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0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作者:王中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3期摘要: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电厂的使用中是经常能见到的,汽轮机的向使用可以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是电厂生产中经常会用到的设备,但是机组的启动调试还存在着问题,本文是通过对上汽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设计进行研究,对调试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汽轮机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电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汽轮机,电厂是不能正确运行的,如果电厂不能正确运行。

电力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影响,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电厂的正常生产产生影响,在对汽轮机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发现汽轮机在制造、设计和安装上都存在着问题,主要就是经验不足,技术较为落后,本文对这一问题积极性研究,为系列汽轮机的制造提供借鉴作用。

1 汽轮机的总体结构在上汽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总体结构如下:汽轮机的整个流通部分是由4个气缸组成的,这四个气缸分别是一个高压缸、1个双流中压缸和2个双流低压缸,共设64级,均为反动级。

高压缸部分有14单流压力级,不设调节级。

中压缸部分有2×13个压力级。

2个低压缸压力级总数为2×2×6级。

末级叶片高度为1146mm。

汽轮发电机轴系由汽轮机高压转子、中压转子、2个低压转子、发电机转子及励磁机转子组成,转子之间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

除发电机转子外,轴系设计采用独特的单轴承N+1支承模式,与其他两家国产超超临界汽轮机轴系采用双轴承支承相比,汽轮机转子轴系长度仅为29m,同比缩短了8~10米。

整个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长度为49m,共有7个径向轴承和1个径向推力联合轴承支承。

除高压转子由2个径向轴承支承外,汽轮机其他转子均由单轴承支承。

2 汽轮机的设计特点汽轮机的设计方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特点:2.1 使用的是圆筒型高压外缸圆筒形高压外缸的设计可以减少缸体的重量,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制造成本,能够节省资源,对制造企业来说是极有利的,这护送高压缸是由厂家整体发运的,高压缸使用的是双层缸设计,双层缸是由内缸和外缸组成,内缸是由静叶持环组成的,外缸的形状是圆筒形的,这种高压缸在里面是不设置隔板的,如果设置了隔板就会出现反效果,无法发挥高压缸的作用,在缸内还要安装静叶栅,静叶栅是反动式的,这就是内缸的设计理念,外缸使用的设计理念与内缸是完全不同的,外缸采用圆筒的设计形式,分为进气缸和排气缸,汽轮机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会影响着汽轮机的使用,需要有进气缸支撑着汽轮机的正常使用,而排气缸主要是为了将废气都排出去,让汽轮机可以正常的使用,高压外缸在汽轮机的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内缸的方向为垂直纵向分布,这样可以汽轮机可以很好的受热,让材料的受热情况保持一致,如果没有保持一致就会出现高温现象,对汽轮机中的其他部件来说也是一种损害。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供热系统结构介绍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供热系统结构介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137・文章编号:2095-6835(2016)24-0137-02超超临界1 000 MW 汽轮机供热系统结构介绍黄建强,尹明艳,陈晓明(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摘 要:以某供热工程为依托,对公司首台超超临界1 000 MW 供热机组供热系统的本体结构进行简单介绍、分析。

关键词:汽轮机;供热系统;供热蝶阀;供热管道中图分类号:TK26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16.24.137 随着电力市场长期以来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汽轮机组在经济性、安全性、环保要求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高参数、低煤耗、低排放、成熟可靠的超超临界1 000 MW 机组登上了历史舞台。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取消分散小锅炉,实行集中供热项目的推进实施,热用户及工业用汽用户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电厂用户对汽轮机组的抽汽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代表目前汽轮机先进技术的超超临界1 000 MW 机组上增设供热抽汽系统,以满足业主发电和供热的双重任务,成为目前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和方向。

1 1 000 MW 机组供热系统设置东方超超临界1 000 MW 汽轮机为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从机头到机尾依次串联一个单流高压缸、一个双流中压缸及两个双流低压缸。

高压缸呈反向布置(头对中压缸),由一个双流调节级和8个压力级组成。

中压缸共有2×6个压力级。

两个低压缸压力级总数为2×2×6级。

湿冷机组末叶为1 092.2,机组按中压缸启动设计。

该工程为福建鸿山石狮热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为保证一期工程停机时保证供热量,该机组在发电的同时需满足抽汽600~900 t/h ,抽汽压力为1 MPa 。

该机组主要技术规范如下:机组型号:C1000/821.6-26.25//1.0/600/600; 额定功率:1 000 MW ; 主蒸汽压力:26.25 MPa ; 主蒸汽温度:600 ℃; 再热蒸汽压力:4.0 MPa ; 再热蒸汽温度:600 ℃。

