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
据此完成下题。
3.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A.通风好B.采光好C.防潮D.防涝5.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C.有利于房屋防潮D.便于收集雨水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及水库,水库分布在图中洼地,水库旁有一座水坝。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水坝可能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图中水库下游河流的流向是()A.自西北流向东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C.自西南流向东北D.自东北流向西南8.该地区农业的合理布局是()A.西部为林业和种植业,东部为渔业B.西部为林业和渔业,东部为种植业C.西部为渔业和种植业,东部为林业D.西部为畜牧业和渔业,东部为林业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它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

Does Land Fragmentation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A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from Jiangsu Province
作者: 卢华[1];胡浩[1]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10095
出版物刊名: 经济评论
页码: 129-140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5期
主题词: 土地细碎化;生产成本;辛普森指数;经营规模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利用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细碎化对单位产量成本的影响。
研究发现:辛普森指数对单位产量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辛普森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对应的每单位产量总成本增加19.4%,劳动力成本增加18.22%,化肥成本增加29.2%,其他物质费用下降11.4%。
伴随辛普森指数增大,农户会合理调整不同生产要素在地块之间的投入量,会加大对劳动力及化肥使用,减少对现代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运用。
单位产量成本随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在不增加地块数情景下,意味着存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
本文最后认为,政府应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市场机会和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我国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比较及其对农业现代化启示

我国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比较及其对农业现代化启示
张蚌蚌;刘芳苹;侯学博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22()4
【摘要】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效益低,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题。
实践来看,广西“小块并大块”、陕北“一户一田”、新疆“互换并地”、湖北“按户连片耕作”和江苏“联耕联种”等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均是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文章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实施部门、参与主体、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等内容,以期形成耕地细碎化治理的模式和经验,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张蚌蚌;刘芳苹;侯学博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2.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及其原因分析——以湖北省江夏、咸安、通山三区(县)为实证
3.耕地细碎化的影响:国外研究综述与启示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耕地细碎化治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5.国外农业现代化模式综述及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未能有效充分转移的背景下,土地细碎化是农户追求收入最大化时 自我理性选择的结果,同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是相匹配的,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伴随农村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有效转移,土地细碎化的合理存在还是不是最有效率的? 对农业利润 和效率的影响如何? 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所得结论也存在差异。多数研究认为土地细碎化不利于 整体农业生产( Schultz,1953; Blaikie,2000; Wan,2001; 王秀清,2002) ,如 Schultz( 1953) 认为地块的小 规模 分 散 化 带 来 农 业 生 产 要 素 的 不 合 理 配 置,增 加 了 技 术 非 效 率 部 分,降 低 了 农 业 利 润 和 效 率; Niroula( 2005) 认为降低了农民接受农业新技术和农业创新的积极性; Tan 等( 2008) 认为地块分散零 碎化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但也有学者存在 不一样的看法,Wu 等( 2005) 通过 227 户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发现细碎化的土地与农业生产效率并 不存在任何显著的关系; Sherlund 等( 2003) 和 Tan( 2005) 研究认为地块数的增多同水稻生产的技术 效率存在积极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种植多样化 利润 效率
DOI:10.13246/ki.jae.2015.07.001 一、引 言
土地细碎化在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的东亚地区非常普遍,当地政治、历史、经济或文化环境均 会影响或加剧土地细碎化问题,例如遗传风俗、集体所有制度、浓厚的土地情节、不完善的土地市场带 来的交易成本、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压力等。归纳起来,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系统解 释土地细碎化的存在。供给层面认为土地细碎化是外生强加而来,主要是传统的遗传继承风俗、人口 的巨大压力和土地资源稀缺; 需求层面认为土地细碎化是农民理性自由选择的结果,农民为减少自然 和市场风险,促进种植多样化,缓解农业劳动力在农忙时不足、农闲时冗余的局面,提高农业劳动力的 灵活分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土地仍是农民的生活和财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土地细 碎化问题非常严峻,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Tan 等,2006) 。2009 年我国农户 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 7. 14 亩,户均拥有地块为 4. 1 块,平均每块面积为 1. 741 亩( 农业部农村固定观 察点,2009) ; 样本地区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为 13. 31 亩,户均拥有地块 3. 75 块,平均每块面积为 3. 55 亩。有调查显示,细碎化浪费了我国农地有效面积 3% ~ 5% ,并且显著增加了经济成本,使土地生产 率降低了 15. 3% ( Zhang,1997) 。
