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
”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一定的潜在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
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引导、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发展,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
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去认真分析矫正,因为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稳定的潜在诱因。
一、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1.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接纳和模仿,往往不自觉掺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
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追星族”占学生的40%,他们片面地倾慕某位明星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最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行为。
更何况,错误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
2.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占11.5%。
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
但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到挫折。
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受挫折机会就越多。
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行为,最终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通过调查发现99%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着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
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初中生目不暇接,也使我们防不胜防。
消极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初中生逐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
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改进措施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
”可见,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
而良好班风是班级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石。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种种表现(一)毫无勤节约意识,生活攀比之风盛行。
如今,许多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
拿手机,穿名牌,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盲目追求,一味追求高消费、高享受。
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出现了不认真做好作业、不认真值日和劳动的现象。
(二)道德意识明显淡化,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
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三)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
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教室学习场所,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四)学习得过且过,毫无进取之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得过且过,毫无进取之心精神。
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每天都是追求好吃好睡,所以造成学习得过且过。
自我意识明显分化、情绪控制能力较低、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等。
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望强烈,更加崇尚领导力和荣誉,但团体意识差,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不够深入,班级的凝聚力和合心力的形成过程很慢。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其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言传身教。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己存在不良行为,孩子自然也容易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发挥和尝试,但也需要一定限度的规范和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关于行为规范的问题,给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多沟通、多倾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
学生需要明确学校对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应该对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范和自我纠正的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社会活动、课外辅导等。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多元化,丰富有趣,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加强社会公益服务。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大众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使用是时下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避免因网络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初中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具体分析,不良品德行为是由于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及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下面我们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来谈谈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
一、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中学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品德不良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但是学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事例一]:因摆阔奢侈浪费某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周海过生日时,定做了100块钱的大蛋糕,买了三箱可乐,又让爸爸妈妈在国际大饭店订了一桌800元的酒席,非常风光排场地宴请同班10个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晚宴。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行为矫正是一种心理学方法,用于改变和调整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它主要应用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以在成年人中使用。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正面强化:正面强化是一种有效的行为矫正方法,它通过奖励或称赞来增加积极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孩子完成了家庭作业,家长可以给予奖励,例如额外的玩具或更多的屏幕时间。
