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空灵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与空灵岸

廖德文

空灵岸,湘江之滨,这处空灵的山水,这座小小的古刹,竟在泱泱大唐的诗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因为一个人、一个当时很不起眼的布衣诗人——杜甫。

2008年,我在株洲供职,凭地利之便得以知晓空灵岸,并于这年6月在株洲县友人唐红宇的陪同下专程游览。空灵岸是千里湘江上的潇湘八景之一,又名观音岩,位于株洲县城南5公里伞铺乡盘石村的湘江西畔。站在山门前,门额上三个大字“空灵岸”清晰可见,门联云:“空寺临湘水,灵岩托楚山”。进得山门,沿着一条窄窄的石栈道小心翼翼地前行,赤壁丹霞扑面而来,绝壁上有一个天然石洞,洞前便是古刹空灵寺。据方志记载,空灵寺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历朝历代累有修建。眼前的空灵寺上下三层,歇三重檐式建筑。前有湘江,后有丹壁,景致可谓秀美到极处。现存建筑群依崖傍水,由南向北呈一字形排开,紧紧凑凑,给人一种不想招摇的感觉。

有古迹就有名人的题记诗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老者缓缓地走来,他喟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他哭诉:“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你可曾知道,他就是出生在中原大地,而又与株洲结下不解之缘的杜甫。在他生活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他来到了潇湘大地,登上了空灵岸,被这美好的景色吸引住了。莺飞草长的三月天,峭壁凌空,峻石披霞,老人诗情奔涌,不禁为空灵岸而歌。

《次空灵岸》诗云: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

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

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老实说,这首诗读起来佶屈聱牙,不是杜甫诗中的精品。他在株洲留下了十首诗,也不过平平而已。但杜甫的吟哦对于空灵岸来说,是诗不是诗,都是千年难遇的大幸。空灵岸正是有了杜甫的登临,才有了北宋书法家米芾到此题写的“怀杜崖”三个大字。

山崖上,除此之外,便是历代地方名流左宗棠、王闿运、彭玉麟、郭松林等的一些题记诗咏,无足轻重,显得十分的寂寥。

寂寥之感还来自于游客的稀少,除了依稀可见的当地居民入庙烧香拜佛,整个景区难得见到几个游客,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空灵岸给人的印象不像一座香火烧了1500年的古刹,也不像民间所说“上有空灵岸,下有岳阳楼”,而像一位遁迹民间的隐者,不为人知,少有人顾,被丢弃和遗忘在幽静的湘江之滨。

这不禁让人再一次想起为空灵岸赋诗的杜甫。在人们记忆中的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然而,杜甫生前却与空灵岸一样不

为人知。

杜甫颇引以为荣的是他的祖父杜审言,在武则天时代做过膳部员外郎,是个著名的诗人,说“吾祖诗冠古”。家庭的特权让杜甫有资格结交权贵人物和社会名流,他也自认为功名唾手可得,但事实却没有像他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从小寄养在二姑母家的杜甫,七岁学作诗,九岁能写大字,二十岁开始历时四年的吴越漫游,二十五岁开始游历齐赵、历时五年。到了三十岁才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为了进入仕途,他二进考场而落第,这使得他开始向权贵人物投诗乞求荐举,并三次向皇帝献赋、上表陈情,恳求怜悯任用,结果长安十年还是无所作为,生活逐渐困顿。他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汲汲于官场而求之不得,作诗不少,却赏识者甚少。天宝十二年,殷璠编著的《河岳英灵集》收入了玄宗开元二年至当年的二十四人的诗,而杜甫的诗未入选,因为他还引起不了社会上的注意,这让四十二岁的杜甫欲向边塞谋求出路。

杜甫四十五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次年四月,陷居长安的杜甫只身潜奔凤翔,五月二十六日,被任为左拾遗,后来被贬华州。陷入安史之乱后,杜甫饱受患难,仕途的挫折、生活的困顿、个人的怀才不遇,最终让他走上了一条漂泊依人的人生之路。

759年7月,因关中饥馑,杜甫弃官携家离开华州前往甘肃天水,三个月后到达成都借居草堂寺。漂泊西南期间,杜甫曾入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幕府,以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充任节度参谋,不断得

到达官友人的资助,有了暂时的安适。但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总想谋个一官半职,于是他不顾年迈多病,毅然出川走向湖南。在湖南,他不但没有完成“致君尧舜”的理想,就连返回故乡河南的愿望都未能实现。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腊月,杜甫出川抵达岳阳,泊舟岳阳城下,写下他律诗中的名篇《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写的正是他老病漂泊的孤寂,当时,57岁的他早已“牙齿半落左耳聋”,还有肺病、风痹、疟疾。他决意进入湖南,意在投奔老友衡州刺史韦之晋。大历四年,杜甫从岳阳出发,经长沙,过株洲,到达衡阳,其时韦之晋已改任潭州(长沙)刺史,于是杜甫又折回长沙。不巧的是,杜甫一到长沙,韦之晋偏偏又溘然病逝。这样一来,杜甫只好在“潇湘水国傍鼋鼍”,过着漂泊江湖、寓居舟中的生活。

大历五年(770年),59岁的杜甫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舅父崔玮当了郴州刺史,并有书相招。4月,杜甫又一次溯湘水南下。到耒阳突遇江水大涨,泊舟方田驿,忍饥挨饿五天,幸得有县令聂某送上酒肉,才得免于一死。大水一时难退,两百多里水路遥遥无期,因此杜甫只好回棹北归,顺流而下。由于年老多病,杜甫决计离开潭州,返回故乡,谁料刚到岳阳就病逝在湘江中那条数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破船上。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鼓瑟悲歌的湘水女神滋润了晚年杜甫的诗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怀才不遇的牢

骚,出自抱病漂泊、历经三朝的杜甫,心情是异常复杂而沉重的。

当这位诗人被后人尊奉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的时候,他的灵魂穿越历史时空的隧道,掠过湘江的千里碧波,庆幸生前身后境遇的云泥之别。而空灵岸,却徒有空灵景致,无法名以人闻。

空灵岸,你何时名满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