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合集下载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你究竟懂得几分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

王维毕生精研佛理,体悟到一种以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从而将其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了山水诗的创作中。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的:从诗歌内容的角度看,王维多写独坐静悟时的感受,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的体验融合;从诗歌的意境的表现来看,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在于空明境界与宁静之美,将自然地美与心境的美融为一体;从诗歌的精神层面来看,王维的诗表现的是冲淡的意绪和至高的“无我”的生命境界。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诗歌来从这三个方面浅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一、王维的山水诗与独处体验王维晚年唱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又由于他生性好静而自甘寂寞,因此他笔下的山水诗多为描写独来独往的归隐生活,尤其是坐禅精心时的感悟。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秋夜独坐》)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在空堂上禅诵。

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感受着夜雨,落下的果实和草间的虫鸣。

人到暮年的我已经不会再求飞黄腾达与功名利禄,只求学无生之说早日涅槃。

这首《秋夜独坐》是描写王维晚年归隐生活的典型之作。

王维晚年自甘寂寞,独处深山,以求无生。

“无生”之说,出于佛典里的大乘般若空观,学无生的具体方法就是坐禅,即静坐澄心。

又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夜坐空山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对于独处时寂寥的感受的描写,在王维的诗中处处可见,这种与坐禅相关联的独处体验的取材是渲染空灵诗意的基础,作者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二、王维的山水诗与空灵的诗境司空图认为王维诗“澄湛精致,格在其中”(《与李生论诗书》)。

“澄湛精致”在于王维诗中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不矫饰,不夸张,清新自然,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格”指的则是王维诗中表现出的静逸明秀的诗境,兴象玲珑的宁静之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与表现形式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与表现形式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与表现形式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著称。

早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至宋代,有人明确指出,王维的写景作品,“岂直诗中有画哉”,认为他的诗中包孕着一种抽象的哲理。

而朱光潜则说得便明白:“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属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

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

”这都说明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佛教信仰和修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尤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一、禅意生成的原因1、王维生活在唐朝这样一个佛教兴盛的时代。

唐代是佛教空前繁荣的时代。

禅宗始于北魏,在盛唐以后兴起,安史之乱后才开始广泛流行。

禅宗的本质是通过自省而明心见性,也就是使人挣脱现实的樊笼,从有限走向无限。

被禅宗吸引的士大夫,无不处在对封建秩序既依附又疏异的矛盾心情之中,因此也极易接受禅宗的这种从不自由中寻求自由精神的生活方式。

王维也是一样不得不在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屈从下来寻求感性生活之愉悦,寻求精神生活的幸福,寻求一个可怜的而有限的“自由身”。

他在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森严、顽固的封建秩序相抗衡。

何况禅宗在理性上并不主张反叛,在感性上也并不真正主张放纵,而主张“净心”、“觉悟”。

它所昭示的不触动现存秩序的自由精神,与士大夫尚存的本能的自由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合拍的。

现实世界中所无法满足的,只好遁入艺术创造与审美的虚境中来弥补。

于是乎,他的山水田园诗便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

使其诗语言朴素而含义深远,给读者留下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令人读后满嘴余香、咀嚼不尽。

2、家庭环境的熏染。

王维在《赞佛文》中称自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其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

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能,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

禅意画境注真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

禅意画境注真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

禅意画境注真情—王维后期诗风浅探张晓静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诗人描绘优美空灵的自然风光,表现他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具有画境和禅境。

那它们都表现在哪里?本文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境禅境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

少有才名,现存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时的即兴之作。

他能诗会画,精通音乐,书法亦为大家。

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其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色彩明丽、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高超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具有画境。

王维在文学上成就很高,而且多才多艺,他的水墨山水画(首创)造诣很高,他自己曾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所以他擅长以绘画手法入诗,使诗歌具有了绘画的趣味。

唐代殷璠评价王维的诗是“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河岳英灵集》);苏轼则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论断(《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王维“诗中有画”的具体体现是:(一)善用绘画中“经营位臵”的手法,运用透视学原理,采取虚实、远近、大小、主次、疏密、藏露等手法进行巧妙的画面布局与构图,创作符合透视学原理的完整的画面,使诗境具有画境。

透视可分线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线形透视。

如《北垞》:“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栏。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画论》:“山林青翠断,江向白云平。

