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的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的方法初探在工作中,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经常抱怨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处境尴尬。

一边是教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一边是学生在下边听得昏昏欲睡,不仅是理科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就是文科的学生也不喜欢学语文。

再加上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这就导致语文虽是高考的半边天却依旧地位堪忧。

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奋发的激情,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做一些探索。

一、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诗化语文学习氛围
创造出优美的课堂意境,诗化学习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这种情境驱动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趣味地学习。

如,学习《琵琶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彻底领略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音乐描写的高超技艺,体会本文“曲泪相辉映,道尽天涯沦落恨”的情感脉络。

我从网上下载了不同曲调的古典琵琶曲并制成课件:”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序曲,“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欢快曲,“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沉思曲,“银瓶乍破水将迸”的悲愤曲……如泣如诉的旋律令琵琶女心碎肠断,江州司马泪洒青衫,也
能让学生解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刻内涵。

乐曲的播放,画面的展示,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接受着美的洗礼,都在形象地领悟天涯沦落之情,学生在怡情悦性之中接受了美,也完成了对美的鉴赏。

这些都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求知和创新思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也便深深镌刻在了学生的心底!
二、激情提问,创设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这告诉我们:思考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

学生一旦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便会活跃起来。

当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时,就会促进他们自觉地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时,我提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私的人类为了换取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是不是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做法呢?为了使原本早已脆弱且伤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继续受到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像这样诸如此类的提问,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发现事物的本质。

三、让语文课堂有“生活”,在心灵碰撞中收获精彩
语文学科是最富内涵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和诗情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学绝不可以只囿于课本,而应该把语文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

而高中生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升学竞争的压力,逐渐对原本最贴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课文产生了
麻木冷漠的心态。

这时候,语文教学就需要针对不同的课堂给学生注入一支“强心剂”,需要适时挖掘课文和生活的契合点,用“蒙太奇”手法放大课文中的生活细节,触及学生的敏锐感受,掀起学生生活体验的高潮,才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例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如何才能让学生领悟作家的内心体验和作品的深沉意蕴呢?先不妨让学生说说“苦”这种感受吧。

刚巧,班里有一位男生在运动会上摔断了腿,我就让他倒一倒这三个月的“苦水”:一切体育活动都不能参加,下课的时候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座位上遥望窗外同学们的喜笑颜开……这
时候,我再向学生讲述作家的“苦”故事:谁又能体会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最灿烂的年龄,在最朝气勃发的时候突然遭遇截肢的痛苦?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作家是背负着怎样的痛苦挣扎从地狱历经炼狱最后冲出一条写作之路的。

学生被作家的故事彻底震撼了,同样是年轻的生命,当生命用心灵去叩响另一个律动的生命时,一切变得如此真实可感。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

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探索、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之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
都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只要我们满怀热情,投身教学改革,开动脑筋,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知识的殿堂,精神的乐园,幸福的港湾……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