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修复缺损纹饰补配重要共22页

合集下载

文物修复与保护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文物修复与保护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文物修复与保护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文物修复的首要原则是()A. 保持文物的完整性B. 恢复文物的原始状态C. 最小干预D. 遵循传统工艺答案:C解析:文物修复的首要原则是最小干预,即在保证文物安全和展示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文物的干预。

2. 以下哪种材料常用于文物的加固处理?()A. 水泥B. 环氧树脂C. 玻璃D. 木材答案:B解析:环氧树脂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稳定性,常用于文物的加固处理。

3. 文物保护中,控制环境湿度的重要指标是()A. 相对湿度B. 绝对湿度C. 露点温度D. 饱和湿度答案:A解析:相对湿度对文物的保存影响较大,是控制环境湿度的重要指标。

4. 青铜器表面的绿色锈通常是()A. 氧化铜B. 碱式碳酸铜C. 硫化铜D. 氯化铜答案:B解析:青铜器表面的绿色锈一般是碱式碳酸铜。

5. 纸质文物的主要成分是()A. 纤维素B. 蛋白质C. 脂肪D. 淀粉答案:A解析: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6. 书画修复中常用的“揭裱”技术,主要目的是()A. 更换画芯B. 去除污渍C. 重新装裱D. 分离画芯与裱背答案:D解析:揭裱是将书画的画芯与裱背分离,以便进行修复处理。

7. 文物修复中,使用化学试剂清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大量使用B. 随意使用C. 少量多次D. 一次到位答案:C解析:使用化学试剂清洗文物应少量多次,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8. 古代陶瓷修复中,常用的补缺材料是()A. 石膏B. 泥土C. 塑料D. 金属答案:A解析:石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强度,常用于陶瓷修复的补缺。

9. 对于金属文物的腐蚀,以下哪种因素影响最大?()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氧气答案:B解析:湿度是影响金属文物腐蚀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10. 木质文物腐朽的主要原因是()A. 虫蛀B. 微生物侵蚀C. 火灾D. 风化答案:B解析:微生物侵蚀是木质文物腐朽的主要原因。

11. 文物保护中,防止紫外线对文物损害的方法是()A. 涂抹防晒霜B. 安装紫外线过滤器C. 用布遮盖D. 定期晒太阳答案:B解析:安装紫外线过滤器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对文物的损害。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2011-02-22 17:31:27 责任编辑:admin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249次评论:0条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在我国青铜器修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过去由于收藏和古玩生意的需要,传统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器整形、去锈、补配、花纹的鏨刻、焊接、粘接、作锈。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的文物保护保存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以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的保护准则、宪章和公约的发布,传统的修复技术正在逐渐地发展而为现代青铜修复技术。

1.现状调查与检测分析在现状描述、测绘之后,分析青铜器组成成分、金相结构、制作工艺,根据腐蚀产物分析及腐蚀机理描述,评价其保存状况。

2.清洗、去锈与除氯处理青铜器清洗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大面积存在的钙质结垢和泥垢,一般采用机械方法配合化学法进行清洗。

机械清洗是易于控制,清洗后不留残留物,不会导致铜器外观颜色的变化。

一般是用手术刀配合酒精棉签清除表面较松散的泥垢。

用微形打磨机清除较硬的钙质结垢,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钻头。

当文物易碎,锈层坚硬,机械清洗很难控制的时候,就需要配合化学方法。

使用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氨三乙酸氨水复合液、六偏磷酸钠等等络合剂,对铜器或进行局部涂敷或进行溶液浸泡处理,这种方法对于清除钙质结垢效果较好。

但是要注意:化学方法在使用后,都必须用水擦洗干净,然后用乙醇、丙酮脱水,红外灯烘干。

去锈一般是指去除在正常环境下,还能继续发展,对文物造成影响的锈蚀。

它不是指铜器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那些影响器物外观的锈蚀,一般归属于清洗不是去锈。

通常采用的去锈方法有机械除锈法、化学除锈法、电化学除锈法。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重要的是:去锈要保持文物原貌,不能文物本体造成损伤。

如果铜器锈始中含有氯离子,一般认为是感染了有害锈。

由于锈体呈现粉末状,故称之为“粉状锈”。

对这种器物,一定要去除器物本体及锈体中的氯离子。

进行除氯操作,要求除氯一定要完全,确保使用的方法和试剂不会对青铜器本体造成化学腐蚀、机械损伤,不留存对文物有影相的化学成分。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作者:马云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