”《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都运用此原理,写出了近清远模糊。

空气透视。

易写景物的深远、迷远。

红色远视时变为灰色。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轻舟南垞去,北垞淼南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南垞》)中国绘画讲究“三远法”,即高远、平远、深远。

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谈“三远法”说,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本书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维诗的禅意与画意

王维诗的禅意与画意

王维诗的禅意与画意王维,是唐代⼀位艺术造诣精湛,艺术品位极⾼的杰出诗⼈。

他擅长诗、书、乐、画,由于早年受母亲奉佛三⼗余年和当时社会崇尚佛教的影响,使他的⼭⽔⽥园诗中不仅有画意,更有禅意。

众所周知,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经营位置”和布局结构;绘画⼜是以线条⾊彩为艺术语⾔,⽤以抒情达意的。

王维充分调动绘画艺术⼿段来塑造意境。

如“⼤漠孤烟直,长河落⽇圆”,⼤漠孤烟,狼粪所燃,经风不散,不斜⽽直;长河直烟,纵横交错,可见⼤漠之⼴阔⽆垠;长河⽇圆,长圆相映成趣,整个画⾯给⼈壮阔苍茫的审美感受。

王维还善于捕捉和描写⼤⾃然的⾳响来刻画景物,富于图画美。

如“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写明⽉的清光倾泻在刚刚被⾬⽔洗刷⼲净的青松上,清清的泉⽔闪烁着⽉亮的光辉,在⽯头上潺潺地流过,浣纱⼥的喧闹声以及动⽵之声,构成⼀幅⽣机勃发,诗意盎然的秋景,创造⼀种幽静的⾃然美。

绘画构思讲究虚实相间,常留虚⽩,供读者再创造。

王维深谙此道,在描绘⼭⽔景物时,往往从虚落笔,如“江流天地外,⼭⾊有⽆中”,江⽔浩淼,⼭⽔空濛,有以⼀当⼗的艺术效果。

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诗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园诗的另⼀特⾊是诗中有禅意。

这是和他多年受母亲奉佛的熏陶和他仕途受挫、理想落空之后,失落的⼼灵必须有所寄托,为此奉佛思想⽇渐滋长,也就有了“⼀⽣⼏许伤⼼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哀叹。

他感悟世事皆空,将⼭⽔⽥园作为⼀⽅净⼟来慰籍⼼灵。

如“中岁颇好道,晚家南⼭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知。

⾏到⽔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期。

”诗中表现了诗⼈兴来独往,随意⽽安,⼼领神会,不求⼈知的情怀,达到主体的⾃我与⼤⾃然融合⼀起的“天地合⼀”的境界。

⽽佛教禅宗的摒除杂念,静⼼观照,⼜有助于诗⼈⼊定凝神,真切体验⼤⾃然的⼭⽔景物。

如“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景⼊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以静写静的诗,诗⼈通过环境中的声响衬托静,表现了在⼈世间难以找到的“寂”与“空”。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

王维山水诗——论禅意与画意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工致的笔意,结合自身对于禅意的独特把握,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

他的禅诗虽然表现的是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的休闲情调和幽冷孤独的寂寞情怀,但他对自然景物体味的细腻,对山水田园的色彩、声息、动态的细致深刻的感受,使作品意境更加深邃、画意更加浓郁、诗情更加丰厚,将意象与意境完美地统一。

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画意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以“诗佛”著称。

他既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又是精通禅理的佛教居士。

他所创作的诗作,风靡当世,留泽后代,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所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而其中之一则是能够将佛教禅宗的哲理思想融汇于诗作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诗歌。

一、禅意禅和禅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禅指的是一种修道方式,而禅宗是佛教的一支,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佛教由释迦摩尼创立后,据说他的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于公元520~526(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他们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并且提出禅学应当“不立文字”,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认为“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人们对禅法的获得不一定非要通过苦修,既可以隐遁山林,又可以混迹街市与朝廷;在声色名利场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尘世中的解脱人,从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摒弃传统的“戒、定、慧”修行的准则,主张举手投足皆为禅,纯任自然,毫无拘束。

王维所选择的就是这样一种为摆脱尘世苦恼而参禅的方式。

王维的佛教渊源来自于家庭影响,在王维出生时,他母亲梦见维摩诘入室,于是给王维起了这个名号“维摩诘”。

当然,王维不是一开始就要遁入空门的。

他年轻时也是有满腔热血、有进取之心的男儿豪情,几经官宦沉浮后他变得消极了。

试析王维山水诗蕴涵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蕴涵的禅意

试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摘要:王维的山水诗得益于以禅家的态度来观照人生的一切,因了禅意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维禅意意境王维的山水诗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情语,也无动人的景语,似随意写出眼前景物,没去费力气刻画和涂饰,简洁得很。

