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
201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201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考纲要求】表达应用(E):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
【考情回顾】(2010年江苏卷)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参考答案:吸碳;“略施魔法”;光合作用。
(2009年江苏卷)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
(4分)学科网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
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学科网“洼池效应”指:▲.网参考答案: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2008年江苏卷)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2007年江苏卷)18.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语言运用题1
【参考答案】 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 “应用于决策之中”)
•
•
(2009年)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 30个字)。(4分)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 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 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地效 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 发展就快。 “洼地效应”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 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参考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内建成使用 (10年陕西卷)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 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 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 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 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 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 面,它需要 。
仿用句式课件
解题指津 切入点一
从修辞的角度切入,准确使用辞格。
示例1
时间如同一盏明灯,它能引导 我们逐渐走向成熟。时间好像一个 圆规,它能激励我们攀登科学高峰。
请你对示例1作出评价,你的意见是 什么?
示例2(修改)
时间如同一位长者, 它能引导我们逐渐走向 成熟。时间好像一个哲 人,它能激励我们攀登 科学高峰。
大海,是一部字典,鱼虾是一组词语。 浪花,随意一翻,它们就来了。
大海,是一首乐曲,浪花是一个个音符。 海风,随意一吹,它就演奏了。
卡车,是一匹骏马,货物是人们的期望。 油门,轻轻一踩,它就到了。
第二题(2012辽宁卷)
答案示例
同情心是寒夜里的一盏明灯,使夜 行者明确了方向;同情心是雨天里的一 把雨伞,让雨中人得到了庇护。
赏析
上联“十里春风”出自杜牧的“十里春风 扬州路”,指过去扬州的繁华街道,用在这里借 以表现首都的祥和和繁荣;“长安两路”指北京 的东西长安街,“长安”有长治久安之意。下联 “永定一桥”指永定何上的卢沟桥,桥头有乾隆 的御题“卢沟晓月”,以“永定”“长安”,恰 与当时“安定团结”的国策相合,寓意密切相联。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 朱户,宝马对香车。
考点一
自选话题似仿写
2013全国大纲卷
答案示例
爱心好比春雨,夜晚润万物成长而随 风潜入,白日涤世间微尘却了无痕迹。
历史宛如长河,平静时波澜不惊却藏险 滩,汹涌时怒涛翻滚而蕴缓流 。
坚毅犹如青松,夏季迎灿烂阳光却无轻 浮,冬季遇皑皑白雪而不屈服。
示例3
露珠留在荷叶上; 蜻蜓飞去了, 洒得落珠如雨—— 听见了池塘分手的叮咛么?
示例4
微雪小栖在春的发梢; 时间凝固了, 遗落一地幽思—— 听见了岁月翻篇的节律么?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
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
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
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2、用不超过25 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
(4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
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
09江苏高考【西安铁一中内部资料】
A.跻身 侪辈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入殓 眼睑 验证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禅让 阐释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D (A项中“剂”和“霁”均读jì ; B项中“睑”和“俭”均读jīǎn; C项中“箪”和“殚”均读dān。)
5.示例:李白与杜甫,一个诗仙,一个 诗圣;一个飘逸,一个沉郁。李白的 诗章法疏宕,跳跃性强,诗的节律也 比较急迫,有一股不断向前冲击的力 量;杜诗意象之间的脉络相当分明, 章法十分严密,节律回旋舒缓,有一 种沁人心脾的渗透力。但我更喜欢李 白的灵性和想象,因为他更多的带给 我艺术和美的感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 《劝学》) •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 。”(韩愈《师说》) • ③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 ④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⑥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 ⑦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⑥鲍勋廉而能施) D(①太祖封勋官职 ⑤鲍勋私解邕事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 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 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 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的讨论[日期:2008-10-24 ]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师苑贤亭论坛作者:王和[字体:大中小]关于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分期问题的讨论包括诸如奴隶社会形成的条件、中国奴隶社会的特点、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基本区别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主要有以下八种观点:1.西周封建说。
此说以范文澜为代表,赞同者有翦伯赞、杨向奎、徐中舒、赵光贤、王玉哲、王亚南等。
范老根据对墓葬情况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断定殷、周的社会性质不同,殷是奴隶社会,而自西周起则是封建社会(《中国通史简编》)。
2.春秋封建说。
此说以李亚农为代表,赞同者有唐兰、吴慧等。
李亚农指出:封建领主把农民束缚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进行超经济的剥削,这是封建社会的本质。
