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安徽长丰县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安徽长丰县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文言文阅读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

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⑤省略介词“于”。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

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例如:原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 │ │ │ │ │译句: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按原文表达的大意翻译。

例如:原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句:张衡到职工作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为了准确表达文意,对原句中红色词语没有直译,而是运用了意译的方法。

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这样进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通读全句,标注要点。

按照词序,对应翻译。

调整语序,符合规范。

检查校正,以防误译。

4.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首先要理解阅读材料的文意,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

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综合,反复深化。

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A.①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

答案项为B。

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

都不符合题意。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根据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并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的能力。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翻译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7年新课标Ⅲ卷高考试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那么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答案]D[解析]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4——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4——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4——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难点。

因此,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走马观花法走马观花法是一种快速浏览的方法,对于长篇阅读尤为适用。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注意段首、段末。

文言文大多数是以“某某者”、“某某曰”等语句为段首,以“故”、“是以”等语句作为段末,对于这些常用语句的分辨,读者需特别留意。

2、分析程式。

程式即组织结构、思路进展的轮廓。

文言文的程式大多呈现两种情况:一是“起-承-转-合”四部分式的结构,即开篇先引出归纳性的开头,然后简述背景及现象;接着扣住中心思想,叙述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做出总结,点破文章主旨;二是“点-线-面”三层结构,即正文呈现明确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之前必须提出明确的主题,总论直接给出主旨。

3、留意关键词。

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常常在篇尾出现,而读者在浏览时往往会忽视。

因此,掌握关键词的位置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思想。

二、断句分析法文言文的句子常常非常长,段内逗号和顿号的使用较少,因此将文言文断句是我们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的关键。

断句有利于我们理解句子成分及语言表达的意图,也有助于我们准确区分和把握句子的语气、情感色彩、修辞手法和文章意旨等方面的特点。

三、品读名句文言文篇章中常常有一些经典的名句或警句,通过品读这些名句,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在品读名句时,可结合古诗词学、古代文化常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品读更为深入,增强文化内涵。

四、比较法比较法指的是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西方文学等进行比较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用法、魅力和现代汉语的异同点。

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先阅读一段文言文,然后再对同一主题、同一语气、同一修辞手法的现代汉语进行对比,尤其是阅读有关西方文学名著的译本,可以更清晰地比较两种语言的表现方式差异。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理解词语和句式:(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二)理解文句:(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分析文章:(1)分析文章的内容;(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难点、重点1.怎样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怎样正确把握文言文的文意?3.怎样分析文言文的内容?4.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Ⅰ.掌握文言词语的特点。

要培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掌握、理解、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这和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不同。

“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是“政事”,“治”是“治理”,在读法上也不能连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爷娘走相送”,“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中的“妻子”都是“妻”和“子”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

“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

一般都是独用的,如“曾不若孀妻弱子”,“位卑则足羞”,“北蛮夷之鄙人也”中的“妻”、“子”、“卑”、“鄙”都是单独使用的例子。

熟悉掌握单音词应注意的几点:(1)理解文言文单音词的词义,可将单音词与现代汉语中相当的双音词进行对照。

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今”是“当今”、“如今”,“地”是“土地”,“方”是“方圆”。

“时操军已有疾疫”,“操”是“曹操”,“军”是“军队”,“疾”是“疾病”,“疫”是“瘟疫”。

文言文阅读策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文言文阅读策略-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纪 末事
本语言特Βιβλιοθήκη 结构特点凝练概括,间有细节描写 善用"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有特定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
有具体的事件名称 故事性强,记录事件的开始、结束,凸显事件历程 突出事件中主要人物的治国观点理念及历史贡献
真题示例
【202X新高考2卷】
如何读通读懂纪事本末体文言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
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
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
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
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意的能力,在“读懂” 古文的基础之上对关
言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整合,侧重训练联想、 类比、引申等思维
7.熟悉掌握常用文言虚词
8.熟悉掌握
键信息搜索、整理、 3 转化的能力。
人物事件归因定向分析;内容挑选概括界 定条理化
二、近三年新高考课标卷选材变化
卷别 体裁
出处 字数
选材
变化
新课标 先秦诸子散 《韩非子·难 657 聚焦于“赏罚”问题,展现了法家 (1)文本选材:202X、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策略 高三级备课组
文言文应试核心素养
一、理解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

2020-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1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知识一、人物传记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如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①人物的基本情况。

②人物的主要事迹。

③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c.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与线索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物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某某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材料。

3.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断句、词义推测、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4. 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5. 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历史事件、人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示例。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行断句、词义推测等练习。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教师进行即时指导和反馈。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布置的文言文阅读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考试:进行全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2. 第二周:特殊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3. 第三周:实词和虚词的使用的讲解和练习。