而其诗却妙谛天成,境界自出,蕴涵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因为从中可以观照出诗人的人格理想的追求,诗中有诗人内在精神的折射。

这种内在精神,诗人的人格理想追求就体现在诗的禅意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名和字合起来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

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他的母亲是位笃诚的佛教徒。

“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在母亲的熏陶下,在胜唐崇佛的风潮中,王维和其弟“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荤血。

”王维师从名僧,和僧人交往很多,后由于仕途失意,一度隐居,日日禅诵,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禅宗分南北两派。

他的母亲所事之师大照即北宗祖师神秀的高足普济,这对王维早年的思想不可能没有影响。

大约在他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王维为侍御使出使南阳,途中遇到南宗祖师慧能的弟子神会,神会所宣扬的南宗心要,又使他一见倾心。

禅宗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接触了大乘佛教后,体悟到自己内心深处奥秘的一种新的境界。

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往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乐悲喜的心情,不粘不着,不生不染,心念不起。

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的境界。

所谓空,是说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虚幻不实。

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灭、大休、大息,达到永恒的涅磐。

王维受禅宗的影响,将诗歌的意境统一于空灵的禅境。

吕澄曾说“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任运,任心,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保持心的清静,万事无关,一尘不染,任松风解带,任山月照琴,是王维以禅家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所持有的生活态度。

他所写的山水诗多持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表现出空寂闲静的境界,闪耀着一种似有若无的禅光佛影。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

简论王维诗的禅意和画境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思想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思想局面。

从唐太宗支持玄装译经,亲自为《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作注并颁布天下得到有力的证明。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分化为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其中以禅宗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禅学进入到士人的思想的领域中,影响这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

最突出的表现为其诗歌创作中留有禅的气息,佛的印记。

他们将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都反映诗作中。

更有人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①,又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填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

”(《嵩和尚颂序》),这正是当时诗人以禅入诗的最佳写照。

而当中佼佼者当数王维一人,他以佛家思想为主导,将飘渺的禅意与画般的诗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空灵的艺术效果,被世人称人为:诗佛。

王维的诗歌不像李白的大气磅礴,个性飞扬,也不想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②,含蓄深厚。

他把情景相融的意境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表现出意境浑然,含蓄携永的诗歌特点。

王维高超的绘画造诣给予诗歌的艺术表现一定的帮助。

他善于用心灵去感受世间万物,用精致的诗句描景状物。

苏轼评价其诗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当佛教禅意融入到其诗歌创作时,仿佛给予了诗歌灵魂。

使诗歌超脱了世俗功利,独立于人世。

归纳王维诗歌的中心观念,那便是“空”与“静”。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

”③王维诗歌中的“空”与“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体验,以诗歌做媒介,通过具体物象的表现,把禅意表达出来。

形成了丰富的审美内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佛教常说的“空”,并非是指什么都没有。

而是要求从客观物象中领悟到空的奥秘。

强调的是一种从有到空的过渡。

王维明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起,王维因被迫接受叛军伪职而下狱;后来不仅得幸官复原职,而且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右丞。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浅析一、禅意与山水田园诗关系浅谈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人们长期文化的产物和结晶,而禅宗是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进行融合后而产生的一种佛教宗派,是中国化佛教的产物,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

从本质进行分析“禅”属于中国文化,它是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禅”指的是“思惟修”、“静虑”,是印度很多教派进行修习的一种方法,在佛家体系的形成与传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小乘佛教把“禅”定义为四种不同的阶段,并且将其简称为“四禅”,也就是说在进行修行的过程中修行人是要经历四个阶段的,这四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状态和要求,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真正的理解禅意。

第一禅是“离生喜乐”,在第一禅中主要是修习“离欲定”,指的是人们要学习摆脱种种欲望对自己的影响;二禅“定生喜乐”,主要修“定功”,指的是在修习的过程中人们要摆脱用语言思维对象的方法;三禅“离喜妙乐”,指的是在修习的过程中人们要摆脱欢喜的心情,要做到不喜不悲的境界;四禅是“舍念清净”,主要指的是要除掉“乐”的观念,将“苦”和“乐”看成是两种同等的状态,不应该将其看作是对立面,修习者要进入到清净寂灭的境界。