他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到西周末期进入灭亡阶段,从周宣王以后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详见《李亚农史论集》中《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西周与东周》等文)。
3.战国封建说。
此说以郭沫若为代表,赞同者有杨宽、吴大琨、白寿彝、田昌五等。
郭老认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是封建社会,关键在于“抓住封建社会中的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个主要矛盾,而且特别是地主阶级这个矛盾方面。
如果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中,严格意义的地主阶级还不存在,那么那个时期的社会便根本不能是封建社会。
”(《奴隶制时代》)4.秦统一封建说。
持此说者有金景芳、黄子通、夏甄陶等。
金老认为: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土地公有制,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则是土地私有制。
(2)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
(3)奴隶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礼治,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法治(《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历史研究》1979年第2、3期)。
5.西汉封建说。
主张此说者有侯外庐、赵锡元等。
侯外庐认为:确立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应该从固定形式的法典着手分析”。
秦统一以后,奴隶社会的经济构成便被封建社会的经济构成所代替;但直至经过汉初的一系列法制形式,完整的封建构成才典型地完成(《论中国封建制的形成及其法典化》,《历史研究》1956年第8期)。
西周封建制度的观点探讨
西周封建制度的观点探讨相关才子对西周封建制度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分析得出:翦伯赞也持西周封建论,不过他认为西周为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是封建领主制的国家,与春秋以后的地主封建制不同,他的观点在《中国史纲要》中有较为集中的阐述。
翦伯赞认为,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在社会结构方面表现为分封制,周初的大分封是“在商代奴隶制国家的废墟上,全面地建立起新的封建秩序”。
西周的土地所有制是封建领主所有制,在封建领主制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领主和农奴的矛盾。
在封建领主社会中,如何区别庶人即农奴与奴隶?在文献记载当中,两者非常相似。
翦伯赞指出农奴和奴隶的区别在于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有自己的家室。
但封建领主社会,并不排除奴隶制的残余。
关于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剥削形式,他指出主要是井田基础上的劳役地租。
范文澜和翦伯赞是古史分期讨论中西周封建论的代表学者。
但在范文澜之后,一些学者对西周封建论提出了批评,特别是那些主张“古代东方奴隶制社会”学说的学者,而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论战也由此展开。
在论战中,西周封建社会说者比较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就西周的生产力水平、西周封建社会产生的具体途径、直接生产者的身份、西周土地形态、西周的等级隶属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论述了西周为封建社会。
周人在生产力水平并没有大的提高的情况下,如何进入封建社会?这个问题,是西周封建社会说者无法回避的。
杨向奎指出,不能因为西周与殷商之间生产力水平没有显著的改变就断定西周不能进入封建社会。
王玉哲指出,不应当只孤立地看生产工具,必须把某种生产工具与在某种环境下使用二者结合起来看它发生的效力。
他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西周王朝所占据地理环境条件优越,而西周总体生产力的发展,“欧洲约在八九世纪,许多地方才用三圃制耕种…而中国的三圃制最迟在公元前八九世纪以前就已出现,比欧洲早了上千年。
无疑的,这也是使中国早在西周就已发展成为初期封建社会的一个动力。
”。
压缩语段(2)
记叙性语段
二、浓缩概括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的信息 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门召开的新闻发 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护负 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底于0.16元的,调 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 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到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 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到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 装两部以上的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 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 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 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元提高到0.6元,外埠由 20克0.50元提高到0.8元。
记叙性语段
二、浓缩概括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的信息 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门召开的新闻发 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护负 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底于0.16元的,调 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 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到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 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到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 装两部以上的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 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 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 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元提高到0.6元,外埠由 20克0.50元提高到0.8元。
记叙性语段
一、删枝减叶
将下面这段文字压缩到25个字以下 ①酝酿已久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终于颁布实施,这 标志着我国个人存款管理制度日趋向国际惯例靠拢。 ②个人存款实名制是指居民个人到金融机构办理储蓄 存款时,必须使用真名,并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 ③此项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个人存款账户管理制度的 一项重要变革,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④从全省各地 传来的信息看,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在我省受到普遍 欢迎,绝大多数储户对这一制度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拥 护。 个人存款实名制颁布实施,在我省受到普遍欢迎。