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

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1.1 工作性质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

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

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

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

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在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中,第一,需坚持“维持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文物修复过程中二次破坏的产生,运用科学方法对青铜器病害进行有效清除;第二,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第三,青铜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关标准;第四,坚持可识别与整体协调两者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在整个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中,需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2011-02-22 17:31:27 责任编辑:来源: 作者: 【】浏览:249次评论:0条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在我国青铜器修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过去由于收藏和古玩生意的需要,传统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器整形、去锈、补配、花纹的錾刻、焊接、粘接、作锈。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的文物保护保存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以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的保护准则、宪章和公约的发布,传统的修复技术正在逐渐地发展而为现代青铜修复技术。

1.现状调查与检测分析在现状描述、测绘之后,分析青铜器组成成分、金相结构、制作工艺,根据腐蚀产物分析及腐蚀机理描述,评价其保存状况。

2.清洗、去锈与除氯处理青铜器清洗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大面积存在的钙质结垢和泥垢,一般采用机械方法配合化学法进行清洗。

机械清洗是易于控制,清洗后不留残留物,不会导致铜器外观颜色的变化。

一般是用手术刀配合酒精棉签清除表面较松散的泥垢。

用微形打磨机清除较硬的钙质结垢,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钻头。

当文物易碎,锈层坚硬,机械清洗很难控制的时候,就需要配合化学方法。

使用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氨三乙酸氨水复合液、六偏磷酸钠等等络合剂,对铜器或进行局部涂敷或进行溶液浸泡处理,这种方法对于清除钙质结垢效果较好。

但是要注意:化学方法在使用后,都必须用水擦洗干净,然后用乙醇、丙酮脱水,红外灯烘干。

去锈一般是指去除在正常环境下,还能继续发展,对文物造成影响的锈蚀。

它不是指铜器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那些影响器物外观的锈蚀,一般归属于清洗不是去锈。

通常采用的去锈方法有机械除锈法、化学除锈法、电化学除锈法。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重要的是:去锈要保持文物原貌,不能文物本体造成损伤。

如果铜器锈始中含有氯离子,一般认为是感染了有害锈。

由于锈体呈现粉末状,故称之为“粉状锈”。

青铜器修复做旧方法

青铜器修复做旧方法

青铜器修复做旧方法1、化学作旧修复青铜器残损补配的新铸铜块,复仿制的新铜铸件用化学药剂可先咬出灰黑色、枣皮红、白黄绿等底子,再作锈色,还可以作出绿、黑、红色漆古(即光泽)。

北京、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叫地子,上海、苏州等地叫皮壳。

各地采用药品配方各异,方法不一,效果也不尽一致,各有所长。

这里介绍一些根据前辈们探索过的经验笔者略有尝试的几种方法。

a.在一种含锡15%的新青铜上试作,采用醋酸铜(南方叫康青,就是一种锡绿的化工药品,在坩锅里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可还原为锡)、氯化铵配成稀糊状溶液,用毛笔抹在器物表面上,几分钟即可变成灰白绿地子。

b.用老醋、醋酸铜、氯化铵等几种材料。

按80:10:10比例配成溶液,反复涂抹铜器表面,等微黑后,用湿竹杆放炉火上,使其冒烟,将器物架在上面烟薰。

器物黄亮的表面先变棕色,逐渐变为咖啡色,此时将火煽旺烘烤,咖啡色又逐渐变成了黑色。

如亮光不太自然,可用以上配制药剂再涂抹一遍,放潮湿地方使之变化,几天后用清水冲洗,亮光便自然了。

c.氯化铵、硫酸铜、老醋等按10:10:80,把氯化铵和硫酸铜倒入醋内,加入少量的酸性绿漆料(品绿),漆料可先用水溶开。

将器物用绳系好,浸入溶液中,半小时后取出,清水浸泡,黑底子即变为白色、绿色,泡物时间越长地子就越厚。

由于此法地子生成较快而厚,有的就坚实,有的用清水洗时易掉层块。

为防止地子脱落和保护它的光泽,可用擦蜡法保护。

方法是将蜡用小刀削成碎片,倒入煤油内,在火上慢慢加热,蜡逐渐溶入煤油内,稍冷一下倒入瓶内,冷却后就像雪花膏。

用时将蜡膏挑出一些粘在棉团上稍加揉搓均匀,用此棉团在泡好的地子上揩抹匀,待煤油蒸发干后,地子上留下一层白霜似的蜡,用棉团来回轻轻涂擦,不但增加了保护亮光,地子也不会脱落。

