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一等奖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
这篇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达了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教材内容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但小猴子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后成功地回到了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猴子展现出了勇敢、智慧、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说教法1.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明确勤奋、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更好的人。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创设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段关于勤奋、勇敢、智慧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习《小猴子下山》做好铺垫。
例如:“大家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出“勤奋、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
2.自主阅读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猴子下山》,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和笔记。
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集体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小猴子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你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品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讨论。
4.课堂展示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小猴子下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1 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围绕小猴子下山的经历展开,依次写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和往回走的过程。
11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小猴子的行为,揭示了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12 课文配有多幅色彩鲜艳的插图,与文字配合紧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12 说学情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121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基础,但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13 说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猴、结”等生字,会写“块、非”等生字。
1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14 说教学重难点14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2 教学难点: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的行为,懂得做事要有目标、一心一意的道理。
15 说教法15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52 朗读指导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内涵。
15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16 说学法16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认读生字、朗读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6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163 表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7 说教学过程1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小猴子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小猴下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大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四幅图,分别与二、三、四、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但由于课文内容是叙述性的,画面是静止不动的,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太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有一定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及图、文、声、响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图在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阅读,根据学生认知、情感、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懂得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明白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做事要专一的道理.二、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不同的差异中得到发展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将教学文法定为:1、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3、迁移法.三、教学过程我将此过程设计为四大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心理学表明,当视听感观并用时,能使学生入景入情,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因此,我安排了这样的导入:课件出示小猴下山的动画片,这个导入给学生再现了故事的生动情节,面对如此生动、形象的画面,孩子们一定会被猴子淘气、顽皮的形象所吸引.紧接着,学生读了课题后,我又以"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心潮澎湃,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憧憬.如此激趣导入,,使学生听觉、思维、想像多渠道协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二)、由扶到放,学习课文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情节后,就进入重点环节由扶到放,学习课文.此环节又分为五步:扶-引-放-演-悟.也就是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然后转入最后一自然段,由课文最后一句话提出问题:"最后小猴为什么双手空空回家去?"引出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再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二、三、四自然段,然后学生通过表演,最后悟出道理.分析第一自然段时,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按看-说-读-填的方法学习,看就是让学生看图,说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心理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然后归纳这段的学习方法,叫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小组讨论学习二、三、四自然段,把课堂教学引入高潮,帮助学生学习,突破重难点.此环节的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会实现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激发他们学习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促进了主体的发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做事要专一的道理,顺利突破重难点.三、拓展练习,发挥想象学生悟出道理后,标志着重难点已经突破,此时教学已接近尾声.我又出示小猴子画面,请孩子们思考:"小猴子明白自己错了以后,它又会怎么做呢?"把课堂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抓住时机我让孩子们带着"小猴再下山"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界时,孩子们将会沉浸在小猴再次下山的情景之中,体会出小猴这时的动作、神态、想法,此情此景,孩子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畅谈自己的想象,那真是回味无穷.这样设计富有弹性,遵循了模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四、总结全文,背诵儿歌当然,教学进行到此,可谓水到渠成、功德圆满了,为了让学生记住故事内容,吸取教训,我又把课文编成儿歌,便于学生记忆,加深应象,此乃画龙点睛之笔.本文语句生动明快,正是我运用了多个相应的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受教育的同时,实现了知识与能力、智育与德育的巧妙结合,达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2】篇〗一、说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小猴下山语言教案一等奖
小猴下山语言教案一等奖1、小猴下山语言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猴下山语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要求]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
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
注意“侯”少了一竖。
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
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
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
“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
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
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
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说课稿《小猴子下山》(精选8篇)
说课稿《小猴子下山》(精选8篇)说课稿《小猴子下山》(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小猴子下山》篇1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三篇教案是教师根据文档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再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复眼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蜒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一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花大姐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
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
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独角仙吃晚饭的时候,鸣—一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
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p』。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
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蚂蚱河北人把尖头绿蚂炸叫作挂大扁儿。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高兴地掰了一个;第二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扔玉米去摘桃子;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第四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可爱的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第五自然段写小猴子只好空手回家。
在叙述小猴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词,教学时我都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文讲评中,让学生明白平时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才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说整体设计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时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
在引入课文时就设计了两个富有激趣的小活动,为上好下面的课设下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又设计了“师生协作”环节,通过“读、看、思、议、演、练”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拓观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张罗有驰。
三、说教学要求1、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本班学生的情况,上这篇课文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且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和理解本课的部分形容词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及“掰、找、扔、摘、捧、抱”等动词。
掌握10个生字的读写方法,并学会用“真”、“非常”等词语练习说话。
2、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8 小猴子下山 》说课教案
《小猴子下山》说课一、紧扣特点,说教材1.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2.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册是一年级下册课本,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表演互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根据三维,说目标(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以下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
2.从行为与习惯方面确定以下目标: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并能共同合作的习惯。
3.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确定以下两个目标:(1)能理解重点动词“掰、扔、摘、捧、扔、抱”以及相关的句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表演能力。
三、依据学情,说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年级上学期及本册前六个单元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
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结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借助图片,通过自主识字、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会正确认读“猴、结、掰”等12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
通过观察、范写、练写,能在田字格正确规范书写“瓜、非、常,空”等4个生字。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了,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也一起去,好吗?相机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小猴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首先教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
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段,并找出与之对应的图画。
接着学生再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学习更有目的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后检查学生字词学习,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由课件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字。