高考复习压缩语段116
四、换用词语,要规范。
概括文意时,有时不能用文中的 现成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这时,只得 根据自己的理解,换用词语,但换用 词语时,须注意语言的规范。
……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 书中内容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 处没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 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 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 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 生活上必要的智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 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 这段文字在批评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时, 实际上谈到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请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要概括。 (每条不超过8个字) (1)死记(或死记硬背)古书内容 (2)生搬硬套(或简单模仿)作文程式 (3)追求功名利禄(或应付考试)
五、推敲答案,要通顺
答案条理不清,语言不通或有错别字, 酌情扣分。
根据要求检查答案,尤其是字数方面 的要求。
压缩语段的步骤
1、审题。看清要求和字数限定。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括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括,应注意对象、时间、事件、 程度等。
中国美术馆举办陈一峰画展。 陈一峰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归纳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7个字) 我们要求诗人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不是要他们赤裸裸 地将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表现在作品中,而是要他们将科学 知识融化在诗歌的意境里。这里不妨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 景〉》这首题画诗为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 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要将自然科学知识融于诗歌意境中。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语言运用2新人教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语言运用2新人教(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语言运用2新人教一、〔12分,每小题4分〕16.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4分〕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宣言。
“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时尚。
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答:;。
18.下面一段话有多种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在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①,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②。
图书馆的老师说③:“我校图书馆阅览室④,共有800个座位⑤,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⑥。
开放时间由原来每天8个小时顺延为l0个小时⑦。
在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⑧。
〞二、〔12分,每小题4分〕16。
结合所给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高考概括题解题指导
高考概括题解题指导高三2014-01-06 11:06高考概括题解题指导江苏高考语言表达应用题命题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题型:一道材料定向概括题,一道造句题。
概括题题型:题目上直接标明“概括”二字;还有就是无“概括”二字(例如第二、四题)。
一、(2004江苏)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五十个字)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二、(2005江苏)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4分)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
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
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
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
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⑴研究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4个字)⑵最终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进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晦涩待价而估荼毒生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B.杜撰杀一儆百欲盖弥彰胜不娇,败不馁C.斑驳集腋成裘毛骨悚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D.端祥轻歌曼舞焕然一新玉不琢,不成器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辨认品尝B.终身辨别品评C.终生辨别品尝D.终生辨认品评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2019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经典套题23
2019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经典套题23【一】(20分)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假设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答:2、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4分)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①②③④3、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4分)【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5、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战战兢兢,,。
(《诗·小雅·小曼》)(2),。
高考复习压缩语段45
一般的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明确筛选角度。
2、明辨结构,抓住关键。
3、圈划罗列信息要点。
4、辨明主次,决定取舍。
5、考虑连贯,表达恰当。
本段信息罗列如下: (1)钛合金是未来材料 (2)钛合金加工难度大。 (3)德国科学家采用了热 处理方法。 (4)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5)加工完毕后恢复状态 和适用大量加工。
原材料内容
牛顿 瓦特 马克思
概括总结