通过正面强化,孩子会学会哪些行为是受欢迎的,从而更有动力去做这些行为。
2. 惩罚:惩罚是另一种行为矫正方法,通过消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积极后果来减少这种行为。
惩罚应该是适当的,且与不良行为相关。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撒谎,家长可以取消他的玩具时间或限制他的电视时间。
但是,惩罚不应该过于严厉或长时间,以免引起逆反心理。
3. 行为建模:行为建模是通过示范和引导来教导良好行为的方法。
通过让孩子观察其他人的积极行为,他们可以学会如何模仿这些行为。
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行为建模的对象,通过展示正确的行为来激励孩子去模仿。
4. 沟通和辅导:良好的沟通和辅导是行为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通过辅导,他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并教导他们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5. 制定清晰的规则和边界:制定清晰的规则和边界是行为矫正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明确告诉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律和责任感,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的来说,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正面强化、惩罚、行为建模、沟通和辅导以及制定清晰的规则和边界。
这些方法的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当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时,行为矫正的效果将更为显著。
中学生课外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矫正措施
中学生课外不良行为习惯成因与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不良行为现象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组织群体、个人身上漫延开来,有所区别的仅仅是其发生的阈值和频率有所差异而已。
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经济领域中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行为,诸如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贪污受贿;甚至连人们认为非常神圣高雅的学术界近年来也屡屡发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恶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
此外,诸如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有人喜欢责怪抱怨别人,对别人实行人身言语攻击;喜欢探寻别人隐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做错事只会怨天尤人;婚姻关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理论的盛行,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社会中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
我们知道,中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其个人行为要受制于校规校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其行为要受制于中国法律、公民道德规范的约束;作为一个中国人其行为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一些传统道德的限制,在人际交往中,其行为要受到来自自己的内心准则、家庭、朋友、所在的组织规则的直接束缚。
可以这样说,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种种规则中,并在各种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成熟、成形,我们也是依据种种既定规则来判断中学生行为中的轻者如迟到、早退,重者如抽烟、打架、斗殴、过早性行为等行为的良与不良。
因此,我们认为,中学生不良行为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根据不良行为发生严重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中学生不良行为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口诀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口诀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下面是一首关于如何矫正学生不良品行的口诀,以及详细的解析。
矫正品行口诀
观察要细,发现苗头;
了解要深,掌握原因;
诱导要明,循循善诱;
处理要严,不枉不纵。
解释与运用
观察要细,发现苗头: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仔细观察学生的行为。
一旦发现有不良行为的苗头,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了解要深,掌握原因: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首先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可能是家庭问题、社交问题或其他环境因素。
了解原因是制定有效矫正策略的关键。
诱导要明,循循善诱:对待有不良品行的学生,应采取诱导而非惩罚的方式。
通过正向激励、引导和榜样示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处理要严,不枉不纵:对于严重的不良行为,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惩罚学生。
处理应基于事实,遵循学校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公正公平。
为了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教师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需要灵活运用上述口诀中的原则。
同时,与家长、学校和社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也至关重要。
通过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积极的成长环境。
这首口诀不仅适用于教师,也适用于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作为一个教师,教育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选择放任或者忽略,而是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以保持良好的教育秩序。
下面将就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展开阐述。
一、了解校规校纪。
校规校纪就是我们学校强制实施的规定和条例,确保学校教育秩序的正常运转。
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这些规定,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查找规则对应的数据,并依照规则予以处理。
二、采取口头警告。
当学生在班级中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采取口头警告的措施。
口头警告可以有效的提醒和警告学生,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和行为是有问题的。
此外,在进行口头警告时,要注意措辞,语气不宜过于严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三、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
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对于不同的不良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行为准则应该与校规校纪相协调,并针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采取积极的教育方法。
教师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引导他们积极改正。
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家人以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五、通过家长介入。