毕业设计(论文)_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_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_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摘要进入21世纪来,我们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日益紧张,加之我们对工业产业经济性的追求,常规火力发电厂的发展面临重大的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而且常规火电厂的效率低、污染大及自动化程度低,都制约常规火电机组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发展更为高效、节能、环保、经济性高的高参数、大容量的火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和分析国内三大厂家典型的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本体结构,更多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汽轮机技术,为将来从事汽轮机运行和检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哈尔滨汽轮机厂如需图纸,QQ153893706目录1 概述 ..................................................................... .. (3)1.1 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发展简史 (3)1.2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的优势 (5)2 哈尔滨汽轮机厂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 (6)2.1 概述 ..................................................................... (6)2.2 汽轮机的进汽部分 (8)2.3 汽轮机转子 ..................................................................... .. (12)2.4 动(静)叶片 ..................................................................... .152.5 汽缸及滑销系统 (16)2.6 隔板和隔板套 ..................................................................... .192.7 汽封 ..................................................................... . (20)2.8 轴承 ..................................................................... . (20)2.9 盘车装置..............................................................................22 3 国内典型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主要技术特点比较 (22)3.1 东方汽轮机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简介 (22)3.2 上海汽轮机厂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简介 (23)3.3 三大厂家超超临界1000MW汽轮机的比较 (25)总结 ..................................................................... ............................27 参考文献...................................................................... . (28)1 概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毕业设计(论文)_某10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_某10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热力系统简介 (1)1.2 本设计热力系统简介 (3)第2章基本热力系统确定 (5)2.1 锅炉选型 (6)2.2 汽轮机型号确定 (7)2.3 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原始资料以及数据选取 (8)2.4 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 (8)第3章主蒸汽系统确定 (18)3.1 主蒸汽系统的选择 (18)3.2 主蒸汽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3.3 本设计主蒸汽系统选择 (20)第4章给水系统确定 (22)4.1 给水系统概述 (22)4.2 给水泵的选型 (22)4.3 本设计选型 (25)第5章凝结系统确定 (27)5.1 凝结系统概述 (27)5.2 凝结水系统组成 (27)5.3 凝汽器结构与系统 (30)5.4 抽汽设备确定 (30)5.5 凝结水泵确定 (30)第6章.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2)6.1 回热加热器型式 (32)6.2 本设计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7)第7章.旁路系统的确定 (39)7.1 旁路系统的型式及作用 (39)7.2 本设计采用的旁路系统 (42)第8章.辅助热力系统确定 (43)8.1 工质损失简介 (43)8.2 补充水引入系统 (43)8.3 本设计补充水系统确定 (44)8.4 轴封系统 (44)第9章.疏放水系统确定 (45)9.1 疏放水系统简介 (45)9.2 本设计疏放水系统的确定 (45)参考文献 (47)致谢 (48)第1章绪论1.1热力系统简介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就是以规定的符号表明工质在完成某种热力循环时所必须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的系统图。

原则性热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发生变化的各种必须的热力设备,同类型同参数的设备再图上只表示1个;(2)仅表明设备之间的主要联系,备用设备、管路和附属机构都不画出;(3)除额定工况时所必须的附件(如定压运行除氧器进气管上的调节阀)外,一般附件均不表示。

1000MW汽轮机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报告

1000MW汽轮机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三周:检查以上所有工作,修改、补充并作出总结。
3.特色或创新点
紧跟国内火电机组的发展状况,有前瞻性的对超超临界机组进行了解和研究。
三、审批意见
可行性:□是 □否 任务量大小: □ 较大 □ 适中 □偏小
是否同意开题:□是 □否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题目名称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结构分析及原则性热力计算
3.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内外现状
美国是发展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世界上第一台超临界机组1957年在Philo电厂(6#)投运,该机组由B&W和GE公司设计制造。据统计,到1986年为止,美国已投运的超临界机组有166台,其中多数为超超临界机组,平均每台机组容量为669MW,而到1992年为止,美国在役的117台8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均为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最大单机容量为1300MW。1999年美国能源部(DOE)提出了火电新技术发展的Vision计划,美国计划开发蒸汽参数为35MPa/760℃/760℃/760℃的大功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热效率将高于55%(比蒸汽温度600℃的超超临界机组热效率提高8%~10%),CO2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约减少30%.
2.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战略意义
2003年7月中国机械联合会根据对我国能源结构、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发电用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水电、天然气、核电和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再考虑煤电的开发,经过分析、测算,虽然煤电所占比重从2000年到2020年在逐年下降(从72.7%下降到64.4%),但煤电在电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由于超超临界机组与常规火电机组相比,超临界机组的可用率与亚临界机组相当,效率比亚临界机组约提高2%。超超临界机组效率可比超临界机组再提高约2%~3%,若再提高其主汽压力到28MPa以上,效率还可再提高约2个百分点。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高效、节能和环保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竞相采用和发展的新技术。我国的能源装备政策是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火电机组,国家计委明确新建600MW及以上容量燃煤机组原则上采用超临界或超超临界参数的火电机组。

1000MW 机组凝汽器冷端系统分析

1000MW 机组凝汽器冷端系统分析

1000MW 机组凝汽器冷端系统分析摘要]火力发电厂为了使汽轮机的排汽凝结,确保各辅机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大量的循环冷却水。

富川电厂2台1045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循环冷却水取自离电厂4km的龟石水库为水源,经絮凝沉淀直接进入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水冷却系统。

2019年对机组做凝汽器性能试验时,发现排汽压力与清洁度均较低偏离设计值,通过问题分析整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垢质清洁系数浓缩倍率解决方案一、前言富川电厂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处北回归线偏北,根据富川气象站统计的气象资料,主要气象特征:平均气压991.8hpa ;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 -4.1℃;历年平均气温 19.1℃;平均相对湿度75%。

每台机组设置 3×50%容量的循环水泵。

(夏季运行三台,循环水冷却倍率 62.5,冬季运行两台,循环水冷却倍率为45。

)循环水供水采用单元制二次循环,循环水浓缩倍率为 3.7。

冷却塔冷却面积13000㎡,(THA 工况)循环水设计年平均出塔水温 24.77℃,在夏季 P=10%气象条件下,出塔水温为 31.45℃。

主厂房内的循环水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两根。

进出循环水管道上装有电动蝶阀。

进水电动蝶阀后设有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

凝汽器是汽轮机辅助设备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套,它的作用是用循环冷却水使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凝结,在汽轮机排汽空间建立并维持所需要的真空,并回收纯净的凝结水以供锅炉给水。

凝汽器主要特性参数:冷却面积59000㎡,设计进水温度24.5℃,冷却水量97999 t/h,设计背压5.8kPa(平均),冷却管总数53596根,冷却水介质为淡水。

二、问题的产生1.2019年机组凝汽器及各辅机冷却器解体检修时,发现主要问题:1)凝汽器(高背压)回水侧出水端有微量结垢;2)主机冷油器(板式换热器)上有大量生物黏泥和微量垢质现象;3)氢冷器(管式换热器)生物黏泥严重。