《诗经》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对于山水的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老庄的影响下我们开始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开始将这种朴素之美应用到诗词的创作过程中。

中国文化在发展沉淀的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道德影响,“天人合一”教导着中国人要和大自然保持一种“和”的状态。

由于文人墨客本身就有着浪漫情怀,因此他们通常放浪山水、寄情山水,与大自然不分彼此,亲密无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开始成为了一种诗体。

它被定义为通过描写山水田园而寄遇诗人情感的一种抒情诗。

在我国古代,禅与诗一直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曾经有诗句这样描述——“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古人常说不懂得禅就没有资格去评论诗,可见诗与禅关系之紧密。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

浅谈王维诗画艺术的“禅意”摘要】论文分别从四个方面阐释了禅宗对王维诗画艺术的影响。

一从他生平与佛禅的因缘来说明禅宗对他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二通过他的田园诗所渗透的“禅意”来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和作用;三通过对山水画特点的分析了解禅宗对其创作的影响;四从后世的评价与历史价值中阐明禅宗对中国画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对于“以诗入画”、“以禅入画”的绘画精神的启发。

【关键词】田园诗;禅意;空幽;淡泊【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9-02在佛教史上,隋唐五代是佛教宗派最多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与佛教有了融合,一些书画家开始尝试着把禅意带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空幽淡泊”的境界,从而抒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首先“以禅入画”的是被后人称为“文人画”创始人的王维。

王维能诗善画,信仰佛教,这就为他后来把诗画艺术与禅相结合创造了基础条件。

我们读王维的诗,感觉他的诗中所描绘的物象就像一幅幅的山水画,在他的诗画中又渗透着高远淡泊的禅意,达到了画中有“禅”,诗中有“禅”。

同时他的诗与画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品诗赏画的过程中感觉到他的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王维首次把“禅意”“禅趣”引入山水画对后世绘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王维的生平与佛缘王维从小就和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1王维的家庭影响。

王维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家里人把佛教里能言善辩、智力过人的居士代表人物“维摩诘”的名字拆开,为王维取名“王摩诘”,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佛教的薰染。

12王维生活的年代。

隋唐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佛教宗派广泛流行的一段时期。

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

他目睹朝政的黑暗腐败,深深感到过去的开明政治已经消失。

于是采取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

13王维与神会禅师的结识与往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解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王维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空灵之美、神韵缥缈和空明的境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禅宗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具有独特风格。

王维(701-762),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诗人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

作为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物,王维与佛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一生与佛教都有着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他的诗文里谈佛经、谈禅理,可谓是屡见不鲜。

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诗”,使诗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以至在他生前,好友苑盛《酬王维序》就认为其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

后清代诗论家王士祯《香祖笔记》明确指出:“唐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摩得髓,同一关捩。

观王(维)裴(迪)《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并在其后来的《居易录》中更强调指出:“会试论唐人诗,王维佛语,盂浩然菩萨语,刘虚、韦应物祖师语”,皆以佛语评论之,透露出王维诗与禅教的内在渊源与紧密联系,其更被人尊称为“诗佛”。

显然,不论是说王维“以佛入诗”,还是说其“以禅入诗”,都强调了王维诗歌与佛教禅理间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为此很多研究者都倾向于穿透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寂”、“静”等特质层面解读其蕴涵于其中之禅意。

王维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够很自由地表现禅的意境,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诗与禅的价值取向、情感特征、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巧妙联系。

本文尝试突破前人的审美视角,拟从王维对山水诗构思设计、描写手法、艺术表达三个层面的细腻特质捕捉沉淀于其中的禅意、禅理、禅趣。

一、构思设计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禅宗信奉“梵我合一”,“我心就是一切”的世界观。

在直觉的静默观照与沉思冥想中“我”与自然溶为了一体,区别与界限消失了,“我”的情感、“本心”注入到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中,山河大地、花鸟草木也成为“我”,表现“我”的心境与思想。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唐朝时期,禅宗思想犹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在中国大地上喷香传代,遍染神州。

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教派与其他宗派分庭抗礼,传授宗法,而且还与美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美学。

王维生活的时代,士大夫学佛,佛的风气很盛。

他本人就是一个笃志学佛者。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精习各种佛理,广交各派僧众,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他对自然、社会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情趣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蕴,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禅味。

