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思维》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

何雅琴

《我们怎样思维》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0年完成的一篇名著,其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场革命,促进人们开始真正关注儿童,“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其观点对现代教育影响深远:什么是学校?

学校即社会,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材?

知识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教育应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

怎样学?

从经验中学,做中学。

这本著作的结构与主要观点:

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

主要回答:什么是思维、为什么把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思维训练中的天赋资源、学校情境与思维的训练。

杜威认为: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在整个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居于持续的和主导的因素是解决疑惑的需要。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能有反省的思维。

形成反省思维的方法问题就是在于建立必能引起和指导好奇心的各种情境。

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

主要回答:反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推论和检验的实例、反省思维的分析、判断在反省活动中的地位、理解观念和意义、系统的方法、经验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

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教育在理智方面的任务是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思维活动是从疑难的情境到确定的情境。思维是由直接经验的情境引起的。

反省思维的功能是把经验含糊的、可疑的、矛盾的、某种失调的情境转变为清楚的、有条理的、安定的以及和谐的情境。

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

主要回答:活动与思维的训练、从具体到抽象、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中的观察和知识、讲课和思维训练。

从具体到抽象主要从实际操作开始,把兴趣转移到理智,培养思维的爱好。

杜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中一句“教育就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影响很多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做中学”、“教育即生活”。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探索怎样把过去的知识转化为处理未来问题的工具。

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其中心的问题是从各种现实的经验中选择那种在后来的经验中能够丰满而具有创造性的生活的经验。教育即是生长,生长即是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反省思维、怎样思维又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事实上因为杜威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他的很多思想已经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只是我们不知道原来这些理念出自于杜威先生的教育哲学。在教学中经常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情境有时是为了激活经验,有时是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然后围绕问题组织探索、交

流、讨论,解决问题,对问题的结果进行检验回顾等,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反省思维的过程。

当然杜威的很多思想要想在今天的课堂上完全落实还有很多的困难,毕竟文化的、政治的背景差异在此,因此我们有时也可能在课堂中安排“做”,但那样的“做”,是为了“做”而“做”,学生不得不“做”,而且“做”了就要有结果,有效果,立杆就要见影,杜威强调的“儿童中心”,儿童立场应该更明确,而我们基于应试,虽然口头上儿童是中心,但大多数时儿童是知识的“容器”,是在“题海”中拼搏的“健儿”,诸如此还有很多很多。即便有很多的难度,但我想好的教学思想应该是让儿童受益,即使落实上有再多的困难,但她能走的更远,因为这样是思想是有生命的。

读了这本书以后对自己的触动也是很大的,让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特别是怎样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状态等,这在下一步教学中要深入思考,并要深刻琢磨琢磨其中的内涵,争取把囫囵吞下的枣慢慢消化,直至转化为“营养”。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一位享誉世界但又颇具争议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轨迹也是从哲学研究起步,因受威廉·詹姆斯等人影响,他转向心理学研究,最后又将其哲学和心理学观点运用于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验。此外,他的研究还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美学、逻辑学和宗教等,他是一位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都影响深远的学者。

本书《我们如何思维》(How We Think)是杜威于191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期间,由波士顿的D. C. 希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著,但其前身是最早于1903年在《初等学校教师》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对他1903—1906年在芝加哥创办的实验学校的一些理念的总结。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及许昂若等人就把这本书列为当时“青年必读书十部”之一。即便现在读来,这本书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教育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为平台,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着重分析了思维的概念内涵,思维训练的必要性、自然资源,学校环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以及思维训练的手段和目的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着重从逻辑学角度对完整的思维活动做了分析,阐释了归纳、演绎、判断、意义、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经验思维和科学思维等逻辑推理和思维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着重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语言、观察等视角分析了思维训练的科学方法。虽然其中的很多内容和案例源自100多年前的美国,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不可小觑的启示价值。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