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教学设计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目标: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元素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周期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
1. 告诉学生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2.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按原子序数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位置。
三、练习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元素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让学生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做简单的报告。
四、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 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五、作业
1. 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认真完成作业。
2. 提醒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拓展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馈:
1.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以上是元素教学的一个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
3. 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常见元素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金属、矿物、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元素吗?元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表示为H,氧元素表示为O。
三、元素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生物体内等。
2.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制造钢铁、铜元素在制作电线等。
四、实验室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试剂,识别其中的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应用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优秀7篇)《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和迁移类比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仪器、有关药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引入](出示门捷列夫挂像),介绍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科学家。
门捷列夫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教师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律[教师引导]如何理解"律"、"周期"的含义?[学生讨论]略。
(可以从"星期"、"年"、"四季"等方面认识。
)[教师小结]律就是规律,是关于元素的规律;所谓周期,首先意味着周而复始的重现。
其次,严格说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符合哲学上的观点:螺旋式上升。
望大家在这两节内容的学习中仔细体会。
我们现在明白了:元素周期律就是揭露元素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元素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周期性变化。
[教师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130页表5—5中原子序数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栏。
其中原子序数指的是人们按核电荷数给元素编的号。
阅读后请同学从这样几个角度分析,同时完成表5—6。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核外电子排布横行纵列行与行之间周期性变化[教师引导]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请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推测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情况,还是按照刚才我们提出的三个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略。
元素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使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使学生掌握元素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元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常见元素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元素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元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元素化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 讲授新课(1)讲解元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2)分析元素的分类、性质和变化规律。
(3)介绍常见元素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3. 实验教学(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2)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元素的定义、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元素符号书写、周期表观察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化学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应用,如氧气瓶、钠光灯、镁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2.化学故事: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元素之间的规律的。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元素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3.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钠和钾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以下要点:
1.元素的概念、分类、符号及周期表结构。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解答和指导。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5.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运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突破教学难点。
3.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引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展示元素周期表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探讨某一周期或族内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涵盖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和应用等方面。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设计1.课题:元素2.教学目标:理解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元素周期律的主要规律。
4.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适用性和特殊情况。
5.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
6.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形式,引出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概念讲解:讲解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引出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3)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周期律的主要规律及其适用性。
(4)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特殊情况,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5)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一些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
7.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二、说课稿模板1.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初中化学的课程——元素。
化学的基础是元素,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元素。
如何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如何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特点和适用性,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家详细讲解本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3.教学重难点(一)引入(2)提问:元素的定义是什么?元素有哪些分类方法?(3)引导思考:人类是否可以制造元素?(二)概念讲解(2)提问:元素是如何组成元素周期表的?(3)引导思考:元素周期表的哪些特点?为什么有元素周期律?(三)课堂探究(三)归纳总结(四)拓展应用(2)提问:元素在哪些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应该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元素?5.教学评价6.结束语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对元素相关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本教案是关于化学元素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化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教学。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主要有: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元素的周期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实验、讨论、探究为主,有效结合课堂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什么是元素: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元素的周期表:(1)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族、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3)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判断元素种类等。
3.元素的实际应用:(1)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开篇活动(课前1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广泛存在。
2.首先了解元素(2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出元素的概念,然后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元素的特点。
3.学习元素周期表(3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发现,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应用。
4.实践应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通过实践探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5.巩固和拓展(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提供一些延伸问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多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
设计一节好的元素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化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入本教学课程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入手,例如铁、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每个元素的图片和具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本教学课程将注重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教学不仅瞄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元素的属性。