王维生前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称誉。

(《王佑丞集笺注》)。

清人徐增说“縻洁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而菴诗话》)。

沈德潜在《说时晬语》中也有精辟的论断:“王佑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更直接道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禅意的高妙之处。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深涧中。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诠妙。

胡应麟的《诗薮》内编卷六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正如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一样,王维有“诗佛”之称。

一王维山水诗中有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

王维的母亲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清施庄为寺表》中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大照即神秀弟子普寂卒于开元二十七年。

据此表所述,崔氏大约在王维八、九岁之时即已师事北宋高僧普寂,王维幼小的心灵便受到了家庭的熏陶。

王维生活在佛学思想盛行的唐朝,当时世人有学佛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士大夫中更是流行。

如北宋僧人神秀为朝廷迎至东都“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服,日以万数”(《旧唐书·方丈传》)。

神秀弟子义福俗家弟子甚众,有名姓记载的各级朝官就有二十几人。

王维在这种时尚风气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学习佛理,结交僧人,从而受佛教的影响。

从王维的诗文传可以看出,他对各种佛教典籍,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都是相当熟悉的。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王维一生学佛,以禅入诗,被赞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流动空灵的风格在诗坛独树一帜,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善于借助山水自然表达深奥晦涩的禅意,营造清远、静谧和物我相融的意境,并与禅趣的相融相偕。

一、禅宗思想形成原因佛教自传人中国以来,就对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到了唐代,佛教内部各宗派相继成熟,尤其是禅宗备受推崇。

禅宗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经过融合吸收所创造的成果。

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教派传授宗法,还与美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美学,对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艺创作、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维所生活的盛唐时期,禅宗思想成熟,是“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更是个隐逸的时代。

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入朝为官几乎成了当时所有知识分子最终追寻的目标;另一方面,官场中的腐败污浊致使一些知识分子被迫放弃了政治理想,转而隐逸求生,于吟诗作画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庇护。

王维也不例外。

《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王维出仕后半官半隐,曾“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晚年却因安史之乱被意外卷入政治波澜之中。

面对变幻无常的政局,王维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感叹下开始吃斋念佛。

但王维禅宗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政治受挫,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有极大关系。

王维出生于奉佛之家,他的《请施庄为寺表》中记载,其母崔氏信奉佛教,“褐衣蔬食,持斋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自幼受到的来自家庭佛心佛性的熏陶,加之盛唐时期,佛教得到空前的兴盛和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形成,更成为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受到帝王卿相、饱学鸿儒的弘扬提倡,学佛佞佛俨然成为风气。

王维与许多佛教徒都有交往,并时常客居寺中,“山中多法侣,禅颂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为应见白云。

”(《山中寄诸弟妹》)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及其审美价值

实独白 渔父 中那坚强的信念 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 德和反抗世俗的精神 就是屈原一贯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 度 从这些方面说 把这两篇文章看作是屈原的作品一点也 不为过 卜居 和 渔父 同为传世佳作 在写作手法 上 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采用人物对话 表达真情实感 这两篇文章 都采用了虚拟对白的文学手法 借助与作品中人物的对话表 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 屈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 他 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国家 并且一直在为这个理想
不息须臾 抒发了其亲身体验到的佛教中 诸行无常
即不以外在的语言文字枷锁束缚阻碍人们去把握心的世界
而他的 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 认为 定无所入 慧无所依 即修禅不须用外在的形式
里云 去作人间雨 则表现了诗人在一草一木中参悟到的 而应当注重内在的心境 他们还破除了一切僧侣戒律 摒弃
禅意 用自然景物展示法界的圆融
取 一展人生之宏图的人生态度 而浪迹于五湖之中 返朴 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此可见 对于禅意的了悟是
于林石之间 这种参禅之风的盛行 必然使那些文人士大夫 诗歌创造意境美 表现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诗的最高境界
们的思想意识由原来的单纯中国传统思想的支配转而为结合 引导着诗人对 美 的探索
有中国特色的 禅 意的体现 在文学上表现为一种宁静淡
了一些敢于与世抗争的积极心态 但正是这一转变使他的创 世祖慧能禅师创始的 南宗顿教 日益发展丰富 从而成为
作更富有个性 更具有艺术审美的宏阔而丰富的意境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佛学 禅宗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来着复为谁 空悲昔人
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一个重大变革 他们