如一次不理想,可以反复浸泡、抹蜡,总之视其有否脱落和所需光泽,而决定往复次数。

在浸泡过程中如需要白绿色的底子,灰黑底子难变白时,可将硝酸加水稀释为弱酸,用笔抹在黑地子上,弱酸咬处会逐渐成白绿色,再涂蜡膏后浸泡,咬泡达到理想的颜色为止,这种底子层次分明,锈色有深有浅,比较自然。

(完整版)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综述

(完整版)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综述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综述在数千年遗留的传世品和出土青铜器中,有些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结构的缺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部分出土的青铜器甚至破烂不堪。

要使这类受腐蚀的青铜器能够长期的保存下去,关键在于深入分析其损害因素,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尽快对受损器物进行修复。

一、青铜器锈蚀的特性青铜器一般指铜锡合金,也有部分为铜、锡、铅合金。

青铜硬度大、熔点低,便于铸造,耐腐蚀性能好,既实用又能长久保存。

因每件青铜器成分不同及所处环境不同,其腐蚀原因及产物也不相同。

青铜器有害锈的腐蚀机理相当复杂,例如常年埋藏在地下的青铜器,接触到相应的气体和盐类、水分后,发生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逐渐腐蚀生成锈层。

铜器和氧接触后生成氧化亚铜,进而又生成氧化铜,有些青铜器在埋入地下之前,表面已有一层氧化铜。

一些青铜器在地下由于接触到溶解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便会形成碱式碳酸铜或蓝铜矿。

如果青铜的含锡量高,那么锡则又转化为呈光滑的灰绿色锈氧化锡。

然而氧化铜与地下盐、酸、水、氧接触又可以转化为碱式氯化铜,即疏松膨胀的“粉状锈”,氧和水仍可浸入其中,促使青铜器的腐蚀产物不断的扩展和深入,直至青铜器溃烂、穿孔,被文物界称之为“青铜病”。

从青铜器的表面看似乎是鲜艳的绿色粉状锈,其实不然,用工具轻轻剔开粉状锈,立即看到其下是绿色的锈层,再往下是褐红色锈层,继续往下还是绿色锈层,最里面一层是灰白色蜡状氯化亚铜,它有时可蚀穿青铜器壁。

如果把氯化亚铜挖出来,接触了空气中的水和氧气,便会继续腐蚀青铜器,并且会感染周围的青铜器,迅速蔓延而使青铜器毁掉。

通过对青铜器基体质地和腐蚀产物的分析结果,使我们对腐蚀产物的实质有了明确的结论,如从感官上通常所称的糟糠锈,经过取样分析得知,成分为碱式氯化铜或氯化亚铜,即通常所说的有害锈或粉状锈。

二、青铜器的保护保护腐蚀青铜器的基础是对导致其腐蚀劣化的原因和青铜器腐蚀机理的研究。

可以看出,青铜器所处环境中,只要外界条件有利,环境中的氯离子就会对器物造成损害。

211091851_战国青铜鼎保护修复

211091851_战国青铜鼎保护修复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12(下)济源市西部王屋山区豫晋交界处,为古邵州所在地。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这里清理发掘出青铜器、陶器、骨器、玉器等40余件(组),年代涵盖商、两周、两汉。

这些文物在经历数千年岁月的侵蚀后,每一件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青铜器病害尤为严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锈蚀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急需进行保护修复。

2022年,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文保中心受济源市博物馆委托,对其中部分金属文物进行修复,战国青铜鼎就是其中一件。

一、保存现状受外力影响,该青铜鼎盖面及腹部迸裂、残缺、破碎、扭曲变形。

残存鼎近似椭圆形,两耳从耳根处整体断掉,其中一足缺失。

器物通体锈蚀,表面有硬结物、层状堆积物、孔洞、酥解,鼎身部分严重矿化。

(图1)通过观察分析可知,该青铜鼎器盖面上隆,面饰两道宽弦纹,中央铸圆形镂空捉手。

器身圆唇,平底,口沿下对称附一对长方形曲耳,鼎身中部以陶索纹隔开。

二、检测分析结果1.合金成分分析。

选择青铜鼎残片清洗干净作为样品。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配合能谱仪(ESEM-EDAX )对样品合金成分进行分析。