(他们)
看到苹果 (观察和研究) (观察和研究) 观察和研究平 掉下,研 水开时蒸气顶 每天进行的商 常的事情 究原因 起壶盖的现象 品交换 发现了现代资 发现了万 本主义发生、 有引力的 发明了蒸汽机 发展和灭亡的 秘密 规律 开创了物 理学的一 个新时代
发现不平常 的奥秘
为无产阶级社会 推动了科学发 主义革命指明了 展,促进社会 广阔的道路 进步
(广东卷)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 的主旨(3分)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 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 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 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 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 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 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 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 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 维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 化和新哲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答案: 钛合金被视为未来材 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 科学家采用热处理的方法 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
(江苏卷 )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 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50 个字以内)(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 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 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 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 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 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 素来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进入封建社会 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 重点批判。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 “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02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经典套题23
202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经典套题23一、(20分)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要紧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辩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设”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那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专门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疑和为难,甚至预备采纳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设”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舞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因此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确实是在这种情形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答:2.依照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4分)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①②③④3.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仿惯例句,各写一句话。
(句式、字数能够和例句不同)(4分)【例句】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什么缘故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战战兢兢,,。
(《诗·小雅·小曼》)(2) ,。
高中语文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
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史学术语“封建”,在新旧名更替之际,其概念误植尤显突出,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笔者在莱因河两岸目睹的昔日容克(Junker)贵族们俯摄田园农户的古堡群,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与“封建”相对译的西语feudalism的内涵,也呼应着汉语旧名“封建”的本义(封国土、建诸侯),比照之下,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偏失自现。
有学者将新名“封建”的概念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并非过分之辞。
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范文澜先生所称之“封建”,虽纳入“五种社会形态”之中,却仍与旧名本义(封土建国)保持联系,范老一再论证周初封建爵禄贡赋是有定制的,肯定“分封诸侯时,已规定封建制度的剥削方式”。
主张战国封建说的郭沫若、翦伯赞先生所称之“封建”,则抛弃旧名本义,加以泛解。
郭老将土地“归为私有”“地主阶层出现”“专制帝制确立”等与“封建”本义相背反的要素作为“封建制”的内涵,认为“废封建,立郡县”的战国时期“开始了封建社会”;翦先生曾主西周封建说,后又改为战国封建说,称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
这些论说中的“封建”既脱离“封土建国”古义,也与西方史学关于中世纪制度(feudalism)的含义相去甚远。
主张两汉封建说的侯外庐先生,力辩“封国”并非封建制,认为“周代封国之所以不能认为是封建,主要由于它没有‘农村为出发点’的经济基础”,可见侯先生是把“农业经济”“自然经济”这一宽泛的前近代社会的特征视作划分“封建”的主要标准,其对“封建”作泛解也是明显的。
一句话新闻
1、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40个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5分)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
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3、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4分)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
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3 分)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图书数目(册)20000 250004000015000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时,戴逸也同意这
一观点,但他建议将1840~
1949年这段历史叫做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史。