孟城坳 作者观察世相 仰天长叹 人事代谢 主张一念顿悟直入佛教 并且提出禅学应当 不立文字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王继红(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清朗秀丽,在唐代诗苑中有极高的地位.其诗歌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观其人其诗,亦官亦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又是熟诣禅理的佛徒。

王维前后期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变化。

最后定性于禅宗。

禅宗思想对王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渗透,在其山水田园诗歌中蕴涵着禅学的美学情趣。

一、“字字入禅”的禅趣王维(70l一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满州。

崇尚佛教,也有深厚的道教渊源。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生前被称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誉为“诗佛”称号。

王维选取山水为审美对象。

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精神自由。

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充满禅境。

可谓“字字人禅”。

禅境就是在悟道、悟禅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寂静、闲淡自然的意味。

人通过静思。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

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在禅宗的审美观中,人与自然界的山水万物之间已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审美关系,自然已不再是作为环境、背景、衬托出现,它已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可以从观照中悟解禅理。

禅理讲究“以心思性”、。

顿悟”。

尤其强调内心的直觉、暗示、联想、感应等作用,讲究一。

悟”成佛。

禅宗重言外之意。

重根机悟性。

而诗歌也重言外之意。

重妙悟,故诗歌与禅多互为沟通、渗透。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诗客所以好佛参禅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维也不例外。

他以禅境、禅理入诗。

在表现。

空”、“静”、“闲”的基础上。

通过“顿悟”。

往往表现山川草木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美,形成这种清静的意境。

王维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

往往“字字入禅”。

他或写田园山水,或写花鸟树木,或吟闲适。

或咏渔钓。

王维的诗与画及禅之关系

王维的诗与画及禅之关系

(一)、经营结构之美 )、经营结构之美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媛。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三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独坐幽篁里, 独坐幽篁里,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明月来相照。
王维诗中最爱用“ 王维诗中最爱用“静”、“澹”、“远”、 “闲”、“清”、“淡”、“孤”、“深” 一类字样。还有“ 一类字样。还有“禅”、“寂”、“空”、 无生”等字眼。 “虚”、“无”、“无生”等字眼。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以及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暝》)“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 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 事》)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 淡宁和的无尽遐思。 淡宁和的无尽遐思。
深林人不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残雨斜日照,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斜光照墟落,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分野中峰变,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 - 诗词名句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共6篇)-诗词名句篇1: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思想唐代诗人王维,幼年深受其母亲尚佛的影响,成年之后追随禅师潜修禅法,晚年更加笃信佛教归心于佛。

在其留存下来的三百七十多首诗歌中,多呈现出鲜明的佛理思想痕迹,同时又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诗情画意见长,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入诗”,诗作充满禅意、禅理与禅趣。

一.王维尚佛的缘由及过程唐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诗人擅佛也是平常之事。

王维从小深受其母亲信佛思想的熏陶,他的母亲“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王维不到三十岁就拜道光禅师门下;公元740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自此,王维开始对神会顿悟的南宗佛法颇具倾心。

《旧唐书》记载王维: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档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王维曾为慧能大师作碑铭,任侍御使出使南阳时遇慧能弟子神会宣扬禅宗心要,一见倾心,又与慧能再传弟子马祖道一深有交情,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其深。

王维赞慧能大师:“举手投足,皆是道场,是心是性,同性怀海。

‘这也可以看作是王维自己的境界。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

”(《坛经》)除却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王维中年以后倾心于佛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上屡遭重创。

王维最早谈到佛的一首诗是《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两句为“爱染日以薄,禅寂日以固”,表明其对佛教的信仰己日益牢固。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五年,是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一事的六年之后,改官淇上,作于淇上为官期间。

当时,王维因为仕途的失意而萌生隐遁的思想,遂开始倾心于佛教,寻求解脱。

两年后,王维居长安,即从荐佛寺道光禅师学佛。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为人所称道。

盛唐的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北宋的苏轼也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些评价都十分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在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海上的壮丽雄伟,还是边疆的辽阔荒远;无论是小桥流水的恬静,还是丛林古刹的幽深,他都能运用最自然、最凝练、最生动、最富于特征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

在一幅幅画卷里,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契合。

正如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中所指出的:“恰巧南宗画创始人王维也是神韵诗的大师”,“在他身上,禅、诗、画三者可以算是一脉相贯,诗画是孪生姐妹”。