(表1)从表1可以看出,青铜鼎为典型的铜、锡、铅三元合金。

锡含量处于13.6%~19.9%,处于中等偏高程度,配比变化相对较小,合金中,锡的加入可以降低铜合金的熔化温度,增加铸件的抗拉强度,拓宽铜液的结晶温度范围,提高铜液的充型能力;铅含量处于5.4%~12.0%,配比变化相对较大,铅本身不溶于铜和锡,熔点低,合金凝固过程中以游离态存在,可以减少枝晶间显微缩孔的体积,提高铸件的质量。

2.扫描电镜显微形貌分析。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青铜鼎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分析。

(图2)通过二次电子像所反映的形貌特征可以看出,青铜鼎的锈蚀产物微观形貌不同,部分混乱无序膨化外向性发展蔓延,部分呈有序化结晶形态,表面皆疏松多孔。

鼎口沿、底部及部分残片存在氯元素的粉状锈。

3.锈蚀物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为明确青铜鼎腐蚀产物物相结构,采用X 射线衍射对两处锈蚀物进行检测分析。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

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2011-02-22 17:31:27 责任编辑:admin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249次评论:0条青铜器修复的常用方法在我国青铜器修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过去由于收藏和古玩生意的需要,传统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青铜器整形、去锈、补配、花纹的鏨刻、焊接、粘接、作锈。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的文物保护保存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以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相关的保护准则、宪章和公约的发布,传统的修复技术正在逐渐地发展而为现代青铜修复技术。

1.现状调查与检测分析在现状描述、测绘之后,分析青铜器组成成分、金相结构、制作工艺,根据腐蚀产物分析及腐蚀机理描述,评价其保存状况。

2.清洗、去锈与除氯处理青铜器清洗主要是去除其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大面积存在的钙质结垢和泥垢,一般采用机械方法配合化学法进行清洗。

机械清洗是易于控制,清洗后不留残留物,不会导致铜器外观颜色的变化。

一般是用手术刀配合酒精棉签清除表面较松散的泥垢。

用微形打磨机清除较硬的钙质结垢,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钻头。

当文物易碎,锈层坚硬,机械清洗很难控制的时候,就需要配合化学方法。

使用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氨三乙酸氨水复合液、六偏磷酸钠等等络合剂,对铜器或进行局部涂敷或进行溶液浸泡处理,这种方法对于清除钙质结垢效果较好。

但是要注意:化学方法在使用后,都必须用水擦洗干净,然后用乙醇、丙酮脱水,红外灯烘干。

去锈一般是指去除在正常环境下,还能继续发展,对文物造成影响的锈蚀。

它不是指铜器表面的附着物。

对于那些影响器物外观的锈蚀,一般归属于清洗不是去锈。

通常采用的去锈方法有机械除锈法、化学除锈法、电化学除锈法。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重要的是:去锈要保持文物原貌,不能文物本体造成损伤。

如果铜器锈始中含有氯离子,一般认为是感染了有害锈。

由于锈体呈现粉末状,故称之为“粉状锈”。

对这种器物,一定要去除器物本体及锈体中的氯离子。

进行除氯操作,要求除氯一定要完全,确保使用的方法和试剂不会对青铜器本体造成化学腐蚀、机械损伤,不留存对文物有影相的化学成分。

青铜器文物修复原则

青铜器文物修复原则

青铜器文物修复原则1. 引言1.1 青铜器文物修复的重要性青铜器文物修复的重要性在保护和传承古代历史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铜器是古代人类的重要文明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通过修复古代青铜器,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制作工艺、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人研究和认识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青铜器文物修复还可以有效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保护文物不受外界环境和自身老化等因素的侵害,使文物能够保存更加完整和原始的面貌。

修复青铜器还可以使其重新展现出艺术美感和制作工艺,让观赏者更好地体验和欣赏古代文明的瑰宝。

青铜器文物修复也对于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修复后的青铜器可以作为展览和教育的重要工具,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促进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共识和支持。

青铜器文物修复对于弘扬文化传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1.2 青铜器文物修复的目的青铜器文物修复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复可以有效保护青铜器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延长其保存时间,并且使其更好地展现出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修复可以增加青铜器文物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参考性。

修复还可以通过修复工作的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青铜器文物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修复还可以为青铜器文物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实物材料和信息,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青铜器文物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2. 正文2.1 修复原则一:最大程度保留原件的完整性青铜器作为珍贵的文物,其修复过程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最大程度保留原件的完整性。