●1962年李新等在他们编写 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
史》出版时提出:“鸦片战争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称为近代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可 称为现代史。本书写的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后半期——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近代史 的一部分,所以没有采用现代史 这个比较合乎习惯但却不合乎科 学的名称。”
二、两种划期的不同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划期意见之所以发生分歧,其根源于据以划期的 标准不同:一是以革命性质的某种变化为标准;二是以社会性质的根 本转变为标准。
●部分学者以1840年以来中
国革命性质的变化为划期标准,
主张以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的 开端。
1、十月革命后世界进入现代史时期,中国 革命属于世题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
历史学领域,而是与许多其他学术领域都是有关的。
在中国近、 现代史划期问
●第一种观点以1919年五四运动
划界,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
四运动作为近代史;五四以后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作为现代史。
题上较长时期
存在两种不同 的观点
●第二种观点主张将鸦片战争至
●1949年毛泽东在评美 国白皮书的文章中将鸦片战 争以来109年的历史统称为近 代史。
●很明显,毛泽东是把19世纪40
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整个时期的中国 历史作为一个范畴来对待的。
●范文澜在延安撰写中国近 代史著作时,计划分上、下两编, 上编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下 编自五四运动而后。他也是把五 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包括在中国近 代史范围之内的。 ●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们这样 做是很自然的。那时,在我国史学界
●早在20世纪50 年代,对于中国近、 现代史以五四运动划 界就有不同的看法。 1954年中国近代史研 究所创办的《近代史 资料》就把五四前后 的历史资料都包括在
自己的辑录范围之内。
●1956年荣孟源等曾提出: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性 质、经济形态和革命任务基本上 没有变化,因此这一时期都应属 于中国近代史范畴。
●与中国古代史的划期观点存在歧异相似,史学界在中国
近、现代史划期问题上,意见也不尽相同。 ●从什么 时候起中国由 奴隶社会进入 封建社会?范 文澜、翦伯赞 持“西周封建 论”;郭沫若 持“战国封建
翦 伯 赞
范 文 澜
论”。
郭沫若
●一般地说,近、现代史划期
主要是从中国通史的断代角度来讲 的。然而,由于通史与各种专史的 关系极为密切,各种专史的划期在 很大程度上是与通史划期相一致的。 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专史, 以至更加专门的哲学史、文学史等, 其中近代和现代的界线如何划分, 都是与通史的划期紧密关联的。
新中国建立前作为近代史;建国以后 作为现代史。
一、划期问题争论的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划期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实际上是同近、
现代史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人们一般将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统称为近代史。 ●1941年,毛泽东在《改 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曾说: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 史,真正懂得的很少。”“对 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 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无 组织的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期 划分问题研究
主讲:李永芳 教授、博士
广东科技学院思政部
2017.5.14
序
言
按照社会历史客观进程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将历史划 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这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划期原则。可
是,由于历史学家们从事研究时所采取的角度不同,所持的
观点不同,掌握的标准不同,他们在对历史具体进行划期时, 意见往往不大一致。
竟怎样划期目前也仍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近些年来,史学界 对此仍有不断讨论。 ●如1979年北京地区社会科学界
庆祝建国3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史学
组就有人提出:“中国现代史应以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起点,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就是中国现代史。”
从近年来报刊发表的文章看,多 数同志同意这种划期原则,但也有少
数同志表示异议。
(包括解放区内外)根本没有,也不需
要提出近、现代史的划分问题,而是将 19世纪中叶至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统统
包容在中国近代史的范畴之中。
●建国初期,部分同志关于中国近 代史的概念有了变化。全国高等学校开 设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课,讲授五四 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历史,即中共党史和革命史。
●与此同时,大学文科历史系的
专业课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开, 以五四运动为界。
●这种以五四运动为界的划分方法显然是受到苏联史学
界对于世界通史划期方法的影响。根据苏联的分期原则,由 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因此,
1917年以后的世界历史进入了现代史阶段。而在十月革命影
响下,我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自然成为一个分界线。
●1981年出版的胡绳所写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一书,没有袭用传统的以1840~191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概念。 胡绳认为:“按社会性质来划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看来是更加适当的”,五四运动之前“只是中国近代史前期
的历史”。
●但是,各高等学校开设的“中 国现代史”课程、编写出版的“中国
现代史”教材,仍然沿用1919年五四
●李新的这种“合乎习惯”的近、现代史概念和“合乎科 学”的近、现代史范畴并用的情况长期延续下来,直到现在。 例如,1979年近代 史研究所创办的《近代
史研究》,将1840~
1949年间的历史全包括 在自己研究的对象范围
之内,而1980年成立的
中国现代史学会,却是 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
现代史的发端。
运动以后即为现代史的概念。
●1982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 的编者也考虑到,“近代史的下限,主
张划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
人越来越多了”,但词典“暂仍按习惯 上的划分,以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近代 史的下限。”
●与“合乎科学”的和“合乎习惯”的两种近、现代史概
念并用的情况相应,在我国史学工作者中间,对近、现代史究