如果多次口头警告、行为准则等措施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不良行为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家长的介入来加强纠正措施。
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环境,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
总之,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同时,要注意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优良品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需要运用心理学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策略:
1. 正面强化:通过奖励鼓励学生积极行为,增强积极行为的频率和持久性。
例如,可奖励学生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友好相处等积极行为。
2. 负面强化:通过惩罚来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或减少不良行为的频率。
例如,可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责罚或作为惩罚采取相应的行动。
3. 认知重构:通过帮助学生改变其对不良行为的认知和看法,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例如,将不良行为视为错误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其行为模式。
4. 行为建模:通过模仿好样板来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工作、交往、沟通等行为,以激发学生模仿。
5. 社会支持:通过提供社交支持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和班级环境。
例如,提供鼓励和赞扬,建立支持性的班级氛围,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环境。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办法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办法1、语言提示,合理运用表扬,注意转移,巧用“舞台情境”,保持动量等方法。
2、非语言的运用,用目光肢体语言暗示等方法。
“老师,是您挽救了我,如果不是您使我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也许我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是您保护了我,如果我犯的错误被同学们知道的话,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也许我会破罐子破摔。
”教师适时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恰当处理事情。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教师。
教师应和家庭、社会取得密切联系,协同一致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管理教师自己,教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策略等方面加强自我管理与提高,同时增强自己在工作方面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我们在客观地进行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的同时,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一切管理的基础。
学生在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在心理学上叫“个性倾向性”。
教师采用评价方式时,要关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评价应重在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只有把握他们在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个性倾向性方面的特点,才能在管理中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或称罗森塔尔效应。
(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和管理课堂的时候,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输入、教师指导他们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有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及有帮助价值的知识、材料,给予真挚的鼓励)。
浅谈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浅谈中学生不 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牛广厚 ’ 赵晓娟 ( 1 . 甘肃省会 宁县 第一 中学 7 3 0 7 0 0 ;2 . 甘肃省会 宁县桃林 中学 7 3 0 7 0 0)
德 国诗人 海涅 曾写 道 : “ 每 一个 人就 是一个 世界 , 这 个世 界是 随他 而生 , 随他而 灭 的。” 教师 所面 对的 不是 一个或 几个 “ 世 界” ,而 是几 十个 甚至 上百 个“ 世 界” 。 教 师 的任 务就 是认 识并 熟悉 这些 ‘ ‘ 世界 ” , 培养 并发 展这 些“ 世 界” 。 随着社 会 的不 断进 步 ,文 明进 程不 断加 快 ,如今 的 中学 生思 维太 活跃 ,身 体 太好 动 ,打架 、逃 课 不新鲜 ,早 恋 、网恋 也 不少见 ,缺乏 公共道 德 、社 会 责任 感 、是 非观 念不 强 ,教育 问题 显得愈 加 复杂 与严 重 ,使学 校教 育经 常遭遇尴尬困难 的境界。如何在有效地制止学生不 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对 于加 强 中学生 的思 想首 先建 设 ,让他们 养成 良好的 行为 习惯 ,对 于他 们今 后的 学习 ,生活 都有 深远 的影 响 ,下面谈 谈我 在管 理班 级中 的几 点体会 。 1想 尽办 法掌 握学 生心 机 。制定班 规。 1 1制定 明确 的班级 目标 ,增 强班 级凝聚 力 针 对 班级 存在 的“ 调皮 鬼” 、“ 倔 强分 子” ,他们 的言行 严重 地 影响 了班 风班貌 ,班级 常规 考核 总是 列在 其后 ,针对 这 种情 况 ,及 时地组 织全 班 同 学共 同讨 论制 定了班 级本 期 的奋 斗 目标 : “ 勤 奋学 习 、 提高 成绩 、 严 守校规 、 努力进 取 、爱班 守 纪、创 文 明班 级” 。 1 . 2 建立 一支得 力 的班委 干部 队伍 ,是形 成 良好班 风 的关键 美 国心理 学 家威廉 ・ 詹 姆斯 曾深 刻 指 出:“ 人性 中 最深 刻 的禀 赋是 赏识 的渴 望 。” 赏识 可 以激 发 学生 的 自尊心和 上进 心 ,是学 生进取 的不 竭动 力 。 因此 ,给 予每 一个 学生参 与班 级管 理的机 会 。 在 班 级管 理 中,我 以“ 让学 生主 体参 与” 的 思想创 建 了新 型 的班级 体 自 我教 育管 理体 制 ,即成 立班 级 自主管 理委 员会 。通 过对 学生 进行 定期 变换 管理 角色 的活 动 ,改变 了那 些在 学 习上有 困难 的学 生长 期处 于被 管理 的局 面 ,采取 角色 动态 分配 ( 即采 用轮换 、轮值 的方 法 ) ,让每 一个 学生都 能参 与班 级体 不 同层 次的管 理 ,使得 每位 学生 都有 机会 轮流 担 当小组 组长 、值 日班 干 ,收发 作业 ,都 有机 会与 同 学接触 ,与 老师 交流 ,都 有机 会锻 炼 自 己多 方面 的能 力 , 赢 得师 生 的赞誉 ,从而 生培养 了每位 同学极 强 的 自信 心 。 同 时学 生从管 理 角色 的变换 中学 会 了 自我 管理 ,增 强 了主体 意识 和 自我 调 整 的能力 ,提 高 了教育 的效 果。 1 . 3 建立 全面 合理 的班 级管理 制度 ,是 良好 班级形 成 的促进 剂 约束 意味 着保 护 。在班 级 常规 管理方 面 ,除 了用 《 中学 生 守则 》 、《 中 学生 日常 行为 规范 》来要求 学 生外 , 还 根据学 生情 况制 定 《 班 级公 约》 、《 安 全教 育十 不准 》 等有 关制度 成 为学 生思想 进 步的 内动 力的促 进剂 。并在 班 里组 织 学生认 真 学习 、讲解 , 向学 生讲 明若违 反班 规 不仅给 班 级抹 黑 ,而 且给 自己前进 道 路凝 聚更 多的绊 脚 石。让 学 生知道 老 师所做 的一切 都是 为 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2 抓“ 闪光点 ” ,以“ 长” 制“ 短” 。 由于 受到 家庭 教育 的 不完善 ,或社会 环境 的误 导 ,个别 学 生的 不 良行 为是 屡 教屡犯 ,最 后班 主任 老师 对他 们也 没有 了信 心 ,将这 些 问题 学生 当 成“ 废 品” 看 待 ,但 事情 也没 完 ,在班 主任 老 师的“ 另 眼相 看“ 中 ,那些 同学 或是 要表 示 自己的存在 ,说是表 示 对老 师 的抗议 :或 是” 破罐 子破 摔 “ ,变 本加 厉地 吵课 、逃 课 ,一 点都不 把老 师看 在 眼里 ,批评 习 以为 常, 到后 来 顶嘴 , 吹胡子 瞪 眼睛 ,让班 主任 老师 也骑 虎难 下 。其 实很 多事情 并非 我们 想像 的那 么复 杂 ,我们 不 如 以另一 个角度 来 审视 这些 ” 废 品“ 。我 们 的学 生 是平 凡 的,再 平 凡的人 也 有“ 闪光 点” ,经 常逃 课的 同学 或许 在校 运会 为我 们班 级捧 回 了奖状 ,吵 课 的同学 或许 在班 级 中有着 很强 的号 召 力,不 念 书 的 同学或 许能 帮老 师很 好地 成 值 日…一 我 们何 不努 力寻 找后 进生 的“ 闪光 点” ,拿着 放大 镜 ,使用 “ 沙里 淘金” 的精 神 去发现 、挖 掘 、悉心扶 持 。事 后, 多找他 们 谈话 , 以此为 契机 ,在 学 习上给他 们提 出要求 。 的确 ,只有 耐心