这一原则体现了对文物本身的尊重和珍视,也是保护文物历史价值的关键。

在修复青铜器文物时,修复人员应该尽可能保留文物原有的结构和材质,不做过多的改动和创新。

古代青铜器修复保护步骤与技术-文物保护论文-历史论文

古代青铜器修复保护步骤与技术-文物保护论文-历史论文

古代青铜器修复保护步骤与技术-文物保护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为完好保存商代铜贯耳壶, 在耳壶破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首先对青铜器的组成以及锈蚀产物的分析检测, 得出青铜壶表面锈色层性质稳定, 对该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该青铜器的主要由无损矫形和低温焊接修复成型, 探讨可行的馆藏青铜器抢救性保护技术, 为以后进一步开展修复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铜贯耳壶; 腐锈; 修复保护; 检测;0 引言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收藏的兽面纹铜贯耳壶于2008年由闰楼商代墓地发掘出土, 这件兽面纹铜贯耳壶制作精美, 纹饰细密, 是闰楼商代墓地发掘出土青铜文物中较为珍贵的一件, 对研究晚商青铜礼器冶炼技术和自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是研究商南方方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之一。

但由于铜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身铸造时合金成分的差异, 长时间受干湿不均匀气候及地层压力的影响出土时口沿折裂、腹部崩裂, 不利于文物的长期有效保藏、展览和科学研究。

因此, 为能完好的保存维护并传承于未来, 对该耳壶进行保护和修复就显得十分的迫切。

1 铜贯耳壶现状该兽面纹铜贯耳壶整器呈扁圆形, 直口微外侈, 方唇, 长颈微束, 深腹下垂, 高圈足, 颈腹间置对称的贯耳。

通体饰有六组花带, 皆饰一首双身对夔兽面纹。

通高39.10 cm, 口径长18.60 cm、宽14.94 cm, 腹径27.00 cm, 圈足长21.68 cm、宽17.20cm, 器重5.385 kg。

耳壶的质地为青铜。

出土时, 兽面纹铜贯耳壶的颈部附着有绿色锈蚀和暗红色二氧化铁附着物, 器体内壁上部有大片绿色锈。

腹部有浅绿色锈蚀, 片状分布, 底部有白色附着物, 较致密。

由于在地下长期受自然外力及环境干湿度作用的影响, 兽面纹铜贯耳壶发掘出土时已经破碎, 口沿一侧破碎为8块, 4.00~20.00 cm不等, 部分残块缺失。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术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术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术一、整形当青铜器整体变形时,可以根据变形的程度及不同部位利用不同的工装、夹具,采用支撑、顶压、撬搬、扭等方法,进行校正。

不管使用什么手法,都要看文物的应力变化及承受能力,一般根据经验及对文物性能的了解,量力较正。

青铜文物大都是铸造而成,经历长期腐蚀后,其延展性、弹性都有一定的降低。

因此,对于变形严重的器物只能锯解、组焊才能达到最后整形的目的。

二、补配补配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似于打料铜器的制作工艺在补配上的应用;另一类以铜器的铸造工艺为基础的补配方法。

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打料铜器是利用铜的延展性,经过打、抛、收、闷、錾、组焊等工艺而成器,在修复技术上也是一样。

三、拓样青铜器缺块了,先用纸托在缺块的里面(后面)画上缺块的形状大小纸样,把纸样贴在厚薄与原器相仿的紫铜板上,用钢錾切割下来。

四、钣金拓样铜板,经过打、抛、收等工艺处理成为一个定形的补块。

打,是利用平锤将一块铜板打薄以达到合适的厚度;抛,是将切割下来的平面铜板补块用圆头凸面锤打出鼓形,以符合原器物的形状要求;如果抛得太鼓了也可以在圆头铁棍拐砧子上收,一抛一收以使适合原器形要求为止。

五、錾花是一种用钢錾在铜板上雕刻花纹的技术。

古代青铜器上多有纹饰,有的还有铭文,对于破残青铜器的缺块补配仅仅镶上花面铜板还不理想,还应该雕刻出同原件风格统一的纹饰、铭文,这就要錾花。

錾花工艺除了要掌握雕刻技术外,重要的是要熟悉和掌握古代各个不同时期铜器纹饰的风格,同时还必须会根据花纹的深浅、宽窄、变化形式,自己打制各种直刃、弯刃、铲、沟、平、踩、挑、抹、眼等钢錾。