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mw 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25MW 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学 院:专 业:指导教师:2016年6月陈淑婧 1227024207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热能与动力工程 张志香30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摘要本课题针对30MW凝汽式汽轮机组进行热力设计,在额定功率下确定汽轮机型式与参数,使其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并考虑汽轮机的结构、系统、布置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文首先对汽轮机进行了选型,对汽轮机总进汽量进行了计算、通流部分的选型、压力级比焓降分配与级数的确定、汽轮机级的热力计算、漏气量的计算与整机校核等。

根据通流部分选型,确定排汽口数与末级叶片、配汽方式和调节级的选型,并进行各级比焓降分配与级数的确定;对各级进行热力计算,求出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实际热力过程曲线。

根据热力计算结果,修正各回热抽汽点压力达到符合实际热力过程曲线的要求,并修正回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计算,分析并确定汽轮机热力设计的基本参数。

关键词:汽轮机,凝汽式,热力系统,热力计算Thermodynamic design of 30MW condensing steam turbineAbstractThis topic for 30MW steam turbine unit for thermal design, seek appropriate turbine at rated power, to make it run with higher economic and to considered to steam turbine structure, system and arrangement and parts. So it can achiev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rpose.Determination of machine, firstly, the steam turbine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turbine total inlet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flow part of the selection pressure enthalpy drop distribution and series, steam turbin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leakage amount of calculation and check. According to the through flow part of selection to determine the exhaust port number and the last stage blades of steam distribution mode and regulation level selection, and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specific enthalpy drop distribution and the series of levels with a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for at all levels through flow part of the geometry and relative internal efficiency, the actual thermodynamic process curve. According to the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results, correction of regenerative extraction steam pressure to conform to the actual thermodynamic process curve, and repair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alculation,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thermal design of the turbine.keywords: steam turbine, condensing type, thermodynamic system,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目录1 绪论 (1)2 汽轮机基本参数确定 (3)2.1原始数据 (3)2.2 汽轮机的基本参数确定 (3)3 汽轮机总进汽量的初步估算 (7)3.1 回热抽汽压力确定 (7)3.2 热经济性初步计算 (8)4 通流部分的选型 (20)4.1 排汽口数与末级叶片 (20)4.2 配汽方式和调节级的选型 (20)4.3 压力级设计特点 (24)5 压力级比焓降分配与级数的确定 (26)5.1 蒸汽通道的合理形状 (26)5.2 各级平均直径的确定 (26)5.3 级数的确定与比焓降的分配 (29)6 汽轮机级的热力计算 (32)6.1 叶型与其选择 (32)6.2 级的热力计算 (34)6.3级的详细计算 (43)7 汽轮机漏汽量的计算与整机校核 (46)7.1 阀杆漏汽量的计算 (46)7.2 轴封漏汽量的计算 (46)7.3 汽封直径的确定 (47)7.4 整机校核 (48)8 结论 (50)致谢 (52)参考文献 (53)1 绪论蒸汽轮机从1883年第一台实用性机组问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

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

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

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篇一: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汽轮机是发电厂三大主要设备,汽轮机的启动是指汽轮机转子从静止状态升速至额定转速,并将负荷加到额定负荷的过程。

在启动过程中,汽轮机各部件的金属温度将发生十分剧烈的变化,从冷态或温度较低的状态加热到对应负荷下运行的高温工作状态。

因而汽轮机启动中零部件的热应力和热疲劳、转子和汽缸的胀差、机组振动都变化很大,将严重威胁汽轮机的安全,并使整个电厂发电负荷降低,经济损失严重。

分析汽轮机启动中的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正确的运行方式对保证设备健康水平和安全、经济运行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以哈汽600mw汽轮机的启动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探讨了启动过程中蒸汽温升率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蒸汽初温与转子金属温度的匹配问题,使得汽轮机启动过程优化。

同时对启动过程中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与比较。

关键词:启动;寿命分配;安全性;目录摘要 ....................................................................................................... . (i)1绪论 ....................................................................................................... (1)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1.2 高压加热器的作用介绍及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高压加热器停运的热经济性分析 (3)2.1概述 (3)2.2 回热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5)2.3 高压加热器停运的热经济性计算分析 (5)2.4与没有切除高压加热器是全厂热经济性指标对比 (15)3 高压加热器的运行对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17)3.1高压加热器的启停及运行原理 (17)3.2高压加热器的停运故障分析 (18)3.3高加设计、运行及维护的注意要点 (23)3.4 降低高压加热器停运率的途径 (25)3.5 用汽轮机变工况法分析汽轮机的安全性 (26)4. 结论与展望 (29)4.1 结论 (29)4.2 展望 (29)1绪论1.1 课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电网容量不断增大,用电结构也相应变化,电力供求之间矛盾也日益突出,电网峰谷差也日益加剧,迫使大型火电机组频繁的参与调峰运行。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摘要: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机组运行时的能量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了哈汽某现役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总结经验,为今后同类型汽轮机通流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电厂;汽轮机;通流改造一、前言当前国内正在服役的火电机组中,却有大部分循环效率偏低、热耗值较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热耗已成为火电主要工作目标。

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影响汽轮机效率的主要因素,通流损失也是汽轮机运行损失的最大原因,因此,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节能效果对汽轮机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汽轮机通过通流部分技术改造,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升机组的功能适应性,这不仅对汽轮机运行的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厂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内容[1]。

1.原汽轮机概况1、设备简介原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的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汽轮机型号“CCLN1000-25/600/600”,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48 级(高压II+9 级、中压2×7 级、低压4×6 级)、八段抽汽结构。