中学生不良倾向的分析和矫正
中学生不良倾向的分析和矫正倾向是一种心理现象。
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是决定他们对事物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如果按照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作为标准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个性倾向划分为:(1)值得倡导的倾向;(2)有待疏导的倾向;(3)必须矫正的倾向。
其中必须矫正的倾向是中学生不良倾向,如何矫正和教育,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不断探索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同时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中学生不良倾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潜在温床中学生的个性倾向,同样是以积极性与选择性为其特征的。
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事物以不同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
少数学生由于基本需要,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
这种不良倾向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1、散漫性倾向。
持这种倾向的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
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上吵闹,甚至抽烟喝酒等,严重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攻击性倾向。
持这种倾向的学生,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校内外打架斗殴,欺侮同学,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倾向。
持这种倾向的学生,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
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采取越轨手段。
如考试作弊、偷窃勒索、早恋、传看不健康音像读物、涉足学生不宜的场所。
以上这些不良倾向的表现,有些是道德规范问题,有的则已是轻度违法犯罪。
由于这类学生大都追求低层次的兴趣爱好,物质和感官享受等原始欲望强烈,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引诱教唆,很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类学生畸趣相投结成不良群伴,则不良倾向就有可能成为犯罪团伙的思想基础,或者这类学生个体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
二、中学生不良倾向的产生原因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是环境作用和个体选择的结果。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赌博和迷恋游戏机、电脑网吧行为
1.赌博行为 学生赌博有下列表现:
第一,参加赌博的人数多。
第二,赌博场所和赌博手段多种多样。 第三,学生赌博往往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
影响学生赌博行为的主要因:①社会上赌博风气
的盛行,是影响学生参加赌博活动的重要原因。②从 认识方面来看,学生赌博常有糊涂认识,往往认为下 注小,是玩玩的,不算违法,对赌博的危害认识不足。 ③从动机方面看,主要有好奇心、寻求刺激、逃避和 消遣的需要、争强好胜。④从意志方面看,学生一旦 染上赌博,就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容易反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很重要的。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需要建立 新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越巩固,不 良行为习惯就越容易被克服。
3. 树立自信,获取成功体验
首先,要尝试着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值得 称道的地方;其次,要制造和把握机会展现自 己的专长和才干,领略成功的快乐;最后,要 经常说些自我激励和赞扬的话语。
4. 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 的行为习惯
有的学生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固然有其内 部错误的心理结构,但也与外部不良诱因有关。 学生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考验,以锻炼与不良 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2.迷恋游戏机和网吧的行为
学生迷恋游戏机和网吧主要危害有:
①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
②影响学生学习。
③许多黄色淫秽和暴力内容,容易使学生走上 邪路,导致犯罪。
④还可能诱发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 学生上电脑网吧真正目的是浏览信息、增加见 识的并不多,而聊天、观看黄色淫秽和暴力影 片内容较为多见。
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 恼时吸烟。
在动机方面,主要有:①好奇心理;②模 仿心理;③从众心理;④表现心理;⑤交往心 理;⑥解烦心理。
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我是一名今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经过半学期以来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除了从中获得很多成长外,也深感教育工作的艰难。
尤其是在如今的中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他们主要表现为:一、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
现在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表现在对劳动的态度上,懒散拖沓。
二、自私、虚伪、骄横、嫉妒。
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没有勇气承认,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
对成绩好或有一技之长的同学不愿承认他们的确比自己优秀,而是或者口服心不服或者怨别人。
三、自控能力差、好胜冲动。
盲目模仿电影、电视,想做好汉、剑客。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理智或谨慎,不注意方法,不讲究礼仪,常为一点小事或一句不恰当的话而产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他们最多说的一句话是,“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四、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纪律或自修纪律中表现不佳,总是管不住自己,老违反课堂纪律。
五、有的是客观上控制不住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对于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也想了各种办法来“对付”他们。
经过几轮拆招与过招下来,鄙人也总结了一些小经验。
首先,最主要的也是我最常用的——说教与谈话。
人们常说“不知者不罪”,对于初涉人世的学生,他们知之甚少,没有认知何来行动呢?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怎么能有磊落的行为呢?无知首先就是成长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了小错的学生我们不能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而是要通过说(耐心地说)和学生达成共识,进而在行动中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行为。