例如,通过硫酸铜水合物变化的颜色,呈现出铜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显著作用。
此外,通过给学生一个包括各种元素的混合物,设置不同的实验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元素的特征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
三、多元素贴图本教学课程还将用多元素贴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以碳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以碳为核心的贴图。
在贴图中,嵌入各种元素的属性并与碳进行联系,如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化学性质、生命系统和工业应用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张图开启课堂的多元素探究,帮助学生彼此分享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详细描述石墨、金刚石、全球碳排放、甲烷水合物和两性草甸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结束当我们到达教学结束的点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对每个元素的理解,以及展示每个学生的元素课程的最终质量。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反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反馈来设计更实用的课程和强化教学。
以上就是本教学课程的设计,该课程以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为主要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
元素的教案初中优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分类、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3.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4. 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颜色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元素。
二、元素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元素的概念、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重点知识。
3.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性。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横行(周期)和纵列(族)的划分,以及周期表的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会在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位置。
3.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一些典型元素的周期表位置,让学生进行识记。
四、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元素,如氢、氧、铁、碳等,讲解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这些元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五、元素周期律的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和应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元素教学微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元素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理解化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微课程以“元素”为主题,旨在通过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知识体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元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元素的概念及符号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4. 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规律四、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水、氧气、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元素的概念及符号:通过PPT展示元素的概念及符号,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用途:介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元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元素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5)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的规律:讲解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规律,如: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化学家,模拟化学实验,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5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主要内容包括:原子序数和周期性的概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以及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等几个部分。
并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基础理论知识范畴,不仅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
在教材安排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对学过的碱金属‘卤素等主族元素作了规律性的总结,也为即将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氧族元素等律后元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知识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才真正打开了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科学大门。
3教材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情感目标:热爱、理解对规律探讨的科学家(二)能力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观点教育:量变引起质变。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三)德育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以及探求知识、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难点: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二。
教学方法:1方法: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元素模型、元素卡片、周期表海报等;2. 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2. 学生分享对元素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概念。
二、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15分钟)1. 教师展示元素卡片,引导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2. 学生分组游戏,加深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记忆;3.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检查记忆效果。
四、学习元素周期表(15分钟)1.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表中的特点,如周期性、族别等;3. 教师举例讲解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判断化合物类型等。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元素模型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绘制元素周期表,标注常见元素的位置;2. 拓展阅读:了解元素发现的历史,学习相关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
乐昌市场廊田中学黄敏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食品标签等探究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
2、教学难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元素符号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教学生对化学用语储备不足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原子模型,采用了以教师讲述为主、问题引导分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学辅导,教师点拨,分组竞赛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再通过大量练习以求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讲练并重,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原子模型
元
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气态非金属元素液态非金属元素
二、边看边练,学会书写元素符号
三、活动探究中认识元素周期表(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4)、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
(5)、生物体中元素含量排名前六的是
[课后调查]调查矿泉水标签,了解矿泉水含有什么
元素
二、元素符号
展示某商品的元素含量标签,问学生含有什么元
素?
[提问]1、标签中的元素是用中文名称来表示的,
外国人能看懂吗?
2、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元素?
[讲述]曾经出现过多种元素符号,请阅读P75页资
料内容了解。
现在国际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
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
请看
[书写]C、O
3、知道这两个符号表示什么元素吗?
4、用元素符号表示刚才标签上的元素(钙、铁、
磷、镁、锌)
评价学生书写情况
[归纳]1、元素符号的发展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提问]元素符号O表示氧元素,还有其他的含义
吗?
[归纳]3、元素符号的含义
[练习]1、元素符号N、Cu、Ne、C表示的意义
2、符号3H表示的意义。
[讲述]如图3H表示有3个氢原子,
,可以说有三种(个)氢元
素吗?3个氢原子都同属于氢元素
个别回答
回答:符号
学生看书
查表4-3后书写
看图4-7了解
学生讨论,然后
回答
对3H的意义进
行讨论
初步学会
正确书写
和记住一
些常见的
元素符号
在练习中
加深理解
了解含义
是为学好
化学式做
准备,通过
练习可以
加深理解
通过模型
使原子直
观化、形象
化
三、元素的分类
[讲述]读课文P75页表4-3,想一想元素名称在造
字上有什么规律吧?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对元
素进行简单的分类。
[问题]对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和生物体内含
量前六位的元素进行分类。
写出元素符号。
[课件]展示元素分类类别
快速阅读P76页
的资料
动手书写元素
符号
通过练习
书写元素
符号,加强
对常见元
素符号的
记忆
课题2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
4、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元素符号
1、书写规则
2、含义(宏观和微观含义)
三、元素分类
四、元素周期表
七、反思
1、理论教学更要让学生动起来,一是“脑动”,在元素概念教学上设置更多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互相合作、积极思考;二是“眼动”,三是“手动”,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的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上就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巡视辅导,对较大的疑难进行共同讨论、详细讲解。
2、精讲多练,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练习中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差距,是今后自己不断克服和加强的。
3、在设计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概念教学上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实例化、形象化的必要性,如何通过多种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些都是自己之前做得不够和需要加强学习的。
八、教学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
2.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3.定性评价部分为“老师的话”,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