汽轮机磨机叶片长度为1219.2 mm,设计运行背压为4.9 kPa。

热力系统采用常规的8段抽汽回热系统,高压加热器为双列布置。

2、原汽轮机存在的问题:(1)、冲动式大焓降叶片通流设计理念,影响级效率;(2)、双列调节级,效率低;(3)、中压隔板变形、裂纹,影响机组安全;(4)、高、中压部套接配面过多,机组存在不同程度内漏;(5)、高、中压进、排汽损失偏大,影响缸效;(6)、中低压缸分缸压力偏高,影响低压缸密封;(7)、汽封间隙质量控制不佳,影响漏汽损失;(8)、低压内缸存在变形和漏汽,5、6抽超温;(9)、叶型落后,通流效率低;(10)、汽缸进汽通道支撑件较多,影响流动效率;(11)、焊接隔板易产生变形,不利于通流尺寸精确控制;(12)、汽封间隙质量控制不佳,漏汽损失偏大。

1000MW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步骤

1000MW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步骤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指导书(4)设计题目: 10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设计是《热力发电厂》课程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热能工程专业的各项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其重点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一个具体的电厂生产系统介绍实际电厂热力系统的方案拟定、管道与设备选型及系统连接方式的选择,详细阐述实际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经济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熟练掌握系统能量平衡的计算,可以应用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熟练掌握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常规计算方法,了解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组成。

二、计算任务1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 h - s 图上绘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要求出图占一页);2 .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 D0,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 Dj;3 .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汽耗量、机组热耗量、机组汽耗率、机组热耗率、绝对电效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4 .按《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制图规定》绘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流量标在图中(手绘图 A2 )。

汽水流量标注: D ×××,以 t/h 为单位三、计算类型:定功率计算采用常规的手工计算法。

为便于计算,凡对回热系统有影响的外部系统,如辅助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连续排污利用系统、对外供热系统等,应先进行计算。

因此全厂热力系统计算应按照“先外后内,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

计算的基本公式是热平衡式、物质平衡式和汽轮机功率方程式,具体步骤如下:1、整理原始资料根据给定的原始资料,整理、完善及选择有关的数据,以满足计算的需要。

(1)将原始资料整理成计算所需的各处汽、水比焓值,如新蒸汽、抽汽、凝气比焓。

加热器出口水、疏水、带疏水冷却器的疏水及凝汽器出口水比焓,再热热量等。

10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10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1000MW火电机组汽轮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摘要:现代火力发电汽轮机组因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汽轮机控制策略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变工况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更多了,同时单机容量的增加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设备可靠性以及机组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控制系统引言:随着汽轮机组越来越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其控制策略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变工况过程过程中,需要综合控制的因素更多了,单机容量的增加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设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00MW汽轮机控制系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参数的提高要求机组控制更加快速准确,另一方面机组的启停步骤及判断条件更加复杂,因此对1000MW汽轮机控制系统提出了全自动启停的要求,以降低人为失误造成的机组主设备的热应力冲击和故障损坏。

达到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和保障设备安全,实现机组节能降耗,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的目的。

1轮机控制系统架构设计1.11000MW汽轮机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设计该类型汽轮机控制系统是以ABBSymphonyPlus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搭建的。

分散控制系统DCS是一个开放的由现场过程控制器级别和上层操作员级别共同组成的双层或多层控制网络结构,其结合了电子,计算机,通讯,先进控制技术等多种学科,目前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其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目前看是更加开放的现场总线及无线技术。

DEH.y-期均为通用控制系统其不对外开放,随着DCS系统应用的日渐广泛,汽轮机控制系统也根据市场需求逐渐由专用DEH向通用型DEH转变。

另一方面DEH作为整个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与DCS紧密的结合在提高电厂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方便维护等方面的优点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21000MW汽轮机组控制系统组成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其控制系统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汽轮机安全保护系统,汽轮机闭环控制系统,汽轮机自启动控制系统,汽机油泵风机.每个子系统含有一对独立的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卡件分别完成其所分配的控制任务,彼此协调工作实现机组的启动、运行、保护等任务。

10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10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函授学生毕业论文10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说明书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我国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迄今为止,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力系统、高电压和高自动化的新阶段。

这就对发电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记述了1000MW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及继电保护的设计过程。

根据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主要确定了主接线方案以及全厂的继电保护配置,并简要论述了厂用变、高备变的选择以及电气元件的选择,还对自动装置作了简要的概述。

与本文相配合使用的有计算书,里面对短路电流计算和继电器的整定计算有较详细的论述。

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了解本厂的具体情况及其在系统申的地位,作用:依据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对电气主接线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合本厂情况的主扫线方案,为选择最适合的电器设备及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了短路电流保护的配置及整定,从面满足可靠、灵敏、快速且有选择的要求。

关键词: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目录绪论 (1)第一部分电气主接线设计 (3)1.1原始资料分析 (3)1.2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4)第二部分短路电流计算 (12)2.1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2)2.1.1计算的基本情况 (12)2.1.2接线方式 (12)2.1.3计算容量 (12)2.1.4短路种类 (12)2.1.5短路计算点 (12)2.2短路电流计算的方法 (12)2.3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13)2.4阻抗图 (14)第三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 (15)3.1继路器 (15)3.2隔离开关 (16)3.3电流互感器 (16)3.4电压互感器 (16)第四部分主设备继电保护 (18)4.1主设备继电保护设计原则 (18)4.2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 (18)4.2.1大型发电机组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18)4.2.4.2.3保护及其接线 (21)4.3厂用电源保护 (32)第五部分发电厂的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配置 (34)总结 (36)参考文献 (37)摘要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了解本厂的具体情况及其在系统申的地位,作用:依据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对电气主接线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合本厂情况的主扫线方案,为选择最适合的电器设备及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了短路电流保护的配置及整定,从面满足可靠、灵敏、快速且有选择的要求。