两只手,一把锤,加上几根钢錾要刻出多种多样的流畅的花纹,这是一门技术。

錾花的过程是:先在素面铜板的补块上,根据原来的纹样将需要补雕的花纹延续描绘出来,然后用錾花胶将要錾花的补块或成件在胶板_上粘结实;如果是瓶、壶等中空器物錾花就可以在器内灌满胶。

等胶冷却变硬就可以用錾子錾刻纹饰了。

青铜器修补的详细技术+配方

青铜器修补的详细技术+配方

修补青铜器的详细技术+配方1.青铜器整形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墓穴塌陷,地层变化,有些被挤压,有些被撞击,也有可能在转辗中发生破坏,因而就需要对这些青铜器进行整形。

整形就是纠正变形。

要根据铜器变形程度和铜质性质的延展性、弹性、塑性、脆性、强度、厚度及腐蚀程度,选择钣金技术、模压法及撑拉焊接等不同的方法整形。

(1)锤打法是用钣金技术对那些胎质延展性较好、韧性强的局部坑陷的青铜器,通过敲击以恢复其原来形态,如果铜器是弧度、凹面的器物,可以制成大小不同弧度的铅砧等器具,垫在变形部位,然后用铅锤在反方向轻轻锤打,使弧度或凹面逐渐向里收缩或扩散,直到恢复原状。

(2)模压法适合于铜胎较薄、韧性好、腐蚀轻的铜器。

模具用锡或木块制成,分内外两模,把变形的铜片或部位按照适合弧度置于模具之间,然后将模具夹在大台钳内或液压机上缓慢加压,铜片大约恢复1/3,停一段时间去掉压力,检查恢复的变形是否正确。

在加压时需时紧时松,直到铜器变形部位恢复原形,如去掉压力后仍有小的变形存在,可再用捶打的方法解决。

(3)工具整形法对铜器整形,根据变形的程度及部位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夹具,采用支撑、顶压、撬搬、扭及焊接等方法进行校正。

(4)加热整形法对铜质好、胎壁薄的青铜器可采用加热方法来进行。

主要利用烘干箱加温,大约在250℃以内,用自制的加压钳加压。

(5)锯解法对于那些胎壁厚、延展性和弹性都较差的变形严重的器物,只能用锯解法,再经组焊才能达到最后整形的目的。

如圆形和椭圆形鼎,锯缝一般选在器物壁受压变形的那些断口上,以最短、最少伤纹饰的那些部位为好,根据经验,应从铜器内壁用钢锯锯开一条缝,锯缝深度约为铜器厚度的2/3,其余1/3用台钳夹开。

锯下的各块,先作矫形,然后再焊接或粘接起来。

鼎口变形得到纠正后,腹部变形也用上述方法逐块解决。

但一般古代青铜器不提倡采用锯解法。

各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商、周、春秋早期铜器,因为铜器铸造的胎厚,而且入土年代久,没有弹性、韧性,不能用铅锤砸,变形的铜器要用绳捆、铅丝捆,台钳夹或钢锯锯。

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

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

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作者:王帆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当前,我国的文物事业迅速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受到国家文物局以及各地博物馆的高度重视。

本文对馆藏青铜器的修复和保护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青铜器纹饰精美、器型别致、种类丰富,是一种重要的遗产资源,为后期对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但是,馆藏青铜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锈蚀、腐蚀、损坏或被化合物侵蚀等,导致文物受到严重的损坏。

为了保证馆藏青铜器完好无损,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

一、馆藏青铜器受损的原因分析青铜文物主要是以铅青铜与锡青铜为主,锈蚀层一般能够保持稳定,一旦其周围温度或湿度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青铜器的周围很容易会产生粉状锈,再加上博物馆建筑通风不好、阴暗潮湿,导致青铜文物保存环境达不到其要求,因此容易出现锈蚀或受损等现象。

二、保护修复的原则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准则是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

在馆藏青铜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不可改变青铜器大小以及形状等,要对其中的有害元素进行消除,增加预防性保护手段,要根据青铜器的实际损耗和锈蚀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以最小的干预取得文物最大的稳定。

三、青铜器修复保护的步骤(一)采集文物信息制作馆藏青铜器的保护和修复档案,其内容包括文物名称、收藏单位、文物来源、文物时代、文物级别、文物登录号、文物材质、文物检测结果、修复前的照片、保存现状、病害状况、提取经办人、提取日期等信息。