班主任应该利用一切空余的、特定的时间段(班会、晨会、宣讲课)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理想的追求等等。
通过说教、谈话形式可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这也是教育规律要求我们这样做的——学而得之。
我希望学生能以真诚、诚实面对自己,面对同学,面对朋友,面对老师,面对任何人。
我班有好几个男生曾经因为学习成绩撒过谎,因为与人闹矛盾骗过老师,因为怕批评而不诚实,我在先把事情来龙去脉搞清楚之后,不是批评他们所做的错事,而是指出他们不诚实,没有勇气面对错误,不像男子汉。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
教师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措施教师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其错误并改正其行为。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供参考:1.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言、合作学习等方式,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这将帮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尊重,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2.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并明确告知学生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
这些规则应该能够涵盖学生的所有活动,并对不良行为给予明确的惩罚措施。
3.私下与学生讨论问题:当学生发生不良行为时,教师不仅应该在公开场合进行处理,还应该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学生私下讨论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激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改变。
4.提供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
教师的行为和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以正面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遵守自己设立的规则和纪律。
5.引导学生逐步改变: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不良行为。
这可以包括提供替代行为策略、教授冲突解决技巧、提供情绪管理的方法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且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6.设立个人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个人目标,并监督学生的实现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并且在未来的行为中进行修正。
总而言之,教师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时需要耐心和善心,不仅要关注问题的发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改变。
通过上述措施的采取,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他们提供自我改变的机会。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非言语提示:教师使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方式给予提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适当。
2. 简单言语提示: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的行为不适当,以及应该如何改正。
3. 表扬:教师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4. 转移注意:教师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不良行为中解脱出来。
5. 有意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行为不予理睬,让学生自觉无趣,从而改变行为。
6. 接近控制:教师通过走近学生,限制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适当。
7. 发出指令:教师发出明确的指令,要求学生停止不适当的行为。
8. 责备: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批评和责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9. 规定时间:教师给学生规定完成某一任务的时间,以避免学生过度分心和干扰其他学生。
10. 寻求帮助:教师要求学生寻求帮助,如果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可以请其他学生或教师帮助。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 题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题目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心理辅导:学生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心理辅导是非
常重要的。
老师或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处理负面情绪,建立正确
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2. 纪律约束: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纪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
和惩罚。
这种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变不良行为,但需要注
意不要过度惩罚,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3.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以
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积极与学校沟通,了解孩
子的在校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4. 替代性学习:让学生参与正面、积极的活动中,通过模仿正面的行
为和态度来替代不良行为。
5. 建立积极的班级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
相互支持和鼓励,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
6. 技能培训:提供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和技能,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7. 奖励制度: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出良好行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但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政策来制定。
中小学生矫正行为管理方案
中小学生矫正行为管理方案概述:近年来,中小学生行为问题日渐突出,给校园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促进校园秩序的良好维护,中小学的矫正行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小学生矫正行为管理的方案。
一、家庭教育的积极引导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管理的基础。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品德,培养他们对社会公德的尊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二、学校管理的重视学校是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校规校纪,明确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标准,使学生在校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行为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建立积极奖励机制积极奖励是引导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各类奖励制度,如班级奖励、个人奖励等,激励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行为。