(完整word版)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1000 MW凝汽式发电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设计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高广胜学号:1214010004指导教师:李生山2015年12月1000MW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1.2设计原始资料1.2.1汽轮机形式及参数机组型式:N1000-26.25/600/600(TC4F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气、单轴凝汽式、双背压额定功率:P e =1000MW主蒸汽参数:P 0=26.25MPa ,t 0=600℃高压缸排气:P rh 。

i =6.393MPa ,t rh 。

I =377.8℃再热器及管道阻力损失为高压缸排气压力的8%左右。

MPa 5114.0MPa 393.608.0p rh =⨯=∆中压缸进气参数:p rh =5.746MPa ,t rh =600℃汽轮机排气压力:P c =0.0049MPa给水温度:t fw =252℃给水泵为汽动式,小汽轮机汽源采用第四段抽汽,排气进入主凝汽器;补充水经软化处理后引入主凝汽器。

1.2.2锅炉型式及参数锅炉型式:HG2953/27.46YM1型变压运行直流燃煤锅炉过热蒸汽参数:p b =27.56MPa ,t b =605℃汽包压力:P drum =15.69MPa额定蒸发量:D b =2909.03t/h再热蒸汽出口温度:603t 0.rh b=℃ 锅炉效率:%8.93b =η1.2.3回热系统本热力系统共有八级抽汽,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分别供给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高压除氧器的气源。

七级回热加热器均设置了疏水冷却器,以充分利用本机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

三级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H5分别都设置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为保证安全性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均采用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是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经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四台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在经过三级加热器加热,最终给水温度为252℃。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控制系统(课题报告).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控制系统(课题报告).

转速偏差的比例增益
X
转速设定 -
K4
转速控制器输出
实际转速 K
转速控制器原理
转速设定值和实际转速比较, 得到转速偏差。 转速偏差乘以一个比例增益后送到 PI 调节器的出口。 同时,又经过偏差比例 K4 送到 PI 调节器的入口,经 PI 运算后再相后得出转速控制器的输出指令,经 设定值形成模块后在送到阀位控制器, 通过电液转换器控制进汽阀的开度, 从而控制进入汽轮机的流量, 实行转速的闭环控制。 2.1.1.2 负荷控制 在汽轮机组并网后,机组控制即切换为负荷控制。 目标负荷一般通过协调控制系统给定,也可由运行人员通过操作员站给出。通过应力评估器 TSE 给 出的负荷增减变化率,将目标负荷转换为负荷设定值。负荷设定值和功率变送器测得的实际负荷比较, 得到负荷控制偏差。此偏差送到转速/负荷控制器的 PI 调节器,实现负荷的闭环控制。同时,引入有效 负荷设定值的前馈作用,可以消除电网引起的负荷波动,同时也可快速响应负荷设定值的变化。电网频 率对功率的影响直接作用在 PI 调节器入口,并且通过转速前馈增益作用于调节器的输出端,参与机组 的一次调频。 2.1.1.3 频率响应 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员站对“频率响应”功能进行投入和切除。 频率影响只有在带有负荷控制器的负荷运行时才有效。 当从该模式切换到带有转速控制器负荷运行 或切换到带有初始压力控制器的运行,该影响会自动切除(如果先前投入) 。 如果电网频率太高,转速负控制偏差——降低机组的出力。 如果电网频率太低,转速正控制偏差——增加机组出力。 为在初始压力模式中,确保转速/负荷控制器和主蒸汽压力控制器断开,用初始压力模式的偏置值 调整有效负荷设定值。该值在限制压力模式中复置为零。 2.1.2 主蒸汽压力控制器 主蒸汽压力控制器实现两个不同的功能 在限压模式中,它用来防止主蒸汽压力实际值降到压力限制值水平之下。在初始压力控制模式中, 它控制主蒸汽压力。主蒸汽压力控制器有一个 PI 调节器。通过设定值形成模块的中央低选功能,它调 节汽轮机进汽流量直至另一控制器动作。 当主蒸汽压力控制器不动作时,控制器输出设置在中央低选功能加增加的主蒸汽压力控制偏差,以 将主蒸汽压力控制器从动作控制器中切除。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热力方案设计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热力方案设计

’’
东方电气评论
第 !< 卷
蚀 526 问题 % 压力愈高 526 问题愈严重 & 、汽流激振 导致的轴系稳定性问题 % 压力提高后蒸汽密度高为直 接原因 & 、配套辅机工作条件更加恶劣 % 给水泵、高 压加热器水侧压力提高、泵组耗功增加 & 等一系列因 素考虑,在现阶段初压仍以 1) #23 为佳。这样,超 超临界机组和常规的超临界机组在总体设计上有很 好的继承性,上述问题亦可缓解或彻底解决,且机 组的可用率提高,能充分发挥出超超临界机组参数 提高后带来的收益。 综上所述, ! """ #$ 超超临界汽轮机推荐采用
图)
轴 ! """ #$ 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设计目前已显得相 对落后,日渐退出汽轮机发展的历史舞台,所以除 了用户的特殊要求外 % 如日本国内的一些电厂依靠填 海建设、锅炉、汽机厂房布置受限而采用双轴的布 置 & ,双轴方案一般不再推荐。 对于一次汽温和再热汽温,由于 ’"" ( 的材料 问题已解决 % 已有较多的工程实践 & ,设计不存在过 大难度,相对 )*" ( 的温度有 +!, *’* -. / % -$ ・ 0 & 的净热耗收益,所以选择 ’"" ( 作为进汽温度是合 适的。 对 汽 轮 机 进 汽 压 力 的 选 取 , 在 1) #23 、 1* #23、 4! #23 之间做了比较。虽然较高压力在经 济性上有所收益,但从压力提高后可能产生的热应 力、胀差问题 % 机组启动、停机、变负荷时尤为明 显,主要为进汽部分壁厚增加的原因 & 、固体微粒侵
" ()) ! *・ &+, - " 的末叶 . ,经济性较单轴方案有所改 善;但在本体结构上和其他方案相比存在明显的差 异,机组的占地面积和一次性投资可能大大增加。 早期的 " ))) /0 等级机组的发电机曾因体积巨 大等因素受到运输条件约束而不得不设计为全转 速、双轴机组,而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没有更长的末 级叶片而不得不采用双轴的方案。在目前长叶片开 发和实现发电机全容量已无困难时,对于 " ))) /0 超超临界汽轮机另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汽轮机本身 低压转子的运输超限问题。在这些问汽轮机热耗参考比较