课件先出示第一组生字:结满瓜,引导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并进行扩词游戏,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文档)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文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受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五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当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精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当一心一意。
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伴侣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日,我们学一个更好玩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终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观察了什么?小猴子观察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兴奋。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8篇【小猴子下山教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3.拓展运用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范文(13篇)
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范文(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猴子下山获奖教案范文(13篇)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减少教学失误和冲突,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范文
7
情境教学法应用
创设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境,让学生 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感受故事情节 。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理解 和感受小猴子下山过程中的心情和经 历。
2024/1/26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 小猴子下山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 感。
8
角色扮演法实施
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猴妈妈 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
小猴子下山优范质文课一等奖教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素养与职业发展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1/26
3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本课程使用《小猴子下山》故事绘本作为主教材。
,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2024/1/26
1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知识点,回顾学习内容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故事背 景、角色特点、表演技巧等。
2024/1/26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故事所传达 的道理和意义。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 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
德和行为习惯。
15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2024/1/26
13
巩固练习:分角色表演,小组讨论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 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提供必要的 道具和服装,让学生更好地进入
角色。
表演展示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 观看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自由发挥表演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主题和角色特 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任务分析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
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一)知识的新授阶段1、呈现新教学内容(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
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
请两位学生板书。
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往:“住”字再加“丿”常:底下是“巾”字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用“非常”这个词造句。
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
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学生做习题,校对。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
《小猴子下山》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及同步练习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出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摘果子的故事,通过小猴子在不同地方遇到不同动物的经历,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等课件素材。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课文朗读录音:录制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4. 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今天的课文《小猴子下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5. 情境演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演练。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故事中的道理。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1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12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第1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途。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必须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受懊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日的教训为根底,用踊跃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解并描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教学打算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示留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沟通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挚友。
同桌轮番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途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挚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2.练说量词。
学生答复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
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终望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望见了什么,最终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爱的一段谨慎读,思索以下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②它望见了什么?③它是怎样做的`?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望见,特别开心,就。
(2)小组内沟通,喜爱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小猴子下山说课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
出示谜语,引入课题
学生读课题,激发兴趣
为下一个步骤铺垫
第8页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对小猴子一无所获原因发表意见
引入学习本文最终一段
引导思索,板书小猴子下山示意图
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第9页
续写一个《小 猴子第二次下山 》 小故事
第10页
18、小猴子下山
跑
追
掰 扛
抱 摘
捧 摘
第七单元 · 课文
小猴子下山
第1页
目录
说教法、 学法
说教 学过程
说板
说教 材
书设计 说
课
第2页
, 看到很多喜欢东西, 可是扔了这个要那个, 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故事。
学情分 析
一年级学生具备 一定语言表示能 力和初步经过图 文结合学习课文 方法。
知道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道理。
第3页
第一部分:说教材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掰、 扛、扔、摘 、捧、抱、 追”7个生字 以及演示、 区分对应动 作
能力目标
图文结合了 解课文内容 ,能正确、 流利朗诵课 文。
情感目标
明白小猴 子喜新厌 旧行为是 不正确, 知道做事 情要专一 。
第4页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语言表示能力。
利用往复式设计方式,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
小猴子从开始下山到回家一所获过程,加深对课文
内容了解。
第11页
本课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目标以及结 合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 响于一体优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 容,与学生进行很好互动,让学生主体性 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表达,在深受教育同时, 到达智育与德育完美结合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
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
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维持时间短,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训练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
2.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圈圈画画,感受文章构段形式。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难点: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的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演示法。
(3)读思结合的品读感悟法。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活动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文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我采用图片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孩子在轻松的谈话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刚开始,我会问,谁能有礼貌地跟小猴子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猴子的距离,重点强调“猴子”的“子”要读轻声。
接着相机板书课题。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了,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也一起去,好吗?相机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小猴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二)圈圈画画,感受故事大意
首先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找出小猴子下山到过哪些地方?接着通过圈圈画画①小猴子下山干什么?②它下山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第②个问题。
最后请各组代表一边看课件,一边回答第②个问题。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启迪思考:课文二、三、四段与第一段的写法是一样的吗?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归纳出第二、三、四段在写法上与第一段一样,都用了一个“小猴子(),走到(),看见(),就()。
”的句式来写的。
这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四段。
最后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写法一样,所以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一下子就理解了。
又提问:这只小猴子追到兔子了吗?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引入学习最后一段。
这一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明白小猴子最终是一无所获,并让学生找出说明小猴子此时心情难受,却没有办法的一个词?(“只好”)学生找对后,再启迪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后再由老师点评、鼓励。
(三)读文感悟,明确路线
首先指名学生分段接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带着问题从文中寻找并提取明显信息。
然后师生交流,板画山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图片贴到路线图上,并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等带“子”的轻声读法。
通过回顾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让孩子们积累又()又()的词语。
最后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问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这一环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回顾,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下一课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一的态度做铺垫。
(四)创设情境,表演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较好地学习了课文,小朋友们想不想扮演这只小猴子,来表演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吗?
通过儿歌,让学生表演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生表演完毕,教师及时总结学生表演情况。
(五)展开联想,延伸课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活动过程是:老师问: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在路上它会想些什么呢?也可以提出“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的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不仅照应了新课开头的引入,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有想像力的作业。
这样的作业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我的板书设计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为线索,重点板书动词。
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复述。
板书如下:
猴子图下山
掰玉米图摘桃子图摘西瓜图追兔子图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扛扔捧扔抱扔跑
空手而归
教学反思:本课的我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做的不足的地方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缺乏有效指导,在展示阶段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
缺乏对教材的研读,备课时没有吃透教材,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中衔接不自然。
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如果在讲的过程中,教师投入激情的话,学生会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