这句话用来品评他是最切不过的了。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画意盎然,而且其中不少作品,尤其是后期的描写隐居终南辋川的闲情逸致生活的诗歌,还包孕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表现出一种静淡之美,这与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现实的刺激,个人际遇的沉浮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试图从画意与禅意两个角度来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黄庭坚说:“诗成无象之画,画出无声之诗。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写真自赞》)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引晃以道的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余曰,此宋画也。

”(《画禅论画》)诗画一体论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影响是很深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

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

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宗之祖李思训媲美。

有“文章完世,画绝千古”之美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画意与禅意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教师 @@@@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既体现了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

诗人还从禅宗那里撷取精华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做到了诗中有禅、诗中有我,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画意;禅意On Wang's Idylls of the paintings and Zen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XuYupengTutor JiaoFuminAbstract : Wang Idylls poem paintings, poetry lover, embodies the composition, color and shape beauty, also integrate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artist's feelings, so that his poems, god of high-prized vivid. Moreover, Wang is a Buddhist who is familiar with the Buddhists, popular Zen, Most poems are empty Meditation Ling met with the mentality of landscapes, created to mark the Kuang short, quite favorites. Zen deep moods have been left to the reader leaves ample room for imagination.Keywords : Wang; Idylls; Paintings; Zen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做过司马。

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也称王右丞。

王维出生在儒学世家,多才多艺,能诗善画,精通音律,擅长书法,于各种艺术都有很深的休养,被人誉为“文章冠世,画绝千古”。

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其被人所称颂。

宋代文豪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精当地指出了王维诗歌富有诗情画意的特征。

在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方面,他的语言凝练生动质朴却有着自己的个性,他的诗就像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

诗人把自我形象与外界形象完美的融成一体,个性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不仅如此,王维又是一个熟谙佛教的佛教徒,深受禅宗影响,大部分诗中都是以空静虚灵的心态来晤对山水,创造出清丽、旷淡、颇具神韵、禅意深深的意境。

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称为“诗佛”。

明末清初的徐增就在其《而庵说唐诗》中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恬静淡泊自适的美感。

诗歌本具音乐的美,加上画意、禅趣,读起来,可谓是一种精神享受,给人以幽远宁静的联想。

正因为喜爱山水画,喜爱大自然及禅宗的哲理,所以选王维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从画意与禅意两个角度来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价值,希望通过深入了解,提升对王维诗的认识和欣赏,进而美化心灵、充实人生。

一、王维诗中的画意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巨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写入诗中,凭借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诗不仅体现出画诗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表现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

(一)诗中有画王维的诗歌大量描写幽栖生活和自然景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画意盎然,清逸明秀,意境深远。

杜甫称“高人王右丞”,“最传秀句寰区满”。

王维善于抓住总体气氛,然后利用色彩、线条、声音、动态等,从分体上有层次的加以刻画,淡淡几笔,使意境全出,可谓“有声画”。

1.色彩表现得十分深刻。

《书至》中“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诗人与苍苔色的交流,加强了“深院昼慵开”的空静氛围。

到处都有新鲜绿意,这绿意变成空气,化为细雨,构成王维诗歌的总体气氛。

2.善于以线条的组合表现构图美。

如果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的话,那么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更加鲜明。

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对名句,从大漠与孤烟,长河与落日的几何形状,以及他们之间的垂直关系着眼,概括出景物所给人的最强烈的直觉印象,在无际的大漠之上,远远望见一缕孤烟,“直”字便是最粗略的第一眼的感受。

只有感觉烟直,才显出大漠之广。

正因为长河横亘天际,落日的圆形才显得更加清晰。

以“长”、“大”、“直”、“圆”等单调的线条来勾勒大漠空旷的轮廓,便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伟和开阔。

又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诗中的“余”字把黄昏日落前已开始但尚未完成的过程准确地刻画出来;“上”字又使“孤烟”产生了持续升腾的动态,增强了诗歌的诗情画意。

3.常以开阔的视野再现远景。

王维不仅善于具体、细致地描摹景物,“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而且擅长用大笔勾勒,绘出包罗万象、廖远阔大的景象。

如《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二局意境高旷,气象壮大。

上句极言汉江的浩淼,下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淡到极点,若有若无,似隐似现。

诗人以极简洁之笔,把那由于距离极远而迷离朦胧变幻不定的山色,逼真、传神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进行想像的广大空间。