mw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

mw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

mw汽轮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日期:目录1 绪论 (1)1.1 汽轮机简介 (1)1.2 电站高参数大容量汽轮机技术研究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 本课题设计意义 (2)1.4 论文研究内容 (2)2 热力系统设计 (4)2.1 机组的主要技术规范 (4)2.2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及设备 (5)2.2.1 给水回热级数和给水温度的选取 (6)2.2.2 回热加热器形式确定 (7)2.2.3 热力系统的热力计算 (8)3 通流部分设计 (15)3.1 透平的直径及级数确定(调节级除外) (15)3.1.1 选定汽缸和排汽口数 (15)3.1.2 确定第一压力级平均直径和末级直径 (15)3.1.3 确定高压缸压力级的平均直径,速比和焓降的变化规律 (16)3.2 高压缸焓降分配 (18)3.3 中低压缸的级数确定和各级焓降的分配 (19)3.4 详细计算高压缸第一压力级 (20)3.4.1 高压缸第一压力级计算过程 (20)3.4.2 高压缸第一压力级速度三角形 (23)3.5 各压力级详细计算表格 (23)3.5.1 调节级详细热力计算表格 (23)3.5.2 高压缸末级详细计算表格 (27)3.5.3 中压缸第一压力级详细计算表格 (30)3.5.4 中压缸末级详细计算表格 (33)3.5.5 低压缸第一压力级详细计算表格 (36)3.5.6 低压缸末级详细计算表格 (39)3.6 调节级、高压缸第一压力级、末级速度三角形图 (42)4 汽轮机结构设计 (43)4.1 热力系统设计 (43)4.1.1 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 (43)4.1.2 给水回热系统 (44)4.2 汽轮机本体结构设计 (45)4.2.1 蒸汽流程 (45)4.2.2 高中压阀门 (46)4.2.3 汽缸结构 (46)4.2.4 转子结构 (48)4.2.5 联轴器 (49)4.2.6 叶片结构 (49)4.2.7 静叶环和静叶持环 (50)4.2.8 轴承和轴承座: (51)4.2.9 汽封及汽封套 (51)4.3 调节保护系统(DEH) (51)4.4 供油系统 (52)结论 (53)参考文献 (54)致谢 (55)1 绪论1.1 汽轮机简介汽轮机是以水蒸气为工质,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外燃高速旋转式原动机。

邹县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汽机热力系统特点及调试方案

邹县发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汽机热力系统特点及调试方案
给水泵汽轮机正常工作汽源来自主汽轮机四级抽汽,备用汽源来自主汽轮 机高压缸排汽,当主汽轮机负荷降至正常工作汽源压力不能满足汽轮机驱动锅 炉给水泵的要求时,调节器自动地将汽源从工作汽源无扰动地切换到备用汽源 (冷段),并在此工况下运行。当主机负荷重新上升时,调节器又能自动地将 汽源切换到工作汽源。另有一路辅助蒸汽汽源作为小汽机的启动调试汽源,该 汽源能保证机组用汽泵启动的要求。小汽机排汽进入主凝汽器。机组正常运行 时,两台汽动给水泵并联运行,单台给水泵可供给锅炉55%BMCR的给水量; 当一台汽动泵因事故停运时,另一台汽动泵和电动调速给水泵并联运行可保证 机组在THA工况下的给水量。
3 汽机热力系统特点
3.1 主再热蒸汽系统
主蒸汽管道从过热器出口集 箱接出两路,在汽轮机机头分成 四路分别接入布置在汽轮机机头 的四个高压主汽门,经四只对应 的高压调节汽门进入汽轮机高压 缸,在靠近主汽门的两路主蒸汽 主管道上设有相互之间的压力平 衡连通管,在#4高压导汽管上接 VV阀,连入凝汽器。
1 引言
邹县发电厂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唐 村镇,是华电集团公司最大的电 厂。
一、二期工程安装4台300MW机组 (改造后出力为335MW),分别于 1985年~1989年投产。
三期工程建设2台600MW机组,分 别于1997年1月和11月投产。
四期工程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 界燃煤发电机组,是国内首批百 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引 进技术国产化依托工程,被列为 国家重点工程。
正常运行时,两台运行,一 台备用。
4 系统运行方式
4.1 启动条件
启动汽源 启动水源
4.2 启动系统
厂用蒸汽系统 冷却水和补给水系统 点火油系统 汽轮机旁路系统 润滑油系统 疏水系统 抽真空系统

1000MW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1000MW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硕士学位论文
1000MW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姓名:李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指导教师:田松峰 2011-03
摘要
摘要
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是火电厂节能降耗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机组 进行热力试验、热力系统结构优化以及降低发电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因此, 本文从火电厂热力系统节能角度出发,以某引进型 1000MW 机组的热力系统为研究 对象,进行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及优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借鉴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改进经验,从热力系统的参数、结构、设备等方面着手。 以额定工况为例,定量分析了加热器疏水系统不同连接方式、蒸汽冷却器不同布置 方式、高压加热器不同布置形式、给水泵不同配置方案、轴封溢汽不同回收利用位 置等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在以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为前提的基础上,对上述 局部热力系统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进一步完善该机组热力系统, 充分挖掘机组的节能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同类型机组的热力系统优化 设计、节能改造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hanging conditions, from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equipment and other aspec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connections of heater, the different layout of the steam cooler and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ons to the pump,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y.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ensur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unit,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 local thermal system,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hermal system of the unit an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saving energ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Nozzle adjustment by condensing steam turbine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variable,when running under control stage enthalpy drop, the speed ratio and efficiency levels will also lead to changes in parameters.The change of the steam turbine-depth study of working condi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ory, simplified calculate the variable turbine under various control stage efficiency, and adjust the level to draw a random set of chang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fficiency curve to guide the unit vari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under the economic operation.