4. 第四周: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

5. 第五周: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教材和辅导书:提供系统的文言文阅读知识和练习题。

2. 文言文阅读素材: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传记等,用于学生阅读和练习。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材料。

4.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网络资源和互动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认识,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对文言文经典篇目的学习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5.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解释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和大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语境理解能力。

3. 文言文分析方法:学习如何分析文言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4. 经典文言文篇目学习:选取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

5. 文言文翻译技巧:教授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技巧等进行系统的讲解和阐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经典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分析文言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翻译练习法: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阅读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文言文阅读练习的情况,评估其阅读能力。

3. 翻译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估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每课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练习。

3. 作业安排:布置相应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翻译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4. 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2.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3. 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4.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关键词寻找、句子结构分析等。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

2. 第二阶段: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复习。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分别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语法进行系统复习,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的运用方法。

3. 第三阶段: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推断的能力。

结合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4. 第四阶段:文言文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流派等。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 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评估学生在文言文文化背景了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提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古文)单元一:《左传》教学目标1. 熟悉《左传》的背景和作者;2. 了解《左传》的写作特点;3. 研究《左传》的文化内涵;4. 掌握《左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5. 能够理解并分析《左传》中的重要篇章。

教学内容1. 《左传》的概述;2. 《昭公元年》、《襄公元年》、《襄公二十一年》三篇篇章的研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介绍《左传》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左传》有初步的了解;2. 教师讲解《左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左传》的语言风格、描写手法等;3. 学生自主阅读《左传》的概述,并在课堂上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于《左传》的了解与看法;2. 教师讲解《昭公元年》篇章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气、祭祀等内容;3. 学生自主阅读《昭公元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三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昭公元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讲解《襄公元年》篇章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礼乐、君臣关系等内容;3. 学生自主阅读《襄公元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四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襄公元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襄公二十一年》篇章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左传》的思想内涵;3. 学生自主阅读《襄公二十一年》并做读书笔记,以便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五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襄公二十一年》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书的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左传》的整体结构和文化内涵有更深的认识;3.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篇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展开讨论。

第六课时1. 学生报告自己对所选择篇章的理解与分析;2. 教师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强调《左传》在古代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3. 教师为学生展示《左传》的影视作品或相关文化艺术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左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 能够理解并分析《左传》中的重要篇章;3. 了解《左传》的文化内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回顾1.1 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文言文的定义分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典雅、古朴1.2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抓住文言文的主题思想1.3 文言文的词汇与语法复习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与短语掌握文言文的句式与语法结构第二章: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2.1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学习识别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掌握实词与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2.2 把握文言文中的句式与句型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倒装、被动、判断等掌握句型转换的方法与技巧2.3 推断文言文中的隐含意义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与句意培养对文言文隐含意义的敏感度第三章:文言文阅读实践3.1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分析与解读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练习解题技巧与策略3.2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选取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练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题目3.3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分析与解读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型练习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第四章:文言文翻译技巧4.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准确传达文言文的原意与风格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4.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学习直译与意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见技巧与策略4.3 文言文翻译实践练习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提高文言文翻译的速度与准确性第五章:文言文阅读模拟测试5.1 模拟测试的目的与作用通过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心与能力5.2 完成模拟测试题目的步骤掌握模拟测试题目的解题步骤与策略培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5.3 分析与反思模拟测试的结果分析模拟测试中的错误与不足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的分类理解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学习如何解析不同题型的问题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目的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回顾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题型趋势和应对方法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7.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快速把握文言文文章大意的技巧练习通过阅读抓住文章核心思想7.2 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分析文言文文章结构的方法掌握从文章结构中获取信息的技巧7.3 评价文章观点与表达培养评价文言文文章观点的能力练习分析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第八章: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8.1 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了解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理解深度8.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文言文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提高在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能力8.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培养对文言文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学习从文学角度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第九章: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9.1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文言文阅读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任务9.2 强化薄弱环节分析自己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和复习9.3 定期自我检测定期进行自我检测,检验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10.1 模拟考试训练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训练适应考试环境和时间压力10.2 考前心理调节学习考前心理调节技巧10.3 考前复习要点梳理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考试大纲的变化和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文言文阅读题型分析6.1 题型分类与特点6.2 题目解析与答题策略6.3 历年高考题型回顾重点和难点解析:历年高考题型的回顾和分析,以及对题型趋势的把握,这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案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主旨、理解上下文、分析句子结构等。

3.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词序调整等。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2. 课后作业:给学生发放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家完成阅读和翻译任务。

3. 考试评估:在考试中设置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评估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适合高考水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2. 教学参考书: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以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巧。