关于种植多样化的研究非常多,多数学者认为其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存在积极作用。原因之 一是种植结构优化的作用,因为地块的零碎分散为农民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环境上进行多元种植创造 了环境,有利于不同农作物匹配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也有利于劳动力充分利用空间上农作物 种类的分布来使时间分配变得更合理,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 Coelli 等,2004,Van Hung,2007; Di Falco,2010; Tan,2010; Del Corral,2011) 。不同农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 需求不同,农户也会合理使用不同的化肥来满足农作物种植生长的需要,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原因之二是多元化种植使农户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分散了农户种植生产过程中的风 险,有利于规避或减轻某一种突发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减轻产出或收入波动( Nguyen,1996; Kawasaki, 2010) 。如 Guvele( 2001) 和 Niroula( 2005) 认为土地细碎化带来的种植多样化有利于减轻农业生产的 自然和市场风险,减轻收入的波动,特别是在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地区; Van den Berg ( 2007) 基于当前我国农场经营规模现状水平,认为在蔬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中实行种植多样化有利 于农场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收入水平。
三 、理 论 分 析 及 模 型 设 计
( 一) 理论分析 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分配效率一般均可以用于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低效率( Coelli,1996) 。 技术效率测量了在一定投入要素情况下农场能够实现的最高产出,也可说明在一定产出水平条件下 农场能实现的最小要素投入; 分配效率则能反映在一定的要素投入价格条件下,农户合理运用生产要 素的能力。技术效率和分配效率的联合代表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有时也称为生产效率。当前广 泛用于研究的是利润效率,因为它包含了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分配效率,并且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低 效率都会带来农场利润的减少( Wang 等,1996) 。 在利用随机前沿函数估计农业生产效率时,重要的是要考虑理论的一致性、灵活性和生产函数的 正确选择( Sauer,2006) 。传统 C - D 函数尽管在计算和解释现象方面存在优势,但该函数通过假定 生产弹性为常数和替代弹性为 1,对生产函数的灵活性施加了很强的限制,一定程度也不符合现实的 农业生产过程。超越对数函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估计农业生产效率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对样 本自由度和数据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受调研数据和样本量所限,数据集并不适合采用超越对数 生产函数来研究农场生产效率。因此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利润函数和技术非效率模型分析土地细碎 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的利润和效率的影响。 任何的随机前沿都包含 2 个模型,如本文中就包含利润模型和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需要明确 的是,在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时,需要确定哪些因素需要包含在哪个模型中,如在非效率影响因素 模型中,基本假定为因素变量不会直接影响利润但是会影响农场效率。本文重点关注土地细碎化和 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及效率的影响,但两变量既可直接影响农场利润,也可直接影响农场效 率,很难判断具体该放入哪个模型。基于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合理性假设,本文假定两变量对农业生产 利润和效率均有影响,为处理存在的所有可能性,特设立 4 个模型。模型 1 假定在利润函数中仅有生 产要素投入变量,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一并放入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中。模 型 2 假定种植多样化和土地细碎化直接影响农场利润而不影响农场效率,将其同生产要素投入变量 一并放入利润函数。当不确定种植多样化或土地细碎化到底包含在哪个模型时,设立模型 3 和模型 4,模型 3 假定利润函数仅受土地细碎化的直接影响,而农场效率受种植多样化的影响。在模型 4 中, 将种植多样化同所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放入利润函数,假定土地细碎化直接影响农场效率,将其放入 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中。 基于 Battese 等( 1995) 、Coeei 等( 1998 ) 的思想,本文采用其开发的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6—
关于土地细碎化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研究只探讨了其中一个 变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某一个特定地区同时将多变量纳入分析框架,运用随机前沿和非效率影 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几乎没有。本文运用农户层面的微观调查数据,聚焦于土地细碎化和种植多 样化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通过选取能合理反映细碎化和种植多样化的指标,在 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 4 个随机前沿利润函数和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在对样本地区描述性分 析的基础上予以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5—
农业技术经济 2015 年第 7 期
地块的零碎分散为种植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也为农民短期的持续耕种和兼种创造了机会。但长 期而言,这种高密度的农业种植方式对农民或整个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是否真的有利于长期提高农 民收入和改善农业效率。Ram 等( 1999) 认为土地的持续耕作导致土壤得不到很好休耕,带来土地质 量的下降,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率。还有学者认为种植多样化显著降低了技术效 率和分配效率,最终不利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 Llewelyn 等,1996; Haji,2007) 。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口高度密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挤占了部分农业用地,造成农业可耕用 地的缓慢减少,通过增加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来提高农业产出是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空间非常有 限,依靠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当前最有可能实现的是通过不同品种搭配、提高土地生 产率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已有关于土地细碎化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某一种农产品 ( Coelli 等,2002; Rahman,2003; Rahman 等,2008; Alam 等,2011) ,理性农户在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过程 中,基于自己的资源约束条件,会根据整体的细碎化情况来合理分配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在某一种植 季( 年) 度选择种植一种或多种农作物来防范农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从而使整体农业生产利润达到 最大。
* 本文中的土地细碎化 是 指 农 户 拥 有 许 多 空 间 分 割、大 小 不 等 且 非 连 续 的 地 块,并 将 每 一 地 块 当 作 一 个 单 独 的 生 产 单 元 ( Mcpherson,1982)
—4—
卢 华等: 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
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从农业部门流出,使农业有效劳动 力不断减少,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分配的灵活性,也分散了农户管理农业生产的时间和 精力,放大了土地细碎化的不利作用。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也妨碍了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和管理技能, 最终不利于农业利润和效率的提高。在市场非农就业机会不多的现实背景下,土地就是农民的就业 和生活保障,成为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要素,农民尽管外出务工也不会完全放弃土地,离乡不离土现 象仍会广泛存在。在此现实背景下,需要较多劳动投入而不利于农业机械等新技术采用的细小地块, 很可能因利润和效率的低下而出现丢荒弃耕,不利于整个农业的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保障。
卢 华等: 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