1000MW汽轮机凝汽器施工方案(完)

1000MW汽轮机凝汽器施工方案(完)
4.2.5 所有施工人员施工前已经经过‘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并且对交底内容和作业指导书内容了解掌握。
4.3现场环境
4.3.1凝汽器土建基础经验收签证交付使用。由土建提供基础验收单, 并对基础中心线、标高及底部支撑位置等重要尺寸进行复测, 确认基础符合设计要求。
4.3.2 汽机房行车可以使用。
4.3.3 #6机吊物孔可以使用。
5.7.4.2 先将第一块和最后一块隔板就位, 找平找正, 待隔板就位后安装挡汽板和中间的加强件, 然后将隔板与侧板上的加强杆点焊。
5.7.4.3 分别将炉侧端管板和A排侧端管板吊起就位, 前后管板的距离在安装时要分区多点测量检查, 偏差应在(-30, 0)之内, 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钛管的安装长度能足够;前后管板保持垂直度一致, 前后高差可采用注水透明橡皮管来测量, 应符合厂家规定;管板平面度通过拉细线、角尺测量, 要求不大于3mm/m, 全长度不大于6mm, 管板平面度可通过前后拉圆钢来调整, 拉紧圆钢只有在钛管穿管前才能拆除。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管板的保护措施。
5.6.4 用汽机房行车将接颈拉起, 并使接颈上部进入排汽口基础300mm左右时, 将其临抛在17米层平台低压缸排汽口边顶缸用的工字钢上。注意钢丝绳打滑, 防止坠落。
5.7 凝汽器壳体拼装
5.7.1 壳体侧板安装: 将侧板吊起就位, 并用槽钢或钢管斜向支撑临时固定, 然后将侧板与底板点焊, 在侧板拼接时所用的加固措施也不得拆除, 待管板、隔板安装后, 再最终焊接侧板与壳体底板的焊缝。在侧板的就位焊接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焊接的变形控制, 连接处要加设较多的骑马铁和槽钢固定, 在其顶部必须保证侧板的开档距离。
4.3.4 #6汽机房+17米运转层固定端土建基础交付使用, 满足凝汽器壳体拼装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热力系统简介 (1)1.2 本设计热力系统简介 (3)第2章基本热力系统确定 (5)2.1 锅炉选型 (6)2.2 汽轮机型号确定 (7)2.3 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原始资料以及数据选取 (8)2.4 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 (8)第3章主蒸汽系统确定 (18)3.1 主蒸汽系统的选择 (18)3.2 主蒸汽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20)3.3 本设计主蒸汽系统选择 (20)第4章给水系统确定 (22)4.1 给水系统概述 (22)4.2 给水泵的选型 (22)4.3 本设计选型 (25)第5章凝结系统确定 (27)5.1 凝结系统概述 (27)5.2 凝结水系统组成 (27)5.3 凝汽器结构与系统 (30)5.4 抽汽设备确定 (30)5.5 凝结水泵确定 (30)第6章.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2)6.1 回热加热器型式 (32)6.2 本设计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7)第7章.旁路系统的确定 (39)7.1 旁路系统的型式及作用 (39)7.2 本设计采用的旁路系统 (42)第8章.辅助热力系统确定 (43)8.1 工质损失简介 (43)8.2 补充水引入系统 (43)8.3 本设计补充水系统确定 (44)8.4 轴封系统 (44)第9章.疏放水系统确定 (45)9.1 疏放水系统简介 (45)9.2 本设计疏放水系统的确定 (45)参考文献 (47)致谢 (48)第1章绪论1.1热力系统简介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就是以规定的符号表明工质在完成某种热力循环时所必须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的系统图。

原则性热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发生变化的各种必须的热力设备,同类型同参数的设备再图上只表示1个;(2)仅表明设备之间的主要联系,备用设备、管路和附属机构都不画出;(3)除额定工况时所必须的附件(如定压运行除氧器进气管上的调节阀)外,一般附件均不表示。

原则性热力系统主要由下列各局部热力系统组成: 锅炉、汽轮机、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和凝汽设备的链接系统,给水回热系统,除氧器系统,补充水系统,辅助设备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

凝汽式发电厂内若有多种单元机组,其原则性热力系统即为多个单元的组合。

对于热电厂,无论是同种类型的供热机组还是不同类型的供热机组,全厂的对外供热的管道和设备是连在一起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较为复杂。

原则性热力系统实质上表明了工质的能量转换及热能利用的过程,反映了发电厂热功能量转换过程的技术完善程度和热经济性。

拟定合理的原则性热力系统,是电厂设计和电厂节能工作的重要环节。

1.2本设计热力系统简介某电厂拟建1000MW燃煤机组。

其中锅炉为国外引进的1025t/h“W”火焰煤粉炉;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设计的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气凝汽式汽轮机(型号:N1000-26.25/600/600(TC4F)。