七、教学时间:1. 每节课时:45分钟。

2. 课程总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议至少10课时。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实践法:学生通过阅读和翻译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2. 阅读理解:教师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内容。

3. 翻译练习: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十、教学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完成教师发放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翻译练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学案39《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青雀黄龙之轴②云销雨霁③所赖君子见机④被鹤氅答案①同“舳”,船②同“消”,消失③同“几”,预兆④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逢迎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②上路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③学士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④猖狂阮籍猖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⑤同志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答案①迎接②高高的道路③掌管文学撰述的官④狂放、不拘礼法⑤志同道合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弥①舸舰弥津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③旷日弥久(2)尽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3)爽①爽籁发而清风生②酌贪泉而觉爽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④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八章》)⑤又爽然自失矣(《屈原列传》)⑥温豪爽有风概(《晋书·桓温传》) 直爽,爽快(4)被①被鹤氅,戴华阳巾②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④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遭受,蒙受(5)比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比拟,认为和……一样答案(1)①满,遍②越,更加③长,久(2)①全部,都②完,没有③穷尽④死、灭⑤极,最⑥竭尽,全部用出(3)①参差②清爽③过失,差错④败坏⑤失意,茫然(4)①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②分散,散开③表被动④覆盖(5)①紧挨,靠近②等到,及③比较④比试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目吴会于云间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山原旷其盈视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四美具,二难并⑦穷岛屿之萦回⑧徐孺下陈蕃之榻⑨腾蛟起凤⑩窜梁鸿于海曲屈贾谊于长沙襟三江而带五湖宜鼓琴,琴调虚畅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看,望②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③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动词作名词,视野⑤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⑦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⑧使动用法,使……放下⑨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⑩使动用法,使……逃窜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名词作动词,弹奏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纤歌凝而白云遏②怀帝阍而不见③童子何知④奏流水以何惭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宇文新州之懿范⑦皆竹楼之所助也⑧亦谪居之胜概也答案①被动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无标志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知(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惭(动词)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⑦判断句,标志词:皆⑧判断句,标志词:亦6.文化常识(1)星分翼轸翼轸:__________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的全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2. 深入分析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要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思维和审美情趣。

4. 熟悉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出题规律和答题策略,提高应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等。

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3.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4. 文言文阅读技巧:抓住文章主旨、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修辞手法等。

5.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作文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经典例句,传授阅读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讲解答题策略。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高考文言文模拟试题: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概念。

2. 第3-4周:重点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第5-6周: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句子结构。

4. 第7-8周:教授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

5. 第9-10周:讲解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及答题策略,进行模拟试题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文言文教材,如《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的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如《辞海》、《中华成语典故大全》等。

3. 模拟试题:收集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试题,用于练习和评估学生的能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

学案43精准断开句读——以词突破,辅以句式复习任务 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

2.利用排“同”聚“异”的解题原则突破难点,做到精准断句。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命题特点2016—2022年所有全国卷及2020—2022年所有新高考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所选句子多为叙述性句子,展示人物生平和命运转折的重要时刻;50字左右。

②设6~8处停顿,有两处难度大的不同。

③侧重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名代前后多联系1.(2021·新高考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上曰:“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答案 B解析“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

“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2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类文本阅读教案2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准确翻译文言句子【考纲解读】一、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

如:变化情况示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义转移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如“引”:一、文言实词考查点主要知识点:1.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实词)2.通假字[来源:学科网]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通假规律:(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指“海”。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指“才能”。

(3)同声旁形声字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5题: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答案项为B。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二、习题讲解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例如:
原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译句: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按原文表达的大意翻译。例如:
原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句:(张衡)到职工作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为了准确表达文意,对原句中红色词语没有直译,而是运用了意译的方法。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这样进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通读全句,标注要点。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语序,符合规范。检查校正,以防误译。4.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
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判断句的基本形式:①……者,……也;或:……者,……;或:……,……也;或:……者也。②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判断。③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被动句的基本形式:①用“于”字表示;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④用“被”表示;⑤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⑤省略介词“于”。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C.①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①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②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答案项为B。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C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之道,D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朝、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1.对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先要理解阅读材料的文意,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综合,反复深化。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①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②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①凡所陈奏,……矩辄以闻②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这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根据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并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的能力。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14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应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复习可以注意三点:一是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是不要离开课本,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含义、用法。三是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关于这18个文言虚词,同学们复习时首先应重新翻翻教材,看看课本上对每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归纳,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再用到具体文章中去就容易多了。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项目
内容
课题
文言文阅读
修改与创新
教学目标1、理解源自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
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教学
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
过程
学法点拨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诌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此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中心的概括。答案项为C。C项裴矩向炀帝献技错误,原文是炀帝询问裴矩方略。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