(二)取样分析检测由于馆藏青铜器长期处于密不透风、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在表面形成斑斑锈色,有的颜色给人一种美感,但有的会使青铜器变得不稳定造成更深的损坏。

对馆藏青铜器上的锈蚀物进行取样,然后选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检测和分析,能够确定锈蚀物的组成部分,最后根据锈蚀情况选择合理的除锈方法。

(三)馆藏青铜器的修复1.清除表面的污物通常情况下,青铜器表面的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锈层复杂,层次很多,有的锈将纹饰或铭文掩盖,甚至腐蚀器物,失去了原貌。

铜板补配法在青铜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铜板补配法在青铜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95铜板补配法在青铜文物修复中的应用雷 磊(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摘 要: 铜板补配法是指在青铜文物的修复过程中,以铜板为主要补配材料修复破损与残缺的一套技术方法。

它适用于一般破损青铜文物的修复,也适用于严重变形、矿化和残缺器物的修复。

采用铜板补配法,能满足博物馆青铜文物修复的要求,符合青铜文物修复的可再处理性修复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

关键词:铜板;补配;修复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ki.issn2096-698X.2019.S2.095-098Copper Plate Snpplementary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ronze Relics RepairLEI Lei(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100006, China)Abstract: Copper plate supplementary method refers to a set of technical methods that take copper plate as the main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n the repair process of bronze cultural relics, aiming at the damage and incomplete of bronze cultural relics. It is suitable not only for the repair of the general damaged bronze cultural relics, but also for in the repair of the severely deformed and incomplete artifacts. The method of copper plate supplement is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eversibility and minimum intervention for the restoration of bronze cultural relics in the museum.Keywords: copper plate; match; repair作者简介:雷磊(1985-),男,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青铜器修复。

青铜蟠虺纹敦(春秋)的修复

青铜蟠虺纹敦(春秋)的修复

□秦志芳青铜蟠虺纹敦(春秋)的修复摘要:蟠虺纹敦(春秋),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蟠虺纹敦修复前存在有敦盖残破缺失、有裂缝,敦身残破透孔,及缺失一足等状况。

为使该蟠虺纹敦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该器物进行了断碴清理、粘接、填缝、补缺、修型、批腻子、着色做旧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关键词:青铜器敦修复一、蟠虺纹敦修复前的保存状况蟠虺纹敦,为春秋时期器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此敦修复前敦盖上有一13.8cm×5.8cm 的不规则缺失,需进行补缺,在缺失部位的右上侧有一长6cm 的裂缝。

敦盖的一耳上有一磕碰口需进行补缺。

在该敦的底部缺失有一足,需进行补配。

敦身底部有一面积为2.9cm×3cm 的不规则缺口,需进行补缺。

该蟠虺纹敦修复前的状况不仅影响展览效果,也不利于文物的存放。

图一给出了蟠虺纹敦修复前状况。

二、蟠虺纹敦的修复步骤为了延长该件器物的寿命,也为了使该蟠虺纹敦得以稳定保存,现需对该蟠虺纹敦进行修复保护,依次采取十个步骤来进行。

(一)蟠虺纹敦盖及敦身底部缺失部位锡配件的打制该蟠虺纹敦盖及敦身底部缺失部位非常薄,敦盖厚1mm ,敦身厚1.5mm ,本次敦盖及敦身底部的补缺采用的是锡片打制的方式,打制出缺失部位的锡配件。

打制锡配件时首先将1千克的纯锡条浇制成2.5mm 厚的锡片(因受热力及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锡片最薄只能浇制出2.5mm 的厚度)。

用铁皮剪将浇制好的2.5mm 厚的锡片按照该蟠虺纹敦盖及敦身底部缺失部位的形状,剪切下来形状相似而略小于缺失部位的两片锡片,随后对它们分别进行打制,使其厚度打制到敦盖的1mm 厚度,敦身的1.5mm 厚度。

打制时使用的工具为耙锤和T 型砧子,按照缺失部位的弧度、坡度进行打制,因纯锡的延展性很高,易于打制。

打制过程中锡片会向四周延展,打制完成后两块锡配件的大小基本和敦盖及敦身两处缺失部位一致或略大于缺失部位。

如细微部位存在偏差,可将打制延展出来的多余的锡片用铁皮剪刀剪去,此时敦盖及敦身底部缺失部位的锡配件即算制作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