额定功率1000MW,主蒸汽额定温度600ºC,主汽压力26.25MPa,再热汽温600ºC,再热汽压力5.746MPa。

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置。

根据汽轮机制造厂推荐的机组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考虑与锅炉和全厂其它系统的配置要求,设计拟定了全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

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分别供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 0.803MPa压力除氧器的加热汽源。

八级回热加热器 (除除氧器外)均装设了疏水冷却器。

以充分利用本级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

三级高压加热器均安装了内置式蒸汽冷却器,将三台高压加热器上端差分别减小为- 1.67℃、0℃、0℃。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热经济性。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由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4台低压加热器,进入除氧器。

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经三级高压加热器加热,最终给水温度达到272.8℃,进入锅炉。

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的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

凝汽器为单轴双缸排汽反动凝汽。

汽轮机为超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在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反动凝汽式汽轮机。

高中压缸为双层合缸反流结构,即由高中压外缸、高压内缸和中压内缸组成。

低压缸则是3层缸结构,由钢板焊接、对称分流布置。

本机组有8级非调整抽汽,在第1~3级抽汽供3台高压加热器,第4级抽汽供除氧器及辅助蒸汽用汽,第5~8级抽汽供4台低压加热器用汽。

此外,中压联合汽门阀杆漏气接入第3级抽汽管道上,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的扩容蒸汽和高压轴封漏气接入除氧器。

除氧器为滑压运行,滑压范围是0.147~0.883MPa。

高低压加热器均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器,且高压加热器还没有内置式蒸汽冷器。

加热器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最后流入凝汽器热井。

凝结水系统设置有轴封加热器SG和除盐设备DE。

凝结水精处理装置采用低压系统,凝结水经凝结水泵CP、除盐设备DE和凝升泵BP,流经轴封加热器SG、4个低压加热器进入除氧器。

给水从给水箱经前置泵TP、主给水泵FP及3台高压加热器进入锅炉。

压力最低的H7、H8低压加热器位于凝汽器喉部化学补充水D从凝汽器补入。

ma该机组在额定进汽参数、额定排汽压力、补水率为0%、回热系统正常投运的条件下,能发出额定功率1000MW,进汽量为1000t/h,热耗率7993KW/(KW h)当阀门全开、超压5%(即VWO+5%OP)工况下,机组最大进汽量为1025 t/h,最大功率为1250MW。

热力系统的汽水损失计有:全厂汽水损失10354kg/h锅炉排污损失1035kg/h (因排污率较小,未设计排污利用系统) 。

高压缸门杆漏气A 和 B分别引人再热冷段管道和轴封加热器SG,中压缸门杆漏汽 K引人 3 号高压加热器,高压缸的轴封漏汽按压力不同,分别进人除氧器(L1、L)、均压箱(M1、M)和轴封加热器 (N1、N.)。

中压缸的轴封漏汽也按压力不同,分别引进均压箱(P)和轴封加热器 (R)。

低压缸的轴封用汽S来自均压箱,轴封排汽 T也引人轴封加热器。

从高压缸的排汽管路抽出一股气流J,不经再热器而直接进中压缸,用于冷却中压缸转子叶根。

第2章基本热力系统确定2.1锅炉选型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中最基本的能量转换装备。

其作用是使燃料在炉内燃烧放热,并将锅炉内工质由水加热成具有足够数量和一定品质(气温和气压)的过热蒸汽,供汽轮机使用。

表征锅炉设备基本特征的有:锅炉容量、蒸汽参数、燃烧方式、汽水流动方式和锅炉整体布置等方面。

主要是锅炉容量和蒸汽参数。

锅炉容量:锅炉的容量用蒸发量表示,一般是指锅炉在额定蒸汽参数(压力、温度)、额定给水温度和使用设计燃料时,每小时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常用符号De 表示,单位为t/h(或kg/s)。

习惯上,电厂锅炉容量也用与之配套的汽轮发电机组的电功率表示。

蒸汽参数:锅炉的蒸汽参数是指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

蒸汽温度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或K;蒸汽压力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MPa。

锅炉设计时所规定的蒸汽温度和压力称为额定蒸汽温度和额定蒸汽压力。

表征锅炉设备基本特征的有:锅炉容量、蒸汽参数、燃烧方式、汽水流动方式和锅炉整体不知等方面。

电厂锅炉存在这样几个明显特点:电厂锅炉一般都是在蒸发量在400t/h以上、超高压以上压力的锅炉,且大都进行中间再热,即锅炉容量大、蒸汽参数高。

大容量、高参数电厂锅炉热效率都很高,多稳定在90%以上。

大型电厂锅炉为实现安全、经济运行、大都设置一套高度可靠的自动化控制装置—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锅炉进行分类:按烟气在锅炉流动的状况分:水管锅炉、锅壳锅炉、水火管组合式锅炉;按锅筒放置的方式分:立式锅炉、卧式锅炉;按用途分:生活锅炉、工业锅炉、电站锅炉、车船用锅炉;按介质分: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汽水两用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按安装方式分:快装锅炉、组装锅炉、散装锅炉;按燃料分: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电加热锅炉、生物质锅炉;按水循环分:自然循环、强制循环、混合循环;按压力分:常压锅炉、低压锅炉、中压锅炉、高压锅炉、超高压锅炉;按锅炉数量分:单锅筒锅炉、双锅筒锅炉;按燃烧定在锅炉内部或外部分:内燃式锅炉、外燃式锅炉;按工质在蒸发系统的流动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直流锅炉等;按制造级别分类:A级、B级、C级、D级、E级(按制造锅炉的压力分);按出口蒸汽压力分为:低压锅炉(P〈2.5MPa)、中压锅炉(2.5〈P〈4.0MPa)、高压锅炉(4.0〈P=10MPa)、超高压锅炉(10〈P=13.7MPa)、亚临界锅炉(13.7〈P=16.7MPa)、超临界锅炉(P=22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