再看《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五律利用四联分层的构图布臵画面,首联描写终南山直干云霄的壮伟雄姿和东延海隅的磅礴气势,在这些极富艺术想象力的句子中,给人强烈的壮美印象,“近天都”虽属夸张,但这是诗人仰视终南山时对它巍峨高峻之势所作的艺术概括,“到海隅”描写终南山逶迤绵延,峰峦起伏之态,概括出远观的景象;颔联分别从山外远望和山内近看两个角度描绘终南山白云缭绕、清霭微濛的姿貌,以见其高如云霄的山势;颈联写中峰两侧分野不同,山谷之间阴晴各异,又从其占地之广渲染出终南山的壮伟。

最后勾出一个在山中行旅想要投诉的游人,隔着水向樵夫打听人家,尾联以小衬大,不仅使大山在对比之下显得更加气势雄浑,同时也使这幅山水画有了灵动的生趣。

4.善于以动衬静。

绘画只能表现凝定的瞬间,诗是时空结合。

王维诗境主静,但为了表现静,常化静为动,返动回静,以动衬静,以声表寂。

《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空谷鸟鸣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连雨中山果落地的响声也能听到,足见秋夜的静寂之极。

又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描写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寂静与幽暗。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王维以画入诗,这是六朝以来山水诗创作的一大发展,它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的束缚,刻画过于琐细的毛病。

王维突破了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法入诗,使山水诗具有浓郁传神的诗画美。

(二)诗中有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是“诗中有画”,也注入了诗人的情感,注入了诗人仰观宇宙、俯察人生、领悟生命所得的感触,做到了“诗中有我”“景中有我”,突出了自己对景物的鲜明印象和感受,也唤起读者类似体验。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联虽然“纯乎写景”,却能够传达出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恬静舒适之情。

《使至塞上》用雄健粗放的笔调勾勒出沙漠无际的壮美景色,也表达出作者无限开阔的胸襟和对壮丽景色的感叹。

作者身心的伤害和阴影被雄壮粗犷的大自然和爱国热情一扫而光,性格积极活跃。

《陇西行》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好像一幅速写画,草草绘出原野上一瞥,给读者以鲜明而飞动的形象。

引起读者的联想,调动读者的情绪,鼓舞人气激发爱国之心。

《送元二使安西》洋溢着热情和浪漫,送友人出塞,殷勤劝酒,依依不舍,真挚感人而不伤感,春郊晨景生机盎然,基调开朗乐观。

《汉江临眺》写出了湘楚疆域的辽阔和汉江气势的磅礴,勾勒出眼前江汉全景,通过想象,形象地概括出壮丽景象,颔联胸襟开阔,实景与想象的交织留给了读者广阔的艺术境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颈联借错觉写景,衬托汉江波澜壮阔,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诗人以景达情、借景寓情,使“人、情、景”达到了和谐统一,值得人们细细玩味,获得审美愉悦。

二、诗中有禅,诗中有我有道是“人为伤心才学佛”,诗人自己也曾感叹:“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可见他本不是生来如此向佛。

早期的王维极有教养,深受诗书礼乐的熏陶,高尚、清贵,恰好符合儒家最高境界的“完人”。

他爱好文学、音乐,等各种美好的艺术,生活也比较幸福,慈母爱弟,佳朋良友,就像是温室里培育出的名花,美丽,风雅,简直毫无瑕疵,从身体到心灵都是如此。

这时的他,应该是一直沉溺在自己的美好世界里,然而作为一个一向仕途顺利,习惯奢华生活的人,当整齐和谐的世界逐渐被打破,原本像神仙一样的生活灰飞烟灭,自己身陷敌军,连最爱的亲人也天各一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没有崩溃,很大的原因就是以往所熟悉的精神境界的影响。

可以说,他对佛教的真正皈依,就产生于不断的磨难和质疑中,每当他困惑悲伤的时候,佛学总是能从最深的层面来开解他,给与他心灵的支持,使他在这不可恃的世界中保持精神的完满。

(一)禅宗对王维诗创作的影响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创作作品中来。

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早期受时代影响还是求仕心切,积极进取的,这时期写下许多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诗、边塞诗,如《夷门歌》、《少年行》、《出塞歌》,有曝露黑暗,抨击权贵的政治诗,如《陇头行》、《老将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