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立评优评先机制,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完善惩罚措施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也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但惩罚应以教育为主,避免过度惩罚带来的副作用。
学校可以采用留校察看、警告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戒,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
五、加强师生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师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六、提供心理辅导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与心理问题有关的。
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七、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应加强对班级的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可以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八、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的实践感受社会的艰辛和规则的重要性。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言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教育不当、家庭成员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
2.同伴影响:中学生在校园内,与同伴相处的时间较长,同伴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同伴之间存在不良行为的模仿和传递,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品德行为的诱导。
3.学校教育环境:一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了品德教育,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培养了一些中学生的功利思想,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发展。
这种环境容易导致中学生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4.心理问题:一些中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压力过大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矫正策略:1.建立正确价值观:加强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理念。
3.培养良好习惯: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起床、整理书包、遵守纪律等,通过细致的引导让中学生懂得自律和规矩。
4.开展心理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压力,从而减少不良品德行为的产生。
5.培养社交能力: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欠缺和不适应所导致的。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向中学生传授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6.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进行惩罚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后果。
总之,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矫正。
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品德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矫正方法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矫正方法辉南县第八中学姚春艳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一、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
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
达到这个目的,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
品德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
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学生,消除情绪对立。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是个人要求得到他们或集体的承认、尊重的情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
教师还应运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教育产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对训斥已经习以为常,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不大见效。
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触动其心灵的震动,使其感受到舆论与良心的谴责,认识到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其醒悟。
在此契机上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其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其是非感,提高其道德认识。
二、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开始认识到错误,有了改正错误的愿望,并在行为上转变。
转变过程可能有反复,教师应该积极关注,不仅要导之以行,更持之以恒,养其成性。
经实践证明,以下方法比较有效:1、环境调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大,自尊心较强,只要教师弄清情况,了解原因,采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
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行为的强烈动机。
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
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
达到这个目的,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情绪障碍,改善人际关系。
行为不良的学生,一般都经常受到家长与教师的训斥和惩罚、同学的指责和嘲笑。
他们对教师、家长、同学存在着疑惧的心理,对立的情绪,不信任的态度;家长、教师应该关心爱护他们,改善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用诚心、爱心去感化学生,消除情绪对立。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是个人要求得到他们或集体的承认、尊重的情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努力上进的重要动力。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
教师还应运用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教育产生不良行为的学生。
不良行为的学生对训斥已经习以为常,一般的谈话、劝说、批评不大见效。
教师要抓住引起他们的内心冲突与情绪波动的事件,触动其心灵的震动,使其感受到舆论与良心的谴责,认识到不良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其醒悟。
在此契机上讲究谈话艺术,纠正其模糊、错误的是非观念,增强其是非感,提高其道德认识。
通过教育,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始认识到错误,有了改正错误的愿望,并在行为上转变,但转变过程可能有反复,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及时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来强化不良行为学生矫正期间的行为,不仅要导之以行,更持之以恒,帮助学生改变旧行为,建立新行为,促使其稳定化、习惯化、个性化,养其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